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李勢鑾這一個月軍訓看下來,眼瞅著自己的一萬兵馬就這麽在自己的眼前,破繭蛻變,浴火重生,變化為一支雄赳赳的精銳。雖然氣勢上比著守備團的兵卒還差點,但比起自家兵馬,已經是天壤之別。
李勢鑾是戰場上一刀一槍拚殺出來的皇帝,他久經沙場,什麽樣的兵能打,什麽樣的兵看著雄壯,其實就是樣子貨,他心裏很清楚。
定北守備團把這一萬精銳步卒訓練一個月,現在這些步卒絲毫不見原來那跳脫昂揚的氣質,反而一個個都老實低著頭,就像個老實巴交的種地莊戶,絲毫不見橫行霸道的丘八氣。但李勢鑾知道,這樣的兵,才是最可怕,最能打的悍勇敢戰精銳。
因為定北守備團的步卒,幾乎個個都這樣。看著都是些老實巴交的兵卒,連個話都不會說,麵相呆憨,腦子一根筋,根本沒什麽心眼。可這樣的兵,一旦上了戰場,列開陣勢,就是最恐怖的殺戮機器。因為他們一根筋,對軍令就會毫不猶豫地執行到底。
這種兵,讓他們衝鋒,甚至都不需要廢話,直接一個簡單的“衝”字,就是麵對天下無敵的金狼騎兵,他們也會毫不猶豫衝上去,奮勇拚殺。
這種事,李勢鑾親眼所見,就是這麽一群看上去老實巴交的守備團兵卒,把不可一世的金狼騎兵一口吃掉三萬!
現在,每天隻是遠遠在洛都城頭看著,李勢鑾就已經確定,這一萬步卒,已經脫胎換骨,可堪大用。
李勢鑾本就喜愛武事,此時又看到自家兵馬變為如此精銳,頓時就按耐不住心中激動,見獵心喜。他決定要舉行平唐開國以來,頭一場大閱兵!李勢鑾一定要親自檢閱一下這支步卒!
皇帝麽,想幹什麽就幹什麽。李勢鑾想到這兒,立即讓人把魏直言找來,讓他去與定北守備團商議。
魏直言雖然勇於任事,可也被皇帝這個要求給搞得心中直抽抽。“陛下,您是高坐龍椅頂,萬事一句話。皇帝動動嘴,臣子跑斷腿。那個守備團的副團長,哪有這麽好說話。就是那個劉團長,別看表麵上一團和氣,該翻臉時那也是從不心軟,端得是殺伐狠厲。”
但是沒辦法,上命難違,要是事情都容易辦,皇帝還養這麽多臣子,費這麽多祿米幹什麽,自己一個人幹了不就行!就是因為事情難辦,才需要你們這些大臣麽。
李勢鑾雖然是說跟定北守備團商議,可沒說跟這些臣子商議。對著定北守備團,饒是他身為皇帝,也得客客氣氣,可對自己手下的臣子,李勢鑾還是該專權就專權。
魏直言知道自己也沒有迴絕的餘地,咬著牙,接了上命。他也是一時人傑,與定北守備團打過多次交道,也漸漸摸著了門道。定北守備團其實並不是那麽難商量,隻是你得付得起足夠大的代價。
“大不了就再讓那定北守備團勒索一次,反正看著皇帝好像也習慣了被定北守備團勒索,估計不會責怪。”魏直言心中小算盤劈啪直響。
魏直言領了皇命,第二天,挺胸抬頭走入兵營。
魏直言今天特意起了個大早,甚至還帶了一兜子燒餅當做自己的晌飯,他已經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守備團要是不同意,他就在這磨上一整天,不走了!甚至於,今天要是談不攏,魏直言就打算明天把家裏鋪蓋搬來,就睡在軍營。我就揮賴皮精神,就賴在這兒不走了!
這迴魏直言來得挺早,正好趕上兵士們在吃早飯。順著風就飄來一陣肉香,提鼻子一聞,還有羊肉的腥臊氣。通過最近頻繁與守備團接觸,魏直言已經清楚了解到,定北守備團精銳兵士,每餐必有肉,就連早晨這一頓飯都不例外。
定北守備團精銳兵士這種日子,比洛都城絕大多數百姓日子都好,甚至部分低品級的平唐國官員,也做不到頓頓都有肉吃。
定北守備團這軍糧消耗起來,確實驚人。
其實守備團也就戰時如此,因為在外作戰,背井離鄉,兵士體力消耗就比在家中更快,必須及時補充體能。在定北縣時,即便訓練頻繁,也就是每天晌飯有肉。
“吃得還真好,怨不得每次陛下看著那一長串的補給軍糧,都會忍不住眉頭直抽抽。”魏直言腹誹一句,抬頭四下尋找李得一。
現在,定北守備團這糧草補給,簡直成了李勢鑾的一塊心病。每次看到那一長串的豬羊軍糧,還有玻璃棚裏原本秋冬專供皇家的綠菜,李勢鑾的心都在滴血。豬羊還好說,平唐國丁口眾多,上晉省更是富裕,不費力就能拿出來。但這綠菜,可就真是讓李勢鑾心疼。
如今已近冬日,天氣寒冷,地裏的綠菜早就收完了,綠菜,都是玻璃溫室裏種著。這玻璃溫室,是六百年前平周開國太祖他老人家搞的,而後雖然慢慢普及到民間,但畢竟成本過高,不是豪富之家,根本搞不起這個。
說來也怪,平周開國太祖老人家英明神武,一生不知明出多少利國利民的好東西。但流傳到現在的,全是跟吃喝玩樂有關的,真正有利於國家和天下萬民的好東西,一個也沒剩下。
比如,李得一曾在太祖定亂演義這本書中,看到一物,名喚熱氣球,能夠飄在空中,用於偵察敵情,從空中往下丟鐵蛋,那是再好不過。
可李得一到處打聽,下高額懸賞匠人,除了招來幾個騙子,始終沒弄到這熱氣球的製作方法。後來有一次,有一個人自稱知道熱氣球的下落,李得一當即大喜,熱情招待此人。此人名喚史堅。
酒足飯飽之際,這人說出了熱氣球未能流傳後世的原因。原來這人祖上曾當過一任史官,後來因為皇帝隨意刪改史書,他的先祖一怒之下,辭官迴家,並且立下祖訓,後世子孫可以考朝廷公試,取得功名,但不許在朝為官。
據此人說大概在二百年前,當時那位竇家天子非常喜愛熱氣球,經常親自登上熱氣球,飛到高空玩耍。終於有一次,熱氣球在高空出事,那位皇帝直接摔成了肉泥。那次事件牽連甚廣,幾位竇家的王爺,都因此被廢為庶民。
出了這次事後,就有文官上書,稱如今天下太平,到處沒有兵戈,用不著在做熱氣球備戰,因此下旨請求朝廷廢止這些奇技淫巧,防止再生這樣的事故。
彼時新皇隻是個三歲的稚童,這些事,都是太後蓋印。太後名頭再響亮,那也是死了丈夫的寡婦,對害死自己丈夫的熱氣球,是深惡痛絕。
那位上書禁絕熱氣球的文臣,也是頗會鑽空子,很會揣測上意。
當時的垂簾太後看到這樣的上書,想都沒想,立即蓋印朱批。從此,熱氣球徹底絕跡世間。這熱氣球是軍國利器,曆來隻有皇家技術局的匠人才會製作,太後懿旨一下,自然是立即燒毀所有圖紙,相關工匠也被抓入大牢,關到死為止。
這熱氣球,從此就成為書中記載之物,世上再也無人會做。
李得一聽完這位史堅的話之後,歎了一口氣,還是按照榜文上的懸賞,三萬枚銀錢,送給了他。
史堅當時大為驚異,道:“我並不曾說出那熱氣球的製作方法,副團長何故給我這錢。”
李得一道:“能讓俺知道熱氣球的下落,絕了俺的心思。俺也不能讓你白跑這一趟,拿去吧。”
史堅當即感動道:“副團長真乃信人也!”在臨走之際,這位史堅忽然低聲說了一句,“若是能找到平周開國太祖的龍墓,說不定裏頭還有熱氣球的製作方法。”
李得一搖搖頭,笑了笑沒說話。
平周開國太祖當年直接羽化,連屍都沒留下,龍墓也就是個衣冠塚,裏麵哪裏能有這些。
更何況世間傳言,平周開國太祖對於倒鬥摸金,刺墓探穴這一類事頗為防範,在生前修建皇陵時,就特意修建七十二處疑塚,以此迷惑後世這些摸金校尉。
哪知這位史堅看李得一似乎不信,又加了一句:“副團長可曾聽說平周太祖皇帝留下的日記?”
李得一點點頭,表示聽說過,在心裏道:“俺還有一頁呢,就夾在那本妖精光腚打架的書裏。”
史堅最後留下一句:“副團長若是有心,可留心收集這日記。如今天下大亂,說不定就能集齊。世間謠傳,這世上,還剩下七頁平周太祖日記,裏麵就有著他老人家皇陵真正位置所在的線索。”
李得一當時聽了,也沒留意。
似熱氣球這般軍國利器,平周朝六百年來,失傳的不計其數。
但好似玻璃溫室這種平周開國太祖吃喝玩樂的消遣之作,反倒全都很好的保留了下來。大概是玻璃溫室皇家年年受益,還能賞賜大臣,讓大臣們也受益,所以沒人會把這個禁止。
至於那個熱氣球一類的奇技淫巧,我們文官又不能受益,打起來都是武將能得利,封禁也無所謂。更何況已經有一個皇帝死在這上頭,再不封禁,難道還要搭進去一個皇帝才算?
人的見識,有時候就是這樣,完全以自己短期得益與否來評價一件事情的好壞。未完待續。
李勢鑾是戰場上一刀一槍拚殺出來的皇帝,他久經沙場,什麽樣的兵能打,什麽樣的兵看著雄壯,其實就是樣子貨,他心裏很清楚。
定北守備團把這一萬精銳步卒訓練一個月,現在這些步卒絲毫不見原來那跳脫昂揚的氣質,反而一個個都老實低著頭,就像個老實巴交的種地莊戶,絲毫不見橫行霸道的丘八氣。但李勢鑾知道,這樣的兵,才是最可怕,最能打的悍勇敢戰精銳。
因為定北守備團的步卒,幾乎個個都這樣。看著都是些老實巴交的兵卒,連個話都不會說,麵相呆憨,腦子一根筋,根本沒什麽心眼。可這樣的兵,一旦上了戰場,列開陣勢,就是最恐怖的殺戮機器。因為他們一根筋,對軍令就會毫不猶豫地執行到底。
這種兵,讓他們衝鋒,甚至都不需要廢話,直接一個簡單的“衝”字,就是麵對天下無敵的金狼騎兵,他們也會毫不猶豫衝上去,奮勇拚殺。
這種事,李勢鑾親眼所見,就是這麽一群看上去老實巴交的守備團兵卒,把不可一世的金狼騎兵一口吃掉三萬!
現在,每天隻是遠遠在洛都城頭看著,李勢鑾就已經確定,這一萬步卒,已經脫胎換骨,可堪大用。
李勢鑾本就喜愛武事,此時又看到自家兵馬變為如此精銳,頓時就按耐不住心中激動,見獵心喜。他決定要舉行平唐開國以來,頭一場大閱兵!李勢鑾一定要親自檢閱一下這支步卒!
皇帝麽,想幹什麽就幹什麽。李勢鑾想到這兒,立即讓人把魏直言找來,讓他去與定北守備團商議。
魏直言雖然勇於任事,可也被皇帝這個要求給搞得心中直抽抽。“陛下,您是高坐龍椅頂,萬事一句話。皇帝動動嘴,臣子跑斷腿。那個守備團的副團長,哪有這麽好說話。就是那個劉團長,別看表麵上一團和氣,該翻臉時那也是從不心軟,端得是殺伐狠厲。”
但是沒辦法,上命難違,要是事情都容易辦,皇帝還養這麽多臣子,費這麽多祿米幹什麽,自己一個人幹了不就行!就是因為事情難辦,才需要你們這些大臣麽。
李勢鑾雖然是說跟定北守備團商議,可沒說跟這些臣子商議。對著定北守備團,饒是他身為皇帝,也得客客氣氣,可對自己手下的臣子,李勢鑾還是該專權就專權。
魏直言知道自己也沒有迴絕的餘地,咬著牙,接了上命。他也是一時人傑,與定北守備團打過多次交道,也漸漸摸著了門道。定北守備團其實並不是那麽難商量,隻是你得付得起足夠大的代價。
“大不了就再讓那定北守備團勒索一次,反正看著皇帝好像也習慣了被定北守備團勒索,估計不會責怪。”魏直言心中小算盤劈啪直響。
魏直言領了皇命,第二天,挺胸抬頭走入兵營。
魏直言今天特意起了個大早,甚至還帶了一兜子燒餅當做自己的晌飯,他已經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守備團要是不同意,他就在這磨上一整天,不走了!甚至於,今天要是談不攏,魏直言就打算明天把家裏鋪蓋搬來,就睡在軍營。我就揮賴皮精神,就賴在這兒不走了!
這迴魏直言來得挺早,正好趕上兵士們在吃早飯。順著風就飄來一陣肉香,提鼻子一聞,還有羊肉的腥臊氣。通過最近頻繁與守備團接觸,魏直言已經清楚了解到,定北守備團精銳兵士,每餐必有肉,就連早晨這一頓飯都不例外。
定北守備團精銳兵士這種日子,比洛都城絕大多數百姓日子都好,甚至部分低品級的平唐國官員,也做不到頓頓都有肉吃。
定北守備團這軍糧消耗起來,確實驚人。
其實守備團也就戰時如此,因為在外作戰,背井離鄉,兵士體力消耗就比在家中更快,必須及時補充體能。在定北縣時,即便訓練頻繁,也就是每天晌飯有肉。
“吃得還真好,怨不得每次陛下看著那一長串的補給軍糧,都會忍不住眉頭直抽抽。”魏直言腹誹一句,抬頭四下尋找李得一。
現在,定北守備團這糧草補給,簡直成了李勢鑾的一塊心病。每次看到那一長串的豬羊軍糧,還有玻璃棚裏原本秋冬專供皇家的綠菜,李勢鑾的心都在滴血。豬羊還好說,平唐國丁口眾多,上晉省更是富裕,不費力就能拿出來。但這綠菜,可就真是讓李勢鑾心疼。
如今已近冬日,天氣寒冷,地裏的綠菜早就收完了,綠菜,都是玻璃溫室裏種著。這玻璃溫室,是六百年前平周開國太祖他老人家搞的,而後雖然慢慢普及到民間,但畢竟成本過高,不是豪富之家,根本搞不起這個。
說來也怪,平周開國太祖老人家英明神武,一生不知明出多少利國利民的好東西。但流傳到現在的,全是跟吃喝玩樂有關的,真正有利於國家和天下萬民的好東西,一個也沒剩下。
比如,李得一曾在太祖定亂演義這本書中,看到一物,名喚熱氣球,能夠飄在空中,用於偵察敵情,從空中往下丟鐵蛋,那是再好不過。
可李得一到處打聽,下高額懸賞匠人,除了招來幾個騙子,始終沒弄到這熱氣球的製作方法。後來有一次,有一個人自稱知道熱氣球的下落,李得一當即大喜,熱情招待此人。此人名喚史堅。
酒足飯飽之際,這人說出了熱氣球未能流傳後世的原因。原來這人祖上曾當過一任史官,後來因為皇帝隨意刪改史書,他的先祖一怒之下,辭官迴家,並且立下祖訓,後世子孫可以考朝廷公試,取得功名,但不許在朝為官。
據此人說大概在二百年前,當時那位竇家天子非常喜愛熱氣球,經常親自登上熱氣球,飛到高空玩耍。終於有一次,熱氣球在高空出事,那位皇帝直接摔成了肉泥。那次事件牽連甚廣,幾位竇家的王爺,都因此被廢為庶民。
出了這次事後,就有文官上書,稱如今天下太平,到處沒有兵戈,用不著在做熱氣球備戰,因此下旨請求朝廷廢止這些奇技淫巧,防止再生這樣的事故。
彼時新皇隻是個三歲的稚童,這些事,都是太後蓋印。太後名頭再響亮,那也是死了丈夫的寡婦,對害死自己丈夫的熱氣球,是深惡痛絕。
那位上書禁絕熱氣球的文臣,也是頗會鑽空子,很會揣測上意。
當時的垂簾太後看到這樣的上書,想都沒想,立即蓋印朱批。從此,熱氣球徹底絕跡世間。這熱氣球是軍國利器,曆來隻有皇家技術局的匠人才會製作,太後懿旨一下,自然是立即燒毀所有圖紙,相關工匠也被抓入大牢,關到死為止。
這熱氣球,從此就成為書中記載之物,世上再也無人會做。
李得一聽完這位史堅的話之後,歎了一口氣,還是按照榜文上的懸賞,三萬枚銀錢,送給了他。
史堅當時大為驚異,道:“我並不曾說出那熱氣球的製作方法,副團長何故給我這錢。”
李得一道:“能讓俺知道熱氣球的下落,絕了俺的心思。俺也不能讓你白跑這一趟,拿去吧。”
史堅當即感動道:“副團長真乃信人也!”在臨走之際,這位史堅忽然低聲說了一句,“若是能找到平周開國太祖的龍墓,說不定裏頭還有熱氣球的製作方法。”
李得一搖搖頭,笑了笑沒說話。
平周開國太祖當年直接羽化,連屍都沒留下,龍墓也就是個衣冠塚,裏麵哪裏能有這些。
更何況世間傳言,平周開國太祖對於倒鬥摸金,刺墓探穴這一類事頗為防範,在生前修建皇陵時,就特意修建七十二處疑塚,以此迷惑後世這些摸金校尉。
哪知這位史堅看李得一似乎不信,又加了一句:“副團長可曾聽說平周太祖皇帝留下的日記?”
李得一點點頭,表示聽說過,在心裏道:“俺還有一頁呢,就夾在那本妖精光腚打架的書裏。”
史堅最後留下一句:“副團長若是有心,可留心收集這日記。如今天下大亂,說不定就能集齊。世間謠傳,這世上,還剩下七頁平周太祖日記,裏麵就有著他老人家皇陵真正位置所在的線索。”
李得一當時聽了,也沒留意。
似熱氣球這般軍國利器,平周朝六百年來,失傳的不計其數。
但好似玻璃溫室這種平周開國太祖吃喝玩樂的消遣之作,反倒全都很好的保留了下來。大概是玻璃溫室皇家年年受益,還能賞賜大臣,讓大臣們也受益,所以沒人會把這個禁止。
至於那個熱氣球一類的奇技淫巧,我們文官又不能受益,打起來都是武將能得利,封禁也無所謂。更何況已經有一個皇帝死在這上頭,再不封禁,難道還要搭進去一個皇帝才算?
人的見識,有時候就是這樣,完全以自己短期得益與否來評價一件事情的好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