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己亥,以李載義為盧龍節度使。
十一月,甲申,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李逢吉同平章事、充山南東道節度使。
上遊戲無度,狎暱群小,善擊球,好手摶,禁軍及諸道爭獻力士,又以錢萬緡付內園令召募力士,晝夜不離側。又好深夜自捕狐狸。性複褊急,力士或恃恩不遜,輒配流、籍沒。宦官小過,動遭捶撻,皆怨且懼。十二月,辛醜,上夜獵還宮,與宦官劉克明、田務澄、許文端及擊球軍將蘇佐明、王嘉憲、石從寬、閻惟直等二十八人飲酒。上酒酣,入室更衣,殿上燭忽滅,蘇佐明等弑上於室內。劉克明等矯稱上旨,命翰林學士路隋草遺製,以絳王悟權句當軍國事。壬寅,宣遺製,絳王見宰相百官於紫宸外廡。克明等欲易置內侍之執權者,於是樞密使王守澄、楊承和、中尉魏從簡、梁守謙定議,以衛兵迎江王涵入宮,發左、右神策、飛龍兵進討賊黨,盡斬之。克明赴井,出而斬之。絳王為亂兵所害。時事起蒼猝,守澄等以翰林學士韋處厚博通古今,一夕處置,皆與之共議。守澄等欲號令中外,而疑所以為辭。處厚曰:“正名討罪,於義何嫌,安可依違,有所諱避!”又問:江王當如何踐祚?“處厚曰:詰朝,當以王教布告中外以已平內難。然後群臣三表勸進,以太皇太後令冊命即皇帝位。當時皆從其言,時不暇複問有司,凡百儀法,皆出於處厚,無不葉宜。癸卯,以裴度攝塚宰。百官謁見江王於紫宸外廡,王素服涕泣。甲辰,見諸軍使於少陽院。趙歸真等諸術士及敬宗時佞幸者,皆流嶺南或邊地。乙已,文宗即位,更名昂。戊申,尊母蕭氏為皇太後,王太後為寶曆太後。是時,郭太後居興慶宮,王太後居義安殿,蕭太後居大內。上性孝謹,事三宮如一,每得珍異之物,先薦郊廟,次奉三宮,然後進禦。蕭太後,閩人也。”
庚戌,以翰林學士韋處厚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上自為諸王,深知兩朝之弊,及即位,勵精求治,去奢從儉。詔宮女非有職掌者皆出之,出三千餘人。五坊鷹犬,準元和故事,量留校獵外,悉放之。有司供宮禁年支物,並準貞元故事。省教坊、翰林、總監冗食千二百餘員,停諸司新加衣糧。禦馬坊場及近歲別貯錢穀所占陂田,悉歸之有司。先宣索組繡、雕鏤之物,悉罷之。敬宗之世,每月視朝不過一二,上始複舊製,每奇日未嚐不視朝,對宰相群臣延訪政事,久之方罷。待製官舊雖設之,未嚐召對,至是屢蒙延問。其輟朝、放朝皆用偶日,中外翕然相賀,以為太平可冀。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上之上
太和元年丁未,公元八二七年春,二月,乙巳,赦天下,改元。
李同捷擅據滄景,朝廷經歲不問。同捷冀易世之後或加恩貸,三月,壬戌朔,遣掌書記崔從長奉表與其弟同誌、同巽俱入見,請遵朝旨。
上雖虛懷聽納而不能堅決,與宰相議事已定,尋複中變。夏,四月,丙辰,韋處厚於延英極論之,因請避位。上再三慰勞之。
忠武節度使王沛薨。庚申,以太仆卿高瑀為忠武節度使。自大曆以來,節度使多出禁軍,其禁軍大將資高者,皆以倍稱之息貸錢於富室,以賂中尉,動逾億萬,然後得之,未嚐由執政。至鎮,則重斂以償所負。及沛薨,裴度、韋處厚始奏以瑀代之。中外相賀曰:“自今債帥鮮矣!”五月,丙子,以天平節度使烏重胤為橫海節度使,以前橫海節度副使李同捷為兗海節度使。朝廷猶慮河南、北節度使構扇同捷使拒命,乃加魏博史憲誠同平章事。丁醜,加盧龍李載義、平盧康誌睦、成德王庭湊檢校官。
鹽鐵使王播自淮南入朝,力圖大用,所獻銀器以千計,綾絹以十萬計。六月,癸巳,以播為左仆射、同平章事。
秋,七月,癸酉,葬睿武昭湣孝皇帝於莊陵,廟號敬宗。
李同捷托為將士所留,不受詔。乙酉,武寧節度使王智興奏請將本軍三萬人,自備五月糧以討同捷,許之。八月,庚子,削同捷官爵,命烏重胤、王智興、康誌睦、史憲誠、李載義與義成節度使李聽、義武節度使張播各帥本軍討之。同捷遣其子弟以珍玩、女妓賂河北諸鎮,戊午,李載義執其侄,並所賂獻之。史憲誠與李全略為婚姻,及同捷叛,密以糧助之。裴度不知其所為,謂憲誠無貳心。憲誠遣親吏至中書請事,韋處厚謂曰:“晉公於上前以百口保爾使主,處厚則不然,但仰俟所為,自有朝典耳!”憲誠懼,不敢複與同捷通。王庭湊為同捷求節鉞不獲,乃助之為亂,出兵境上以撓魏師。又遣使厚賂沙陀酋長朱邪執宜,欲與之連兵,執宜拒不受。
冬,十月,天平、橫海節度使烏重胤擊同捷,屢破之。十一月,丙寅,重胤薨。庚辰,以保義節度使李寰為橫海節度使,從王智興之請也。
十二月,庚戌,加王智興同平章事。
太和二年戌申,公元八二八年春,三月,己卯,王智興攻棣州,焚其三門。
自元和之末,宦官益橫,建置天子在其掌握,威權出人主之右,人莫敢言。辛已,上親策製舉人,賢良方正,昌平劉蕡對策極言其禍,其略曰:“陛下宜先憂者:宮闈將變,社稷將危,天下將傾,海內將亂。”又曰:陛下將杜篡弑之漸,則居正位而近正人,遠刀鋸之賤,親骨鯁之直,輔相得以專其任,庶職得以守其官,奈何以褻近五六人總天下大政!禍稔蕭牆,奸生帷幄,臣恐曹節、侯覽複生於今日。又曰:忠賢無腹心之寄,閫寺恃廢立之權,陷先君不得正其終,致陛下不得正其始。又曰:威柄陵夷,藩臣跋扈。或有不達人臣之節,首亂者以安君為名;不究《春秋》之微,稱兵者以逐惡為義。則政刑不由乎天子,征伐必自於諸侯。又曰:陛下何不塞陰邪之路,屏褻狎之臣,製侵陵迫脅之心,複門戶掃除之役,戒其所宜戒,憂其所宜憂!既不能治於前,當治於後,既不能正其始,當正其終;則可以虔奉典謨,克承丕構矣。昔秦之亡也失於強暴,漢之亡也失於微弱。強暴則賊臣畏死而害上,微弱則奸臣竊權而震主。伏見敬宗皇帝不虞亡秦之禍,不翦其萌。伏惟陛下深軫亡漢之憂,以杜其漸,則祖宗之鴻業可紹,三、五之遐軌可追矣。又曰:臣聞昔漢元帝即位之初,更製七十餘事,其心甚誠,其稱甚美,然而紀綱日紊,國祚日衰,奸宄日強,黎元日困者,以其不能擇賢明而任之,失其操柄也。又曰:陛下誠能揭國權以歸相,持兵柄以歸將,則心無不達,行無不孚矣。又曰:法宜畫一,官宜正名。今分外官、中官之員,立南司、北司之局,或犯禁於南則亡命於北,或正刑於外則破律於中,法出多門,人無所措,實由兵農勢異而中外法殊也。又曰:今夏官不知兵籍,止於奉朝請;六軍不主兵事,止於養勳階。軍容合中官之政,戎律附內臣之職。首一戴武弁,疾文吏如仇讎。足一蹈軍門,視農夫如草芥。謀不足以翦除兇逆,而詐足以抑揚威福;勇不足以鎮衛社稷,而暴足以侵軼裏閭。羈絏藩臣,幹陵宰鋪,隳裂王度,汩亂朝經。張武夫之威,上以製君父;假天子之命,下以禦英豪。有藏奸觀釁之父,無伏節死難之義。豈先王經文緯武之旨邪!又曰:“臣非不知言發而禍應,計行而身戮,蓋痛社稷之危,哀生人之困,豈忍姑息時忌,竊陛下一命之寵哉!”
閏月,丙戌朔,史憲誠奏遣其子副大使唐、都知兵馬使亓誌紹將兵二萬五千趣德州討李同捷。時憲誠欲助同捷,唐泣諫,且請發兵討之;憲誠不能違。
甲午,賢良方正裴休、李郺、李甘、杜牧、馬植、崔璵、王式、崔慎由等二十二人中第,皆除官。考官左散騎常侍馮宿等見劉蕡策,皆歎服,而畏宦官,不敢取。詔下,物論囂然稱屈。諫官、禦史欲論奏,執政抑之。李郺曰:“劉蕡下第,我輩登科,能無厚顏!”乃上疏,以為:“蕡所對策,漢、魏以來無與為比。今有司以蕡指切左右,不敢以聞,恐中良道窮,綱紀遂絕。況臣所對不及蕡遠甚,乞迴臣所授以旌蕡直。”不報。蕡由是不得仁於朝,終於使府禦史。牧,佑之孫;植,勳之子;式,起之子;慎由,融之玄孫也。
夏,六月,晉王普薨。辛酉,贈悼懷太子。
初,蕭太後幼去鄉裏,有弟一人。上即位,命福建觀察使求訪,莫知所在。有茶綱役人蕭洪,自言有姊流落,商人趙縝引之見太後近親呂璋之妻,亦不能辨,與之俱見太後。上以為得真舅,甲子,以為太子洗馬。
峰州刺史王升朝叛。庚辰,安南都護武陵韓約討斬之。
王庭湊陰以兵及鹽糧助李同捷,上欲討之。秋,七月,甲辰,詔中書集百官議其事。宰相以下莫敢違,衛尉卿殷侑獨以為:“廷湊雖附兇徒,事未甚露,宜且含容,專討同捷。”己巳,下詔罪狀廷湊,命鄰道各嚴兵守備,聽其自新。九月,丁亥,王智興奏拔棣州。
李寰自晉州兵赴鎮,不戢士卒,所過殘暴,至則擁兵不進,但坐索供饋。庚寅,以寰為夏綏節度使。
甲午,詔削奪王庭湊官爵,命諸軍四麵進討。
加王智興守司徒,以前夏綏節度使傅良弼為橫海節度使。
嶽王緄薨。
庚戌,容管奏安南軍亂,逐都護韓約。冬,十月,洋王忻薨。
魏博敗橫海兵於平原,遂拔之。
十一月,癸未朔,易定節度使柳公濟奏攻李同捷堅固寨,拔之。又破其兵於寨東。時河南、北諸軍討同捷久未成功,每有小勝,則虛張首虜以邀厚賞,朝廷竭力奉之,江、淮為之耗弊。
傅良弼至陝而薨。乙酉,以左金吾大將軍李祐為橫海節度使。
甲辰,禁中昭德寺火,延及宮人所居,燒死者數百人。
十二月,丁已,王智興奏兵馬使李君謀將兵濟河,破無棣。壬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韋處厚薨。
李同捷軍勢日蹙,王庭湊不能救,乃遣人說魏博大將亓誌紹使殺史憲誠父子取魏博。誌紹遂作亂,引所部兵二萬人還逼魏州。丁醜,命諫議大夫柏耆宣慰魏博,且發義成、河陽兵以討誌紹。
戊寅,以翰林學士路隋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辛已,史憲誠奏亓誌紹兵屯永濟,告急求援。詔義成節度使李聽帥滄州行營諸軍以討誌紹。
十一月,甲申,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李逢吉同平章事、充山南東道節度使。
上遊戲無度,狎暱群小,善擊球,好手摶,禁軍及諸道爭獻力士,又以錢萬緡付內園令召募力士,晝夜不離側。又好深夜自捕狐狸。性複褊急,力士或恃恩不遜,輒配流、籍沒。宦官小過,動遭捶撻,皆怨且懼。十二月,辛醜,上夜獵還宮,與宦官劉克明、田務澄、許文端及擊球軍將蘇佐明、王嘉憲、石從寬、閻惟直等二十八人飲酒。上酒酣,入室更衣,殿上燭忽滅,蘇佐明等弑上於室內。劉克明等矯稱上旨,命翰林學士路隋草遺製,以絳王悟權句當軍國事。壬寅,宣遺製,絳王見宰相百官於紫宸外廡。克明等欲易置內侍之執權者,於是樞密使王守澄、楊承和、中尉魏從簡、梁守謙定議,以衛兵迎江王涵入宮,發左、右神策、飛龍兵進討賊黨,盡斬之。克明赴井,出而斬之。絳王為亂兵所害。時事起蒼猝,守澄等以翰林學士韋處厚博通古今,一夕處置,皆與之共議。守澄等欲號令中外,而疑所以為辭。處厚曰:“正名討罪,於義何嫌,安可依違,有所諱避!”又問:江王當如何踐祚?“處厚曰:詰朝,當以王教布告中外以已平內難。然後群臣三表勸進,以太皇太後令冊命即皇帝位。當時皆從其言,時不暇複問有司,凡百儀法,皆出於處厚,無不葉宜。癸卯,以裴度攝塚宰。百官謁見江王於紫宸外廡,王素服涕泣。甲辰,見諸軍使於少陽院。趙歸真等諸術士及敬宗時佞幸者,皆流嶺南或邊地。乙已,文宗即位,更名昂。戊申,尊母蕭氏為皇太後,王太後為寶曆太後。是時,郭太後居興慶宮,王太後居義安殿,蕭太後居大內。上性孝謹,事三宮如一,每得珍異之物,先薦郊廟,次奉三宮,然後進禦。蕭太後,閩人也。”
庚戌,以翰林學士韋處厚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上自為諸王,深知兩朝之弊,及即位,勵精求治,去奢從儉。詔宮女非有職掌者皆出之,出三千餘人。五坊鷹犬,準元和故事,量留校獵外,悉放之。有司供宮禁年支物,並準貞元故事。省教坊、翰林、總監冗食千二百餘員,停諸司新加衣糧。禦馬坊場及近歲別貯錢穀所占陂田,悉歸之有司。先宣索組繡、雕鏤之物,悉罷之。敬宗之世,每月視朝不過一二,上始複舊製,每奇日未嚐不視朝,對宰相群臣延訪政事,久之方罷。待製官舊雖設之,未嚐召對,至是屢蒙延問。其輟朝、放朝皆用偶日,中外翕然相賀,以為太平可冀。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上之上
太和元年丁未,公元八二七年春,二月,乙巳,赦天下,改元。
李同捷擅據滄景,朝廷經歲不問。同捷冀易世之後或加恩貸,三月,壬戌朔,遣掌書記崔從長奉表與其弟同誌、同巽俱入見,請遵朝旨。
上雖虛懷聽納而不能堅決,與宰相議事已定,尋複中變。夏,四月,丙辰,韋處厚於延英極論之,因請避位。上再三慰勞之。
忠武節度使王沛薨。庚申,以太仆卿高瑀為忠武節度使。自大曆以來,節度使多出禁軍,其禁軍大將資高者,皆以倍稱之息貸錢於富室,以賂中尉,動逾億萬,然後得之,未嚐由執政。至鎮,則重斂以償所負。及沛薨,裴度、韋處厚始奏以瑀代之。中外相賀曰:“自今債帥鮮矣!”五月,丙子,以天平節度使烏重胤為橫海節度使,以前橫海節度副使李同捷為兗海節度使。朝廷猶慮河南、北節度使構扇同捷使拒命,乃加魏博史憲誠同平章事。丁醜,加盧龍李載義、平盧康誌睦、成德王庭湊檢校官。
鹽鐵使王播自淮南入朝,力圖大用,所獻銀器以千計,綾絹以十萬計。六月,癸巳,以播為左仆射、同平章事。
秋,七月,癸酉,葬睿武昭湣孝皇帝於莊陵,廟號敬宗。
李同捷托為將士所留,不受詔。乙酉,武寧節度使王智興奏請將本軍三萬人,自備五月糧以討同捷,許之。八月,庚子,削同捷官爵,命烏重胤、王智興、康誌睦、史憲誠、李載義與義成節度使李聽、義武節度使張播各帥本軍討之。同捷遣其子弟以珍玩、女妓賂河北諸鎮,戊午,李載義執其侄,並所賂獻之。史憲誠與李全略為婚姻,及同捷叛,密以糧助之。裴度不知其所為,謂憲誠無貳心。憲誠遣親吏至中書請事,韋處厚謂曰:“晉公於上前以百口保爾使主,處厚則不然,但仰俟所為,自有朝典耳!”憲誠懼,不敢複與同捷通。王庭湊為同捷求節鉞不獲,乃助之為亂,出兵境上以撓魏師。又遣使厚賂沙陀酋長朱邪執宜,欲與之連兵,執宜拒不受。
冬,十月,天平、橫海節度使烏重胤擊同捷,屢破之。十一月,丙寅,重胤薨。庚辰,以保義節度使李寰為橫海節度使,從王智興之請也。
十二月,庚戌,加王智興同平章事。
太和二年戌申,公元八二八年春,三月,己卯,王智興攻棣州,焚其三門。
自元和之末,宦官益橫,建置天子在其掌握,威權出人主之右,人莫敢言。辛已,上親策製舉人,賢良方正,昌平劉蕡對策極言其禍,其略曰:“陛下宜先憂者:宮闈將變,社稷將危,天下將傾,海內將亂。”又曰:陛下將杜篡弑之漸,則居正位而近正人,遠刀鋸之賤,親骨鯁之直,輔相得以專其任,庶職得以守其官,奈何以褻近五六人總天下大政!禍稔蕭牆,奸生帷幄,臣恐曹節、侯覽複生於今日。又曰:忠賢無腹心之寄,閫寺恃廢立之權,陷先君不得正其終,致陛下不得正其始。又曰:威柄陵夷,藩臣跋扈。或有不達人臣之節,首亂者以安君為名;不究《春秋》之微,稱兵者以逐惡為義。則政刑不由乎天子,征伐必自於諸侯。又曰:陛下何不塞陰邪之路,屏褻狎之臣,製侵陵迫脅之心,複門戶掃除之役,戒其所宜戒,憂其所宜憂!既不能治於前,當治於後,既不能正其始,當正其終;則可以虔奉典謨,克承丕構矣。昔秦之亡也失於強暴,漢之亡也失於微弱。強暴則賊臣畏死而害上,微弱則奸臣竊權而震主。伏見敬宗皇帝不虞亡秦之禍,不翦其萌。伏惟陛下深軫亡漢之憂,以杜其漸,則祖宗之鴻業可紹,三、五之遐軌可追矣。又曰:臣聞昔漢元帝即位之初,更製七十餘事,其心甚誠,其稱甚美,然而紀綱日紊,國祚日衰,奸宄日強,黎元日困者,以其不能擇賢明而任之,失其操柄也。又曰:陛下誠能揭國權以歸相,持兵柄以歸將,則心無不達,行無不孚矣。又曰:法宜畫一,官宜正名。今分外官、中官之員,立南司、北司之局,或犯禁於南則亡命於北,或正刑於外則破律於中,法出多門,人無所措,實由兵農勢異而中外法殊也。又曰:今夏官不知兵籍,止於奉朝請;六軍不主兵事,止於養勳階。軍容合中官之政,戎律附內臣之職。首一戴武弁,疾文吏如仇讎。足一蹈軍門,視農夫如草芥。謀不足以翦除兇逆,而詐足以抑揚威福;勇不足以鎮衛社稷,而暴足以侵軼裏閭。羈絏藩臣,幹陵宰鋪,隳裂王度,汩亂朝經。張武夫之威,上以製君父;假天子之命,下以禦英豪。有藏奸觀釁之父,無伏節死難之義。豈先王經文緯武之旨邪!又曰:“臣非不知言發而禍應,計行而身戮,蓋痛社稷之危,哀生人之困,豈忍姑息時忌,竊陛下一命之寵哉!”
閏月,丙戌朔,史憲誠奏遣其子副大使唐、都知兵馬使亓誌紹將兵二萬五千趣德州討李同捷。時憲誠欲助同捷,唐泣諫,且請發兵討之;憲誠不能違。
甲午,賢良方正裴休、李郺、李甘、杜牧、馬植、崔璵、王式、崔慎由等二十二人中第,皆除官。考官左散騎常侍馮宿等見劉蕡策,皆歎服,而畏宦官,不敢取。詔下,物論囂然稱屈。諫官、禦史欲論奏,執政抑之。李郺曰:“劉蕡下第,我輩登科,能無厚顏!”乃上疏,以為:“蕡所對策,漢、魏以來無與為比。今有司以蕡指切左右,不敢以聞,恐中良道窮,綱紀遂絕。況臣所對不及蕡遠甚,乞迴臣所授以旌蕡直。”不報。蕡由是不得仁於朝,終於使府禦史。牧,佑之孫;植,勳之子;式,起之子;慎由,融之玄孫也。
夏,六月,晉王普薨。辛酉,贈悼懷太子。
初,蕭太後幼去鄉裏,有弟一人。上即位,命福建觀察使求訪,莫知所在。有茶綱役人蕭洪,自言有姊流落,商人趙縝引之見太後近親呂璋之妻,亦不能辨,與之俱見太後。上以為得真舅,甲子,以為太子洗馬。
峰州刺史王升朝叛。庚辰,安南都護武陵韓約討斬之。
王庭湊陰以兵及鹽糧助李同捷,上欲討之。秋,七月,甲辰,詔中書集百官議其事。宰相以下莫敢違,衛尉卿殷侑獨以為:“廷湊雖附兇徒,事未甚露,宜且含容,專討同捷。”己巳,下詔罪狀廷湊,命鄰道各嚴兵守備,聽其自新。九月,丁亥,王智興奏拔棣州。
李寰自晉州兵赴鎮,不戢士卒,所過殘暴,至則擁兵不進,但坐索供饋。庚寅,以寰為夏綏節度使。
甲午,詔削奪王庭湊官爵,命諸軍四麵進討。
加王智興守司徒,以前夏綏節度使傅良弼為橫海節度使。
嶽王緄薨。
庚戌,容管奏安南軍亂,逐都護韓約。冬,十月,洋王忻薨。
魏博敗橫海兵於平原,遂拔之。
十一月,癸未朔,易定節度使柳公濟奏攻李同捷堅固寨,拔之。又破其兵於寨東。時河南、北諸軍討同捷久未成功,每有小勝,則虛張首虜以邀厚賞,朝廷竭力奉之,江、淮為之耗弊。
傅良弼至陝而薨。乙酉,以左金吾大將軍李祐為橫海節度使。
甲辰,禁中昭德寺火,延及宮人所居,燒死者數百人。
十二月,丁已,王智興奏兵馬使李君謀將兵濟河,破無棣。壬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韋處厚薨。
李同捷軍勢日蹙,王庭湊不能救,乃遣人說魏博大將亓誌紹使殺史憲誠父子取魏博。誌紹遂作亂,引所部兵二萬人還逼魏州。丁醜,命諫議大夫柏耆宣慰魏博,且發義成、河陽兵以討誌紹。
戊寅,以翰林學士路隋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辛已,史憲誠奏亓誌紹兵屯永濟,告急求援。詔義成節度使李聽帥滄州行營諸軍以討誌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