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詡微笑迴應,


    但迴答卻模棱兩可。


    畢竟


    眾官員不知道的是,


    水淹六城的計謀就是他提出來的!


    王翦隻是個背鍋俠。


    而且,還是替他背的鍋。


    不過,這要怪也隻能怪嬴政。


    誰讓嬴政同意的這個計謀?


    嬴政若不同意,


    那600萬人也不會死。


    不過說什麽都已經晚了,事情已經發生了,已經無可挽迴。


    現在要做的就是處理好這件事。


    以及麵對接下來會發生的事。


    朝堂之上。


    嬴政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如炬,審視著群臣。


    蘇詡站在大殿左側。


    不知不覺中。


    他已經站到了呂不韋曾經的位置上。


    不過,


    他不是呂不韋。


    嬴政也不是毫無權柄的嬴政了。


    曾經的格局,已經隨著呂不韋身死而改變了。


    朝會剛剛開始,百官便立即嘰嘰喳喳開始了對王翦的指控。


    嬴政端坐在龍椅之上默默地聽著。


    偶爾會轉過頭,與左側的數學對視一眼。


    兩人心知肚明。


    但都默契的誰也沒有解釋。


    直至百官發泄完第一輪情緒後,


    嬴政才輕咳一聲,緩緩說道,“諸位,王翦將軍的決策,乃是出於戰爭的需要。”


    蘇詡也站出來補充道,“戰爭本就是殘酷的,為了秦國的未來,有時候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


    “但是,蘇禦史,你難道不覺得這太過分了嗎?”一名年輕的官員忍不住質問道,“那可是六百萬條人命啊,難道在你眼中,就隻是數字嗎?”


    碼的,


    歪打正著嗎這是?


    這年輕官員不小心把矛頭對準了他這個“真兇”。


    不過,他隻是微微一笑,目光深邃,“戰爭之中,沒有絕對的對錯。”


    “王翦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秦國的長遠利益。至於那些犧牲,我隻能說,曆史的車輪總是碾過無數的屍體前行。”


    官員們麵麵相覷,


    蘇詡的言辭雖然冷酷,但確實也不無道理。


    秦國這一路的崛起,確實付出了許多代價。


    蘇詡繼續說著,聲音在大殿中迴蕩。


    “水淹六城,乃是迫不得已之舉。”


    “趙國的城池堅固,若不采取非常手段,難以短時間內取得勝利。”


    “而且,若是不水淹那六城,他們很有可能與趙軍主力形成包夾之勢,威脅秦軍”


    “趙人的性命是命,難道我秦兵的命便不是命嗎?”


    “將火苗溺死於微末之中。”


    “王翦將軍簡直對地不能再對了!”


    蘇詡一番話,


    頓時贏得嬴政的連番喝彩。


    “蘇愛卿所言極是啊。”


    “果然還是蘇愛卿最能理解王翦將軍的意圖啊。”


    “我想,王翦得知後一定會感激涕零的!”


    王翦會不會感激不知道。


    但蘇詡覺得,王翦一定會痛罵他倆無恥的。


    畢竟。


    在整件事兒中。


    王翦就是執行的工具。


    而他與嬴政,才是一個出謀,一個拍板的真兇。


    不過,


    誰讓王翦不在呢。


    多說說他的不是也挺好。


    朝堂上的氣氛逐漸緩和。


    官員們雖然心中仍有疑慮,但也都明白了。


    蘇詡與嬴政,這是完全站在王翦那邊了。


    而且,


    八成兩人也是知道的。


    王翦做出這麽大的舉動。


    事先肯定報過嬴政,並且得到嬴政拍板了。


    更有可能是,這決策就是嬴政拍板後,才傳到王翦手中的。


    而看蘇詡與嬴政這一唱一和。


    蘇詡也八成知道此事。


    再想想蘇詡曾經幹的那些惡毒事兒。


    很難不讓人懷疑,這個計謀就是蘇詡提出來的。


    可現在——


    兩人在朝堂上唱和,將好賴話的說完了。


    他們就連質疑也找不到理由了。


    於是——


    朝堂上的官員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蘇詡和嬴政的觀點。


    盡管心中仍有不滿,


    但——


    “為了秦國,還是得團結啊。”


    這是句屁話。


    真正的原因是


    武將頭子是王翦,


    文官投資是蘇詡。


    天王老子是嬴政。


    這仨都穿一條褲子了。


    他們再反對又有屁用呢?


    “諸位愛卿——”


    嬴政站起身來,聲音威嚴而堅定,“秦國的崛起,離不開每一位將士的犧牲。水淹六城,固然殘酷,但卻是為了秦國的未來。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不忍,而讓秦國陷入萬劫不複之地。所以,我們也應該理解王翦的一片苦心。”


    “陛下英明!”


    群臣齊聲迴應,聲音在大殿中迴蕩。


    聊完了這件事兒。


    典客令朱高匯報道,“陛下,魏國與韓國兩國使者前來求見。”


    這兩個國家派遣使臣前來秦國倒是正常。


    但在這個節骨眼上派遣使者。


    那其意味可就很明顯了。


    八成是得知秦趙之間的大戰結果,心生畏懼,前來示好求和的唄。


    嬴政心知肚明。


    “讓他們進來吧。”


    隨著嬴政的命令,魏國與韓國的使者被引入大殿。


    兩人皆是身著華麗的朝服,神情恭敬而略帶緊張。


    他們一進入大殿,便俯身行禮,表示對嬴政的尊敬。


    “魏國使者李明(韓國使者張浩),拜見陛下。”兩人齊聲說道。


    嬴政微微頷首,示意他們起身。


    雖早已洞悉他們的來意,但還是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地詢問道,“兩位使者,你們此番前來,所為何事?”


    李明與張浩對視一眼。


    李明上前一步,恭敬地迴答道,


    “陛下,魏國與韓國皆為秦國的鄰國,我們深知秦國的強盛與威望。此次前來,是希望與秦國結盟,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張浩緊隨其後,補充道:“是的,陛下。我們兩國願與秦國攜手,共同抵禦外敵,促進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


    蘇詡站在一旁,輕輕撇了撇嘴。


    他知道這不過是兩國為了自保而采取的權宜之計。


    秦國的崛起早已讓周邊國家感到不安,他們不得不尋求與秦國的和解。


    而且,


    趙國比他們兩國都強。


    都已經被直接“一刀攮肚子”裏了。


    更別提他們兩國了,肯定是已經嚇破膽了。


    所以,


    前來朝貢覲見。


    嬴政默默看著兩人。


    沒有接話的打算,而似乎在等兩人繼續下去。


    兩人先是愣了一下,旋即恍然大悟道,“陛下,下臣此行還帶著我王送給陛下的禮物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我屢獻毒計,趙姬瘋狂求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仁義之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仁義之兵並收藏大秦:我屢獻毒計,趙姬瘋狂求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