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張津得知後,便立馬派出士夑領兵三萬疾馳南海郡!


    張津,字子雲,荊州南陽郡人,漢末交州牧。靈帝駕崩之後,成為促成何進和袁紹聯手討論謀殺宦官的關鍵人物。之後,先後擔任交址刺史和交州牧。最後,被部將區景殺害。


    在張津一生當中,跟一些當時有名氣的人士有一定的交情。像是有出身於“四世三公“名門背景的袁紹、擔任大將軍的何進,甚至是被許劭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相對地,在治理交州時,卻與部將的相處逐漸惡化。


    張津是被大將軍何進所親近的門客,也是袁紹底下的門客。在袁紹指派他遊說何進這方麵,可以了解受到袁紹有一定的信任,才會被指派這重大的任務。接著,從何進誠然地接受他的意見,更可以證明何進對他是毫無懷疑,並加以重視地對待。


    雖然,張津與曹操的交情在任何史書沒有明確指出詳細情況,但仍可以在其他書信中找出蛛絲馬跡。


    夏侯惇在曹操破除袁紹之後寫給石威則的一封信中,提到曹操向張津答應會以零陵郡和桂陽郡的土地給他。


    這或許是張津為何會跟荊州牧劉表年年交戰的主要緣故。另外,在擔任交州牧時,還特地贈送交州特有的食品-益智子粽-給曹操的手中。這可能是為了感謝曹操給予令他這條件,才會以當地特產作為迴禮。


    許靖是張津在朝廷任官時的朋友。基於雙方的多年交情及了解,才會讓在交州避難的許靖在寫給曹操的書信中,把握這次機會推薦給曹操可以找張津來作為得力的援助。


    整體而言,張津跟這幾位名流的關係還算是不錯。


    但是,仍然有個例外。比如,劉表跟他產生心結,時常用兵力對付他,甚至還在他去世後,還立刻派遣賴恭治理交州,來偷偷納入勢力範圍。這表示劉表對於張津的態度是如此惡劣,並覬覦其管理範圍。


    雖說他善於跟當時的名流相處,但是他跟部將的關係是處於不斷惡化的情況。


    尤其在擔任交址刺史之後,這個問題更加嚴重。由於年年跟劉表交戰,手下的部將們愈來愈怨恨他,甚至有擅自離開他的舉動。最後,他才會落到被部將殺害的下場。


    張津在治理交州這段時期,對於道教的程度達到無視聖賢的言訓,甚至還廢棄當今朝代製定的法律。由這二點就可以透徹地知道,他的崇拜行為是如此極端。並且,在頭上裹著紅頭巾布、彈琴燒香,還閱讀道教經典。更嚴重的,自以為依照這些方法就可以強化自己的兵力。反而,在最後遭來不可避免的命運。


    早年,張津懷有想要匡正扶持當時的朝政的誌向,而待在朝廷中擔任官職。接著,成為大將軍何進所信任的人,也投靠於袁紹的麾下作為門客。


    到了中平六年(189年),袁紹為了要誅殺張讓這群宦官,決定張津執行說服大將軍何進的任務,然後一到達的時候就說:“像是張讓這群常侍掌權已久,且又跟董太後聯合奪取利益。故大將軍您能趁機來整頓天下,來屏除禍根。“


    何進一接受他的意見之後,立刻決定和袁紹討論誅殺宦官的計劃。


    在交址刺史朱符遭到當地人的殺害之後,朝廷派遣張津擔任交址刺史。直到建安二年(197年),當時擔任交址太守的士燮給朝廷上表說:“如今天下的十二州皆擁有州的地位,但惟獨交址的最高行政長官仍稱為刺史,看來朝廷沒公平對待我們。“朝廷遵照意見而成立交州,並改任張津為交州牧。


    後來,因跟荊州刺史劉表發生糾紛,開始一年接著一年地交戰,但他與劉表的兵力比較之下簡直是天壤之別。


    與劉表的戰爭不但沒有達到目的,而且造成部將愈來愈憎恨他,甚至也有一些人擅自離開他身邊。另外,他對於約束和監督這兩方麵做得很鬆散,故可以說他是沒有威信的人。


    由於這個原因,他常遭受其他人的侮辱和欺壓。另外,他還無視聖賢的教訓和國家製定的法律,又在頭上裹著紅頭巾布、彈琴燒香,並且對於道教經典十分沉迷,他聲稱這能達到利於自己的程度。


    建安八年(203年),張津將出產在交趾郡和合浦郡的益智子製成的粽子贈送給了曹操品嚐。過一段時間後,被部將區景殺害。


    在小說當中,張津唯獨在第二十九迴〈小霸王怒斬於吉〉被提到過。


    在孫策被張昭和數十名臣子聯署拜托別殺於吉時,而提到張津在擔任交州刺史時,因過度迷信而慘遭被敵方所殺的事情。


    不過,依照時間來講,孫策是在建安五年(200年)把於吉害死的,而張津是在建安八年(203年)才擔任交州刺史。所以,張津的死比孫策殺於吉還得更晚。也不可能提到張津的死因。


    在張津去世之後,劉表搶先朝廷一步,派遣零陵郡出身的賴恭就任交州牧,暗示要把交州納入他的勢力範圍之下。接著,朝廷也得知劉表因張津去世而派人治理交州的消息,而授予士燮擔任綏南中郎將的詔書,請托他要觀察交州底下七郡的情況。


    除此之外,曾經有人用張津生前的舉止來作為發表看法的參考。例如,孫策曾用張津因迷信而導致被殺的例子來反對底下的一些將士聯合為於吉求得釋放的請求。不過,依照時間點而言,張津不可能比孫策早去世,故此處存疑。


    另外,薛綜擔心繼呂岱的下任交州刺史比不上呂岱來得佳,而寫《上疏請選交州刺史》給孫權提供參考。其中,有舉例說明張津治理交州不佳的問題所在。


    對於張津的評價很多是負麵的,但仍有人給予不錯的評語。孫策認為張津會遭到他人的殺害是他對道教過度迷信而造成的。


    薛綜上書給孫權,其中認為張津因忽視部屬的感受、對監督不嚴謹,以及威武不足,才遭到許多欺侮,注定逃不了被殺的命運。


    不過,許靖在寫《與曹公書》表明他拒絕投靠於其麾下時,曾推薦張津是位可以協助朝廷的人才。


    士夑其先本魯國汶陽人,至王莽之亂,避地交州。士賜之子。


    桓帝時為日南太守。燮少遊學京師,治《左氏春秋》。後舉秀才,任巫縣令,遷交址太守。


    燮謙虛下士,中原士人往依避難者以百數,勢力越來越大,被詔命為綏南中郎將,拜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210年,孫權派步騭至交州任職,士燮迎接了步騭。在其幫助下,步騭成功斬殺了蒼梧太守吳巨,於是東吳在名義上占有了交州,士燮也被加封為左將軍。


    士燮又修書給益州的雍闓等人,要求他們派人來投靠孫權。士燮因此又被加封為衛將軍,他的弟弟士壹、兒子士徽、族子士匡也都封了侯位。226年,士燮病逝,終年九十歲。士燮死後,孫權派呂岱掌管交州事務,欲完全控製交州,士氏家族不滿,起兵反叛,終被剿滅。


    士燮字威彥,蒼梧廣信人。其先祖本是魯國汶陽(今山東汶河北岸)人,王莽之亂時,避地於交州。曆經六世至士燮之父士賜,於桓帝時為日南太守。士燮年少時遊學京師,拜潁川劉子奇為師,研治左氏春秋。後察孝廉,補尚書郎,因公事免官。在父親士賜喪製滿期後,士燮舉茂才,除巫令,遷交址太守。


    士燮為人體器寬厚,謙虛下士,中國士人中前往依附避難者數以百計。士燮又沉醉於《春秋》,為之作注解。


    陳國人袁徽曾與尚書令荀彧書雲:「交址士府君既學問優博,又達於從政,處大亂之中,保全一郡,二十餘年疆埸無事,民不失業,羇旅之徒,皆蒙其慶,雖竇融保河西,曷以加之?


    官事小闋,輒玩習書傳,春秋左氏傳尤簡練精微,吾數以諮問傳中諸疑,皆有師說,意思甚密。又尚書兼通古今,大義詳備。聞京師古今之學,是非忿爭,今欲條左氏、尚書長義上之。」其見稱如此。


    《葛洪神仙傳》載:「士燮曾經病死,而且已過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藥與士燮服下,再把水含在他口中,手捧其頭不住搖動以消融丸藥,服後不久,士燮即能開目動手,臉上漸複人色,半日而能起坐,四日更複能說話,終於恢複常態。董奉字君異,侯官人。」可謂神奇。


    公元189~90年間東漢少帝年間至獻帝建安初。


    董卓之亂時,交州刺史朱符為夷賊所殺,州郡擾亂。士燮於是上表舉其弟士壹領合浦太守,次弟徐聞令士(黃有)領九真太守,士武領南海太守。


    士燮兄弟並為列郡之長,雄冠交州,而地又偏在萬裏之外,因此他們在本州威尊無上。


    出入鳴鍾擊磬,備具威儀,鼓笳吹簫,車騎滿道,當地胡人在道路兩旁夾轂焚燒香者常有數十之計。


    妻妾皆乘輜軿,子弟盡從兵騎,在當時可謂貴重,震服百蠻,尉他(漢高祖時將領,平南越有功,封南越王)也不能超越其威。其間士武先已病沒。


    交州刺史朱符死後,朝廷遣張津為交州刺史,然而張津後來又為其部將區景所殺;荊州牧劉表遣零陵人賴恭代張津之任。當時蒼梧太守史璜身死,劉表又遣吳巨代之,吳巨與賴恭俱至交州。


    朝廷聞知張津被殺,便賜士燮璽書道:「交州是天南絕域,南帶江海,上恩不能宣達,下義亦遭中壅隔,現知逆賊劉表又遣賴恭覬覦南土,今以士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領交址太守如故。」


    後來士燮遣吏使張旻奉送貢品到京都,當此天下喪亂之時,道路斷絕,而士燮不廢邊貢之職責,朝廷恤其勞,特複下詔拜士燮為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後來吳巨與賴恭起糾紛,吳巨舉兵攻賴恭,賴恭被逐還零陵。


    九真太守儋萌曾為妻父周京作宴,並請縣中大吏,酒酣作樂,功曹番歆邀周京起而共舞,周京不肯起,番歆仍要強迫,儋萌忿怒,於是杖殺番歆於郡內。番歆之弟番苗帶領縣眾攻府,並以毒矢射傷儋萌,儋萌毒發身亡。士燮曾多次遣兵進討,始終不能克。(《呂岱傳》)


    公元195年東漢獻帝興平二年


    孫策東渡江時,吏民皆走交州以避其難。汝南許靖至交址,士燮厚加敬待。


    公元209年東漢獻帝建安十四年。


    公元210年東漢獻帝建安十五年。


    孫權遣步騭為交州刺史。步騭到時,士燮率領眾兄弟奉承節度。而吳巨則懷有異心,最後被步騭所斬。孫權遂加士燮為左將軍。


    公元218~220年間東漢獻帝建安末年


    士燮遣子士廞入東吳為質,孫權以士廞為武昌太守;士燮、士壹二人留在南方的兒子,盡皆拜中郎將。


    其時益州大豪族雍闓等殺蜀國所署太守正昂,並與士燮相通,求欲為內附。(《步騭傳》)士燮便誘導雍闓等率郡人民遙向東而來附,孫權更嘉獎其行,遷為衛將軍,封龍編侯,其弟士壹遷偏將軍,都鄉侯。


    士燮守交州其間,亦好同名士,如曾任命程秉為長史。每次遣使往見權,必致送雜香細葛,輒以千數,明珠、大貝、流離、翡翠、玳瑁、犀、象之珍,奇物異果,蕉、邪、龍眼之屬,並無一年不往貢送。士壹時亦曾貢馬數百匹。孫權每次都齎書答禮,厚加寵賜,以答慰士氏兄弟。


    公元226年吳大帝黃武五年


    士燮在郡四十餘歲,年九十卒。蒼梧京南今存「漢士威彥先生故裏」。


    袁徽與尚書令荀彧曾經評價士夑書曰:「交址士府君既學問優博,又達於從政,處大亂之中,保全一郡,二十餘年疆埸無事,民不失業,羇旅之徒,皆蒙其慶,雖竇融保河西,曷以加之?


    官事小闋,輒玩習書傳,春秋左氏傳尤簡練精微,吾數以諮問傳中諸疑,皆有師說,意思甚密。又尚書兼通古今,大義詳備。聞京師古今之學,是非忿爭,今欲條左氏、尚書長義上之。」


    可見其才。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漢我還能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等你等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等你等你並收藏這個大漢我還能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