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並非迎來的第一個孩子,然而一下子新添了一對兒女,賈瑀的心中依舊充滿了難以抑製的喜悅。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他整個人都沉浸在春風得意的氛圍之中。


    這一日,賈瑀踏入內閣公房,瞬間便感覺到氣氛無比壓抑。原來,從陝西前線傳來了令人震驚的消息,董昭所率領的軍隊竟然兵敗,朝廷的大軍也隨之敗亡。


    如今,陝西之地王三寶等人聲稱建國立都。不僅如此,陝西府穀、漢南、安塞等地的饑民紛紛起義,曹守節也在延安米脂起義。其中,李合祥的軍隊曾經一度占領府穀,甚至公然稱王設官。


    如今的局勢已然有了崩壞的危險之兆,眾人麵對著如此嚴峻的情形,皆是一臉凝重,沉默不語。


    葉高率先打破沉默,說道:“如今這局勢,當務之急是要速速派兵鎮壓,否則賊軍勢力愈發壯大,後果不堪設想。”


    王天培微微搖頭,反駁道:“派兵鎮壓談何容易,如今朝廷兵力空虛,糧草軍備也不足,如何能戰?”


    張申書輕撫胡須,沉聲道:“或許可先派使者招安,分化其內部。”


    馬東真冷哼一聲:“招安?此等亂賊,豈會輕易接受招安,莫要天真!”


    賈瑀一直沉默不語,隻是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似乎在深思熟慮。眾人的目光漸漸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終於,賈瑀抬起頭,目光堅定地說道:“諸位所言皆有道理,但如今局勢緊迫,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我認為,一方麵,我們需集結周邊可用之兵力,迅速增援陝西,不求一舉剿滅賊軍,但要穩住局勢,不能讓其進一步擴張。另一方麵,招安之策也可嚐試,挑選能言善辯之士,許以適當好處,說不定能分化賊軍內部。同時,還要在朝廷內部整頓吏治,開源節流,為前線籌備充足的糧草和軍備。”


    賈瑀一番話擲地有聲,眾人聽後先是一陣沉默,隨後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葉高拱手說道:“賈大人所言甚是,看來此事還需賈大人多多費心謀劃。”


    賈瑀鄭重應道:“國難當頭,賈某自當竭盡全力。”


    不日,宮中也傳出消息,同意了賈瑀的方案。同時,文華殿大學士林之煥被任命總督西北軍務,許其便宜行事,盡早平定匪亂。


    接到聖旨後,林之煥匆匆趕到賈瑀府上,神色焦慮。賈瑀趕忙將其迎入書房。


    “賢侄,此次聖上委我以重任,可我著實心中沒底啊!”林之煥麵色凝重,說道:“賢侄,此次西北平亂,責任重大,本來以為陛下同意你的方案,會派你前去。結果卻委了我。我為官以來從未帶過兵。”


    賈瑀微笑著寬慰道:“伯父莫急,您博覽群書,智慧過人,雖未帶兵,卻也定能勝任。”


    林之煥苦笑著搖頭:“賢侄莫要再安慰我,這行軍打仗之事,我可真是一竅不通。還望賢侄指點一二。”


    賈瑀微微頷首,說道:“伯父,這西北匪亂,其勢雖兇,但多為烏合之眾。您初到西北,當先整頓軍紀,鼓舞士氣。士氣高昂,將士們方能奮勇殺敵。比如每日操練時,可多設些獎賞激勵,讓將士們有競爭之心。再者,要確保糧草供應及時,讓將士們無後顧之憂。還需留意軍中將士們的情緒,及時解決他們的困擾。”


    林之煥連忙問道:“那這整頓軍紀,賢侄可有具體之法?”


    賈瑀迴道:“伯父可先嚴明賞罰,對遵規守紀、作戰英勇者重賞,對違規違紀、怯懦退縮者嚴懲。且要定期檢查軍備,確保武器精良。還有,安排好營帳的布局,要有序且便於管理。”


    林之煥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嗯,賢侄所言極是。那這作戰策略方麵,賢侄有何高見?”


    賈瑀沉思片刻後說道:“伯父,作戰切不可莽撞。需詳細了解地形,洞察敵軍動向,切不可貿然出擊。可先派探子摸清敵軍情況,再做決斷。若敵軍分兵來襲,我方則集中兵力,攻其一路。若敵軍合兵一處,我方則可誘敵深入,分而殲之。”


    林之煥又問:“若遇敵軍突襲,又當如何?”


    賈瑀應道:“伯父莫慌,若遇突襲,當迅速穩住陣腳,組織有序抵抗。安排好預備隊,以防前線不支。同時,要分兵迂迴,尋找敵軍薄弱之處反擊。”


    林之煥接著問:“那排兵布陣呢?我該如何安排?”


    賈瑀耐心說道:“伯父,排兵布陣需根據地形和敵軍兵力分布而定。若敵軍騎兵眾多,我方則可多設長槍陣;若敵軍步兵為主,我方可用弓弩手在前壓製。若在山地作戰,可利用地形設伏。若在平原,兩翼需加強防護。”


    林之煥眉頭緊皺:“那若是敵軍據城堅守,我軍久攻不下又該如何?”


    賈瑀想了想迴答:“伯父,此時可圍而不攻,斷其糧草水源,或誘敵出城作戰。也可佯裝撤退,引敵軍出城追擊,再設伏兵迴擊。還能派遣細作混入城中,製造內亂。”


    林之煥起身拱手:“賢侄所言,句句在理,伯父銘記於心。隻是這軍中還缺得用之人,賢侄可有推薦?”


    賈瑀略一思索道:“伯父,我這裏倒有兩人可薦,都是之前跟著我在襄陽經曆過戰事的。有一文一武,文者黃捷,此人足智多謀,精通兵法又深諳軍政。無論是分析戰局,還是統籌糧草調度、兵員安排,皆能井井有條。武者趙永升,武藝高強,英勇善戰又善於護衛。衝鋒陷陣時他總是一馬當先,護主周全時更是盡心盡力。若有此二人相助,或可以助伯父此次西北之行多幾分勝算。”


    林之煥麵露喜色:“如此甚好,還望賢侄能代為引薦。”


    賈瑀點頭應道:“伯父放心,此事包在小侄身上。”


    林之煥聽完賈瑀推薦人才,又問道:“賢侄,這西北匪亂究竟因何而起?你且與我詳細分析。”


    賈瑀鄭重說道:“伯父,這西北匪亂的原因頗為複雜。其一,自然災害嚴重。這幾年,陝西地區自然災害頻繁,尤其是長期的幹旱,導致莊稼顆粒無收,草木枯焦,赤地千裏。百姓麵臨著嚴重的饑荒,甚至出現了‘人相食’的慘狀。對此,我們到了西北,當盡快組織開倉放糧,設立粥棚,先穩住百姓的基本生計,避免更多人因饑餓而加入匪亂。”


    林之煥皺著眉頭問道:“那這開倉放糧之事,操作起來可有難度?”


    賈瑀迴答道:“伯父,此事確有難度。一來要確保糧倉有足夠的存糧,二來要防止奸商趁機哄抬物價,再者還需防範官員中飽私囊。所以得派得力之人監管此事。”


    林之煥點了點頭,又問:“那如何確保能派到可靠之人?”


    賈瑀說道:“伯父,可從您信任的部下中挑選清正廉潔、辦事果斷之人擔當此任。”


    林之煥接著說道:“嗯,賢侄所言有理。那其二呢?”


    賈瑀繼續說道:“其二,社會矛盾尖銳。陝西土地貧瘠,生產落後,但賦稅和徭役卻十分沉重。地方政府的腐敗和苛政,使得農民的生活極度困苦。此外,陝西地區還是蒙、漢、迴等多族雜居地區,民族矛盾也較為突出,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社會矛盾空前激化。所以,我們要整頓當地吏治,減輕百姓賦稅徭役,同時促進各族之間的和睦共處。”


    林之煥擔憂道:“這整頓吏治可不是易事,如今朝中派係紛爭,萬一引起了爭鬥,可如何是好?”


    賈瑀堅定地說:“伯父,此時顧不得那麽多了。若不整頓,匪亂難以平息。隻要我們秉持公正,聖上定會支持我們。”


    林之煥歎了口氣:“也隻能如此了。那這民族和睦共處,又該如何做到?”


    賈瑀思索片刻道:“伯父,可舉辦一些交流的活動,拉攏各族上層,促進彼此了解。對於各族間的糾紛,要公正裁決,不可偏袒一方。”


    林之煥說道:“嗯,這倒是個法子。那其三呢?”


    賈瑀接著講道:“其三,邊兵問題。邊兵或者叫鎮兵,由於有些軍官長期克扣軍餉,士兵無衣無食,忍無可忍,紛紛逃散,並與饑民聯合叛亂。在邊兵當中,有漢族、迴族、蒙古族等各族成員,他們成為叛匪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這些邊兵,我們應設法招安,承諾補發軍餉,給予他們妥善安置,對於頑固不化者,則堅決剿滅。”


    林之煥疑惑道:“那這招安如何能讓他們相信我們?”


    賈瑀迴應道:“伯父,可先派使者表明誠意,再立下字據,以安其心。”


    林之煥聽後,頻頻點頭,說道:“賢侄分析得透徹,伯父心中有數了。”


    賈瑀接著說道:“伯父,此去西北,任重道遠,還需處處謹慎行事。”


    林之煥帶著賈瑀的建議和推薦的人才,滿懷信心地奔赴西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之萬人之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中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中日並收藏紅樓之萬人之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