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在前一篇考察了那些在戰爭中有作用的要素,現在我們來探究一下真正的軍事活動――戰鬥。這種活動通過物質的和精神的效果有時間接地有時直接地體現著整個戰爭的目的。因而,在這種活動及其效果中,上述戰略要素必定又會出現。


    戰鬥本身的部署屬於戰術範疇,為了了解戰鬥的概況,我們僅需要對它進行一般的考察就夠了。在實踐運用中,因為戰鬥有各種不同的直接目的,因而每個戰鬥也就具有其特殊的形式(關於這些直接目的,我們以後才能談到)。可是,同戰鬥的一般性質比較起來,戰鬥的特殊性質大多是不很重要的,因而大部分戰鬥彼此十分類似。為了避免到處重複敘述戰鬥的一般性質,我們認為在談戰鬥的具體問題之前,有必要先考察一下戰鬥的一般性質。


    因此,因為我們關於戰鬥的概念是以現代會戰作為基礎的。我們在下一章中先從戰術角度簡單地闡述一下現代會戰的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章 |現代會戰的特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據我們關於戰術和戰略的概念,很明顯,戰術有了變化,戰略一定也會受到影響。如果在那種情況下戰術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那麽戰略必定也會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隻有這樣,才是合乎邏輯和合乎情理的。因而,我們在進一步研究戰略上怎樣運用主力會戰之前,先解釋一下現代主力會戰的特點是很重要的。


    現在,一次大會戰一般是怎樣進行的呢?先是從容地把大批軍隊前後左右配置好,隨後按一定的比例展開其中的一小部分,讓它在火力戰中進行幾小時搏鬥,時而地穿插進行一次次小規模的衝鋒。白刃格鬥和騎兵攻擊,並且形成拉鋸狀態。當這一小部分在此過程中逐漸地把戰鬥力消耗殆盡時,它就會被撤迴,被另一部分所代替。


    這樣,會戰就有節製地進行著,象潮濕的火yao慢慢燃燒那樣。當黑夜來臨,什麽也看不見了,誰也不想盲目地去撞運氣,於是會戰就會中止。這時,人們就要估計一下,敵我雙方還剩下多少可以使用的兵力,即還剩下多少兵力沒有完全象死火山那樣一蹶不振。再估量一下陣地的得失情況以及背後是否安全。最後,把這些估計的結果與敵我雙方在勇敢和怯懦。聰明和愚蠢等方麵的表現合起來構成一個總的印象,根據它就能夠決定撤出戰場或明天早晨重新開始戰鬥。


    上麵的描繪並不是現代會戰的全況,隻是勾劃了現代會戰的基本色調,它對進攻者和防禦者都是適用的。我們在這幅畫上添上預定的目的。地形等等特別的色彩,並不會改變它的基本格調。


    可是,現代會戰具有這種特點並非偶然的。它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現代戰爭是由重大的民族利益引起的,戰爭要素突破了種種束縛,已沿著它的自然方向發展,是因為敵對雙方在軍事組織和軍事藝術方麵的水平大致上是相同的。在這兩種情況下,會戰就一直保持著這種特點。


    我們今後在說明兵力。地形等等各個條件的價值時,這個關於現代會戰的一般概念,在許多地方是有用的。不過,上述情況隻是指一般的。大規模的。並且有決定意義的戰鬥以及類似的戰鬥,至於規模小的戰鬥,其特點固然在向這個方麵變化,可比起大規模的戰鬥來,變化的程度是較小的。假如要對這一點加以證明的話,那已經屬於戰術範疇的問題了,我們今後還有機會作些補充,把它說得更加清楚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章 |戰鬥概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戰鬥是真正的軍事活動,其餘的所有活動都是為它服務的。所以我們要認真地研究戰鬥的性質。


    戰鬥就是鬥爭,在鬥爭中目的是消滅或製服敵人,而敵人就是在具體戰鬥中與我們對峙的軍隊。


    這就是戰鬥的簡單概念,我們將來還要談到它。但在此以前,我們必須先談一談一係列其它概念。


    如果我們把國家及其軍事力量當作是一個整體,那麽,自然也就會把戰爭看作是一個大規模的戰鬥,在野蠻民族的簡單關係中,情況確實如此。但是,現代戰爭卻是由大的和小的。相繼發生的或同時發生的無數戰鬥構成的。軍事活動分成如此多單個行動,是因為在現代產生戰爭的情況是非常複雜的。


    現代戰爭的最後目的,即政治目的,也不總是非常簡單的。即使這個目的十分簡單,由於軍事行動同許多條件和想法聯係在一起,因此它不可能通過一次大規模的行動來達到,隻有通過結成一個整體的許多大的和小的活動才能達到。每一個這樣的具體活動全是整體的一部分,所以它們各有其特殊的目的,並通過這些目的與整體聯係在一起。


    我們曾經說過,因為戰略行動就是運用軍隊,而運用軍隊始終是以戰鬥這個概念為基礎的。每個戰略行動都能歸結到戰鬥這個概念上,因此,在戰略範圍內,我們能夠把一切軍事活動都歸關的一些問題時,將逐步地予以闡明。我們隻想指出,戰鬥不管大小,都有從屬於整體的特殊目的。既然如此,那麽消滅敵人和製服敵人就隻應該看作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實際上也確實是如此。


    但是,這個結論隻是從形式上來看是正確的,隻是為了讓各個概念在邏輯上有聯係是重要的。我們指出這一點,正是為了防止這麽看問題。


    什麽是製服敵人呢?這永遠隻能是消滅他的軍隊,不論是全部徹底地消滅它還是隻消滅它的一部分,不論是用殺傷的方式還是別的方式,使它不願意繼續作戰。因此,隻要放棄各個戰鬥的一切特殊目的,就能夠把全部地或部分地消滅敵人看作是一切戰鬥的唯一目的。


    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在大多數情況下,尤其是在進行大規模戰鬥的情況下,使戰鬥具有特殊性質而且使它同更大的整體聯係在一起的特殊目的,但隻是同一般目的連結在一起的從屬目的。或是戰鬥的一般目的的較小的變形,在使戰鬥具有特殊性質方麵,它是重要的,但跟一般目的比較起來,它卻始終隻是不甚重要的,也就是說,即便這個從屬目的達到了,也隻是完成了戰鬥的次要任務。如果這個論斷是對的,那麽,認為消滅敵人軍隊隻是手段而目的總是別的什麽東西的看法,隻有從形式上來看才是正確的。假如我們忘記了戰鬥的特殊目的中也包含著消滅敵人軍隊這個內容,忘掉了特殊目的隻是消滅敵人軍隊的一種較小的變形,上述見解就會導致錯誤結論。


    在最近幾次戰爭以前,正因為人們忘記了這一點,因此出現了一些完全錯誤的見解。傾向和不完整的理論體係,以為理論越不要求使用真正的工具,即越不要求消滅敵人的軍隊,理論才越是擺脫了手藝的習氣。


    假如不用一些誤認為是有效的手段來代替消滅敵人軍隊,不提出一些錯誤的前提,自然就不會產生上述那種理論體係了。將來隻要有機會,我們還要同這種錯誤作鬥爭。如果我們不提防那種純粹形式上的真理所能引起的謬論,不強調消滅敵人軍隊的重要性和它的真正價值,我們就沒法研究戰爭。


    但是,怎樣才能證明,在多數情況下和在最重要的情況下,消滅敵人軍隊是最主要的呢?對下麵這種美妙的想法我們又將怎樣對待呢?這種想法就是:認為用一種格外巧妙的方式直接消滅敵人的少數兵力,就能間接消滅它更多的兵力,或運用一些規模不大卻非常巧妙的攻擊,就可以壓製敵人的意誌,就可以使敵人陷於癱瘓狀態,並認為這種方法應該是最好的捷徑。不錯,在這裏進行戰鬥和在那裏進行戰鬥可能有不同的價值。在戰略上,確實有巧妙地部署各次戰鬥的問題,戰略無非是進行這種部署的藝術。我們不打算否認這一點,可我們認為,直接消滅敵人軍隊總是最主要的事情。在這裏我們想要努力闡述的,正是消滅敵人軍隊這個原則的頭等重要意義。


    必須記住,我們談的是戰略而不是戰術,也即,並非談那些在戰術上可能存在的。不消耗很大力量就能消滅敵人許多軍隊的手段。我們認為直接消滅敵人是戰術成果,因此我們的觀點是:隻有重大的戰術成果才可以導致重大的戰略成果,或者,象我們曾經較明確地說過的那樣,戰術成果在作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們覺得要證明這個論點是很簡單的,這個證明就是:每種複雜的(巧妙的)行動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到底是簡單的攻擊,還是比較巧妙。比較複雜的攻擊有更大的效果呢?如果把敵人看成是被動的對象,就會毫無疑義地認為後者的效果大。但是,任何複雜的攻擊都需要更多的時間,隻有在敵人對我們的一部分軍隊進行攻擊不致破壞我們整個軍隊的準備工作的效果時,我們才能贏得這樣的時間。假如在準備過程中敵人決定在短期內發動一次比較簡單的攻擊,那麽敵人就會占有優勢,因而使我方的宏大計劃失去作用。隻有在不怕敵人用比較簡單的攻擊來破壞我們的準備的情況下,才可以采用複雜的攻擊。因而,我們在衡量複雜的攻擊有多大價值時,必須把準備期間裏可能發生的一切危險考慮在內。當我們的準備遭到了敵人簡單攻擊的破壞時,我們自己也就不得不采用比較簡單的行動,並且必須根據敵人的特點。狀況以及其他情況采取盡可能簡單的行動。假如拋開那些抽象概念所加給我們的模糊的印象而考慮實際的情況,我們會知道,一個行動敏捷。勇敢而又果斷的敵人,是不會讓我們有時間去策劃大規模的攻擊的,而對付這樣的敵人,才最需要本領。至此,我們認為已經清楚地解釋了直接的和簡單行動的效果要比複雜行動的效果更重要。


    我們並不認為簡單的攻擊是最好的攻擊,隻是說,攻擊的準備時間不可以超出環境許可的範圍,而且敵人越有尚武精神,就越有必要采取直接的攻擊。所以,與其要求在複雜的計劃方麵勝過敵人,不如想法在簡單的行動方麵永遠走在敵人的前麵。


    如果我們研究一下這兩種不同的打法的最根本的基礎,我們就能發現,一種打法的基礎是勇氣,一種打法的基礎是智慧。在這兒,人們很容易認為,高超的智慧兼普通的勇氣,比出眾的勇氣兼普通的智慧有更大的作用。然而,如果人們不是違反邏輯地來考慮這兩種因素,那麽就沒有權利認為,在勇氣起主要作用的危險領域內智慧比勇氣更為重要。


    經過了這些抽象的考察,還要指出,根據實踐經驗也隻能得出上述這個結論,不會得出其他的結論,而且正是根據實踐經驗我們才進行了上述的考察。


    凡是不抱偏見地閱讀曆史的人,都必須確信,在一切武德中,作戰的魄力最能使軍隊獲得榮譽與成功。


    消滅敵人軍隊不僅在整個戰爭中,並且在各個戰鬥中,都應看作是主要的事情,這是我們的原則。至於怎樣貫徹這一原則,以及怎樣使它同產生戰爭的各種情況所必然要求的一切形式和條件相適應,我們在將來再研究。


    通過上麵的論述,我們隻是想充分說明這個原則的重要性,如今,我們根據上述結論再來探討戰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章 |戰鬥概論(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在前一章中談到消滅敵人是戰鬥的目的,而且通過專門的考察試圖證明,在多數情況下以及在規模較大的戰鬥中都是如此,因為消滅敵人軍隊在戰爭中永遠是最主要的。至於同消滅敵人軍隊這個目的混合在一起的。或多或少有一定重要性的其他目的,我們將要在下一章中先作一般的論述,以後再逐步加以闡明。這裏,我們把戰鬥的其他目的完全撇開,隻把消滅敵人當作是戰鬥的唯一目的來探討。


    那麽,對消滅敵人軍隊應該如何理解呢?應該理解為使敵人軍隊損失的比例比我方大得多。如果我方軍隊在數量上占很大的優勢,而且,當雙方損失的絕對數量相同時,我方的損失自然就比敵方小,從而能認為,這是對我方有利的。既然我們在這裏撇開戰鬥的其他目的來談戰鬥,那麽,我們就必須把那些用來間接地消滅更多敵人軍隊的目的也排除在外。因而,隻能把相互殺傷和破壞過程中直接取得的利益看作是目的,因為這種利益是絕對的利益,一直保留在整個戰局的賬本上,並且在最後的結算中總是一種純利。至於其他勝利,有的是通過在這裏根本不準備談的其他目的取得的,有的隻是提供了一種暫時的相對利益,這一點舉一個例子就能說明。


    假如我們以巧妙的部署使敵人陷於不利的境地,以致使他不冒危險就不能繼續戰鬥,因而稍作抵抗就撤退了,那麽可以說,我們在這一點上把他製服了。可,如果在這個製服敵人的過程中,敵我雙方軍隊的損失比例相等,那麽此次勝利(如果這樣一個結果可以稱為勝利的話)在戰局的總結算中就沒有留下什麽利益。因此,象這樣的製服敵人(使敵人陷入隻得放棄戰鬥的境地),它本身不是這裏所要考察的問題,因此也不能包括在消滅敵人這一目的的定義中。如前所述,這樣一來,可以包括在這個定義中的隻是相互破壞和殺傷過程中直接取得利益的那種目的了。這種直接取得的利益不但包括敵人在戰鬥過程中所受的損失,而且也包括敵人退卻過程中直接遭受的損失。


    這裏有個眾所周知的經驗,在戰鬥過程中,失敗者和勝利者在物質損失方麵很少有顯著的差別,往往根本沒有差別,甚而有時勝利者的損失還可能大於失敗者。失敗者的決定性損失是在開始退卻以後才出現的(而勝利者卻不會有這種損失)。剩下的神情沮喪的部隊被騎兵衝散,疲憊不堪的士兵倒在地上,損壞了的彈藥車和火炮被拋棄,剩下的火炮和彈藥車也因為道路不好不能迅速前進,因而被敵人的騎兵所追獲。在夜間,零星的部隊迷失了方向,毫無抵禦地落入敵人手中。這種結果,多半是在勝負決定後才出現的。這種情況,假如不作如下的解釋,就會是難以理解的。


    雙方在戰鬥過程中不但有物質方麵的損失,而且精神也會受到震撼。挫傷,以至一蹶不振。要決定戰鬥是否還能持續,不僅要考慮人員。馬匹和火炮的損失情況,而且還要考慮秩序。勇氣。信心。內部聯係和計劃等方麵受到挫折的情況。在這裏,起決定作用的主要是這些精神力量,尤其是在雙方物質損失相同的情況下,起決定性作用的就隻是這些力量。


    在戰鬥過程中要對比雙方的物質力量的損失必定是困難的,但如果要對比精神力量的損失卻是不難的。能說明這種對比的主要有如下兩點:第一。作戰地區的喪失,第二。敵人預備隊的優勢。我方預備隊比敵人的預備隊減少得越多,這就越解釋我方為了保持均勢使用了更多的兵力。這是敵人在精神方麵占優勢的顯著證明,這常常會使統帥感到苦惱,使他低估自己部隊的力量。但主要的是,經過長時間作戰的部隊都多少會象燃燒殆盡的煤渣一樣,子彈打光了,隊形散亂了,體力和精力都耗盡了,連勇氣也大受挫折。象這樣的部隊,且不談人數上的減少,就單單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看,也和戰鬥以前的情況大不相同了。所以,根據預備隊的消耗程度可以衡量精神力量上的損失。


    因此,地區的喪失和預備隊的缺乏常常是決定退卻的兩個主要原因,但同時我們也決不想否認或者忽視其他原因,比如各部隊的聯係和整個作戰計劃遭到破壞等等。


    所以,任何戰鬥都是雙方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以流血的方式和破壞的方式進行的較量。最終誰在這兩方麵剩餘的力量越多,誰就是勝利者。


    在戰鬥過程中,精神力量的損失是決定勝負的重要原因。勝負決定後,精神力量的損失還在繼續,直到整個行動結束時才達到頂點。因此,使敵人精神力量遭受損失也是摧毀敵人物質力量從而獲得利益的一種手段,而得到這種利益恰恰是戰鬥的真正目的。軍隊一旦隊形混亂,行動不能協調,那麽個別部隊的抵抗往往就是徒勞無益的了。整個軍隊的勇氣受到了挫折,本來那種不顧危險地力爭得失的緊張情緒就會鬆弛下來,這時,危險對大多數人來說更不能激發勇氣,反而僅象是一種嚴厲的懲罰。因此,如果軍隊一旦看到敵人取得勝利,他們的力量就會遭到削弱,他們的銳氣就會受到挫傷,他們就再也不能依賴危險激發自己的勇氣來解除危險了。


    勝利者必須利用這個時機,以便使自己在摧毀對方物質力量方麵得到真正的利益。隻有在摧毀對方物質力量方麵得到的利益才是確實可靠的,因為失敗者的精神力量能漸漸恢複起來,隊形能重新建立起來,勇氣也能再度高漲。然而勝利者在精神方麵取得的優勢在多數情況下卻隻有極小一部分可以保留下來,有時甚而連極小一部分也不能保留下來。在極個別情況下,由於失敗者抱有複仇心和更加強烈的敵愾心,對勝利者來說相反可能會產生相反的精神效果。與此相反,在殺傷敵人。俘獲敵人和繳獲敵人火炮等方麵,勝利者所獲得的利益卻永遠不會從賬本中一筆勾銷。


    會戰過程中的損失主要是人員傷亡,而其間的損失卻主要是火炮的丟失和人員的被俘。前一種損失對勝敗雙方來說都是存在的,隻是數量不同罷了;後一種損失卻不是這樣,通常隻是失敗的一方才有這種損失,起碼失敗一方的這種損失要大得多。


    因此,繳獲的火炮和俘獲的人員在任何時候都被看作是真正的戰利品,而且又被當作是度量勝利的尺度,因為根據這一切可以準確無誤地看出勝利的大小。甚而勝利者精神優勢的大小,從這方麵看也比從其他方麵看更為明顯,尤其是把它同傷亡人數對比著看,就更為明顯。所以,俘獲人員和繳獲的火炮的數量也是產生精神效果的一種新力量。


    我們曾經說過,在戰鬥過程中和在戰鬥後的退卻中受到挫傷的精神力量是能逐漸恢複的,有時甚至可以不留下一絲痕跡。但這隻不過是就整體中的一小部分說的,至於整體中的大部分,卻很少能這樣。對軍隊的大部分來說還有這樣的可能,但對軍隊所屬的國家和國家機構來說,卻極少。甚而根本不會有這樣的可能。在國家機構和國家裏,人們判斷問題時是從較高的角度出發的,作出評斷時個人的偏見較少,根據敵人奪得的戰利品的數量,及把這些戰利品同傷亡人數作對比,很容易看出自己軍隊軟弱無力的程度。


    總之,雖然精神力量的削弱是沒有絕對價值的,並且也不一定能在最後的戰果中表現出來,精神力量受到削弱有時可能成為舉足輕重的因素,以不可抗拒之勢壓倒一切,但是我們還是不能對此有所忽略。因此,削弱敵人的精神力量也常常可以成為軍事行動的巨大目標,關於這一點我們將在其他的地方論述。但在這兒,我們還必須考察一下它的幾個基本方麵。


    勝利的精神效果是隨著被擊敗的軍隊數量的增多而增大的,可精神效果不是以相同的比例,而是以更大的比例在增大,也就是說,不但在範圍上增大,而且還會在強烈程度上增大。一個被擊敗的師是容易恢複秩序的,隻要它跟更大的軍隊靠在一起,就象凍僵的手腳靠在身體上容易溫暖過來一樣。盡管失敗的精神效果還沒有全部消失,但對敵人來說,這種效果已經有一部分沒有作用了。但,倘偌整個軍隊在一次會戰中失敗,那就不同了,它會導致全軍各個部分相繼崩潰。一堆大火所發出的熱度和幾堆小火所發出的熱度是根本不同的。


    另外,勝利的精神效果還取決於雙方的兵力對比。用少數兵力擊敗多數兵力,不僅得到雙倍的成果,而且還表明勝利者有一種更強大的。全麵的優勢,使戰敗者永遠不敢卷土重來。然而,實際上這種影響是很不容易看出來的。在采取行動的時候,常常對敵人的實際兵力了解得不奶準確,對自己的兵力也估計得不很真實,而且擁有優勢兵力的一方甚至根本不能承擔這種兵力上的懸殊,或者在長時間內不了解兵力占優勢的全部真相。這樣,他就可以避免由於這一點而產生的不利的精神影響。在當時始終為不了解情況。虛榮心或謀略所掩蓋著的這種以少勝多而產生的精神力量,通常是到了後來才被人們在曆史中發現的。這時,對這支以少勝多的軍隊和它的指揮官來說,當然增加了光采,但對那些久已過去的事件本身來說,這種精神力量已經不能起什麽作用了。


    假如說火炮和俘獲的人員是體現勝利的主要標誌,是勝利的真正結晶,那麽,組織戰鬥時也就要格外考慮到這一點,在這裏,用殺傷的辦法消滅敵人僅僅隻是一種手段。


    這一點對戰鬥本身的部署有什麽影響,不是戰略上的問題,可,這一點同戰略對戰鬥的決定是有關係的,這主要表現在怎樣保障自己背後和威脅敵人背後這個問題上。保障自己的背後和威脅敵人的背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能俘獲多少敵人和繳獲多少火炮,在很多情況下,當戰略上極為缺乏相應的措施時,單靠戰術常常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被迫同敵人兩麵作戰,這是很危險的;沒有退路,這是更嚴重的危險。這兩種情況都能癱瘓軍隊的運動和削弱其抵抗力,因此影響勝負。而且,在戰敗時,這兩種危險會增大軍隊的損失,甚至會使損失增大到最大限度,也就是說,使軍隊達到被消滅的程度。所以,背後受到威脅不僅能使失敗的可能性更大,並且能使失敗變得更加嚴重。


    因此,在全部作戰過程中,尤其是在大大小小的戰鬥中,人們本能地要保障自己的背後和威脅敵人的背後。這種本能的要求是從勝利的概念中產生出來的,而勝利的概念,正象我們所說過的那樣,跟純粹的殺傷敵人還是有所不同的。


    我們認為努力爭取保障自己背後和威脅敵人背後是戰鬥最緊迫的任務,而且是一個處處都應該努力爭取實現的任務。在任何一次戰鬥中,假如除了單純的硬衝以外,不采取上述兩種或者其中的一種措施的話,那是不可設想的。即便是最小的部隊也不能不考慮自己的退路就去攻擊敵人,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會試圖去切斷敵人退路。


    至於這種本能的要求在複雜的情況下會多麽頻繁地受到阻礙,因而不能順利地實現,以及在遇到困難時又往往必須服從其他更重要的考慮等等,要說起來就會離題太遠,在這裏,我們隻想指出這種本能的要求是戰鬥中的一個普遍的自然法則。


    這種本能的要求到處都發生作用,處處都使人感到它的壓力,所以成為幾乎所有的戰術機動和戰略機動必得圍繞的中心。


    如果我們現在再研究一下勝利的總的概念,就能發現它包括三個要素:


    (1)敵人的物質方麵的損失大於我方;


    (2)敵人的精神方麵的損失大於我方;


    (3)敵人放棄自己的意圖,公然承認以上兩點。


    作戰雙方關於人員傷亡的報道從來都不會是準確的,也很少是真實的,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故意假報的,甚至公布的戰利品的數目也很少是完全可靠的。因此,假如報道的戰利品的數目不很大,那麽是否真正獲得了勝利還是值得懷疑的。至於精神力量的損失,除了把戰利品作尺度以外,就壓根沒有適當的尺度可以衡量了。因此,在很多情況下,隻有一方放棄戰鬥可以作為另一方獲得勝利的唯一確鑿的證明。因此垂下軍旗就等於承認自己是錯誤的,而敵人在這次戰鬥中是正確的和強於我們的。失敗一方的這種屈服和恥辱同失去均勢引起的其餘一切精神後果是有差別的,它是構成對方勝利的一個重要部分,因為對公眾輿論以及對交戰國和所有盟國的國家機構和人民發生影響的,剛好是這一部分。


    但是,退出戰場並不等於放棄意圖,即使是經過一場頑強而持久的戰鬥之後退出戰場也是如此。假如一個前哨經過一番頑強的抵抗後退卻了,恐怕誰也不能說它放棄了自己的意圖。甚至在以消滅敵人軍隊為目的的戰鬥中,也常常不能總認為退出戰場就意味著放棄意圖。例如,事先計劃好的退卻,就是一邊退卻一邊還在消滅敵人。這全是我們在研究戰鬥的特殊目的時將要談的問題。我們在這裏隻是想提醒,在大多數情況下,放棄意圖和退出戰場是難以區分的,退出戰場在軍內和軍外引起的印象是不容忽略的。


    對於一些沒有聲譽的統帥和軍隊來說,根據實際情況即使需要退卻,也通常會感到特別為難。因為在一係列戰鬥中連續退卻,雖然事實上並非失敗,但給人們造成的印象卻是節節後退,這種印象能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後退者不可能處處表白自己的特殊意圖,借以避免這種精神影響,因為要想避免這種影響,勢必公開他的全部計劃,但很明顯,這是完全違背他的根本利益的。


    為了讓大家注意到這種勝利概念的特別的重要意義,我們隻要迴憶一下索爾會戰就夠了。在這次會戰中,戰利品並不多,隻有幾千名俘虜和二十門火炮。當時腓特烈大帝考慮到整個情勢,本來已經決定向西裏西亞退卻,但仍然在戰場上停留了五天,並且以此宣告勝利。正象他自己所說的,利用這種勝利的精神效果,能比較易於地締結和約。盡管他在勞西次的卡托利希――亨內斯多夫戰鬥和克塞耳斯多夫會戰中又贏得幾次勝利後才締結了和約,可我們仍然不能說索爾會戰是沒任何精神效果的。


    如果勝利震撼了敵人的精神,那麽奪得的戰利品就會達到驚人的程度。對於對方來說這場失利的戰鬥便成為不平常的大敗。在這種情況下,失敗者在精神上常常會瓦解,會完全喪失抵抗能力,以致全部行動隻能是敗退,隻能是逃跑。


    滑鐵盧會戰和耶納會戰就是這樣的大潰敗,而博羅迪諾會戰卻不是。


    大敗和一般的失敗的區分隻是失敗的程度不同而已,隻有書呆子才去尋找為它們劃分界限的標誌。但是,明確概念是弄清理論觀念的中心環節,這是非常重要的。至於我們用同一個詞來表達在敵人大敗的情況下取得的勝利和在敵人一般的失敗情況下取得的勝利,這隻是術語上的缺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章 |戰鬥的意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在前一章中考察了戰鬥的絕對形態,也就是把戰鬥作為整個戰爭的縮影進行考察。現在,我們把戰鬥作為一個更大的整體的一部分來研究它同其他部分之間的關係,第一,我們要探討戰鬥的直接意義。


    既然戰爭是敵對雙方相互消滅的行為,那麽雙方就全要集中自己的全部力量,並用這些力量在一次大規模的衝突中解決一切問題。在理論上,這似乎是極為自然的,在現實中,好象也是這樣的。這種看法也確實有許多正確的地方。並且,如果我們堅持這種看法,把最初的一些小戰鬥隻看作是象刨花一樣不可避免的損耗,那麽,總的看來這也是很有益的。但是,問題決不是這麽簡單就能夠解決的。


    顯然,戰鬥數目之所以增多,是把兵力區分開的緣故,因此各個戰鬥的直接目的和兵力的區分要一並討論。mhtwx []但是,這些目的以及具有這些目的的戰鬥,一般是能分類的,弄清它們的類別,將有助於說明我們的論點。


    消滅敵人軍隊當然是一切戰鬥的目的,然而,可能有別的一些目的同消滅敵人軍隊結合在一起,甚至還占主要地位。因此,我們必須區別兩種情況:一種是消滅敵人軍隊是主要目的,一種是消滅敵人軍隊是主要手段。除了消滅敵人軍隊之外,占領一個地方和占領一個目標也可能是一次戰鬥的總的任務。這種總任務也隻是三者中的一項,也可能不止一項。在後一種情況下,通常總有一項是主要的。在我們不久將要談到的進攻和防禦這兩種主要作戰形式中,如以上三項中的第一項是相同的,其他兩項卻不一樣。現列表如下:


    進攻戰鬥防禦戰鬥


    消滅敵人軍隊消滅敵人軍隊


    占領一個地點防守一個地點


    占領一個目標防守一個目標


    但是,如果我們考慮到偵察和佯動,那麽上麵這個表並沒有把所有的目的都囊括在內,原因在於上述三項中的任何一項都顯然不是這類戰鬥的目的。實際上,我們必然承認還有第四種目的存在。仔細考察一下就可以看出,偵察是為了使敵人暴露自己,騷擾是為了使敵人疲憊,而佯動則是為了使敵人不離開某一地點或把他從某一地點引到另一地點。所有這些目的隻有假借上述三種目的中的一種(通常是第二種),才能間接地達到。因為要進行偵察就得裝出真正進攻。打擊或者驅逐對方的樣子。這種假借的目的並不是真正的目的,但我們在這裏所要討論的隻是真正的目的。因此,我們得在進攻者的那三種目的以外再加上第四種目的――誘使敵人采取錯誤的措施。換句話說,就是進行佯攻。這個目的隻能具有進攻的性質,因為這是由事物的性質所決定的。


    另一方麵,我們必須指出,防守一個地點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絕對的,也就是根本不許放棄那個地點;另一種是相對的,也就是隻需要防守一個時期。後一種情況常常出現在前哨戰和後衛戰裏。


    戰鬥任務的不同,對戰鬥本身的部署將會有重大的影響,這是非常清楚的。比如,隻是把敵人的哨兵從他們的所在地趕走時使用的方法,同要完全消滅他們時所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又例如,不惜任何代價堅守一個地點時使用的方法,同暫時阻擊敵人時使用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在前一種情況下,很少考慮到撤退,而在後一種情形下,撤退卻成了主要的事情。


    在這裏列舉的這些問題都屬於戰術範疇,隻是為了舉例說明問題而已。至於在戰略上怎樣看待戰鬥的各種不同的目的,將在談到這些目的的章節中再予以論述。這裏隻作幾點普通的解釋。


    第一。這些目的的重要性大體是按上麵表中所列的次序依次遞減的。第二。在主力會戰中占首要地位的總是一目的。第三。防禦戰鬥的後兩種目的不能帶來真正的利益,也就是說這兩種目的完全是消極的,僅僅是在有利於達到其他積極目的情況下,才能間接地帶來利益。因此,假如這樣的戰鬥過於頻兆,就是戰略形勢惡化的征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六章 |戰鬥的持續時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我們就它同軍隊各個方麵的關係,不再就戰鬥本身來探討戰鬥,那麽戰鬥的持續時間就有了獨特意義。


    戰鬥的持續時間在某種程度上能看作是戰鬥的一種次要的。從屬的成果。對勝利的一方來說,戰鬥勝負決定向來都是越快越好;而對失敗的一方來說,卻不嫌戰鬥時間拖得很長。對勝利的一方來說,勝利來得越快,效果也就越大;而對失敗的一方來說,失敗來得越遲,損失也就越小。


    一般說來是這樣的,但是,隻有在相對防禦戰鬥中,這一點才具有切實的重要性。


    在相對防禦戰鬥中,所有成果常常隻取決於戰鬥的持續時間。我們把戰鬥的持續時間列為戰略要素,原因也就在這裏。


    戰鬥的持續時間和戰鬥的幾個主要條件之間有一種必然聯係。這些條件是:兵力的絕對數量,雙方兵力的對比和兵種的比例以及地形的性質。比如兩萬人不會象兩千人那樣很快地消耗掉;抵抗比自己兵力大一兩倍的敵人不能象抵抗與自己兵力相等的敵人那麽長久;騎兵戰鬥比步兵戰鬥勝負決定得快點,單用步兵作戰的戰鬥比有炮兵參加的戰鬥勝負決定得快些;在山地和森林地作戰,前進的速度就不能象在平原上那樣快。這一切都是很顯然的。


    可見,想通過戰鬥的持續時間來達到某一目的,就必須考慮到兵力的數量。兵種的比例以及配置的情況。但是我們在這一問題的專門研究中,重要的不是得出這條規則,而是把經驗在這方麵所得出的主要結論和這條規則聯係起來。


    一個由各兵種組成的八千人至一萬人的師,即使是對抗兵力占很大優勢的敵人,並且是在不十分有利的地形上,也可以抵抗數小時;如果敵人的優勢不太大,或者壓根不占優勢,那麽就能夠至少抵抗半天。一個由三。四個師編成的軍的抵抗時間比一個師的抵抗時間多一倍,而一個八萬至十萬人的軍團的抵抗時間則可以大概延長兩。三倍。這也就是說,這些軍隊在上述的時間內可以單獨作戰。假如在這一段時間內調來了其他軍隊,這些軍隊發揮的作用能夠馬上同已經進行的戰鬥所取得的結果合而為一,那麽這仍舊算是一個戰鬥。


    上述數字是我們從經驗中得來的。但是,我們認為進一步闡明決定戰鬥勝負的時刻,和說明結束戰鬥的時刻,同樣是重要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七章 |戰鬥決定勝負的時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任何戰鬥的勝負都不隻是在某一時刻決定的,在任何一次戰鬥中都有一些很關鍵的時刻,對勝負的決定起著主要的作用。一次戰鬥的失敗如同天平的秤盤下降一樣,是漸漸形成的。但是,在任何戰鬥中都有一個時刻,能看作是這次戰鬥的勝負已定的時刻,過了那個時刻再進行的戰鬥,就是一個新的戰鬥而不是原來那個戰鬥的繼續了。對決定是否能利用援軍有效地繼續這個戰鬥來說,對這個時刻有個明確的概念,是很重要的。


    在一些無法挽迴的戰鬥中人們常常無謂地犧牲了生力軍,在還可以扭轉乾坤的戰鬥中,卻常常錯過了利用生力軍扭轉局勢的時機。下麵兩個例子最能說明這一點。


    1806年在耶納附近霍亨洛黑侯爵以三萬五千人同拿破侖所帶領的六。七萬人進行會戰,結果失敗了,而且一敗塗地,可以說是差不多全軍覆沒,這時呂歇爾將軍試用以大約一萬二千人的兵力重新恢複會戰,結果在轉瞬之間一樣遭到了毀滅。


    與此相反,在同一天,大概二萬五千普軍在奧爾施塔特附近同達烏率領的二萬八千法軍一直戰鬥到中午,雖然失敗了,但是軍隊並沒有被瓦解,也沒有比完全沒有騎兵的對方遭受更大的損失。而普軍卻錯過機會,沒有利用卡耳克洛伊特將軍率領的一萬八千名預備隊來扭轉戰勢。假如當時利用了預備隊,那樣這次會戰就不會失敗了。


    每個戰鬥都是一個整體,各個部分戰鬥的結果在這個整體中,匯合出總結果。而戰鬥的勝負恰恰就是由這個總結果決定的。這個總結果不一定剛好是我們在第六章中所說的那種勝利。因為有時也許事先沒有計劃取得那樣的勝利,有時則由於敵人過早地撤退了,沒有機會取得那樣的勝利。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在敵人頑強抵抗的戰鬥中,決定勝負的時刻也往往比構成勝利概念的那個主要成果出現得更為早。


    於是我們要問:通常到底什麽時刻是勝負已定的時刻?也就是說,從什麽時刻起即使用一支相當大的生力軍也不能扭轉局勢的不利局麵?


    假如撇開本來就無所謂勝負的佯攻不談,那就是:


    假如戰鬥的目的是奪取一個活動的目標,那麽對方丟失這個目標就是勝負已定的時刻。


    假如戰鬥的目的是占領一個地點,那麽對方喪失這個地點多半也就是勝負已定的時刻。但是,隻有在這個地點非常難以攻克時才是這樣。如果是一個容易攻占的地點,那麽不管它多麽重要,敵人也能不冒很大危險把它重新奪迴來。


    在不能以上述兩種情況決定戰鬥勝負的其他所有的場合,特別是在即使以消滅敵人軍隊為主要目的的場合,勝利的一方不再處於鬆散狀態,不再處於某種軟弱無力的狀態,而失敗的一方逐漸使用兵力(這一點已經在第三篇第十二章中談過)也已經沒有好處,這一時刻就是勝負已定的時刻。因為這個道理,我們在戰略上是根據這一勝負已定的時刻來劃分戰鬥單位的。


    如果在戰鬥中進攻的敵人完全沒有或者隻是一小部分發生秩序混亂和失去作戰能力,而我方卻在不同程度上全部處於渙散狀態,那麽我們是無法恢複戰鬥的;假如敵人全部失去作戰能力,但又重新恢複了,那麽我們一樣也是無法恢複戰鬥的。


    因此,真正參加戰鬥的那一部分兵力越小,留作預備隊的那一部分兵力就越大(單是它的存在就可以影響勝負),對方利用生力軍奪迴勝利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任何統帥和軍隊,隻要在戰鬥中能最合理地使用兵力,並且到處都能充分利用強大預備隊的精神效果,就能最有把握地取得勝利。在現代,我們必須承認,尤其是在拿破侖親自統率下作戰時,法國軍隊,在這方麵是非常出色的。


    另外,勝利的一方參加戰鬥的兵力越小,消除戰鬥的危機狀態和恢複作戰能力的時刻就來得越早。一小隊騎兵在快速追出敵人以後,幾分鍾內就能夠恢複原來的隊形,危機也不會持續得更長。整個騎兵團要恢複隊形卻需要較長的時間。成散兵線的步兵恢複隊形所需要的時間還將更長。至於各兵種組成的部隊,它各個部分的前進方向也許是不同的,戰鬥開始後隊形可能發生混亂,並且由於相互間都不明確知道對方的位置,隊形就會更混亂,因而恢複隊形就需要更長的時間。勝利的一方要把在戰鬥中分散了的軍隊以及一部分隊形混亂了的部隊重新集合起來,稍作整頓,配置在適當的地點,恢複戰場秩序,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我們能說軍隊越大,恢複秩序的時刻就來得越遲。


    除此之外,當勝利者還處於危機狀態時,黑夜的到來會推遲恢複秩序的時刻。最後,複雜的地形和遮蔽地也會推遲這一時刻的到來。但我們還必須指出,黑夜對勝利者也是一種有效的掩護手段,因為失敗者利用夜暗進攻取得良好結果的情況是非常少的,象1814年3月10日約克在郎城對馬爾蒙攻擊成功的例子,是不多見的。一樣,遮蔽地和複雜的地形對較長時間處於危機狀態的勝利者也可以起到掩護作用,使他不致受到反擊。所以,黑夜和遮蔽地。複雜的地形,對失敗者恢複戰鬥來說,不是更為容易,而是更為困難。


    以上我們所談的失敗者的援軍,隻是指單純增加的兵力,即從自己後方來的援軍,因為這是一般常見的情況。可是,如果援軍攻擊對方的翼側或背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屬於戰略範圍內的翼側攻擊和背後攻擊的效果,我們將在其他地方討論。在這裏我們研究的為恢複戰鬥而進行的翼側攻擊和背後攻擊主要屬於戰術範圍。我們隻是由於必須談到戰術效果,而且必須使我們的概念深入到戰術範疇,因此才討論它。


    軍隊向敵人翼側和背後攻擊,能大大提高攻擊的效果,但不一定總是這樣,有時反而也可能削弱攻擊的效果。這個問題和任何其他問題一樣,都是由戰鬥的各種條件決定的,我們在這裏不去深入討論它。但下麵兩點對我們當前研究的問題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翼側攻擊和背後攻擊對勝負決定後的成果的影響,常常比對勝負決定本身的影響要大。在恢複戰鬥時,首先應該爭取的是勝利,而不是計較成果的大小。正是基於這一點,我們應當認為,一支趕來恢複戰鬥的援軍,不同原來的軍隊會合而去攻擊敵人的翼側和背後,不如直接去同它會合更為有利。在許多情況下確實是這樣,可我們也必須承認,在更多的情況下並不是這樣,因為在這裏下述第二點會起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通常趕來恢複戰鬥的援軍都會帶來出其不意的精神效果。


    出其不意地攻擊敵人的翼側和背後,效果總是很大的,因為正處於失敗的危機狀態中的敵人是分散和混亂的,很難抵擋這種攻擊。敵人的兵力,在戰鬥初期,是集中的,對翼側攻擊和背後攻擊總是有防備的,因此這種攻擊不會起多大作用,但是到了戰鬥的未尾,就完全不同了,這一點不是十分明顯的嗎!


    所以,我們必須毫不猶豫地承認,在多數情況下,一支援軍攻擊敵人翼側或背後,能產生更大的效果,就似乎同樣的力在杠杆上作用於力臂較長的一端時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一樣。一支從正麵進攻不足以恢複戰鬥的軍隊,假如攻擊敵人翼側或背後,就能把戰鬥恢複起來。精神力量在這裏起著主要作用,它的效果幾乎是無法估量的,因而大膽和冒險就有了用武之地。


    在難以確定能否挽迴一個失利的戰鬥時,必須注意上述這一切,必須考慮到上述各種相互影響的力量的作用。


    倘若戰鬥還不能認為已經結束,那麽,援軍所開始的新的戰鬥就會與原來的戰鬥合而為一,取得共同的結果。於是原來的失利就從賬本中一筆勾銷了。可,如果戰鬥的勝負已定,情形就完全不同了,這時就產生兩個各自獨立的結果。在這種情形下,如果援軍兵力有限,不能和敵軍相對抗,那就很難指望新開始的戰鬥會獲得有利的結果。如果這支援軍很強大,以至可以不考慮前一個戰鬥的結果就能進行下一個戰鬥,那麽它雖然能夠以勝利的結果來彌補前一個戰鬥的失利,甚至或許還有更大的收獲,但絕對不能把前一個戰鬥的失利從賬本中勾銷。


    在庫涅斯多夫會戰中,腓特烈大帝在有次攻擊時占領了俄軍左翼陣地,繳獲了七十門火炮,但在會戰終了時又都丟了,因此前一部分戰鬥的全部成果就從賬本中勾銷了,如果他適可而止,把會戰的後一部分延遲到第二天進行,那麽即使失利了,第一次戰鬥的收獲也足可以抵銷這個失利。


    但是,如果在戰鬥還未結束時就已經預先看到戰鬥的不利情況,而且把它扭轉了過來,那麽這種不利的結果不但可以從我們的賬本上一筆勾銷,而且還能成為更大勝利的基礎。也就是說,如果人們仔細考慮一下戰鬥的戰術過程,就不難看出,在戰鬥結束之前,各個部分戰鬥的一切結果都不過是暫時的,在總結果中不但可能被抵銷掉甚至還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轉化。我方作戰的軍隊被擊潰得越多,敵人消耗的兵力也就越大,所以敵人的危機狀態也就越嚴重,我方生力軍的優勢也就越大。假如這時總的結果轉化為對我有利,我們從敵人手中奪迴了戰利品和戰場,那麽敵人以前在奪取戰場和戰利品時所耗費的所有力量都將成為我們的純利,而我們以前的失敗卻成為走向更大勝利的階梯。這時,在勝利的情況下敵人認為值得為之作出犧牲的輝煌戰績就化成烏有,剩下的隻是對犧牲掉的兵力的懊惱心情了。勝利的魅力和失敗的災殃就是這樣地使勝利和失敗變幻莫測。


    因此,如果我們占決定性的優勢,並且能夠以更大的勝利來報複敵人,那麽,最好是在這次戰鬥(如果它是相當重要的話)尚未結束之前就扭轉不利的局麵,而不是發動第二次戰鬥。


    1760年勞東將軍在累格尼察進行戰鬥時,道恩元帥曾試圖去援助他。可是當勞東戰鬥失敗時,道恩雖然有足夠的兵力,然而卻沒設法在第二天進攻腓特烈大帝。


    可見,在會戰以前進行的浴血前衛戰,隻能看作是不得已而采取的下策,如果不是必要,是應當避免的。


    我們還應該研究一下另一個問題。


    如果一次結束了的戰鬥是一件已經完結了的事情,那麽它就不能成為決定進行一次新戰鬥的理由。決定進行一次新的戰鬥,必然是以其他情況為根據的。可是,這個結論同我們必須考慮的一種精神力量――複仇心是互相抵觸的。這種感情,上自最高統帥,下至地位最低的鼓手都不會缺乏,因此,再沒有什麽比複仇心更能激揚起軍隊的鬥誌了。不過,這裏有一個前提,這就是被擊潰的隻是整個軍隊中不太大的一部分。要不然,複仇心就會由於整個軍隊感到自己無能為力而消失了。


    因此,為了立即挽迴損失,尤其是在其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發動第二次戰鬥時,運用上述精神力量是很自然的。在多數情況下這樣的第二次戰鬥必然是進攻,這是由事物的性質決定的。


    在許多從屬性的戰鬥中,可以找到很多這種利用複仇心的例子。可是,規模較大的會戰常常都是由很多其他原因,而不是由這種較弱的精神力量促成的。


    可敬的布留赫爾在1814年2月14日在他的兩個軍在蒙米賴被擊敗之後三天,率領第三個軍走上了同一個戰場,毫無疑問,這是複仇心驅使他這樣做的。假如他知道可能與拿破侖本人相遇,那他當然有充分的理由暫時不去複仇。但他當時盼望的是找馬爾蒙報仇,於是他那種高貴的複仇心不但沒有帶來什麽好處,相反由於失算而帶來了失敗。


    負有共同作戰任務的幾個部隊之間的距離,取決於戰鬥的持續時間與決定戰鬥勝負的時刻。這種配置如果隻是為了進行同一個戰鬥,那就是戰術部署。但是,隻有當它們距離非常近,不可能進行兩個獨立的戰鬥,也就是說在戰略上它們所占據的空間可以看作是一個點的時候,這種配置才能看作是戰術部署。然而,在戰爭中常常可以看到,即使負有共同作戰任務的部隊之間,也必須保持相當距離,盡管它們的主要意圖是共同進行一個戰鬥,但它們也可能進行分別戰鬥。因此,這種配置屬於戰略部署。


    屬於這一類部署的有:分成幾個部分和幾個縱隊的軍隊的行軍,派遣出幾個前衛和側方部隊以及指定支援一個以上戰略點的幾個預備隊,分散宿營的幾個軍的集中,等等。人們能看到,這類戰略部署是常常出現的,它們在戰略上好比是輔幣,而主力軍會戰以及具有同樣重要性的一切則是金幣與銀幣。


    第八章|戰鬥是否需經雙方同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經雙方同意,戰鬥是不會發生的”,格鬥就是完全地建立在這個思想上的。一些曆史著作家,正是根據這一思想,提出了一係列妙論,得出了許許多多模糊的和錯誤的觀念。


    這些著作家在論述中總離不了這樣一種提法:一個統帥向另一個統帥挑戰,而後者卻未應戰。


    然而,戰鬥是一種起了極大變化的搏鬥,構成戰鬥的基礎的不僅有雙方對鬥爭的欲望(即雙方同意戰鬥),而且還有同戰鬥聯係在一起的目的。這些目的永遠屬於更大的整體,並且不僅如此,即使把整個戰爭看作是一個鬥爭時,它的條件和政治目的也是從屬於更大的整體的。因而,要求戰勝對方的這一欲望本身是完全處於從屬的地位的,或者更確切地說,它是不能獨立存在的,它隻能看作是更高的意誌賴以活動的神經係。”白白地向敵人挑了戰”這句話,在古代民族中間,和在常備軍出現的初期,比起現代來還有一些意義。古代各民族是在沒有任何障礙的開闊的戰場上進行戰鬥的,這是一切部署的依據,因此當時的全部軍事藝術全表現在軍隊的部署和編組上,也就是表現在戰鬥隊形上。


    在那時,軍隊通常都駐紮在營寨中,因此營寨中的陣地被看作是不可侵犯的,隻有當敵人離開營寨,象進入比武場一樣,來到開闊的地方,才有可能進行會戰。


    假如有人說,漢尼拔白白地向非比阿斯挑了戰,那麽,對非比阿斯來說,這句話無疑是表明這一會戰不在他的計劃之內,這句話本身不能證明漢尼拔在物質方麵或精神方麵占據優勢;然而對漢尼拔來說,這種說法是對的,因為它表明漢尼拔是真正希望進行會戰的。


    常備軍出現初期進行的大戰鬥以及會戰的情況和古代戰爭類似。也就是說,一支龐大的軍隊必須編成戰鬥隊形才能投入戰鬥,才可以指揮它進行戰鬥。這樣的軍隊是一個龐大的。笨拙的整體,總是要在平原地上才能作戰,在複雜地形。遮蔽地以及山地,那就既不適宜於進攻也不適宜於防禦了。因此,防禦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從這裏找到了一種避免會戰的手段。這樣的情況雖然漸漸減少,但卻一直繼續到第一次西裏西亞戰爭。到了七年戰爭時期,才開始在難以通行的地形上進攻,並且逐漸普遍起來。到了現代,對那些想利用地形的人來說,地形雖然還能增強其力量,但已經不再象魔法那樣能夠束縛戰爭的自然力量了。


    三十年來,戰爭發展得更不受地形約束了,對於真正想通過戰鬥決定勝負的人來說,再也沒有什麽可以阻礙他去找到敵人和進攻敵人了。假如他不這樣做,就不能認為他是想進行戰鬥的。因此,向敵人挑戰而敵人沒有應戰這種說法,在今天無非是表明他認為戰鬥的時機不很有利。這就等於承認這種說法不恰當,證實他僅僅是想借此掩飾事情的真相而已。


    當然,即使在今天,雖然防禦者已經不可能拒絕戰鬥了,但是,他隻要拋棄陣地從而放棄防守陣地的任務,仍然能避免戰鬥。如果這樣,進攻者取得的成果就是半個勝利,隻能承認他暫時占有優勢。


    因此,現在再也不能用向對方挑戰可對方沒有應戰這種口頭上的勝利來掩飾前進者(即進攻者)停滯不前的狀態了。隻要防禦者沒有後退,那就說明他希望會戰,在他沒有受到攻擊的時候,當然也可以說他是在挑戰,事實上這是不言而喻的。


    從另一方麵看,在現代,凡是希望和能夠逃避戰鬥的人,是不會被迫去進行戰鬥的。然而進攻者常常不滿足於從敵人逃避中得到的利益,而迫切要求獲得一次真正的勝利,因此他有時就會通過尤其巧妙的辦法去尋找和運用為數不多的。卻極為可能的手段,迫使這樣的敵人也進行戰鬥。


    迫使這樣的敵人進行戰鬥的最主要的手段有兩種:第一是包圍,使敵人不能後退,或者後退十分困難,所以寧可接受戰鬥;第二是奇襲。第二種手段在各種運動都不方便的時代是適用的,但是現在已經很不起作用了。現代的軍隊具有很大的機動性和靈活性,甚至在敵人的眼前也敢退卻,隻有在地形極其不利的場合,退卻才會有困難。


    在這裏,內雷斯海姆會戰能看作是一個例子。這次會戰是1796年8月11日卡爾大公於在勞埃阿布山對莫羅發起的,他的目的隻是使自己更易於退卻。但是我們承認,直到現在我們實際上還沒有完全理解這位有名的統帥和著作家當時采用這一行動的理由。


    在羅斯巴赫會戰中,假如聯軍的統帥確實沒有進攻腓特烈大帝的意圖,那麽這次會戰就會是另一個例子。


    關於索爾會戰,腓特烈大帝自己說過,他之所以接受會戰,是因為他感到在敵人麵前退卻是危險的。同時,腓特烈大帝也還舉出了接受這次會戰的其他原因。


    總的說來,上述情形除了真正的夜襲以外,總是少見的。而采用包圍的方法迫使敵人進行戰鬥,主要隻能是對單獨的軍,比如在馬克森會戰中對芬克軍就是如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兵法輯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你是我的一盤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你是我的一盤菜並收藏兵法輯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