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並沒有進入永定門,出示文書,門前有官吏登記接收,幾人順著街道繼續往裏邊走,不過並不是漫無目的,而是邊走邊問,


    經過幾次打聽,他們可算是明確了目的地。


    又尋摸了一會才找到了他們要去的地方,自然是湖廣人開設的會館。


    這裏是湖廣常德會館,在這個時候的北京城裏。


    準確說是外城,湖廣會館有幾十多家,大多位於崇陽門外。


    內城就挨著皇城根了,設置會館成本太高,而且極為不便。


    這個時期,各省、府的大多都有類似於辦事處的地方,設置會館更多的是為了方便來往客商和舉子趕考所用。


    這時候的北京城裏,除了湖廣會館外,湖廣各府都會在京城設置會館。


    大多數人做了京官之後,多半都會在外城租下一個院子建一家會館。


    主要是為了方便同鄉人居住和交流,同時也請他們作為信使為自己和老家聯係提供便利。


    這個時候內閣首輔是鄭禮寧,他是江西人。


    因此對江西老鄉更是照顧有加,雖然不能說拉幫結派,畢竟江西籍官員裏反對他政見的也有,但確實,這個時期北京城裏江西會館是最多的。


    會館的興建一方麵是為了解決應考舉子的住宿問題,另一方麵也方便本地商人在順天府活動。


    如湖廣在京中就有幾十多座會館,這些會館倒也並不全是試館,也有行館,類型可謂十分豐富。


    常德會館是一座純粹的試館,李寧安三人到時,會館中並沒有什麽人。


    會館裏麵的陳設倒是比李寧安想象中更闊氣一些,畢竟常德尚算富庶,商賈不少,建一座漂亮的會館並不麻煩。


    李寧安喊了好幾聲,才聽到有人應他一句:“這呢,這呢,可是進京趕考的舉人老爺?”


    李寧安,黎敬浩都是應聲,那掌櫃仔仔細細觀察著三人:“倒是好幾科沒不見這麽年輕的舉人老爺了。”


    常德府科舉中進士的士子一直不多,湖廣各府中,武昌會館與荊州會館一向熱鬧。


    到了會試之年,舉子們唿朋引伴,帶著書童護衛入住。


    往日也有來往於湖廣及京城的商人們居住在其中。


    “先上一壺熱水,再燒幾個菜,等吃完飯再送桶熱水上去。”黎敬浩招唿道。


    趙琪打了個哆嗦,“這地兒著實太冷了,一會兒可得好好泡下腳暖和暖和。”


    “第一次進京城的常德人大都不習慣這邊的天氣。”掌櫃笑道。


    看趙琪直抽抽,笑道:“現在還不是最冷的時候,若是到了正月那會兒還要更冷一些。”


    掌櫃收了銀子,手腳也麻利了許多。


    當下便吩咐小二上了熱氣騰騰的開水,李寧安放了些幹梨,泡開後給黎敬浩、趙琪各自倒了一杯。


    “這幹梨是我家後山上種的,奶奶趁著日頭好曬了不少,現在這個時節,喝點梨水暖暖胃會好很多。”


    許氏和王蓮英為李寧安收的包袱可謂齊全,藥劑吃食等等一應俱全,足夠李寧安在京師一直待到殿試結束了。


    喝了梨水,三人才覺得稍稍緩過來勁了。


    自通州渡口下船之後,幾人坐了一路馬車,才在傍晚時到達了會館。


    哪曾想京城的天氣說變就變,來之前已經心理準備,可還是超乎了預期。


    套了兩件衣服,可冷風還是嗖嗖地鑽進衣領裏。


    李寧安打定主意,等安穩好一定買兩件羊夾襖。


    小二上了熱菜,大多都是常德的菜係,不過也有京城本地的菜色。


    掌櫃又在幾人腳下支了個爐子,放在桌子中間,三人將會館提供的薄被搭在桌下,蓋住腿,爐子裏的木炭埋在炭灰中,雖不見火光,但卻分外暖和。


    掌櫃見沒什麽人,便與李寧安幾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據他說,他是大概十多年前從常德來到京師,當了這常德會館的掌櫃。


    這間會館建於靖安年間,慶寧元年時又翻新過,大體便如現在這樣。


    慶寧便是新帝的年號,現在是慶寧三年。


    李寧安,黎敬浩和趙琪在住進常德會館後,很快就遇上熟人,都是些府學中的同窗。


    還有許多不認識的,幾人聊過之後李寧安才知曉,這幾位士子已經不是第一次赴考會試了。


    他們都是靖安年間考的舉人,年紀最大的那位已是第三次進京趕考了。


    大多是前幾屆鄉試舉人,都是李寧安等人的前輩了。


    對於這個時候還寄居在會館裏的舉子來說,都是上屆,甚至上上屆會試落榜的,基本上是已經考了不知道多少次會試了。


    在同窗的引薦下,李寧安很快就認識了這些人。


    這些士子的年紀比李寧安大太多了,更是有人與李明溪的歲數相差不多。


    李寧安有些感懷,這麽大已經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卻仍堅持舉業,可以想到科舉之艱。


    彼此通報姓名過後許久,其中一位頭發已經略顯花白的士子忽然道:“李安和?莫非你就是上一科湖廣解元李寧安?”


    “在下正是。”李寧安迴道。


    “安和兄高中解元的事情,我們雖遠在京城,但同樣聽過的,而且你的文章我一樣有拜讀過,我等遠不如矣。”那士子道。


    聽到李寧安是上科解元之後,幾位士子態度愈發熱切。


    他們都聽說過李寧安的名字,讀過不少他鄉試時的文章。


    李寧安這兩年倒是沒有那麽低調,參加了不少文會和大儒講座。


    所以自從他考中湖廣鄉試的解元,他的名氣便一日勝過一日,府中不少士子對他都很是仰慕。


    相對來說,李寧安還是和孟益科、張伯遠、魏永等靖安二十八年的舉人更加熟悉。


    畢竟與李寧安那一科臨近,對於在此之前中舉的舉子,那就是連續落榜兩次了,估計會試機會渺茫。


    當然,這是李寧安的心裏話,可不會說出來。


    放下行李安頓好後,李寧安幾人就到了前院,張伯遠已經叫人準備了酒席招待他們。


    湖廣常德會館並不大,隻是一處兩進院子。


    不過院裏分前左右三間廂房,實際上能夠住人的院子有三個,前門則是經營餐飲的酒樓。


    畢竟會館不能隻進不出,經營會館的掌櫃可以利用這個賺些錢,省的老是伸手向背後的金主要錢。


    桌上的除了他們這兩屆的舉子,張伯遠還叫上了靖安二十五年的舉人許世隆。


    聽張伯遠講,此人文采斐然,屢試不中多有時運不濟的狀況。


    宴席上,李寧安也知道了,張伯遠他們幾個上屆的舉人當年就跑到京城參加會試,雄心滿滿而來,結果現在卻都落寞的住在這。


    “每此會試,全國各地舉子雲集京城,真的有幾千,更甚怕是有上萬人,就隻為爭奪那三四百個名額,與鄉試之難不可同日而語。”張伯遠話裏明顯帶了幾分頹廢。


    “明年會試可收到禮部消息,大概取多少舉子?”


    李寧安關心這個,故而開口問道。


    “慶寧元年是四百人,不過那年朝廷是有恩科的意思,所以名額加了些,今科還不知道,估計不會再錄這麽多了,但最少也是三百人。”


    張伯遠想想才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別問,我科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你是躲不開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你是躲不開嗎並收藏別問,我科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