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得一之前在處死突遼狼畜生時,特意命兵卒將這些狼畜生押到統萬城城牆上方處死。
統萬城那呈現詭異暗紅色的城牆,是李得一心中揮之不去的一道陰影,是數百萬平周百姓的悲泣之牆,是弱者在亂世最淒涼慘劇的見證,是強者肆無忌憚的暴虐罪證。
那一抹詭異的暗紅色,是李得一心中最深的痛。
突遼族最終迎來滅亡。
以血還血。
就像當初建城時,無數平周百姓用自己的的血浸透染紅統萬城的城牆一樣,突遼狼畜生那腥臭無比的血液,再次把這統萬城雄渾高大的城牆浸透一遍。
血債血償。
說來也怪,這一次當突遼狼畜生的臭血再次浸透統萬城之後,統萬城城牆原本那詭異的暗紅色,非但沒有繼續變得深邃,反而漸漸褪去,慢慢重新恢複成灰黃本色。
李得一看著統萬城那恢複正常的顏色,百感交集,沉聲道:“安息吧。都安息吧,俺給你們報了仇……”話說到這兒,李得一突然哽咽著哭起來。
當李得一哭完之後,擦幹眼裏的殘淚,抬起頭赫然發現,統萬城的城牆已經徹底恢複成為土黃色。
正好此時,落日的最後一絲餘暉照射在城牆之上,不知為何,居然反射出萬道霞光。
在這萬道霞光中,李得一仿佛看見一條條平周百姓的怨魂,正飽含著笑容飛向遠方。大概是他們看到大仇得報,終於能夠放下心中怨恨,再去投胎,再入這六道輪迴。
剿滅突遼族的同時,定北守備團開始處置救下來的三萬跪奴。當初突遼族從平周朝掠來何止千萬百姓,可短短不過這些年,這些百姓居然被突遼狼畜生殘殺折磨地僅剩三萬有餘。
所有的匠人與普通百姓,都被定北守備團送往定北縣安置。原是平周貴族出身的那些跪奴男女,李得一也不再為難他們,每人發給路費幹糧,任他們自求生路。
三叔看到李得一區別對待這些跪奴,湊過來說道:“既然要救人,又何須分貴賤。何況他們不過都是一些苦命人,過去的就算了吧。”
李得一道:“三叔,這些平周貴族遭這份罪,還不是他們自己作的?當年他們要不是窮奢極欲,肆無忌憚損害平周朝的力氣,天下哪裏會落到如今這般光景?他們又如何會失去這權勢富貴?更可恨這幫人間碩鼠,搞亂朝廷也就罷了,還要把各地兵馬也搞得腐敗不堪。結果突遼國殺過來,他們的兵卒根本就望風而逃,毫無一戰之力。他們當年但凡是給平周朝廷和軍隊留些餘地,自己又哪裏會落得亡國滅族的下場?他們這是自作自受,用不著俺可憐他們。他們既然當初選擇肆無忌憚發泄自己的欲望,自然就該承受這後果。俺要是插手,豈不是違逆這世間因果報應?”
聽李得一這麽說,三叔隻好歎口氣,點點頭張口欲言,但最終還是沒開口。三叔轉過身,背著手,踱著悠閑的步子,慢慢走遠。
等三叔走遠,李得一忽然在耳邊聽到一句:“你焉知你口中那些無辜百姓,不是自作自受?”
抬起頭,看著已經走遠的三叔。李得一忽然發現,三叔似乎在輕微地搖著頭。
想不明白三叔留給自己這句話是什麽意思,李得一索性不去管,轉身繼續去忙著戰後的諸般事情。
此時整個統萬城幾乎已經燃燒殆盡,到處都散發著一股難聞的焦糊味,不少地方仍在冒著縷縷黑煙。當年中神城被突遼國攻破,在大肆搶掠多日後,突遼國一把大火點燃中神城。整個中神城大火燃燒一個多月,方才漸漸熄滅。
統萬城除了金帳王庭區域,城內其他地方都是些帳篷包,根本經不住火燒,因此沒燒幾天,大火就被暴雪逐漸熄滅。
統萬城皇宮,已是一片斷壁殘垣,斷磚爛瓦。當年突遼國搜刮大半個平周朝得來的財貨,全部成為定北守備團囊中之物。有了這筆財富,足夠彌補定北守備團此次東征的花費。
一根已經被燒焦的檀香木橫梁終於再也承受不住,喀拉一聲,斷裂開來,摔倒地上,發出一聲痛苦的碎裂聲,碎成一塊塊木炭。
“命令弟兄們撿撿這些木炭,好留給那些百姓生火取暖。”李得一看到,高聲下令。
曾經的宮殿萬間,曾經的金碧輝煌,曾經的帝王氣派,曾經的皇家威嚴,在這一刻,卻不過是曾被帝王視若糞土的最下賤百姓的火盆裏一塊取暖的木炭。何其諷刺,何其無奈。
千百萬年來,也不知多少帝王宮殿就這樣化作一片烏有,可後來之人依然對當皇帝趨之若鶩。君不見世間閑書,哪一類賣的最好,最多人追捧?稱王稱帝,稱霸天下。
“師哥,你說當年平周開國太祖要是還活著,他會不會後悔建立王朝,害的自己子孫有朝一日國破族滅?”李得一忽然沒來由問師哥一句。
劉團長沒多尋思,直接開口答道:“此事難說。你堅信《太祖定亂演義》這書是平周開國太祖親筆所著,可在這書中,平周朝可是江山萬代,永遠延綿不絕。”
李得一聽師哥從這個角度迴答自己的問題,頓時雙眼一亮,笑道:“對!俺曾看過那些曆朝曆代史書,那些開國之君,無不是自信滿滿能夠江山萬代。可最終,連三百年國運的都少之又少。平周開國太祖能延綿六百年國運,已經十分罕見。”
師兄弟倆說話時,剛走開的三叔不知從哪兒又冒出來,突然插嘴道:“平周開國太祖要是還活著,現在肯定後悔。但他當年一統天下,享受皇帝權威富貴之時,必然是每天痛快無比,絕不會升起後悔之意。”
李得一和劉團長聽三叔這麽說,一齊點頭表示讚成。
三叔被兩個年輕有為的後輩一齊讚成,頓時樂得眉開眼笑,咧著嘴笑道:“三叔我活了這麽些年,別的不提,要說揣摩人心,還是有些道行。”
李得一緊跟著追問道:“三叔,為何曆朝曆代難免最終國破族滅,為何天下人依然對當皇帝趨之若鶩?”
三叔被李得一問的一愣,思索好一陣,也沒能答上來。
三人說話間,那名老太監,在威北大營那名老兵的攙扶下,一起來到李得一麵前。
老太監出於多年的習慣,當場就要給上位者下跪行禮。他是個太監,地位最底下不過,甚至不能算完整的人。所以,他隻能行最卑微的跪禮。
李得一眼疾手快,在老太監跪下之前,就伸手把這名老太監扶起,道:“老人家,俺定北守備團不興這套。你如今立下大功,以後可在俺定北縣頤養天年。”
接著,李得一又伸手抱住那名威北大營老兵,道:“師叔,去俺定北縣吧,如今師父就剩下你一個結義兄弟。”
這名威北大營老兵先看看李得一,又看看他旁邊的劉團長,忍不住老淚縱橫。
這名威北大營老兵連連點頭道:“好好,好啊!想不到一別多年,我們兄弟還能有再見之時。還是當年孫賢弟走的路子對。這些年他雖然熬的苦,苦苦支撐著威北營架子不散,可總算是熬出了頭。有你們倆這麽樣的好徒弟,孫賢弟此生也該是無憾。今天突遼國被你二人攻滅,想必狄大帥在天有靈,也會暢懷大笑!哈哈……”這名威北大營老兵先是哭,說著說著又哈哈大笑起來。
劉團長急忙上前一步,將這名老兵攙扶下去,打算等明天和那名老太監一起,安排專門的雪橇車,先一步送二位老英雄迴定北縣安養天年。
老太監在臨走前,忽然拽住李得一道:“李副團長,可記得當年平周朝末代皇帝‘黃帛天書’之事?”
這事兒是當年轟動一時的奇聞。盡管當時天下有識之士都知道這是末代皇帝竇弼自編自演的一出鬧劇,可還是有許多不要臉的文人墨客,世家大族借機上表稱頌朝廷,想要藉此搏一場功名富貴。
李得一當時雖然還是個半大孩子,身在定北縣偏遠之地,還是從師父孫老醫官口中聽說過這事。他記性不錯,這種亡國之君的醜聞鬧劇,到現在也沒忘記。
“是有此事。老人家你有啥要求?盡管提!隻要俺能做到,俺都答應你。”李得一現在對於這位獻上連環計最終幫助他剿滅突遼族的老太監,可是大有好感。
“那年平周朝末代皇帝在宮內親手炮製黃帛天書一事,我的幹兒子郭二得不甚卷入其中,事後當晚就被皇帝處死,秘密送往宮內化人場毀屍滅跡。可憐我那幹兒子的拜把兄弟劉全,最終也未能逃過狗皇帝毒手,也被其牽連誅殺。老奴當時也為此事幾乎喪命,最終僥幸逃得一命,藏在漿洗局苟延殘喘。”老太監緩緩開口,說出一段陳年舊事。
李得一沉默地聽著。
“那平周朝末代昏君行事如此毒辣,終招致報應,亡國滅族。隻可憐我那幹兒子和他拜把兄弟被牽連慘死。當年老奴我甚至不敢為兩人送行,隻能托一位內侍將其二人骨灰藏起,留待日後取出安葬。老奴今天就抖膽求李副團長一件事。”說著話,這名老太監又要跪下。
李得一急忙再次將其扶起,道:“老人家,俺方才說過,你有何要求,盡管開口!不必行此大禮!俺守備團不興這套。”
“老奴懇請李副團長準許老奴先去中神城,起出幹兒子與他拜把兄弟的骨灰壇,再去定北縣。”老太監話說到這兒,忍不住流出兩行濁淚。
“俺當何事。此事易爾!俺自當安排專人護送老人家前去中神城。”李得一立即答應。
聽李得一答應此事後,老太監再次拜謝李得一,這才轉身離去。
李得一看著老太監漸漸離去的背影,忽然有些明白為何這位老太監在最後關頭會答應定北守備團的拉攏,為守備團提供攝政王府內的重要情報。
想必,這位伺候了一輩子皇帝的老太監,已經在心中恨極皇帝。
定北守備團攻滅偌大一個突遼國,這種戰功,放在天下任何一國,都是裂土封王,與國同休的滔天大功。
平唐國,平漢國,平明國,都已經在準備封賞,加封定北守備團兩位團長和他二人那位師父為王。反正也不用分出土地,還能借機拉近與定北守備團的關係,何樂而不為?
然而這三位皇帝,還有那些朝廷大臣們卻不知道,他們視若最終的王爵封賞,在定北守備團眼中,根本一文不值。
甚至於,定北守備團寧願花費時間和力氣挖掘統萬城外被大雪封凍的平州百姓遺骨,也不願抽時間接待三國封爵使節。
統萬城那呈現詭異暗紅色的城牆,是李得一心中揮之不去的一道陰影,是數百萬平周百姓的悲泣之牆,是弱者在亂世最淒涼慘劇的見證,是強者肆無忌憚的暴虐罪證。
那一抹詭異的暗紅色,是李得一心中最深的痛。
突遼族最終迎來滅亡。
以血還血。
就像當初建城時,無數平周百姓用自己的的血浸透染紅統萬城的城牆一樣,突遼狼畜生那腥臭無比的血液,再次把這統萬城雄渾高大的城牆浸透一遍。
血債血償。
說來也怪,這一次當突遼狼畜生的臭血再次浸透統萬城之後,統萬城城牆原本那詭異的暗紅色,非但沒有繼續變得深邃,反而漸漸褪去,慢慢重新恢複成灰黃本色。
李得一看著統萬城那恢複正常的顏色,百感交集,沉聲道:“安息吧。都安息吧,俺給你們報了仇……”話說到這兒,李得一突然哽咽著哭起來。
當李得一哭完之後,擦幹眼裏的殘淚,抬起頭赫然發現,統萬城的城牆已經徹底恢複成為土黃色。
正好此時,落日的最後一絲餘暉照射在城牆之上,不知為何,居然反射出萬道霞光。
在這萬道霞光中,李得一仿佛看見一條條平周百姓的怨魂,正飽含著笑容飛向遠方。大概是他們看到大仇得報,終於能夠放下心中怨恨,再去投胎,再入這六道輪迴。
剿滅突遼族的同時,定北守備團開始處置救下來的三萬跪奴。當初突遼族從平周朝掠來何止千萬百姓,可短短不過這些年,這些百姓居然被突遼狼畜生殘殺折磨地僅剩三萬有餘。
所有的匠人與普通百姓,都被定北守備團送往定北縣安置。原是平周貴族出身的那些跪奴男女,李得一也不再為難他們,每人發給路費幹糧,任他們自求生路。
三叔看到李得一區別對待這些跪奴,湊過來說道:“既然要救人,又何須分貴賤。何況他們不過都是一些苦命人,過去的就算了吧。”
李得一道:“三叔,這些平周貴族遭這份罪,還不是他們自己作的?當年他們要不是窮奢極欲,肆無忌憚損害平周朝的力氣,天下哪裏會落到如今這般光景?他們又如何會失去這權勢富貴?更可恨這幫人間碩鼠,搞亂朝廷也就罷了,還要把各地兵馬也搞得腐敗不堪。結果突遼國殺過來,他們的兵卒根本就望風而逃,毫無一戰之力。他們當年但凡是給平周朝廷和軍隊留些餘地,自己又哪裏會落得亡國滅族的下場?他們這是自作自受,用不著俺可憐他們。他們既然當初選擇肆無忌憚發泄自己的欲望,自然就該承受這後果。俺要是插手,豈不是違逆這世間因果報應?”
聽李得一這麽說,三叔隻好歎口氣,點點頭張口欲言,但最終還是沒開口。三叔轉過身,背著手,踱著悠閑的步子,慢慢走遠。
等三叔走遠,李得一忽然在耳邊聽到一句:“你焉知你口中那些無辜百姓,不是自作自受?”
抬起頭,看著已經走遠的三叔。李得一忽然發現,三叔似乎在輕微地搖著頭。
想不明白三叔留給自己這句話是什麽意思,李得一索性不去管,轉身繼續去忙著戰後的諸般事情。
此時整個統萬城幾乎已經燃燒殆盡,到處都散發著一股難聞的焦糊味,不少地方仍在冒著縷縷黑煙。當年中神城被突遼國攻破,在大肆搶掠多日後,突遼國一把大火點燃中神城。整個中神城大火燃燒一個多月,方才漸漸熄滅。
統萬城除了金帳王庭區域,城內其他地方都是些帳篷包,根本經不住火燒,因此沒燒幾天,大火就被暴雪逐漸熄滅。
統萬城皇宮,已是一片斷壁殘垣,斷磚爛瓦。當年突遼國搜刮大半個平周朝得來的財貨,全部成為定北守備團囊中之物。有了這筆財富,足夠彌補定北守備團此次東征的花費。
一根已經被燒焦的檀香木橫梁終於再也承受不住,喀拉一聲,斷裂開來,摔倒地上,發出一聲痛苦的碎裂聲,碎成一塊塊木炭。
“命令弟兄們撿撿這些木炭,好留給那些百姓生火取暖。”李得一看到,高聲下令。
曾經的宮殿萬間,曾經的金碧輝煌,曾經的帝王氣派,曾經的皇家威嚴,在這一刻,卻不過是曾被帝王視若糞土的最下賤百姓的火盆裏一塊取暖的木炭。何其諷刺,何其無奈。
千百萬年來,也不知多少帝王宮殿就這樣化作一片烏有,可後來之人依然對當皇帝趨之若鶩。君不見世間閑書,哪一類賣的最好,最多人追捧?稱王稱帝,稱霸天下。
“師哥,你說當年平周開國太祖要是還活著,他會不會後悔建立王朝,害的自己子孫有朝一日國破族滅?”李得一忽然沒來由問師哥一句。
劉團長沒多尋思,直接開口答道:“此事難說。你堅信《太祖定亂演義》這書是平周開國太祖親筆所著,可在這書中,平周朝可是江山萬代,永遠延綿不絕。”
李得一聽師哥從這個角度迴答自己的問題,頓時雙眼一亮,笑道:“對!俺曾看過那些曆朝曆代史書,那些開國之君,無不是自信滿滿能夠江山萬代。可最終,連三百年國運的都少之又少。平周開國太祖能延綿六百年國運,已經十分罕見。”
師兄弟倆說話時,剛走開的三叔不知從哪兒又冒出來,突然插嘴道:“平周開國太祖要是還活著,現在肯定後悔。但他當年一統天下,享受皇帝權威富貴之時,必然是每天痛快無比,絕不會升起後悔之意。”
李得一和劉團長聽三叔這麽說,一齊點頭表示讚成。
三叔被兩個年輕有為的後輩一齊讚成,頓時樂得眉開眼笑,咧著嘴笑道:“三叔我活了這麽些年,別的不提,要說揣摩人心,還是有些道行。”
李得一緊跟著追問道:“三叔,為何曆朝曆代難免最終國破族滅,為何天下人依然對當皇帝趨之若鶩?”
三叔被李得一問的一愣,思索好一陣,也沒能答上來。
三人說話間,那名老太監,在威北大營那名老兵的攙扶下,一起來到李得一麵前。
老太監出於多年的習慣,當場就要給上位者下跪行禮。他是個太監,地位最底下不過,甚至不能算完整的人。所以,他隻能行最卑微的跪禮。
李得一眼疾手快,在老太監跪下之前,就伸手把這名老太監扶起,道:“老人家,俺定北守備團不興這套。你如今立下大功,以後可在俺定北縣頤養天年。”
接著,李得一又伸手抱住那名威北大營老兵,道:“師叔,去俺定北縣吧,如今師父就剩下你一個結義兄弟。”
這名威北大營老兵先看看李得一,又看看他旁邊的劉團長,忍不住老淚縱橫。
這名威北大營老兵連連點頭道:“好好,好啊!想不到一別多年,我們兄弟還能有再見之時。還是當年孫賢弟走的路子對。這些年他雖然熬的苦,苦苦支撐著威北營架子不散,可總算是熬出了頭。有你們倆這麽樣的好徒弟,孫賢弟此生也該是無憾。今天突遼國被你二人攻滅,想必狄大帥在天有靈,也會暢懷大笑!哈哈……”這名威北大營老兵先是哭,說著說著又哈哈大笑起來。
劉團長急忙上前一步,將這名老兵攙扶下去,打算等明天和那名老太監一起,安排專門的雪橇車,先一步送二位老英雄迴定北縣安養天年。
老太監在臨走前,忽然拽住李得一道:“李副團長,可記得當年平周朝末代皇帝‘黃帛天書’之事?”
這事兒是當年轟動一時的奇聞。盡管當時天下有識之士都知道這是末代皇帝竇弼自編自演的一出鬧劇,可還是有許多不要臉的文人墨客,世家大族借機上表稱頌朝廷,想要藉此搏一場功名富貴。
李得一當時雖然還是個半大孩子,身在定北縣偏遠之地,還是從師父孫老醫官口中聽說過這事。他記性不錯,這種亡國之君的醜聞鬧劇,到現在也沒忘記。
“是有此事。老人家你有啥要求?盡管提!隻要俺能做到,俺都答應你。”李得一現在對於這位獻上連環計最終幫助他剿滅突遼族的老太監,可是大有好感。
“那年平周朝末代皇帝在宮內親手炮製黃帛天書一事,我的幹兒子郭二得不甚卷入其中,事後當晚就被皇帝處死,秘密送往宮內化人場毀屍滅跡。可憐我那幹兒子的拜把兄弟劉全,最終也未能逃過狗皇帝毒手,也被其牽連誅殺。老奴當時也為此事幾乎喪命,最終僥幸逃得一命,藏在漿洗局苟延殘喘。”老太監緩緩開口,說出一段陳年舊事。
李得一沉默地聽著。
“那平周朝末代昏君行事如此毒辣,終招致報應,亡國滅族。隻可憐我那幹兒子和他拜把兄弟被牽連慘死。當年老奴我甚至不敢為兩人送行,隻能托一位內侍將其二人骨灰藏起,留待日後取出安葬。老奴今天就抖膽求李副團長一件事。”說著話,這名老太監又要跪下。
李得一急忙再次將其扶起,道:“老人家,俺方才說過,你有何要求,盡管開口!不必行此大禮!俺守備團不興這套。”
“老奴懇請李副團長準許老奴先去中神城,起出幹兒子與他拜把兄弟的骨灰壇,再去定北縣。”老太監話說到這兒,忍不住流出兩行濁淚。
“俺當何事。此事易爾!俺自當安排專人護送老人家前去中神城。”李得一立即答應。
聽李得一答應此事後,老太監再次拜謝李得一,這才轉身離去。
李得一看著老太監漸漸離去的背影,忽然有些明白為何這位老太監在最後關頭會答應定北守備團的拉攏,為守備團提供攝政王府內的重要情報。
想必,這位伺候了一輩子皇帝的老太監,已經在心中恨極皇帝。
定北守備團攻滅偌大一個突遼國,這種戰功,放在天下任何一國,都是裂土封王,與國同休的滔天大功。
平唐國,平漢國,平明國,都已經在準備封賞,加封定北守備團兩位團長和他二人那位師父為王。反正也不用分出土地,還能借機拉近與定北守備團的關係,何樂而不為?
然而這三位皇帝,還有那些朝廷大臣們卻不知道,他們視若最終的王爵封賞,在定北守備團眼中,根本一文不值。
甚至於,定北守備團寧願花費時間和力氣挖掘統萬城外被大雪封凍的平州百姓遺骨,也不願抽時間接待三國封爵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