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南極之巔
南天門前傳之地軸危機 作者:南以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又航行了半天,終於看見南極圈的沿海陸地了。
東大國這十幾年來在南極可攢下了不少東西,光建好的科學站就有八個,在建的還有一個。
整個南極大陸,95%以上的麵積被平均厚度為2000米的冰雪覆蓋,最適合觀測天文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冰穹c,一處是冰穹a。
冰穹c這個位置早就被其他國家搶先了。那會東大國還沒什麽實力和科研能力,哎,就不和他們計較了。
等東大國有實力了,自己又開發出了冰穹a這個好位置,冰穹a是南極冰蓋的最高點,海拔4093米,被稱為”南極之巔“。
這迴東大國沒有再被別人領先了,破冰船一趟趟地過去,基建隊伍一趟趟地過去,設備一趟趟地過去。
東大國那個全球“基建狂魔”的名號也不是虛的,分分鍾就把基地給蓋完。還趕在當年過年的時候,就在南極之巔的營房門口向全國人民拜了年。
冰穹a點屬於內陸地區,藍鳥二代要停靠的是沿海的一個科學站,南山站,這是直線距離離冰穹a點最近的基地。
停在南山站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這裏遠離來看企鵝的南極遊客。
“珠峰堵路,南極堵船”是這幾年來的常態,說明全球人民都變得有錢了,心情不好就來南極,和企鵝說說話,和海豹聊聊天,這是禮貌,是標準的朋友圈禮儀。
大部分南極旅遊的郵輪都停在西邊的公主海岸,那邊景色優美,那邊企鵝多多,那邊遊輪可以隨便靠岸。
東邊這邊就很少有遊客光顧了,畢竟這邊除了白雪還是白雪,上廁所都難,憋著難受,隨地大小便肯定會有人拍你,對,是拿手機拍,不是說,拍你汙染了可愛純潔的南極環境。
因此西邊常常客滿堵船,東邊常常千山鳥飛絕。
南山站有大大小小共有建築物18棟,食堂,科研,宿舍樓,活動中心,淡水,車庫,24小時熱水,一應俱全,差不多就是一個小學校的規模。
其他科研站也差不多的配置,用趙達同誌的說法就是,南極也是按學區房劃分的。南極“八個科研站”小學已經把南極的學區都劃完了。
藍鳥二代停靠後南山站後,大劉趙達的任務是去冰穹a點的天文中心找一個人,順帶把機甲安放過去。
其他人的任務就是卸貨,給南山站順便帶了補給,弄完就可以繼續前行了。本來這趟的目的就是續航測試,船到了基本就是完成任務了。
大白天藍鳥二代突然浮出水麵也怪嚇人的,更別說還是兩艘一起上浮。所幸這個區域內除了南山站自己的人,也沒別的生物了。
連帝企鵝都去跑到西邊去看遊客了,這邊就相對安全了,不用擔心被別人看到。
歡迎他們的是南山站的趙站長,一上來分別和兩位艦長握手。
“歡迎你們啊,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又看來看後麵的大船,“這就是我們的藍鳥二代?這麽大”。
趙站長沒見過藍鳥二代,看它這麽大的有點吃驚。
蘇艦長:“是啊,這次我們航行了十天才到你們這裏,沒出過這麽長的遠門”。
張艦長也說“是啊,我們這個親戚是遠了點”。
“遠歸遠,畢竟還是親戚嘛,應該多走動走動”。
“趙站長說錯了,這迴我這個親戚,來了就不走了”張艦長說。
趙站長:“歡迎得很啊,這邊請”。
隊員們也都陸續下了船,跟隨著走進南上站大本營。
考慮到有可能泄密的風險,海試小組決定等晚上的時候才把兩架承影送過去。
到了晚上,大劉趙達一人一架紅色承影,麻利地從藍鳥上起飛。
越過皚皚白雪,直上海拔4093米的天文中心。
“你看那邊,那是什麽?”趙達通過通訊問大劉。
“哪邊?”
“我的左邊,往下看”趙達迴答。
大劉往左邊的陸地上俯瞰了一下,黑夜中有個像門縫一樣綠色亮條,特別顯眼。
“不知道,下去看看”。
兩人於是降落在綠光幾公裏遠的地方,潛伏下來,觀察著綠色的閃光帶。
過了一會,綠光又像關門一樣合閉關上了。
“這是什麽地方?”大劉問。
“大概是在羅斯海的附近岸上”。
“做個記號,明天白天再來看看”。
兩人看清了,這麽門縫一樣的東西在整個開合期間,大概有了四五分鍾左右,並沒有東西出入。
兩人繼續往山上升,一會就到天文中心了。
這次給的裝備是兩台重型承應機甲,放在天文中心的營房內,用於天文中心的防範。
這個海拔,這個高度,不會有隨意來訪的客人。來的要嘛是自己人,要嘛就是探子。
為了不暴露,這兩台機甲還要被遮蓋一下,不能一下子就看出這是兩個守衛的大塔防。
按約定的時間剛剛到,天文中心營房出來一個人,朝天空望去。
“嘣”的一聲,兩個大鐵塊著地,穩穩地落在了她前麵,把她嚇了往迴跳。
“真準時”那個人說道。
從機甲上下來了大劉和趙達。
“我是天文中心的林貝貝,辛苦了”,來人大方地伸出手表示歡迎。
握過手後,三人直接去了望遠觀測實驗室。大劉還有一個任務,是驗證登月那天他們放置的反射鏡是不是有效。
林貝貝把他們二人引到了一台觀察台前,指著屏幕上的數據說:“根據從路過的衛星返迴來的數據,反射鏡列陣的角度是準確無誤的”。意思就是衛星已經幫我們測過了,角度完美,沒有瑕疵。
上次登月時,大劉往月球放置了兩樣東西。一套激光反射列陣,一套是對準火星的衛星監控,都放在月球背麵。
反射器列陣是可以公開的,也是明麵上的科研項目之一,每次往返2.5秒就可以完成一次測距工作,當然這是指放在月球正麵的。
目前月球上已經有不少鏡子了,不用人上去放也可以,登錄器也可以放置鏡子。
不過,這次大劉上去放置的鏡子是放在月球背麵的,這就說明它不是給地球上的觀測台用的。月球背麵,地球上都看不到,還咋用。
這個放在背麵的鏡子主要是給衛星或者著落器用的。衛星或著陸器可以以鏡子為基準,知道自己的位置和速度。
而那套對準了火星的粒子脈衝監聽設備,主要是為了檢測火星表麵活動的。
這是他們登月的另一個主要目的。這是月窗計劃的一部分,除了登月小組其他人都不知道。
但是這次大劉還想驗證另外一個問題。
於是大劉讓林貝貝把發射激光的設備往月球輪廓外移動。
林貝貝很是不解,不瞄準月球,難道要瞄準太空?
“這裏?這邊沒東西了,再移就出了月球外麵了”。
“繼續移”大劉讓她繼續移動。
林貝貝隻好操作設備慢慢繼續移動。
“停,就這裏”大劉終於喊了一聲停。
“你確定?這裏啥都沒有啊,連顆星星也沒有,這要怎麽測啊”。
“你測試一下”。屈服於大劉強大的氣場,林貝貝隻好違心地發射了一下激光。
過了2.5秒後,原路返迴的激光已經進來了。
“啥,這裏有東西?這不可能啊”?林貝貝有點慌了,這不符合她的工作期望。
趙達也說了一聲:“不可思議”。
“不,這和我看到的是一樣的”大劉很正式地說道。
趙達:“你不是在開玩笑吧,這月球旁邊有什麽?”
“還是月球啊,兩個月球”大劉說。
東大國這十幾年來在南極可攢下了不少東西,光建好的科學站就有八個,在建的還有一個。
整個南極大陸,95%以上的麵積被平均厚度為2000米的冰雪覆蓋,最適合觀測天文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冰穹c,一處是冰穹a。
冰穹c這個位置早就被其他國家搶先了。那會東大國還沒什麽實力和科研能力,哎,就不和他們計較了。
等東大國有實力了,自己又開發出了冰穹a這個好位置,冰穹a是南極冰蓋的最高點,海拔4093米,被稱為”南極之巔“。
這迴東大國沒有再被別人領先了,破冰船一趟趟地過去,基建隊伍一趟趟地過去,設備一趟趟地過去。
東大國那個全球“基建狂魔”的名號也不是虛的,分分鍾就把基地給蓋完。還趕在當年過年的時候,就在南極之巔的營房門口向全國人民拜了年。
冰穹a點屬於內陸地區,藍鳥二代要停靠的是沿海的一個科學站,南山站,這是直線距離離冰穹a點最近的基地。
停在南山站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這裏遠離來看企鵝的南極遊客。
“珠峰堵路,南極堵船”是這幾年來的常態,說明全球人民都變得有錢了,心情不好就來南極,和企鵝說說話,和海豹聊聊天,這是禮貌,是標準的朋友圈禮儀。
大部分南極旅遊的郵輪都停在西邊的公主海岸,那邊景色優美,那邊企鵝多多,那邊遊輪可以隨便靠岸。
東邊這邊就很少有遊客光顧了,畢竟這邊除了白雪還是白雪,上廁所都難,憋著難受,隨地大小便肯定會有人拍你,對,是拿手機拍,不是說,拍你汙染了可愛純潔的南極環境。
因此西邊常常客滿堵船,東邊常常千山鳥飛絕。
南山站有大大小小共有建築物18棟,食堂,科研,宿舍樓,活動中心,淡水,車庫,24小時熱水,一應俱全,差不多就是一個小學校的規模。
其他科研站也差不多的配置,用趙達同誌的說法就是,南極也是按學區房劃分的。南極“八個科研站”小學已經把南極的學區都劃完了。
藍鳥二代停靠後南山站後,大劉趙達的任務是去冰穹a點的天文中心找一個人,順帶把機甲安放過去。
其他人的任務就是卸貨,給南山站順便帶了補給,弄完就可以繼續前行了。本來這趟的目的就是續航測試,船到了基本就是完成任務了。
大白天藍鳥二代突然浮出水麵也怪嚇人的,更別說還是兩艘一起上浮。所幸這個區域內除了南山站自己的人,也沒別的生物了。
連帝企鵝都去跑到西邊去看遊客了,這邊就相對安全了,不用擔心被別人看到。
歡迎他們的是南山站的趙站長,一上來分別和兩位艦長握手。
“歡迎你們啊,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又看來看後麵的大船,“這就是我們的藍鳥二代?這麽大”。
趙站長沒見過藍鳥二代,看它這麽大的有點吃驚。
蘇艦長:“是啊,這次我們航行了十天才到你們這裏,沒出過這麽長的遠門”。
張艦長也說“是啊,我們這個親戚是遠了點”。
“遠歸遠,畢竟還是親戚嘛,應該多走動走動”。
“趙站長說錯了,這迴我這個親戚,來了就不走了”張艦長說。
趙站長:“歡迎得很啊,這邊請”。
隊員們也都陸續下了船,跟隨著走進南上站大本營。
考慮到有可能泄密的風險,海試小組決定等晚上的時候才把兩架承影送過去。
到了晚上,大劉趙達一人一架紅色承影,麻利地從藍鳥上起飛。
越過皚皚白雪,直上海拔4093米的天文中心。
“你看那邊,那是什麽?”趙達通過通訊問大劉。
“哪邊?”
“我的左邊,往下看”趙達迴答。
大劉往左邊的陸地上俯瞰了一下,黑夜中有個像門縫一樣綠色亮條,特別顯眼。
“不知道,下去看看”。
兩人於是降落在綠光幾公裏遠的地方,潛伏下來,觀察著綠色的閃光帶。
過了一會,綠光又像關門一樣合閉關上了。
“這是什麽地方?”大劉問。
“大概是在羅斯海的附近岸上”。
“做個記號,明天白天再來看看”。
兩人看清了,這麽門縫一樣的東西在整個開合期間,大概有了四五分鍾左右,並沒有東西出入。
兩人繼續往山上升,一會就到天文中心了。
這次給的裝備是兩台重型承應機甲,放在天文中心的營房內,用於天文中心的防範。
這個海拔,這個高度,不會有隨意來訪的客人。來的要嘛是自己人,要嘛就是探子。
為了不暴露,這兩台機甲還要被遮蓋一下,不能一下子就看出這是兩個守衛的大塔防。
按約定的時間剛剛到,天文中心營房出來一個人,朝天空望去。
“嘣”的一聲,兩個大鐵塊著地,穩穩地落在了她前麵,把她嚇了往迴跳。
“真準時”那個人說道。
從機甲上下來了大劉和趙達。
“我是天文中心的林貝貝,辛苦了”,來人大方地伸出手表示歡迎。
握過手後,三人直接去了望遠觀測實驗室。大劉還有一個任務,是驗證登月那天他們放置的反射鏡是不是有效。
林貝貝把他們二人引到了一台觀察台前,指著屏幕上的數據說:“根據從路過的衛星返迴來的數據,反射鏡列陣的角度是準確無誤的”。意思就是衛星已經幫我們測過了,角度完美,沒有瑕疵。
上次登月時,大劉往月球放置了兩樣東西。一套激光反射列陣,一套是對準火星的衛星監控,都放在月球背麵。
反射器列陣是可以公開的,也是明麵上的科研項目之一,每次往返2.5秒就可以完成一次測距工作,當然這是指放在月球正麵的。
目前月球上已經有不少鏡子了,不用人上去放也可以,登錄器也可以放置鏡子。
不過,這次大劉上去放置的鏡子是放在月球背麵的,這就說明它不是給地球上的觀測台用的。月球背麵,地球上都看不到,還咋用。
這個放在背麵的鏡子主要是給衛星或者著落器用的。衛星或著陸器可以以鏡子為基準,知道自己的位置和速度。
而那套對準了火星的粒子脈衝監聽設備,主要是為了檢測火星表麵活動的。
這是他們登月的另一個主要目的。這是月窗計劃的一部分,除了登月小組其他人都不知道。
但是這次大劉還想驗證另外一個問題。
於是大劉讓林貝貝把發射激光的設備往月球輪廓外移動。
林貝貝很是不解,不瞄準月球,難道要瞄準太空?
“這裏?這邊沒東西了,再移就出了月球外麵了”。
“繼續移”大劉讓她繼續移動。
林貝貝隻好操作設備慢慢繼續移動。
“停,就這裏”大劉終於喊了一聲停。
“你確定?這裏啥都沒有啊,連顆星星也沒有,這要怎麽測啊”。
“你測試一下”。屈服於大劉強大的氣場,林貝貝隻好違心地發射了一下激光。
過了2.5秒後,原路返迴的激光已經進來了。
“啥,這裏有東西?這不可能啊”?林貝貝有點慌了,這不符合她的工作期望。
趙達也說了一聲:“不可思議”。
“不,這和我看到的是一樣的”大劉很正式地說道。
趙達:“你不是在開玩笑吧,這月球旁邊有什麽?”
“還是月球啊,兩個月球”大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