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紀五(起強圉大淵獻七月,盡屠維赤奮若,凡二年有奇)
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中之上
天成二年丁亥,公元九二七年秋,七月,以歸德節度使王晏球為北麵副招討使。
丙寅,升夔州為寧江軍,以西方鄴為節度使。
癸酉,以與高季興夔、忠、萬三州為豆盧革、韋說之罪,皆賜死。
流段凝於遼州,溫韜於德州,劉訓於濮州。
任圜請致仕居磁州,許之。
八月,己卯朔,日有食之。
冊禮使至長沙,楚王殷始建國,立宮殿,置百官,皆如天子,或微更其名:翰林學士曰文苑學士,知製誥曰知辭製,樞密院曰左右機要司,群下稱之曰殿下,令曰教。以姚彥章為左丞相,許德勳為右丞相,李鐸為司徒,崔穎為司空,拓跋恆為仆射,張彥瑤、張迎判機要司。然管內官屬皆稱攝,惟朗、桂節度使先除後請命。恆本姓元,避殷父訊改焉。九月,帝謂安重誨曰:“從榮左右有矯宣朕旨,令勿接儒生,恐弱人誌氣者。朕以從榮年少臨大藩,故擇名儒使輔導之,今奸人所言乃如此!”欲斬之;重誨請嚴戒而已。
北都留守李彥超請複姓符,從之。
丙寅,以樞密使孔循兼東都留守。
壬申,契丹來請修好,遣使報之。
冬,十月,乙酉,帝發洛陽,將如汴州;丁亥,至滎陽。民間訛言帝欲自擊吳,又雲欲製置東方諸侯。宣武節度使、檢校侍中朱守殷疑懼,判官高密孫晨勸守殷反,守殷遂乘城拒守。帝遣宣徽使範延光往諭之,延光曰:“不早擊之,則汴城堅矣;願得五百騎與俱。”帝從之。延光暮發,未明行二百裏,抵大梁城下,與汴人戰,汴人大驚。戊子,帝至京水,遣禦營使石敬瑭將親兵倍道繼之。或謂安重誨曰:“失職在外之人,乘賊未破,或能為患,不如除之。”重誨以為然,奏遣使賜任圜死。端明殿學士趙鳳哭胃重誨曰:“任圜義士,安肯為逆!公濫刑如此,何以讚國!”使者至磁州,圜聚其族酣飲,然後死,神情不撓。
己醜,帝至大梁,四麵進攻,吏民縋城出降者甚眾。守殷知事不濟,盡殺其族,引頸命左右斬之。乘城者望見乘輿,相帥開門降。孫晟奔吳,徐知誥客之。
戊戌,詔免三司逋負近二百萬緡。
辛醜,吳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諸道都統、鎮海、寧國節度使兼中書令東海王徐溫卒。初,溫子行軍司馬、忠義節度使、同平章事知詢以其兄知誥非徐氏子,數請代之執吳政,溫曰:“汝曹皆不如也。”嚴可求及行軍副使徐玠屢勸溫以知詢代知誥,溫以知誥孝謹,不忍也。陳夫人曰:“知誥自我家貧賤時養之,奈何富貴而棄之!”可求等言之不已。溫欲帥諸藩鎮入朝,勸吳王稱帝,將行,有疾,乃遣知詢奉表勸進,因留代知誥執政。知誥草表欲求洪州節度使,俟旦上之,是夕,溫兇問至,乃止。知詢亟歸金陵。吳主贈溫齊王,諡曰忠武。
山南西道節度使張筠久疾,將佐請見,不許。副使苻彥琳等疑其已死,恐左右有奸謀,請權交符印;筠怒,收彥琳及判官都指揮使下獄,誣以謀反。詔取彥琳等詣闕,按之無狀,釋之;徙筠為西都留守。
癸卯,以保義節度使石敬瑭為宣武節度使,兼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
十一月,庚戌,吳王即皇帝位,追尊孝武王曰武皇帝,景王曰景皇帝,宣王曰宣皇帝。安重誨議伐吳,帝不從。
甲子,吳大赦,改元乾貞。
丙子,吳主尊太妃王氏曰皇太後,以徐知詢為諸道副都統、鎮海寧國節度使兼侍中,加徐知誥都督中外諸軍事。
十二月,戊寅朔,孟知祥發民丁二十萬修成都城。
吳主立兄廬江公濛為常山王,弟鄱陽公澈為平原王,兄子南昌公珙為建安王。
初,晉陽相者周玄豹嚐言帝貴不可言,帝即位,欲召詣闕。趙鳳曰:“玄豹言陛下當為天子,今已驗矣,無所複詢。若置之京師,則輕躁狂險之人必輻輳其門,爭問吉兇。自古術士妄言,致人族滅者多矣,非所以靖國家也。”帝乃就除光祿卿致仕,厚賜金帛而已。
中書舍人馬縞請用漢光武故事,七廟之外別立親廟;中書門下奏請如漢孝德、孝仁皇例,稱皇不稱帝。帝欲兼稱帝,群臣乃引德明、玄元、興聖皇帝例,皆立廟京師;帝令立於應州舊宅,自高祖考妣以下皆追諡曰皇帝、皇後,墓曰陵。
漢主如康州。
是歲,蔚、代緣邊粟鬥不過十錢。
天成三年戊子,公元九二八年春,正月,丁巳,吳主立子璉為江都王,璾為江夏王,璯為宜春王,宣帝子廬陵公玢為南陽王。
昭義節度使毛璋所為驕僣,時報赭袍,縱酒為戲,左右有諫者,剖其心而視之。帝聞之,征為右金吾衛上將軍。
契丹陷平州。
二月,丁醜朔,日有食之。
帝將如鄴都,時扈駕諸軍家屬甫遷大梁,又聞將如鄴都,皆不悅,詾詾有流言。帝聞之,不果行。
吳自莊宗滅梁以來,使者往來不絕。庚辰,吳使者至,安重誨以為楊敢與朝廷抗禮,遣使窺覘,拒而不受,自是遂與吳絕。
張筠至長安,守兵閉門拒之;筠單騎入朝,以為左衛上將軍。
壬辰,寧江節度使西方鄴攻拔歸州;未幾,荊南複取之。
樞密使、同平章事孔循,性狡佞,安重誨親信之。帝欲為皇子娶重誨女,循謂重誨曰:“公職居近密,不宜複與皇子為婚。”重誨辭之。久之,或謂重誨曰:“循善離間人,不可置之密地。”循知之,陰遣人結王德妃,求納其女;德妃請娶循女為從厚婦,帝許之。重誨大怒,乙未,以循同平章事,充忠武節度使兼東都留守。重誨性強愎。秦州節度使華溫琪入朝,請留闕下,帝嘉之,除左驍衛上將軍,月別賜錢穀。歲餘,帝謂重誨曰:“溫琪舊人,宜擇一重鎮處之。”重誨對以無闕。他日,帝屢言之,重誨慍曰:“臣累奏無闕,惟樞密使可代耳。”帝曰:“亦可。”重誨無以對。溫琪聞之懼,數月不出。重誨惡成德節度使、同平章事王建立,奏建立與王都交結,有異誌。建立亦奏重誨專權,求入朝麵言其狀,帝召之。既至,言重誨與宣徽使判三司張延朗結婚,相表裏,弄威福。三月,辛亥,帝見重誨,氣色甚怒,謂曰:“今與卿一鎮自休息,以王建立代卿,張延朗亦除外官。”重誨曰:“臣披荊棘事陛下數十年,值陛下龍飛,承乏機密,數年間天下幸無事。今一旦棄之外鎮,臣願聞其罪!”帝不懌而起,以語宣徽使朱弘昭,弘昭曰:“陛下平日待重誨如左右手,奈何以小忿棄之!願垂三思。”帝尋召重誨慰撫之。明日,建立辭歸鎮,帝曰:“卿比奏欲入分朕憂,今複去何之!”會門下侍郎兼刑部尚書、同平章事鄭玨請致仕;己未,以玨為左仆射致仕,癸亥,以建立為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
孟知祥屢與董璋爭鹽利,璋誘商旅販東川鹽入西川,知祥患之,乃於漢州置三場重征之,歲得錢七萬緡,商旅不複之東川。
楚王殷如嶽州,遣六軍使袁詮、副使王環、監軍馬希瞻將水軍擊荊南,高季興以水軍逆戰。至劉郎洑,希瞻夜匿戰艦數十艘於港中;詰旦,兩軍合戰,希瞻出戰艦橫擊之,季興大敗,俘斬以千數,進逼江陵。季興請和,歸史光憲於楚。軍還,楚王殷讓環不遂取荊南,環曰:“江陵在中朝及吳、蜀之間,四戰之地也,宜存之以為吾抜蔽。”殷說。環每戰,身先士卒,與從同甘苦;常置針藥於座右,戰罷,索傷者於帳前,自傅治之。士卒隸環麾下者相賀曰:“吾屬得死所矣。”故所向有功。楚大舉水軍擊漢,圍封州。漢主以《周易》筮之,遇《大有》,於是大赦,改元大有;命左右街使蘇章將神弩三千、戰艦百艘救封州。章至賀江,沉鐵縦於水,兩岸作巨輪挽縦,築長堤以隱之,伏壯士於堤中。章以輕舟逆戰,陽不利,楚人逐之,入堤中;挽輪舉縦,楚艦不能進退,以強弩夾水射之,楚兵大敗,解圍遁去。漢主以章為封州團練使。
夏,四月,以鄴都留守從榮為河東節度使、北都留守,以客省使太原馮趕為副留守,夾馬指揮使新平楊思權為步軍都指揮使以佐之。戊寅,以宣武節度使石敬瑭為鄴都留守、天雄節度使,加同平章事;以樞密使範延光為成德節度使。丙戌,以樞密使安重誨兼河南尹,以河南尹從厚為宣武節度使,仍判六軍諸衛事。吳右雄武軍使苗璾、靜江統軍王彥章將水軍萬人攻楚嶽州,至君山,楚王殷遣右丞相許德勳將戰艦千艘禦之。德勳曰:“吳人掩吾不備,見大軍,必懼而走。”乃潛軍角子湖,使王環夜帥戰艦三百,屯楊林浦,絕吳歸路。遲明,吳人進軍荊江口,將會荊南兵攻嶽州,丁亥,至道人磯。德勳命戰棹都虞侯詹信以輕舟三百出吳軍後,德勳以大軍當其前,夾擊之,吳軍大敗,虜璾及彥章以歸。
初,義武節度使兼中書令王都鎮易定十餘年,自除刺史以下官,租賦皆贍本軍。及安重誨用事,稍以法製裁之;帝亦以都篡父位,惡之。時契丹數犯塞,朝廷多屯兵於幽、易間,大將往來,都陰為之備,浸成猜阻。都恐朝遷移之它鎮,腹心和昭訓勸都為自全之計,都乃求婚於盧龍節度使趙德鈞。又知成德節度使王建立與安重誨有隙,遣使結為兄弟,陰與之謀複河北故事,建立陽許而密奏之。都又以蠟書遺青、徐、潞、益、梓五帥,離間之。又遣人說北麵副招討使歸德節度使王晏球,晏球不從;乃以金遺晏球帳下,使圖之,不克;癸巳,晏球以都反狀聞,詔宣徽使張延朗與北麵諸將議討之。
戊戌,吳徙常山王濛為臨川王。
庚子,詔削奪王都官爵。壬寅,以王晏球為北麵討使,權知定州行州事,以橫海節度使安審通為副招討使,以鄭州防禦使張虔釗為都監,發諸道兵會討定州。是日,晏球攻定州,拔其北關城。都以重賂求救於奚酋禿餒,五月,禿餒以萬騎突入定州,晏球退保曲陽,都與禿餒就攻之。晏球與戰於嘉山下,大破之。禿餒以二千騎奔還定州。晏球追至城門,因進攻之,得其西關城。定州城堅,不可攻,晏球增修西關城以為行府,使三州民輸稅供軍食而守之。
辛酉,以天雄節度副使趙敬怡為樞密使。
王晏球聞契丹發兵救定州,將大軍趣望都,遣張延朗分兵退保新樂,延朗遂之真定,留趙州刺史朱建豐將兵修新樂城。契丹已自他道入定州,與王都夜襲新樂,破之,殺建豐。乙醜,王晏球、張延朗會於行唐,丙寅,至曲陽。王都乘勝,悉其眾與契丹五千騎合萬餘人,邀晏球等於曲陽,丁卯,戰於城南。晏球集諸將校令之曰:“王都輕而驕,可一戰擒也。今日,諸君報國之時也。悉去弓矢,以短兵擊之,迴顧者斬!”於是騎兵先進,奮,楇揮劍,直衝其陳,大破之,僵屍蔽野;契丹死者過半,餘眾北走;都與禿餒得數騎,僅免。盧龍節度使趙德鈞邀擊契丹,北走者殆無孑遺。
吳遣使求和於楚,請苗璾、王彥章;楚王殷歸之,使許德勳餞之。德勳謂二人曰:“楚國雖小,舊臣宿將猶在,願吳朝勿以措懷。必俟眾駒爭皂棧,然後可圖也。”時殷多內寵,嫡庶無別,諸子驕奢,故德勳語及之。六月,辛巳,高季興複請稱藩於吳,吳進季興爵秦王,帝詔楚王殷討之。殷遣許德勳將兵攻荊南,以其子希範為監軍,次沙頭。季興從子雲猛指揮使從嗣單騎造楚壁,請與希範挑戰決勝,副指揮使廖匡齊出與之鬥,拉殺之。季興懼,明日,請和,德勳還。匡齊,贛人也。
王晏球知定州有備,未易急攻,朱弘昭、張虔釗宣言大將畏怯,有詔促令攻城。晏球不得已,乙未,攻之,殺傷將士三千人。
先是,詔發西川兵戍夔州,孟知祥遣左肅邊指揮使毛重威將三千人往。頃之,知祥奏“夔、忠、萬三州已平,請召戍兵還,以省饋運。”帝不許。知祥陰使人誘之,重威帥其眾鼓噪逃歸。帝命按其罪,知祥請而免之。
陝州行軍司馬王宗壽請葬故蜀主王衍,秋,七月,乙巳,贈衍順正公,以諸侯禮葬之。
北麵招討使安審通卒。
東都民有犯私黮者,留守孔循族之。或請聽民造黮,而於秋稅畝收五錢;己未,敕從之。
壬戌,契丹複遣其酋長惕隱將七千騎救定州,王晏球逆戰於唐河北,大破之;甲子,追至易州,時久雨水漲,契丹為唐所俘斬及陷溺死者,不可勝數。
戊辰,北威武節度使王延鈞為閩王。
契丹北走,道路泥濘,人馬饑疲,入幽州境。八月,甲戌,趙德鈞遣牙將武從諫將精騎邀擊之,分兵扼險要,生擒惕隱等數百人;餘眾散投村落,村民以白梃擊之,其得脫歸國者不過數十人。自是契丹沮氣,不敢輕犯塞。
初,莊宗徇地河北,獲小兒,畜之宮中,及長,賜姓名曰李繼陶;帝即位,縱遣之。王都得之,使衣黃袍坐堞間,謂王晏球曰:“此莊宗皇帝子也,已即帝位。公受先朝厚恩,曾不念乎!”晏球曰:“此公作小數竟何益!吾今教公二策,不悉眾決戰,則束手出降耳,自餘無以求生也。”
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中之上
天成二年丁亥,公元九二七年秋,七月,以歸德節度使王晏球為北麵副招討使。
丙寅,升夔州為寧江軍,以西方鄴為節度使。
癸酉,以與高季興夔、忠、萬三州為豆盧革、韋說之罪,皆賜死。
流段凝於遼州,溫韜於德州,劉訓於濮州。
任圜請致仕居磁州,許之。
八月,己卯朔,日有食之。
冊禮使至長沙,楚王殷始建國,立宮殿,置百官,皆如天子,或微更其名:翰林學士曰文苑學士,知製誥曰知辭製,樞密院曰左右機要司,群下稱之曰殿下,令曰教。以姚彥章為左丞相,許德勳為右丞相,李鐸為司徒,崔穎為司空,拓跋恆為仆射,張彥瑤、張迎判機要司。然管內官屬皆稱攝,惟朗、桂節度使先除後請命。恆本姓元,避殷父訊改焉。九月,帝謂安重誨曰:“從榮左右有矯宣朕旨,令勿接儒生,恐弱人誌氣者。朕以從榮年少臨大藩,故擇名儒使輔導之,今奸人所言乃如此!”欲斬之;重誨請嚴戒而已。
北都留守李彥超請複姓符,從之。
丙寅,以樞密使孔循兼東都留守。
壬申,契丹來請修好,遣使報之。
冬,十月,乙酉,帝發洛陽,將如汴州;丁亥,至滎陽。民間訛言帝欲自擊吳,又雲欲製置東方諸侯。宣武節度使、檢校侍中朱守殷疑懼,判官高密孫晨勸守殷反,守殷遂乘城拒守。帝遣宣徽使範延光往諭之,延光曰:“不早擊之,則汴城堅矣;願得五百騎與俱。”帝從之。延光暮發,未明行二百裏,抵大梁城下,與汴人戰,汴人大驚。戊子,帝至京水,遣禦營使石敬瑭將親兵倍道繼之。或謂安重誨曰:“失職在外之人,乘賊未破,或能為患,不如除之。”重誨以為然,奏遣使賜任圜死。端明殿學士趙鳳哭胃重誨曰:“任圜義士,安肯為逆!公濫刑如此,何以讚國!”使者至磁州,圜聚其族酣飲,然後死,神情不撓。
己醜,帝至大梁,四麵進攻,吏民縋城出降者甚眾。守殷知事不濟,盡殺其族,引頸命左右斬之。乘城者望見乘輿,相帥開門降。孫晟奔吳,徐知誥客之。
戊戌,詔免三司逋負近二百萬緡。
辛醜,吳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諸道都統、鎮海、寧國節度使兼中書令東海王徐溫卒。初,溫子行軍司馬、忠義節度使、同平章事知詢以其兄知誥非徐氏子,數請代之執吳政,溫曰:“汝曹皆不如也。”嚴可求及行軍副使徐玠屢勸溫以知詢代知誥,溫以知誥孝謹,不忍也。陳夫人曰:“知誥自我家貧賤時養之,奈何富貴而棄之!”可求等言之不已。溫欲帥諸藩鎮入朝,勸吳王稱帝,將行,有疾,乃遣知詢奉表勸進,因留代知誥執政。知誥草表欲求洪州節度使,俟旦上之,是夕,溫兇問至,乃止。知詢亟歸金陵。吳主贈溫齊王,諡曰忠武。
山南西道節度使張筠久疾,將佐請見,不許。副使苻彥琳等疑其已死,恐左右有奸謀,請權交符印;筠怒,收彥琳及判官都指揮使下獄,誣以謀反。詔取彥琳等詣闕,按之無狀,釋之;徙筠為西都留守。
癸卯,以保義節度使石敬瑭為宣武節度使,兼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
十一月,庚戌,吳王即皇帝位,追尊孝武王曰武皇帝,景王曰景皇帝,宣王曰宣皇帝。安重誨議伐吳,帝不從。
甲子,吳大赦,改元乾貞。
丙子,吳主尊太妃王氏曰皇太後,以徐知詢為諸道副都統、鎮海寧國節度使兼侍中,加徐知誥都督中外諸軍事。
十二月,戊寅朔,孟知祥發民丁二十萬修成都城。
吳主立兄廬江公濛為常山王,弟鄱陽公澈為平原王,兄子南昌公珙為建安王。
初,晉陽相者周玄豹嚐言帝貴不可言,帝即位,欲召詣闕。趙鳳曰:“玄豹言陛下當為天子,今已驗矣,無所複詢。若置之京師,則輕躁狂險之人必輻輳其門,爭問吉兇。自古術士妄言,致人族滅者多矣,非所以靖國家也。”帝乃就除光祿卿致仕,厚賜金帛而已。
中書舍人馬縞請用漢光武故事,七廟之外別立親廟;中書門下奏請如漢孝德、孝仁皇例,稱皇不稱帝。帝欲兼稱帝,群臣乃引德明、玄元、興聖皇帝例,皆立廟京師;帝令立於應州舊宅,自高祖考妣以下皆追諡曰皇帝、皇後,墓曰陵。
漢主如康州。
是歲,蔚、代緣邊粟鬥不過十錢。
天成三年戊子,公元九二八年春,正月,丁巳,吳主立子璉為江都王,璾為江夏王,璯為宜春王,宣帝子廬陵公玢為南陽王。
昭義節度使毛璋所為驕僣,時報赭袍,縱酒為戲,左右有諫者,剖其心而視之。帝聞之,征為右金吾衛上將軍。
契丹陷平州。
二月,丁醜朔,日有食之。
帝將如鄴都,時扈駕諸軍家屬甫遷大梁,又聞將如鄴都,皆不悅,詾詾有流言。帝聞之,不果行。
吳自莊宗滅梁以來,使者往來不絕。庚辰,吳使者至,安重誨以為楊敢與朝廷抗禮,遣使窺覘,拒而不受,自是遂與吳絕。
張筠至長安,守兵閉門拒之;筠單騎入朝,以為左衛上將軍。
壬辰,寧江節度使西方鄴攻拔歸州;未幾,荊南複取之。
樞密使、同平章事孔循,性狡佞,安重誨親信之。帝欲為皇子娶重誨女,循謂重誨曰:“公職居近密,不宜複與皇子為婚。”重誨辭之。久之,或謂重誨曰:“循善離間人,不可置之密地。”循知之,陰遣人結王德妃,求納其女;德妃請娶循女為從厚婦,帝許之。重誨大怒,乙未,以循同平章事,充忠武節度使兼東都留守。重誨性強愎。秦州節度使華溫琪入朝,請留闕下,帝嘉之,除左驍衛上將軍,月別賜錢穀。歲餘,帝謂重誨曰:“溫琪舊人,宜擇一重鎮處之。”重誨對以無闕。他日,帝屢言之,重誨慍曰:“臣累奏無闕,惟樞密使可代耳。”帝曰:“亦可。”重誨無以對。溫琪聞之懼,數月不出。重誨惡成德節度使、同平章事王建立,奏建立與王都交結,有異誌。建立亦奏重誨專權,求入朝麵言其狀,帝召之。既至,言重誨與宣徽使判三司張延朗結婚,相表裏,弄威福。三月,辛亥,帝見重誨,氣色甚怒,謂曰:“今與卿一鎮自休息,以王建立代卿,張延朗亦除外官。”重誨曰:“臣披荊棘事陛下數十年,值陛下龍飛,承乏機密,數年間天下幸無事。今一旦棄之外鎮,臣願聞其罪!”帝不懌而起,以語宣徽使朱弘昭,弘昭曰:“陛下平日待重誨如左右手,奈何以小忿棄之!願垂三思。”帝尋召重誨慰撫之。明日,建立辭歸鎮,帝曰:“卿比奏欲入分朕憂,今複去何之!”會門下侍郎兼刑部尚書、同平章事鄭玨請致仕;己未,以玨為左仆射致仕,癸亥,以建立為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
孟知祥屢與董璋爭鹽利,璋誘商旅販東川鹽入西川,知祥患之,乃於漢州置三場重征之,歲得錢七萬緡,商旅不複之東川。
楚王殷如嶽州,遣六軍使袁詮、副使王環、監軍馬希瞻將水軍擊荊南,高季興以水軍逆戰。至劉郎洑,希瞻夜匿戰艦數十艘於港中;詰旦,兩軍合戰,希瞻出戰艦橫擊之,季興大敗,俘斬以千數,進逼江陵。季興請和,歸史光憲於楚。軍還,楚王殷讓環不遂取荊南,環曰:“江陵在中朝及吳、蜀之間,四戰之地也,宜存之以為吾抜蔽。”殷說。環每戰,身先士卒,與從同甘苦;常置針藥於座右,戰罷,索傷者於帳前,自傅治之。士卒隸環麾下者相賀曰:“吾屬得死所矣。”故所向有功。楚大舉水軍擊漢,圍封州。漢主以《周易》筮之,遇《大有》,於是大赦,改元大有;命左右街使蘇章將神弩三千、戰艦百艘救封州。章至賀江,沉鐵縦於水,兩岸作巨輪挽縦,築長堤以隱之,伏壯士於堤中。章以輕舟逆戰,陽不利,楚人逐之,入堤中;挽輪舉縦,楚艦不能進退,以強弩夾水射之,楚兵大敗,解圍遁去。漢主以章為封州團練使。
夏,四月,以鄴都留守從榮為河東節度使、北都留守,以客省使太原馮趕為副留守,夾馬指揮使新平楊思權為步軍都指揮使以佐之。戊寅,以宣武節度使石敬瑭為鄴都留守、天雄節度使,加同平章事;以樞密使範延光為成德節度使。丙戌,以樞密使安重誨兼河南尹,以河南尹從厚為宣武節度使,仍判六軍諸衛事。吳右雄武軍使苗璾、靜江統軍王彥章將水軍萬人攻楚嶽州,至君山,楚王殷遣右丞相許德勳將戰艦千艘禦之。德勳曰:“吳人掩吾不備,見大軍,必懼而走。”乃潛軍角子湖,使王環夜帥戰艦三百,屯楊林浦,絕吳歸路。遲明,吳人進軍荊江口,將會荊南兵攻嶽州,丁亥,至道人磯。德勳命戰棹都虞侯詹信以輕舟三百出吳軍後,德勳以大軍當其前,夾擊之,吳軍大敗,虜璾及彥章以歸。
初,義武節度使兼中書令王都鎮易定十餘年,自除刺史以下官,租賦皆贍本軍。及安重誨用事,稍以法製裁之;帝亦以都篡父位,惡之。時契丹數犯塞,朝廷多屯兵於幽、易間,大將往來,都陰為之備,浸成猜阻。都恐朝遷移之它鎮,腹心和昭訓勸都為自全之計,都乃求婚於盧龍節度使趙德鈞。又知成德節度使王建立與安重誨有隙,遣使結為兄弟,陰與之謀複河北故事,建立陽許而密奏之。都又以蠟書遺青、徐、潞、益、梓五帥,離間之。又遣人說北麵副招討使歸德節度使王晏球,晏球不從;乃以金遺晏球帳下,使圖之,不克;癸巳,晏球以都反狀聞,詔宣徽使張延朗與北麵諸將議討之。
戊戌,吳徙常山王濛為臨川王。
庚子,詔削奪王都官爵。壬寅,以王晏球為北麵討使,權知定州行州事,以橫海節度使安審通為副招討使,以鄭州防禦使張虔釗為都監,發諸道兵會討定州。是日,晏球攻定州,拔其北關城。都以重賂求救於奚酋禿餒,五月,禿餒以萬騎突入定州,晏球退保曲陽,都與禿餒就攻之。晏球與戰於嘉山下,大破之。禿餒以二千騎奔還定州。晏球追至城門,因進攻之,得其西關城。定州城堅,不可攻,晏球增修西關城以為行府,使三州民輸稅供軍食而守之。
辛酉,以天雄節度副使趙敬怡為樞密使。
王晏球聞契丹發兵救定州,將大軍趣望都,遣張延朗分兵退保新樂,延朗遂之真定,留趙州刺史朱建豐將兵修新樂城。契丹已自他道入定州,與王都夜襲新樂,破之,殺建豐。乙醜,王晏球、張延朗會於行唐,丙寅,至曲陽。王都乘勝,悉其眾與契丹五千騎合萬餘人,邀晏球等於曲陽,丁卯,戰於城南。晏球集諸將校令之曰:“王都輕而驕,可一戰擒也。今日,諸君報國之時也。悉去弓矢,以短兵擊之,迴顧者斬!”於是騎兵先進,奮,楇揮劍,直衝其陳,大破之,僵屍蔽野;契丹死者過半,餘眾北走;都與禿餒得數騎,僅免。盧龍節度使趙德鈞邀擊契丹,北走者殆無孑遺。
吳遣使求和於楚,請苗璾、王彥章;楚王殷歸之,使許德勳餞之。德勳謂二人曰:“楚國雖小,舊臣宿將猶在,願吳朝勿以措懷。必俟眾駒爭皂棧,然後可圖也。”時殷多內寵,嫡庶無別,諸子驕奢,故德勳語及之。六月,辛巳,高季興複請稱藩於吳,吳進季興爵秦王,帝詔楚王殷討之。殷遣許德勳將兵攻荊南,以其子希範為監軍,次沙頭。季興從子雲猛指揮使從嗣單騎造楚壁,請與希範挑戰決勝,副指揮使廖匡齊出與之鬥,拉殺之。季興懼,明日,請和,德勳還。匡齊,贛人也。
王晏球知定州有備,未易急攻,朱弘昭、張虔釗宣言大將畏怯,有詔促令攻城。晏球不得已,乙未,攻之,殺傷將士三千人。
先是,詔發西川兵戍夔州,孟知祥遣左肅邊指揮使毛重威將三千人往。頃之,知祥奏“夔、忠、萬三州已平,請召戍兵還,以省饋運。”帝不許。知祥陰使人誘之,重威帥其眾鼓噪逃歸。帝命按其罪,知祥請而免之。
陝州行軍司馬王宗壽請葬故蜀主王衍,秋,七月,乙巳,贈衍順正公,以諸侯禮葬之。
北麵招討使安審通卒。
東都民有犯私黮者,留守孔循族之。或請聽民造黮,而於秋稅畝收五錢;己未,敕從之。
壬戌,契丹複遣其酋長惕隱將七千騎救定州,王晏球逆戰於唐河北,大破之;甲子,追至易州,時久雨水漲,契丹為唐所俘斬及陷溺死者,不可勝數。
戊辰,北威武節度使王延鈞為閩王。
契丹北走,道路泥濘,人馬饑疲,入幽州境。八月,甲戌,趙德鈞遣牙將武從諫將精騎邀擊之,分兵扼險要,生擒惕隱等數百人;餘眾散投村落,村民以白梃擊之,其得脫歸國者不過數十人。自是契丹沮氣,不敢輕犯塞。
初,莊宗徇地河北,獲小兒,畜之宮中,及長,賜姓名曰李繼陶;帝即位,縱遣之。王都得之,使衣黃袍坐堞間,謂王晏球曰:“此莊宗皇帝子也,已即帝位。公受先朝厚恩,曾不念乎!”晏球曰:“此公作小數竟何益!吾今教公二策,不悉眾決戰,則束手出降耳,自餘無以求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