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鮮卑,猶如驚弓之鳥。


    見到漢軍來襲,都遠遠的躲開。


    他們都紛紛逃亡到北麵的燕然山,歸附於拓跋部。


    拓跋部首領拓跋鄰將來歸附的鮮卑部落都吞並掉,也收集到了很多關於漢軍的消息。


    在草原上築城!


    這可是個大消息。


    拓跋鄰出身於雲中,對於漢人的生活非常向往,他自然也了解漢人的城池有多麽神奇。


    他也曾經想到過在草原上築城。


    隻是,草原上夯土為城實在是太難了。


    而且也缺少會築城的人。


    作為草原部落首領,拓跋鄰一向尊崇強者為尊。


    拓跋鄰曾經依附於鮮卑單於檀石魁,並且與檀石魁一起打敗過漢靈帝劉宏組織的漢軍與南匈奴的聯合討伐。


    那個時候,拓跋鄰以為,大漢朝廷差不多快要完了,是到了鮮卑崛起的時候了。


    因為匈奴已經被趕到了漠西草原去了,同樣在走下坡路。


    但是拓跋鄰沒有想到,大漢朝廷突然又中興了。


    而且漢軍變得非常能打。


    甚至將檀石魁的部落都殲滅了。


    當時拓跋鄰看到檀石魁時候,檀石魁的部落三分。


    拓跋鄰想要坐山觀虎鬥,躲在燕然山下的草原看戲。


    沒有想到,一看,將最大的兩大鮮卑部落看沒有了。


    拓跋鄰如今倒是成為鮮卑部最大的部落。


    但是,他也碰到了最大的危機。


    漢軍這一次,要征剿鮮卑,而目標,肯定是拓跋鄰的部落。


    這次的漢軍,要比以往的漢軍要威猛得多。


    拓跋鄰都不敢與漢軍正麵對決。


    拓跋鄰很愁。


    中原真是人傑地靈啊。


    大漢朝廷那樣腐敗墮落的局麵,竟然有人能扭轉乾坤,中興大漢!


    拓跋鄰永遠都不會知道。


    如果沒有劉琦穿越而來。


    那拓跋鄰的拓跋部,將會發展成令中原顫抖的鮮卑部落,並且在北方建立北魏政權,讓漢人跪伏在胡人的鐵蹄之下。


    不過,劉琦穿越而來,已經改變了太多的東西。


    拓跋部的命運已經徹底改變了。


    如今的拓跋部,將要麵臨著滅族之危!


    同樣境遇的還有在燕山以北的鮮卑部。


    這裏的鮮卑慕容氏和鮮卑段氏,如今還依附在烏桓部落手下。


    這兩部,也是曆史上令漢人聞風喪膽,伏地求饒的部落。


    隻是,此時這兩個部落,一個隻有一萬部眾,一個甚至才幾千部眾。


    烏桓王蹋頓的營帳中,蹋頓正在大宴各部落首領。


    烏桓王蹋頓召集眾部落首領,自然是為了商議,是否要攻擊在西遼河上修建的西遼城。


    西遼城建設的太快了,完全出乎了蹋頓所料。


    西遼城所在的位置,讓烏桓部落非常的難受,剛好卡在了他們放牧的草場中間。


    西遼城一旦建設完畢,那烏桓部落想在西遼河畔放牧,就會變得非常危險。


    對於要不要攻打西遼城,蹋頓猶豫不決。


    而大多數烏桓部落首領都支持打一打。


    畢竟西遼城還沒有修建完畢,防禦肯定不強,漢軍立足未穩。


    而且,如果實在打不贏,也可以跑啊!


    反正他們打仗,素來就是這麽打的。


    打得贏就打。


    打不贏就跑。


    沒有跑掉的,就算他倒黴。


    蹋頓想了想,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於是蹋頓聚集4萬騎兵,往西遼城而來。


    此時駐守在西遼城的,是張遼和張合。


    徐晃已經被調到了並州方向去了,而曹仁則被安排在東北平原上駐防。


    張遼和張合很快就收到了烏桓騎兵來襲的消息。


    兩人馬上整軍備戰。


    此時,他們各領5000人馬,加上築城的輜重兵5000人,也隻有1萬5千人。


    而輜重兵需要守城。


    也就是說,張遼和張合可戰之兵,隻有1萬人。


    麵對4萬人的烏桓騎兵,張合建議道:“文遠,我們還是據城而守吧,雖然西遼城的城牆還沒有完全修築好,但還是可以利用的。”


    張遼用望遠鏡仔細的觀察著烏桓騎兵,搖頭說道:“儁乂,你看看,烏桓騎兵陣型很鬆散,這種陣型,根本就不適合大規模作戰。”


    張合也拿起望遠鏡仔細的觀察了起來,他發現烏桓騎兵確實毫無陣型可言。


    張合欣喜的說道:“文遠,看來,烏桓送了我們一件大功啊!”


    張遼笑了,說道:“自從跟隨大將軍以來,雖然打了太多的勝仗,但是卻從來沒有顯示出我們的勇武。


    這一次,我們可逮到機會了!”


    張合手握長槍,說道:“文遠,等下我們比賽一場,看看誰先殺穿烏桓大陣!”


    “好!”張遼雖然穩重,但也起了好勝之心。


    ……


    烏桓王蹋頓領著數萬人馬,向西遼城壓了過來。


    他們烏桓騎兵作戰,都是遊動作戰,根本就不講究什麽陣型。


    攻擊的時候,就一起衝,撤退的時候,就一起跑。


    所以他們與張純張舉一起發動叛亂的時候,曾經打過了黃河,打到了青州地區,但卻沒有攻下一城。


    這就是他們的作戰方式。


    烏桓王蹋頓一點也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對。


    他看到漢軍竟然出城列陣,大笑了起來。


    “哈哈,不知道漢軍是何人領兵,好蠢啊!我們可是有四萬騎兵,而這草原之上,我們是無敵的!”


    “喔喔喔!”烏桓各部首領都嚎叫了起來。


    他們都覺得勝券在握。


    “嗚嗚嗚……”蒼涼的牛角號吹響。


    烏桓騎兵開始衝鋒,他們的陣型變得更亂了。


    “咚咚咚,咚咚咚……”


    西遼城中,戰鼓轟鳴。


    漢軍陣中,騎士們肅穆而立,他們麵對4倍於己的敵人,沒有任何膽怯之心。


    他們擊敗過太多的敵人,每一次勝利,就讓他們更增一分鐵血和勇武。


    張遼和張合分別在自己陣中,舉起了進攻的旗幟。


    鐵騎發動,鐵血洪流,向毫無陣形的烏桓騎兵衝擊而去。


    猶如洪水決堤。


    烏桓騎兵一觸即潰。


    他們本來陣形不整,而且他們的裝備也與漢軍不在一個層次上。


    漢軍鐵騎,連人帶馬,都有著甲。


    為了減輕盔甲的重量,用的都是好鋼,甚至是合金鋼。


    不重要的地方,也有皮甲保護。


    而烏桓騎兵,著甲的人很少。


    一場大潰敗在西遼河畔上演。


    烏桓王蹋頓直接就傻了眼。


    他並沒有站在前鋒陣中,但是不到片刻的功夫,他竟然已經直麵漢軍的兵鋒了。


    一員漢軍虎將,揮舞著大戟,正朝他衝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三國劉琦,吊打諸葛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平盛世中的苟倘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平盛世中的苟倘貧並收藏穿越三國劉琦,吊打諸葛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