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一戰後,兩人以為他們很快便會再有一決勝負的機會,於是各自除了勤練武功之外,同時他們也在研究對方的武功。
兩人明白,無論是誰,在有了這樣的對手以後,都不會在武學方麵有所懈怠。
多年來,為了克製對方的武功,二人都在不斷的改進自身的武學。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境上的成長,二人漸漸覺得,他們各自的路都走歪了。
一本武功秘籍,就算給自小一起長大的雙胞胎兄弟練,練出來的結果,也往往是大相徑庭,更何況是不同的人在研究。
不論是柳鬆涼在研究《風雷雙劍》,還是武元功在研究《八卦篆文奪命連環劍》,都是以自己的心性、思想去研究對方將來的劍法的招式變化。
為此,他們甚至要改變自己的劍路,去克製那可能出現的劍招走向。
為了對付《風雷雙劍》,柳鬆涼的劍招就要變得簡潔明快。
為了能應對《八卦篆文奪命連環劍》,武元功的招式也多了些變化。
兩人最初,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理論,才與對方產生爭執到最後動手的。
但到頭來,為了戰勝對方,他們卻離自己的堅持越來越遠。
想到這,兩人都覺得好笑。
如今,二人都已經是一把年紀了,修為境界自是非年輕時可比。
麵對渴求已久的一戰,兩人都沒有衝動出手。
精神上的對峙,招意上的鎖定。探知對方破綻的同時,也要時刻保持警惕,不給對方有可趁之際。
大約一盞茶的時間過去了,兩人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毫無破綻。
或者說,以他們現在的實力,暫時找不到對方的破綻,也不可能讓對方看出自身的破綻。
看來還是自己的想法有些天真了,想要兵不血刃的戰勝對方是不可能的。
劍光閃動的瞬間,兩人已經戰在一處。
兩人本就有過全力的一戰,又曾研究過對方的劍招多年,按理說,打起來應該熟門熟路。
緊貼麵部的一削,頸側半毫的一刺……
最兇險的攻殺;最驚心的反擊……
這些,本來應該都有的。
但真正的交上手來,兩人卻又變得小心謹慎。
果然,和自己想的不一樣。
雷,寧而不發;風,聚而不散。
多年不見,武元功也想探探,柳鬆涼的武功精進到什麽地步。
同樣的,柳鬆涼的八卦劍,也是兌卦劍招。
兌卦劍可攻可守,比之坎卦八劍更是複雜難纏。雖是試探性的對招,但也是難得一見的招式。
許多師傅教徒弟,為了端架子,隻說不練,讓徒弟自己去體會。但這些一說就通、一悟就透的弟子哪那麽容易去找。
因此這一戰,對於那些有心更上一層,卻因遇師不明的人來說,這可是一個絕佳的學習機會。
特別是魏廣生,覺得那劍在師父的手中,如活了一般。
因天資有限,柳鬆涼所交給徒弟的,都是防守為主的坤卦八劍、艮卦八劍。
等這十六式劍招都教好了,便是攻守結合的坎卦八劍。再到後來,就是攻多守少的兌卦八劍與巽卦八劍。
這兌卦八劍本就是魏廣生即將新學的招式,但由於那段時間柳鬆涼腦中靈光一現,新悟出了八式劍招,於是也沒心思再教徒弟。
隻是把八式劍招教了,其如何與內功心法配合,如何行氣運招的訣竅,柳鬆涼倒是沒有教。
因此,魏廣生雖把劍招練會了,但如何實戰運用,他就不懂了。
柳鬆涼與武元功對招時,使用兌卦八劍,就是為了讓徒弟看看,這劍招的實戰變化。
不然的話,此時用坎卦八劍,可更好的防守,使對方進攻招式消耗更多的真力,等待防守反擊。也可使用巽卦八劍,防守之中製造陷阱,一旦武元功認定他的劍招中出了破綻,便是中招的時候。
柳鬆涼也真是愛徒弟,八式劍招打完後,又是一遍。
雖然是同樣的八式劍招,但用法卻不一樣,甚至與坤、艮、坎這三卦二十四式劍招配合。
打了三十多招,武元功突然發力,招中風疾雷驚,雙刃一點打向柳鬆涼。
柳鬆涼見狀,也即變招,原本兌劍轉為艮卦劍的一招“不獲其身”,急轉劍身化為劍盾,力道分布擋在麵前,不論武元功這兩劍一點攻向哪裏,都可防得住。
一聲激響後,兩人各自飛退。
方站穩,柳鬆涼尚要再戰,卻見武元功雙劍入鞘,兩手負於背後,並未有再進招的打算。
“武兄,你這是何意,為何要收劍不出?”
“收劍不出?”武元功冷哼一聲,道:“我卻想問老弟你,比武過招,先出手試探,本沒有什麽不對。但你來來迴迴就那麽八招劍法與我對打,是過於自信,還是看不起老夫嗎?”
這話說的,柳鬆涼臉上不由得一紅。
不錯,剛才為了能多指導一下徒弟,他確實沒把心思放在對決上。
至此,他也隻能尷尬一笑,說道:“本以為多年以來,在下修為有所精進,勝過老哥哥亦是不難。沒想到精益求精的不止在下,老哥哥你依然老當益壯。我這三兩下,反惹得您的不快。既然這樣,我也不藏著留著了,武老哥,你可要小心了。”
說罷,柳鬆涼精神收斂、氣勢陡增,手中鬆紋劍鋒一轉,劍刃掛著雷鳴之力便攻了過去。
武元功見狀,也不敢大意,雙劍再出,直攻柳鬆涼的破綻之處。
二次交手,兩人的劍招、心境明顯不同於剛才。
剛才不過是探,但兩人交手幾十招後便知,探已無用。
該探的都已探到了,探不到的,無論你用什麽招式,對方也還是會有所保留的。要想知道對方的底,你就必須拿出自己的底。
全力出手下,整個擂台二層都被兩人的劍罡所籠罩。劍罡之中,隱有風雷之聲、山嶽之鳴。
這次正式交手,兩人都發現,對方的劍招,與幾十年前比,變得慢了。
這種慢,不是因為人上了年紀,所以動作慢了,而是武功招式本身變慢了。
在一般人的眼中,他們的出手依然絕快,快得猝不及防;快得眼花繚亂。
但隻有他們這樣曾經交過手的人才能感覺得到,對方的武功慢了。
原來,在多年以來,兩人在研究對方武功的過程中,也在改進自己的武功。兩人都有武學宗師的智慧,當然不會因為一點自己的想法,固執的不肯改進武學上的不足。這一改進,武元功的劍法中,多了一些變化,柳鬆涼的招式中,也多了些果決。
兩人這一打,真是將多年來研究的理論,用到了實戰當中。
武元功的雷劍威力龐大,風劍飄忽不定,以劍中風之威能纏住對手,再以雷劍之威,看準時機進攻。
一旦打上,便如被重器擊中。若是躲過,風勢再上,化作漫天劍氣緊隨其後。
但說到風雷,八卦之中,亦有巽風、震雷。
而且,巽、雷兩卦一十六劍,其變化更多於風雷雙劍的劍招。一旦被纏上,更如跗骨之蛆
關鍵柳鬆涼的劍招,還不止這兩卦,而是八卦六十四劍。
按理說,柳鬆涼占著劍招上的優勢,早該取勝了。可偏偏他卻討不到半分好處,甚至發現了不足之處。
而這種不足之處,隻有在與武元功這樣的高手對決時,才會發現。
柳鬆涼的招式很多,各種組合變化層出不窮。但就是這個變,變得多了,節奏就有點跟不上了。
跟不上自己的節奏,還要不斷的變,這樣的結果就是亂。
招式亂了,心也就亂了。
高手對決,容不得半點分神,何況是心亂。
反觀武元功,招式簡單明了,橫砍、豎劈、直刺,沒有太多的花哨,一切的應變,都是來自多年的修為。
“沒想到這麽多年,他的心性倒是沉穩了許多。”擂台下,人群中,一名女尼說道。
“師姐,你說的是誰啊?”
說話的尼姑穿一身泥灰色僧袍,背後背著一柄三尺來長,加寬的寶劍。看外貌不過四十出頭,但實際上,此人已經六旬有餘了。此尼不是別人,正是峨嵋派掌門風雷師太。
而問話的,正是峨嵋派年輕一代的代表人物,“沉魚落雁”之中的柳如魚。
“小師叔,您這就不知道了吧,師父說的,自然是武元功了。”
稱柳如魚為小師叔的,乃是風雷師太的門人弟子“金蓮落地”鄭瑞蘭。
與他們同來的,還有另一名弟子——“咫尺天涯”祝鬆山,以及風雷、如魚二人師兄的兩個徒弟,“拚命太歲”鍾聘封,“分水斷河”周天瑞。
不過除鄭瑞蘭之外,其他三人都走到離擂台不遠處觀戰,準備待柳鬆涼與武元功比試結束後,就上去打擂。
他們自知武功比不上武、柳兩位前輩高人,但比魏廣生還是要強點。
至於風雷師太為何靠得這麽後,皆因他怕被武元功看見。
鄭瑞蘭因為是掌門大弟子,自然是常侍師傅左右。而柳如魚是因為風雷師太怕他惹事,所以將她留在身邊。
關於風雷師太與武元功的往事,柳如魚是不知道的,她甚至從未聽師姐提起過。不過一想到武元功的武功與兵器,跟師姐的名號都叫風雷,想來也應該有一點關係吧。
不過,柳如魚想簡單了,他們兩人何止一點關係。
?????
話說兩人自小就認識,那時候,武元功還不是聞名天下的“中山劍客”。風雷師太也不是峨眉派掌門,甚至都沒有風雷這個稱號。
不過為了描述方便,鄙人還是將其稱為風雷。
武元功與風雷兩家住在同一個鎮子,就家庭來講,兩人都算是鎮子上的名門大戶,可說是門當戶對。
武元功家三代教拳,是十裏八鄉連莊會的總教頭。
風雷師太家裏是地主出生,家境殷實。
風雷師太家的長工、家丁,有不少都是在武元功家學過兩手。
風雷師太很小的時候,武元功就把她抱在身邊。等風雷師太再大一些,就拉著她滿鎮子跑。一個是連莊會總教頭的兒子,一個是財主的女兒,這門親事,雙方父母都十分滿意。
但這樣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日子並沒有過多久。
風雷師太自小身子就不好,請了好些大夫也沒能看個所以然來,而且越到大了,病情更加嚴重。
兩家人都很為此著急。
不過他們家底都挺厚,因此還沒有放棄治療。
這一年,武元功到了誌學之年,風雷師太也有六歲了。
這一年,風雷師太病情愈加嚴重,時常三五日下不了床,甚至昏迷一天一夜。
也同樣的,這一年,成了兩人一生的轉折。
因為生病的原因,風雷師太家到處找大夫。
這一日,風雷家來了個舅舅,他一來就告訴姐姐一個好消息,說是他們那來了個女尼,善治疑難雜症,外甥女的怪病,說不定她能救。
家人也是為了女兒的病急壞了,一聽有人能治,也不管是怎麽個情況,那女尼到底是個什麽人,是不是真有能耐。當即就讓人套車,帶著女兒去城裏看病。
這一幕,正好被前往探望風雷病情的武元功看到了,他趕忙過去問對方家人。
當得知對方是去城裏看病,他的心這才放了下來。
原想著,對方治好了兵,很快就會迴來。哪知這一等,就到了傍晚。
對一個還未成年的少年來說,能耐下性子在一個地方大半天,隻為等一個人,實屬不易。
迴到家的時候,武元功是一臉的沮喪,但與其相反的是,父親與別人傳來的爽快的笑容。
老管家告訴他,他大師伯迴來了,還帶了個朋友來,正在客廳有說有笑,老爺讓他一迴來就去客廳拜見。
武元功剛想跟老管家說,他今日有些累了,想早點迴房休息,就聽到:“是元功迴來了吧,趕緊來見見你大師伯。”
“是。”武元功很無奈的應了一聲,便進了客廳。
進屋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大師伯。
這武家三代教武,武元功的爺爺,之前也是這十裏八鄉連莊會的武術總教頭。
老頭子這輩子教了許多弟子,但這些人現在都是以務農為生,習武也隻是為強身健體。到後來真正願意繼續精修武藝的,也隻有兩人。
一個是他的兒子,也就是武元功的父親。
另一個便是他的頂門大弟子。
隻不過,老人能為有限,可以教的就那麽多。所以到後來,他便讓大弟子離開村子,去江湖闖蕩曆練。
那時候,老人的兒子也想出去闖闖。
但無奈老人惜子,他又要繼承家業,最後也隻能放棄這個想法。
大師兄雖然離開了,但每隔一段時間,總會迴來住一些時間,和大家說說江湖軼聞,帶一些地方特產給大家。
這一來二去,武元功的父親就更新生向往了。
老人一看,不好,這樣下去,遲早要出事。
無奈之下,他隻得找大徒弟商量。
兩人明白,無論是誰,在有了這樣的對手以後,都不會在武學方麵有所懈怠。
多年來,為了克製對方的武功,二人都在不斷的改進自身的武學。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境上的成長,二人漸漸覺得,他們各自的路都走歪了。
一本武功秘籍,就算給自小一起長大的雙胞胎兄弟練,練出來的結果,也往往是大相徑庭,更何況是不同的人在研究。
不論是柳鬆涼在研究《風雷雙劍》,還是武元功在研究《八卦篆文奪命連環劍》,都是以自己的心性、思想去研究對方將來的劍法的招式變化。
為此,他們甚至要改變自己的劍路,去克製那可能出現的劍招走向。
為了對付《風雷雙劍》,柳鬆涼的劍招就要變得簡潔明快。
為了能應對《八卦篆文奪命連環劍》,武元功的招式也多了些變化。
兩人最初,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理論,才與對方產生爭執到最後動手的。
但到頭來,為了戰勝對方,他們卻離自己的堅持越來越遠。
想到這,兩人都覺得好笑。
如今,二人都已經是一把年紀了,修為境界自是非年輕時可比。
麵對渴求已久的一戰,兩人都沒有衝動出手。
精神上的對峙,招意上的鎖定。探知對方破綻的同時,也要時刻保持警惕,不給對方有可趁之際。
大約一盞茶的時間過去了,兩人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毫無破綻。
或者說,以他們現在的實力,暫時找不到對方的破綻,也不可能讓對方看出自身的破綻。
看來還是自己的想法有些天真了,想要兵不血刃的戰勝對方是不可能的。
劍光閃動的瞬間,兩人已經戰在一處。
兩人本就有過全力的一戰,又曾研究過對方的劍招多年,按理說,打起來應該熟門熟路。
緊貼麵部的一削,頸側半毫的一刺……
最兇險的攻殺;最驚心的反擊……
這些,本來應該都有的。
但真正的交上手來,兩人卻又變得小心謹慎。
果然,和自己想的不一樣。
雷,寧而不發;風,聚而不散。
多年不見,武元功也想探探,柳鬆涼的武功精進到什麽地步。
同樣的,柳鬆涼的八卦劍,也是兌卦劍招。
兌卦劍可攻可守,比之坎卦八劍更是複雜難纏。雖是試探性的對招,但也是難得一見的招式。
許多師傅教徒弟,為了端架子,隻說不練,讓徒弟自己去體會。但這些一說就通、一悟就透的弟子哪那麽容易去找。
因此這一戰,對於那些有心更上一層,卻因遇師不明的人來說,這可是一個絕佳的學習機會。
特別是魏廣生,覺得那劍在師父的手中,如活了一般。
因天資有限,柳鬆涼所交給徒弟的,都是防守為主的坤卦八劍、艮卦八劍。
等這十六式劍招都教好了,便是攻守結合的坎卦八劍。再到後來,就是攻多守少的兌卦八劍與巽卦八劍。
這兌卦八劍本就是魏廣生即將新學的招式,但由於那段時間柳鬆涼腦中靈光一現,新悟出了八式劍招,於是也沒心思再教徒弟。
隻是把八式劍招教了,其如何與內功心法配合,如何行氣運招的訣竅,柳鬆涼倒是沒有教。
因此,魏廣生雖把劍招練會了,但如何實戰運用,他就不懂了。
柳鬆涼與武元功對招時,使用兌卦八劍,就是為了讓徒弟看看,這劍招的實戰變化。
不然的話,此時用坎卦八劍,可更好的防守,使對方進攻招式消耗更多的真力,等待防守反擊。也可使用巽卦八劍,防守之中製造陷阱,一旦武元功認定他的劍招中出了破綻,便是中招的時候。
柳鬆涼也真是愛徒弟,八式劍招打完後,又是一遍。
雖然是同樣的八式劍招,但用法卻不一樣,甚至與坤、艮、坎這三卦二十四式劍招配合。
打了三十多招,武元功突然發力,招中風疾雷驚,雙刃一點打向柳鬆涼。
柳鬆涼見狀,也即變招,原本兌劍轉為艮卦劍的一招“不獲其身”,急轉劍身化為劍盾,力道分布擋在麵前,不論武元功這兩劍一點攻向哪裏,都可防得住。
一聲激響後,兩人各自飛退。
方站穩,柳鬆涼尚要再戰,卻見武元功雙劍入鞘,兩手負於背後,並未有再進招的打算。
“武兄,你這是何意,為何要收劍不出?”
“收劍不出?”武元功冷哼一聲,道:“我卻想問老弟你,比武過招,先出手試探,本沒有什麽不對。但你來來迴迴就那麽八招劍法與我對打,是過於自信,還是看不起老夫嗎?”
這話說的,柳鬆涼臉上不由得一紅。
不錯,剛才為了能多指導一下徒弟,他確實沒把心思放在對決上。
至此,他也隻能尷尬一笑,說道:“本以為多年以來,在下修為有所精進,勝過老哥哥亦是不難。沒想到精益求精的不止在下,老哥哥你依然老當益壯。我這三兩下,反惹得您的不快。既然這樣,我也不藏著留著了,武老哥,你可要小心了。”
說罷,柳鬆涼精神收斂、氣勢陡增,手中鬆紋劍鋒一轉,劍刃掛著雷鳴之力便攻了過去。
武元功見狀,也不敢大意,雙劍再出,直攻柳鬆涼的破綻之處。
二次交手,兩人的劍招、心境明顯不同於剛才。
剛才不過是探,但兩人交手幾十招後便知,探已無用。
該探的都已探到了,探不到的,無論你用什麽招式,對方也還是會有所保留的。要想知道對方的底,你就必須拿出自己的底。
全力出手下,整個擂台二層都被兩人的劍罡所籠罩。劍罡之中,隱有風雷之聲、山嶽之鳴。
這次正式交手,兩人都發現,對方的劍招,與幾十年前比,變得慢了。
這種慢,不是因為人上了年紀,所以動作慢了,而是武功招式本身變慢了。
在一般人的眼中,他們的出手依然絕快,快得猝不及防;快得眼花繚亂。
但隻有他們這樣曾經交過手的人才能感覺得到,對方的武功慢了。
原來,在多年以來,兩人在研究對方武功的過程中,也在改進自己的武功。兩人都有武學宗師的智慧,當然不會因為一點自己的想法,固執的不肯改進武學上的不足。這一改進,武元功的劍法中,多了一些變化,柳鬆涼的招式中,也多了些果決。
兩人這一打,真是將多年來研究的理論,用到了實戰當中。
武元功的雷劍威力龐大,風劍飄忽不定,以劍中風之威能纏住對手,再以雷劍之威,看準時機進攻。
一旦打上,便如被重器擊中。若是躲過,風勢再上,化作漫天劍氣緊隨其後。
但說到風雷,八卦之中,亦有巽風、震雷。
而且,巽、雷兩卦一十六劍,其變化更多於風雷雙劍的劍招。一旦被纏上,更如跗骨之蛆
關鍵柳鬆涼的劍招,還不止這兩卦,而是八卦六十四劍。
按理說,柳鬆涼占著劍招上的優勢,早該取勝了。可偏偏他卻討不到半分好處,甚至發現了不足之處。
而這種不足之處,隻有在與武元功這樣的高手對決時,才會發現。
柳鬆涼的招式很多,各種組合變化層出不窮。但就是這個變,變得多了,節奏就有點跟不上了。
跟不上自己的節奏,還要不斷的變,這樣的結果就是亂。
招式亂了,心也就亂了。
高手對決,容不得半點分神,何況是心亂。
反觀武元功,招式簡單明了,橫砍、豎劈、直刺,沒有太多的花哨,一切的應變,都是來自多年的修為。
“沒想到這麽多年,他的心性倒是沉穩了許多。”擂台下,人群中,一名女尼說道。
“師姐,你說的是誰啊?”
說話的尼姑穿一身泥灰色僧袍,背後背著一柄三尺來長,加寬的寶劍。看外貌不過四十出頭,但實際上,此人已經六旬有餘了。此尼不是別人,正是峨嵋派掌門風雷師太。
而問話的,正是峨嵋派年輕一代的代表人物,“沉魚落雁”之中的柳如魚。
“小師叔,您這就不知道了吧,師父說的,自然是武元功了。”
稱柳如魚為小師叔的,乃是風雷師太的門人弟子“金蓮落地”鄭瑞蘭。
與他們同來的,還有另一名弟子——“咫尺天涯”祝鬆山,以及風雷、如魚二人師兄的兩個徒弟,“拚命太歲”鍾聘封,“分水斷河”周天瑞。
不過除鄭瑞蘭之外,其他三人都走到離擂台不遠處觀戰,準備待柳鬆涼與武元功比試結束後,就上去打擂。
他們自知武功比不上武、柳兩位前輩高人,但比魏廣生還是要強點。
至於風雷師太為何靠得這麽後,皆因他怕被武元功看見。
鄭瑞蘭因為是掌門大弟子,自然是常侍師傅左右。而柳如魚是因為風雷師太怕他惹事,所以將她留在身邊。
關於風雷師太與武元功的往事,柳如魚是不知道的,她甚至從未聽師姐提起過。不過一想到武元功的武功與兵器,跟師姐的名號都叫風雷,想來也應該有一點關係吧。
不過,柳如魚想簡單了,他們兩人何止一點關係。
?????
話說兩人自小就認識,那時候,武元功還不是聞名天下的“中山劍客”。風雷師太也不是峨眉派掌門,甚至都沒有風雷這個稱號。
不過為了描述方便,鄙人還是將其稱為風雷。
武元功與風雷兩家住在同一個鎮子,就家庭來講,兩人都算是鎮子上的名門大戶,可說是門當戶對。
武元功家三代教拳,是十裏八鄉連莊會的總教頭。
風雷師太家裏是地主出生,家境殷實。
風雷師太家的長工、家丁,有不少都是在武元功家學過兩手。
風雷師太很小的時候,武元功就把她抱在身邊。等風雷師太再大一些,就拉著她滿鎮子跑。一個是連莊會總教頭的兒子,一個是財主的女兒,這門親事,雙方父母都十分滿意。
但這樣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日子並沒有過多久。
風雷師太自小身子就不好,請了好些大夫也沒能看個所以然來,而且越到大了,病情更加嚴重。
兩家人都很為此著急。
不過他們家底都挺厚,因此還沒有放棄治療。
這一年,武元功到了誌學之年,風雷師太也有六歲了。
這一年,風雷師太病情愈加嚴重,時常三五日下不了床,甚至昏迷一天一夜。
也同樣的,這一年,成了兩人一生的轉折。
因為生病的原因,風雷師太家到處找大夫。
這一日,風雷家來了個舅舅,他一來就告訴姐姐一個好消息,說是他們那來了個女尼,善治疑難雜症,外甥女的怪病,說不定她能救。
家人也是為了女兒的病急壞了,一聽有人能治,也不管是怎麽個情況,那女尼到底是個什麽人,是不是真有能耐。當即就讓人套車,帶著女兒去城裏看病。
這一幕,正好被前往探望風雷病情的武元功看到了,他趕忙過去問對方家人。
當得知對方是去城裏看病,他的心這才放了下來。
原想著,對方治好了兵,很快就會迴來。哪知這一等,就到了傍晚。
對一個還未成年的少年來說,能耐下性子在一個地方大半天,隻為等一個人,實屬不易。
迴到家的時候,武元功是一臉的沮喪,但與其相反的是,父親與別人傳來的爽快的笑容。
老管家告訴他,他大師伯迴來了,還帶了個朋友來,正在客廳有說有笑,老爺讓他一迴來就去客廳拜見。
武元功剛想跟老管家說,他今日有些累了,想早點迴房休息,就聽到:“是元功迴來了吧,趕緊來見見你大師伯。”
“是。”武元功很無奈的應了一聲,便進了客廳。
進屋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大師伯。
這武家三代教武,武元功的爺爺,之前也是這十裏八鄉連莊會的武術總教頭。
老頭子這輩子教了許多弟子,但這些人現在都是以務農為生,習武也隻是為強身健體。到後來真正願意繼續精修武藝的,也隻有兩人。
一個是他的兒子,也就是武元功的父親。
另一個便是他的頂門大弟子。
隻不過,老人能為有限,可以教的就那麽多。所以到後來,他便讓大弟子離開村子,去江湖闖蕩曆練。
那時候,老人的兒子也想出去闖闖。
但無奈老人惜子,他又要繼承家業,最後也隻能放棄這個想法。
大師兄雖然離開了,但每隔一段時間,總會迴來住一些時間,和大家說說江湖軼聞,帶一些地方特產給大家。
這一來二去,武元功的父親就更新生向往了。
老人一看,不好,這樣下去,遲早要出事。
無奈之下,他隻得找大徒弟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