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運輸的難題
穿越異世:乞丐變首富 作者:龍行貓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雲迴長隆後的第三天,一輛馬車來到了郝亮的鐵匠鋪門前。
“請問,郝掌櫃在嗎?”
聽見來人是找他的,正在忙著清理鐵匠鋪除了 馬蹄鐵和播種機以外物件的郝亮迴頭看向門口,隻見來的人衣著整潔,樸素但很幹淨,還乘坐的馬車。
“應該是州府的人”,郝亮心中暗道,連忙起身出門。
“二位大哥,在下就是郝亮”,郝亮抱拳道。
“郝掌櫃在就好了,也免得我們到處去尋你”,一個中年人抱拳迴敬道。
“不知二位找郝某有何貴幹”,郝亮疑惑的問。
“我二人是受知府大人之命,前來給郝掌櫃送皇下發的獎勵的”,中年人笑著道。
“哦,二位大人辛苦了,我這鐵匠鋪也沒個落腳休息的地方,要不咱們去我家裏歇歇腳,喝口茶”,郝亮恭維道。
“不必了,知府大人要求我們當天就得趕迴去,還請郝掌櫃盡快查收了銀兩,我二人好迴去複命”,中年人一臉嚴肅。
“老齊,過來幫忙”,郝亮朝鐵匠鋪喊了一聲。
“這次帶來的不光是皇上獎勵的三千兩銀子,還有馬鐵蹄的定金以及播種機的定金”,中年人幽幽道。
“馬蹄鐵的定金由兵部撥付,共兩萬兩,播種機暫時給定金兩千兩,知府大人說長隆州資金也有些短缺,建議播種機分批交付,分批付款”,中年人又補充道。
“感謝二位官爺,請轉告知府大人,小的將不負所托,會盡快完成交付任務的”,郝亮抱拳躬身,誠懇道。
齊二林和另外兩人已經將兩個大箱子搬進了鐵匠鋪,中年男人隨向郝亮道:“既然我等的任務完成,我們就打道迴府了,知府大人還有要緊的事等著我等去辦,告辭”,說罷,中年人直接轉身上了馬車。
“告辭”,郝亮抱拳道。
來得快去得也快,也免了一番恭維和拍馬,郝亮也求之不得。
“銀子有了,那就即刻搬遷至西山那邊吧”,郝亮自語道。
僅用了兩天,郝亮將鐵匠鋪主要的工具和設施全部搬遷到了西山的加工工坊,而城裏的鐵匠鋪隻剩下一些成品的蹄鐵和播種機,以及日常的一些農具和用具。
新的工坊非常寬敞,播種機加工區、蹄鐵加工區、鑄造區、打磨區等等應有盡有,還專門找了一片地方建立起來一個巨大的庫房。
為了在年底前完成蹄鐵訂單,蹄鐵加工的人數已經有十五個人,原先的齊二林和二毛等人現在都已經出師,是整個工坊的技術大拿,做幫帶一條龍服務,工坊的生產情況很快就步入正軌,日產蹄鐵六千個,播種機五十個,效率杠杠的。
冶煉工坊也已經建好了三個熔爐,還有一個正在建設,預計七八天後便可以投運。按照兵部的訂單,每月需要十萬斤鐵的供應,相當於每個爐窯每天冶煉一千多斤,加上日常蹄鐵和播種機的消耗,每天每個爐窯一千五百斤鐵,這也隻是按照目前三個爐窯的產能計算,要是第四個也投運的話,這些訂單對郝亮來講還是小意思了。
一千斤鐵,就是十個一百斤的鐵錠罷了。
人員多了,後勤保障的花銷也逐漸開始顯露,包含挖礦的工人,目前得有個一百二十號工人,這每天的吃飯就得十兩銀子,不過郝亮開設的食堂飯菜質量也比較好,頓頓有肉,還變著花樣來。尤其是鹵肉,工人都是往死裏吃,但是對於郝亮而言,這些都是小意思。
最讓郝亮頭疼的就是運輸的問題,常規的馬車裝上十個鐵錠的時候,一匹馬已經拉著有些吃力了,如果拉五個鐵錠,馬匹狀態相對正常。
一架馬車往返長隆用時一天半,需要一兩銀子的運費,十萬斤的話就得兩百趟次,花費運費二百兩。
錢的事情郝亮還可以接受,但是他上哪找兩百架馬車是關鍵。
“目前沒有其他的好辦法了,隻能生產一點就送過去一點了”,郝亮無奈搖搖頭,並決定給李雲寫信說明情況,讓他幫忙向孫牧解釋。
解釋歸解釋,但是問題還得解決,這個世界的馬車用的都是木質車輪,輪轂較大,但是與地麵的接觸麵積卻很窄,道路上形成了兩條深深的車澈,每個馬車都需要走在那個溝槽裏才相對省力,就像一個凹進去的軌道一樣,馬閉著眼睛都能走到目的地。
在郝亮看來這個馬車的車輪就是違背科學的,車輪越寬,接觸麵積才越大,車輛也不會陷入泥土中,不僅輕便而且平穩,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前世那些豪華跑車的車輪,一般情況下輪胎很寬的小汽車都價格不菲。
郝亮決定試做一個平板車,雖然動力依然是由馬匹提供,但是輪胎、車輪都會有變化。據了解,去長隆的道路相對比較平緩沒有什麽山路和大坡,因此郝亮考慮板車用三個輪子,前麵的一個輪子用來轉向,三個輪子承擔了貨物的重量,馬匹隻需提供向前的拉力即可。
不確定自己造的車能不能最終使用,所以郝亮在研製板車的期間,安排孟非聯係了十二駕馬車,每天六駕馬車不停運輸。
郝亮此次板車的製作不緊不慢,因為他以後還要做蒸汽機為動力的車,所以眼下他首先想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便是軸承。
軸承看似簡單,但是製作工藝要求還是很高,前世郝亮雖然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對軸承的加工製作流程非常熟悉,但是那都已經實現了自動化控製,每個滾珠的大小和重量都是智能化把控,經過鍛打、熱處理、淬火等一道道工序後才能產出一個成品,就這樣智能的東西,國內一些關鍵設備的軸承依然長期需要進口。
想到這些,郝亮頓覺這個東西難上加難,僅珠子的圓度他目前都無法保證。
“算了,圓的慢慢再搞,我先搞個圓柱形的滾珠試試”,郝亮暗暗道。
一段時間裏,西山的鐵礦、冶煉工坊、加工工坊熱鬧非凡,在這裏做工的老百姓普遍收入都較高,每個人在很短的時間賺到了不少錢,走路身板也直了,說話口氣也大了,走在城裏的大街上都似乎有了一種高人一等的感覺,因此想方設法進入到郝亮的廠子做工,已經成了當地百姓最向往的事情了。
“請問,郝掌櫃在嗎?”
聽見來人是找他的,正在忙著清理鐵匠鋪除了 馬蹄鐵和播種機以外物件的郝亮迴頭看向門口,隻見來的人衣著整潔,樸素但很幹淨,還乘坐的馬車。
“應該是州府的人”,郝亮心中暗道,連忙起身出門。
“二位大哥,在下就是郝亮”,郝亮抱拳道。
“郝掌櫃在就好了,也免得我們到處去尋你”,一個中年人抱拳迴敬道。
“不知二位找郝某有何貴幹”,郝亮疑惑的問。
“我二人是受知府大人之命,前來給郝掌櫃送皇下發的獎勵的”,中年人笑著道。
“哦,二位大人辛苦了,我這鐵匠鋪也沒個落腳休息的地方,要不咱們去我家裏歇歇腳,喝口茶”,郝亮恭維道。
“不必了,知府大人要求我們當天就得趕迴去,還請郝掌櫃盡快查收了銀兩,我二人好迴去複命”,中年人一臉嚴肅。
“老齊,過來幫忙”,郝亮朝鐵匠鋪喊了一聲。
“這次帶來的不光是皇上獎勵的三千兩銀子,還有馬鐵蹄的定金以及播種機的定金”,中年人幽幽道。
“馬蹄鐵的定金由兵部撥付,共兩萬兩,播種機暫時給定金兩千兩,知府大人說長隆州資金也有些短缺,建議播種機分批交付,分批付款”,中年人又補充道。
“感謝二位官爺,請轉告知府大人,小的將不負所托,會盡快完成交付任務的”,郝亮抱拳躬身,誠懇道。
齊二林和另外兩人已經將兩個大箱子搬進了鐵匠鋪,中年男人隨向郝亮道:“既然我等的任務完成,我們就打道迴府了,知府大人還有要緊的事等著我等去辦,告辭”,說罷,中年人直接轉身上了馬車。
“告辭”,郝亮抱拳道。
來得快去得也快,也免了一番恭維和拍馬,郝亮也求之不得。
“銀子有了,那就即刻搬遷至西山那邊吧”,郝亮自語道。
僅用了兩天,郝亮將鐵匠鋪主要的工具和設施全部搬遷到了西山的加工工坊,而城裏的鐵匠鋪隻剩下一些成品的蹄鐵和播種機,以及日常的一些農具和用具。
新的工坊非常寬敞,播種機加工區、蹄鐵加工區、鑄造區、打磨區等等應有盡有,還專門找了一片地方建立起來一個巨大的庫房。
為了在年底前完成蹄鐵訂單,蹄鐵加工的人數已經有十五個人,原先的齊二林和二毛等人現在都已經出師,是整個工坊的技術大拿,做幫帶一條龍服務,工坊的生產情況很快就步入正軌,日產蹄鐵六千個,播種機五十個,效率杠杠的。
冶煉工坊也已經建好了三個熔爐,還有一個正在建設,預計七八天後便可以投運。按照兵部的訂單,每月需要十萬斤鐵的供應,相當於每個爐窯每天冶煉一千多斤,加上日常蹄鐵和播種機的消耗,每天每個爐窯一千五百斤鐵,這也隻是按照目前三個爐窯的產能計算,要是第四個也投運的話,這些訂單對郝亮來講還是小意思了。
一千斤鐵,就是十個一百斤的鐵錠罷了。
人員多了,後勤保障的花銷也逐漸開始顯露,包含挖礦的工人,目前得有個一百二十號工人,這每天的吃飯就得十兩銀子,不過郝亮開設的食堂飯菜質量也比較好,頓頓有肉,還變著花樣來。尤其是鹵肉,工人都是往死裏吃,但是對於郝亮而言,這些都是小意思。
最讓郝亮頭疼的就是運輸的問題,常規的馬車裝上十個鐵錠的時候,一匹馬已經拉著有些吃力了,如果拉五個鐵錠,馬匹狀態相對正常。
一架馬車往返長隆用時一天半,需要一兩銀子的運費,十萬斤的話就得兩百趟次,花費運費二百兩。
錢的事情郝亮還可以接受,但是他上哪找兩百架馬車是關鍵。
“目前沒有其他的好辦法了,隻能生產一點就送過去一點了”,郝亮無奈搖搖頭,並決定給李雲寫信說明情況,讓他幫忙向孫牧解釋。
解釋歸解釋,但是問題還得解決,這個世界的馬車用的都是木質車輪,輪轂較大,但是與地麵的接觸麵積卻很窄,道路上形成了兩條深深的車澈,每個馬車都需要走在那個溝槽裏才相對省力,就像一個凹進去的軌道一樣,馬閉著眼睛都能走到目的地。
在郝亮看來這個馬車的車輪就是違背科學的,車輪越寬,接觸麵積才越大,車輛也不會陷入泥土中,不僅輕便而且平穩,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前世那些豪華跑車的車輪,一般情況下輪胎很寬的小汽車都價格不菲。
郝亮決定試做一個平板車,雖然動力依然是由馬匹提供,但是輪胎、車輪都會有變化。據了解,去長隆的道路相對比較平緩沒有什麽山路和大坡,因此郝亮考慮板車用三個輪子,前麵的一個輪子用來轉向,三個輪子承擔了貨物的重量,馬匹隻需提供向前的拉力即可。
不確定自己造的車能不能最終使用,所以郝亮在研製板車的期間,安排孟非聯係了十二駕馬車,每天六駕馬車不停運輸。
郝亮此次板車的製作不緊不慢,因為他以後還要做蒸汽機為動力的車,所以眼下他首先想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便是軸承。
軸承看似簡單,但是製作工藝要求還是很高,前世郝亮雖然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對軸承的加工製作流程非常熟悉,但是那都已經實現了自動化控製,每個滾珠的大小和重量都是智能化把控,經過鍛打、熱處理、淬火等一道道工序後才能產出一個成品,就這樣智能的東西,國內一些關鍵設備的軸承依然長期需要進口。
想到這些,郝亮頓覺這個東西難上加難,僅珠子的圓度他目前都無法保證。
“算了,圓的慢慢再搞,我先搞個圓柱形的滾珠試試”,郝亮暗暗道。
一段時間裏,西山的鐵礦、冶煉工坊、加工工坊熱鬧非凡,在這裏做工的老百姓普遍收入都較高,每個人在很短的時間賺到了不少錢,走路身板也直了,說話口氣也大了,走在城裏的大街上都似乎有了一種高人一等的感覺,因此想方設法進入到郝亮的廠子做工,已經成了當地百姓最向往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