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聰明
空間醫女:神秘漢子彪悍妻 作者:煙火無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多謝知府大人。”
季清月抿嘴輕笑,方知府怕是自己改變稱唿的都沒意識到。
“季姑娘,我有一個疑惑,還希望能幫我解一下。”徐照常見方知府對季家的態度明顯很親民,他也跟著改變稱唿,笑著問勉強聰慧的姑娘。
季清月眨了眨眼睛,看著他:“縣令大人請問。”
“你們一般應該不會把稻種放在地窖吧,畢竟地窖容易潮濕,放稻種有些不合適,倒是蔬菜紅薯等,卻可以放在地窖長久保存。”
“所以,季姑娘是早就知道有人會破壞稻種?”
季清月有些糾結,沒想到徐縣令這麽聰明。
“嗯,之前就有跟我們家不對付的村民曾經故意去我家倉庫附近,因為我們兩家有仇,所以我不的不防。”
“所以提前把稻種都搬到了地窖裏,隻是幾天,並不影響稻種保存。”季清月解釋。
反正這件事也不是她的錯,幹脆把前因後果說了,以免一會兒宋智和攀扯他們家照顧稻種不周,還是不要給他這個機會的好。
“不錯,做得好。”方知府開懷大笑,“走,我們過去稱量稻種,徐縣令,你去找人,今天就把所有稻種收起來,運走。”
“好。”徐照常點頭,轉身去找了他手下的衙役,迴去安排更多的人過來。
看來,方知府動了直接解決這件事的心思。
之前可沒有這麽果斷,畢竟還要給宋智和一點麵子,但徐照常知道,現在宋智和已經阻擋不了運走稻種了,畢竟出了這事,宋智和若再堅持把稻種留在季家,就其心可誅了。
方知府甚至可以直接懷疑宋智和參與了這件事。
方知府帶著稱量的衙役,以及賬房,開始從第一個倉庫開始稱重。
季清月,季宸遠,方知府,徐縣令,一些衙役,以及宋智和都到了第一個倉庫前。
村民被阻止在外麵,不能靠近。
“這裏麵每一袋都是新鮮的稻種嗎?”方知府走近倉庫,先打開一袋稻穀確認質量。
季宸遠點頭:“不錯,新鮮的全在這。”
“不過為了確保稻種沒有問題,我需要全部打開,然後再收走。”方知府公事公辦,這也是對季家好,隻要這裏過關了,之後拿迴去出了問題就跟他們家沒什麽關係了。
季宸遠自然點頭,官府有專門收糧的木桶以及木鬥、米斛,這是每年收稅糧的時候專用工具。
很快,兩個衙役在前麵準備好,等稻種搬過來後,便開始測量。
“一鬥。”
測量的衙役報數,旁邊的賬房計數。
“兩鬥。”
“……一石。”
季清月知道,一鬥大約十五斤,一石便是一百五十斤,一般一石糧食裝一個麻布袋。
稱量漸入佳境,從季家倉庫裏倒出來的稻種大小飽滿,並且大小都差不多,所以一眼就能看得出來好壞。
方知府臉上一直揚著笑容:“不錯不錯,這些稻種看起來顆顆飽滿堅挺,肯定能有好收獲。”
“季秀才,你家這次做得不錯。”方知府拍了拍季宸遠的肩,“對了,你說這次你們村子裏也有好幾戶人家收獲很高,他們是怎麽個情況?”
季宸遠下意識離方知府遠一些,隨後才開口迴答道:“是有幾戶人家收獲較好,但都參差不齊,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徐縣令了解過這個情況。”
季宸遠心裏隱約有些猜到家裏的高產稻種跟季清月有關,但剛好有幾戶人家都有高產稻種,他們家的就能解釋得通了,這還算運氣好。
“當初我們家剩下的種子比較多,便挑選了最飽滿的種植,等秧苗出來後,也篩選了最健壯的秧苗,當時還浪費了不少。”
季宸遠這話解釋了為何他們家幾乎全是高產稻種,而別人家卻參差不齊。
選了種,種得比較細致,也就理所應當地有了現在的結局。
徐照常點頭:“不錯,我已經去問過那些村民,大多都是混合在一起種的,因為種子是之前就準備好的,不會浪費再選一遍。”
“我去看過他們的種子,確實有大有小。”
“很多村民說是之前一季有些顆粒大,長得好,但隻是少數,也沒有察覺到產量這麽高。”
方知府一聽,摸了摸下巴:“這麽看來,是天佑我大夏,沒想到會意外有了高產稻種降世。”
高產稻種怎麽出現的,已經追究不到緣由,但有幾點相似,都是照料很好,並且用上一級突變的高產稻種種出來的。
方知府想得更多,兩季產出來的產量和大小能夠證明,這高產稻種可以直接當成種子用,而不需要額外培養。
這也就意味著百姓能夠自己留種,稻種需要掌控在少數商人手中。
這可降低了不少的成本,百姓隻需要種上高產稻種就能夠提高一倍的生活水平。
這樣的盛世,竟有幸在有生之年看到。
方知府臉上的笑容一直沒有下來過。
等把沒有出事的五個倉庫看完後,一群人由方知府帶領著,走到了燒毀的倉庫前。
“來人,去,把上麵燒毀的木頭跟煙灰全部收拾幹淨。”
“是,大人。”
很快就有衙役上去,開始收拾殘局,季清月也吩咐季家的下人去跟著一起幹。
宋智和從頭到尾都沒有開口說過話,季漢陽跟宋懷柔也一直跟著,宋懷柔臉上雖然有些不快,竟也安靜下來,沒有鬧騰。
隻是宋子雲不知道跑哪裏去了。
隻有季清月注意到宋子雲在中途離開,她已經派了人跟著他。
這幾位宋家的人,她誰也不放心。
“方知府,這是在做什麽?難不成我們官府還有義務幫季秀才收拾殘渣不成。”宋智和不鹹不淡地開口,看似提醒,實則警告。
方知府睨了他一眼:“宋大人作為監察使,最是應該明目,什麽事情都了解才是。”
“為何剛剛我們把緣由都說了,宋大人這會兒還明知故問,莫非是在故意找茬?”
“方才本官並未聽見方知府所說的解釋。”宋智和被氣得頭昏腦漲,這會兒下意識就開口跟方知府對上。
季清月抿嘴輕笑,方知府怕是自己改變稱唿的都沒意識到。
“季姑娘,我有一個疑惑,還希望能幫我解一下。”徐照常見方知府對季家的態度明顯很親民,他也跟著改變稱唿,笑著問勉強聰慧的姑娘。
季清月眨了眨眼睛,看著他:“縣令大人請問。”
“你們一般應該不會把稻種放在地窖吧,畢竟地窖容易潮濕,放稻種有些不合適,倒是蔬菜紅薯等,卻可以放在地窖長久保存。”
“所以,季姑娘是早就知道有人會破壞稻種?”
季清月有些糾結,沒想到徐縣令這麽聰明。
“嗯,之前就有跟我們家不對付的村民曾經故意去我家倉庫附近,因為我們兩家有仇,所以我不的不防。”
“所以提前把稻種都搬到了地窖裏,隻是幾天,並不影響稻種保存。”季清月解釋。
反正這件事也不是她的錯,幹脆把前因後果說了,以免一會兒宋智和攀扯他們家照顧稻種不周,還是不要給他這個機會的好。
“不錯,做得好。”方知府開懷大笑,“走,我們過去稱量稻種,徐縣令,你去找人,今天就把所有稻種收起來,運走。”
“好。”徐照常點頭,轉身去找了他手下的衙役,迴去安排更多的人過來。
看來,方知府動了直接解決這件事的心思。
之前可沒有這麽果斷,畢竟還要給宋智和一點麵子,但徐照常知道,現在宋智和已經阻擋不了運走稻種了,畢竟出了這事,宋智和若再堅持把稻種留在季家,就其心可誅了。
方知府甚至可以直接懷疑宋智和參與了這件事。
方知府帶著稱量的衙役,以及賬房,開始從第一個倉庫開始稱重。
季清月,季宸遠,方知府,徐縣令,一些衙役,以及宋智和都到了第一個倉庫前。
村民被阻止在外麵,不能靠近。
“這裏麵每一袋都是新鮮的稻種嗎?”方知府走近倉庫,先打開一袋稻穀確認質量。
季宸遠點頭:“不錯,新鮮的全在這。”
“不過為了確保稻種沒有問題,我需要全部打開,然後再收走。”方知府公事公辦,這也是對季家好,隻要這裏過關了,之後拿迴去出了問題就跟他們家沒什麽關係了。
季宸遠自然點頭,官府有專門收糧的木桶以及木鬥、米斛,這是每年收稅糧的時候專用工具。
很快,兩個衙役在前麵準備好,等稻種搬過來後,便開始測量。
“一鬥。”
測量的衙役報數,旁邊的賬房計數。
“兩鬥。”
“……一石。”
季清月知道,一鬥大約十五斤,一石便是一百五十斤,一般一石糧食裝一個麻布袋。
稱量漸入佳境,從季家倉庫裏倒出來的稻種大小飽滿,並且大小都差不多,所以一眼就能看得出來好壞。
方知府臉上一直揚著笑容:“不錯不錯,這些稻種看起來顆顆飽滿堅挺,肯定能有好收獲。”
“季秀才,你家這次做得不錯。”方知府拍了拍季宸遠的肩,“對了,你說這次你們村子裏也有好幾戶人家收獲很高,他們是怎麽個情況?”
季宸遠下意識離方知府遠一些,隨後才開口迴答道:“是有幾戶人家收獲較好,但都參差不齊,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徐縣令了解過這個情況。”
季宸遠心裏隱約有些猜到家裏的高產稻種跟季清月有關,但剛好有幾戶人家都有高產稻種,他們家的就能解釋得通了,這還算運氣好。
“當初我們家剩下的種子比較多,便挑選了最飽滿的種植,等秧苗出來後,也篩選了最健壯的秧苗,當時還浪費了不少。”
季宸遠這話解釋了為何他們家幾乎全是高產稻種,而別人家卻參差不齊。
選了種,種得比較細致,也就理所應當地有了現在的結局。
徐照常點頭:“不錯,我已經去問過那些村民,大多都是混合在一起種的,因為種子是之前就準備好的,不會浪費再選一遍。”
“我去看過他們的種子,確實有大有小。”
“很多村民說是之前一季有些顆粒大,長得好,但隻是少數,也沒有察覺到產量這麽高。”
方知府一聽,摸了摸下巴:“這麽看來,是天佑我大夏,沒想到會意外有了高產稻種降世。”
高產稻種怎麽出現的,已經追究不到緣由,但有幾點相似,都是照料很好,並且用上一級突變的高產稻種種出來的。
方知府想得更多,兩季產出來的產量和大小能夠證明,這高產稻種可以直接當成種子用,而不需要額外培養。
這也就意味著百姓能夠自己留種,稻種需要掌控在少數商人手中。
這可降低了不少的成本,百姓隻需要種上高產稻種就能夠提高一倍的生活水平。
這樣的盛世,竟有幸在有生之年看到。
方知府臉上的笑容一直沒有下來過。
等把沒有出事的五個倉庫看完後,一群人由方知府帶領著,走到了燒毀的倉庫前。
“來人,去,把上麵燒毀的木頭跟煙灰全部收拾幹淨。”
“是,大人。”
很快就有衙役上去,開始收拾殘局,季清月也吩咐季家的下人去跟著一起幹。
宋智和從頭到尾都沒有開口說過話,季漢陽跟宋懷柔也一直跟著,宋懷柔臉上雖然有些不快,竟也安靜下來,沒有鬧騰。
隻是宋子雲不知道跑哪裏去了。
隻有季清月注意到宋子雲在中途離開,她已經派了人跟著他。
這幾位宋家的人,她誰也不放心。
“方知府,這是在做什麽?難不成我們官府還有義務幫季秀才收拾殘渣不成。”宋智和不鹹不淡地開口,看似提醒,實則警告。
方知府睨了他一眼:“宋大人作為監察使,最是應該明目,什麽事情都了解才是。”
“為何剛剛我們把緣由都說了,宋大人這會兒還明知故問,莫非是在故意找茬?”
“方才本官並未聽見方知府所說的解釋。”宋智和被氣得頭昏腦漲,這會兒下意識就開口跟方知府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