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大易劈天
你一個F天賦,竟能力壓九州天驕 作者:傲嬌的西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此時在官方直播間裏,主持人正和慕白侃侃而談。
看到洪淵石破天驚的一刀,然後李長安劍綻青蓮,洪淵被炸上天……
主持人語氣激動道:“我好久沒有見到如此激烈焦灼的戰鬥了!”
慕白語氣讚許道:“洪淵傾盡全力、用盡各種手段,總算逼李長安使出了全力。”
主持人持反對意見:“我看可未必啊!李長安隻是使出了一招劍法,並不代表他就使出了全力。”
見多識廣的陳添壽,微微皺起眉頭,像是在思考什麽問題。
主持人見陳添壽不說話,當即搭腔道:“陳老,你覺得李長安有沒有使出全力?”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洪淵這一刀,看起來很眼熟。”陳添壽喃喃自語,然後對主持人說道:“我需要現場聯係一個人。”
看到陳添壽拿出手機,主持人好奇問道:“你要聯係誰呀?”
陳添壽點開視頻通話,如同將手機裏的畫麵,投屏到直播間右下角的屏幕……
隨著視頻通話接通,屏幕裏出現一位白發蒼蒼的高大老人。
“喂?喂,喂!”陳添壽年紀大了,耳朵可能有點不好,視頻通話接通後,他先“喂”了三聲。
主持人見此情景,小聲提醒道:“陳老,你點開擴音,聲音就會更加響亮。”
“年紀大了,如今的智能手機,我不太會使。”陳添壽臉露尷尬,伸手點開擴音。
“你能聽到嗎?喂?喂!能聽到我說話嗎?!”手機裏傳出另一位老頭的聲音。
“能聽到,能聽到!”陳添壽說了句,隨即介紹道:“一些觀眾朋友可能已經認出來了,手機對麵的這位老頭,正是大名鼎鼎的徐天寶。”
慕白聽了這話,麵露嚴肅之色,他朝著手裏的徐天寶,起身拱手行禮。
徐天寶對慕白擺了擺手,“你們玉皇聖境的人,規矩就是多,你坐下來說話。”
主持人也問了一聲好,陳添壽這才說道:“老徐啊!這個洪淵和你們大易府是什麽關係?”
徐天寶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先問道:“你也看出來了啊?”
陳添壽“嗯”了聲,說道:“如果我沒看錯的話,洪淵剛剛使得那一刀,很像大易槍譜裏的招式。”
徐天寶承認道:“洪淵所使的刀法,確實是脫胎於大易槍譜。”
陳添壽當即追問:“我記得你們大易府的槍譜,以前是傳男不傳女,你當上家主後,便摒棄了這個陋習。但同樣也不傳給外姓人,洪淵怎麽會有大易槍譜?”
徐天寶解釋道:“洪淵雖然不姓徐,但他爸是我的義子,所以他也算我們徐家人,自然也可以學大易槍譜。”
“哦!義子”陳添壽當即了然,問道:“所以他是洪森的兒子?”
聽到洪森兩個字,徐天寶想到了一些不開心的往事,沒好氣的迴了句:“要不然還能有誰啊!”
聽出徐天寶不高興,陳添壽轉移話題:“洪淵所使的刀法,脫胎於大易槍譜。但是槍法改成刀法,這可是聞所未聞。”
“槍法可以改成棍法、戟法、槊法,因為這些都是長柄類的武器,彼此間本來就有互通與聯係,所以能夠改成對應的招式。”
“劍法也可以改成刀法,但劍法很難改成槍法,因為這是不同類型的武器,彼此間沒有互通和聯係,所以很難改成對應的招式。”
“九州有能力將槍法改成刀法的人,幾乎都是位處武道巔峰、學貫百家、融會貫通的大佬,普通人不可能做到這種事情。”
“洪淵年紀輕輕,剛滿十八歲,幾個月前才檢查出天賦,他將槍法改成刀法的可信度,相當於小學生解開了大學的奧數題。”
陳添壽話畢,詢問道:“老徐,難道是你將大易槍譜裏的槍法,改成刀法傳授給了洪淵?”
“你剛剛也說了,隻有那些位處武道巔峰、學貫百家、融會貫通的大佬才行。我大老粗一個,我可沒那個本事。”
徐天寶否認一句,稍加思索後,又道:“我仔細剛剛想了想,大易槍譜記載有‘十二字訣’。”
“而這十二字訣裏,隻有‘四個字訣’適合改成刀法,分別是‘劈字訣、崩字訣、破字訣、弧字訣’。”
陳添壽接話道:“所以,洪淵剛剛使的刀法,便是劈字訣改成的招式吧?”
“劈字訣又名‘大易劈天’,崩字訣又名‘大易天崩’,破字訣又名‘豪龍破軍’,弧字訣又名‘大月圓弧’。”
徐天寶話畢,又道:“我還要補充一點,洪淵拿到大易槍譜,應該也就三個月而已,並不是從小就練。”
陳添壽咽了口水,語氣震驚道:“你是說,洪淵隻用三個月,便將槍法改成刀法?這根本不可能!”
徐天寶翻了個白眼,說道:“我騙你幹嘛!我認識洪淵也就三個多月,他老爸也從未教過他大易槍譜!”
“今年四月中旬,洪淵來大易府找我、並且告訴我,洪森被邪修所害,他家房子和父母的賠償金,全被親戚搶走了,他也被親戚打得頭破血流。”
“但他最擔心的事,還是擔心弟弟妹妹跟他一起居無定、漂泊無所依,所以一路舟車勞頓來到江南省,他求我趕在弟弟妹妹放假前,幫忙解決這件事。”
“雖然我和洪森當年有些矛盾,鬧得很不愉快,但洪森畢竟是我的義子,所以我就讓斐然去幫了他一把,解決完事情以後,他才得到大易槍譜。”
陳添壽感慨道:“要是真如你所說,洪淵的悟性也非常高。李長安是看一眼就懂、洪淵是改造創新,兩人是不同領域的高悟性。”
慕白聽到這段話,忍不住插話:“一個剛滿十八歲的孩子,背負這麽多東西,洪淵能走到這一步,想必是步履維艱、途中受了不少苦。”
慕白說完這話,當即又自嘲道:“我十八歲的時候,還跟一個傻逼似的,要是讓我遇到洪淵這事,我做得隻會比他更差。”
電視機前正在觀看直播的洪湖,已經紅了眼睛,洪瀾則是身子顫抖,強忍著抽泣聲。
兩人當初還怪洪淵,不告訴自己父母身亡的事,此時聽到徐天寶和慕白的話,兩人才知道這其中的不容易。
這一切就如同洪淵日記本裏寫的那段話:我拿著書信,前往江南省,沿途三千九百公裏,前方車馬路長、前途未卜,但我別無選擇。
看到洪淵石破天驚的一刀,然後李長安劍綻青蓮,洪淵被炸上天……
主持人語氣激動道:“我好久沒有見到如此激烈焦灼的戰鬥了!”
慕白語氣讚許道:“洪淵傾盡全力、用盡各種手段,總算逼李長安使出了全力。”
主持人持反對意見:“我看可未必啊!李長安隻是使出了一招劍法,並不代表他就使出了全力。”
見多識廣的陳添壽,微微皺起眉頭,像是在思考什麽問題。
主持人見陳添壽不說話,當即搭腔道:“陳老,你覺得李長安有沒有使出全力?”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洪淵這一刀,看起來很眼熟。”陳添壽喃喃自語,然後對主持人說道:“我需要現場聯係一個人。”
看到陳添壽拿出手機,主持人好奇問道:“你要聯係誰呀?”
陳添壽點開視頻通話,如同將手機裏的畫麵,投屏到直播間右下角的屏幕……
隨著視頻通話接通,屏幕裏出現一位白發蒼蒼的高大老人。
“喂?喂,喂!”陳添壽年紀大了,耳朵可能有點不好,視頻通話接通後,他先“喂”了三聲。
主持人見此情景,小聲提醒道:“陳老,你點開擴音,聲音就會更加響亮。”
“年紀大了,如今的智能手機,我不太會使。”陳添壽臉露尷尬,伸手點開擴音。
“你能聽到嗎?喂?喂!能聽到我說話嗎?!”手機裏傳出另一位老頭的聲音。
“能聽到,能聽到!”陳添壽說了句,隨即介紹道:“一些觀眾朋友可能已經認出來了,手機對麵的這位老頭,正是大名鼎鼎的徐天寶。”
慕白聽了這話,麵露嚴肅之色,他朝著手裏的徐天寶,起身拱手行禮。
徐天寶對慕白擺了擺手,“你們玉皇聖境的人,規矩就是多,你坐下來說話。”
主持人也問了一聲好,陳添壽這才說道:“老徐啊!這個洪淵和你們大易府是什麽關係?”
徐天寶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先問道:“你也看出來了啊?”
陳添壽“嗯”了聲,說道:“如果我沒看錯的話,洪淵剛剛使得那一刀,很像大易槍譜裏的招式。”
徐天寶承認道:“洪淵所使的刀法,確實是脫胎於大易槍譜。”
陳添壽當即追問:“我記得你們大易府的槍譜,以前是傳男不傳女,你當上家主後,便摒棄了這個陋習。但同樣也不傳給外姓人,洪淵怎麽會有大易槍譜?”
徐天寶解釋道:“洪淵雖然不姓徐,但他爸是我的義子,所以他也算我們徐家人,自然也可以學大易槍譜。”
“哦!義子”陳添壽當即了然,問道:“所以他是洪森的兒子?”
聽到洪森兩個字,徐天寶想到了一些不開心的往事,沒好氣的迴了句:“要不然還能有誰啊!”
聽出徐天寶不高興,陳添壽轉移話題:“洪淵所使的刀法,脫胎於大易槍譜。但是槍法改成刀法,這可是聞所未聞。”
“槍法可以改成棍法、戟法、槊法,因為這些都是長柄類的武器,彼此間本來就有互通與聯係,所以能夠改成對應的招式。”
“劍法也可以改成刀法,但劍法很難改成槍法,因為這是不同類型的武器,彼此間沒有互通和聯係,所以很難改成對應的招式。”
“九州有能力將槍法改成刀法的人,幾乎都是位處武道巔峰、學貫百家、融會貫通的大佬,普通人不可能做到這種事情。”
“洪淵年紀輕輕,剛滿十八歲,幾個月前才檢查出天賦,他將槍法改成刀法的可信度,相當於小學生解開了大學的奧數題。”
陳添壽話畢,詢問道:“老徐,難道是你將大易槍譜裏的槍法,改成刀法傳授給了洪淵?”
“你剛剛也說了,隻有那些位處武道巔峰、學貫百家、融會貫通的大佬才行。我大老粗一個,我可沒那個本事。”
徐天寶否認一句,稍加思索後,又道:“我仔細剛剛想了想,大易槍譜記載有‘十二字訣’。”
“而這十二字訣裏,隻有‘四個字訣’適合改成刀法,分別是‘劈字訣、崩字訣、破字訣、弧字訣’。”
陳添壽接話道:“所以,洪淵剛剛使的刀法,便是劈字訣改成的招式吧?”
“劈字訣又名‘大易劈天’,崩字訣又名‘大易天崩’,破字訣又名‘豪龍破軍’,弧字訣又名‘大月圓弧’。”
徐天寶話畢,又道:“我還要補充一點,洪淵拿到大易槍譜,應該也就三個月而已,並不是從小就練。”
陳添壽咽了口水,語氣震驚道:“你是說,洪淵隻用三個月,便將槍法改成刀法?這根本不可能!”
徐天寶翻了個白眼,說道:“我騙你幹嘛!我認識洪淵也就三個多月,他老爸也從未教過他大易槍譜!”
“今年四月中旬,洪淵來大易府找我、並且告訴我,洪森被邪修所害,他家房子和父母的賠償金,全被親戚搶走了,他也被親戚打得頭破血流。”
“但他最擔心的事,還是擔心弟弟妹妹跟他一起居無定、漂泊無所依,所以一路舟車勞頓來到江南省,他求我趕在弟弟妹妹放假前,幫忙解決這件事。”
“雖然我和洪森當年有些矛盾,鬧得很不愉快,但洪森畢竟是我的義子,所以我就讓斐然去幫了他一把,解決完事情以後,他才得到大易槍譜。”
陳添壽感慨道:“要是真如你所說,洪淵的悟性也非常高。李長安是看一眼就懂、洪淵是改造創新,兩人是不同領域的高悟性。”
慕白聽到這段話,忍不住插話:“一個剛滿十八歲的孩子,背負這麽多東西,洪淵能走到這一步,想必是步履維艱、途中受了不少苦。”
慕白說完這話,當即又自嘲道:“我十八歲的時候,還跟一個傻逼似的,要是讓我遇到洪淵這事,我做得隻會比他更差。”
電視機前正在觀看直播的洪湖,已經紅了眼睛,洪瀾則是身子顫抖,強忍著抽泣聲。
兩人當初還怪洪淵,不告訴自己父母身亡的事,此時聽到徐天寶和慕白的話,兩人才知道這其中的不容易。
這一切就如同洪淵日記本裏寫的那段話:我拿著書信,前往江南省,沿途三千九百公裏,前方車馬路長、前途未卜,但我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