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大軍一路朝著黃河北岸趕去,終於兩個時辰後趕到了黃河北岸!但此時黃河北岸已經沒有什麽船隻可以供大軍渡河!


    無奈董卓隻得讓大軍停下就地駐紮到黃河北岸!而後讓大軍開始伐樹造木筏。


    同時還派出斥候打探並州軍的追擊大軍!


    此時張遼剛剛消滅埋伏自己的董卓大軍,來到共縣後發現共縣城頭上依然還是插著並州軍的旗幟!


    進城後經過打探得知,董卓大軍在攻城攻到一半時便忽然放棄攻城,而後向南方向逃去了!


    張遼得知情況後,展開地圖一看!共縣以南的地方一隻有野王縣,還有便是隻有黃河了,並沒有什麽值得董卓大軍進攻的價值。


    野王,古邑名,亦作“野”,春秋晉地,戰國屬韓,其地在今河南沁陽。野王邑發軔於公元前11世紀,閱西周、東周,公元前242年被秦國攻取,秦始皇曾遷衛君角居此,秦二世廢衛君角為庶人。


    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在其地置野王縣,斯為沁陽置縣之濫觴。


    史載:“晉人執晏弱於野王。”(《左傳·宣公十七年》);“衛君角率其支屬徒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內。”(《史記·秦始皇本紀》)。“伐韓之野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後析為武德、波二縣,晉廢,恢複野王縣,郡治由懷移至此縣。


    隋改為河內縣,因在黃河北。唐析為太行、忠義、紫陵三縣,旋複合為河內縣,為懷州治所。


    宋析置武德縣,不久複並入河內縣,屬河北西路懷州。


    金為南懷州治。元屬懷孟路,後改為懷慶路。明屬懷慶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存縣,改為沁陽縣,因在沁河之北,故名。


    先後屬河南省豫北道、河北道及第四行政督察區。


    1949年建國後,改屬平原省新鄉專區,1952年平原省建製撤銷,改屬河南省新鄉專區,1986年改屬焦作市。


    此地也不是董卓大軍東出的必經之地!那為什麽董卓大軍偏偏要往南方跑呢?這不是南轅北轍了嗎?


    想到此張遼也有點糊塗了!


    而後便寫好戰報向身在洛陽的張清稟報,而後便繼續向著野王縣進發!


    同時派出斥候沿黃河打探董卓大軍的消息!


    ——————————————————


    同時河東郡方向,由於董卓大軍已經撤走,河東郡各城紛紛被趙雲大軍攻破!連河東郡治所都被攻打下來了!大軍攻下河東後,趙雲便親領六萬大軍前往洛陽和張清會和!而後讓周倉領一萬長林騎前往和張遼共同追擊董卓殘兵!


    此時周倉才剛剛趕到沁水縣!聽說前日董卓大軍剛從此過,又聽說張遼已經率軍緊隨其後,向著山陽縣方向奔去了!


    而後周倉率領大軍又趕到了山陽縣!來到山陽縣後還是發現董卓大軍已經撤退了,同時張遼也跟著往共縣追去了!


    周倉無奈,便隻好繼續向著共縣進攻!


    當周倉趕到當時張遼打破董卓伏兵的地方後,看到了滿山的屍體,此時共縣中的百姓和鄉勇便來打掃戰場以及收攏屍體了!


    周倉大軍趕到時一問,便知道了董卓又跑了,這次董卓並不是往朝歌縣跑的!而是往南方跑了!


    周倉聽到後也是一臉懵!董卓往東周倉還可以理解,但現在忽然一下子便往南跑,這不是自己往絕路上跑嗎?


    野王縣後往南可就是黃河了!那裏可是絕路了!


    周倉想到這,便想到:難道董卓想南渡黃河?


    但現在南渡黃河的話,不是自找苦吃嗎?此時南渡董卓要攻哪裏,難道是虎牢關嗎?


    想到這周倉忽然間就想明白了!


    董卓此時渡河往南攻打虎牢關的話可能還真有機會!


    此時虎牢關守將徐晃已經率領虎牢關一半士卒往北,來到了河內郡武德縣阻斷董卓的後路了!


    此時徐晃也已經來不及趕迴虎牢關支援了!


    而虎牢關,後背肯定防禦比較鬆,如果董卓大軍真的南渡而擊虎牢關的話!那虎牢關還真的有可能被董卓大軍攻破!


    而後董卓便可一路無阻的大搖大擺的出關了!


    想到這,周倉頓時感到了董卓身邊的那位能人的危險!這人要是不死的話,可能以後定會成為主公的大敵!


    於是周倉放棄了前往野王縣和黃河沿岸的想法!


    而是率兵向著河內郡的一處渡口!此時那裏正停留著並州水師!


    那個渡口便是孟津渡!


    狹義的“舊孟津“是指孟津故城,在今孟津縣會盟鎮的老城村。


    從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黃河水患,縣治由孟津渡(今會盟鎮花園村)遷至今孟津老城;


    曆元、明、清、民國、建國初,孟津縣城駐地一直未曾變動。明末清初期間有明清兩朝禮部尚書、著名書法家王鐸就曾在此居住。


    現有旅遊景點王鐸故居供人們參觀,欣賞其書畫。


    1959年縣治由老城遷長華(今城關鎮),所轄地稱老城鄉,1994年5月撤鄉建立會盟鎮(駐地陸村),鎮名源於“八百諸侯會盟津”的曆史典故。


    廣義的“舊孟津”是指史籍上“孟津”(盟津)。以周武王會八百諸侯於孟津渡而得名(《史記.殷本紀第三》、《史記.周本紀第四》有載)。


    孟津據《尚書“禹貢》注“孟為地名,在孟置津(即渡口),謂之孟津”。


    與孟津有關的重大曆史事件主要發生在今會盟鎮轄區及周邊區域。


    1955年之前的“孟津”,轄區主要在今西起橫水、小浪底,東至至扣馬,南抵長華、老城的黃河南岸的狹長區域;


    甚至還包括黃河北岸的部分地區。1955年11月,為支援洛陽工業建設,發展洛陽市,國務院決定,撤銷洛陽縣。


    建置撤銷後,所轄之地分割給洛陽市、偃師縣、孟津縣、宜陽縣。其中,一區(麻屯)、二區(海資)、三區(平樂)、十一區(鳳台)歸孟津縣。轄區一直至今未變。


    《史記.周本紀第四》載武王即位,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畢公之徒左右王,師修文王緒業。


    九年,武王上祭於畢。東觀兵,至於盟津。為文王木主,載以車,中軍。


    武王自稱太子發,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專。乃告司馬、司徒、司空、諸節:“齊栗,信哉!予無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畢立賞罰,以定其功。”遂興師。


    師尚父號曰:“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後至者斬。”


    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複於下,至於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雲。是時,諸侯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


    諸侯皆曰:“紂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還師歸。


    還有便是,古孟津渡是武王伐紂(渡河處)《史記.殷本紀第三》載紂愈淫亂不止。


    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


    比幹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幹,觀其心。箕子懼,乃詳狂為奴,紂又囚之。


    殷之大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器奔周。周武王於是遂率諸侯伐紂。(注:大軍從盟津渡河)紂亦發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紂兵敗。紂走入,登鹿台,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


    周武王遂斬紂頭,縣之白旗。殺妲己。釋箕子之囚,封比幹之墓,表商容之閭。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令修行盤庚之政。


    殷民大說。於是周武王為天子。其後世貶帝號,號為王。而封殷後為諸侯,屬周。


    還有據《史記.周本紀第四》載


    居二年,聞紂昏亂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幹,囚箕子。


    太師疵、少師強抱其樂器而餎周。於是武王遍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


    乃遵文王,遂率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以東伐紂。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師畢渡盟津,諸侯鹹會。


    曰:“孳孳無怠!”武王乃作太誓,告於眾庶:“今殷王紂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絕於天,毀壞其三正,離逷其王父母弟,乃斷棄其先祖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說婦人。


    故今予發維共行天罰。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於商郊牧野,乃誓。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


    曰:“遠矣西土之人!”武王曰:“嗟!我有國塚君,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幹,立爾矛,予其誓。”


    王曰:“古人有言‘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今殷王紂維婦人言是用,自棄其先祖肆祀不答,昬棄其家國,遺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維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俾暴虐於百姓,以奸軌於商國。今予發維共行天之罰。


    今日之事,不過六步七步,乃止齊焉,夫子勉哉!不過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勉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羆,如豺如離,於商郊,不禦克餎,以役西土,勉哉夫子!爾所不勉,其於爾身有戮。”誓已,諸侯兵會者車四千乘,陳師牧野。


    帝紂聞武王來,亦發兵七十萬人距武王。武王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以大卒馳帝紂師。


    紂師雖眾,皆無戰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紂師皆倒兵以戰,以開武王。武王馳之,紂兵皆崩畔紂。


    紂走,反入登於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於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諸侯,諸侯畢拜武王,武王乃揖諸侯,諸侯畢從。


    武王至商國,商國百姓鹹待於郊。於是武王使群臣告語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遂入,至紂死所。


    武王自射之,三發而後下車,以輕劍擊之,以黃鉞斬紂頭,縣大白之旗。已而至紂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經自殺。武王又射三發,擊以劍,斬以玄鉞,縣其頭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複軍。


    其明日,除道,修社及商紂宮。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驅。武王弟叔振鐸奉陳常車,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把小鉞,以夾武王。


    散宜生、太顛、閎夭皆執劍以衛武王。既入,立於社南大卒之左,右畢從。毛叔鄭奉明水,衛康叔封布茲,召公奭讚采,師尚父牽牲。


    尹佚筴祝曰:“殷之末孫季紂,殄廢先王明德,侮蔑神隻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顯聞於天皇上帝。”於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孟津渡口一直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此地可抑製住黃河上下遊!


    此時並州水師和戰船也全部集中在此,共三千餘人!戰船數十艘!


    自張清奪得孟津渡後便把孟津渡做為自己水師的駐地!同時還在這繼續打造戰船。


    ————分——割——線————


    張遼方向,張遼經過數個時辰的趕路終於在臨夜前趕到了野王縣,但此時的野王縣還是一如既往的安靜!並無什麽戰事!隻是因為董卓大軍的原因,野王縣城頭上燈火通明的!還有幾百名鄉勇在城頭上巡邏警戒!


    張遼趕到時城頭上鄉勇因為臨夜的原因並沒有看到並州大軍的旗幟,而後城頭上士卒發的警戒信號!


    頓時城中所有鄉勇皆上城準備守城!


    但當張遼大軍近千後,縣尉看到是並州軍後,便鬆了口氣!


    經過張遼的了解後,董卓大軍並沒有來野王縣!


    頓時張遼便感覺自己中計了!董卓大軍既然不在這,那董卓肯定是往黃河沿岸跑了!


    這時張遼才猜到董卓應該是要南渡黃河進攻虎牢關!


    張遼頓時大驚!


    但如今已經失去了董卓大軍的動向,無奈張遼隻好連夜派出大量斥候順著黃河沿岸往下尋找!希望可以在董卓渡過黃河前劫住董卓的大軍!


    此時董卓卻在野王縣以東黃河沿岸處!大軍連夜伐木造船!明日便可造好浮橋,隻要浮橋造後,自己便可以順利甩掉身後並州軍的追擊了!


    同時這一夜也是董卓最為擔心的一夜!


    要是被發現,張遼大軍連夜趕來的話,那自己將不可能順利渡河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漢我還能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等你等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等你等你並收藏這個大漢我還能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