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沼澤地區。泛濫地區和森林地區的進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沼澤地,也就是不可通行的隻有少數堤道的草地,正像我們在《防禦》一篇中已經指出的這樣,能給戰術進攻帶來特殊的困難。沼澤地很寬,不能用炮火驅逐對岸的敵人,也不能為自己鋪設通路。所以,在戰略上人們力圖避免向沼澤地進攻,力圖繞過沼澤地。假如像有些低窪地區那樣,耕作麵積很大,並有很多通路,那麽防禦者的抵抗雖然相對地說是比較強的,但是對於進行決定性的決戰來說,就較為薄弱了,也就是說全都不適合了。但是,如果像在荷蘭那樣,低窪地由於泛濫而得到了加強,那麽防禦的抵抗可以增強到最大限度,令任何進攻不能成功。荷蘭1672年的戰爭證實了這一點。當時,法軍在攻下並且占領了泛濫線以外的所有要塞之後還有五萬軍隊(先由孔代指揮,後由盧森堡指揮),而防守泛濫線的荷蘭人卻隻有兩萬,但法軍卻不能攻克這條防線。假如說不倫瑞克公爵指揮的普魯士軍隊對荷蘭軍隊的1787年戰局的後果完全與此相反,當時普軍以幾乎不占優勢的兵力和很微小的損失攻破了這條防線,那人們就必須從防禦者由於政治見解不一致而造成的分裂狀態和指揮的不統一中去找原因。但更確實的事實卻是,這次戰局的勝利,也就是通過最後一道泛濫線一直到阿姆斯特丹城下的進攻,是由一個微小的原因引起的,所以不能根據這個戰例得出一般的結論,這個極其微小的原因是哈勒姆海沒有設防,公爵正是利用這一點繞過防線到阿姆塞耳溫防哨背後的。假如荷蘭人在這個海麵上有幾艘軍艦,公爵就決不可能到達阿姆斯特丹城下,因為他當時已智窮才竭了。至於這種情況對於媾和會發生什麽影響,這不是這裏所要談的問題,但,最後一道泛濫線不可能攻破卻是能肯定的。


    冬季當然是泛濫地防禦的自然敵人,1794年和1795年法軍就曾經證明了這一點。但是,隻有寒冷的冬天才是這樣。


    我們把難以通行的森林地也算作能夠加強防禦的一種手段。假如森林地的縱深不大,那麽進攻者還可以順著彼此靠近的幾條道路穿過森林,到達交通困難較少的地區,因為森林裏各個地點的戰術防禦力量不會太大,而森林地又決不像江河或者沼澤地那樣,是絕對不能通行的。但是,如果像在俄國和波蘭那樣,廣大的地區差不多到處都是森林,進攻者無法通過,那麽他的處境當然就會是較為困難的。我們隻要想一想,進攻者為了籌備給養要克服多少困難,在陰暗的森林中對處處可能出現的敵人展示自己優勢的兵力是多麽不容易,就能夠明白這點了。毫無疑問,這種情況是進攻者可能陷入的最為不利的情況之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五章 |尋求決戰的戰區進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個題目的大部分問題在第六篇中已談到了,在那裏的論述隻要反過來看就是對戰區進攻的應該有的表述。


    一個獨立的戰區的概念和防禦的關係總是比同進攻的關係更為密切。關於進攻的一些主要問題,例如進攻的目標。勝利的影響範圍等,我們已在本篇中探討了,而關於進攻性質的最有決定性和最重要的問題,我們要到研究作戰計劃時才能予以闡明。盡管如此,有幾點還是需要在這兒加以說明的,我們將還是從尋求大規模決戰的戰局談起。


    一、進攻的直接目的就是勝利。防禦者從防禦地位得到的各種利益,進攻者隻能通過優勢,至多通過軍隊感到自己是進攻者和前進者而產生的一種很微小的優越感來抵消。在多數情況下人們對這種優越感的作用往往評價過高,其實這種優越感是不能持久的,並且也經不住實際困難的考驗。當然,我們在這裏是假定防禦者的行動同進攻者的行動一樣,是正確恰當的。我們所以作以上的說明,是想消除人們對於奇襲和出敵不意的糊塗觀念,人們一般認為奇襲和出敵不意在進攻中是勝利的豐富源泉,其實,假如沒有一定的條件,奇襲和出敵不意是不能實現的。關於真正的戰略上的奇襲,我們在其他地方已說過了。因此,如果進攻者不具備物質力量方麵的優勢,他就必須有一種精神力量。


    二、正如謹慎應是防禦者的保護神樣,大膽與自信應該是進攻者的保護神。這並不是說,一方可以缺少另一方應該具備的特點,而是說謹慎同防禦,大膽和自信同進攻具有更密切的關係。一般說來,這些特點之所以是必要的,是由於軍事行動不是數學演算,而是一種在灰暗的。至少是在朦朦朧朧的領域中進行的活動,在這兒,我們須信賴那些最適合於達到我們的目標的指揮官。防禦者在精神力量方麵表現得越是軟弱,進攻者就越應該大膽。


    三、要取得勝利,就要讓敵人的主力同自己的主力作戰。這點,對進攻來說就不像對防禦那樣值得懷疑,因為進攻者是去尋找通常已占領陣地的防禦者。我們在《防禦》一篇中已明確指出,如果防禦者配置錯誤,進攻者就不應去尋找防禦者,由於他可以確信,防禦者會來找他,於是他就可以在敵人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和敵人作戰。這時一切都取決於能否正確判定哪條路和哪個方向是最為重要的,我們在討論防禦時沒有談這個問題,隻是讓讀者參閱本章,所以我們想在這裏對這個問題作必要的說明。


    四、什麽可作為進攻的直接目標,即可以作為勝利的目的,我們在前麵已說過了。假如這些目標在我們要進攻的戰區內,也就是說在我們可能取得勝利的範圍之內,那麽通向這些目標的道路就是進攻的自然方向。但我們不應該忘記,進攻的目標通常隻有在可取得勝利的情況下才有意義,所以在考慮進攻目標時永遠必須考慮到勝利。所以對於進攻者來說,重要的不是單純達到進攻的目標,而是要作為一個勝利者達到目標,因此他進攻的方向就不是指向進攻的目標本身,而是指向敵人軍隊前往這一目標時必經的那條道路。那條道路就是我們直接進攻的直接對象。進攻者在敵人軍隊到達進攻目標以前向它發起進攻,把它和這個目標隔開,並在這種情況下打敗敵人,這樣就可以取得大得多的勝利。比如,假設敵國首都是進攻的主要目標,而且防禦者也沒有配置在首都同進攻者之間,那進攻者直取首都就是不正確的,較好的辦法是將進攻的矛頭指向敵人軍隊同首都之間的交通線,並在那裏尋求勝利,一旦取得了這一勝利,敵人的首都就能唾手可得了。


    如果在進攻的勝利範圍之內沒有大目標,那麽敵人軍隊同最近的大目標之間的交通線就是具有特別重要意義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每個進攻者都須考慮一下:如果在會戰中得勝,將如何利用這一勝利?答案是,利用勝利可以得到的目標就是進攻的自然方向。如果防禦者配置在這個方向上,也就是說他配置得極為正確,進攻者就應該毫不遲疑地去向他挑戰。假如防禦者的陣地太堅固,進攻者就必須努力從陣地側旁通過,也就是說遇到困難不得不另想辦法。假如防禦者沒有配置在正確的地點,進攻者就仍然應該在這個方向上前進,萬一前進到同防禦者取齊,而防禦者仍然不向他的側方移動,進攻者就應轉向敵人軍隊和這個目標之間的交通線,以便在那裏向敵人挑戰。假使敵人軍隊始終在原地不動,進攻者就應轉向敵人軍隊,從背後來攻擊他們。


    在進攻者選擇的通向目標的所有道路之中,大的通商要道永遠是最好和最自然的道路。假如這些道路有過於彎曲的地段,自然就要在這些地段另外選較直的道路(即使是較小的道路也好),因為退路過於彎曲總是很危險的。


    五、進攻者在尋求大規模決戰時決沒有理由分割兵力,假如分散了兵力,大多隻能看成是進攻者不明情況而產生的錯誤。因此,進攻者隻能在可以保證各縱隊能夠同時參加作戰的正麵上前進。如果防禦者自己分割了兵力,進攻者就能從中得到更多的利益,當然,隻有在這種場合中進攻者才能進行一些小規模的佯動(這種佯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戰略上的佯攻,其任務是確保這些利益)。隻有為這個目的而分散兵力才是正確的。


    假如軍隊不得不分成幾個縱隊前進,那隻能是為了組織進攻中的戰術包圍,因為包圍形式對進攻來說是非常自然的,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就不應放棄這一形式。但是這種包圍形式隻能是戰術性質的,原因是:在大規模戰鬥時進行戰略包圍完全是浪費兵力。隻有當進攻者很強大,勝利的結局毫無疑問時,才可進行戰略包圍。


    六、但進攻也需要謹慎,因為進攻者也有背後和交通線需要掩護。進攻者應該盡可能地依靠前進行動來進行這種掩護,就是說由進攻的軍隊本身來完成這種掩護。如果必須單獨指派一部分軍隊來完成這個任務,那就要分割兵力,這當然隻能削弱進攻的力量。既然一支兵力較大的軍隊一般總是在兩端相距至少一天行程那樣寬的正麵上前進,那麽,假如交通線(即退卻線)偏離行軍正麵的垂直線不大,軍隊的正麵大多就能夠掩護交通路線了。


    進攻者在這方麵要冒多大風險,主要看敵人的情況和特點如何。如果一切都處在大規模決戰的氣氛的壓力下,防禦者就很少有進行此活動的餘地;進攻者在這種場合一般說不必對此過分擔心。但是,一旦前進已停止,進攻者本身越來越轉入防禦狀態,那掩護背麵就越來越有必要,越來越要成為主要問題。因為進攻者的背麵當然比防禦者的背麵薄弱,因此防禦者在轉入真正的進攻以前,甚至當他還在不斷放棄國土時,就能開始對進攻者的交通線采取措施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六章 |不求決戰的戰區進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進攻者即使沒有足以進行大規模決戰的意誌和力量,他還是會有一定的戰略進攻意圖的,隻是他進攻的目標較小而已。如果進攻成功,那隨著這個目標的達到,整個局勢就會出現平靜和均勢。假如在進攻中遇到一些困難,那麽總的前進就會在達到其目標之前中止。這時就會出現一種純粹是臨時的進攻甚至戰略機動。這就是多數戰局的特征。


    二、可以成為這種進攻目標的對象有:


    一個地區。占領一個地區可取得的利益是:取得供給,在必要時也可以征收軍稅,減輕本國的負擔,在媾和時拿它作為交換別的東西的等價物。有時候,占領一個地區是為軍隊的榮譽,在路易十四時代,法國統帥進行的戰爭中就連續出現過這種情況。一個地區占領後能否保住,其作用是很不相同的。一般,隻有這個地區同自己的戰區毗連,是戰區自然的補充部分時,它才可能保住。隻有這樣的地區才能在媾和時作為交換別的東西的等價物,至於不是這樣的地區,一般隻是在戰局的持續時間內占領,一到冬天就放棄。


    敵人的一個大倉庫。如果倉庫不大,就不會被看成是決定整個戰局的進攻目標。盡管占領倉庫本身是防禦者失去倉庫而進攻者得到倉庫,但進攻者的主要利益卻在於防禦者因而被迫後退一段距離,放棄一部分他本來能夠保有的國土。由此可見,奪取倉庫實際上隻是方法,這兒所以把它當作行動的目的提出來,是因為它是進攻的直接而明確的目標。


    奪取一個要塞。我們將用專門的一章來探討奪取要塞的問題,讀者可參閱那一章。根據那一章闡述的理由就可以理解,為什麽在不能以完全打垮敵人或占領敵人大部分國土為目標的進攻戰爭和進攻戰局中,要塞一直是最重要。最理想的進攻目標。從而也不難理解,為什麽在要塞很多的尼德蘭,一切總是以占領這個或者那個要塞為中心,而且在多數情況下,就連逐步占領整個地區也好像不是主要問題,而是把每個要塞看作是本身好像具有某種價值而應予以考慮的單位。而對要塞本身,注意得更多的是對它圍攻是否方便與容易,而不是它的價值。


    然而圍攻一個不太小的要塞一直是一個重大的行動,因為它要花費大量金錢,在這一行動並不總是關係到全局的戰爭中,這一點是必須加以謹慎考慮的。因此圍攻要塞在這裏就成了戰略進攻的重要目標之一。但要塞愈小,或者圍攻愈是不認真,圍攻的準備越差,一切越是附帶進行的,那麽這個戰略目標就越小,就越適於以很弱小的兵力和意圖來行動。在此情況下為了給戰局添加一些榮譽,整個行動經常隻是裝模作樣,因為作為進攻者,總要采取一些行動才夠樣子。


    進行一次有利的戰鬥。遭遇戰,甚至會戰。為了奪取戰利品,或隻是為了軍隊的榮譽,有時甚至隻是出自統帥的榮譽心,這一類戰鬥是可能進行的。隻有那些對戰史全部無知的人才會懷疑這種情況的出現。在路易十四時代法軍進行的戰鬥中,大多數的進攻會戰都屬於這一類。但是必須指出,這些會戰並不是無足輕重的,不是單純的為了滿足虛榮心而進行的兒戲。它們對媾和是有非常肯定的影響的,它們能使進攻者十分直接地達到目標。軍隊的榮譽。軍隊和統帥的精神優勢所起的作用雖然是無形的,但對整個軍事行動來說,總是有影響的。


    進行這類戰鬥當然要有兩個前提:第一。勝利的希望很大;第二。即使戰鬥失利,受到的損失也不會太大。當然,這種於特殊情況下為了有限目標而進行的會戰和那種由於精神上的軟弱而沒有利用勝利的會戰是不能同一看待的。


    三、上述目標除了第項之外,其他目標都可不經過大的戰鬥就得到,而且進攻者為這些目標一般也不希望進行大的戰鬥。進攻者不經過決定性戰鬥就得到目標的手段,都是針對防禦者在其戰區內需要保護的全部利益采取的,這些手段為:威脅防禦者的交通線(無論是同給養來源地,如倉庫。富庶的地區。水路等有聯係的部分,或是同別的部隊及重要地點,如橋梁。隘路等有聯係的部分);占領敵人不會奪迴並能給敵人構成困難的堅固陣地;占領大城市。富饒的地區和可能發生反抗的。不安定的地區;威脅弱小的同盟國,等等。如果進攻者可能的確切斷防禦者的交通線,而且防禦者不付出重大犧牲就不能給予恢複,若進攻者可能占領上述那些目標,那麽防禦者就會被迫放棄一些重要性較小的目標,退到後方或者側方去占領另一個陣地來掩護上述目標。這樣一來,某個地區。倉庫與要塞就沒有掩護了,所以進攻者就可以奪取地區和倉庫,圍攻要塞。這時候,可能發生或大或小的戰鬥,不過這不是人們所追求的,人們也不把它們當成目的,而隻是當作一種萬不得已的下策,因此,戰鬥的規模和重要性是不會超出規定的界限的。


    四、防禦者威脅進攻者的交通線是防禦的一種還擊方式,在尋找大規模決戰的戰爭中,這種還擊方式隻在當進攻者作戰線很長時才會出現,但是在不求大規模決戰的戰爭中,這種還擊方式卻是較為適用的。在後一種場合,雖然進攻者交通線很長的情況是不多的,但是,這時重要的已不是使進攻者在交通線上受到十分大的損失,隻要給他造成給養方麵的困難,或者令他的給養有所減少,就往往可以起到作用了。如果進攻者的交通線不長,那防禦者可以采取相應的對策,延長同敵人在此方麵進行鬥爭的時間。所以,掩護戰略翼側是進攻者的一項重要任務。假如進攻者同防禦者之間發生了保護自己翼側和威脅對方翼側的鬥爭,那進攻者就得用自己兵力的優勢來彌補自己固有的不利條件。如果進攻者還有足夠的力量和決心對敵人的大部隊或者主力進行一次猛烈的攻擊,那麽令敵人麵臨這種危險是掩護個人翼側的最好辦法。


    五、最後,我們還要想到,在這種戰爭中,進攻者比防禦者當然還有一個更大的有利條件,那就是進攻者比防禦者能更好地依據對方的企圖和能力來判斷對方。預見進攻者會有多大的進取精神和膽量,要比預見防禦者是否預備采取重大行動要困難得多。事實上,選擇防禦這種作戰形式通常就是沒有什麽積極意圖的證明。此外,大規模還擊的準備和一般的防禦準備之間的差別,比抱有大意圖的進攻準備同抱有小企圖的進攻準備之間的差別要大得多。最後,防禦者不得不較早地采取措施,所以進攻者就能根據防禦者的措施再采取行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七章 |對要塞的進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對要塞的進攻,我們在這裏當然不能從築城作業方麵來研究,而是準備研究三個方麵:第一。和這種進攻有聯係的戰略目的;第二。對進攻要塞的選擇;第三。掩護圍攻的方法。


    防禦者喪失要塞會削弱他的防禦,尤其是當要塞構成防禦的一個重要部分時更是如此。進攻者占領了要塞可從中得到極大的方便,他可以把它用作倉庫和補給站,用它掩護地區和舍營地,等等。當進攻者最後轉入防禦時,要塞就會變為這種防禦的最強大的支柱。要塞在鬥爭過程中對戰區的全部這些作用,我們在《防禦》一篇中論述要塞時已作了很充分的說明,我們在那裏的論述反過來看也是對要塞進攻的應有的說明。


    攻占要塞的關鍵在尋求大規模決戰的戰爭中和不求大規模決戰的戰爭中也是有很大差別的。在前一種戰爭中,攻占要塞總不得不看成是一種不得已的下策。這時人們隻圍攻那些為了進行決戰不能不圍攻的要塞。隻有當決戰已全結束,危機。力量的緊張狀態已過去了很大一段時間,也就是說平靜的狀態已經出現的時候,攻占要塞才能起鞏固已占領的地區的作用,雖然這時攻占要塞還要經過努力,需要消耗兵力,但大多已經沒有什麽危險。正在危機時期圍攻要塞會極大地增大危機,這對進攻者是不利的。顯然,沒任何行動能像圍攻要塞那樣嚴重地削弱進攻者的力量,也就是說,沒有任何行動像它那樣肯定地會讓進攻者在一定時期內失去優勢。但在有些情況下,為了能夠繼續進攻,卻又全有必要攻占這個或者那個要塞。在這種場合,圍攻要塞應該看成是一種猛烈的進攻行動;圍攻前越是勝負未定,危機就越大。關於這方麵有待研究的問題,我們將在《戰爭計劃》一篇中給以討論。


    在有限目標的戰爭中,一般攻占要塞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本身。攻占要塞將被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小行動,與其他行動相比較它具有下列優點:


    攻占要塞是一個範圍很有限的小行動,它不需要花費很大的力量,因此不用擔心會遭到迴擊;


    要塞在媾和時能夠作為交換別的東西的很好的等價物;


    圍攻要塞是一種猛烈的進攻行動(至少看來是這樣的),但是它不像其他進攻行動那樣會讓兵力連續削弱;


    (4)圍攻是一種沒有重大危險的行動。因為攻占要塞具有上述優點,所以攻占敵人一個或幾個要塞一般就成為沒較大目標的戰略進攻的目的。


    在的確難以決定應圍攻哪個要塞時,選擇的根據是:


    (1)這個要塞攻占後易於防守,所以在媾和時可以作為價值很高的等價物。


    (2)圍攻手段的多少。方法少時隻能圍攻小的要塞,占領一個小要塞總會比圍攻大要塞遭到失敗要好一些。


    (3)要塞工事的堅固程度。要塞工事的堅固程度和要塞的重要性顯然並不會總是聯係在一起的。假如放著一個工事不很堅固但可作為進攻目標的要塞不去攻占,卻把兵力浪費在一個工事很堅固而且很不重要的要塞上,那是最愚蠢不過的事情。


    (4)要塞的裝備與守備部隊的強弱。假如要塞的守備部隊不多,裝備也較弱,攻占這個要塞當然就比較容易。但在這兒必須指出,守備部隊和裝備的強弱也必須作為決定要塞的重要性的因看待的。所以,攻占一個有強大守備部隊的要塞比攻占一個工事十分堅固的要塞值得付出更大的代價。


    (5)運輸攻城輜重的難易。多數圍攻之所以失敗,是由於攻城輜重的缺乏,而攻城輜重的缺乏,大多是因為運輸困難。


    1712年歐根圍攻蘭德賴希要塞和1758年腓特烈大帝圍攻阿裏木次要塞是因為這種原因引起失敗的最突出的例子。


    (6)最後,掩護圍攻的難易是一個須考慮的事項。


    掩護圍攻有兩種根本不同的方法:一是利用工事來加強圍攻的軍隊,就是利用圍攻防衛圈;二是用所謂監視線。第一種方法現在已完全過時了。人們采用第一種方法顯然有個重要的根據,那就是用這種方式掩護圍攻,進攻者的力量就根本不會由於分割兵力而受到削弱,但進攻者的力量卻會由於下述原因受到非常顯著的削弱:


    (1)圍繞要塞的陣地一般會使軍隊的正麵拉得太寬。


    (2)要塞守備部隊,原本隻是同我軍對峙的部隊,在這種情況下卻必須看成是處於我方營壘心髒中的敵人部隊,它借助要塞城垣的掩護,是不會受到損傷的,至少是不可製服的,所以它的作用將得到很大的增長。


    (3)圍攻防衛圈的防禦隻能是絕對防禦,因為正麵向外的環形配置在全部防禦配置形式中是力量最弱和最不利的一種,它尤其不利於進行有利的攻擊。圍攻防衛圈上的防禦者隻能在自己的築壘工事中進行絕對的抵抗。顯然,這種防禦造成的防禦力量的削弱,可能會比用監視部隊受到的削弱大得多。假如我們再看到,自從腓特烈大帝以來,人們普遍喜歡采取所謂的進攻(實際上並不總是進攻)行動,喜歡采取運動和機動,而不喜歡築壘工事,那麽我們就不會由於圍攻防衛圈完全被廢棄不用而感到奇怪了。但是,在圍攻防衛圈的防禦中,戰術抵抗所帶來的削弱肯定不是圍攻防衛圈的僅有的缺點。我們在提出這個缺點的同時,所以還列舉了對圍攻防衛圈的一些偏見,是由於這些偏見同這個缺點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圍攻防衛圈大概隻能掩護戰區的一部分,即在它包圍圈之內的地區,所有其餘的地區,如果不專門派兵掩護,就等於讓給了敵人,假如派兵掩護又要分割兵力,而分散兵力卻是人們力求避免的。在此種情況下,攻城時不可缺少的運輸工作就已是使圍攻者擔心和感到困難的問題了,若攻城部隊的數量相當大,攻城輜重需要得很多,而且敵人在戰場上的兵力又很強,那麽用圍攻防衛圈來掩護運輸就更沒有可能了。用圍攻防衛圈掩護運輸隻有像在尼德蘭那樣的情形下才是能設想的,因為在尼德蘭,要塞互相靠得非常近,要塞和在要塞之間的防線形成一個完整的體係,它掩護著戰區的其他部分,令運輸線在很大程度上縮短了。在路易十四之前,軍隊的配置還沒有同戰區的概念聯係起來。尤其是在三十年戰爭中,軍隊偶然地走來走去,到了正好臨近沒有敵人部隊的某個要塞前麵,就停下圍攻,帶來的圍攻輜重能用多久,就圍攻多久,一直到前來解圍的敵人部隊接近時為止。這時候,利用圍攻防衛圈是符合當時情況的。


    將來,利用圍攻防衛圈掩護圍攻隻有在極少數場合,也就是情況和上述情況類似時才是可能的。隻有在戰場上的敵人兵力極小,或者戰區的概念同圍攻的概念相比已幾乎不存在的情況下,圍攻時集中自己的兵力才是很自然的事,因為這樣做肯定會大大增加圍攻的力量。


    路易十四時期,在康布雷與伐郎興設置的圍攻防衛圈都沒有起到什麽作用,前者由孔代防守,被屠朗突破,後者由屠朗防守,被孔代突破。但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在許多戰例中圍攻防衛圈並沒遭到攻擊,甚至當迫切需要給要塞解圍並且防禦者的統帥是很敢作敢為的人物時,也未出現過這種情況。例如1708年,維拉爾就沒有敢攻擊在裏爾的進攻防衛圈內的聯軍。腓特烈大帝1758年在阿裏木次,1760年在德累斯頓,雖然沒設置真正的圍攻防衛圈,但設置有一個同圍攻防衛圈基本上一致的防禦體係,他是用同一支軍隊進行圍攻及掩護圍攻的。腓特烈大帝在阿裏木次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奧地利的大軍離這裏很遠,但當他在多姆施塔特耳損失了運輸隊之後,對這種作法又後悔起來。1760年他所以在德累斯頓這樣做,一方麵是由於他輕視帝國軍隊的力量,另一方麵是他急著要占領德累斯頓。


    最後,圍攻防衛圈還有個缺點,那就是在失利的情形下很難保住攻城的火炮。如果掩護圍攻的部隊是在距離圍攻地點一日或幾日行程的地方作戰,那麽一旦遭此失敗,圍攻者還可以在敵人來到之前撤圍,即使攜帶龐大的運輸隊,也至少可以在敵人到來的前一天轉移。


    在配置監視部隊時,首要的問題便是監視部隊應配置在離圍攻的要塞多遠的地方?在大多數場合,決定這個距離的是地形條件或者攻城軍隊要與之保持聯絡的其他軍團和軍的陣地的位置。另外,監視部隊距離較遠,圍攻可得到更好的掩護,距離較近(不超過幾普裏),則圍攻部隊和掩護部隊能更好地相互支援,這是顯而易見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八章 |對運輸線的攻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對運輸隊的攻擊和掩護是一個戰術問題,假如不是為了要證明隻有根據戰略上的理由和情況才能采取這種行動的話,在這裏我們就一點也不談這個問題了。關於這個問題可談的很少一點內容對進攻和防禦來說能合在一起來談,同時,它對進攻具有重要的意義,要不,我們就會在討論防禦時研究這個問題了。


    一個有三百至四百輛車的中等運輸隊(不管車上載的是什麽)可以長約半普裏,一個大的運輸隊會長達數普裏。怎麽能設想,常常派去護送的那麽少的部隊能夠掩護這麽長的運輸隊呢?另外,運輸隊運動不靈活,前進緩慢,而且還經常可能發生混亂;最後,運輸隊的每個部分都要單獨掩護,因為它的某一部分一旦遭受敵人襲擊,整個運輸隊馬上就會堵塞在道路上並陷入混亂。人們考慮到上述種種困難,自然就會提出問題:到底怎樣才能掩護和保衛這種運輸隊?換句話說:為什麽不是一切遭到攻擊的運輸隊都被劫走?為什麽不是所有需要掩護的,也就是敵人可以接近的運輸隊都遭受攻擊?顯然,所有戰術上提出來的辦法,如滕佩霍夫提出的太不實際的辦法,讓運輸隊不斷地停止前進和繼續前進來縮短距離,或像香霍斯特提出的稍好一些的辦法,就是把運輸隊分成幾個縱隊,對克服運輸隊的根本缺點來說,都隻是些效果不大的補救辦法。


    對上述問題的迴答是,大多數運輸隊因為它們在戰略上所處的位置而得到了一般的安全保障,而且是比容易遭到敵人攻擊的任何其他部隊都要安全的保障,這就令它們很少的防禦手段能發揮很大的作用。運輸隊老是或多或少地在自己軍隊的背後運動的,或者至少在離敵人軍隊很遠的地方運動的。所以,敵人隻能用小部隊來攻擊它們,而這些小部隊還須有強大的預備隊作掩護,以免自己的翼側與背後遭到前來支援運輸隊的部隊的襲擊。假如再考慮到,正是由於運輸車輛十分笨重,攻擊者很難把它們帶走,大多隻能砍斷挽具,牽走馬匹,炸毀彈藥車等等(用這種辦法隻能令整個運輸隊受到阻礙和陷於混亂,但是不能真正毀滅它),那麽就可更加清楚地看出,運輸隊的安全更多地是依靠在戰略上所處的位置來保障的,而不是依靠護送部隊的抵抗來保障的。如果再考慮到護送部隊的抵抗雖不能直接保護運輸隊,但是卻能打亂敵人攻擊運輸隊的步驟,那最後看來,對運輸隊的攻擊不是很容易的和萬無一失的,而是十分困難的,它的結果是非常沒把握的。


    另外還必須指出一個主要的問題:去攻擊敵人運輸隊的部隊很可能遭到敵人軍隊或者敵人某一部隊的報複,很有可能遭到慘敗的懲罰。人們在很多場合正是由於有這種顧慮才沒有敢攻擊運輸隊,但是大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因而認為運輸隊是因為有護送部隊掩護而得到了安全,所以就感到奇怪,為什麽兵力少得可憐的護送部隊會這樣令人望而生畏。隻要想一想1758年腓特烈大帝圍攻阿裏木次後通過波希米亞的著名的退卻,就會明白我們這種說法是很正確的。當時,四千輛車組成的輜重隊是由半數的軍隊分成許多小隊護送的。為何道恩沒有攻擊這支輜重隊呢?原因是他怕腓特烈大帝用另一半軍隊攻擊他,把他卷進一次他所不希望的會戰中。為何勞東在齊施博維茨未更早地。更大膽地攻擊一直在他側麵的運輸隊呢?原因是他怕受到懲罰。勞東的軍隊距離主力十普裏,並且同主力的聯係完全被普魯士軍隊切斷了,因此勞東認為,一旦腓特烈大帝用大部分兵力對付他,他就有慘敗的危險。


    隻有當軍隊的戰略態勢讓軍隊不得不完全從側麵,甚至反常地從前方運送物資時,運輸隊才會真正麵臨巨大的危險,因而也就成了敵人攻擊的有利目標(如果敵人的情況容許他為此派遣部隊的話)。1758年戰局中,奧地利軍隊在多姆施塔特耳攻擊普軍運輸隊的事例,說明此行動能夠取得很完滿的成果。通往尼斯的道路在普魯士軍隊陣地的左側,腓特烈大帝的軍隊因攻城和抗擊道恩而不能活動,因此奧軍的別動隊完全不必要為自己的安全擔心,可從容不迫地去攻擊普軍的運輸隊。


    1712年,歐根圍攻蘭德賴希時,曾從布香經德南,也就是從戰略配置的正麵的前方運送攻城器材。為了在此情況下完成很困難的掩護任務,他采用了哪些手段,他陷入了非常困難的境地,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因此,我們的結論是:對運輸隊的攻擊不管從戰術上看來多麽容易,但是從戰略上看,卻永遠不是那樣容易做到的,隻有在敵人的交通線很暴露的特殊情形下,才能期望取得重大的成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九章 |對舍營的敵人軍隊的進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在《防禦》一篇中沒有談到這個問題,由於舍營不能看作是一種防禦手段,隻能看作是軍隊的一種狀態,而且是一種戰鬥準備極差的情況。關於這種戰鬥準備,我們就不再談什麽了,因為第五篇第十三章中關於舍營所談的一切就是對它的一個極好的說明。


    但在討論進攻時,我們應把舍營的敵人軍隊看作是一個特殊的進攻目標,因為一則這種進攻是一種很特殊的進攻方式,二則這種進攻可以看成是一種具有特殊效果的戰略手段。所以在這裏要談的不是對敵人單個舍營地或者分駐在幾個村落中的一支小部隊的襲擊,而是對較大的舍營地裏的一支大部隊的進攻。這樣,目標就不是襲擊單個舍營地本身,而是阻擋敵人軍隊集中。


    對舍營的敵人軍隊的進攻,即對一支沒有集中的軍隊進行襲擊。這種襲擊假如能使敵人軍隊不能到達預定的集中地點,如果能迫使它在後方較遠的地方另選一個集中地點,那麽襲擊就算成功了。集中地點後移的距離,在危急時刻很少在一日行程之內,通常可達數日行程,因此由此而造成的國土的喪失並不是很小的,這是進攻者所得到的第一個好處。


    對敵人整個軍隊進行的這種襲擊,在開始時候可能是同時襲擊少數幾個單個的舍營地,不是襲擊所有的或者很多的舍營地,因為這樣做就必然擴大進攻的正麵和分割進攻軍隊的兵力,這無論如何是不可取的。所以,進攻者隻能襲擊那些位於進攻的縱隊前進方向上的。敵人最前麵的舍營地。即便如此,襲擊這樣不多的舍營地也很少能順利進行或完全取得成功,因為一個大部隊的接近是不會不被人發覺的。但這種進攻方法是不可忽視的,且我們把由此產生的成果算成是這種襲擊的第二個利益。


    第三個利益是能迫使敵人進行部分戰鬥,並且令他在這種戰鬥中遭到重大的損失。一個大部隊的集中,不以營為單位在主要集中地點集中的,一般是先集中成旅。師。甚至軍,而旅。師。軍這樣的部隊就不能極為迅速地奔向集中地點,當它們同敵人進攻的縱隊遭遇時,就必須接受戰鬥。如果進攻的縱隊兵力不太大,它們也可能取得勝利,但是即便取得了勝利,它們也喪失了時間。在這種情況下,一支力圖到達後方集中地點的部隊是不可能很好地利用勝利的,通常說這不難理解。它們也可能被打敗,且由於它們沒有時間組織有力的抵抗,這種可能性要更大一些。所以可以設想,如果進攻者能很好地計劃並實施一次襲擊,他就能通過這些部分戰鬥得到大量的戰利品,這些戰利品將會成為總成果中的一個主要部分。


    最後,第四個利益(也是整個行動的結果)是讓敵人軍隊在一定時期內發生混亂和士氣沮喪,從而令敵人即使最後把軍隊集中起來也不能立即使用它們,於是一遭到攻擊就不得不再放棄一部分土地,不得不全改變已製定的作戰計劃。


    以上就是對敵人舍營地進行一次成功的襲擊時所能取得的特殊的成果,也即通過一次襲擊令敵人不能毫無損失地在預定地點集中軍隊時能取得的特殊的成果。不過,襲擊成功的程度自然是很不相同的,因而取得的成果有時候很大,有時卻小得可憐。同時,這種襲擊即便很成功,即使取得的成果很大,也很少能取得主力會戰獲勝時那麽大的成果。這一方麵是因為這種襲擊不能像主力會戰獲勝時那樣取得很多的戰利品,另一方麵因為這種襲擊的精神影響也不可能像主力會戰獲勝時候那樣大。


    我們必須記住這個總的結論,以免對這種襲擊作過高的評價。有許多人以為它是進攻活動的最好方式。但,正如上麵的詳細考察和戰史告訴我們的那樣,事情決不是這樣的。


    1643年洛林公爵在提特林根襲擊朗超將軍指揮的法軍的舍營地,是最光輝的襲擊之一。當時法軍有一萬六千人,結果卻損失了司令官和七千名士兵。這是次慘敗。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法軍沒設任何前哨。


    1644年,屠朗在梅爾根特海姆(法國人稱為馬裏恩塔耳)受到的襲擊,就其結果而言,當然也應該看成是一次慘敗,因為屠朗的八千人竟損失了三千人,其主要原因是屠朗受到誘惑,他不合時宜地用集中起來的部隊進行了抵抗。( )所以,人們不能常常指望這種襲擊取得相似的結果。這個結果與其說是襲擊本身帶來的,不如說對遭遇戰考慮不周造成的,由於屠朗本來可以避開戰鬥,同在其他地方舍營的比較遠的部隊會合的。


    第三個有名的襲擊是1674年屠朗在阿爾薩斯對大選帝侯。帝國將軍布爾農維耳和洛林公爵指揮的聯軍的襲擊。屠朗得到的戰利品極少,聯軍的損失隻有兩三千人,這對五萬人的軍隊來說不是什麽了不起的損失。但聯軍卻認為不能再在阿爾薩斯繼續抵抗,於是撤退到萊茵河右岸。屠朗需要的正是這個戰略成果,但是我們絕不該在襲擊本身去尋找取得這種成果的原因。與其說屠朗是襲擊了敵人的軍隊,不如說他是撓亂了敵人的計劃。另外,聯軍統帥的意見分歧,軍隊靠近萊茵河等,也都是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總而言之,這次襲擊值得人們仔細地加以研究,因為人們通常都把它理解錯了。


    1741年,奈佩爾克去襲擊腓特烈大帝的舍營地,但全部成果卻僅是使腓特烈不得不用他沒完全集中起來的兵力變換正麵同他進行莫爾維次會戰。


    1745年,腓特烈大帝在勞西次襲擊洛林公爵的舍營地。他之所以能獲得成果,主要是因為他對最重要的舍營地之一,亨內斯多夫進行了真正的襲擊,奧軍因此損失了兩千人。但從總的結果來看,雖然洛林公爵經過上勞西次退迴了波希米亞,但並沒有因而受到妨礙他沿易北河左岸又迴到薩克森,因此,假如不進行克塞耳斯多夫會戰,腓特烈大帝就不會取得重大的成果。


    1758年,斐迪南公爵襲擊法國軍隊的舍營地。這次襲擊的直接結果卻是法軍喪失了幾千人,並且被迫退到阿勒爾河的另一岸。而這次襲擊的精神影響可能更加深遠一些,它對法軍後來丟棄整個威斯特伐利亞是有影響的。


    假如我們要從上述不同的戰例中得出一個關於這種攻擊的效果的結論,那麽隻有前兩個例子可與勝利的會戰同等看待。但是在這兩個例子中部隊數量都不大,而且敵人沒有設置前哨,在當時的作戰中,這很有利於進行襲擊。其他四個例子雖然都應該算作完全成功的行動,但就其效果來說,顯然不能同勝利的會戰同日而語。在這些例子中,隻是因為敵人意誌不強。性格軟弱才取得了一般的成果。1741年的那次襲擊,正是因為敵人的情況不是這樣,所以沒有能取得任何成果。


    1806年,普魯士軍隊曾計劃用這種方式襲擊弗蘭肯的法國部隊。從當時的情況看,這次襲擊是完全可以得到個滿意的結果的。當時拿破侖不在軍中,法軍分布在廣大的舍營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普軍有很大的決心。用很快的速度是的確可以讓法軍遭到一定損失,並把它趕過萊茵河的。但是普軍當時所能做到的也隻是這一些。如果普軍抱更大的希望,比如越過萊茵河追求更大的利益,或想獲得很大的精神上的優勢,讓法軍在這一戰局中不敢再到萊茵河右岸作戰,那是完全沒有充分根據的。


    1812年8月初,當拿破侖命令他的軍隊於維帖布斯克地區休息時,俄軍曾想從斯摩棱斯克襲擊法軍的舍營地。但在實施中,俄軍失去了這樣做的勇氣。俄軍沒有進行襲擊倒是一件幸事。由於不僅法軍統帥拿破侖所率的中央軍團在兵力上比俄軍多一倍以上,且他本人是一個空前果斷的統帥;因為這對法軍來說,損失幾普裏的地方根本不起什麽作用,而對俄軍來說,臨近根本沒有能令他們擴大成果並在一定程度上鞏固成果的地形;由於法軍進行的這個戰局不是拖延時日行將結束的一次戰局,而是進攻者計劃完全打垮敵人的第一個步驟;因此,雖然襲擊法軍舍營地可能得到微小利益,但是這同俄軍的任務是極不相稱的。這些利益不可能彌補俄軍同法軍在兵力和其他條件上如此巨大的懸殊。但,俄軍的這個目的表明,對於這種手段的模糊觀念能如何誘令人們完全錯誤地運用它。


    上麵我們把對舍營的敵人軍隊的進攻作為戰略手段而進行了闡述。就這種手段的性質來看,這種進攻的實施不僅是戰術問題,而且部分地又屬於戰略範圍(由於這種進攻是在寬大的正麵上進行的,進行這種進攻的軍隊可在集中之前投入戰鬥,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這樣投入戰鬥的),所以整個這種行動是由若幹單個戰鬥組成的。所以,在這裏我們也必須簡單地談一談怎樣合理地組織這種進攻。


    對這種進攻的第一個要求是:在一定寬度的正麵上進攻敵人的宿營地,由於隻有這樣,才能真正襲擊幾個舍營地,切斷它們同別的舍營地的聯係,令敵人陷入預期的混亂狀態。至於進攻縱隊的數目和間隔,則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第二個要求是:各縱隊進攻的方向須向心地指向一個預定的會合地點,由於敵人的退卻或多或少是以兵力集中而結束的,進攻者也應該這樣。這個會合地點應盡可能是敵人的聯絡點,或是在敵人軍隊的退卻線上,當然,最好是在敵人退卻線通過某一地形阻礙的地點。


    第三個要求是:各縱隊同敵人軍隊遭遇時,須堅決。勇敢。大膽地攻擊敵人軍隊,因為這時總的情況對他們是很有利的,這裏正是冒險的用武之地。當然,各縱隊的司令官這時必須有大的自由與全權。


    第四個要求是:對付首先占領陣地進行抵抗的敵人軍隊的戰術進攻計劃,一直應該以進行迂迴的方法來實現,由於隻有分割及切斷敵人軍隊才可以期望得到最大的成果。


    第五個要求是:各縱隊應由各兵種編成,且騎兵不能太少。如果把整個騎兵預備隊都分配給各個縱隊,或許更為有利。若認為騎兵作為預備隊在這種攻擊中能起主要作用,那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因為隨便一個村莊,極小的一座橋梁,極小的一片叢林就能阻止騎兵的行動。


    第六個要求是:從襲擊的性質來看,雖然進攻者不能讓自己的前衛前進得過遠,但是隻有在向敵人接近時才應該這樣。如果戰鬥已在敵人舍營線內開始,也就是說,希望從真正的襲擊中獲得的東西已得到,那麽,各縱隊就應讓各兵種編成的前衛盡可能遠地向前推進,因為前衛可以利用飛速運動大大增加敵人的混亂。隻有這樣,進攻者才能在這裏或者那裏截獲敵人倉促退出舍營地時常常拖在後邊的行李輜重。炮兵。差遣人員和掉隊人員,並且這些前衛應該作為迂迴和切斷敵人退路的主要手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十章 |牽製性進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就詞的一般涵義來說,所謂牽製性進攻,是指為了讓敵人把軍隊調離某一重要地點而對敵人國土進行的攻擊。隻有當進攻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而不是奪取進攻的那個地方時,這種進攻才是特殊的行動,否則,它仍舊是一般的進攻。


    當然,即便如此,牽製性進攻總還須有一個進攻目標。隻有當這個目標具有重要的價值時,才能誘使敵人把他的軍隊調到那裏去;另外,一旦這個行動沒有能起到引誘敵人的作用,那麽,占據這個目標也是進行這一行動所耗費的力量的一種補償。”


    要塞。大倉庫。富庶的大城市和可以征收各種軍稅的地區,以及可以得到對本國國家機構抱有不滿情緒的敵國臣民的支持的地方,都能作為這種進攻的目標。


    牽製性進攻可能是很有利的,這是易理解的;但是毫無疑問,它並不總是有利的,它甚至往往是有害的。對牽製性進攻的主要要求是,它應令敵人從主要戰區撤出的兵力多於我方用於牽製性進攻的兵力。假如牽製性進攻所吸引的敵人兵力同自己使用的兵力相等,那麽它就不再是真正的牽製性進攻,而成為一種次要進攻了。甚至因為情況有利,因為有希望用少數兵力取得特大成果而進行的次要的進攻,也不應該算作牽製性進攻。當然,人們一般把一個國家正在抵抗敵國時受到的第三國的進攻也叫做牽製性進攻,這種進攻同一般的進攻隻是進攻的方向相異,因而沒理由給它另起一個名稱,在理論上,專門的名稱隻應該用來表示專門的事物。


    顯然,要想用少量的兵力吸引敵人較多的兵力,必須有可以造成這種結果的特殊條件。所以,任意派遣一支部隊到至今沒有駐過軍隊的地點,是不會達到牽製性進攻的目的的。


    如果進攻者派遣一支一千人的小部隊侵入主要戰區之外的敵方某一地區,以便征收軍稅,那麽當然可以預見到,敵人向那裏派出一千人是不能阻止此行動的,假如他要確保這一地區不受侵犯,就必須派去更多的兵力。但,這樣必然會產生一個問題,防禦者是否可不去保護這一地區,而一樣派出一支一千人的部隊侵入進攻者相應的地區,從而取得平衡呢?所以,如果進攻者想從這種行動中得到利益,他就必須事先肯定,他在敵人的地區比敵人在他自己的地區可得到更多的東西或可以造成更大的威脅。假如情況是這樣,那麽兵力很小的牽製性進攻就肯定能吸引敵人較多的兵力。然而,毫無疑問,用以進行牽製性進攻的兵力越大,能獲得的利益就愈小,因為五萬人不僅能夠極有成效地保衛住一個中等地區不受五萬人的侵犯,甚至能夠抵抗更多的敵人。所以,牽製性進攻的規模較大時,這種利益是頗值得懷疑的,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從中取得點好處的話,那麽牽製性進攻的規模越大,就越會要求有利於牽製性進攻的其他條件起決定性作用。


    對於牽製性進攻有利的條件也許是:


    進攻者派出進行牽製性進攻的軍隊以後,主要進攻仍舊沒有受到削弱;


    進攻者用牽製性進攻可威脅防禦者的具有很重大意義的地點;


    在受到這種進攻的地區內敵國臣民對本國國家機構懷有不滿的情緒;


    受到這種進攻的地區是可提供大量作戰物資的富饒地區。


    既然進攻者隻有考慮了上述條件,認為有可能取得成果時才能夠進行牽製性進攻,那麽我們就可以知道,進行這種進攻的機會不多。這裏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必須指出:每一次牽製性進攻都會給本來沒有戰爭的地區帶來戰爭。因此,牽製性進攻就常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激起敵方潛在的作戰力量,並且,如果敵人準備用民兵和民眾武裝來進行戰爭的話,這種情況就表現得最為顯著。假如一個地區突然受到敵人軍隊的威脅,且沒有任何防禦準備,那麽這一地區內全部的力量都會圍繞在有才幹的官員的周圍,提供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非常手段來防止住這場災禍,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且是經驗所充分證明了的。這樣一來,在這裏就會產生出新的抵抗力量,而且是一種接近民眾戰爭並且很容易引起民眾戰爭的抵抗力量。


    這是進行任何一次牽製性進攻時都必須注意的問題,否則,就會是自掘墳墓。


    英國軍隊1799年對荷蘭北部的軍事行動與1809年對伐耳赫倫島的軍事行動,作為牽製性進攻來看,隻是因為這些軍隊不能用於其他地方,因而還可以說是相當正確的。然而毫無疑問,英國人的這一行動使法國人的抵抗力量增加了,並且,在法國本土的任何登陸都會引起此後果。威脅法國的海岸當然能夠給進攻者帶來很大的利益,因為這樣就能牽製法軍防守海岸的很大一部分兵力,至於用很大的兵力在法國登陸,隻有當人們能盼望得到一個反對本國國家機構的地區的支援時,方是可行的。


    戰爭中進行大規模決戰的可能性越小,牽製性進攻就越是可行,當然可以從中取得的利益也就越小。牽製性進攻隻是一種能夠促使駐止的部隊運動的方法。


    牽製性進攻的實施牽製性進攻可以是一次真正的進攻,在這種場合,實施中除了大膽與迅速以外沒什麽其他的特點。


    但是,牽製性進攻也可以隻造成將要進攻的假象而不真正進攻,在這樣的場合,牽製性進攻同時就是佯動。至於這時應使用哪些特殊的手段,隻有熟悉情況和人員特點的機靈的人才能提出。這時,必定會引起兵力的極大分散,這是事物的性質決定的。


    若兵力不是十分小,並且退路還被限製在一定的地點上,那麽建立一支支援這一行動的預備隊,是實施這一行動的一個相當重要條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兵法輯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你是我的一盤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你是我的一盤菜並收藏兵法輯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