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蜀州刺史王宗弁稱疾,罷歸成都,杜門不出。蜀主疑其矜功怨望,加檢校太保,固辭不受,謂人曰:“廉者足而不憂,貪者憂而不足。吾小人,致位至此,足矣,豈可求進不已乎!”蜀主嘉其誌而許之,賜與有加。
劉守光圍滄州久不下,執劉守文至城下示之,猶固守。城中食盡,民食堇泥,軍士食人,驢馬相啖尾。呂兗選男女羸弱者,飼以黮麵而烹之,以給軍食,謂之宰殺務。
開平四年庚午,公元九一零年春,正月,乙未,劉延祚力盡出降。時劉繼威尚幼,守光使大將張萬進、周知裕輔之鎮滄州,以延祚及其將佐歸幽州,族呂兗而釋孫鶴。兗子琦,年十五,門下客趙玉紿監刑者曰:“此吾弟也,勿妄殺。”監刑者信之,遂挈以逃。琦足痛不能行,玉負之,變姓名,乞食於路,僅而得免。琦感家門殄滅,力學自立,晉王聞其名,署代州判官。
辛醜,以盧光稠為鎮南留後。
劉守光為其父仁恭請致仕,丙午,以仁恭為太師,致仕。守光尋使人潛殺其兄守文,歸罪於殺者而誅之。
二月,萬全感自岐歸廣陵,岐王承製加弘農王兼中書令,嗣吳王,於是吳王赦其境內。
高澧求救於吳,吳常州刺史李簡等將兵應之,湖州將盛師友、沈行思閉城不內;澧帥麾下五千人奔吳。三月,癸巳,吳越王閔巡湖州,以錢鏢為刺史。
蜀太子宗懿驕暴,好陵傲舊臣。內樞密使唐道襲,蜀主之嬖臣也,太子屢謔之於朝,由是有隙,互相訴於蜀主。蜀主恐其交惡,以道襲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道襲薦宣徽北院使鄭頊為內樞密使,頊受命之日,即欲按道襲昆弟盜用內庫金帛。道襲懼,奏項褊急,不可大任,丙午,出頊為果州刺史,以宣徽南院使潘炕為內樞密使。
夏州都指揮使高宗益作亂,殺節度使李彝昌。將吏共誅宗益,推彝昌族父蕃漢都指揮使李仁福為帥,癸醜,仁福以聞。夏,四月,甲子,以仁福為定難節度使。
丁卯,宋州節度使衡王友諒獻瑞麥,一莖三穗,帝曰:“豐年為上瑞。今宋州大水,安用此為!”詔除本縣令名,遣使詰責友諒,以兗海留後惠王友能代為宋州留後。友諒、友能,皆全昱子也。
帝以晉州刺史下邑華溫琪拒晉兵有功,欲賞之,會護國節度使冀王友謙上言晉、絳邊河東,乞別建節鎮,壬申,以晉、絳、沁三州為定昌軍,以溫琪為節度使。
左金吾大將軍寇彥卿入朝,至天津橋,有民不避道,投諸欄外而死。彥卿自首於帝。帝以彥卿才幹有功,久在左右。命以私財遺死者家以贖罪。禦史司憲崔沂劾奏“彥卿殺人闕下,請論如法。”帝命彥卿分析。彥卿對:“令從者舉置欄外,不意誤死。”帝欲以過失論,沂奏:“在法,以勢使令為首,下手為從,不得歸罪從者;不鬥而故毆傷人,加傷罪一等,不得為過失。”辛巳,責授彥卿遊擊將軍、左衛中郎將。彥卿揚言:“有得崔沂首者,賞錢萬緡。”沂以白帝,帝使人謂彥卿:“崔沂有毫發傷,我當族汝!”時功臣驕橫,由是稍肅,沂,沆之弟也。
五月,吳徐溫母周氏卒,將吏致祭,為偶人,高數尺,衣以羅錦,溫曰:“此皆出民力,奈何施於此而焚之,宜解以衣貧者。”未幾,起複為內外馬步軍都軍使,領潤州觀察使。
岐王屢求貨於蜀,蜀主皆與之。又求巴、劍二州,蜀主曰:“吾奉茂貞,勤亦至矣;若與之地,是棄民也,寧多與之貨。”乃複以絲、茶、布、帛七萬遺之。
己亥,以劉繼威為義昌節度使。
癸醜,天雄節度使兼中書令鄴貞莊王羅紹威卒。詔以其子周翰為天雄留後。
匡國節度使長樂忠敬王馮行襲疾篤,表請代者。許州牙兵二千,皆秦宗權餘黨,帝深以為憂。六月,庚戌,命崇政院直學士李琫馳往視行襲病,曰:“善諭朕意,勿使亂我近鎮。”琫至許州,謂將吏曰:“天子握百萬兵,去此數舍耳;馮公忠純,勿使上有所疑。汝曹赤心奉國,何憂不富貴!”由是眾莫敢異議。行襲欲使人代受詔,琫曰:“東首加朝服,禮也。”乃即臥內宣詔,謂行襲曰:“公善自輔養,勿視事,此子孫之福也。”行襲泣謝,遂解兩使印授琫,使代掌軍府。帝聞之曰:“予固知琫能辦事,馮族亦不亡矣。”庚辰,行襲卒。甲申,以李琫權知匡國留後,悉以行襲兵分隸諸校,冒馮姓者皆還宗。
楚王殷求為天策上將,詔加天策上將軍。殷始開天策府,以弟賓為左相,存為右相。殷遣將侵荊南,軍於油口。高季昌擊破之,斬首五千級,逐北至白田而還。
吳水軍指揮使敖駢圍吉州刺史彭□弟瑊於赤石,楚兵救瑊,虜駢以歸。
秋,七月,戊子朔,蜀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韌城卒。
吳越王閔表“宦者周延誥等二十五人,唐末避禍至此,非劉、韓之黨,乞原之。”上曰:“此屬吾知其無罪,但今革弊之初,不欲置之禁掖,可且留於彼,諭以此意。”
岐王與邠、涇二帥各遣使告晉,請合兵攻定難節度使李仁福。晉王遣振武節度使周德威將兵會之,合五萬眾圍夏州,仁福嬰城拒守。
八月,以劉守光兼義昌節度使。
鎮、定自帝踐祚以來雖不輸常賦,而貢獻甚勤。會趙王閒母何氏卒,庚申,遣使吊之,且授起複官。時鄰道吊客皆在館,使者見晉使,歸,言於帝曰:“閒潛與晉通,鎮、定勢強,終恐難製。”帝深然之。
壬戌,李仁福來告急。甲子,以河南尹兼中書令張宗奭為西京留守。帝恐晉兵襲西京,以宣化留後李思安為東北麵行營都指揮使,將兵萬人屯河陽。丙寅,帝發洛陽;己巳,至陝。辛未,以鎮國節度使楊師厚為西路行營招討使,會感化節度使康懷貞將兵三萬屯三原。帝憂晉兵出澤州逼懷州,既而聞其在綏、銀磧中,曰:“無足慮也。”甲申,遣夾馬指揮使李遇、劉綰自鄜、延趨銀、夏,邀其歸路。
吳越王閔築捍海石唐,廣杭州城,大修台館。由是錢唐富庶盛於東南。
九月,己醜,上發陝;甲午,至洛陽,疾複作。
李遇等至夏州,岐、晉兵皆解去。
冬,十月,遣鎮國節度楊師厚、相州刺史李思安將兵屯澤州以圖上黨。
吳越王閔之巡湖州也,留沈行思為巡檢使,與盛師友俱歸。行思謂同列陳瑰曰:“王若以師友為刺史,何以處我?”時瑰已得閔密旨遣行思詣府,乃紿之曰:“何不自詣王所論之!”行思從之。既至數日,閔送其家亦至,行思恨閔賣己。閔自衣錦軍歸,將吏迎謁,行思取鍛槌擊瑰,殺之,因詣閔,與師友論功,奪左右槊,欲刺師友,眾執之。閔斬行思,以師友為婺州刺史。
十一月,己醜,以寧國節度使、同平章事王景仁充北麵行營都指揮招討使,潞州副招討使韓勍副之,以李思安為先鋒將,趣上黨。尋遣景仁等屯魏州,楊師厚還陝。
蜀主更太子宗懿名曰元坦。庚戌,立假子宗裕為通王,宗範為夔王,宗鐬為昌王,宗壽為嘉王,宗翰為集王;立其子宗仁為普王,宗輅為雅王,宗紀為褒王,宗智為榮王,宗澤為興王,宗鼎為彭王,宗傑為信王,宗衍為鄭王。初,唐末宦官典兵者多養軍中壯士為子以自強,由是諸將亦效之。而蜀主尤多,惟宗懿等九人及宗特、宗平真其子;宗裕、宗鐬、宗壽皆其族人;宗翰姓孟,蜀主之姊子;宗範姓張,其母周氏為蜀主妾;自餘假子百二十人皆功臣,雖冒姓連名而不禁婚姻。
上疾小愈,辛亥,校獵於伊、洛之間。
上疑趙王閒貳於晉,且欲因鄴王紹威卒除移鎮、定。會燕王守光發兵屯淶水,欲侵定州,上遣供奉官杜廷隱、丁延徽臨魏博兵三千分屯深、冀,聲言恐燕兵南寇,助趙守禦。又雲分兵就食。趙將石公立戍深州,白趙王閒,請拒之。閒遽命開門,移公立於外以避之。公立出門指城而泣曰:“朱氏滅唐社稷,三尺童子知其為人。而我王猶恃姻好,以長者期之,此所謂開門揖盜者也。惜乎,此城之人今為虜矣!”
劉守光圍滄州久不下,執劉守文至城下示之,猶固守。城中食盡,民食堇泥,軍士食人,驢馬相啖尾。呂兗選男女羸弱者,飼以黮麵而烹之,以給軍食,謂之宰殺務。
開平四年庚午,公元九一零年春,正月,乙未,劉延祚力盡出降。時劉繼威尚幼,守光使大將張萬進、周知裕輔之鎮滄州,以延祚及其將佐歸幽州,族呂兗而釋孫鶴。兗子琦,年十五,門下客趙玉紿監刑者曰:“此吾弟也,勿妄殺。”監刑者信之,遂挈以逃。琦足痛不能行,玉負之,變姓名,乞食於路,僅而得免。琦感家門殄滅,力學自立,晉王聞其名,署代州判官。
辛醜,以盧光稠為鎮南留後。
劉守光為其父仁恭請致仕,丙午,以仁恭為太師,致仕。守光尋使人潛殺其兄守文,歸罪於殺者而誅之。
二月,萬全感自岐歸廣陵,岐王承製加弘農王兼中書令,嗣吳王,於是吳王赦其境內。
高澧求救於吳,吳常州刺史李簡等將兵應之,湖州將盛師友、沈行思閉城不內;澧帥麾下五千人奔吳。三月,癸巳,吳越王閔巡湖州,以錢鏢為刺史。
蜀太子宗懿驕暴,好陵傲舊臣。內樞密使唐道襲,蜀主之嬖臣也,太子屢謔之於朝,由是有隙,互相訴於蜀主。蜀主恐其交惡,以道襲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道襲薦宣徽北院使鄭頊為內樞密使,頊受命之日,即欲按道襲昆弟盜用內庫金帛。道襲懼,奏項褊急,不可大任,丙午,出頊為果州刺史,以宣徽南院使潘炕為內樞密使。
夏州都指揮使高宗益作亂,殺節度使李彝昌。將吏共誅宗益,推彝昌族父蕃漢都指揮使李仁福為帥,癸醜,仁福以聞。夏,四月,甲子,以仁福為定難節度使。
丁卯,宋州節度使衡王友諒獻瑞麥,一莖三穗,帝曰:“豐年為上瑞。今宋州大水,安用此為!”詔除本縣令名,遣使詰責友諒,以兗海留後惠王友能代為宋州留後。友諒、友能,皆全昱子也。
帝以晉州刺史下邑華溫琪拒晉兵有功,欲賞之,會護國節度使冀王友謙上言晉、絳邊河東,乞別建節鎮,壬申,以晉、絳、沁三州為定昌軍,以溫琪為節度使。
左金吾大將軍寇彥卿入朝,至天津橋,有民不避道,投諸欄外而死。彥卿自首於帝。帝以彥卿才幹有功,久在左右。命以私財遺死者家以贖罪。禦史司憲崔沂劾奏“彥卿殺人闕下,請論如法。”帝命彥卿分析。彥卿對:“令從者舉置欄外,不意誤死。”帝欲以過失論,沂奏:“在法,以勢使令為首,下手為從,不得歸罪從者;不鬥而故毆傷人,加傷罪一等,不得為過失。”辛巳,責授彥卿遊擊將軍、左衛中郎將。彥卿揚言:“有得崔沂首者,賞錢萬緡。”沂以白帝,帝使人謂彥卿:“崔沂有毫發傷,我當族汝!”時功臣驕橫,由是稍肅,沂,沆之弟也。
五月,吳徐溫母周氏卒,將吏致祭,為偶人,高數尺,衣以羅錦,溫曰:“此皆出民力,奈何施於此而焚之,宜解以衣貧者。”未幾,起複為內外馬步軍都軍使,領潤州觀察使。
岐王屢求貨於蜀,蜀主皆與之。又求巴、劍二州,蜀主曰:“吾奉茂貞,勤亦至矣;若與之地,是棄民也,寧多與之貨。”乃複以絲、茶、布、帛七萬遺之。
己亥,以劉繼威為義昌節度使。
癸醜,天雄節度使兼中書令鄴貞莊王羅紹威卒。詔以其子周翰為天雄留後。
匡國節度使長樂忠敬王馮行襲疾篤,表請代者。許州牙兵二千,皆秦宗權餘黨,帝深以為憂。六月,庚戌,命崇政院直學士李琫馳往視行襲病,曰:“善諭朕意,勿使亂我近鎮。”琫至許州,謂將吏曰:“天子握百萬兵,去此數舍耳;馮公忠純,勿使上有所疑。汝曹赤心奉國,何憂不富貴!”由是眾莫敢異議。行襲欲使人代受詔,琫曰:“東首加朝服,禮也。”乃即臥內宣詔,謂行襲曰:“公善自輔養,勿視事,此子孫之福也。”行襲泣謝,遂解兩使印授琫,使代掌軍府。帝聞之曰:“予固知琫能辦事,馮族亦不亡矣。”庚辰,行襲卒。甲申,以李琫權知匡國留後,悉以行襲兵分隸諸校,冒馮姓者皆還宗。
楚王殷求為天策上將,詔加天策上將軍。殷始開天策府,以弟賓為左相,存為右相。殷遣將侵荊南,軍於油口。高季昌擊破之,斬首五千級,逐北至白田而還。
吳水軍指揮使敖駢圍吉州刺史彭□弟瑊於赤石,楚兵救瑊,虜駢以歸。
秋,七月,戊子朔,蜀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韌城卒。
吳越王閔表“宦者周延誥等二十五人,唐末避禍至此,非劉、韓之黨,乞原之。”上曰:“此屬吾知其無罪,但今革弊之初,不欲置之禁掖,可且留於彼,諭以此意。”
岐王與邠、涇二帥各遣使告晉,請合兵攻定難節度使李仁福。晉王遣振武節度使周德威將兵會之,合五萬眾圍夏州,仁福嬰城拒守。
八月,以劉守光兼義昌節度使。
鎮、定自帝踐祚以來雖不輸常賦,而貢獻甚勤。會趙王閒母何氏卒,庚申,遣使吊之,且授起複官。時鄰道吊客皆在館,使者見晉使,歸,言於帝曰:“閒潛與晉通,鎮、定勢強,終恐難製。”帝深然之。
壬戌,李仁福來告急。甲子,以河南尹兼中書令張宗奭為西京留守。帝恐晉兵襲西京,以宣化留後李思安為東北麵行營都指揮使,將兵萬人屯河陽。丙寅,帝發洛陽;己巳,至陝。辛未,以鎮國節度使楊師厚為西路行營招討使,會感化節度使康懷貞將兵三萬屯三原。帝憂晉兵出澤州逼懷州,既而聞其在綏、銀磧中,曰:“無足慮也。”甲申,遣夾馬指揮使李遇、劉綰自鄜、延趨銀、夏,邀其歸路。
吳越王閔築捍海石唐,廣杭州城,大修台館。由是錢唐富庶盛於東南。
九月,己醜,上發陝;甲午,至洛陽,疾複作。
李遇等至夏州,岐、晉兵皆解去。
冬,十月,遣鎮國節度楊師厚、相州刺史李思安將兵屯澤州以圖上黨。
吳越王閔之巡湖州也,留沈行思為巡檢使,與盛師友俱歸。行思謂同列陳瑰曰:“王若以師友為刺史,何以處我?”時瑰已得閔密旨遣行思詣府,乃紿之曰:“何不自詣王所論之!”行思從之。既至數日,閔送其家亦至,行思恨閔賣己。閔自衣錦軍歸,將吏迎謁,行思取鍛槌擊瑰,殺之,因詣閔,與師友論功,奪左右槊,欲刺師友,眾執之。閔斬行思,以師友為婺州刺史。
十一月,己醜,以寧國節度使、同平章事王景仁充北麵行營都指揮招討使,潞州副招討使韓勍副之,以李思安為先鋒將,趣上黨。尋遣景仁等屯魏州,楊師厚還陝。
蜀主更太子宗懿名曰元坦。庚戌,立假子宗裕為通王,宗範為夔王,宗鐬為昌王,宗壽為嘉王,宗翰為集王;立其子宗仁為普王,宗輅為雅王,宗紀為褒王,宗智為榮王,宗澤為興王,宗鼎為彭王,宗傑為信王,宗衍為鄭王。初,唐末宦官典兵者多養軍中壯士為子以自強,由是諸將亦效之。而蜀主尤多,惟宗懿等九人及宗特、宗平真其子;宗裕、宗鐬、宗壽皆其族人;宗翰姓孟,蜀主之姊子;宗範姓張,其母周氏為蜀主妾;自餘假子百二十人皆功臣,雖冒姓連名而不禁婚姻。
上疾小愈,辛亥,校獵於伊、洛之間。
上疑趙王閒貳於晉,且欲因鄴王紹威卒除移鎮、定。會燕王守光發兵屯淶水,欲侵定州,上遣供奉官杜廷隱、丁延徽臨魏博兵三千分屯深、冀,聲言恐燕兵南寇,助趙守禦。又雲分兵就食。趙將石公立戍深州,白趙王閒,請拒之。閒遽命開門,移公立於外以避之。公立出門指城而泣曰:“朱氏滅唐社稷,三尺童子知其為人。而我王猶恃姻好,以長者期之,此所謂開門揖盜者也。惜乎,此城之人今為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