第120章 主動接收災民
穿越異世:乞丐變首富 作者:龍行貓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段時間,郝亮仔細捉摸了一下近來的情況,感覺依然像是東一棒槌,西一榔頭,著實有些混亂。
於是郝亮一邊沉浸在設計和繪製輪胎模具的圖紙,一邊思考這段時間的工作,總結了一番就是:生產基地依然以長豐為主,但是使用和名義上的供貨地卻是安慶。
如此一來,既耽誤時間又耽誤事情,郝亮眼中有些迷茫,不知道如何盡快改變現狀,因為安慶的銅礦還在修路階段,鐵礦也隻是有了一個初步的信息,礦開起來怎麽也到明年了,所以目前鐵製物品的原料必須從長豐運過來。
“隻能加快玉都那邊的建設和兵工廠擴建的事情啦”,郝亮歎口氣,也沒有能夠解決的辦法,隻能推進眼前的事情了。
在繪製輪胎模具圖紙的同時,郝亮也將發電機的圖紙繪製了出來,考慮安慶這個地方常年風比較大,計劃采用風力發電的方式為玉都提供電源。
郝亮幻想著玉都街道燈火通明,家家戶戶家中明亮的場景,都快要笑出聲來。
“唔,光有電還不行,還得有燈具,有電器”,郝亮摸著下巴,思索道。
在前世燈絲主要以鎢絲為主,但這一世至今沒有見到過這種金屬,更別說去找這種金屬的礦藏了。
“真的又是一個難題”,郝亮很無奈,但還是決定用石墨絲、銅絲和銅鐵合金做做試驗,但總體的進度還得看銅礦的建設進度,而現在還不是時候。
郝亮越想越頭疼,跨時代的進步真的沒那麽容易呢。
時間過的很快,不久後新建的工坊和兵工廠的擴建工作都已經完成了,這個時候原來兵部定做的複合弓已經全部完成並交付,在郝亮的支援和幫助下,白玉堂足足得到了五十萬把複合弓,足以裝備全部駐軍還綽綽有餘。
但是一個成型的部隊,不可能隻有一支單一兵種組成,所以白玉堂隻裝備了十萬弓兵,其餘的放在庫房被老鼠啃也不願給其他地方的軍隊裝備。
新的工坊在玉都附近,而且郝亮在玉都的宅院因為在廣場附近,基本上屬於第一批建完的房子,晾曬的已經差不多可以住人了。
所以,郝亮索性搬進了自己的宅子,孟非和牛宏見狀,也迫不及待的搬進屬於他們的宅院,個個喜笑顏開。
隨著房屋的建成,首批移民也按部就班的開始搬進新家,辛苦了大半年的眾人很是感慨和激動,不少人都流下來淚水。
“真沒想到,來到這種地方還能有自己的田地和宅院,而且這種宅子還建的這麽好,哪是我們平頭老百姓可以住得起的。”
“是啊,之前縣城的達官貴人住的房子也沒這麽漂亮和好看。”
郝亮給移民安排的房子,都是獨戶獨院,每個院子有三到五間房,並單獨設置了廚房、倉庫和廁所,算得上是小康級別的房子了。
“終於不用住那黑洞洞的地窩子了,我一個單身漢也有了自己的院子”,一個黝黑的漢子擦著眼淚,很是感動。
按照郝亮的調查和統計,首批移民孤家寡人較多,主要集中在那一批犯人,而難民也有不少孤家寡人,人多一點的也就四口之家,所以郝亮並沒有建太大的宅院,兩人一戶及一人一戶的家庭可以分到三房的宅子,一戶三人以上的可以分到五房的宅子。
第一批移民陸續搬進屬於自己的家後,幹活也越有勁了,尤其那一批犯人,不僅活了下來,還有了自己的房子和田地,對生活充滿了希望,眼神也不再那麽暗淡了。
白玉堂也在大張旗鼓的裝修自己的王府,陸豹越野車作為他特有的身份標誌,轟隆隆來轟隆隆去,好不快樂。
就在玉都城慢慢有了人氣,開始運行的時候,白玉堂收到了京城的消息:
東南部數個地域遭遇百年不遇洪澇災害,由於受災區域較大,涉及災民數量眾多,加之救援力量薄弱,當地屍橫遍野並引發瘟疫。
白玉堂將此事告知了郝亮,郝亮臉上凝重道:“若是朝廷需要,我捐五百萬用於購買糧食和藥品,盡自己一點綿薄之力,供一些災民度過難關。”
“郝兄大義,我會立刻上報京城”,白玉堂道。
“上報的時候,也可以建議將一些願意過來的災民遷移到玉都”,郝亮認真道。
“可是他們已經引起了疫情,過來玉都會不會將疫病帶來這裏”,白玉堂有些擔心。
“這類瘟疫隻是暫時的,管理和控製到位很快就會過去,不會有事的”,郝亮一臉平靜,很有信心。
“好,我相信郝兄,我這就去辦。”
不久後,白玉堂的奏折便到了皇帝手中,皇帝對郝亮的大度和義舉非常欣賞,對他疫情之下還願意接受這批難民的做法讚不絕口。
“傳令下去,向安慶調集大量的預防和治療瘟疫的藥物,並逐步轉移受災民眾至安慶,沿途嚴格控製活動範圍,避免疫情擴大。”
皇帝果斷接受了白玉堂的奏請,並安排開始將災民遷往安慶。
與此同時,郝亮組織現有的移民,暫時停下建房的工作,幾乎清空了長隆周邊的布莊,發動全體百姓不分晝夜的縫製口罩。
“郝兄,京城來信,說父皇同意了你的建議,目前這批災民應該正在前往安慶的路上”,白玉堂收到消息的時候第一時間趕來告知郝亮。
郝亮點點頭,他知道皇帝肯定會同意的,畢竟這樣一來國庫又省力銀子又少了麻煩,何樂而不為。
“來人有多少?”
“據消息說有近一萬人。”
“安排五千人到地窩子,派專人盯守,不允許他們亂跑亂竄,按時服用藥物,並且戴好口罩。”
“另外五千人安排在玉都城西北角的宅院中,同樣的管理方式,不出一月應該可以順利度過難關。”
白玉堂心裏也直打鼓,這瘟疫要人命比打仗還殘忍,但是看著郝亮認真的模樣,他還是選擇相信。
“收集白灰,越多越好,並分發口罩給安慶的百姓,通知全城百姓這一月盡量減少外出”,郝亮繼續安排道。
“我這就去安排。”
現在木已成舟,白玉堂也顧不得多想,隻能全力以赴,按照郝亮的安排去部署,成了,玉都城可一下子多出一萬人口,黃了,一切都成為泡影。
於是郝亮一邊沉浸在設計和繪製輪胎模具的圖紙,一邊思考這段時間的工作,總結了一番就是:生產基地依然以長豐為主,但是使用和名義上的供貨地卻是安慶。
如此一來,既耽誤時間又耽誤事情,郝亮眼中有些迷茫,不知道如何盡快改變現狀,因為安慶的銅礦還在修路階段,鐵礦也隻是有了一個初步的信息,礦開起來怎麽也到明年了,所以目前鐵製物品的原料必須從長豐運過來。
“隻能加快玉都那邊的建設和兵工廠擴建的事情啦”,郝亮歎口氣,也沒有能夠解決的辦法,隻能推進眼前的事情了。
在繪製輪胎模具圖紙的同時,郝亮也將發電機的圖紙繪製了出來,考慮安慶這個地方常年風比較大,計劃采用風力發電的方式為玉都提供電源。
郝亮幻想著玉都街道燈火通明,家家戶戶家中明亮的場景,都快要笑出聲來。
“唔,光有電還不行,還得有燈具,有電器”,郝亮摸著下巴,思索道。
在前世燈絲主要以鎢絲為主,但這一世至今沒有見到過這種金屬,更別說去找這種金屬的礦藏了。
“真的又是一個難題”,郝亮很無奈,但還是決定用石墨絲、銅絲和銅鐵合金做做試驗,但總體的進度還得看銅礦的建設進度,而現在還不是時候。
郝亮越想越頭疼,跨時代的進步真的沒那麽容易呢。
時間過的很快,不久後新建的工坊和兵工廠的擴建工作都已經完成了,這個時候原來兵部定做的複合弓已經全部完成並交付,在郝亮的支援和幫助下,白玉堂足足得到了五十萬把複合弓,足以裝備全部駐軍還綽綽有餘。
但是一個成型的部隊,不可能隻有一支單一兵種組成,所以白玉堂隻裝備了十萬弓兵,其餘的放在庫房被老鼠啃也不願給其他地方的軍隊裝備。
新的工坊在玉都附近,而且郝亮在玉都的宅院因為在廣場附近,基本上屬於第一批建完的房子,晾曬的已經差不多可以住人了。
所以,郝亮索性搬進了自己的宅子,孟非和牛宏見狀,也迫不及待的搬進屬於他們的宅院,個個喜笑顏開。
隨著房屋的建成,首批移民也按部就班的開始搬進新家,辛苦了大半年的眾人很是感慨和激動,不少人都流下來淚水。
“真沒想到,來到這種地方還能有自己的田地和宅院,而且這種宅子還建的這麽好,哪是我們平頭老百姓可以住得起的。”
“是啊,之前縣城的達官貴人住的房子也沒這麽漂亮和好看。”
郝亮給移民安排的房子,都是獨戶獨院,每個院子有三到五間房,並單獨設置了廚房、倉庫和廁所,算得上是小康級別的房子了。
“終於不用住那黑洞洞的地窩子了,我一個單身漢也有了自己的院子”,一個黝黑的漢子擦著眼淚,很是感動。
按照郝亮的調查和統計,首批移民孤家寡人較多,主要集中在那一批犯人,而難民也有不少孤家寡人,人多一點的也就四口之家,所以郝亮並沒有建太大的宅院,兩人一戶及一人一戶的家庭可以分到三房的宅子,一戶三人以上的可以分到五房的宅子。
第一批移民陸續搬進屬於自己的家後,幹活也越有勁了,尤其那一批犯人,不僅活了下來,還有了自己的房子和田地,對生活充滿了希望,眼神也不再那麽暗淡了。
白玉堂也在大張旗鼓的裝修自己的王府,陸豹越野車作為他特有的身份標誌,轟隆隆來轟隆隆去,好不快樂。
就在玉都城慢慢有了人氣,開始運行的時候,白玉堂收到了京城的消息:
東南部數個地域遭遇百年不遇洪澇災害,由於受災區域較大,涉及災民數量眾多,加之救援力量薄弱,當地屍橫遍野並引發瘟疫。
白玉堂將此事告知了郝亮,郝亮臉上凝重道:“若是朝廷需要,我捐五百萬用於購買糧食和藥品,盡自己一點綿薄之力,供一些災民度過難關。”
“郝兄大義,我會立刻上報京城”,白玉堂道。
“上報的時候,也可以建議將一些願意過來的災民遷移到玉都”,郝亮認真道。
“可是他們已經引起了疫情,過來玉都會不會將疫病帶來這裏”,白玉堂有些擔心。
“這類瘟疫隻是暫時的,管理和控製到位很快就會過去,不會有事的”,郝亮一臉平靜,很有信心。
“好,我相信郝兄,我這就去辦。”
不久後,白玉堂的奏折便到了皇帝手中,皇帝對郝亮的大度和義舉非常欣賞,對他疫情之下還願意接受這批難民的做法讚不絕口。
“傳令下去,向安慶調集大量的預防和治療瘟疫的藥物,並逐步轉移受災民眾至安慶,沿途嚴格控製活動範圍,避免疫情擴大。”
皇帝果斷接受了白玉堂的奏請,並安排開始將災民遷往安慶。
與此同時,郝亮組織現有的移民,暫時停下建房的工作,幾乎清空了長隆周邊的布莊,發動全體百姓不分晝夜的縫製口罩。
“郝兄,京城來信,說父皇同意了你的建議,目前這批災民應該正在前往安慶的路上”,白玉堂收到消息的時候第一時間趕來告知郝亮。
郝亮點點頭,他知道皇帝肯定會同意的,畢竟這樣一來國庫又省力銀子又少了麻煩,何樂而不為。
“來人有多少?”
“據消息說有近一萬人。”
“安排五千人到地窩子,派專人盯守,不允許他們亂跑亂竄,按時服用藥物,並且戴好口罩。”
“另外五千人安排在玉都城西北角的宅院中,同樣的管理方式,不出一月應該可以順利度過難關。”
白玉堂心裏也直打鼓,這瘟疫要人命比打仗還殘忍,但是看著郝亮認真的模樣,他還是選擇相信。
“收集白灰,越多越好,並分發口罩給安慶的百姓,通知全城百姓這一月盡量減少外出”,郝亮繼續安排道。
“我這就去安排。”
現在木已成舟,白玉堂也顧不得多想,隻能全力以赴,按照郝亮的安排去部署,成了,玉都城可一下子多出一萬人口,黃了,一切都成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