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修和華太妃得知南方再次遭受水災,且是因南方官員不作為所致後,滿心憂慮。


    這日,皇上鴻禧來到了太後宜修的宮中。


    “母後,南方水災之事,兒臣實感焦心。”鴻禧眉頭緊鎖,一臉沉重。


    宜修坐在榻上,微微歎氣:“哀家又何嚐不是,那些官員如此不作為,真是愧對百姓,愧對朝廷。”


    華太妃在一旁說道:“皇上,此次必須嚴懲那些瀆職的官員,以正朝綱。”


    鴻禧點點頭:“太妃所言極是,隻是這南方水災,百姓受苦,當務之急是如何救災。”


    宜修目光堅定:“皇上,當務之急是派遣得力之人前往南方,組織救援,發放物資,安撫百姓。”


    鴻禧思索片刻:“母後,兒臣心中尚無合適人選,不知您可有推薦?”


    宜修輕輕搖頭:“哀家一時也想不到合適的,但此人必須清正廉潔,心係百姓,有勇有謀。”


    華太妃說道:“皇上,不如在朝中大臣中廣泛選拔,看看誰有此擔當。”


    鴻禧應道:“也好,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宜修又道:“此次水災,暴露了南方官員管理的諸多問題,待水災過後,定要好好整頓一番。”


    鴻禧握緊拳頭:“母後放心,兒臣絕不會輕饒那些不作為的官員。”


    這時,宮女端上茶來,鴻禧端起茶杯,輕抿一口,說道:“母後,兒臣還在考慮是否要從國庫調撥更多的銀兩用於救災。”


    宜修說道:“皇上,國庫裏的銀兩雖要謹慎使用,但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該撥的還是要撥。”


    華太妃也附和道:“太後說得對,救災乃是重中之重。”


    鴻禧放下茶杯:“隻是這樣一來,朝廷的其他開支恐怕要有所縮減。”


    宜修說道:“皇上,當以百姓為重,其他方麵暫且克服一下。”


    鴻禧點頭:“母後教訓得是,兒臣明白。”


    華太妃想了想,說道:“皇上,可否號召朝中官員和京城的富商捐款捐物,共渡難關?”


    鴻禧眼睛一亮:“太妃此計甚好,朕即刻下令安排。”


    宜修說道:“還有,要確保救災物資能夠真正發放到百姓手中,不可被中途截留。”


    鴻禧說道:“母後放心,兒臣會派專人監督此事。”


    過了幾日,鴻禧再次來到太後宮中。


    “母後,經過選拔,兒臣覺得張大人可擔當前往南方救災的重任。”鴻禧說道。


    宜修問道:“這張大人為人如何?”


    鴻禧迴答:“張大人為官清廉,在朝中素有威望,且處理過類似的事務,頗有經驗。”


    宜修點了點頭:“如此甚好,希望他能不辱使命。”


    華太妃說道:“皇上,還需給他配備足夠的人手和物資。”


    鴻禧應道:“太妃放心,朕已經安排妥當。”


    宜修又叮囑道:“皇上,南方水災過後,重建工作也不可忽視。”


    鴻禧說道:“母後,兒臣已經在考慮此事,打算製定一係列的優惠政策,鼓勵百姓重建家園。”


    宜修滿意地說:“皇上能考慮周全,哀家很是欣慰。”


    不久,張大人帶著物資和人手奔赴南方。宜修和華太妃在宮中時刻關注著南方的情況。


    這日,鴻禧急匆匆地走進來。


    “母後,不好了,張大人傳來消息,說南方當地的一些官員不僅不配合救災,絕不能讓這些害群之馬壞了大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南方的水災情況逐漸得到控製。


    鴻禧來到太後宮中說道:“母後,多虧了張大人的得力指揮,救災工作進展順利。”


    宜修鬆了一口氣:“這是好事,隻是後續的重建還需費心。”


    華太妃說道:“皇上,可派一些能工巧匠前往南方,幫助百姓重建房屋。”


    鴻禧點頭:“太妃說得有理,朕即刻安排。”


    又過了些時日,南方的情況大為好轉。


    鴻禧高興地對宜修和華太妃說:“母後,太妃,南方已經開始重建,百姓的生活逐漸恢複正常。”


    宜修微笑著說:“皇上,這是祖宗庇佑,也是皇上的英明決策。”


    華太妃也說道:“是啊,看到百姓能重新過上安穩的日子,真是太好了。”


    然而,此時朝中卻有一些大臣對鴻禧在救災中的決策提出了質疑。


    鴻禧煩惱地來到太後宮中:“母後,有些大臣說朕在救災中花費過多,導致國庫空虛。”


    宜修說道:“皇上,莫要被這些言論所左右,救百姓於水火,花再多的錢也是值得的。”


    華太妃也說道:“那些大臣隻看眼前利益,不考慮百姓的死活。”


    鴻禧堅定地說:“母後,太妃,朕明白,朕不會動搖的。”


    在宜修和華太妃的支持下,鴻禧繼續推行一係列的政策,鞏固南方的重建成果。


    這日,陽光明媚,鴻禧陪著宜修和華太妃在禦花園散步。


    鴻禧說道:“母後,太妃,經過這一番波折,南方總算安定下來,朕也算對得起百姓了。”


    宜修欣慰地說:“皇上,你做得很好,要繼續保持,時刻以百姓為重。”


    華太妃也笑著說:“皇上是一代明君,這天下定會越來越繁榮昌盛。”


    鴻禧望著遠方,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望。


    隨著南方水災的徹底解決,朝廷的威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百姓對皇上鴻禧和太後宜修、太妃華太妃更是感恩戴德。


    然而,新的問題又擺在了麵前。


    鴻禧再次來到太後宮中,神色憂慮地說道:“母後,南方水災過後,出現了一些流民,如何安置他們成了難題。”


    宜修想了想,說道:“皇上,可否在南方開設一些工坊,讓流民有活可幹,既能解決他們的生計,也能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鴻禧眼睛一亮:“母後此計甚妙,兒臣這就去安排。”


    華太妃說道:“皇上,還需加強對南方的治安管理,防止流民滋事。”


    鴻禧點頭:“太妃放心,朕會吩咐下去的。”


    在解決流民問題的過程中,又遇到了不少困難。比如資金短缺、工坊選址等問題。


    鴻禧與大臣們商議多次,都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他再次來到太後宮中,尋求幫助。


    “母後,大臣們各執一詞,兒臣實在難以決斷。”鴻禧一臉無奈。


    宜修說道:“皇上,莫急。資金方麵,可先從內庫中撥出一部分,待工坊盈利後再歸還。至於選址,要綜合考慮交通、資源等因素。”


    鴻禧聽了,心中有了方向:“多謝母後指點。”


    經過一番努力,流民的安置問題終於得到了妥善解決。


    南方逐漸恢複了往日的繁榮,鴻禧也鬆了一口氣。


    但他不敢有絲毫懈怠,因為他知道,作為一國之君,他的責任重大。


    這日,宜修把鴻禧叫到跟前。


    “皇上,如今南方安定,但其他地方也不可忽視。要加強對各地官員的考核,以防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宜修說道。


    鴻禧說道:“母後放心,兒臣已經在著手安排。”


    華太妃說道:“皇上,還要注重農業的發展,民以食為天,糧食充足,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鴻禧應道:“太妃說得是,朕會加大對農業的投入。”


    在宜修和華太妃的輔佐下,鴻禧勵精圖治,國家日益強盛。


    然而,邊境又傳來了敵軍騷擾的消息。


    鴻禧心急如焚地來到太後宮中。


    “母後,邊境不安,兒臣打算派兵出征,您意下如何?”鴻禧問道。


    宜修沉思片刻:“皇上,出兵是必然,但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確保萬無一失。”


    華太妃說道:“皇上,要挑選良將,訓練精兵。”


    鴻禧點頭:“母後,太妃,兒臣明白。”


    於是,鴻禧開始籌備出兵事宜。


    在這個過程中,朝廷上下齊心協力,為保衛國家而努力。


    宜修和華太妃也在宮中為將士們祈福,盼望他們早日凱旋。


    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我軍終於擊退了敵軍。


    鴻禧來到太後宮中報喜。


    “母後,邊境敵軍已退,我軍大勝。”鴻禧興奮地說道。


    宜修和華太妃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皇上英明,將士們英勇,這是我朝之福。”宜修說道。


    華太妃也說道:“恭喜皇上,賀喜皇上。”


    鴻禧說道:“這都是母後和太妃的支持,還有朝中大臣和將士們的功勞。”


    隨著國家的穩定和繁榮,鴻禧也逐漸成長為一位成熟睿智的君主。


    而宜修和華太妃在宮中,繼續為國家的發展出謀劃策,發揮著她們的餘熱。


    這日,宮中舉行宴會,慶祝國家的繁榮昌盛。


    鴻禧舉杯說道:“感謝母後和太妃的教導和支持,才有今日之局麵。”


    宜修和華太妃微笑著舉杯迴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一樣的宜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桑落鳳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桑落鳳存並收藏不一樣的宜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