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賴李寧安還算見識過,趙琪可算是真的傻了眼,先前從外邊看,沒覺得有啥,可是這一進門立馬就感覺不一樣。


    趙家是商籍,雖說雍朝的商籍算不上是賤籍,但仍然不受朝廷待見。


    不僅不能住精美的房子,連同衣服都不能穿綾羅綢緞,商戶子弟更是得第三代才能參加科舉。


    說到底,這種限製隻能是一時的,可是雍朝現在可以說是王朝上升期,朝廷的威嚴和律法是不容忽視的,商人們都老老實實的按著規矩來。


    趙琪是趙家正兒八經的第一個讀書人,他老爹和其他幾個叔叔都是讀過私塾的,可是不管是軍戶還是民戶出身的讀書人根本看不上他們。


    覺得他們囤積居奇、刻意斂財、罔顧百姓,待價而沽更是滿身的銅臭味。


    可以說趙家有錢,但是又不能高消費,所以他哪見過這種大宅子,一時間竟有些看傻了眼。


    “子益,黎家累世官宦怎麽不弄一個七進的院子,何苦三個五進的院子並排而立?”李寧安好半天才問出心中的疑惑。


    “子益”黎敬浩的字。


    七進的院子可以說是公,侯勳貴們才能營建的宅邸。


    可是桃源縣山高皇帝遠,而且即使朝廷知道了,頂多就是口頭上斥責,不會說什麽。


    何苦弄這麽個院子,整個西城裏邊這條巷子基本上都是黎家的。


    黎敬浩傲嬌的抬了抬頭,“你懂啥?當然是為了…”


    倆人好奇的把腦袋湊過去。


    “為了低調。”黎敬浩看著倆人的模樣直接笑出了聲。


    看著木、石、磚雕俯仰可見,以及數個木製牌樓底下的百米長廊,李寧安不禁在心裏碎了一口,“管這叫低調,半拉縣城都快姓黎了。”


    接下去的春闈要不要參加,李寧安還真沒想好。


    說實話,他心裏還是有顧慮的,首先就是覺得自己還沒到考會試的水準,主要是懷疑自己進不了二甲。


    最最最擔心的就是到時候若僥幸上了榜,卻落到了三甲之列豈不冤的慌。


    這可不是李寧安多想,要知道殿試是不會黜落考生的,到時候確實可以推辭不授。


    可到了下次會試,就得看朝廷這些大佬肯不肯給你臉了。


    再者都說“同進士如夫人”,比起進士,後者相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那是鐵定進不了翰林院的。


    還有可能在六部觀政半年就被扔到地方,隨便找個地當個知縣。


    所以他得好好想想。


    隨即黎敬浩幾人坐下泡茶聊天,本來幾人都想避而不談,主要是都想的不大清楚,可是聊著聊著又聊到會試上。


    黎敬浩道:“安和,你若是要赴春闈,那就趕緊定下,眼下距明年會試不過幾個月。


    從本府到京城少說都要三個月,馬上就立冬了,北邊常年在這個時候下雪,河水但凡上了凍,路途指不定會有多艱辛。


    你心裏是咋想的?可有參加明年春闈的想法?”


    李寧安道:“家裏長輩先前勸我壓一科,此時上京為時過早。隻待在家磨礪學問,三年後再赴會試,如此更有把握。


    可還有人覺得我應該趁著一奪解元的勁兒頭上京赴試,想著連登黃榜。可現在還沒個定論,主意有些拿不定,我聽你這話的意思,不準備趕考?”


    其實,先前李寧安根本就沒有拿定主意,來縣城之前特地去請教了一番二爺爺,最後才下定了決心。


    李金簷的建議就是自古都有十二歲舉人,卻從無十六歲的進士之說,不妨持重一些,妥當的壓一科。


    讓他壓一科還有一點,便是他現在足夠年輕,他才十五歲而已。


    而且過早踏入官場未必是好事,不如利用這三年好好沉澱沉澱,讀讀書豐富一下學識。


    不招人妒是庸才,可若群起而攻之那李寧安肯定是招架不住的。


    成績若好,倒還罷了。


    就怕朝廷大佬主持會試,會覺得他年齡尚幼不適合早入仕途,恐怕會刻意壓他。


    成績若是不好,恐怕會打擊李寧安舉業的勢頭,何苦來哉。


    隨即李金簷看著孫子琢磨不定,又對李寧安說這同樣是他師父的意思。


    聽了這話,李寧安瞬間眉頭緊皺,師父此時勸阻他不知道是朝廷內部有變還是其他。


    注意到李寧安抬頭想要繼續問詢,李金簷矢口說道:“難得糊塗!”


    後來李寧安想著,他們總歸比自己考慮的全麵,聽他們的話必不會有錯。


    而後決定在家先作學問,待三年後赴京會試把握更大。


    自己還可以趁著這個時候四處遊曆,彌補一番自己眼界上的不足,同時可以作些文章,長長聲望。


    無論怎麽講,眼下都大可不必急於一時。


    “我應當再等三年。”黎敬浩道。


    趙琪點了點頭,“待文章再精進一些肯定會更好。”


    看兩人意思都是如此,“其實我也是這般想的。”


    李寧安感慨道,“中舉之後俗事纏身,想安下心來讀書實在是太難了,現在赴考肯定匆匆而去,時間間隔太短恐怕不會有什麽好成績。”


    李寧安之所以糾結,正是因為他還未做好會試的心理準備,若是信心滿滿,他早該一門心思準備上京了。


    當初做出決定要讀書時他便是這麽打算的,可那時自己一門心思隻惦記著讀書和考試,不知不覺間步伐就快了很多。


    早先給自己的打算是二十歲中秀才,三十歲左右爭取進京趕考,三十五歲高中進士。


    眼下看來自己確實有些浮於表麵,考中解元更是有幾分運氣成分,自己不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便認為全是自己的努力,考官的看重與提攜同樣必不可少。


    “那我們便安心在家讀一陣書,三年後再上京。”


    與三人同科鄉試的舉子中,已有不少選擇上京赴考,像韓啟便是如此,雖說在幾人中,他年紀最長,但不知為何如此趕。


    當時去參加他的舉人宴還未知道他的想法,可是沒過幾日他便寫信告知已然赴京趕考去了。


    同樣有士子選擇再讀三年進京,壓一科更保險些,李寧安都不敢想象數千舉子匯聚京城是何等景象。


    好半晌,趙琪想到了什麽問黎敬浩道:“聽說你年底要成親了?”


    語氣略帶些疑問的問著。


    他這話剛問完,一向隨意灑脫的黎敬浩兩隻耳朵都紅得透透的。


    看著這小子羞澀的模樣,李寧安不禁笑出了聲。


    不得不承認,黎敬浩可以說是三人中長得最帥的一個,他的年齡比李寧安略長,已經有些成年人的英氣。


    說來也是意外,他現在算是中舉中對了,不然還撈不到這門親事。


    他定下的女子可不是一般人,乃是蘇州名門望族張家之女。


    張家可不是一般的家族,同樣累世官宦,東閣大學士張原奇便是張家人。


    這可是內閣輔臣,在雍朝已經算是文官的頂峰了,再進一步就是首輔之位。


    所娶張氏女的父親更是張家家主如今任詹士府左春坊大學士,是太子殿下的屬官,還不是張家的旁支。


    在李寧安看來靖安帝已經年至古稀,這在皇帝裏麵已經算是高壽了,等皇帝一駕崩,作為太子的從龍之臣升官是必須的,妥妥的前途無量。


    趙琪在旁感歎,不過可惜的是黎敬浩娶的不是張家嫡女,而是偏房所生的張六小姐。


    李寧安聽了肯定無所謂,又不是他娶,隻是想著好兄弟以後的日子可以更舒暢些。


    這樣也好,若是真讓黎敬浩配張家嫡女,可能他還真的夠不著。


    他自己就不是黎家的嫡支,能有這麽門親事尋摸在身上,就已經是看在他少年中舉前途無量的份上。


    看黎敬浩羞澀的模樣以及憧憬的神色,他大概是很滿意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別問,我科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你是躲不開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你是躲不開嗎並收藏別問,我科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