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世祖的威望名聲日漸大噪,更始開始疑慮,於是派使臣封世祖為蕭王,命令世祖罷兵,與其他有功的將領一起返迴長安。派苗曾擔任幽州牧,韋順任上穀守,並管理北方的州郡。[當時世祖住在邯鄲宮中,耿弇請求摒開左右與世祖私談,說道:“現在更始朝政治混亂,君臣yin亂,將領在京師外擅自發令,不受節製,貴族國戚在京都內驕橫霸道,天子的命令沒出城門,所任命的牧、守動輒自己升遷改變,弄得百姓無所適從,士人不敢安心。官吏擄掠財物,劫掠婦女,有些錢財珠寶的人,到了不能活著迴家的地步,百姓頓足捶胸,反而思念王莽當朝的時候。另外,象銅馬,赤眉之類的起義軍有幾十個,數量有近一百萬,而劉聖公卻不能管理,失敗必在眼前。你首先從南陽舉事,攻破了王莽的百萬大軍。現在你平定黃河以北,占有天府之國,憑德義來征戰討伐,隻要你一發號令,必然有人響應,天下可以很快地通過傳遞檄文而平定了。國家是最重要的,不可以讓外姓的人得到。聽說使臣從西麵都城過來,想要讓你罷兵,千萬不能聽從。現在你手下將士死傷的很多,我願意北迴幽州,多發精兵,來成就國家大計。”世祖聽後大悅。耿弇迴到上穀,殺了韋順等人。]世祖推辭,不接受封號,也不聽從征召返迴長安,殺了苗曾等人,從此以後與更始朝分道揚鑣。


    【經文】


    是時,長安政亂,四方背叛,皆平之。[粱玉劉永擅命睢陽,公孫述稱王巴、蜀,李憲自立為淮南王,秦豐自號為楚黎王,張步起琅琊,董憲起東海,岑延起漢中,田戎起夷陵,並置將帥,侵略郡縣。又有赤眉、銅馬之屬,不可勝計。初,銅馬降,降者猶不自安。世祖知其意,敕令各歸營勒兵馬,乃自乘輕騎按行部陣。降者更相語曰:“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由是悉服。世祖使耿弇討張步。步聞之,乃使其大將費邑軍曆下,又分兵屯於祝阿,別於太山、鍾城列營數十以待弇。弇乃渡河,先擊祝阿,自旦攻城,日未中而拔之,故開圍一角,令其眾得奔歸鍾城。鍾城人聞祝阿潰,大懼,遞空壁亡去。費邑分遣其弟敢守巨裏。弇留兵脅巨裏,使多伐樹木,揚言以填塞坑塹。數日,有降者言邑聞弇欲攻巨裏,謀來救之。弇乃令軍中曰:“後三日當悉力攻巨裏城。”陰緩生口,令得亡歸。歸者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將救之,弇喜謂諸將曰:“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誘致邑耳。今來,適所求也。”即分三千人守巨裏,自引精兵上崗阪,乘高合戰,臨陣斬邑。既而,收首級以示巨裏城。城中兇懼,費敢悉眾亡歸張步。步時都劇,使其弟藍守西安,諸郡太守守臨淄,相去四十裏。弇進軍居二城之間。弇視西安城雖小,而堅,臨淄雖大,而實易攻。乃敕諸部,後五日攻西安城。藍聞之,晨夜警守。至期夜半,弇敕諸將皆蘑食,會明至臨淄城。出其不意,半日拔之,入據其城。張藍懼,遂將其眾亡歸劇。弇乃令軍士無得妄掠劇下,須張步至乃取之,以激怒步。步聞之,大笑,至臨淄攻弇。弇先出臨淄水上,突騎欲縱。


    弇恐挫其鋒,今步不敢進,故示弱以盛其氣,乃引歸小城,陳兵於內。步氣盛,直攻弇營,與劉歆合戰,弇升王宮壞台望之,視歆鋒交,乃自引精兵以橫突步陣,大破之。步走降世祖。弇欲招其故眾,令陳俊追斬諸賊,悉平之。]


    赤眉賊入函關,攻更始。世祖遣鄧禹引兵而西,以乘更始、赤眉之亂,[赤眉賊樊崇立劉盆子為天子,入長安,殺更始,寇掠關中。]於是諸將上尊號,乃命有司設壇於弇南千秋亭五城陌,即皇帝位。[諸將上奏曰:“漢遭王莽,宗廟廢絕,豪傑憤怒,兆人塗炭。王與伯升首舉義兵,更始因其資以據帝位,不能奉承大統而敗亂綱紀,盜賊日多,群生危蹙。大王初征昆陽,王莽自潰;後拔邯鄲、北州、弭定,三分天下有其二;跨州據土,帶甲百萬,言武力莫之敢抗,論文德則無所與辭。臣聞帝王不可以久曠,天下不可以謙拒。唯大王以社稷為計,萬姓為心。”又強華自關中奉赤伏符曰:“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聚,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然後即皇帝位。]十月,駕東都洛陽,赤眉降。[大司徒鄧禹、馮異、劉弘等征赤眉,異曰:“異前與拒華陰,經數十日,雖屢獲雄將,餘眾尚多,可稍以恩信,傾誘難卒,用兵破也。上今使諸將屯泥池,要其東,異以兵擊其西,一舉而取之,此萬成計也。”禹、弘不從,遂大戰赤眉。佯敗,棄輜重走。車皆載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饑,爭取之。赤眉引還擊弘等,弘等軍潰亂,異與禹救之。赤眉小卻,異歸壁約期會戰。異使壯士變服色與赤眉同,伏於道側。旦日,赤眉使萬人攻異前部,異裁出兵救之。賊見勢弱,遂悉眾攻異。異縱兵大戰。日昃、賊氣衰、伏兵卒趁、衣服相亂、赤眉不複識、遂驚潰。赤眉君臣麵縛,奉皇帝璽緩降世祖。]


    平隗囂,滅公孫述,天下大定。崩於南宮,時年六十三。


    【譯文】


    這時,長安政治混亂,各地義軍背叛更始,世祖平定了這些叛亂。[梁土劉永在睢陽擅自發令,不受節製,公孫述在巴、蜀稱王,李憲自立為淮南上,李豐自稱為楚黎王,張步舉兵琅琊,董憲舉兵東海,岑延舉兵漢中,田戎舉兵夷陵,他們都設置將帥,入侵掠奪周圍郡縣。另外,象赤眉、銅馬這樣的起義軍,不計其數。當初,銅馬軍前來投降,投降後又內心不安。世祖知道他們的意圖後,命令他們各歸陣營約束兵馬,自己騎著馬按照行列安排陣勢,投降的人都說:“蕭王對咱們推心置腹,怎麽能不以死相報呢?”因此都真心歸服世祖。世祖派耿弇討伐張步,張步聽說,就派大將費邑屯兵曆下,又分一部分兵駐守祝阿,另外在太行、鍾城列幾十座陣營等待耿弇的軍隊。耿弇渡過黃河,先攻打祝阿。從早晨開始攻城,沒到中午就攻下了,故意讓開重圍的一角,讓祝阿的兵土得以逃奔鍾城。鍾城人聽說祝阿的軍隊大敗,非常害怕,放棄鍾城逃跑了。費邑分派他的弟弟費敢把守巨裏。耿弇留部分兵威脅巨裏,並派人多伐樹木,揚言要填塞壕溝攻城。幾天後,有投降耿弇的人把這件事告訴費邑。費邑聽說耿弇要攻打巨裏,打算前來救援。耿弇於是下令:“過三天將全力攻打巨裏。”暗地裏放了俘虜,讓他迴費邑軍中。迴來的人果然把耿弇攻巨裏的日期告訴了費邑。到了攻城那天,費邑果然親自率兵救巨裏。耿弇高興地對諸將說:“我之所以修備攻城的東西,是想引誘費邑來。現在他來了,我求之不得。”於是分派三千人把守巨裏,自帶精兵登上高坡,利用高處與費邑軍會戰,陣前斬了費邑。不久,把費邑的首級掛到巨裏城。城中的人害怕,費敢率軍逃跑,歸降張步。張步當時在劇地,派自己的弟弟張藍把守西安縣,各郡太守把守臨淄,兩地相距四十裏。耿弇進軍駐紮在兩個城池之間。耿弇見西安城雖小,但異常堅固;臨淄城雖大,實際很容易攻打。於是下令各部五天後攻西安城。張藍聽說後,日夜警惕防守。


    到攻城的那天半夜,耿弇下令各將領都在寢席上進食,等到天亮到臨淄城,出其不意,半天攻下了城池,占領了臨淄。張藍害怕,於是帶領軍隊逃迴劇地。耿弇命令士卒不得隨意搶掠到劇城下,必須等張步到了,才攻打,以此來激怒張步。張聽說後,大笑,到臨淄攻打耿弇。耿弇先出兵臨淄水上,想用騎兵衝擊張步的軍隊,耿弇怕挫了張步軍的銳氣,使張步不敢前進,故意表示軟弱來放縱敵軍的氣焰,帶失迴到小城,陳兵在內。張步軍氣焰驕縱,直攻耿弇的陣營,與劉歆會戰。耿弇登上王宮殘破的高台上觀戰,見劉歆與張步軍交鋒,自帶精兵橫衝張步陣中,大敗張步,張步逃跑,投降世祖。耿弇想要招降張步的舊軍,命令陳俊追擊。於是平滅了張步的軍隊。]赤眉軍進函穀關,攻打更始。世祖派鄧禹帶兵向西,乘更始、赤眉混亂從中取事。[赤眉軍首領樊崇立劉盆子為天子,殺人長安,殺掉更始帝,搶劫擄掠關中。]


    於是諸將上尊帝號,命有司在鄗南千秋亭五城陌設立祭壇,世祖即皇帝位。[諸將上奏:“漢朝出現王莽,宗廟之事廢馳,天下豪傑憤怒,百姓遭受塗炭,大王與劉伯升首先舉兵起義,更始憑借劉伯升的功績榮登帝位,但是不能承襲漢朝大統,敗壞綱紀,盜賊與日增多,百姓危懼憂愁。大王初征昆陽,大敗王莽軍,後來又攻下邯鄲,北方州郡一一平定,天下三分,大王占據了二分,擁有眾多土地,士兵百萬,論武力,沒有敢跟你抗衡的;說文德,人們簡直找不到適當的詞匯來歌頌。我們聽說國家不可以一日無君,希望大王不要謙遜拒絕,以國家為重,以百姓為重。”強華從關中捧著赤伏符進見:“劉秀發兵攻打無道之人,四方蠻夷聚集,群龍鬥於郊野,四七之時從高祖建漢至光武重建共228 年,火為主。”然後劉秀即皇帝位。]十月擺駕東都洛陽,赤眉軍投降。[大司徒鄧禹、馮異、劉弘等人征討赤眉軍。馮異說:“我曾與敵軍拒守華陰,經過幾十天,雖然多次捕獲敵軍勇將,但是餘兵還很多,可以稍微施加恩德信義,竭力引誘受難的士兵,再用兵攻打。皇上派各位將軍駐紮澡池,為了讓賊軍向東,我帶兵攻敵西部,一舉就可攻破,這是萬無一失的計策。”鄧禹、劉弘不采納馮異的建議,於是與赤眉軍大戰。赤眉軍假裝潰敗,拋棄輜重逃跑,車上都裝著土,土上蓋著豆子,士兵饑餓,爭先搶豆吃。赤眉軍還兵,攻擊劉弘的軍隊,劉弘軍潰敗,馮異和鄧禹救了他。赤眉軍稍向後撤退,馮異迴營約定日期與赤眉軍作戰。馮異讓戰士換上與赤眉軍相同的軍裝,埋伏在路的兩側。第二天,赤眉軍派一萬人攻打馮異的前頭部隊,馮異分兵救援,敵軍見對方勢力軟弱,於是全力攻打。馮異縱兵大戰,到中午,敵軍士氣衰落,路兩側的伏兵突然起來,衣服與赤眉軍混雜,赤眉軍不能認別,於是驚慌潰敗。赤眉軍君臣投降,捧著皇帝璽綬進獻世祖。]


    平定了隗囂,消滅了公孫述,天下安定。世祖駕崩南宮,時年六十三歲。


    【經文】


    末孫靈帝用奄人曹節等,矯製誅太傅陳蕃、李膺,其黨人皆禁錮。中平九年,黃巾賊起。[巨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畜養子弟,連結郡國,期三月五日內外俱起。唐周告之,角便起,著黃巾為標幟也。]靈帝崩,太子辨即位。董卓入朝,因廢帝為弘農王,而立獻帝,李傕逼帝東遷;曹操遷帝都許,操薨,帝遜位於曹丕。


    【譯文】


    世祖的末代子孫靈帝任用宦官曹節等人。曹節等人假傳聖旨殺了太傅陳蕃和李膺,並把兩人的同黨也都囚禁起來。中平九年,黃巾盜賊興起。[巨鹿人張角自稱“大賢良師,信奉黃老,召收弟子,連結各個郡縣,約定三月五日一齊舉兵,派唐周通知各地,張角於是舉兵,頭戴黃巾作為標誌。]靈帝駕崩,太子劉辯即位。董卓入主朝政,於是廢靈帝為弘農王,立獻帝。李傕逼迫皇帝東遷;曹操遷移獻帝定都許昌,曹操si後,獻帝被迫讓位給曹丕。


    【經文】


    魏太祖武皇帝,沛國誰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靈帝時為曲農校尉。


    【譯文】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地人。死後追封為魏武帝。靈帝在位時,曹操擔任曲農的校尉。


    【經文】


    漢末,奄豎擅權,何進謀誅奄堅,太後不聽。進乃召四方猛將,使引兵向京師,欲以恐劫太後。[陳琳進諫曰:“《易》稱‘即鹿無虞’,諺有曰‘掩目捕雀’。夫物微,尚不可欺以得誌,況國之大事而可詐立乎?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視,高下在心,以此行事,無異於鼓洪爐而燎毛發。但當速發雷霆,行權立斷,違經合道,天人順之。而反釋其利器,更征外助,大兵一聚,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幹戈,授人以柄’,必無成功,隻為亂階。”


    進不納其言。]—董卓至,廢帝為弘農王,而立獻帝,京師大亂。


    【譯文】


    漢朝末年,宦官當權,何進謀劃誅殺宦官,太後不許,何進於是下令四方將領進京,想要以此來恫赫威脅太後。[陳琳進諫說:“《易》稱‘到了山腳下就用不著看林人做向導了’,諺語有‘蒙住眼睛捕捉麻雀’,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做法。微小的東西,尚且不可以通過欺詐得到,何況國家大事,怎麽能用欺詐的手段辦成呢?現在,將軍你掌握國家大權,以龍虎之威雄視天下,決斷由心。如果象你那樣做的話,無異於燒旺爐火而燎毛發。應當速發雷霆之威,進行通變,立即決斷,雖然違背常道,但是合乎天理,上天百姓也都順著你。但現在你反而放下自己的權力,征求外部援助,大兵一旦聚集京師,勢力強大的就會稱雄,所以說‘倒持幹戈,授人以柄’必定不會成功,隻是導致禍亂的台階。”何進不采納陳琳的建議。]董卓率軍到京師,廢靈帝為弘農王,立獻帝。京師大亂。


    【經文】


    太祖亡出關,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於己吾。與後將軍袁術、冀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渤海太守袁紹同時俱起,合兵數萬,推紹為盟主,[設壇場,共盟拆。臧洪操盤血而盟曰:“漢室不幸,皇綱失統。


    賊臣董卓,乘釁縱暴,害加至尊,毒流百姓。大具淪喪,剪覆四海。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等糾含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誌。有諭此盟,俾墮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洪慷慨涕泗立下,聞者激揚。]曹公行稱奮武將軍。


    卓聞兵起,乃徙天子都長安。卓留兵屯洛陽,司徒王允與呂布殺卓。揚奉、韓暹以天子還洛陽。太祖至洛陽衛京邑,暹遁去。太祖以洛陽燒焚殘破,奉天子都許。下詔責袁紹以地廣兵強,專自樹黨,不聞勤王之師。[紹時並公孫瓚,兼四州之地。]紹遂攻許,太祖破之官渡,紹嘔血死。[袁紹,字本初,汝南人也。為司隸校尉。董卓議廢立,紹不聽,卓怒,紹懸節於上東門,奔冀州。卓購求紹。伍瓊為卓所信,陰為紹說曰:“夫廢立大事,非常人所及。


    袁紹不達大體,恐懼出奔,非有他誌。今急購之,勢必為變。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若收豪傑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即山東非公所有也。


    不如赦之,拜一郡守,紹喜於免罪,必無患矣。”卓以為然,乃遣授紹渤海太守。紹與孔伷等同起義,襲奪韓馥冀州,據河北。練精卒十萬,騎萬匹,欲進攻曹操於許。沮授進說曰:“近討公孫師徒曆年,百姓疲弊,賦役方殷,此國之深憂也。宜先獻捷天子,務農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操隔我王命。


    然後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益作舟船,繕治器械,分遣精騎,抄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如此,可坐定也。”郭圖、審配曰:“兵書之法,十圍五攻,敵則能戰。今以明公神武,連河朔之強眾以伐曹操,其勢譬如覆手。


    今不時取,後難圖之。”授曰:“蓋聞救亂誅暴,謂之義兵,恃眾憑強,謂之驕兵。兵義無故,驕者先敗。曹操奉定天子,建宮許都。今舉兵相向,於義則違。且廟勝之策,不在強弱。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練,非公孫瓚坐受圍者也。今棄萬安之術,而興無名之師,竊為公懼之。”圖曰:“武王伐紂,不為不義,況兵加曹操而雲無名!且公師徒精銳,將士思奮,而不早定大業,所謂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此越之所以霸,吳之所以亡也。監軍之計在於持牢,而非見時知機之變也。”紹遂不用沮授之計,曹公軍官渡。紹時悉眾而南,田豐說紹曰:“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修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人不得安業;我不勞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而克也。今釋廟算之策,而決成敗於一戰,若不如誌,悔無及也。”紹不從,遂攻操於官渡。紹自引兵至黎陽,沮授臨行,散其資財,會宗族以與之曰:“勢在威無不加,勢亡則不保其身,哀哉!”其弟宗曰:“曹操士馬不故,君何懼焉?”授曰:


    “以曹兗州之明略,又挾天子以為資,我雖克伯珪,眾實疲弊,而主驕將汰,軍之破敗在此舉也。揚雄有言‘六國嗤嗤,為贏若姬’殆今之謂耶!”及渡河,臨舟歎曰:“上盈其誌,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將濟乎?”紹果為曹公所敗。紹進保武陽與操相持。沮授又說曰:“北兵雖眾,而果勁不及南,南穀虛少,而財貨不及北;南利在於急戰,北利在於緩搏,宜修持久,曠以日月。”紹不從。連營漸逼官渡。許攸進曰:“曹操兵少,而悉師拒我,許下餘守,勢必虛弱。若分遣輕騎,星行襲許,拔,則操為成擒。如其未潰,可令首尾奔命,破之必也。”紹又不能用。會攸家犯法,審配收擊之。攸不得誌,遂奔曹公。而說操襲取淳於瓊。瓊時督軍,屯在烏巢,去紹軍四十裏。


    操自將急擊之。時張部說紹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瓊。瓊破,則將軍事去。


    宜引兵救之。”郭圖曰:“■計非也,不如攻其本營,勢必還,此為不救而自解也。”■曰:“曹公營固,攻之必不拔。若瓊等見擒,吾屬盡為虜矣。”


    紹但遣輕騎救瓊,而以重兵攻操營,不能下。曹公破瓊,焚其積聚。紹軍潰散奔北,曹公遂破紹,乃威震天下也。]太祖討紹子譚、尚於黎陽,尚與熙奔遼東。太守公孫康斬尚、熙,送其首,遂平河北。[初,太祖討譚、尚於黎陽,連戰數克,諸將欲乘勝攻之,郭嘉曰:“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郭圖、馮紀為之謀臣,定交鬥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征劉表,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而定也。”太祖曰:


    “善。”太祖方征劉表,譚果與弟尚爭冀州。譚遣辛毗乞降,請赦。太祖以問群臣。群臣多以表為強,宜先平之,譚不足憂也。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表坐保江漢間,其無四方之誌可知矣。袁氏據四川之地,帶甲十萬。紹以寬得眾,欲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業,則天下之難未息。今兄弟構惡,其勢不兩全。若有所並則力全,力全則難圖也。及其亂而取之,則天下不足定也,此時不可失也。”太祖曰:“善。”乃許譚和破袁尚。]太祖征劉表,會表卒,子琮降。[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初平元年,詔以表為荊州刺史,南接五岑嶺,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裏,帶甲十餘萬。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紹遣人求助,表許之,而不至,亦不援操,且欲觀天下之變。劉先說表曰:“今豪傑並爭,兩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將軍。將軍若有所為,起乘其弊可也。


    如其不然,固將擇所宜從,豈可擁甲十萬,坐觀成敗?求援而不能助,見賢而不能歸,此兩怨必集於將軍,恐不得複中立矣。曹操善用兵,其賢俊多歸之,其勢必舉袁紹,然後移兵向江漢,恐將軍不能禦也。今之勝計,莫若以荊州降操,操必重德將軍;長享福祚,垂之後嗣。此萬全之策也。”表不從。


    十三年,曹操自將征表,未至,表疽發背,卒。操軍新野,傅巽說琮歸降,琮曰:“今與諸君據全楚之地,守先君之業,以觀天下,何為不可?”巽曰:


    “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以人臣逆人主,逆道也;以新造之楚而禦中國,必危也;以劉備而敵曹公,不當也。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師之鋒,必亡之道也。將軍自料何如劉備?”琮曰:“不若也。”巽曰:“誠以備不足禦曹公,即難保全楚,不足以自存;誠以劉備足敵曹公,則備不能為將軍也。願將軍勿疑。”琮遂舉眾降。時,劉備奔在荊州,表不能用。聞荊州降,遂奔夏口。]


    關中諸將馬超、韓遂、成宜等反,曹公破之。[曹公與馬超等夾關為界。曹公急持,而潛遣徐晃等夜渡蒲阪津,據河西為營。公自潼關北渡,未濟,超赴船急戰。丁斐放牛馬以餌賊。賊亂,取牛馬,公乃得渡,結營謂南。超遣信,求割地、任子以和,公偽許之。韓遂請與公相見。至期,交馬上。語移時,不及軍事,但說京都故舊,拊手歡笑。既罷,超問遂何言,遂曰:“無所言。”


    超疑之。他曰,公又與遂書,多所改滅點竄,如遂改定者,超愈疑遂。曹公乃與戰,大破之。關中平。諸將問公曰:“初,賊守潼關,渭北道缺,不從河東擊馮翊而反守潼關,引日而後北渡,何也?”公曰:“賊守潼關,若吾入河東,賊必引守諸津,則西河未可渡也,吾故盛兵向潼關;賊必悉眾南守,西河之備虛,故二將得擅取西河;然後引軍北渡,賊不能與吾爭西河者,以有二將之軍。連車樹柵為甬道而南者,既為不可勝,且以示弱。渡渭為堅壘,虜至而不出,所以驕之也。故賊不為營壘,而求割地。吾順言許之,所以從其意,使自安而不為備,因蓄士卒之力,一旦擊之,所謂疾雷不及掩耳,卒電不及瞑目。兵之乘變,固非一道也。”]


    【譯文】


    太祖逃出關,至陳留,散盡家財,召集義兵匯合己吾。太祖與後將軍袁術、冀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渤海太守袁紹同時舉兵,合兵數萬推袁紹為盟主,[眾人設置壇場,共同盟誓,臧洪舉著一盤血盟誓說:


    “漢朝宗室不幸,帝王綱紀失去承繼。賊臣董卓,驕縱暴虐,殘害及於皇帝,屠毒流於百姓。天下大事荒廢,剪滅天下異己。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等人糾集義兵,同赴國難。凡是我的同盟,齊心協力,共效人臣操守,即使腦袋掉了,也絕無二心。有背叛此盟誓的,斷子絕孫,死無葬身之地。皇天後土,祖宗神靈,都來看我們的行動吧。”臧洪在盟壇下慷慨流淚,聽到結盟誓詞的人也都激動昂揚不己。]曹操為奮武將軍。董卓聽說盟軍舉兵,於是遷移天子定都長安,留下軍隊屯守洛陽,司徒王允與呂布聯合殺掉董卓。


    楊奉、韓暹護送天子返迴洛陽。太祖到洛陽衛京縣,韓暹逃跑了。太祖以洛陽被焚燒,殘損破敗為由,敬請天子定都許都。下詔譴責袁紹依仗地廣兵強,結黨營私,不為王事效力。[袁紹當時正兼並公孫瓚以及四州的土地。]袁紹於是進攻許都,太祖在官渡大敗袁紹,袁紹吐血而死。[袁紹,字本初,汝南人。任司隸校尉。董卓商議廢靈帝、立獻帝,袁紹不讚同。董卓大怒,袁紹把符節掛在東門,奔逃冀州。董卓出重金捉拿袁紹。伍瓊是董卓信任的人,暗地為袁紹遊說:“廢立皇帝的大事,不是一般人能夠辦到的。袁紹不識大體,害怕逃竄,並不是有其它誌向。現在急著追捕他,形勢必定會發生變化。


    袁氏家族樹立恩德已經四代,門生舊吏遍布天下,如果袁紹招納豪傑,招募士兵,英雄因此而群起,那樣太行山以東就不是歸你所有了。不如赦免他,封他一個郡守之職,袁紹聽說你赦免他的罪過,必定高興,以後就不能成為禍患了。”董卓認為伍瓊的說法很對,於是派使臣授予袁紹渤海太守之職。


    袁紹與孔伷等人共同起義,偷襲奪取了韓馥所在的冀州,占據了黃河以北。


    訓練精兵十萬,騎兵一萬,想要進攻許都的曹操。沮授進諫道:“近來討伐公孫瓚軍隊幾年,百姓因此疲乏困頓,稅收和兵役還很沉重,這是國家的深重的憂患,當前,應當先向天子進獻貢物,從事農業生產,安撫百姓。如果這樣做行不通,然後向天下聲明曹操阻隔天子的命令,再進軍屯守黎陽,逐漸攻取黃河以南,多多製造船隻,修理製造武器,分別派遣精兵,抄襲邊界地區,令他們不得安寧,我們從中以逸待勞。象這樣,可以不用費心就平定曹操了。”郭圖、審配說:“兵書的法則是兵力十倍於敵軍就圍而聚殲,五倍於敵軍就追擊攻打,力量對等就能夠戰鬥。現在憑明公的神武,連結黃河以北強大的軍隊攻打曹操,易如反掌。現在如果不及時攻取,以後就難以謀圖了。”沮授說:“聽說挽救混亂,誅殺殘暴的軍隊才叫義軍,依仗人多勢眾的叫做驕兵,靠義出兵,所向無敵,而驕兵必先潰敗。曹操侍奉天子,建宮許都,現在起兵攻打,於義是相背離的。況且克敵製勝,不在勢力的強弱。


    曹操的法令已經得到實行,士兵精練,不同於公孫瓚,坐等受圍困。現在放棄萬無一失的戰術,發無名之師,我很為明公擔心。”郭圖說:“周武王討伐商紂,不可以說不義,何況現在攻打曹操,怎麽能說沒有名目呢!而且明公士兵精銳,將士想要奮進出力,如果不及早安定大業,正是所說的‘天與不取,反受其咎。’這正是越國之所以成就霸業,而吳國之所以滅亡的原因。


    監軍的計劃,隻想做到確有把握,但卻不懂得機變。”袁紹於是不使用沮授的計策。曹操屯軍官渡。袁紹當時率兵向南,田豐勸他說:“曹操善於用兵,變化無常,兵雖然少,但不可輕視。不如以時間來和他相持。將軍你占據險固的泰山、黃河,擁有四州的士兵,外麵交結英雄,裏麵治理農業,作為攻戰之本。然後挑選精兵,分成奇兵,乘虛屢屢出擊,騷擾黃河以南,敵人援救右邊我們就攻打他的左邊,援救左邊就攻打他的右邊,讓敵人來迴疲於奔命,人民不能安居樂業;我軍不勞苦而彼軍已經困乏,不用三年,可以坐等著攻克曹操了。現在放棄現成的克敵謀略,而使成敗決定於一次戰鬥,如果不成功後悔都來不及了。”袁紹不聽,於是屯兵官渡攻打曹操。袁紹親自帶兵到黎陽。臨行前,沮授把他的家財分給同宗族的人,並對他們說:“實力強大,聲威無所不到,勢力衰亡就連自己的性命也保不住。悲哀啊!”沮授的弟弟沮宗問:“曹操的兵馬不如袁紹,你擔心什麽呢?”沮授說:“憑曹操在充州的明智和謀略,又挾天子作為憑資,我們雖然打敗了公孫瓚,士兵已經很疲勞困乏了。而且袁紹驕橫,大將殘暴,大軍的失敗一定在此一舉了。


    揚雄曾說‘六國嗤嗤,為贏弱姬’,大概說的就是現在吧!”等到渡黃河,沮授又臨舟感歎:“君主誌大才疏,將帥又貪圖功勞。悠悠的黃河啊,我還能迴來嗎?”袁紹果然被曹操打敗。袁紹進兵保守武陽,與曹操相抗衡。沮授又勸袁紹:“北方的士兵雖然多,但是果敢的勁頭不如南方士兵,南軍穀物短缺,財物不如北軍;南軍速戰有利,北軍久持有利。當今之計應當長期修戰,用時間來拖垮南軍。”袁紹不聽從沮授的建議,連結營寨,逐漸進逼官渡。許攸進諫說:“曹操兵少,卻出動了全部兵力來攻打我軍,許都留下的守衛部隊,勢力必定虛弱。如果分派少量兵力,星夜奔馳,偷襲許都,攻下了,曹操就一定能夠擒獲了。如果攻不下,可以讓曹軍兩頭奔走應命,打敗曹操是一定的。”袁紹又不能采用許攸的計策。此時正趕上許攸家族的人犯法,審配囚禁了他們。許攸在袁紹手下不能伸展誌向,投奔了曹操。許攸勸曹操偷襲淳於瓊。淳於瓊當時任督軍駐軍烏巢,離袁紹的軍隊有四十裏。


    曹操親自率軍攻da烏巢。當時,張■勸袁紹說:“曹操士兵精良,如果攻打淳於瓊,必定會打敗。淳於瓊兵敗,那麽將軍的大業就會付諸東流。應當派兵救援淳於瓊。”郭圖說:“張■的計策不好。不如攻打曹操的大本營,曹操勢必還兵,這樣烏巢之圍不必救就自然解開了。”張■說:“曹操營地堅固,必定無法攻破,如果淳於瓊等被擒,那麽我們這些人就全都要成為俘虜。”


    袁紹隻派遣少量部隊救援淳於瓊,卻用重兵攻打曹操的陣營,不能攻下。曹操打敗淳於瓊,焚燒了烏巢的糧草。袁紹的軍隊於是潰敗,逃奔黃河以北。


    於是徹底打敗了袁紹,威名震天下。]太祖在黎陽討伐袁紹的兒子袁譚、袁尚,袁尚與袁熙逃往遼東。遼東太守公孫康殺了袁尚、袁熙,奉送二人的腦袋給曹操,於是平定了黃河以北。[當初,太祖在黎陽攻打袁譚、袁尚,接連幾次打了勝仗,各將領想要乘勝攻打。郭嘉說:“袁紹喜愛這兩個兒子,沒能選一個合適的繼承自己的位子,郭圖、馮紀分別是他們的謀士,相互間必定爭鬥、離間。如果我們攻打緊急,他們就相互扶助;如果攻打稍緩,他們又開始爭位。不如向南攻打荊州劉表,等待他們的變化。變化之後,再攻打,可以一舉成功。”太祖說:“妙!”太祖剛剛征劉表,袁譚果然與弟弟袁尚爭奪冀州。袁譚派辛毗向太祖投降,請求赦免以前的罪過。太祖詢問群臣。群臣大多認為劉表強大,應當先征平,袁譚不值得憂慮。荀攸說:“天下正發生大事,而劉表穩坐江漢之間,他沒有統治天下的大誌,一看可知。


    袁紹占有四州的地盤,軍隊十萬,靠寬厚得到眾人擁戴,想讓兩個兒子和睦相處,安守自己創成的大業,這樣天下就會幹戈不止。現在兄弟之間結下仇怨,勢不兩立。如果兩人合力,那麽勢力就大,勢力大就難以謀圖了。等到他們混亂而攻打,那麽天下就不愁平定不了。這個機會不可以錯過。”太祖說:“好!”於是答應袁譚的求和,打敗了袁尚。]太祖攻打劉表,正趕上劉表去世,劉表的兒子劉琮投降了太祖。[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初平元年,皇帝下詔拜劉表為荊州刺史,管理南接五岑嶺,北麵包括漢水的廣大地區,麵積幾千裏,軍隊十餘萬。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抗衡,袁紹派人請求劉表出兵協助,劉表答應了卻不派兵,也不支援曹操,想要坐觀天下局勢的變化。劉先勸劉表說:“現在天下豪傑爭鬥,兩雄相持不下。天下的賭注都加在將軍身上。將軍如果有所行動,乘著雙方疲困起兵,定會成功。如果不這樣,就應選擇一個合適的人歸從,怎麽能擁有十萬軍隊卻坐觀成敗呢?求援不能相助,見到賢人又不能歸順,這樣雙方的怨恨必定集中在將軍身上,恐怕不能保持中立。曹操善於用兵,賢良豪俊多歸順他,必定會打敗袁紹。打敗袁紹後再移兵江漢,恐怕將軍不能抵禦。現在的取勝之計,不如以荊州投降曹操,曹操必定看重將軍的恩德。將軍可以長享富貴,福祚延及後代。這是萬全的計策。”劉表不聽。漢獻帝十二年,曹操親自率軍攻打劉表。曹軍未到,劉表背上疽發去世。曹操屯軍新野。傅巽勸劉瓊歸降,劉琮說:“現在我與各位占據整個楚地。主持父親的事業,坐觀天下大事,有什麽不可以?”傅巽說:“逆與順有一定原則,強與弱有一定趨勢。以臣子的地位來抗拒君主,這是大逆不道的;用剛剛建立的楚地來抵禦中原大軍,是危險的;用劉備去攻打曹操,不合適。三方麵都不行,想要抵抗君王的軍隊,必然自取滅亡。將軍自覺與劉備比怎麽樣?”劉瓊說:“不如劉備。”傅巽說:“假如劉備都不能抵抗曹操,那麽就難以保全楚地,劉備也不能夠保全自己;假如劉備能夠抵抗曹操,那麽劉備也不能為將軍效力,希望將軍不要再遲疑了。”劉琮於是率軍歸降曹操。當時劉備在荊州逃亡避難,劉表不能任用。


    劉備聽說荊州歸降曹操,於是逃亡夏口。]關中諸將馬超、韓遂、成宜等謀反,被曹公打敗了。[曹公與馬超等人軍隊以潼關為界,分兵兩側。曹公急忙守住潼關,暗地裏派徐晃等人夜渡蒲阪津,占據黃河西邊紮營,曹公從潼關北部渡黃河,沒有成功,馬超趨船急戰。丁斐放牛馬引誘馬超的軍隊。馬超軍大亂,爭著搶牛、馬,曹公得以渡過黃河,在渭河南部按營紮寨。馬超送信給曹公,請求割地送人質和解。曹公假意答應了。韓遂請求與曹公相見,到約定日期,二人交於馬上,談話不涉及軍事,隻說京都以前的老朋友,雙方拊掌談笑。交談後,馬超問韓遂與曹操說什麽,韓遂說:“沒說什麽。”馬超開始懷疑。又有一天,曹公給韓遂一封信,信中改竄的地方很多,好象是韓遂改定的。馬超因此更加懷疑韓遂。曹操與馬超會戰,大敗馬超。關中平定。


    諸將問曹公:“當初,馬超據守潼關,渭河北部的道路無兵據守,你不從黃河東部攻打馮翊,卻反守潼關,拖延一段時間再北渡黃河是為什麽?”曹操說:“敵軍據守潼關,如果我軍進入黃河東部,敵軍必定帶兵把守各渡口,那樣的話,西部的軍隊就不能渡過黃河,所以我故意用重兵攻打潼關;敵軍全力在南部把守,西部守備虛弱,所以徐晃二人可以占領西河,之後,我帶軍北渡黃河,敵軍不能與我軍爭西河,是因為有兩位將軍已占據了西河。我們連接車輛,樹立柵欄,作為通道,通到黃河南岸,既然不能取勝,暫且向敵軍表明我軍的勢力的軟弱。渡軍渭河後,修固軍壘,任憑敵軍辱罵,堅守不出,故意使他們驕縱;所以敵軍不修建營壘,反而請求割地。我假意答應,是要敵軍放鬆警惕,不做戒備,讓戰士養精蓄銳後,再出奇兵攻打,這就是所謂的‘疾雷不及掩耳,猝電不及瞑目’用兵的隨機應變,本來不是固定的。”]


    【經文】


    天子策命公為魏王。[孫權稱吳王,據江東;劉備襲益州牧劉章,據蜀。


    天下遂三分矣。]二十五年,薨於洛陽。子丕嗣,受漢禪。崩,子睿嗣。崩,子齊王芳立。廢,高貴鄉公髦立。廢,常道鄉公璜立。璜禪晉。


    【譯文】


    天子策命曹公為魏王。[孫權稱為吳王,占據江東;劉備襲擊益州牧劉璋,占有西蜀,天下於是一分為三。]獻帝二十五年,曹太祖在洛陽去世。曹公的兒子曹丕,接受漢獻帝的禪位。文帝曹丕駕崩,他的兒子曹睿繼位,曹睿駕崩,他的兒子齊王曹芳即位。曹芳被廢掉後,高貴鄉公曹髦即位。曹髦被廢後,常道鄉公曹璜即位。後來,曹璜讓位於司馬昭,開始了晉朝的統治。


    【經文】


    晉高祖宣皇帝名懿,字仲達,姓司馬,河內溫人也。仕於魏武之世,曆文明二帝,居將相之位,平盂達[達為新城太守,反],滅公孫度[度世稱燕王,據遼東],擒王淩[淩謀立楚王為帝。兵敗自殺。]魏明帝崩,遺詔使帝為太尉,與大將軍曹爽輔少主[少主齊王芳也],帝誅曹爽[爽謀為不軌,宣帝謝病避之。爽黨李勝為荊州別駕。帝詭為耄昏,雲並州近胡,可為其備。勝退,謂爽曰:“司馬公屍居殘氣,神形已離,不足虞也。爽於是專恣,惡太後知政,遷於永寧宮。嘉平元年,天子謁陵,爽兄弟權兵從出。宣帝乃啟奏永寧官,廢爽。然後勒兵至洛水,迎天子,奏爽與其黨謀反,皆誅]。宣帝崩,子師代為相[師字子元,是為肅宗景皇帝]。鎮東將軍母丘儉,揚州刺史文欽反,征平之[儉欽初反也,景帝問王肅曰:“安國寧主,其術安在?”肅答曰:“昔關羽率荊州之眾降於禁於漢濱,遂有北向爭天下心。後孫權取其將士家屬,羽士眾一旦瓦解。今淮南將士父母皆在州,但急往禦之,使不得前,必有關羽土崩之勢。”景王從之,遂破儉等也]景帝崩,弟昭代為相[昭字子上,是為太祖文帝],輔政為司空。諸葛誕據壽春,反,奉詔征平之。伐蜀,擒劉禪,於時政出權臣,人君主祭而已。魏帝不能容,自勒兵攻相府,太祖用長史賈充計,逆戰,舍人成濟執殺魏帝[高貴鄉公也,名髦,字士彥。乃偽令皇太後下令廢少帝,又委罪成濟,誅其三族]。太祖崩,子炎受魏禪[炎字子安,文帝太子,是為世祖武皇帝]。即受魏禪,用羊祜,杜預計,征吳,平之。立二十五年崩,太子衷立[字正度,是為惠帝,武帝太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兵法輯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你是我的一盤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你是我的一盤菜並收藏兵法輯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