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天下無敵金鍾罩
逍遙在武俠世界的日子 作者:貧道愛燙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慕容家的人似乎都有不務正業的傳統,明明是想要造反當皇帝,結果一個個的都去江湖上麵胡混,若非如此,也不會混了幾百年混成這個鳥樣。
慕容博設計蕭遠山,不僅沒什麽成果,反而讓自己不得不假死脫身,錯過了慕容複的成長期,使得慕容複和蕭峰的實力差距甚大,與此同時,練了一身傷病。
慕容承比他好的多了,隱居少林四十多年,不僅把少林五大神功中的易筋經,金剛不壞體神功,金鍾罩練到了大成,而且還特麽養成了深厚的佛學修養。
少林武功傳自達摩老祖,佛門子弟學武,目的是強身健體,護法伏魔,修習任何武功之時,必須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倘若不以佛學為基,則練武之時,必定傷及自身,功夫練得越深,自身受傷越重。
如果所練的隻不過是拳打腳踢、兵刃暗器的外門功夫,那也罷了,對自身危害甚微,隻須身子強壯,盡自抵禦得住。
但如練的是少林上乘武功,例如拈花指、多羅葉指、般若掌之類,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調和化解,則戾氣深入髒腑,愈陷愈深,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厲害百倍。
慕容承天縱奇才,隱居少林這幾十年,一邊練功,一邊參悟佛法,最終竟然生出了一個“得道高僧”人格,靠著這個人格,最終練成了易筋經,甚至把易筋經推到了本世界根本不存在的黑級一間境界。
正是因為這個高僧人格,才使得慕容承對於慕容博的行為近乎不聞不問,當然,慕容承人格作祟,也使得他記住了眾人一係列行為。
慕容世家被高淼覆滅之後,仇恨的力量使得慕容承這一人格重新蘇醒,不過少林佛門重地,高僧人格占據主位,也唯有一些特殊時間,慕容承才能清醒過來。
慕容複在江湖上這般順遂,少不得慕容承當年留下的隱蔽暗手幫忙,這些暗手經過四十多年的時間,大部分已經銷聲匿跡,但是僅存的這一丁點,也足夠慕容複發達了。
若是沒有高淼插手,按照原劇情讓慕容承渡化了蕭遠山和慕容博,他的佛法修為便能壓下其餘人格,徹底成為一個得道高僧。
如今高淼把他重新逼迴了慕容承,曾經的梟雄心性迴到自身,易筋經黑級一間的境界便再也維持不住,合而為一的戰紋重新有了分化的趨勢,成了“人”字形,可以理解為易筋經黑級一間半境界。
相對而言,這個境界不算特別可怕,高淼最為在意的,便是慕容承十二關的金鍾罩神功,這一神功號稱天下防禦第一,第十二關圓滿之後,不僅金剛不壞,而且不怕水火毒藥,更能不眠不休,功力源源不盡,堪稱神奇至極。
金鍾罩第十二關由古至今,唯獨達摩祖師這絕世奇才練成,罩門完全消失,成了金剛不壞之身,根本無須動武。
達摩當年任由各門各派高手拳打腳踢,刀劈劍斬,火燒水淹,不眠不食五百日,甚至吃下穿腸劇毒,仍安然無恙,精神爍燦,此舉轟動天下武林,甚後他創立少林寺,威震五湖四海,永垂不朽,金鍾罩絕學居功誌偉。
除此之外,最後一關金鍾罩真正的奧妙,還在於戰鬥,它不再是單純的防守,散力,卸力,反震,而是利用巨大的共鳴震蕩將敵人的攻擊化成無相音罡,再以佛法雷音的方式加倍反擊迴去,借力傷敵,威能無限。
此時高淼等人便享受了這第十二關金鍾罩的反震之威,蕭遠山最為性急,一掌大金剛掌打下,金鍾虛影紋絲不動,蕭遠山卻被佛骨雷音震得口吐鮮血,周圍眾人也享受了一下無差別音攻。
蕭峰看到老爹被一招打傷,立刻爆發出戰神天性,狂吼一聲金剛變身,成為了一個金剛不壞力大無窮的金人,與此同時,被他多番修改的降龍十八掌全力出手,一掌之下,金鍾竟然變得虛幻不定。
不過與此同時,強大的反震之力也把蕭峰震退了數十米,散溢的能量直接把這一層藏經閣打的粉碎,追逐而來的少林玄字輩高手不等開口便被吹飛了二十多米。
高淼不等慕容承出招,內宇宙的力量加持在拳腳之上,一拳少林光明拳對著金鍾打了過去,連續被三人重擊,金鍾虛影終於被打碎了一個窟窿。
但是,慕容承隻是冷笑了一聲,不閃不避,任憑高淼一拳打在他的胸口,隨後,高淼便被反震之力打退了十幾米。
破了金鍾罩,還有金剛不壞體神功,作為和金鍾罩齊名的護體功法,金剛不壞體神功的威力不遜色於金鍾罩半分,有這兩門神功在手,慕容承站在這裏任憑別人毆打,也能把人活活震死。
就在高淼被震飛的功夫,慕容承已經重新修補了金鍾,與此同時,他也第一次出手了。
少林七十二項絕技,每一項功夫都能傷人要害、取人性命,淩厲狠辣,大幹天和,是以每一項絕技,均須有相應的慈悲佛法為之化解。
這道理少林僧人九成九都不知道,隻是一人練成四五項絕技之後,在禪理上的領悟,自然而然的會受到障礙,在少林派,叫作‘武學障’,與別宗別派的‘知見障’道理相同。
佛法求渡世,武功求殺生,兩者背道而馳,相互克製,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絕技才能練得越多,但修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卻又不屑去多學各種厲害的殺人法門了。
原本高僧人格把少林絕學練了個通透,但是由於佛法高深,殺傷力反而不怎麽樣,此時慕容承人格蘇醒,一出手便是驚天動地的殺招。
慕容承一掌打向蕭遠山,蕭遠山自知遠不是慕容承對手,見到慕容承出手,左手忙上抬相格,一抬手後,身子跟著向後飄出。
這一抬手,一飄身,看似平平無奇,卻是一掌擋盡天下諸般攻招,一退閃去世間任何追襲,守勢之嚴密飄逸,直可說至矣盡矣,蔑以加矣。
慕容博設計蕭遠山,不僅沒什麽成果,反而讓自己不得不假死脫身,錯過了慕容複的成長期,使得慕容複和蕭峰的實力差距甚大,與此同時,練了一身傷病。
慕容承比他好的多了,隱居少林四十多年,不僅把少林五大神功中的易筋經,金剛不壞體神功,金鍾罩練到了大成,而且還特麽養成了深厚的佛學修養。
少林武功傳自達摩老祖,佛門子弟學武,目的是強身健體,護法伏魔,修習任何武功之時,必須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倘若不以佛學為基,則練武之時,必定傷及自身,功夫練得越深,自身受傷越重。
如果所練的隻不過是拳打腳踢、兵刃暗器的外門功夫,那也罷了,對自身危害甚微,隻須身子強壯,盡自抵禦得住。
但如練的是少林上乘武功,例如拈花指、多羅葉指、般若掌之類,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調和化解,則戾氣深入髒腑,愈陷愈深,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厲害百倍。
慕容承天縱奇才,隱居少林這幾十年,一邊練功,一邊參悟佛法,最終竟然生出了一個“得道高僧”人格,靠著這個人格,最終練成了易筋經,甚至把易筋經推到了本世界根本不存在的黑級一間境界。
正是因為這個高僧人格,才使得慕容承對於慕容博的行為近乎不聞不問,當然,慕容承人格作祟,也使得他記住了眾人一係列行為。
慕容世家被高淼覆滅之後,仇恨的力量使得慕容承這一人格重新蘇醒,不過少林佛門重地,高僧人格占據主位,也唯有一些特殊時間,慕容承才能清醒過來。
慕容複在江湖上這般順遂,少不得慕容承當年留下的隱蔽暗手幫忙,這些暗手經過四十多年的時間,大部分已經銷聲匿跡,但是僅存的這一丁點,也足夠慕容複發達了。
若是沒有高淼插手,按照原劇情讓慕容承渡化了蕭遠山和慕容博,他的佛法修為便能壓下其餘人格,徹底成為一個得道高僧。
如今高淼把他重新逼迴了慕容承,曾經的梟雄心性迴到自身,易筋經黑級一間的境界便再也維持不住,合而為一的戰紋重新有了分化的趨勢,成了“人”字形,可以理解為易筋經黑級一間半境界。
相對而言,這個境界不算特別可怕,高淼最為在意的,便是慕容承十二關的金鍾罩神功,這一神功號稱天下防禦第一,第十二關圓滿之後,不僅金剛不壞,而且不怕水火毒藥,更能不眠不休,功力源源不盡,堪稱神奇至極。
金鍾罩第十二關由古至今,唯獨達摩祖師這絕世奇才練成,罩門完全消失,成了金剛不壞之身,根本無須動武。
達摩當年任由各門各派高手拳打腳踢,刀劈劍斬,火燒水淹,不眠不食五百日,甚至吃下穿腸劇毒,仍安然無恙,精神爍燦,此舉轟動天下武林,甚後他創立少林寺,威震五湖四海,永垂不朽,金鍾罩絕學居功誌偉。
除此之外,最後一關金鍾罩真正的奧妙,還在於戰鬥,它不再是單純的防守,散力,卸力,反震,而是利用巨大的共鳴震蕩將敵人的攻擊化成無相音罡,再以佛法雷音的方式加倍反擊迴去,借力傷敵,威能無限。
此時高淼等人便享受了這第十二關金鍾罩的反震之威,蕭遠山最為性急,一掌大金剛掌打下,金鍾虛影紋絲不動,蕭遠山卻被佛骨雷音震得口吐鮮血,周圍眾人也享受了一下無差別音攻。
蕭峰看到老爹被一招打傷,立刻爆發出戰神天性,狂吼一聲金剛變身,成為了一個金剛不壞力大無窮的金人,與此同時,被他多番修改的降龍十八掌全力出手,一掌之下,金鍾竟然變得虛幻不定。
不過與此同時,強大的反震之力也把蕭峰震退了數十米,散溢的能量直接把這一層藏經閣打的粉碎,追逐而來的少林玄字輩高手不等開口便被吹飛了二十多米。
高淼不等慕容承出招,內宇宙的力量加持在拳腳之上,一拳少林光明拳對著金鍾打了過去,連續被三人重擊,金鍾虛影終於被打碎了一個窟窿。
但是,慕容承隻是冷笑了一聲,不閃不避,任憑高淼一拳打在他的胸口,隨後,高淼便被反震之力打退了十幾米。
破了金鍾罩,還有金剛不壞體神功,作為和金鍾罩齊名的護體功法,金剛不壞體神功的威力不遜色於金鍾罩半分,有這兩門神功在手,慕容承站在這裏任憑別人毆打,也能把人活活震死。
就在高淼被震飛的功夫,慕容承已經重新修補了金鍾,與此同時,他也第一次出手了。
少林七十二項絕技,每一項功夫都能傷人要害、取人性命,淩厲狠辣,大幹天和,是以每一項絕技,均須有相應的慈悲佛法為之化解。
這道理少林僧人九成九都不知道,隻是一人練成四五項絕技之後,在禪理上的領悟,自然而然的會受到障礙,在少林派,叫作‘武學障’,與別宗別派的‘知見障’道理相同。
佛法求渡世,武功求殺生,兩者背道而馳,相互克製,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絕技才能練得越多,但修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卻又不屑去多學各種厲害的殺人法門了。
原本高僧人格把少林絕學練了個通透,但是由於佛法高深,殺傷力反而不怎麽樣,此時慕容承人格蘇醒,一出手便是驚天動地的殺招。
慕容承一掌打向蕭遠山,蕭遠山自知遠不是慕容承對手,見到慕容承出手,左手忙上抬相格,一抬手後,身子跟著向後飄出。
這一抬手,一飄身,看似平平無奇,卻是一掌擋盡天下諸般攻招,一退閃去世間任何追襲,守勢之嚴密飄逸,直可說至矣盡矣,蔑以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