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子兵經》下卷·衍部


    目略撮言


    善用兵者,明天數,辟妄說;廣推其役女通文、借傳不惜。對敵則蹙、眼、聲、挨、混、迴。有用至半一影響之中,致機於空、無、陰、靜。化於閑忘,不示威能,斯為操縱由己,而底於自如之地也,兵法至是乃極。(注:此段乃作者用其衍部各篇篇名所構成之序文,疑傳抄過程中已發生訛誤。)


    【譯文】:


    善於用兵的人,能夠洞悉所謂天和命的原理,摒除那些虛妄不經的言論;能廣泛采用女性的陰柔之氣達到柔和的戰術,能夠千方百計借用各種能借用之力。對付敵人的方法,則有委曲求全、點敵兵眼、以聲製敵、拖延時間、蒙混欺騙以及循環使用巧計等等。有的還能意識到戰略戰術方案隻能起部分作用,而需預備一個配套方案,在使敵人計策落空、用兵不著痕跡、運用隱蔽手段、掌握動靜機宜等方麵下功夫,進而達到閑著不閑、團結官兵舍生忘死的境界,同時又不刻意顯示自己的威勢和能力,這樣的將領真正能將戰爭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達到揮灑自如的地步。能做到這一步,兵法的運用也就達到極致了。


    七十三、天(1)


    星浮四遊2,原無實應,惟當所居之地,氣衝於天,蒸為風雨雲霧,及暈芒蕩搖3諸氣,可相機行變。正應者,惟陰陽。寒暑、晦明之數而已。疾風颯颯4,謹防風角5;眾星皆動,當有雨濕;雲霧四合,恐有伏襲;疾風大雨,隆雷交至,急備強弩。善因者,無事而不乘;善防者,無變而不應,至人合天哉!


    【注釋】:


    1天:這裏指天候,氣象。


    2四遊:四麵遊動。


    3蕩搖:搖蕩。


    4颯颯:風聲。


    5風角:指候四方四隅之風以占吉風。於文意不協,疑誤。


    【譯文】:


    星星在天空中四處遊浮,原本與地上的事物沒有相應的關係,隻有當它們所對應的地區,水氣衝入天空,變成了風雨雲霧(而造成星空的隱現變化),同時影響到大氣的運動。人們可以根據這些變化相機行事。正常的情況隻不過是白天黑夜、寒冷酷暑,陰天和晴天的有規律的更替罷了。但在惡劣天氣,比如狂風大作,應防避旋風;所有的星星都有變動,這是將要下雨的預兆;濃霧籠罩,要提防敵人的埋伏和襲擊;狂風暴雨,雷電交加,要迅速準備強弓硬弩。善於利用有利時機的人,就沒有任何事辦不成的;善於提早做好防備的人,就沒有哪一個突然來臨的事件不能應付的,這就是最高明的人與天相結合。


    七十四、數(1)


    兵家貴2謀,曷可言數?而數亦本無。風揚雨濡,在天隻任自然;凍堅潮停,亦是氣候偶合。況勝而旋敗,敗而複勝?勝而君王,敗而撲滅,舉爭將相之能。即未圖於人而人倏3助;未傾於敵。而敵忽誤;事所未意而機或符,皆以人造數,而非以數域4人。數屬人為,天首何處。苟擁節專麾5,止盡其在我者而已。若管、郭、袁、李6之學,可神而不可恃也。


    【注釋】:


    1數:天數,命運。這裏引申為自然之理。


    2 貴:重視,崇尚。


    3倏:忽然。


    4域:疆界,範圍。這裏引申為束縛,左右。


    5麾(hui):通“揮”,指揮。


    6管、郭、袁、李:管,管輅(lu)。三國時魏國的星象學家;郭,郭璞(pu)。晉朝人,長於陰陽曆算及五行卜筮(shi);袁,袁天綱。唐朝人,精於相術。李,李淳風。唐朝人,精於天文曆算占卜之說。


    【譯文】:


    用兵貴在用謀,怎麽能說是受天命的支配呢?天命本來是沒有的。刮風下雨,隻是天氣的自然變化;江河結冰和潮水的漲落,也是氣候的偶然變化所致。何況勝利後立即失敗,失敗之後而又轉為勝利呢?勝者為君為王,敗者灰飛煙滅。這些都取決於雙方文臣武將才能的較量。即使並未求助於人而別人已相助,對敵人不占優勢,敵人卻意外失誤,或事先沒料到,因機會巧合而取勝,這些都是由人造成了貌似天命的效果,並不是冥冥中有天命在左右人。命運靠人來把握,哪裏有什麽上天的意誌呢?。如果牢牢地掌握了指揮大權,就隻管盡力做自己的事。像管輅、郭璞、袁天綱和李淳風等人的關於天數的學說,隻能作為神話傳說,不可用來指導作戰。


    七十五、辟(1)


    兵家不可妄有所忌,忌則有利不乘;不可妄有所憑,憑則軍氣不勵。必玄女2、力士3之陣不搜,活曜4遁甲5之說不事,孤虛6風角、日者7、靈台之學不究。迅風疾雨,驚雷赫電,幡9折馬跑10,適而不惑。以人事準進退,以時務決軍機。人定有不勝天,誌一有不動氣哉!


    【注釋】:


    1辟:摒除,排除。


    2玄女:神女。傳說黃帝與耳目蚩尤作戰,上天排神女授給黃帝兵符,助他獲勝。相傳《六任》、《遁甲》等書都出於玄女。


    3力士:官名,主管金鼓旗幟,隨行皇帝左右。


    4活曜(yào):該詞費解。一說“活”為“獲”之誤。指據日月將沉沒時的光芒占卜未來。


    5遁甲:古代方術之一。其法以十幹中的乙、丙、丁為三奇,以戊、己、庚、辛、壬、癸為方儀,分置九宮,以甲統之,視其如臨吉兇以為趨避。


    6孤虛:古代占卜推算曆日之法。天幹為日,地支為辰,日辰不全為孤虛。占卜時得孤虛,主事不成。


    7日者:以占候卜筮為業的人。


    8:靈台:星名,主觀雲物、察符瑞、候災變。


    9 幡:旗幟。 10跑:原為“跪”,據天蔚書社本改。


    【譯文】:


    兵家不能毫無根據地強調忌諱,否則遇到有利的情況就不能及時加以利用;不可沒有根據地強調憑借,否則軍隊的士氣就不振作。一定不要去搜求所謂的“玄女”、“力士”陣法,不要理會 “活曜”、“遁甲”的學說,也不要去研究“孤虛”、“風角”、“日者”、“靈台”等卜卦算命的學問。即使遇到狂風暴雨,迅雷閃電,旗斷馬驚,也要堅決行動,毫不遲疑。要根據敵我實際情況來決定部隊的進退,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來決定軍事機宜。如果人堅定了,會有不可戰勝的天嗎?如果全軍眾誌成城,會有不可震動的氣嗎?


    七十六、妄(1)


    讀《易》,曰大過2,曰無妄3。聖賢以無妄而免過,兵法以能妄而有功。故善兵者,詭行反施,逆發詐取,天行時幹,俗禁時犯,鬼神時假,夢占時托,奇物時致,謠讖4時倡,舉措時異,語言時舛5;鼓軍心,沮敵氣,使人莫測。妄固不可為,苟有利於軍機,雖妄以行妄,直致無疑可也。


    【注釋】:


    1妄:欺騙,虛妄,荒謬。


    2大過:《易》卦名,過甚之意。


    3無妄:《易》卦名,真實無偽之意。


    4讖(chèn):讖語,預言吉兇得失的文字圖記的隱語。


    5舛(chuǎn):錯亂,差錯。


    【譯文】:


    讀《周易》,會讀到“大過”、“無妄”等卦。聖賢因為無妄而避免犯錯誤,兵法因為行妄欺詐而取得成功。因此,善於用兵的人,行為詭詐,措施反常;倒行逆施,以欺騙的手段取勝;有時甚至違反自然法則,觸犯習俗和禁忌;有時借助於鬼神、托夢和占卜;時而使用希奇古怪的東西;時而散布謠言和蜚語;舉止行動時常怪異,說話時常前後矛盾。鼓舞自己的軍心,打擊敵人的士氣,使敵人捉摸不定。這些虛妄怪誕的方法,本來不應用的,但如果有利於軍機,即使是妄上加妄,也沒有什麽可疑慮的。


    七十七、女(1)


    男秉剛,女秉柔。古之大將,間有藉於女柔者,文2用以愚敵玩寇,武用則作戰驅軍,濟艱解危,運機應變,皆有利也。男不足,女乃行。


    【注釋】:


    1女:這裏指男女秉性加以區別。


    2文:柔和。


    【譯文】:


    男人秉性剛強,女人秉性陰柔。古時的大將,有時也借助於女子的陰柔的力量,柔和的特點來愚弄麻痹敵人,作戰時用來鼓動全軍,排難解危,臨機應變,都是很有利的。不過,隻是男人力量不足時,才由女人行動。


    七十八、文


    武固論勇,而大將征討,時用羽檄1飛文,恆有因一辭而國降軍服者。士卒稍知字句,馬上詩歌,行間俚語,條約禁令,暇則使之服習,或轉相耳傳,自聞詔2解義,不害上為君子師、儒者3兵也。


    【注釋】:


    1羽檄(xi):軍事文書。插鳥羽以示緊急。檄文,古代用征召、聲討的文書。


    2詔:告誡,教誨。


    3儒者:信奉儒家學說的人,格守仁、義、禮、智、信等道德信條。儒者兵,指仁義之師。


    【譯文】:


    作戰固然要講勇敢,但大將在出兵征討時,經常會用到一些軍事文書,常常出現因一篇言辭有力的檄文而使敵國順服、敵軍投降的情況。讓士兵略識一些文字,把行軍中的隊列歌曲、行動俚語、條令法規等,組織他們在空閑時學習,或是讓他們相互傳告。久而久之,自然能做到接到指示後理解大意,不會誤解上級作戰意圖,這樣就是君子之師,仁義之師。


    七十九、借


    古之言借者,外援四裔,內約與國,乞師以求助耳。惟對壘設謀,彼此互角1,而有借法,借法乃巧。蓋2艱於力,則借敵之力,難於誅,則借敵之刀,乏於財,則借敵之財,缺於物,則借敵之物,鮮軍將則借敵之軍將,不可智謀則借敵之智謀。


    何以言之?吾欲為者誘敵役,則敵力借矣;吾欲斃者詭敵殲,則敵刀借矣;撫其所有,則為借敵財;劫其所儲,則為借敵物;令彼自鬥,則為借敵之軍將;翻彼著為我著,因彼計成吾計,則為借敵之智謀。己所難措,假手於人,不必親行,坐享其利;敵為我資,而不見德3,我驅之役,法令俱泯。甚且以敵借敵,借敵之借,使敵不知而終為我借,使敵既知而不得不為我借,則借法巧也。


    【注釋】:


    1角:較量。


    2蓋:句首語氣詞。


    3:德:感激。


    【譯文】:


    古人用兵講“借”,對外采取向四周鄰國求助,對內聯合友好盟邦,請他們出兵相助罷了。隻是在兩軍對壘設謀定計,敵我雙方相互爭鬥時,如果會使用借法,這才稱得上巧妙。力量不足,就要設法借助敵人的力量;自己難以殺掉的,就借用敵人的兵刃;缺乏金錢,就要設法借用敵人的金錢;缺乏物質,就要設法借用敵人的物質;自己缺乏兵將,就要設法借用敵人兵將;不能運用自己的智謀的時候,就要借用敵人的智謀。


    這話怎麽說呢?我們想做的事情,誘使敵人去替我們做,敵人的力量就借到了;我消滅的力量,誘騙敵人去殲滅,就等於借刀殺人。控製了敵人占領的地區,就等於借用了敵人的錢財;奪取敵人的儲備,就等於借用敵人的物資;設法使敵人內部產生鬥爭,來削弱其力量,就等於借用了敵人的兵將;把敵人的措施變為有利於我們的措施,利用敵人的計謀來完成我們的計謀,就是借用了敵人的智謀。自己難於做到的事情,可以借助敵人的力量去完成,不必親自動手,就可坐收其利。敵人被我利用了,卻不感激它;驅使敵人為我效勞,卻不受任何法令的製約。甚至還可以利用敵人去借用另一敵人的力量,或者在敵人運用借法時將計就計,以達到我們企圖,使敵人不知不覺間終於為我所用,即使敵人發覺也不得不被我借用,這才是最巧妙的借法。


    八十、傳(1)


    軍行無通法,則分者不能合,遠者不能應。彼此莫相喻,敗道也。然通而不密,反為敵算。故自金、旌、炮、馬、令箭、起火、烽煙,報警急外;兩軍相遇,當詰暗號;千裏而遙,宜用素書,為不成字、無形文、非紙簡。傳者不知,獲者無跡,神乎神乎!或其隔敵絕行,遠而莫及,則又相機以為之也。


    【注釋】:


    1 傳:這裏指通信聯絡。


    【譯文】:


    軍隊進行作戰而沒有通信聯絡方法,那麽分散的部隊就不能相互配合,遠處的部隊就不能相互策應,彼此之間無法互通信息,是導致失敗的原因。然而,如果能通信聯絡,但不能保密,反而會被敵人算計。因此,作戰時除了要準備鑼鼓、旌旗、信炮、探馬、令箭、柴火、烽煙報警等通信聯絡手段,來預防緊急情況外;兩支軍隊相遇,應當詢問識別暗號;和遙遠的軍隊聯係,寫信適宜用平時規定的密碼代號的“素書”,沒有成形的文字,沒有一定的格式,也不用紙張和竹簡,送信的人不知其意,落到敵人手中也不至於泄密,真是神秘啊!如果通信被敵人阻隔,並且距離又十分遙遠,有信送不到,那麽就要根據情況相機行事。


    八十一、對


    義必有兩,每相對而出。有正即有奇,可取亦可舍,對。古今智能人已籌略時,宜可否戰陣利害中,機法生焉,變化神焉,有無窮之用矣!


    【譯文】:


    任何事情都有兩方麵,它們往往是相對地存在著。有“正”即有“奇”,有可取的就有可舍的,這是對立統一。古往今來,聰明能幹的人在運籌用兵方略時,從相宜與不相宜,從布陣的有利與有害兩方麵中分析情況,就能確定出正確的、變化莫測的戰法,有著無窮無盡的用途。


    八十二、蹙(1)


    謀於心曰計,力可為曰能。從心運者虛,見諸為者實。有能則能計2,即半計而亦可生計;無能則無從計,而善計皆空籌,空籌非計也。計必計所能,不惟攻擊能,戰守能,即走、降、死亦必要之能。故善兵者,審國勢己力,師武財賦,較於敵以立計。英雄善計者而有束手之時,無用武之地,勢不足而能不在耳。蹙之者,於勢能未展之日,則俯首受製。無計之計,止有一避;無智之智,止有一拙;無能之能,暫用一屈。角而利,爪而距3,不可蹙矣!


    【注釋】:


    1 蹙(cu):窘迫.這裏指形勢不利時地退避之計.


    2計:原無此字,據天蔚書社增。


    3距:雞地附足骨,搏鬥時用以擊刺對方.


    【譯文】:


    在心裏籌劃的方案叫做計,有力量將計付諸實施的叫“能”。還在心裏謀劃的為虛,見諸於行動的為實。有了實施能力就能製定計劃,即便是計劃不成熟也能使其完善。沒有實施能力就無從計議,再好的計劃也隻能是空籌劃,而空籌劃並不是真正的計。製定計劃必須考慮自己是否具備相應的能力,這不光指攻擊能力,作戰防守能力,即使是敗走、投降、戰死等也要有必要的能力。因此,善於用兵的人,要查明本國的力量、軍事戰備以及經濟實力等情況,並與敵人進行比較後再來製定相應的對策。不過,即使是多謀善斷的英雄,也有束手無策的時候,也有才華難以施展的情況,這是由於形勢不足為和能力喪失的緣故。窘迫的人,他潛在的力量不能施展時,就隻有處處受製。無計可施時所想出的辦法,就隻有躲避這一招;沒有智慧所想出的計謀,就隻能是笨拙的方法;沒有能力所能做的,就隻有屈服於人。像有的動物那樣,有角並且很鋒利,有爪並能對敵擊刺,這時就不會再窘迫了。


    八十三、眼


    敵必有所恃而動者,此眼也。如人有眼,手足舉動斯1便利。是以名將必先觀敵眼所在,用抉剔2之法。敵以謀人為眼,則務祛3之;以驍將為眼,則務除之;以親信為眼,則能疏之;以名義為眼,則能壞之。或拔其基根,或中其要害,或敗其密謀,或離其恃交,或撤其憑借,或破其慣利,此兵家點眼法也。點之法,有陰、有陽;有急、有緩。人有眼則明,弈有眼則生。絕其生而喪其明,豈非製敵之要法哉?


    【注釋】:


    1 斯:就。


    2 抉剔:挖出,剔除。


    3:祛(qu):除去。


    【譯文】:


    敵人行動時一定會有倚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兵眼”。這如同人有了眼睛,手腳的動作才會便利一樣。因此,名將在作戰時一定先弄清敵人的“兵眼”所在,然後設法加以剔除。如果敵人以謀士為“眼”,就一定要除去他;以驍將為“眼”,就一定要幹掉他;以親信為“眼”,就要疏遠他們的關係;以名譽為“眼”,要設法加以詆毀,敗壞他們的名氣。或者拔掉敵人的根基,或者打擊敵人的要害,或者挫敗敵人的密謀,或者離間敵人倚仗的外交同盟,或是撤除敵人的依靠,或者破壞敵人一貫的優勢,這些是兵家常用的“點眼”之術。“點眼”的方法,有的隱蔽,有的公開;有的急,有的緩。人有眼才能看清一切,棋有眼才能將全局走活。用兵點眼就像下棋時斷絕對手的生路,並且把他弄成“瞎子”,難道不是製伏敵人的重要方法嗎?


    八十四、聲(1)


    師以義動者,名兵也。驚使數動者,虛喝也。敵夜營,遙誘以火鼓,實迫以金炮,製敵前後,伏兵兩路,使敵逃竄而殲之者,啄木畫2也。轟轟隱隱,萬人吒自雲端,名曰天唳3 ;潺潺4泡泡5,千軍噪營於內,名曰鬼嘒6。如潮迴,如隺清,震敵上下不知所由,使敵自相擊撞,而滅絕之者,落物朔8也。


    【注釋】:


    1聲:有些版本用作“嚶”(ying),獸聲。此處泛指用聲音製敵。


    2啄木畫:啄木鳥啄擊樹幹的不同部位以捕蟲,喻指以聲音多方擾敵,進而殲敵。


    3唳:鶴叫的聲音。


    4潺潺:水緩慢流動的聲音。


    5泡泡:急流的聲音。


    6暳(hui):小聲。


    7 “轟轟隱隱”至“隺清”等三十四字底本無,據南京提拔書店1935年陳無悶校補本《兵經》補,“隺”同“鶴”。


    8朔:北風。


    【譯文】:


    為伸張正義而出動的軍隊,是師出有名的軍隊。驚嚇敵人,並使之多次調動,這是虛聲唿喝的效果。敵人夜晚宿營,在遠處以火光和鼓聲誘敵人出動,同時以鑼聲和炮聲相逼,扼製敵人的前方和後路,在敵人兩翼設下伏兵,使敵人四處逃竄,而之乘機將其殲滅,這就像啄木鳥在樹幹上敲擊捕蟲一樣;示以轟轟烈烈的聲音,像是千萬人在雲端高吼,這叫“天唳”;示以水流潺潺的聲音,像是千軍在營內喊叫,這叫“鬼嚖”;示聲似洶湧的潮水,又像鶴鳴聲聲,敵人全軍震駭,卻不知聲音從何而來,使得敵人自相撞擊踐踏,進而乘機消滅它們,就像凜冽的北風橫掃落葉一樣。


    八十五、挨(1)


    天道後起者勝,兵法攖2易不攖難。威急者,索3也;銳犀4者,挫也。敵動我能靜,我起乘敵疲。敵挾眾而來勢不能久,則挨之;其形窘迫急欲決戰,則挨之;彼戰為利,我戰不利,則挨之;時宜守靜,先動者危,則挨之;二敵相搏,必有傷敗,則挨之;有眾而猜,必至自圖5,則挨之;敵雖智能,中有掣者,則挨之;……天時將傷,地難將陷,銳氣將墮,則挨之。挨之,乃起而收之,則力全勢遂6,事簡功多。古之所為7寧觀,為徐俟8,為令彼自發,皆是也。可急則乘,利緩則挨,故兵經有後之義。


    【注釋】:


    1挨:同“捱”,拖延的意思。文中的“挨”與此意相同。


    2攖(ying):觸犯,擾亂。這裏引申為“攻擊”。


    3索:盡。


    4銳犀:堅固銳利,這裏指部隊精銳強悍。


    5自圖:自相殘殺。圖,圖謀。


    6遂:成功。


    7為:同“謂”,說的意思。


    8俟(si):等待。


    【譯文】:


    自然界的一般規律是後來者居上;就兵法來說,迎戰易打的,不去硬碰難對付的。來勢洶洶的敵人,容易耗盡兵力;精銳兇悍的敵人,容易受挫。敵人蠢動的時候我能靜以待變,敵人疲憊的時候我就乘機攻擊。敵人以優勢兵力進犯,但其勢不能持久的時候,就拖延一下;敵人形勢窘迫,急欲決戰,就拖延一下;交戰有利於敵人而不對不利於我的時候,就拖延一下;當時的情況宜於沉著應付,誰先動手誰就有危險的時候,就拖延一下;兩股敵人相鬥,必有一方受損或失敗,此時就要拖延一下;敵人雖多但互相猜疑,必定自相殘殺,此時,就要拖延一下;敵人將領雖有智謀,有能力,但其內部有掣肘的力量,此時也要拖延一下;即便是在敵人疲憊、我軍安逸,敵人危險、我軍安全,敵人糧食缺乏、我軍給養充足的情況下,也不妨拖延一下。當天氣變化將給敵軍帶來損失,地理條件將使敵軍陷入危難,以及敵軍士氣將要懈怠的時候,也要拖延一下。拖延一下再發兵進攻,就能既保全實力又使戰事順利,用力少而成功大。正像古人說的,“靜觀”、“慢等”以及“使對手自行暴露弱點”等等,說的都是這個道理。適於急進就乘機出兵,利於緩戰就設法拖延,因此,兵法有“後發製人”的理論。


    八十六、混(1)


    混於虛,則敵不知所擊;混於實,則敵不知所避;混於奇正,則敵不知變化;混於軍、混於將,則敵不知所識。而且混敵之將以賺軍,混敵之軍以賺將,混敵之軍將以賺城營。同彼旌旗,一彼衣甲,飾彼裝束相貌,乘機竄入,發於腹,攻於內,殲彼不殲我,自辨而彼不能辨者,精於混也。


    【注釋】:


    1混:蒙混,混淆。這裏指偽裝,混水摸魚。


    【譯文】:


    實中有虛,敵人就不知從哪裏攻擊;虛中有實,敵人就不知如何躲避;奇正混用,敵人就模不透我的變化;喬扮成敵人的軍隊或將領,敵人就難以識別。還可以冒充敵人的將領巧取他的軍隊,冒充敵人的軍隊騙取其將領,冒充敵人的軍隊和將領騙取敵人的城池和營寨。打著和敵人一樣的旗號,穿上和敵人一樣的衣服和鎧甲,裝束和相貌都打扮成敵人的模樣,乘機竄入敵營,然後從敵人縱深處發起進攻,攻擊敵人的內部,我能殲敵但敵不能殲我,我自己能相互識別但敵人卻辨不出真假,這是做到了精於“混”術。


    八十七、迴


    凡機用於智者一則間,用於愚者二而間,數受欺而不悟者三而間。間三而迴1,奇莫測;間二而迴,人所度2;間一而迴,顛3於法。一出二,二出三,隨勢變遷,隨形變遷;三迴二,二迴一,隨勢歸複,隨形歸複。


    【注釋】:


    1迴:量詞,表示次數。此指重複使用。


    2度(duo):揣測。


    3 顛:跌倒。


    【譯文】:


    凡是計謀,對聰明的敵人用一次就要改變;對愚蠢的敵人連續用兩次就要改變;對數次受欺騙而不省悟的敵人,用三次也要改變。變化了三次後再重複使用,就會神奇莫測;變化兩次後重複使用,敵人就會有所預料;變化一次就重複使用,會因不合戰法而失敗。由一次到兩次,由兩次到三次,要根據形勢的變化而變化;由三次到兩次,由兩次到一次,也要根據情況決定是否重複使用。


    八十八、半(1)


    凡設策建事,計有十,行之僅可得五,其半在敵與湊合之間;行有十,而計止任其五,其半在敵與湊合之間,故善策者多惕。曰:我能謀敵則思敵能謀我者,至2視天下為善謀,則可製天下之謀生。是精謀勇戰操其一,敵之抵應操其一,地天機宜操其一,必諦3審。夫彼多而此少,或此多而彼少,能合於三,其勢乃全。故當以半而進乎全也。


    【注釋】:


    1半:留有餘地。


    2至:一說“至”字屬上。


    3諦:詳細,仔細。


    【譯文】:


    凡是製定計策做某件事,計策有十分的把握,行動隻能取得五分的成功,另外的一半決定於敵情和戰機的巧合;有時行動取得了十分的成功,而計策隻占了其中的五分,另外的一半也在於敵情和戰機的巧合。因此,善於謀劃的人要多加注意影響實現計劃的因素。要想到:我能這樣謀劃,那麽敵人可能也有對付我的計策。甚至把天下的人都看作是善於謀劃的人,這樣,製服天下的謀略就有可能產生了。由此看來,在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中,精於謀劃、勇敢作戰占一份,敵人的對策占一份,天時地利和有利戰機占一份。因此必須詳細分析各種情況。或者次多彼少,或者次少彼多,三者能結合起來,才有完全的優勢。所以,在製定計策時,應當爭取獲勝的把握由半到全。


    八十九、一(1)


    行一事而立一法,寓一意而設一機,非精之至也。故用智必沉其一,用法必增其一,用變必轉其一,用偏必照其一,任2局必出其一,行之必留其一,盡之必翻其一。蓋以用為動,以一為靜;以用為正,以一為奇。止於一,餘一不可。一不可一餘,一不可一盡。二餘一則三之,四餘一而五之,京秭溝澗3而極正之,此阿祗那由4之,不可無量也。餘一也,精之致也。


    【注釋】:


    1一:量詞。這裏指作戰方案的多少。


    2任:擔當,承擔。這裏指掌管,掌握。


    3京秭溝澗:古代億以上的數目名。依次遞增,“正”為最大。


    4阿祗那由:阿僧祗、


    那由他,均為梵語的數目名,近於無窮大。


    【譯文】:


    做一件事隻準備了一種方法,實現一個企圖隻布設了一個計謀,者不是最精明的做法。因此,運用智謀一定要暗藏一個,運用兵法一定要增加一個,運用變化一定要再能轉為另一種變化,著重一方麵時一定要關照到另一方麵,掌握局勢一定要出於一個總的戰略企圖,部隊采取行動時一定要預留一部分人馬,考即使是全力投入也要準備翻轉局勢的一手。在具體運用上,把實施的計劃作為“動”,把準備的一手作為“靜”。將采用的打法作為正,把預備的一種戰法作為奇。不能局限於隻有一種方案,不可沒有另一方案預備。如果定一個方案,餘一個方案,不可以一為盡。有兩個方案餘一個方案就是三個,有四個方案餘一個就是五個……就可以依次累積,這樣就到了無窮大,但實際上真正的作戰方案不是無限的。總之,不管敵人有千招萬招,我總在任何時候比敵人多一招,這樣,用兵的造詣就是最高了。


    九十、無(1)


    大凡著於有者,神不能受也。不能受,則遇事不自持,其不蠛 衄2者希矣。故善用兵者,師行如未,計設若否,創奇敵大陣而不動,非強製也。略裕於學,膽經於陣,形見於端,謀圖於朔3。


    【注釋】:


    1無:沒有 。這裏指戰略戰術讓敵方看不出,識不破,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2蠛(miè)衄(nu):流血失敗。衄,泛指出血。


    3朔:原指農曆初一。引申為開始。


    【譯文】:


    大凡顯露無遺的行動,神明就不能保佑。神明不保佑,遇事就難以控製,很少有不流血失敗的。因此,善於用兵的人,軍隊行動了就像沒動,布設了計謀就像沒有設置。重創狡詐的敵人、強大的敵陣卻像是沒采取行動一樣,這是強力製敵的緣故。足智多謀在於學習,膽量在戰陣中磨煉而成,在敵人行跡剛露端倪之時就識破它,在戰事剛開始時就積極策劃。


    九十一、影(1)


    古善用兵者,意欲如此,故為不如此以行其意欲如此,此破軍擒將,降城服邑之微法。今則當意欲不如此,故為不如此,使彼反疑為意欲如此,以行其意欲不如此,此破軍擒將,降城服邑之微微法。故為者,影也;故為而示意者,影中現影也。兩鑒2懸透三千丈哉!


    【注釋】:


    1影:陰影,倒影。這裏指反映指揮者實際意圖的現象。


    2鑒:鏡子。


    【譯文】:


    古時善於用兵的人,其意圖是這樣的,卻故意裝作不這樣做來實現自己的意圖。這是擊敗敵軍,活捉敵將,降服敵人城邑的巧妙方法。今天作戰則應再加一條,本來不想這樣做,還故意裝作不這樣做,使敵人反而懷疑我真要這樣做,因而設法阻撓我,從而達到我不這樣做的目的,這也是擊敗敵軍,活捉敵將,降服敵人城邑的更為巧妙的方法。故意作出行動,是假象;故意這樣做還顯示這樣做的意圖,是用假象顯示假象。明白了這兩種機巧,就像高懸著的兩麵明鏡,可以洞悉戰場上的一切。


    九十二、空(1)


    敵之謀計劃,而我能空之,則彼智失可擒。虛幕空其襲,虛地空其伐,虛伐空其力,虛誘空其物。或用虛以空之,或用實以空之,虛不能則實詭,幻不赴功;實不能則虛就,事寡奇變。運行於無有之地,轉掉於不形之初,杳杳冥冥2,敵本智而無所著其慮,敵未謀而無所生其心。洵3空虛之變化,神也!


    【注釋】:


    1空:即徒勞。指使敵方計劃落空。


    2杳(yǎo)杳冥冥:深遠幽暗的樣子。


    3洵:誠然,實在。


    【譯文】:


    敵人的作戰計劃,如果我能使它落空,敵人就會因失算而被打敗。使敵人謀劃落空的方法有:虛設帳幕使敵人的襲擊企圖落空,虛設戰地使敵人的進攻計劃落空,采取佯攻的戰術使敵人白費力氣,用假象引誘,消耗敵人的財物。或者用虛使敵人的計謀落空,或是用實使敵人的計劃落空。如果隻能虛不能實,欺騙的手段是不能完全成功的;如果隻能實不能虛,臨事就會缺少出奇製勝的變化。運籌計謀在敵意料不到的地方,戰法變化在尚未露形之前。渺渺茫茫,深遠幽暗,即便非常聰明的敵人也無從判斷思考對策;如果敵人事先沒有預謀,更無法想出對策。這樣,運用空虛變化就確實達到了神奇的地步。


    九十三、陰


    陰者,幻而不測之道。有用陽而人不測其陽,則陽而陰矣;有用陰而人不測其陰,則陰而陰矣。善兵者,或假陽以行陰,或運陰以濟陽,總不外於出奇握機,用襲用伏,而人卒受其製,詎1謂陰謀之不可以奪陽神哉!


    【注釋】:


    1詎(ju):難道,哪裏。


    【譯文】:


    所謂陰,是指變幻莫測的隱蔽方法。采用公開的行動而敵人不能判斷它是公開的,那麽陽謀就變成了陰謀;使用了陰謀,而敵人未能識破,那麽它就真成了陰謀。善於用兵的人,有的借助公開的行動來掩護隱蔽的行動,有的用隱蔽的手段來幫助實現公開的行動,總不外乎突出奇招,把握戰機,使用偷襲和埋伏的手段,使敵人最終為我所製服。難道可以說陰謀一定不如陽謀嗎?


    九十四、靜(1)


    我無定謀,彼無敗著,則不可動;事雖利而勢難行,近少遂2而終必失,則不可動。識未究底,謀未盡合節3,決不可為隨數任機之說。當激而不起,誘有不進,必度可動而後動,雖小有挫,不足擾也。妄動躁動,兵家亟戒!


    【注釋】:


    1靜:這裏喻為軍事行動中非動即靜。


    2遂:成功。


    3節:猶適,恰好。


    【譯文】:


    我尚未有確定計謀和致敵失敗的行動,就不可急於采取行動;事情雖然有利,但從整個形勢大局來說,還難以行動,或是即使暫時取得小勝,但最終必遭失敗,就不可貿然行動。對敵我的情況沒有透徹的認識,作戰沒有找到最佳的合適的方案,決不可以聽信那些隨順天命、聽任機緣的說法。應做到不因敵人的激將而起兵,不因敵人的引誘而跟進,一定要確有把握再行動。這樣即使是遇到小的挫折,也不值得憂慮。妄動和急躁,是兵家的大忌。


    九十五、閑(1)


    紛糾中,沒掂三2設一步,人不解其所謂;寬緩處,不吃緊立一局,似覺屬於無庸,厥後湊乎事機收此著之用,則所關惟急。是知兵有閑著,兵無閑著。


    【注釋】:


    1閑:這裏引申為與人決戰時留下一招,以備救急和不測。 2沒掂三:明代俚語,意為不加考慮、糊塗。


    【譯文】:


    在雜亂的棋局中,不經意地走了一步,別人不能明白其用意所在。在寬閑之處,無關緊要地設一局,讓人覺得似乎是無用的安排。其後遇到機會,卻能得益於這些招數。那麽,這些閑著就關係重大了。由此可知,用兵既有閑著,又沒有閑著。


    九十六、威


    強弱任於形,勇怯生於勢,此就行間之變化言也。苦夫善用兵者,運乎天下之所不及覺,製乎天下之所不敢動,戰乎天下之所不能守,扼乎天下之所不得衝,奔乎天下之所不可支,離乎天下之所不複聚。威之所懾,未事革兵而先已懼,既事兵革而莫能敵。一時畏其人,千秋服其神。


    【譯文】:


    部隊戰鬥力的強弱取決於實力的大小,勇敢、膽怯決定於所處的戰場形勢,這是就行軍作戰中的變化而言。至於善於用兵的人,運用天下人覺察不到的力量;製服天下不敢妄動的對手,攻打天下不能守衛的地方,控製天下不能衝破的險阻,衝擊天下不能支撐的敵人,離散天下不能再次聚集的兵力。強大軍威的震懾作用,使敵人在他動兵前先已懼怕,動兵後無人能抵擋。當時的人敬畏他的功業,千萬年以後人們也會敬佩他用兵如神。


    九十七、忘(1)


    利害安危,置之度外,固必忘身以致君矣。而不使士心與之俱忘,亦非善就功之將也。然而得其心者,亦自有術:與士卒同衣服,而後忘夫邊塞之風霜;與士卒同飲食,而後忘夫馬上之饑渴辛苦;與士卒同登履,而後忘夫關隘之險阻;與士卒同起息,而後忘夫征戰之勞苦;憂士卒之憂,傷士卒之傷,而後忘夫刀劍鏃2戟之瘢痍3。事既習而情與周,故以戰鬥為安,以死傷為分,以冒刃爭先為本務,而不知其蹈危也。兩忘者,處險如夷,茹4毒如飴5也。


    【注釋】:


    1忘:這裏引申為舍生忘死地作戰。


    2鏃(zu):箭頭。


    3瘢(bān)痍(yi):傷口愈合後留下的痕跡。


    4茹:吃。


    5飴:糖漿。


    【譯文】:


    將領能把個人的安危利害置之度外,一定是舍身忘死報效君主的人。但他如果不能使士卒和自己一樣舍身忘死,還算不上是成功的優秀將領。不過,那些能贏得士兵信任和擁戴的將領,也有他們自己的辦法:與士兵穿同樣厚薄的衣服,就可使他們忘掉邊塞風霜之苦;與士兵吃同樣的飯菜,就可以使他們忘掉行軍中的饑渴、辛苦;與士兵一同登高山走平地,就會使他們忘記關隘的險阻;與士兵一樣的作息,就可使他們忘掉征戰中的疲勞辛苦;把士兵的憂愁作為自己的憂愁,把士兵的傷痛作為自己的傷痛,就會使他們忘記刀劍鏃戟的創傷。既能使士兵技能熟練,又能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士兵就會安心戰鬥,以死傷為本分,以冒險為應盡職責,而不知自己身陷危險之中。如果將領和士兵都能做到舍身忘死地去戰鬥,部隊就會處於險地也會平安無事,就像把服毒藥當成喝糖漿一樣。


    九十八、由(1)


    進止戰守由於我,斯有勝道。由我,則我製敵;由敵,則為敵製。製敵者,非惟我所不欲,敵不能強之使動,即敵所不欲,我能致之不得不然也,甚至敵以挑激之術,起我憤慍,能遏而不應,斯真能由我者。


    【注釋】:


    1由:聽從。這裏指控製行動的主動權。


    【譯文】:


    部隊的前進、停止、交戰、防守的主動權都在我,就有了取勝的可能。主動權在我,我就能控製敵人;主動權在敵人,就會被敵人控製。控製敵人,並不單指我不願做的事情,敵人不可能強迫我去做,還包括敵人不願做的事情,我卻能使它不得不做,甚至還包括敵人用挑逗和刺激的方法,企圖激起我的怒火,我卻遏製衝動,不予理睬,這才是真正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九十九、如(1)


    以智服天下,而天下服於智,智故不勝2;以法製天下,而天下製於法,法亦匪3神。法智者,非善之善者也。聖武持4世,克無城,攻無壘,戰無陣,刃遊於空,依稀乎釀於無爭之世,則已矣。淵淵涓涓,鏗鏗錚錚。


    【注釋】:


    1如:含有順從、依照、相似等意思。


    2不勝:不能勝任。


    3匪:非。


    4持:控製,主宰。


    【譯文】:


    用智謀征服天下,天下會屈服於智謀,但智謀原本沒有這樣的能力。用法令去控製天下,天下會受製於法令,但法令也不是萬能的神明。法令和智謀,並不是統治天下最好的辦法。聖明的軍事家主持世道,無城可破,無壘可攻,無陣可戰,就像刀刃在虛空中劃過,仿佛間漸漸造就一個沒有爭鬥的世界,如此而已。淵淵涓涓,是他的恩澤長流;鏗鏗錚錚,是盛世的音樂常鳴。


    一百、自(1)


    性無所不含,狃2於一事而出,久則因任自然。故善兵者,所見無非兵,所設無非略,所治無非行間之變化。是以事變之來,不待安排計較,無非協暢於全經。天自然,故運行;地自然,故未凝3;兵自然,故無有不勝。是以善用兵者,欲其自然而得之於心也。《詩》曰:“左之左之,無不宜之;右之右之,無不有之。”4


    【注釋】:


    1自:順其自然,應用自如。


    2狃(niu):習慣,熟習。


    3凝:水遇冷而固結。這裏意為“凝結”。


    4左之左之,無不宜之;右之右之,無不有之:語出《詩經?小雅?裳裳者華》。意為不論文事、武事,都能處置得宜。左,指文事、吉事。右,指武事、兇事。


    【譯文】:


    事物的規律是無所不包含的,會因人們專注於做某事而顯現出來,久而久之就能達到按規律行事。因此,善於用兵的人,所見到的無非是軍隊,所談的無非是兵法戰策,所處理的無非是軍事中的各種變化。因此,當發生事變的時候,不等刻意去籌劃計謀,運用武經 全經就能協調貫通了。天順應自身的規律,所以能運行不息;地順應自身的規律,所以會專一凝重;掌握戰爭的自身規律,所以沒有無法取勝的戰局。因此,善於用兵的人,就要潛心摸索、體會軍事的內在規律。正如《詩經》所說:“左之左之,無不宜之;右之右之,無不有之。”不論文事武事,都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無所不能。


    【《揭子兵經》下經(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兵法輯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你是我的一盤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你是我的一盤菜並收藏兵法輯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