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李明禮正在後院等著他來呢。


    到了後院倆人寒暄一番之後才切入正題,李寧安將這段時間去府城的事情說了一番。


    當聽到去林府時林秀才問李寧安是否定親時,李明禮視線定格了一會兒。


    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眼眸泛起了一絲興致,笑著說道:“寧安,你也是實歲快十二,虛歲十三,晃十四,毛十五的人了,是時候可以考慮自己的婚姻大事了。”


    李寧安聽了這話立馬驚愕的站起來,古代訂婚早沒有什麽稀奇的,很多人都定娃娃親,十二三歲議論親事是很正常的,可是他就有些受不了。


    李明禮繼續說道:“林兄家的姑娘很不錯,從小琴棋書畫教養著,好得很啊!”


    看著五叔打趣的眼神,李寧安搭著腦袋歎氣道:“五叔,你快別說了,我暫時都不想這事兒呢!”


    再說了林先生的女兒才八歲吧!這是指著我養閨女啊!李寧安已經有些無力吐槽這些了。


    李明禮緩和了神色,才將視線掃過他,目光打量了一番後笑道:“好了,五叔不說這個了,你考中童生後可有什麽打算?”


    “自然是跟著五叔繼續學習。”李寧安應聲說道。


    李明禮卻歎了口氣,捋了捋自己的短須道:“我已經沒多少東西可以教你了,你是童生,我也是童生,童生教童生,哪有這麽檔子道理?要是傳出去,別人豈不是要笑話我李明禮。”


    他久未科考,早就歇了心思,安心教學,為人師者,最忌誤人子弟,他自知自己已經沒有辦法繼續教導李寧安了。


    李寧安卻有些不服氣,“聖人常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寧安倒是覺得五叔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學習,若非五叔看不上寧安了嗎!”


    李明禮很是欣慰,不過卻依舊擺了擺手:“事實罷了,寧安不必多言,你已是童生,平時有不解之處,可以再來向我請教,可是長久在這學習的事情就不必再說了。”


    言罷,屋裏氣氛沉寂了下來,李寧安很是不舍,自己在三河草堂待了六載,一時之間竟然就要離開這裏了。


    他五叔可沒這麽多愁善感,李明禮卻是在他感慨的時間裏於心中為李寧安想了幾個以後讀書的去處。


    李明禮的目光看向李寧安,李寧安眼神閃避,不去看他。


    “行了,寧安,這是為了你以後的舉業著想,你也不想讓其他人看見我以童生的身份來教導你,使我丟人吧!找個好的去處,才能更好的完成舉業。”李明禮言辭懇切的叮囑了兩句。


    好半晌李寧安才應了一聲


    隨後李明禮叮囑李寧安將字練好,寫字不可見絲毫潦草,專心學業等等,說了好一會。


    越聽李寧安越是難受,可是想著五叔的話又平靜下來。


    倆人在院中聊了許久,李明禮建議李寧安在他說的幾個學堂中選擇。


    首先縣學就要淘汰掉,當然不是李寧安淘汰他,而是縣學根本就不會收他。


    縣學的最低要求就是秀才,而且一般的秀才他們還不收。


    秀才分三檔,廩生、附生和增生,前兩者縣學是必收的,最後的增生就不一定了。


    若是有名額,可能還會進行考試收錄幾個,若是沒有,得嘞,還是自個兒尋個地方好好涼快涼快吧!


    在這之後就隻剩下黎家族學還有武陵學堂這兩處可以選擇,倒不是說沒有其他私塾了,隻是李寧安已經考中童生,其他私塾多半不會收他,怕誤了他的學業。


    武陵學堂顧名思義在武陵縣,李寧安聽說是數十年前一個大儒創辦的,多有舉人授學,不過要說出名的倒是沒怎麽聽說過有哪些。


    要說在哪裏得知的這些,自然是從一眾武陵縣的士子口中了解到的,今年府試案首正是武陵縣的錢廖,這些武陵士子自然是好一通炫耀,錢廖就是出自武陵學堂。


    黎家就更加出名了,是桃源縣本地的大族。


    黎家近幾年雖未在科舉上有所成就,可在太宗皇帝重開科舉之後,先後有黎氏子弟分別考中進士。


    其中黎家黎川俞更是有名的儒士,雲遊四方,到處講解經學使黎家的名聲傳播更遠。


    再加上黎家人中進士的子弟為官之後官聲一向不錯,更是使得黎家在桃源縣地位超然。


    黎家老太爺黎蒿更是官至刑部右侍郎正三品的朝廷大員,早已乞骸骨在家中養老。


    每次新任知縣都會去黎家拜訪一番,所以說不僅在桃源縣即使是整個常德府黎家的影響力都可以波及到。


    李金輝退伍還鄉迴來之後就曾感慨,說京城中的富貴之家不如一縣的世家來的舒坦體麵,這正是他所追求的。


    曆朝曆代各地都是學堂眾多,形式也眾多。


    首先就是朝廷在各地設立的官學,官學的實力和教學質量也是最為突出的,類似於今天的頂尖公辦院校。


    有著朝廷的支持,官學的規模和教授課程的先生老師遠比其他一些私學的要好。


    《東都賦》記載:四海之內,學校如林,庠序盈門。


    朝廷在教育之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錢財,其餘學校自然是不能比的,要不是李寧安沒有資格,咋說他都要試一試縣學是否可以進去,縣學、府學無疑是最優選擇,更高級別的太學與國子監更是讀書人心中的聖地。


    雍朝的國子監現在是含金量十足,前朝時因為朝中財政腐敗國子監公然買賣監生名額使得眾多士子對其是十分唾棄的,不過到了新朝皇帝大力整頓下國子監又複蘇起來。


    在李寧安看來國子監的轉變不正是表明了封建王朝的曆史規律。


    再其次就是各地名門望族所設立的家族私學。


    各地的名門望族通常人口眾多,家族之中也有賢才,因此便自己設立族學,用來培養自己的家族子弟。


    等到其成才之後,為國效力,繼而能夠反哺家族,這就是地方大族的生存之道,因此地方大族才能根深蒂固影響力十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別問,我科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你是躲不開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你是躲不開嗎並收藏別問,我科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