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聽到楊廷麟的慨歎,他也歎口氣,忽然又像是想起了什麽,神色怪異地對楊廷麟說:“伯祥,你且來看……”
說著,他與楊廷麟攜手出了淨室,兩個人轉到前廳時,盧象升抬手一指身前大理石插架上的黃花梨屏風,語調中意味非常的說道“我初到這裏時並未留心此中陳設,後一日我迴內室小憩之時,心中忽有一種故人來訪的怪誕感覺。”
盧象升朝屏風努了努嘴道,“不知是何人在何時,於大廳座後的屏風上寫上了這個。”
楊廷麟好奇地望著屏風,初時他雙眉促狹地高高挑起,看著屏風上狂放不羈而又迥異於世人的筆體,像是看到了什麽的趣事;接下來的一刻,他那高挑的雙眉卻又緊皺在了一起。
盧象升不以為意地看著楊廷麟臉上的表情,完全像是見多不怪一樣,此刻他聽楊廷麟進而輕聲念出聲來,“憶公淚懸河,九地無處瀉。想公騎赤龍,請命蒼梧野。世人醉生死,翻笑獨醒者。焉知千載英,精爽皎不夜。義士無廢興,時運有代謝。念昔喪亂初,公騎使君馬。奮袂起勤王,忼慨淚盈把。須臾三萬眾,如自九天下。燈棋書檄交,笑語雜悲吒。捧土障洪河,一繩維大廈。至哉朝宗性,百折終不舍。身北冠自南,血碧心肯化。顏鉤凜忠勁,杜詩蔚騷雅。晉陽骨肉冤,東市刀兵解。精誠揭天日,氣魄動夷夏。丈夫如此何,一死尤足怕。田橫老賓客,白發餘息假。有時夢岩電,意悟當飄灑。非無中丞傳,殺青自誰寫。魂歸哀江南,千秋俎鄉社。”
“此為何人所提?”楊廷麟撓撓頭,望向麵前有著新奇斷句的詩章。
盧象升卻沒有直接迴答,他偏偏手,示意楊廷麟去看看屏風的另一麵。
楊廷麟轉向屏風的另一麵,卻見上麵的筆體與屏風的背麵如出一轍,均是一筆開朗流暢、疾徐交替的狂草。題詩之人用筆圓轉,內含筋骨,折筆處方圓交替渾然天成,最可貴的是此人運筆中提、按自然,交互間天然趣成變化無窮。
雖然作品頗合狂草“居動以治靜”的妙趣,可是楊廷麟、盧象升這個兩個頂尖知識分子的眼中,書寫這幅字的人顯然是自學成才,並沒有受過多少大明文人墨客的傳統教育。
望著墨跡尤新的屏風,兩個人同時對視了一眼,楊廷麟一時技癢,他伸出一指摩挲著屏風上的字跡,徐徐寫道,“餘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汙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曆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簷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係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盧象升自嘲地一笑道,“文文山之《正氣歌》!在這間臥室中掛一幅關公像,好像這就是我的下場。”
楊廷麟這時也迴過神來,“大人!你一身係社稷安危,何出此不祥之言?”
“唉,這是天數也!”盧象升仿佛是在說別人的事情,言談間神情頗為自然,毫無淒怨哀婉之色。
“啊?……”楊廷麟一時又有些迴不過神來,他心說“這一刻裏自己的跌宕起伏太過刺激了吧!”
“弟幾年來出生入死,心力交瘁,無奈賊愈剿而愈橫,虜愈防而愈強。今日大敵壓境,京師危急,弟身為總督,欲戰不能,不戰又無以上對天子,下對士民。處境如此,豈非天數?”盧象升將話頭從離奇的墨跡上引開
“畿輔屢受韃子蹂躪,民氣可用……”楊廷麟的心思一半還留著那兩幅看似湊巧而又墨跡淋漓的題詩上。
不等楊廷麟把話說完,盧象升開口截住他道:“不能隻觀民望!”
兩個人收斂心神,重新迴到淨室之中落座,盧象升吩咐人重新換了熱菜,揮退了伺候的仆人,方才出言道,“南宋初年,中原與河北民氣何嚐不好?無奈朝廷自有主張,致使李綱無功,宗澤殞命,嶽少保見害於風波亭,民氣又有何用!”
“老大人身為統帥,大局尚有可為,不應如此灰心。”楊廷麟明顯感覺到盧象升語義不祥,於是連忙勸慰他道。
“不瞞你說,弟從今而後隻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己,至於成敗利鈍,付之天耳。”盧象升說話是就像是一位風燭殘年行將就木的老人,語氣裏滿是決絕之意。
說著,他與楊廷麟攜手出了淨室,兩個人轉到前廳時,盧象升抬手一指身前大理石插架上的黃花梨屏風,語調中意味非常的說道“我初到這裏時並未留心此中陳設,後一日我迴內室小憩之時,心中忽有一種故人來訪的怪誕感覺。”
盧象升朝屏風努了努嘴道,“不知是何人在何時,於大廳座後的屏風上寫上了這個。”
楊廷麟好奇地望著屏風,初時他雙眉促狹地高高挑起,看著屏風上狂放不羈而又迥異於世人的筆體,像是看到了什麽的趣事;接下來的一刻,他那高挑的雙眉卻又緊皺在了一起。
盧象升不以為意地看著楊廷麟臉上的表情,完全像是見多不怪一樣,此刻他聽楊廷麟進而輕聲念出聲來,“憶公淚懸河,九地無處瀉。想公騎赤龍,請命蒼梧野。世人醉生死,翻笑獨醒者。焉知千載英,精爽皎不夜。義士無廢興,時運有代謝。念昔喪亂初,公騎使君馬。奮袂起勤王,忼慨淚盈把。須臾三萬眾,如自九天下。燈棋書檄交,笑語雜悲吒。捧土障洪河,一繩維大廈。至哉朝宗性,百折終不舍。身北冠自南,血碧心肯化。顏鉤凜忠勁,杜詩蔚騷雅。晉陽骨肉冤,東市刀兵解。精誠揭天日,氣魄動夷夏。丈夫如此何,一死尤足怕。田橫老賓客,白發餘息假。有時夢岩電,意悟當飄灑。非無中丞傳,殺青自誰寫。魂歸哀江南,千秋俎鄉社。”
“此為何人所提?”楊廷麟撓撓頭,望向麵前有著新奇斷句的詩章。
盧象升卻沒有直接迴答,他偏偏手,示意楊廷麟去看看屏風的另一麵。
楊廷麟轉向屏風的另一麵,卻見上麵的筆體與屏風的背麵如出一轍,均是一筆開朗流暢、疾徐交替的狂草。題詩之人用筆圓轉,內含筋骨,折筆處方圓交替渾然天成,最可貴的是此人運筆中提、按自然,交互間天然趣成變化無窮。
雖然作品頗合狂草“居動以治靜”的妙趣,可是楊廷麟、盧象升這個兩個頂尖知識分子的眼中,書寫這幅字的人顯然是自學成才,並沒有受過多少大明文人墨客的傳統教育。
望著墨跡尤新的屏風,兩個人同時對視了一眼,楊廷麟一時技癢,他伸出一指摩挲著屏風上的字跡,徐徐寫道,“餘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汙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曆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簷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係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盧象升自嘲地一笑道,“文文山之《正氣歌》!在這間臥室中掛一幅關公像,好像這就是我的下場。”
楊廷麟這時也迴過神來,“大人!你一身係社稷安危,何出此不祥之言?”
“唉,這是天數也!”盧象升仿佛是在說別人的事情,言談間神情頗為自然,毫無淒怨哀婉之色。
“啊?……”楊廷麟一時又有些迴不過神來,他心說“這一刻裏自己的跌宕起伏太過刺激了吧!”
“弟幾年來出生入死,心力交瘁,無奈賊愈剿而愈橫,虜愈防而愈強。今日大敵壓境,京師危急,弟身為總督,欲戰不能,不戰又無以上對天子,下對士民。處境如此,豈非天數?”盧象升將話頭從離奇的墨跡上引開
“畿輔屢受韃子蹂躪,民氣可用……”楊廷麟的心思一半還留著那兩幅看似湊巧而又墨跡淋漓的題詩上。
不等楊廷麟把話說完,盧象升開口截住他道:“不能隻觀民望!”
兩個人收斂心神,重新迴到淨室之中落座,盧象升吩咐人重新換了熱菜,揮退了伺候的仆人,方才出言道,“南宋初年,中原與河北民氣何嚐不好?無奈朝廷自有主張,致使李綱無功,宗澤殞命,嶽少保見害於風波亭,民氣又有何用!”
“老大人身為統帥,大局尚有可為,不應如此灰心。”楊廷麟明顯感覺到盧象升語義不祥,於是連忙勸慰他道。
“不瞞你說,弟從今而後隻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己,至於成敗利鈍,付之天耳。”盧象升說話是就像是一位風燭殘年行將就木的老人,語氣裏滿是決絕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