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忠勤伯的謀算以及朝堂議論
重生古代:庶子的開掛之路 作者:我的唐朝女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章平被貶為從七品的國子監主簿,已沒資格再位列朝堂。
他整個人癱軟在大殿的地上,內官張忠全示意殿內禁軍將其拖走。
忠勤伯袁廣洋看著被拖走的章平,滿臉唏噓地搖了搖頭。
章家出了這樣的事,再加上官家本來就不喜歡章平,恐怕以後會像之前的康家一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以後,得叮囑家人少和章家這幫親戚來往,袁家才剛剛恢複爵位沒幾年,可經不起折騰。
之前章大娘子說要把弟弟家裏另外一個侄女嫁過來給嫡次子袁文紹做媳婦,得趕緊讓她打消這個念頭。
袁家嫡子袁文純被章大娘子養廢了,如今袁家有出息的就隻剩嫡次子袁文紹了,必須給他找個有前途的嶽家。
袁文紹畢竟隻是袁家嫡次子,不能承襲爵位,而且他又是武人出身。
一般四五品以上的勳貴人家看不上他,隻能找六七品小官宦人家的嫡女。
如今王家的名聲被王家大女兒那件事影響了,那康海豐,這幾年想必都難以翻身。
那麽王家的人脈恐怕就落在二女婿身上了。
登州通判盛宏在任上為官的名聲還不錯,恐怕過幾年就要入京了。
聽說盛家的大女兒養在勇毅侯獨女盛老太太膝下,還挺不錯,有機會的話得派人去打聽打聽!
忠勤伯要是知道他的嫡次子袁文紹為了升官早就提前背刺他舅舅章平,不知會作何感想!
……
就在忠勤伯發呆走神之際,朝堂上消化完剛剛的事情,又陷入一片沉寂之中。
嘉佑帝清了清嗓子說道:“前幾日,判大名府的賈相公上書說,今年黃河上遊即將爆發洪水,唯恐黃河決堤,提議阻塞黃河北流,清理前漢黃河故道,使黃河改道東流。不知諸位卿家有何看法?”
大周朝之所以想改變黃河河道,主要是為了保證國家安定。
隻是,大臣們都忽視了現實的自然條件,很多事情並非人力所能控製。
事實上,賈昌朝這個想法並不是他第一次提出,在先帝真宗時期,有個名叫李垂的官員,針對黃河所造成的自然影響,總結出了自己的觀點。
在李垂看來,可以對黃河的流向進行人為幹預,讓它的下遊直接經過河北境內,這樣一來,不但能解決本國的決堤困擾,還能把這種災害轉移給遼國。
長此以往,遼國的國力會越來越弱,這豈不是能給大周朝提供開疆擴土的好時機?
隻是有一點很可笑,當時的先帝真宗真的同意采用他的方法,通過挖掘河堤試圖調整黃河走向。
最終結果可想而知,黃河泛濫,整個河北地區都受到黃河洪水的威脅。
李垂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官,他入仕以後寫了關於治理黃河以及控製黃河改道的《導河形勝書》,憑借此建言之功還當上了工部侍郎。
為了實現李垂所預想的效果,大周朝廷可謂是傾盡全力,可惜依舊事與願違。
治理黃河是曆史必然,但前提是要有足夠的經驗與成熟的方案,貿然行動的結果隻會帶來更多災難。一旦治理失敗黃河水潰散,受到傷害的還是那些普通百姓。
樞密使富弼也同意賈昌朝的意見,他從軍事防備的角度出發,認為北流淹沒了大片土地,財稅收不上來,無力對抗北方契丹的軍事威脅。
東漢遺留下來的“京東故道”堤防比較完備,略加修葺便可以“內固京都,外限夷狄”,所以他支持賈昌朝上疏請求恢複“京東故道”。
“陛下,臣有話要說!”文彥博第一個站了出來。
“愛卿請講!”嘉佑帝很好奇文彥博有什麽好的計劃。
要說這文彥博,能力肯定是有的。
他在外出任職期間處理了介休境內的水事糾紛,通過開鑿三眼石孔、修築三條送水幹渠的方式解決了民眾爭執許久的水資源分配問題。
此外,他還整修了成都的縻棗堰,加固堤身,恢複了其防洪、導流功能。
文彥博作為副相一直很熱衷於治理黃河,可是他沒有在河北地區做過親民官,對黃河水文情況並不熟悉。
僅僅依靠從書上看來的知識和以前的經驗就覺得自己有能力治理好黃河,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臣認為黃河水量過大,將來肯定會再次發生洪水泛濫的情況。賈相公的計劃雖好,可是三司計算過,僅堵塞商胡,就要用五百八十萬工,消耗糧食一千六百萬斤,挖掘黃河京東故道花費更是不知凡幾。
不如讓一條名叫六塔河的小河去分擔黃河的流量,這樣一來黃河在最終的入海口處流量就可以恢複正常,也就避免了洪水泛濫的可能。開挖六塔河隻要一萬河工,用三百萬擔糧食就夠了!”
文彥博胸有成竹地說道。
文彥博的提議得到了朝堂中很多人的認同,朝堂眾人一片歡唿。
尤其是以三司使張方平為首的一幹人等的支持。
作為大周朝的財政官員,張方平等人最清楚,最近幾年由於北方大旱,大周朝的財政收支有多麽緊張。
若是按照賈昌朝的提議開挖前漢黃河故道,其中的耗費是無法估量的。
而文彥博提出的用小錢辦大事的想法,就很符合他們的心思。
出於同樣的原因樞密使富弼,也被文彥博的計劃說服了。
實際上文彥博這個提議並不是他自己想的。
六月,河渠司李仲昌上奏章到政事堂,提議將部分黃河水注入六塔河,用來減輕黃河水流,為以後規劃黃河東流做準備。
嘉佑帝對文彥博的提議不置可否。
若是沒看過徐子健的《治黃河九疏》,嘉佑帝沒準也會像其他朝臣一樣對文彥博的計劃點頭稱讚。
可是自從看了徐子健的策論後,他便能清晰地辨別出文彥博提出的所謂省錢方案漏洞究竟有多大。
黃河河麵寬超過兩百米,六塔河不過是一條寬度不到 50 米的小河,如何能承載得住黃河的洪水。
看見朝臣們議論紛紛,嘉佑帝心中有些失望地問道:“其他愛卿有什麽不同的意見嗎?”
歐陽修和文彥博關係還不錯,不過涉及到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他可不會任由自己這個同鄉隨意胡亂提議。
歐陽修在河北路任職過,自然了解六塔河根本承載不住黃河的洪水,於是他連忙站出來說道:“迴稟陛下,臣對文相公的提議不敢苟同。”
文彥博沒想到第一個跳出來反對自己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同鄉好友歐陽修,他有些吃驚地問道:“歐陽修,你此言何意?”
他整個人癱軟在大殿的地上,內官張忠全示意殿內禁軍將其拖走。
忠勤伯袁廣洋看著被拖走的章平,滿臉唏噓地搖了搖頭。
章家出了這樣的事,再加上官家本來就不喜歡章平,恐怕以後會像之前的康家一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以後,得叮囑家人少和章家這幫親戚來往,袁家才剛剛恢複爵位沒幾年,可經不起折騰。
之前章大娘子說要把弟弟家裏另外一個侄女嫁過來給嫡次子袁文紹做媳婦,得趕緊讓她打消這個念頭。
袁家嫡子袁文純被章大娘子養廢了,如今袁家有出息的就隻剩嫡次子袁文紹了,必須給他找個有前途的嶽家。
袁文紹畢竟隻是袁家嫡次子,不能承襲爵位,而且他又是武人出身。
一般四五品以上的勳貴人家看不上他,隻能找六七品小官宦人家的嫡女。
如今王家的名聲被王家大女兒那件事影響了,那康海豐,這幾年想必都難以翻身。
那麽王家的人脈恐怕就落在二女婿身上了。
登州通判盛宏在任上為官的名聲還不錯,恐怕過幾年就要入京了。
聽說盛家的大女兒養在勇毅侯獨女盛老太太膝下,還挺不錯,有機會的話得派人去打聽打聽!
忠勤伯要是知道他的嫡次子袁文紹為了升官早就提前背刺他舅舅章平,不知會作何感想!
……
就在忠勤伯發呆走神之際,朝堂上消化完剛剛的事情,又陷入一片沉寂之中。
嘉佑帝清了清嗓子說道:“前幾日,判大名府的賈相公上書說,今年黃河上遊即將爆發洪水,唯恐黃河決堤,提議阻塞黃河北流,清理前漢黃河故道,使黃河改道東流。不知諸位卿家有何看法?”
大周朝之所以想改變黃河河道,主要是為了保證國家安定。
隻是,大臣們都忽視了現實的自然條件,很多事情並非人力所能控製。
事實上,賈昌朝這個想法並不是他第一次提出,在先帝真宗時期,有個名叫李垂的官員,針對黃河所造成的自然影響,總結出了自己的觀點。
在李垂看來,可以對黃河的流向進行人為幹預,讓它的下遊直接經過河北境內,這樣一來,不但能解決本國的決堤困擾,還能把這種災害轉移給遼國。
長此以往,遼國的國力會越來越弱,這豈不是能給大周朝提供開疆擴土的好時機?
隻是有一點很可笑,當時的先帝真宗真的同意采用他的方法,通過挖掘河堤試圖調整黃河走向。
最終結果可想而知,黃河泛濫,整個河北地區都受到黃河洪水的威脅。
李垂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官,他入仕以後寫了關於治理黃河以及控製黃河改道的《導河形勝書》,憑借此建言之功還當上了工部侍郎。
為了實現李垂所預想的效果,大周朝廷可謂是傾盡全力,可惜依舊事與願違。
治理黃河是曆史必然,但前提是要有足夠的經驗與成熟的方案,貿然行動的結果隻會帶來更多災難。一旦治理失敗黃河水潰散,受到傷害的還是那些普通百姓。
樞密使富弼也同意賈昌朝的意見,他從軍事防備的角度出發,認為北流淹沒了大片土地,財稅收不上來,無力對抗北方契丹的軍事威脅。
東漢遺留下來的“京東故道”堤防比較完備,略加修葺便可以“內固京都,外限夷狄”,所以他支持賈昌朝上疏請求恢複“京東故道”。
“陛下,臣有話要說!”文彥博第一個站了出來。
“愛卿請講!”嘉佑帝很好奇文彥博有什麽好的計劃。
要說這文彥博,能力肯定是有的。
他在外出任職期間處理了介休境內的水事糾紛,通過開鑿三眼石孔、修築三條送水幹渠的方式解決了民眾爭執許久的水資源分配問題。
此外,他還整修了成都的縻棗堰,加固堤身,恢複了其防洪、導流功能。
文彥博作為副相一直很熱衷於治理黃河,可是他沒有在河北地區做過親民官,對黃河水文情況並不熟悉。
僅僅依靠從書上看來的知識和以前的經驗就覺得自己有能力治理好黃河,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臣認為黃河水量過大,將來肯定會再次發生洪水泛濫的情況。賈相公的計劃雖好,可是三司計算過,僅堵塞商胡,就要用五百八十萬工,消耗糧食一千六百萬斤,挖掘黃河京東故道花費更是不知凡幾。
不如讓一條名叫六塔河的小河去分擔黃河的流量,這樣一來黃河在最終的入海口處流量就可以恢複正常,也就避免了洪水泛濫的可能。開挖六塔河隻要一萬河工,用三百萬擔糧食就夠了!”
文彥博胸有成竹地說道。
文彥博的提議得到了朝堂中很多人的認同,朝堂眾人一片歡唿。
尤其是以三司使張方平為首的一幹人等的支持。
作為大周朝的財政官員,張方平等人最清楚,最近幾年由於北方大旱,大周朝的財政收支有多麽緊張。
若是按照賈昌朝的提議開挖前漢黃河故道,其中的耗費是無法估量的。
而文彥博提出的用小錢辦大事的想法,就很符合他們的心思。
出於同樣的原因樞密使富弼,也被文彥博的計劃說服了。
實際上文彥博這個提議並不是他自己想的。
六月,河渠司李仲昌上奏章到政事堂,提議將部分黃河水注入六塔河,用來減輕黃河水流,為以後規劃黃河東流做準備。
嘉佑帝對文彥博的提議不置可否。
若是沒看過徐子健的《治黃河九疏》,嘉佑帝沒準也會像其他朝臣一樣對文彥博的計劃點頭稱讚。
可是自從看了徐子健的策論後,他便能清晰地辨別出文彥博提出的所謂省錢方案漏洞究竟有多大。
黃河河麵寬超過兩百米,六塔河不過是一條寬度不到 50 米的小河,如何能承載得住黃河的洪水。
看見朝臣們議論紛紛,嘉佑帝心中有些失望地問道:“其他愛卿有什麽不同的意見嗎?”
歐陽修和文彥博關係還不錯,不過涉及到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他可不會任由自己這個同鄉隨意胡亂提議。
歐陽修在河北路任職過,自然了解六塔河根本承載不住黃河的洪水,於是他連忙站出來說道:“迴稟陛下,臣對文相公的提議不敢苟同。”
文彥博沒想到第一個跳出來反對自己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同鄉好友歐陽修,他有些吃驚地問道:“歐陽修,你此言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