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就來禦駕親征了?”
聽了耶律行遠的話,陳文茵便得出了這麽個結論來。
耶律行遠無奈搖搖頭,他輕歎一聲,眼神深幽地看向了陳文茵。
他不過一個十二歲的孩子,為什麽就有這麽悲哀的眸子?雖然二人陣營不同,但耶律行遠這樣的表現依舊讓陳文茵微微動了惻隱之心。
耶律行遠猶豫了一下,才對陳文茵道:“公主待朕一片赤誠,朕也不忍心欺騙公主。朕並不是來禦駕親征的,而是除了此地,朕無處可去。”
孩子到底隻是孩子,即便他再聰慧,卻仍然可以簡簡單單相信了陳文茵。
陳文茵問道:“你說你無處可去是什麽意思?”
耶律行遠問:“公主可知我遼國是個什麽樣的國家?”
陳文茵搖了搖頭。耶律行遠正打算說出來時,慧啟趕緊攔在他麵前,衝他搖了搖頭。
耶律行遠笑道:“這事情說不說,於大局並無影響。再者說來,國師難道真能讓公主活著迴去嗎?”
慧啟迴頭看來陳文茵一眼,陳文茵撇撇嘴道:“不必擔心我,我也知道自己的處境。”
既然雙方都已經將話說開了,慧啟也就不再阻攔,而是坐迴座位,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來。
耶律行遠這才繼續道:“當年我們契丹人被金人打敗,德宗耶律大石過沙漠、越雪山,來到西邊一個叫做‘塞爾柱’的國家。
“那時我們大軍人困馬乏,已然到了極限,於是德宗就決定打下塞爾柱,重新建國。塞爾柱召集了它管轄下的屬國,組成了大軍討伐德宗,最終被德宗以少勝多,敗在了我契丹人手下。
“這便是我們遼國的來曆,在你們中原,與我們通商的商人稱我們為‘西遼’。但塞爾柱那地方與這邊民風迥然不同,一眾屬國又多有反逆之心,再加上德宗駕崩後,幾個兒子爭權奪利,我契丹人在那裏的統治便難以穩固。
“到父皇執政時,國內矛盾越發激烈起來,於是父皇便想要重歸故土,迴到我們祖輩生長的地方。可重德教在偃月被武林人士鬥敗,大軍也被豫王擊退,國內對父皇的質疑之聲便越來越多。
“直到五年前,二皇叔發動叛亂,入宮弑君,當時年僅七歲的朕被國師保護著逃了出來。國師帶著一眾親信護送朕來到了蕭裏彌元帥的軍中,朕的加冕儀式,也是在這軍中完成的。”
陳文茵聽了頗為感慨,一臉心疼地看著耶律行遠。一個七歲的孩子,原本錦衣玉食,忽然便要過上逃亡的生活,忽然就要背負國家的命運,他是如何讓自己不被這壓力擊倒的呢?
耶律行遠繼續道:“朕既然當了皇帝,就要為大遼的臣民負責。”
陳文茵問道:“那你二叔呢?他也當皇帝了?”
說到這裏,耶律行遠愣了一下,可能沒想到陳文茵會在意自己的二叔吧。他長歎口氣:“二皇叔行事暴戾,稱帝沒多久就被塞爾柱人推翻,如今……那裏早不是我們契丹人的天下了。”
所以他為圖複國,隻能將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在這三十萬大軍上?陳文茵覺得他這樣未免有些天真。可想想如果是自己處在相同的位置上,她難道有更好的辦法?
陳文茵一時間想不出來。
“偃月國高陽公主殿下,朕想與你做個君子協定。”
耶律行遠忽然向著陳文茵正色道。
陳文茵愣了一下,問道:“什麽?”
耶律行遠道:“倘若我軍戰敗,請公主同意,能以朕的一顆首級,換下全軍將士的命來。朕可以向公主保證,他們從此便是偃月的順民,生生世世絕不反叛。”
陳文茵眉頭一皺,問道:“那我能得到什麽?”
耶律行遠道:“倘若我大遼僥幸得勝,除反抗我遼軍之人,上到帝王下至百姓,我大遼秋毫不犯。”
直到之時,這個孩子仍然保持著一副明君的做派。陳文茵覺得他可憐,卻忽而笑了起來:“你這話倒是有意思,我能不能活著迴去還是兩說,你與我做這約定有什麽意義?”
耶律行遠垂眸道:“公主在偃月權勢之大,朕在這西北荒漠也是有所耳聞的。我們在這裏殺害公主,對我們沒有絲毫好處,若是激起貴國皇帝全力剿殺反而得不償失。所以朕認為,若是公主肯接受這個提議,朕大可以將公主送迴偃月,也算是朕為大遼留下個保險吧。”
陳文茵長歎一聲,她當然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提議,她一直信奉斬草除根的道理,若是打敗了遼軍,她不將遼軍上上下下殺個幹淨才怪。
可她忽然間不想讓這孩子傷心,最終她隻能搖搖頭:“罷了,讓我考慮一下。”
聽了這話,耶律行遠笑逐顏開:“好,公主慢慢考慮。”
第二日,耶律行遠依舊照常過來,跟陳文茵請教學問。陳文茵仍然拿著朱熹那一套歪解的《論語》教他,大有一副將他教成剛愎自用性格的意思。
可耶律行遠性格頗為良善,又有慧啟在旁不斷開導,陳文茵始終沒能教壞他。
再過一日,仍舊一切如常,耶律行遠也不催促陳文茵做決定。
這一日陳文茵忽然提出要出門轉轉,不想再悶在這牢籠一般的帳篷裏。
耶律行遠看了慧啟一眼,見慧啟微微點頭,便笑道:“好,既然公主想轉轉,朕陪著公主轉轉就是。”
這是陳文茵到了遼營以來,第一次在外麵好好走兩圈。雖然有慧啟和耶律行遠跟著,但總比每日悶在帳篷裏舒服多了。
可能是遼軍即將拔營的原因,他們並不擔心陳文茵看到軍隊的部署。
陳文茵試探著問了能不能到大帳看看,沒想到耶律行遠也欣然同意了。這孩子年歲雖小,卻不是個傻子,既然他能讓自己去大帳轉一圈,想必他們拔營後的布置就會與現狀全然不同吧。
這麽想著的陳文茵,已經在耶律行遠的引導下向著大帳而去。
聽了耶律行遠的話,陳文茵便得出了這麽個結論來。
耶律行遠無奈搖搖頭,他輕歎一聲,眼神深幽地看向了陳文茵。
他不過一個十二歲的孩子,為什麽就有這麽悲哀的眸子?雖然二人陣營不同,但耶律行遠這樣的表現依舊讓陳文茵微微動了惻隱之心。
耶律行遠猶豫了一下,才對陳文茵道:“公主待朕一片赤誠,朕也不忍心欺騙公主。朕並不是來禦駕親征的,而是除了此地,朕無處可去。”
孩子到底隻是孩子,即便他再聰慧,卻仍然可以簡簡單單相信了陳文茵。
陳文茵問道:“你說你無處可去是什麽意思?”
耶律行遠問:“公主可知我遼國是個什麽樣的國家?”
陳文茵搖了搖頭。耶律行遠正打算說出來時,慧啟趕緊攔在他麵前,衝他搖了搖頭。
耶律行遠笑道:“這事情說不說,於大局並無影響。再者說來,國師難道真能讓公主活著迴去嗎?”
慧啟迴頭看來陳文茵一眼,陳文茵撇撇嘴道:“不必擔心我,我也知道自己的處境。”
既然雙方都已經將話說開了,慧啟也就不再阻攔,而是坐迴座位,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來。
耶律行遠這才繼續道:“當年我們契丹人被金人打敗,德宗耶律大石過沙漠、越雪山,來到西邊一個叫做‘塞爾柱’的國家。
“那時我們大軍人困馬乏,已然到了極限,於是德宗就決定打下塞爾柱,重新建國。塞爾柱召集了它管轄下的屬國,組成了大軍討伐德宗,最終被德宗以少勝多,敗在了我契丹人手下。
“這便是我們遼國的來曆,在你們中原,與我們通商的商人稱我們為‘西遼’。但塞爾柱那地方與這邊民風迥然不同,一眾屬國又多有反逆之心,再加上德宗駕崩後,幾個兒子爭權奪利,我契丹人在那裏的統治便難以穩固。
“到父皇執政時,國內矛盾越發激烈起來,於是父皇便想要重歸故土,迴到我們祖輩生長的地方。可重德教在偃月被武林人士鬥敗,大軍也被豫王擊退,國內對父皇的質疑之聲便越來越多。
“直到五年前,二皇叔發動叛亂,入宮弑君,當時年僅七歲的朕被國師保護著逃了出來。國師帶著一眾親信護送朕來到了蕭裏彌元帥的軍中,朕的加冕儀式,也是在這軍中完成的。”
陳文茵聽了頗為感慨,一臉心疼地看著耶律行遠。一個七歲的孩子,原本錦衣玉食,忽然便要過上逃亡的生活,忽然就要背負國家的命運,他是如何讓自己不被這壓力擊倒的呢?
耶律行遠繼續道:“朕既然當了皇帝,就要為大遼的臣民負責。”
陳文茵問道:“那你二叔呢?他也當皇帝了?”
說到這裏,耶律行遠愣了一下,可能沒想到陳文茵會在意自己的二叔吧。他長歎口氣:“二皇叔行事暴戾,稱帝沒多久就被塞爾柱人推翻,如今……那裏早不是我們契丹人的天下了。”
所以他為圖複國,隻能將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在這三十萬大軍上?陳文茵覺得他這樣未免有些天真。可想想如果是自己處在相同的位置上,她難道有更好的辦法?
陳文茵一時間想不出來。
“偃月國高陽公主殿下,朕想與你做個君子協定。”
耶律行遠忽然向著陳文茵正色道。
陳文茵愣了一下,問道:“什麽?”
耶律行遠道:“倘若我軍戰敗,請公主同意,能以朕的一顆首級,換下全軍將士的命來。朕可以向公主保證,他們從此便是偃月的順民,生生世世絕不反叛。”
陳文茵眉頭一皺,問道:“那我能得到什麽?”
耶律行遠道:“倘若我大遼僥幸得勝,除反抗我遼軍之人,上到帝王下至百姓,我大遼秋毫不犯。”
直到之時,這個孩子仍然保持著一副明君的做派。陳文茵覺得他可憐,卻忽而笑了起來:“你這話倒是有意思,我能不能活著迴去還是兩說,你與我做這約定有什麽意義?”
耶律行遠垂眸道:“公主在偃月權勢之大,朕在這西北荒漠也是有所耳聞的。我們在這裏殺害公主,對我們沒有絲毫好處,若是激起貴國皇帝全力剿殺反而得不償失。所以朕認為,若是公主肯接受這個提議,朕大可以將公主送迴偃月,也算是朕為大遼留下個保險吧。”
陳文茵長歎一聲,她當然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提議,她一直信奉斬草除根的道理,若是打敗了遼軍,她不將遼軍上上下下殺個幹淨才怪。
可她忽然間不想讓這孩子傷心,最終她隻能搖搖頭:“罷了,讓我考慮一下。”
聽了這話,耶律行遠笑逐顏開:“好,公主慢慢考慮。”
第二日,耶律行遠依舊照常過來,跟陳文茵請教學問。陳文茵仍然拿著朱熹那一套歪解的《論語》教他,大有一副將他教成剛愎自用性格的意思。
可耶律行遠性格頗為良善,又有慧啟在旁不斷開導,陳文茵始終沒能教壞他。
再過一日,仍舊一切如常,耶律行遠也不催促陳文茵做決定。
這一日陳文茵忽然提出要出門轉轉,不想再悶在這牢籠一般的帳篷裏。
耶律行遠看了慧啟一眼,見慧啟微微點頭,便笑道:“好,既然公主想轉轉,朕陪著公主轉轉就是。”
這是陳文茵到了遼營以來,第一次在外麵好好走兩圈。雖然有慧啟和耶律行遠跟著,但總比每日悶在帳篷裏舒服多了。
可能是遼軍即將拔營的原因,他們並不擔心陳文茵看到軍隊的部署。
陳文茵試探著問了能不能到大帳看看,沒想到耶律行遠也欣然同意了。這孩子年歲雖小,卻不是個傻子,既然他能讓自己去大帳轉一圈,想必他們拔營後的布置就會與現狀全然不同吧。
這麽想著的陳文茵,已經在耶律行遠的引導下向著大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