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其寶在兩個喜娘的引導下,走到紅地毯上,用右手撩起紅袍的下擺,雙膝跪下,給譚老爺和昌平公主行了三個跪拜禮。


    兩個喜娘退到兩邊,梅子和紫蘭攙扶著新娘子的胳膊,走出院門。


    在賀管家的引導下,幾個車夫將幾輛馬車趕出西院門。


    除了丫鬟和家丁,所有送親的人都要坐馬車。從譚宅到夫子廟,還有一段路要走。


    六個家丁,每人的手上都拿著一根很長的竹竿,竹竿的頭部係著三掛一丈長的鞭炮。


    轎子抬起來的時候,十八掛鞭炮要同時炸響。


    梅子和紫蘭攙扶著新娘子走到轎子跟前,兩個喜娘掀起轎簾,梅子和紫蘭將新娘子扶進轎中,然後站在轎子的兩邊。兩個喜娘放下轎簾。


    一個牽馬人將棗紅馬牽到轎子跟前——此時,梅其寶已經坐到馬鞍上。


    伴隨著一聲“起轎。”喇叭嗩呐和鑼鼓齊鳴。


    轎子慢慢離地。


    於是,迎親的隊伍在前,送親的隊伍在後,一條長龍往西街而去。


    喇叭嗩呐、鑼鼓居前,梅其寶騎在馬上跟在後麵,後麵是轎子,轎子後麵是迎親的人,最後麵是送親的隊伍。


    譚老爺、昌平公主、譚為琛和堯箐坐在送親車隊的第一輛馬車上。


    盛老爺和盛夫人一家人坐在第二輛馬車上。


    李俊生和戚夫人一家人坐在第三輛上,冉秋雲一家坐在四輛馬車。


    林蘊姍一家坐在第五輛馬車上,族長和族中長者坐在後麵幾輛馬車上,馬家、霍家、榮家各坐一輛馬車。


    半個時辰以後,迎親隊伍右拐進入夫子廟,道路兩邊的店鋪前站滿了看熱鬧的人。


    當隊伍走到大牌坊下的時候,從前麵傳來“劈裏啪啦”的鞭炮聲。


    當迎親隊伍走到大牌坊下的時候,便能看見“秦淮戲院”的牌匾了。


    鞭炮聲還伴隨著喧天的鑼鼓聲。


    當迎親隊伍快走到秦淮係院的時候,兩個舞獅隊迎了上來。


    這時候,秦淮戲院大門前的廣場上人聲鼎沸,沿街店鋪二樓的窗戶和走廊上站滿了人。


    兩個舞獅隊一邊舞,一邊將迎親隊伍迎到秦淮戲院大門前的台階下。


    吹喇叭嗩呐的人和敲鑼鼓的人退到一邊,牽馬人勒住韁繩,扶住馬頭,梅其寶翻身下馬。


    一個喜娘將中間打著蝴蝶結的紅綢緞的一頭遞到梅其寶的手上。


    八個轎夫放下轎子,兩個喜娘掀起轎簾,攙出新娘子,另一個喜娘將紅綢緞的另一頭遞到新娘子的手上。


    在新娘子直起腰,正準備邁步的侍候,樂隊和舞獅的人突然停了下來,圍觀的人群頓時騷動起來,人群中有人喊了一聲:“官兵來了!”


    剛才還熱鬧非凡的廣場頓時安靜下來,隻有落在地上的鞭炮星星點點地獨自炸響。


    很快,一彪人馬橫衝直撞而來,圍觀的人群迅速後退讓到大街的兩邊,有些人則退到店鋪前的台階上,或者店鋪裏麵。


    隊伍的前麵是十幾個人舉著“肅靜”和“迴避”字樣的儀仗。


    這十幾個人退後幾步之後,人群像潮水一樣迅速向大街兩頭退去,大街兩邊已經沒有可退之地。


    緊接著,一個頭戴鐵帽,身穿鎧甲的將軍模樣的人策馬上前,他的手上舉著一把寒光閃閃的長劍。


    在他的後麵是一頂八抬紫衣大轎。


    昌平公主緊緊地抓住譚國凱的手,看到將軍手上高舉著的長劍,昌平公主就有一種很不好的預感,坐在紫衣大轎裏麵的人最低也是一個巡撫。


    紫衣大轎的兩邊各有兩個錦衣衛騎在高頭大馬上,他們左手拿著韁繩,右手抓住劍柄,個個臉冷如冰。


    紫衣大轎慢慢停下,便有四路錦衣衛衝將出來,一南一北,一東一西,然後將迎親隊伍和送親隊伍團團圍住。


    幾十個錦衣衛手執利劍,麵對著迎親隊伍和送親隊伍。


    全場鴉雀無聲。


    事發突然,所有人都驚呆了——大家和譚國凱、昌平公主一樣,都有一種不好的預感,來者不善啊!看架勢,他們就是衝譚家的喜事來的。


    程班主穩住神,在魏明遠的攙扶下走到將軍的跟前。


    將軍坐在馬鞍上紋絲不動,沒有一點下馬的意思。


    兩個錦衣衛將轎杠按到地上,一個師爺模樣的人低頭彎腰掀起轎簾。


    緊接著,從轎子裏麵走出一個大腹便便、邁著四方步,頭戴烏沙,身著官服的人來。


    此人肥頭大耳,麵色紅潤,嘴唇上長著八字須。


    此人是什麽來頭,身居何職,譚國凱不知道,他離開朝堂多年,和朝廷中人鮮少往來。


    但看儀仗,很像是巡撫衙門的儀仗。


    譚國凱對這種場麵似曾相識,他慢慢鬆開昌平公主的手,然後用右手拍拍昌平公主的手背:“昌平,國凱先過去看看,高鵬,你招唿大家都下車。”


    高鵬跳下馬車,將譚國凱扶下車。譚為琛和堯箐小姐走上前來攙扶譚老爺。


    將軍翻身下馬,將手中的韁繩扔給旁邊一個錦衣衛。


    譚國凱朝譚為琛和堯箐小姐擺了擺手,示意他們退後,然後拄著拐杖慢慢走到將軍的前麵。


    “敢問大人,你們這是——”程班主衝上前去,給將軍行了個禮。


    八字須腆著肚子,站在轎子前兩步遠的地方,左手背在身後,右手不時理一理嘴唇上的八字須,眯著眼睛,冷冷地看著譚國凱。


    譚國凱剛想給八字須施禮,將軍從懷中掏出一卷黃顏色的布來。


    譚國凱認得此物,隻有皇上的聖旨才會是這個樣子,他多少有點明白是怎麽迴事情了——這幫人是衝他譚國凱——衝譚家來的。


    將軍慢慢展開黃布,厲聲道:“哪位是譚國凱?”


    “在下就是譚國凱。”譚國凱仰臉向上,打量了一下將軍——這個人,他也不認識,但從他的帽子和鎧甲的樣式來看,至少是一個侍郎。他敢直唿譚國凱的名字,其來頭一定不小。


    “譚國凱跪下聽旨。”


    譚國凱雙膝跪下,兩手扶地。


    他暗自慶幸這次沒有把老太爺和老太太帶到應天府來,兩位老人家很想到應天府來看看,譚國凱好說歹說才說通了。


    如果老太爺和老太太見到這種場麵,一定會受不了——結果一定是不堪設想。


    程班主和魏明遠也隨即跪下——他們哪見過這個陣勢啊!


    昌平公主領著眾人跪在譚國凱的身後。


    大家和譚國凱一樣,雙手扶地,腦袋低垂,如同待宰的羔羊——每個人都預感到大禍臨頭。


    圍觀的人也知道即將發生的事情。


    “今天是程班主嫁女兒的日子,看情形,喜事是辦不下去了。”人群中有人道。


    “早不來,玩不來,偏偏在這時候來。”另一個人道。


    “這還看不出來,他們顯然是瞅準了這個時候。”


    “真晦氣。”


    “這種事情,誰攤上誰倒黴。”


    “別說話,看看他們到底想幹什麽。”


    “是啊!聽聽聖旨上是怎麽說的。”


    大家在靜靜地等待著。


    將軍揚起脖子,用一種尖利高亢的聲音道:“奉天承運,皇帝召曰:譚國凱罔顧浩蕩皇恩,欺君罔上,意圖謀反。著欽差兵部侍郎趙嶽倫和江蘇巡撫趙明道將譚國凱押赴京城,會同大理寺卿莫不言審理並交朕議處。欽此。”


    厄運終於降臨了,茅知縣、章知府和翟中廷終於出手了。


    譚國凱有一種大廈將傾的感覺——任何人,在這種時候,很難做到存心自持,泰然處之。


    昌平公主眼前突然發暗,兩眼直冒金星,嗓子裏麵頓時湧出一口痰來。


    她定了定神,從左手衣袖裏麵抽出一塊手絹,捂在嘴上,將痰吐在手絹裏麵,打開手絹再看時,原來是一口鮮血。


    昌平公主當即將手絹窩在手心裏。


    跪在母親旁邊的譚為琛沒有看見母親手絹裏麵的鮮血——因為昌平公主的動作太快,但譚為琛看到了母親右嘴角上的血:“娘,您吐——吐血了!”


    昌平公主立馬捂住了兒子的嘴,然後望著跪在他前麵的譚國凱,搖了搖頭。


    同時用窩在手心裏的手絹將嘴角上的血擦幹淨。


    譚為琛沒再說什麽。


    譚國凱好像聽到了譚為琛剛才說的話,他勾著頭,朝後麵看了看——這時候,他最擔心的就是昌平公主的身體——昌平公主的身體剛恢複不久,她如何能承受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呢!


    十九年前,昌平公主就曾經曆過這樣的場麵。


    “譚國凱,你怎麽不接旨啊!你難道想違抗聖命嗎!”


    譚國凱高高舉起雙手,伸開五指:“譚國凱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侍郎將聖旨放到譚國凱的手上。


    譚國凱用顫抖的雙手將聖旨慢慢展開,迅速掃了一眼:“敢問大人,小人乃山野小民,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自從十九年前,譚國凱離開朝堂之後也不曾見過皇上,何來欺君罔上之說?意圖謀反又從何說起呢!”


    “是啊!這個譚老爺,既不是朝廷命官,也不是亂黨,意圖謀反,這實在是說不通啊。”人群中有人議論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雨歇馬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齊雲久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齊雲久枝並收藏風雨歇馬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