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水南岸,蔡冒大營,夏侯淵率領三萬大軍分別進攻三處,分散了敵軍大營,數萬大軍同時對蔡冒大營進攻,蔡冒本就兵力少,如今更是三處顧不過來!


    如今大營內已經沒有替換的士卒了,眼看水寨大營即將陷落,蔡冒便急忙派出使者前往後麵兩個大營求救!


    這兩個大營蔡冒本就留做援兵,如果不是危機時刻蔡冒是不打算動用的!但是如今已經是危機時刻了,所以蔡冒決定動用這兩個大營的士卒!


    經過這十多日以來,蔡冒也沒有發現趙雲調動大軍,所以並不擔心趙雲會調動大軍偷偷南渡偷襲襄城!


    如今水寨危機,所以蔡冒決定調動兩營士卒,如此方能穩住長江南岸的防線,畢竟第一道防線畢竟好,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會退守二線的!


    同時,通往兩營的必經之路上,夏侯惇已經兵分兩路大軍,夏侯惇親自率領大軍埋伏右翼大營的援兵!


    右翼大營處,有條路是距離水寨大營最近的道路,夏侯惇便在這條路上埋伏了四千大軍,由自己的副將率領六千精銳大軍前往左翼大營埋伏!


    山間中自然很是安靜,山穀中茂密的樹林正好可以隱藏大量的士卒,四千大軍隱藏起來還是很容易的!


    山穀長達三四裏地,兩側都是高山密林,如此地方也不算埋伏的最佳地點,因為兩側山坡都比較平緩,並沒有隻要山下守軍可以衝上來,就可以突破埋伏而出!


    夏侯惇自然知道這個地方不適合埋伏,但夏侯惇卻依然在此埋伏了,夏侯惇先讓士卒將帶來的引火之物全部埋在大軍必經之路上,等到敵軍一過,便以火箭攻之,而後大軍齊齊壓上,將其困在其中,隻要投降的便可活命,不想的便隻有死在這熊熊烈火當中!


    麵對死亡誰都害怕,所以夏侯惇覺得此計可行。


    山間中,忽然出現一陣馬蹄生氣,夏侯惇原本放鬆的心立馬警覺起來了!


    立馬前往可以觀察到山間中的地方向著馬蹄聲傳來的方向看去!


    夏侯惇看見一個身穿荊州衣甲身叉翎羽的傳令兵從山穀下朝著南方的右翼大營跑去!


    夏侯惇見狀,嘴角微微揚起,然後說到:“果然!趙將軍果然厲害,這都可以算得到!”


    等到那一支荊州軍的傳令兵通過後,夏侯惇便迅速傳令大軍讓士卒從自己隱藏的地方出來,來到自己的伏擊位置上!


    荊州士卒傳令兵匆忙來到右翼大營,還未來得及歇息便急忙通報!


    襄城外的右翼大營中,駐守的是蔡冒的心腹大將,陳武!襄城則是由荊州名士王璨擔任!


    陳武(177年-215年),字子烈,廬江郡鬆滋縣(今安徽省宿鬆縣)人,東漢末年孫策、孫權部下的猛將,負責統率精銳的廬江上甲。


    陳武年輕時儀表堂堂,跟隨孫策征戰江東,因戰功封為別部司馬,統率廬江精銳。


    孫策死後,擁立孫權,督五校。由於陳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孫權,下至鄉裏的敬愛。陳武又屢建戰功,每戰皆所向無前,封為偏將軍。


    在建安二十年(215)的合肥之戰,張遼突襲東吳軍隊,陳武奮命戰死。孫權對此十分哀痛。被陳壽盛讚為“江表之虎臣”


    陳武,字子烈,廬江郡鬆滋縣人。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孫策在壽春時,陳武前往遞帖求見,當時十八歲,身長七尺七寸,於是跟隨孫策東渡長江,征戰有功,被任為別部司馬。


    廬江地區一直有著躁勁、果決、惡鬥、視死如歸的舊風。


    東漢末年,廬江郡的軍隊橫行於江、淮之間,使孫策感到非常苦惱。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廬江太守劉勳進攻上繚,孫策趁虛而入,奪取廬江。


    於是,孫策得到了很多廬江人,選擇其中的精銳,由陳武來統率他們。這支隊伍每逢作戰,都所向無前。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接掌江東,陳武轉任督領五校。他仁慈寬厚樂於施舍,他的同鄉和遠方客來者很多人都依附他。


    他特別得到孫權的厚待,孫權幾次前往他家。因他累建功勞,被遷為偏將軍。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陳武跟隨孫權攻打合肥。東吳軍隊剛剛到合肥城外,魏將張遼便於第二日清晨率領800人從城中出戰,發動突襲。


    東吳眾將領都沒有防備,吳將宋謙、徐盛皆被擊潰而敗走,陳武奮力迎戰,不幸戰死。


    戰後,孫權哀痛陳武之死,親自哭吊,參加他的葬禮。孫權令陳武的愛妾殉葬,賜予複客二百家。


    但是,孫權下令讓陳武愛妾陪葬的事情,受到了史學家孫盛的批判。孫盛說道:“昔日,三良成為秦穆公的陪葬,因此,秦國人不願再為秦國出征打仗;魏犨的愛妾在成為寡婦後被魏顆安排改嫁,因此,秦將杜迴被絆倒而魏顆獲勝。福禍之報,正是如此。


    孫權依仗心計,玩弄權術,傾心竭思,以求愛將們的死力。但是他卻用活人給死人殉葬,他的世襲國祚很短促,不也正是報應嗎!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陳武出場於第十五迴《太史慈酣鬥小霸王孫伯符大戰嚴白虎》,描寫陳武的形象時,說他“身長七尺,麵黃睛赤,形容古怪”。


    孫策攻打劉繇,陳武前來相助,孫策非常喜愛陳武,拜為校尉,使作先鋒。陳武以十數騎兵突入敵陣,迫使薛禮退迴城中。後於赤壁等戰役屢立功勳。


    王粲,字仲宣。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兩城鎮)人。


    東漢末年文學家、官員,“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龔曾孫、司空王暢之孫。


    王粲自少即有才名,為學者蔡邕所賞識。司徒想征辟他為黃門侍郎,王粲因為長安局勢混亂,沒有赴任,選擇南下依附荊州牧劉表,但未受到劉表重用。


    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南征荊州,劉表之子劉琮舉州投降,王粲也歸於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賴,被賜爵關內侯。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國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年),隨曹操南征孫權,於北還途中病逝,終年四十一歲。


    王粲善屬文,其詩賦為建安七子之冠,又與曹植並稱“曹王”。


    王粲出身於名門望族,他的曾祖父王龔,在漢順帝時任太尉;祖父王暢,在漢靈帝時任司空,是當時的名士。二人都曾位列三公。王粲的父親王謙,曾任大將軍何進的長史。


    初平二年(191年),漢獻帝被董卓控製,西遷至長安,王粲也隨同前往。當時的著名學者、左中郎將蔡邕一見到王粲,就覺得他是個奇才。


    當時蔡邕的才學天下聞名,受到滿朝官員的敬重,蔡邕府第前經常是車馬填巷,他家的客廳也常賓客滿坐。


    一天,蔡邕聽說王粲在門外求見,便急忙出迎,連鞋子穿倒了也顧不上。王粲一進門,因為他年紀小,身材又矮,滿屋的人都感到很吃驚。


    蔡邕說:“這位是司空王公(王暢)的孫子王粲,他確實是奇才,讓我自愧不如。我家裏收藏的書籍文章,應該全部送給他。”


    初平四年(193年),十七歲的王粲受司徒征辟,又被召為黃門侍郎。王粲因為長安局勢混亂,沒有赴任。


    不久,他到荊州去投靠自己的同鄉、荊州牧劉表。劉表見他狀貌不揚,身體孱弱,又不拘小節,所以不太看重他。


    建安三年(198年),長沙太守張羨聽從桓階建議,舉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之兵背叛劉表,劉表發兵討伐。


    為了宣傳這次出征,就由王粲執筆寫了一篇《三輔論》,以示師出有名。


    其中寫道:“長沙不軌,敢作亂違,我牧睹其然,乃赫爾發憤,且上征下戰,去暴舉順。”申明用兵乃是為了“去暴舉順”。


    建安七年(202年),在官渡之戰後兩年,袁紹病死,他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兄弟鬩牆。劉表為了勸和,讓王粲起草了《為劉荊州諫袁譚書》和《為劉荊州與袁尚書》。


    書中勸解袁氏兄弟毋作鬩牆之鬥,應當聯合禦侮,既曉之以理,又動之以情,甚有文彩,張溥在《王侍中集題辭》評價兩文“詞章縱橫”。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病死後,王粲力勸劉表的兒子劉琮歸附曹操。荊州平定後,曹操任命他為丞相掾,賜王粲爵關內侯。


    一次,曹操在漢水邊設宴款待百官,王粲給曹操敬酒說:“當今袁紹崛起河北,倚仗兵多將廣,誌在奪取天下,但雖愛惜賢才卻不能重用,因此那些奇士終歸離他而去。劉表盤踞荊楚,從容不迫,坐觀時變,自以為可以仿效周文王。


    那些避難到荊州來的賢士,都是海內的俊傑,可劉表卻不善於任用他們,結果當國家危難之際卻無人輔佐他。


    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時候,下車伊始就忙著整頓冀州的軍隊,收錄當地的豪傑各盡其用,因此能稱雄天下。


    等到平定了江、漢,又征召這一帶的賢才各居其位,使天下歸心,望風歸附,文武並用,英雄盡力,這些都是夏、商、周三代開國國君才能做到的事情啊!”後來,王粲又被調任軍謀祭酒。魏王侍中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國建立以後,王粲與和洽、衛覬、杜襲一同被任命為侍中,王粲因博學多識,總能做到對答如流。


    當時舊禮儀製度廢弛殆盡,需要重新製定,王粲與衛覬等負責除舊布新,製定新的典章。


    據《決疑要注》記載:漢末喪亂時,玉佩斷絕消失。而王粲認得舊佩,才重新作之。西晉時的玉佩,都是受法於王粲。


    在曹操幕府,王粲不但受到賞識和重用,而且他同曹丕、曹植的關係也相當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曹丕、曹植非常尊重王粲,他們之間經常有詩賦往還。


    據《典略》記載;王粲才高,擅應機辯論。當時,鍾繇、王朗等盡管都在魏王國任卿相之職,但一到朝廷奏議,都停筆措手不及。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王粲隨曹操南征孫權。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正月二十四月,王粲在返迴鄴城途中病逝,時年四十一歲。當時的曹丕還是世子,親率眾文士為其送葬。


    為了寄托對王粲的眷戀之情,曹丕對王粲的生前好友們說:“仲宣平日最愛聽驢叫,讓我們學一次驢叫,為他送行吧!”


    於是,一片驢鳴之聲響起。這就是著名的驢鳴送葬。葬禮之後,曹植又作《王仲宣誄》,可見曹丕、曹植二人與王粲的交情確實非同尋常。


    但是夏侯惇卻不知道他麵對的是陳武,因為現在的陳武並沒有跟隨孫策,反倒是在劉表和孫權的第二次戰爭中,劉表招募而來的,如今也成為一個別部司馬了!官職雖小但是大戰之時卻可統兵五千,蔡冒顯然也是看重了陳武的勇猛,所以才會重用他的!


    襄城的王璨則是荊州王家的,畢竟身為世家子弟,定然不會安心把自己手中如今的權力交出去的!自從張清在關中和並州以及涼州等地推行科舉後,張清便是和天下的各大世家為敵!


    當然荊州世家也不可能就如此輕易的便放棄了自己手中的權力的!


    冀州大多數的世家如今都已經被削弱了很多的!


    就拿清河崔家,如今田地已經重新統計收歸國有!不少冀州和其他被攻陷的州郡世家都已經如此了!


    荊州世家以及江東世家當然也不願意放棄自己手中的特權啊!


    所以才會鼎力相助的!


    話說陳武收到消息後,便立馬點齊四千兵馬,連忙趕向水寨方向!


    同時左翼大營也是如此,夏侯惇的副將夏侯傑也都看到了傳令兵過去後,便讓將士們進入了伏擊位置!


    同時襄城左翼大營將領也點齊四千兵馬火速趕往水寨大營!


    其實要不是趙雲早有準備的話,說不定這八七荊州士卒加入到了正麵戰場的話甚至可能扭轉戰局,同時可以大敗來犯之敵!可惜了!這已經被趙雲猜到了!


    如今這八七大軍即將葬送餘這必經之路上!


    《這個大漢我還能扶》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


    喜歡這個大漢我還能扶請大家收藏:這個大漢我還能扶更新速度最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漢我還能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等你等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等你等你並收藏這個大漢我還能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