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屋內氣氛驟然冰冷。五位將軍麵對暴怒的李副團長,沒一個敢再說話。


    李得一怒瞪雙眼,氣衝衝不肯說話。


    小劉團長選擇冷眼旁觀,腦子裏飛速思索著五將的真正來意。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小劉團長可不相信,這三家的五名將領會忽然間大發善心,冒著得罪定北守備團的危險,為那些敵對的世家大族求情。他們個個都是領兵征殺的將軍,而不是搞慈善發家的“慈善家”。


    這五將具備全部為將者必須具備的素質與能力,但惟獨沒有“仁慈”這條。


    能讓這五將聯袂而來的原因隻有一個,就是他們接到各自皇帝的命令。漢王劉賴估計也給韓將兵發來過指使。而且兩位皇帝和漢王的命令,應該有著驚人的一致。


    但三家將軍最終如何達成合作,攜手共同前來商議此事,小劉團長對此不得而知。


    其實在私下裏,平唐國與平明國一直有聯係,因為不影響正常作戰,小劉團長對此一直也沒過問。韓將兵漢軍來到後,也快速與兩國將軍取得聯係。


    這次,接到命令後,五將自覺事情難辦棘手,唯恐自己獨力難支,故此暗中聯絡,一同前來,想要增加些份量。


    “以為聯起手來,就能迫使我定北守備團讓步?”小劉團長心中默默冷哼一聲,他沉默著不說話,心中卻開始快速分析起局勢,思索對策。


    這三家五位將軍,對麵前這位似乎從不發怒的守備團劉團長的敬畏之情,更甚那個動輒發火的李副團長,不是沒有原因。小劉團長在心中思索不過片刻,就對眼下的局勢有了準確判斷,並且已經思索出一整套對策。以小劉團長之能,用不了幾天,就會把這個對策補充完整,使之成為一套環環相扣的完備方案。


    小劉團長對局勢把握之準確,對戰事判斷之精準,對敵反應料算之神異,已經多次在突遼國身上得到證明。


    這種能力雖然沒有李得一造的那個鐵蛋那樣看上去威力驚人,但毫無疑問這是一種更為可怕的能力。


    放眼整個天下,擁有這種能力的人,無不已經建立一番功業。


    已經駕崩的突遼國太祖高皇帝擁有這種能力,慧眼看中當時僅僅是跪奴的範國師,最後一手攻滅平周朝,手握大半個天下。


    平唐國高祖李寺乃也有這種能力,成功把李家化家為國,推上一個新的台階。李勢鑾顯然也有這種能力,但他更多的是將之運用在殺死兄弟,逼退父皇上頭。李勢鑾,勢必要登上金鑾,李氏也會因之內亂不休。


    平明國開國皇帝朱祿臣,明顯也有這種能力。


    目前僅稱漢王的劉賴,同樣也具備這種能力。


    他們無不是手握重兵的一時英雄,天下間頂尖的人上人。


    但小劉團長,卻比這上麵幾位更強悍,他的能力更加強大,也更為可怕,目前看來卻是最為無懈可擊。


    前幾位英雄,皆喜歡權力與名望,一心想要登頂人君高位,坐北朝南,稱孤道寡。


    人隻要有所喜歡,就有弱點。陰謀家所謂順其所好,攻其所喜。


    但此刻站在五將麵前的這位小劉團長,卻根本不好地位,權勢,財富這些世人求之若渴的東西。


    擁有強大的能力,卻又讓人摸不透你的喜好,這種人,才是最可怕的人。他僅僅簡單地坐在那兒,就讓你感到緊張莫名。


    小劉團長明明靜坐不動,五位將軍此刻所感受到的壓力,猶勝突遼國十萬騎兵。


    此時,小劉團長已經看透這五將的真正來意。


    其實很簡單,這世人,種種作為看上去亂花迷人眼,繁複難摸清,其實說穿了不過是“利”之一字。


    三家五位將軍,他們為那些世家大族求情是假,不過是借著這個為由頭,想要分得更多利益。或者說,他們背後的兩位皇帝,對已經到手的利益猶嫌不足,想要更多。並且極有可能,兩位皇帝和漢王已經暗中聯絡,事先秘密商議過此事。


    故此,這次三方的將軍才會聯合起來,一起來找守備團兩位團長“商議兵事”。


    雖說定北守備團會把手裏的城池逐漸分下去,從未食言。但是城池分到兩國手中時,最大的那塊肥肉,已經被李得一給吃了個幹淨。那些被判了族滅的世家大族,本是最大的肥肉,卻此次都被李得一獨吞。


    剛開始,兩國皇帝尚不覺著,但隨著時間推移,他二人拿到手的城池慢慢增多的同時,他二人的胃口也在逐漸變大。他們開始順從自己擴大的胃口,想當然的認為,既然自己已經出兵,那就該拿到更多的,而不是每次隻能吃幹巴巴的城池,現在,他們也想分潤這塊最大的肥肉。


    “果然是人心苦不足。既然如此,我就讓你們嚐嚐這滋味,看看這塊肥肉是不是如你們所想的那樣容易吃到嘴。”此刻小劉團長心中已經拿定主意。


    盡管李得一對這些世家大族恨之入骨,小劉團長也恨他們肆意禍亂天下。這些世家大族,為了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就敢於肆無忌憚陷害忠良,將狄大帥屈辱致死,將老種將軍誣陷入獄。


    但在李勢鑾和朱祿臣這兩位皇帝眼中,這些世家大族,並沒有那麽可恨。不管他們是否投靠突遼國,又或者做過什麽傷天害理的事,隻要願意向自己表示順服,並拿出足夠的誠意(無外乎兵馬,錢糧),再派嫡親子弟來朝中擔任一個閑散軍職(質子)。


    隻要這樣做,這些世家大族就會被接納成為他們王朝新的一員。


    兩位皇帝會有這種想法,若細分析,其實很正常。


    李勢鑾是上晉李家出身,本身就是世家大族的一員,這麽做倒也說得過去。


    但朱祿臣是地地道道的貧民出身,而且他異常痛恨貪官,現在居然也會接納這些世家大族。


    原因無外乎一朝當了皇帝,人必然就會漸漸改變,盡想著如何擴大自己的權勢利益,從而徹底忘記自己根本的出身。因為他們麵南稱帝,無非就是為了實現自己心中對權勢利益(帝王富有四海)的渴望與貪求。


    很顯然,兩位皇帝與定北守備團之間,天然就存在著不可彌補的裂痕。


    之前合作順利,不過是基於定北守備團的強大與不可戰勝。但貪圖權勢和利益的人就是這樣,他們永遠不會滿足,並且野心的膨脹速度遠超實力增長。


    現在,兩國皇帝無非是覺著,自己已經夠資格與定北守備團提要求。


    小小的參謀室內,氣氛依然在冰點徘徊。


    李得一瞪著麵前五人,氣鼓鼓不肯說話。他不是傻子,自然也覺出幾分不對頭。他在努力思索對策,思考自己應該怎麽說,怎麽做。


    沒等李得一打好腹稿,小劉團長卻先開了口:“軍令。李藥師、徐世績聽令!你二人迴去整備兵馬,五日後,兵進小沛城。”


    “徐農達、常逢春。立即返迴營中整備兵馬,五日後,兵發安陽。”


    “韓將兵。整備你麾下的兵馬,五日後北擊濟安府。”


    小劉團長直接強硬地終止這次商談,朗聲道:“各位將軍,立即返迴營地準備,五日後誰若是沒按時出兵,延誤了戰機。我認得你,定北守備團的軍法可不認得你!”


    五名將領齊齊錯愕,他們還等著守備團給個說法呢,卻沒想到,忽然就接到出擊的軍令。


    “嗯?怎麽,諸位想要抗命?”小劉團長把臉一板,聲音隨之一沉。


    當麵抗命,五將目前還沒這個膽子,隻能接受軍令,先行告辭迴去準備。


    等五將都走光之後,李得一摸摸腦袋,對師哥道:“師哥,他們這是不是衝著俺來的?難不成那些世家大族找他們來求情?”


    小劉團長聽到師弟這番傻話,把眼睛一瞪,道:“我平日教你的,你都喂給狗吃了?他們這些人會那麽好心,冒著得罪你的危險,來給那些世家大族求情?這必然是他們背後的皇帝和那個漢王在搞鬼。”


    李得一摸摸自己的腦門,笑嘻嘻道:“嘿嘿,師哥,沒,你教俺的,俺可沒喂狗。自打四眼走了,俺就再沒養過。”


    小劉團長沒理會傻師弟的這番傻話,徑直道:“你抓緊用這五天時間,練出四百車夫。這次作戰,這二百輛新式四輪馬車我有大用!”


    “二百輛馬車都給俺用來訓練車夫?”


    “你先拿一百輛馬車練著,我要找後勤營和咱們的隨軍鐵匠來,分批改裝這二百兩四輪馬車。時間緊急,立刻行動起來,你這就去挑選兵卒。”小劉團長邊吩咐,邊往後勤營走。


    李得一領命而去,挑出四百機靈的兵卒,讓他們輪流練習駕駛這新式四輪馬車。這四輪馬車由於轉向靈活,比較容易掌握,用了兩天時間,這四百兵卒就勉強成為合格的車夫。


    到了第三天晚上,小劉團長已經將這次作戰計劃詳細整理出來。叫來李得一,師兄弟倆人又秘密商議一宿。


    自從李把總運來那新式四輪馬車的那天起,小劉團長就開始琢磨改變下次作戰的方式。甚至更進一步,改變已有的作戰方略。


    突遼國在範國師治理下,已經開始發揮一個大國應有的戰爭潛力。定北守備團數次打散突遼國的主力騎兵,斬首俘虜數萬,乃至近十萬。但用不了多久,範國師就會重新拉起一票精銳騎兵,再給阿史那·豁耳湊齊十幾萬兵馬。


    自從平唐國和平明國表現出異樣之後,小劉團長就對目前的局勢開始感到擔憂。


    定北縣並不能像突遼國這樣,隨手拉出十幾萬兵馬,打散一次,還能再來一次。而現在,平唐國和平明國也露出翅膀硬了的苗頭,想要得到更多。


    麵對眼前這種預料之外的局麵,小劉團長僅用極短時間,就當機立斷,自己必須改變既定的作戰方略。


    原有的作戰方案太過漫長,已經不能適應最新的局勢變化。


    定北守備團,必須改變原有戰爭方略!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難擇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搞笑的我來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搞笑的我來了並收藏難擇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