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句實在話,兩國使臣皆不讚成皇帝占定北守備團的便宜。因為這天下,曾經想占定北守備團便宜的,不是已經滅亡,就是正在滅亡。甚至於,連當年占過威北營便宜的,都沒一個有好下場,皆已滅亡或勉強苟活而已。


    比如更早年的平周朝,當年朝中權貴聯手誣陷氣死威北大營創建者狄大帥,幾十年打壓威北營。結果現在,平周朝亡了,那些當年得罪威北營的權貴世家,要麽被突遼人吃了,要麽被守備團那個殺星滅族,下場淒涼之極。


    再比如前些年滅亡的那個偽晉皇帝石麥州,當年他背靠突遼國,手握三州之地,麾下戰將無數,披甲十萬,風頭簡直一時無雙。可就是因為占便宜惹惱威北營,被守備團一次次打的頭都抬不起來,直到滅亡。


    再看現在,明眼人都看出來,突遼國已經時日無多,滅亡在即。據說,據不可消息謠傳,當年突遼國入侵平周朝時,不少草原小部族跟著入關燒殺擄掠,結果一個不小心屠了守備團那個副團長家鄉滿莊百姓。從那以後,這個李殺星就正式降世臨凡,咬牙切齒要平滅突遼國。


    這突遼國如今的光景,真是讓人不勝唏噓。才幾年功夫,堂堂突遼國就衰敗到這種地步。


    想當初,麵對著諾大一個突遼國,天下有識之士皆搖頭歎氣,稱時運在彼,突遼國一統天下在所難免,人力絕難抵擋這潮流大勢。結果突遼國皇帝倒黴八輩子血黴惹出這個李殺星,這位殺星帶著定北守備團,硬生生一步步給突遼國打得丟盔棄甲,拋地棄王,狼狽退迴草原,隻敢固守一座統萬城。


    天下凡是敢惹或者曾經惹過這個李殺星的,沒一個有好下場。這已經是天下有識之士的共識。


    可惜,現在兩國使節雖然都是有識之士,卻也身不由己,隻能奓著膽子來幫自家皇帝占守備團的便宜。沒辦法,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在其位就得謀其政,為聖上分憂。


    其實臨出發前,魏直言也不是沒勸諫皇帝。定北守備團向來信守承諾,待盟友極好。此番隻要按照之前那般出人出力,等戰勝之後,好處必然不會少,甚至會得到更多。


    可惜李勢鑾當了幾年皇帝,早已習慣皇帝的思維方式。皇帝麽,人中極尊,凡是隻有別人讓著皇帝,哪有皇帝讓別人的道理?再者說來,即便與守備團平等合作,對我這皇帝的龍顏也是大損。皇帝乃是天下最尊,若是與守備團平等,豈非自降一等?哪還能算是至高無上?!


    平唐國皇帝李勢鑾都做此想,更別提平漢國皇帝劉賴。劉賴早年間混社會,就是個見樹踢三腳,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的無賴。上次與守備團合作,就數他最滑頭。這次劉賴自然也要想辦法占點便宜。


    兩國皇帝這德行,隻能說兒惡自有惡人磨。遇上李得一這個渾身冒壞水兒的小王八蛋,算他倆倒黴。


    如今的定北守備團李副團長,可不比以往。早年間,李得一看見王鬆城手下的幾十套鎧甲精良,都饞的流口水,想盡辦法給弄來。現在,隨著這些年征戰,隨著守備團財富的增加,李得一的胃口早已被撐開。他現在想要的便宜,可不是隨意就能吃飽的。便是之前把大半個突遼國吃下,又橫掃了草原三大部族,也沒見他停住腳步。


    而且,這麽些年來,在師父師哥的傾力教導下,李得一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傻乎乎的愣頭青。他現在謀劃事情,也很像他師哥劉益守,那是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等你反應過來中計,早已被套牢,想跑都沒法跑,隻能老實挨著。


    別看劉團長整天對師弟恨鐵不成鋼,那不過是為了鞭策師弟上進。要是李得一腦子沒點兒玩意,劉團長會一直縱容他胡鬧?會讓他一直擔任副團長?


    平唐國與平漢國兩國偵騎偷偷關注著戰事,其實早已被定北守備團偵騎發現。李得一故意壓著,一直裝作不知而已,其實他與師哥早就分析過,知道兩國必然是在觀察局勢,然後想趁機分潤些好處。


    當時李得一就已經開始在心裏冒壞水兒,想要好好給這兩國一點厲害。“當初俺要征伐突遼國,你倆一個個就站在旁邊拍手叫好,啥幹貨也沒有。現在看到俺要打贏了,就想湊上來占便宜?嘿嘿,俺要是讓你得逞,俺就不姓李!”


    現在,兩國使團送上門來,李得一正好開始他的計劃。


    他現在也根本無需與兩國客氣,直接開門見山道:“平唐國想要出兵與俺守備團一起討伐突遼國,行!但有一條,這統兵之人非他不可。”說著話,李得一手指李藥師。


    李藥師頓時愣住,接著心中忍不住就有些高興。能得天下聞名的李副團長欽點,他自然倍感榮耀。


    魏直言隻說一句:“此事還需等聖上定奪。”


    說歸說,但魏直言知道,聖上必然會照準。這位李副團長,可是平唐國駙馬,而且他背後,還站著一位駙馬。兩位駙馬意見如此,皇帝必然不會硬扭。


    李得一又道:“你們兩國這時候來,無非就是看著俺定北守備團有勝算,想來跟著占些便宜。”這話說的,簡直是直接紮兩國的心。


    好在兩國正副使節都跟這位李副團長打過多次交道,知道這位李副團長向來快人快語,說話又粗又直,這才沒有把嘴裏的茶水噴出來。饒是如此,此刻兩國使節也有些受不了這位副團長的直接。兩國使團中其他官員,可就受不了咯,頓時一個個麵紅耳赤。甚至還有想指責李得一無禮的,但最終沒一個有這膽子。


    李得一別看在師哥麵前總是個憨傻師弟,可在外頭,他可是渾身煞氣騰騰,一舉手一投足,都透著一股赫赫威勢。兩國使團中的低級官員連抬頭看都不敢看這位殺星,哪敢職責。


    魏直言咳嗽兩聲,道:“駙馬言重,言重。我國與定北縣素有來往,今番來助,也是理所應當。”不愧是李勢鑾的心腹重臣,說起這話臉不紅氣不喘。


    張子房在旁邊聽魏直言這麽說話,心中忍不住歎一聲本國公主福薄,這一聲“駙馬”到現在也不知已為平唐國換迴多少好處。


    李得一道:“先不說這些沒用的,俺手裏這張紙上寫著一些粗略條款,你們先看看,接下來,咱們就按照這個慢慢商議細節。”說著話,李得一把手中一張紙交給兩國使節傳閱。由於時間倉促,李得一來不及謄抄多份,上麵的條款也都是草擬,等以後再細細商議。


    現在讓兩國使節看看,無非是讓他們先做到心中有數,好與各自皇帝聯絡商議。


    瞅見沒,劉團長。你這好師弟就是這麽會“談判”。


    好在兩國使節多次與這位李副團長打交道,對他的性格比較了解,這才沒當場大驚,或者以為這個副團長是傻的,可以哄騙。


    兩國使節認真看過一遍之後,就紛紛拱手告辭,各迴去準備商議。


    兩國使團當中,很有些愣頭青,看到那個李副團長居然如此輕易露出底細,在迴去的路上就紛紛動起腦筋。


    當晚,魏直言就接連被幾名低級官員接連建言。張子房也有同樣經曆。


    魏直言默默聽完幾名低級官員的話,非常理解他們急於為國立功的心思,但又不能將實情說出,免得打擊這些年輕官員為國效力的積極態度。


    最終,魏直言隻能想辦法把話說的輕一些,希望能提點部分聰慧的年輕官員。


    魏直言話說的委婉,但意思很明確。突遼國當初強橫無敵,差點就能席卷整個天下,結果怎樣?還不是被定北守備團打得狼狽潰退。那守備團副團長若是如此容易被哄騙,突遼國又怎會淪落到如今這般田地?你們不要光看一時,要思前想後,綜合考慮,才能不被眼前的景象蒙蔽。


    魏直言把話交代下去,也就不再多說,任由這些年輕官員自己去琢磨。有的平唐國年輕官員腦子比較活泛,瞬間就想到一個詞“扮豬吃虎”,然後就不再多想。有些平唐國年輕官員比較認死理,一旦自己的話得不到別人認同,就下意識將別人判定為錯,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加以思索。這部分年輕官員,皆認為魏大人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老朽誤國爾。


    張子房可沒魏直言這麽細心,隻給使團中年輕官員留下一句:“爾細思之。”任憑他們自己迴去琢磨。能想透的,自然就有前途。想不透,也就到此為止。


    其實魏直言那麽長一番話,若是總結起來,也就是張子房這短短四字。話說長說短,還在於聽者的悟性。若是執著於自己的觀念而不自覺,那麽這一輩子也就到此為止。若是能由此引發思考,那麽還有上進空間。


    世人總是抱怨沒有機會,殊不知,機會往往就是這樣不經意間流過。你可能真沒覺得怎麽樣,其實機會已經悄悄溜走。由此可知,一個平常人若是不能聽人言,那麽必然會錯過許多。若是成功者開始不聽人言,那麽必然是衰落的開始。不信翻翻史書,哪朝哪代亡國皇帝,沒有不聽勸諫這一條?


    與兩國使團商議完,迴頭李得一就把自己草擬的章程給師哥看。劉團長大體掃過幾眼,直接說道:“不錯,盡管去辦。”這麽些年來,他師弟就從沒吃過虧,他這當師哥的,自然不需擔心這一塊。


    目前,劉團長已經知道師弟打算借兩國之力,助守備團征發突遼國。


    手下,李得一打算借著兩國想要參與分潤好處的機會,解決一部分定北守備團的糧草運輸問題。兩國各占的燕雲十六州,就在守備團大營南麵不足千裏遠。到時候,兩國經燕雲十六州進入草原,運送部分糧草給定北守備團,就能極大緩解定北守備團的後勤壓力。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定北守備團通過幾次作戰,繳獲一萬多匹雄健無病的突遼戰馬,由於不及運迴,就一直在大營內養著。如今草原再過不久就要下雪,到時候這些突遼戰馬的草料問題就變得嚴峻起來。


    這些突遼戰馬雖然雄壯,但並不能立即作為軍馬騎乘。因為定北守備團騎兵的軍馬,都需經過嚴格訓練才能服役。所以李得一這次打算趁這個機會,大規模與兩國進行軍馬交易。一麵解決這些突遼戰馬的喂養問題,還能趁機換迴大批糧草、鐵礦、建木等守備團需要的物資,可謂一舉兩得。


    當然了,這種種打算,李得一自然不會寫在紙上。他隻說自己要與兩國貿易大量上等突遼戰馬。


    突遼戰馬如今是人人皆知的上上等好馬,平唐國與平漢國皇帝得到消息之後,當即龍顏大悅,馬上召集一幹重臣,開始商議從定北守備團手中買馬之事。


    接下來幾天,李得一與兩國使團開始就細節進行一係列商談。在這次商談中,兩國使節忽然發現,定北守備團這次負責商談的兵卒,居然人人精通數術,在各種數量細節上,算的很準,一點也不給兩國擦邊占便宜的機會。


    這些負責商談具體細節的守備團兵卒,都是李得一從會計學堂招來的畢業學員。如今守備團戰功統計,各類糧草器械往來運送,全是他們在負責統計。有他們幫忙,守備團的後勤效率極大提高不說,數據也變得清晰易懂。如今每一仗打完,李得一都會讓會計們列出一份戰功清單,張榜明示,給兵卒閱讀,好使兵卒信服。守備團兵卒人人識字,自然看得懂。


    既然這次打定主意不跟兩國客氣,李得一幹脆直接把幾個會計調來負責商談具體價格,果然收到奇效。在談具體價格時,這幾名會計用精準的計算把兩國使節壓得氣都喘不過來,成功為守備團爭來更多利益。


    其實也不能怪李得一心狠。守備團用上等突遼戰馬與兩國貿易,已經是非常優惠的條件。兩國明明非常想得到這批突遼戰馬,卻在商討細節時,故意拖拖拉拉,使勁兒壓低價格,非常不痛快。如今這天下,除了定北守備團,誰肯賣兩國上等突遼戰馬?兩國貪心不足,咎由自取。


    十天後,雙方順利達成一攬子合作協議,不光在貿易上,還包括軍事上。至於戰後利益劃分,等打贏再說,現在還為時過早。


    兩國皇帝有鑒於定北守備團的良好信譽,對此都未表示異議,開始老實履行協議。


    李藥師被李勢鑾任命為征討大元帥,總領平唐國幾路大軍,共六萬精銳,協助定北守備團北伐。


    兩國大量的糧食等後勤物資,也如流水般陸續開始運送,一路浩浩蕩蕩送入定北守備團大營內。


    守備團也如約分給兩國上等突遼戰馬。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進行中。


    這天,劉團長忽然收到一份來自統萬城內的秘密消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難擇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搞笑的我來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搞笑的我來了並收藏難擇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