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書友【李克斯】在評論區書評如下:
我對本書世界觀的一點粗淺理解【順便迴答書友竜神の剣を喰え的吐槽】
“機器取代人類,程序替代智慧。技術的進步使得廣袤星海為人所用,來自衛星與近鄰行星的資源取之不竭,工業瓶頸的最後一層限製也被打破,人類進入第二次大航海時代……與此同時,非創造性的工作也不再具備價值,人類被從勞動者身份解放出來,拿著社會的高額補貼,沉溺進廉價的電子消費中”
【我覺得我應該在本書上架後加入更新組(手動滑稽)】
這可以說是一個有些病態的近未來【著重號,近未來!】社會了,在星辰大海的誘惑下不去全民遠征而是開了超大的虛擬網絡來嗨(腦補幾十萬字高層的齷蹉交易與黑幕,但這似乎並不是這本書要寫的,要看這種請左轉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然而這樣的設定已經比那些網遊類無腦爽文高到不知道哪裏去了【劃掉】
首先,工業資源取之不竭並不意味著個人可支配資源無限,文中說是社會的高額補貼,請參考我國最低生活保障金+低保家庭人均收入然後將和除以50%,這樣我們基本可以認為其恩格爾係數達到30%~40%,在國際上認為屬於富裕的標準,嗯,很高了,但這並不是個人可支配資源無限,而就算這樣的補貼在麵對某些重大疾病的治療費用也有些不夠看啊。而且對於重大疾病治療一般政府是不補貼的…看文中政府的尿性是不會補貼的了…所以才會花光主角家裏的積蓄。而且文中隻說了花光了家裏的積蓄,梓葉的母親並非無錢治病——很多時候,病,並不是你去治就能痊愈的;這也是醫學的無奈吧,當我們攻克某個絕症後,總會有新的絕症出現。所謂絕症,就是那些確診之後,醫生所能做的僅僅是花費巨大代價去緩解症狀和減輕病人痛苦的病啊。所以梓葉的母親不是死於貧窮,而是死於疾病本身,死於這種絕症的無奈。
至於為什麽學校沒被網絡取代…不入流流科幻小說隻是描述某個技術進步後的現象,而不思考技術本身對人性、對社會的影響【這是題外話】。因為學校【尤其是小中初】最大的作用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社會性【人性的重要組成之一】,以一個小的集體模仿社會,以便於將適應、融入,成為社會這一大集體的一份子。如果用網絡或者虛擬現實的學習取代學校,就會導致社會訓練的缺失,那…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滑稽】
升學…是啊,資源豐富,但是階級仍然存在,所以就會有所謂好的、差的、一般的學校存在,那麽這時候競爭就會存在,那麽,升學唄,考試唄,要不然就塞錢【滑稽】
所以啊,書的背景是近未來,是一個某些方麵有了極大進步的當代社會,而非技術大幅進步導致社會體係改變的未來社會……
然而@竜神の剣を喰え同學,你看著別扭我還是沒辦法,因為無論何時,編造的東西再合理也有其不合理性,如果我們盡量往合理的方向思考,就能逐漸完善它,如果換個方向,盡力尋找其不合理性,那……隻好讓作者打出gg咯【滑稽】
現在才幾章啊,一個合適的背景設定要在不經意間交代出來而不是純設定說明的話至少要好幾是章才能把世界基本構建完畢,那麽問題來了——
作者大大求更新呀!
。
引自書友【竜神の剣を喰え】在第七章書評如下:
有點問題啊,開頭說已經是星際文明了,個人可支配資源無限大,後麵主角母親沒錢治療重病……還有上學這種,那時候應該大部分都是網絡吧,升學這部分,資源豐富,不太可能還存在中學還有升學的,畢竟教育資源無比豐富。這怎麽看怎麽感覺是現代和未來的雜合,好別扭_(:_」∠)_
。
說明如下:
首先,先說說【竜神の剣を喰え】朋友的書評中的幾個問題。
。
【開頭說已經是星際文明了,個人可支配資源無限大,後麵主角母親沒錢治療重病……還有上學這種,那時候應該大部分都是網絡吧,升學這部分,資源豐富,不太可能還存在中學還有升學的,畢竟教育資源無比豐富。】
本書的文明水平設定,並非通常科幻小說中的那種可以時空蛙跳,在各個星係之間自由穿梭的星際時代。而是更接近人類認識領域的近未來星際時代,也就是太陽係的星際文明,人類可以殖民火星月球,對海王星與天王星等遠日行星進行開發,但載人飛行器飛出太陽係,或者利用蟲洞進行蛙跳等傳統太空歌劇設定都是不存在的。
因此,個人可支配資源就不是無限大的,實際上在我的設定裏,低保福利支出,大概占國家gdp的20%左右,這個比例大概是個什麽概念呢?2015年,美國社會福利開支占gdp規模的21%,法國35%,英國25%。
也就是說,這筆錢足夠讓你過上正常的生活,甚至比起現代低保,你可以對自己的低保金自由支配,攢錢出去旅遊,但提不上無限,更說不上無貧富差距意義上的絕對共產。
因此,社會資源是如此,教育資源與醫療資源也不是絕對的。
。
【這怎麽看怎麽感覺是現代和未來的雜合,好別扭_(:_」∠)_】
傳統的科幻小說,大概有兩個主要的反思,那就是“科技的危害性”以及“未來世界的人文關懷“,這兩個基調都是西方科幻楔定的基礎,幾乎所有類型的科幻小說,或多多少都有“未來世界,技術發展導致社會問題”或者“未來世界,每個人都是自由獨立的,或者擁有爭取自由獨立的人文精神,這種人文精神,會讓世界比起現在變得更美好”的傾向。
簡單而言,就是從冷戰時代開始,就流傳下來的兩個科幻觀念典型——
“核大戰毀滅世界”,以及“未來社會,人人都可以在天上飛”。
這兩個觀念,表麵上來看,一個悲觀,一個樂觀,但其實本質上,都沒有離開其西方人文主義內核。
無論是【李克斯】朋友猜測的“政府黑幕交易”也好,還是【竜神の剣を喰え】朋友會覺得別扭的原因也罷,其實都是因為我們更樂於相信,“在現在困擾我們的這些現實問題,在未來是已經被解決的,是不存在的,未來人類遠比我們獲得更加幸福,如果不是,那麽一定是因為科技出現了問題,或者統治未來社會的人出現了問題。”
然而很抱歉,這種能夠讓我們覺得更舒服,更安心的想法,是錯誤的。
至於為什麽是錯誤的,也是本文在提供娛樂讀物的效果之餘,試圖循序漸進地說明一下的問題。
。
最後分享一個我很喜歡的關於費米悖論的冷笑話——
【為什麽在宇宙已經誕生的這138.2億年間,一直沒有外星人來地球找我們?】
【或許,隻是因為他們在忙著在打遊戲罷了。】
。
我對本書世界觀的一點粗淺理解【順便迴答書友竜神の剣を喰え的吐槽】
“機器取代人類,程序替代智慧。技術的進步使得廣袤星海為人所用,來自衛星與近鄰行星的資源取之不竭,工業瓶頸的最後一層限製也被打破,人類進入第二次大航海時代……與此同時,非創造性的工作也不再具備價值,人類被從勞動者身份解放出來,拿著社會的高額補貼,沉溺進廉價的電子消費中”
【我覺得我應該在本書上架後加入更新組(手動滑稽)】
這可以說是一個有些病態的近未來【著重號,近未來!】社會了,在星辰大海的誘惑下不去全民遠征而是開了超大的虛擬網絡來嗨(腦補幾十萬字高層的齷蹉交易與黑幕,但這似乎並不是這本書要寫的,要看這種請左轉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然而這樣的設定已經比那些網遊類無腦爽文高到不知道哪裏去了【劃掉】
首先,工業資源取之不竭並不意味著個人可支配資源無限,文中說是社會的高額補貼,請參考我國最低生活保障金+低保家庭人均收入然後將和除以50%,這樣我們基本可以認為其恩格爾係數達到30%~40%,在國際上認為屬於富裕的標準,嗯,很高了,但這並不是個人可支配資源無限,而就算這樣的補貼在麵對某些重大疾病的治療費用也有些不夠看啊。而且對於重大疾病治療一般政府是不補貼的…看文中政府的尿性是不會補貼的了…所以才會花光主角家裏的積蓄。而且文中隻說了花光了家裏的積蓄,梓葉的母親並非無錢治病——很多時候,病,並不是你去治就能痊愈的;這也是醫學的無奈吧,當我們攻克某個絕症後,總會有新的絕症出現。所謂絕症,就是那些確診之後,醫生所能做的僅僅是花費巨大代價去緩解症狀和減輕病人痛苦的病啊。所以梓葉的母親不是死於貧窮,而是死於疾病本身,死於這種絕症的無奈。
至於為什麽學校沒被網絡取代…不入流流科幻小說隻是描述某個技術進步後的現象,而不思考技術本身對人性、對社會的影響【這是題外話】。因為學校【尤其是小中初】最大的作用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社會性【人性的重要組成之一】,以一個小的集體模仿社會,以便於將適應、融入,成為社會這一大集體的一份子。如果用網絡或者虛擬現實的學習取代學校,就會導致社會訓練的缺失,那…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滑稽】
升學…是啊,資源豐富,但是階級仍然存在,所以就會有所謂好的、差的、一般的學校存在,那麽這時候競爭就會存在,那麽,升學唄,考試唄,要不然就塞錢【滑稽】
所以啊,書的背景是近未來,是一個某些方麵有了極大進步的當代社會,而非技術大幅進步導致社會體係改變的未來社會……
然而@竜神の剣を喰え同學,你看著別扭我還是沒辦法,因為無論何時,編造的東西再合理也有其不合理性,如果我們盡量往合理的方向思考,就能逐漸完善它,如果換個方向,盡力尋找其不合理性,那……隻好讓作者打出gg咯【滑稽】
現在才幾章啊,一個合適的背景設定要在不經意間交代出來而不是純設定說明的話至少要好幾是章才能把世界基本構建完畢,那麽問題來了——
作者大大求更新呀!
。
引自書友【竜神の剣を喰え】在第七章書評如下:
有點問題啊,開頭說已經是星際文明了,個人可支配資源無限大,後麵主角母親沒錢治療重病……還有上學這種,那時候應該大部分都是網絡吧,升學這部分,資源豐富,不太可能還存在中學還有升學的,畢竟教育資源無比豐富。這怎麽看怎麽感覺是現代和未來的雜合,好別扭_(:_」∠)_
。
說明如下:
首先,先說說【竜神の剣を喰え】朋友的書評中的幾個問題。
。
【開頭說已經是星際文明了,個人可支配資源無限大,後麵主角母親沒錢治療重病……還有上學這種,那時候應該大部分都是網絡吧,升學這部分,資源豐富,不太可能還存在中學還有升學的,畢竟教育資源無比豐富。】
本書的文明水平設定,並非通常科幻小說中的那種可以時空蛙跳,在各個星係之間自由穿梭的星際時代。而是更接近人類認識領域的近未來星際時代,也就是太陽係的星際文明,人類可以殖民火星月球,對海王星與天王星等遠日行星進行開發,但載人飛行器飛出太陽係,或者利用蟲洞進行蛙跳等傳統太空歌劇設定都是不存在的。
因此,個人可支配資源就不是無限大的,實際上在我的設定裏,低保福利支出,大概占國家gdp的20%左右,這個比例大概是個什麽概念呢?2015年,美國社會福利開支占gdp規模的21%,法國35%,英國25%。
也就是說,這筆錢足夠讓你過上正常的生活,甚至比起現代低保,你可以對自己的低保金自由支配,攢錢出去旅遊,但提不上無限,更說不上無貧富差距意義上的絕對共產。
因此,社會資源是如此,教育資源與醫療資源也不是絕對的。
。
【這怎麽看怎麽感覺是現代和未來的雜合,好別扭_(:_」∠)_】
傳統的科幻小說,大概有兩個主要的反思,那就是“科技的危害性”以及“未來世界的人文關懷“,這兩個基調都是西方科幻楔定的基礎,幾乎所有類型的科幻小說,或多多少都有“未來世界,技術發展導致社會問題”或者“未來世界,每個人都是自由獨立的,或者擁有爭取自由獨立的人文精神,這種人文精神,會讓世界比起現在變得更美好”的傾向。
簡單而言,就是從冷戰時代開始,就流傳下來的兩個科幻觀念典型——
“核大戰毀滅世界”,以及“未來社會,人人都可以在天上飛”。
這兩個觀念,表麵上來看,一個悲觀,一個樂觀,但其實本質上,都沒有離開其西方人文主義內核。
無論是【李克斯】朋友猜測的“政府黑幕交易”也好,還是【竜神の剣を喰え】朋友會覺得別扭的原因也罷,其實都是因為我們更樂於相信,“在現在困擾我們的這些現實問題,在未來是已經被解決的,是不存在的,未來人類遠比我們獲得更加幸福,如果不是,那麽一定是因為科技出現了問題,或者統治未來社會的人出現了問題。”
然而很抱歉,這種能夠讓我們覺得更舒服,更安心的想法,是錯誤的。
至於為什麽是錯誤的,也是本文在提供娛樂讀物的效果之餘,試圖循序漸進地說明一下的問題。
。
最後分享一個我很喜歡的關於費米悖論的冷笑話——
【為什麽在宇宙已經誕生的這138.2億年間,一直沒有外星人來地球找我們?】
【或許,隻是因為他們在忙著在打遊戲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