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正皇帝這時又開口說道:“再議議前番兵敗之事。”眾人一下子都沉默不言。
鍾成還好說,畢竟已經身亡。可楚王蕭綱怎麽議?這可是皇子。皇帝見眾人不語,說道:“葉首輔,你說說吧?”
首輔葉高和戶部尚書馬東真向來支持齊王,自然想借此機會打壓楚王。葉高率先說道:“陛下,此次兵敗,楚王蕭綱難辭其咎。他在戰略部署上存在諸多失誤,未能充分考慮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導致戰局失利。在作戰過程中,軍令傳達混亂不堪,讓將士們如同無頭蒼蠅般無所適從。甚至在後方的糧草調配方麵,也是安排不當,極大地影響了前線將士的士氣。”
馬東真緊接著附和道:“是啊,陛下,楚王指揮不當,調度無方。而且在關鍵時刻,他猶豫不決,錯失了諸多良機。更有甚者,他對將士們的撫恤和補給安排不善,使得軍心渙散。還有啊,他在選將用人方麵也多有不妥,導致一些無能之輩占據要職,嚴重影響了戰局。”
次輔王天培如今傾向趙王,也建議申飭楚王,他拱手道:“陛下,臣以為楚王在此次戰事中決策有誤。他對於敵軍的動向判斷不準確,以至於我軍陷入被動局麵。另外,他在戰場應變方麵也顯得極為遲鈍,未能及時調整戰術。再者,他對周邊友軍的協同作戰安排不周,使得各方配合失調,無法形成有效的合力。”
林之煥和賈瑀兩人保持中立,但賈瑀不想齊王勢力坐大。林之煥沉默不語,賈瑀則委婉地說道:“陛下,此事還需綜合考量,不可僅憑一時之結果定論。或許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楚王也有諸多無奈之處。比如當時的天氣狀況不佳,影響了我方的行動。而且戰場周邊的民情複雜,當地百姓對我軍的支持不夠,也給作戰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葉高立刻反駁道:“賈大人,這可不是無奈就能解釋的。身為將領,就應當對戰爭的勝負負責。天氣因素固然有影響,但更關鍵的是楚王的指揮不力。再說了,他在戰前的準備工作就做得不充分,對敵軍的情報收集嚴重不足。”
賈瑀迴應道:“葉大人,話雖如此,但戰爭的勝負並非完全取決於一人。戰場上的變數眾多,豈能一概而論?況且,我方的情報收集或許也存在漏洞,導致楚王做出了錯誤的判斷。還有,後方朝廷對前線的支持是否及時和充足,也是影響戰局的一個重要因素。”
馬東真插話道:“賈大人,難道楚王就不應承擔責任?”
賈瑀說道:“責任自然要承擔,但如何承擔,還需斟酌。不能因為一次兵敗就全盤否定楚王的功績。楚王以往也有過不少戰功,不能因為這一次的失利就將其過往的功績全部抹殺。”
武英殿大學士張申書是皇帝親信,深知皇帝並不打算深究楚王,他說道:“陛下,楚王或許有失察之處,但其中緣由還需細查。切不可匆忙定論,以免冤枉了楚王。也許是後方的支援未能及時跟上,影響了前線作戰。還有可能是朝廷內部的一些爭鬥和傾軋,影響了楚王的決策和行動。”
葉高說道:“張大人,這明擺著的事情,還有何可查?”
張申書不緊不慢地說:“葉大人,凡事不可隻看表麵。戰爭之事複雜多變,其中細節還需深究。比如敵軍是否有奇兵突襲,我方是否有內奸作祟,這些都未可知。再者,朝廷內部的一些政策和決策,是否對前線作戰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也值得深思。”
馬東真又道:“張大人,這兵敗的結果擺在眼前,還能有什麽隱情?”
賈瑀接著說道:“馬大人,或許其中有情報失誤,或者後勤補給不足等問題影響了戰局。而且,戰場的地形地貌也可能對作戰產生了不利影響。另外,周邊國家的動向和態度,是否對此次戰爭產生了間接的影響,也需要考慮。”
葉高哼了一聲:“賈大人,莫要為楚王開脫。”
賈瑀正色道:“葉大人,下官並非開脫,隻是希望能全麵看待此事。我們不能隻看到失敗的結果,而忽略了導致失敗的各種可能因素。比如,國內的經濟狀況和財政支持,是否能夠滿足戰爭的巨大消耗。”
王天培這時說道:“不管怎樣,兵敗總是事實,楚王難辭其咎。”
賈瑀反駁道:“王大人,那也得查明具體原因,才能定責。若是因為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導致的兵敗,難道也要讓楚王承擔全部責任嗎?比如突發的自然災害,或者是敵國突然得到了外部的強大援助。”
林之煥終於開口:“諸位大人,莫要爭執不休,還是聽聽陛下的意見。”
皇帝皺了皺眉:“都先莫要吵了,朕自會思量。”
葉高卻不肯罷休:“陛下,此事關乎朝廷威嚴,不可輕忽。若不嚴懲楚王,恐怕難以樹立軍威,以後如何指揮作戰?而且,若不重罰,難以平息民憤,百姓們對朝廷的信任會大打折扣。”
馬東真也道:“陛下,若不懲處楚王,難以服眾。將士們流血犧牲,不能就這樣不了了之。更重要的是,若不給予嚴厲的處罰,其他皇子可能會認為犯錯無需承擔嚴重後果,從而肆意妄為。”
賈瑀說道:“陛下,還望能公正論斷,莫要被片麵之詞所左右。我們應當全麵調查,找出真正的原因,再做定奪。而且,處罰楚王也需考慮到皇室的尊嚴和內部的團結。”
張申書趕忙說道:“陛下,切不可倉促決定,以免影響朝局穩定。楚王畢竟是皇子,處理不當,可能會引發皇室內部的矛盾。甚至可能導致其他皇子之間的爭鬥加劇,影響朝廷的安寧。”
葉高瞪了賈瑀一眼:“賈大人,你如此維護楚王,究竟是何居心?是不是收了楚王的好處?或者你與楚王暗中勾結,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賈瑀迴道:“葉大人,下官隻是就事論事,何來維護之說?更談不上收取好處和勾結。葉大人莫要憑空汙蔑,小心下官參你誣陷之罪。”
馬東真冷笑一聲:“賈大人,你別以為我們不知你的心思。你不想齊王坐大,所以才為楚王說話。是不是你覺得齊王的勢力已經足夠強大,需要扶持楚王來製衡?”
賈瑀厲聲道:“馬大人,莫要血口噴人!我一心為了朝廷,為了公正,豈容你這般誣陷。我對朝廷忠心耿耿,日月可鑒。”
王天培勸道:“諸位大人,莫要傷了和氣。我們都是為了朝廷著想,應當心平氣和地商討。不要因為個人的立場和偏見,而影響了對事情的判斷。”
林之煥也說道:“大家都冷靜些,莫要讓陛下煩心。我們應當以大局為重,找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不要隻盯著個人的利益和派係的爭鬥。”
皇帝一拍桌子:“夠了!都給朕閉嘴!朕還沒說話,你們倒吵得不可開交。一個個都隻想著自己的那點心思,有誰真正是為了朝廷的利益著想?”
葉高連忙跪下:“陛下息怒,臣等也是心急如焚,一心為了朝廷。隻是觀點不同,才會爭論不休。”
馬東真也跟著跪下:“陛下恕罪,臣等失了分寸。但臣確實是為了朝廷的穩定和威嚴著想。”
賈瑀和張申書以及王天培也紛紛跪下請罪。
皇帝深吸一口氣:“都起來吧,朕知道你們各有各的想法,但如此爭吵,能解決問題嗎?朕需要的是切實可行的建議,而不是無休止的爭吵。”
永正皇帝終究還是心疼自己的孩子。盡管朝堂之上對於楚王在兵敗一事中的責任爭論不休,但皇帝最終還是不忍心過重懲處。
皇帝坐在龍椅上,目光深沉,心中暗自思忖著:“楚王畢竟是朕的兒子,若嚴懲,恐傷了父子情分。再者,此事或許真有諸多複雜因素。”想到此處,皇帝開口說道:“朕念及楚王往日功績,此次兵敗,罰俸以示懲戒,望其日後能吸取教訓,戴罪立功。”
而鍾成,由於已經身亡,且其身為主帥,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此次戰敗責任的承擔者。皇帝此舉,一方麵是為了給群臣一個交代,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平息此次戰敗所帶來的風波。
朝堂之下,眾人神色各異。葉高和馬東真對視一眼,眼中滿是不甘。王天培則微微皺眉,似乎在思考著什麽。賈瑀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張申書則依舊麵無表情。
此事過後,朝廷中的派係之爭並未停歇,反而因楚王的被罰俸而愈發暗流湧動。齊王一派見楚王受挫,愈發囂張。而趙王一派則趁機拉攏各方勢力,試圖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賈瑀深知局勢的複雜,在這風雲變幻的朝堂中,他小心翼翼地周旋著,努力為朝廷的穩定和公正貢獻自己的力量。
鍾成還好說,畢竟已經身亡。可楚王蕭綱怎麽議?這可是皇子。皇帝見眾人不語,說道:“葉首輔,你說說吧?”
首輔葉高和戶部尚書馬東真向來支持齊王,自然想借此機會打壓楚王。葉高率先說道:“陛下,此次兵敗,楚王蕭綱難辭其咎。他在戰略部署上存在諸多失誤,未能充分考慮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導致戰局失利。在作戰過程中,軍令傳達混亂不堪,讓將士們如同無頭蒼蠅般無所適從。甚至在後方的糧草調配方麵,也是安排不當,極大地影響了前線將士的士氣。”
馬東真緊接著附和道:“是啊,陛下,楚王指揮不當,調度無方。而且在關鍵時刻,他猶豫不決,錯失了諸多良機。更有甚者,他對將士們的撫恤和補給安排不善,使得軍心渙散。還有啊,他在選將用人方麵也多有不妥,導致一些無能之輩占據要職,嚴重影響了戰局。”
次輔王天培如今傾向趙王,也建議申飭楚王,他拱手道:“陛下,臣以為楚王在此次戰事中決策有誤。他對於敵軍的動向判斷不準確,以至於我軍陷入被動局麵。另外,他在戰場應變方麵也顯得極為遲鈍,未能及時調整戰術。再者,他對周邊友軍的協同作戰安排不周,使得各方配合失調,無法形成有效的合力。”
林之煥和賈瑀兩人保持中立,但賈瑀不想齊王勢力坐大。林之煥沉默不語,賈瑀則委婉地說道:“陛下,此事還需綜合考量,不可僅憑一時之結果定論。或許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楚王也有諸多無奈之處。比如當時的天氣狀況不佳,影響了我方的行動。而且戰場周邊的民情複雜,當地百姓對我軍的支持不夠,也給作戰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葉高立刻反駁道:“賈大人,這可不是無奈就能解釋的。身為將領,就應當對戰爭的勝負負責。天氣因素固然有影響,但更關鍵的是楚王的指揮不力。再說了,他在戰前的準備工作就做得不充分,對敵軍的情報收集嚴重不足。”
賈瑀迴應道:“葉大人,話雖如此,但戰爭的勝負並非完全取決於一人。戰場上的變數眾多,豈能一概而論?況且,我方的情報收集或許也存在漏洞,導致楚王做出了錯誤的判斷。還有,後方朝廷對前線的支持是否及時和充足,也是影響戰局的一個重要因素。”
馬東真插話道:“賈大人,難道楚王就不應承擔責任?”
賈瑀說道:“責任自然要承擔,但如何承擔,還需斟酌。不能因為一次兵敗就全盤否定楚王的功績。楚王以往也有過不少戰功,不能因為這一次的失利就將其過往的功績全部抹殺。”
武英殿大學士張申書是皇帝親信,深知皇帝並不打算深究楚王,他說道:“陛下,楚王或許有失察之處,但其中緣由還需細查。切不可匆忙定論,以免冤枉了楚王。也許是後方的支援未能及時跟上,影響了前線作戰。還有可能是朝廷內部的一些爭鬥和傾軋,影響了楚王的決策和行動。”
葉高說道:“張大人,這明擺著的事情,還有何可查?”
張申書不緊不慢地說:“葉大人,凡事不可隻看表麵。戰爭之事複雜多變,其中細節還需深究。比如敵軍是否有奇兵突襲,我方是否有內奸作祟,這些都未可知。再者,朝廷內部的一些政策和決策,是否對前線作戰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也值得深思。”
馬東真又道:“張大人,這兵敗的結果擺在眼前,還能有什麽隱情?”
賈瑀接著說道:“馬大人,或許其中有情報失誤,或者後勤補給不足等問題影響了戰局。而且,戰場的地形地貌也可能對作戰產生了不利影響。另外,周邊國家的動向和態度,是否對此次戰爭產生了間接的影響,也需要考慮。”
葉高哼了一聲:“賈大人,莫要為楚王開脫。”
賈瑀正色道:“葉大人,下官並非開脫,隻是希望能全麵看待此事。我們不能隻看到失敗的結果,而忽略了導致失敗的各種可能因素。比如,國內的經濟狀況和財政支持,是否能夠滿足戰爭的巨大消耗。”
王天培這時說道:“不管怎樣,兵敗總是事實,楚王難辭其咎。”
賈瑀反駁道:“王大人,那也得查明具體原因,才能定責。若是因為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導致的兵敗,難道也要讓楚王承擔全部責任嗎?比如突發的自然災害,或者是敵國突然得到了外部的強大援助。”
林之煥終於開口:“諸位大人,莫要爭執不休,還是聽聽陛下的意見。”
皇帝皺了皺眉:“都先莫要吵了,朕自會思量。”
葉高卻不肯罷休:“陛下,此事關乎朝廷威嚴,不可輕忽。若不嚴懲楚王,恐怕難以樹立軍威,以後如何指揮作戰?而且,若不重罰,難以平息民憤,百姓們對朝廷的信任會大打折扣。”
馬東真也道:“陛下,若不懲處楚王,難以服眾。將士們流血犧牲,不能就這樣不了了之。更重要的是,若不給予嚴厲的處罰,其他皇子可能會認為犯錯無需承擔嚴重後果,從而肆意妄為。”
賈瑀說道:“陛下,還望能公正論斷,莫要被片麵之詞所左右。我們應當全麵調查,找出真正的原因,再做定奪。而且,處罰楚王也需考慮到皇室的尊嚴和內部的團結。”
張申書趕忙說道:“陛下,切不可倉促決定,以免影響朝局穩定。楚王畢竟是皇子,處理不當,可能會引發皇室內部的矛盾。甚至可能導致其他皇子之間的爭鬥加劇,影響朝廷的安寧。”
葉高瞪了賈瑀一眼:“賈大人,你如此維護楚王,究竟是何居心?是不是收了楚王的好處?或者你與楚王暗中勾結,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賈瑀迴道:“葉大人,下官隻是就事論事,何來維護之說?更談不上收取好處和勾結。葉大人莫要憑空汙蔑,小心下官參你誣陷之罪。”
馬東真冷笑一聲:“賈大人,你別以為我們不知你的心思。你不想齊王坐大,所以才為楚王說話。是不是你覺得齊王的勢力已經足夠強大,需要扶持楚王來製衡?”
賈瑀厲聲道:“馬大人,莫要血口噴人!我一心為了朝廷,為了公正,豈容你這般誣陷。我對朝廷忠心耿耿,日月可鑒。”
王天培勸道:“諸位大人,莫要傷了和氣。我們都是為了朝廷著想,應當心平氣和地商討。不要因為個人的立場和偏見,而影響了對事情的判斷。”
林之煥也說道:“大家都冷靜些,莫要讓陛下煩心。我們應當以大局為重,找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不要隻盯著個人的利益和派係的爭鬥。”
皇帝一拍桌子:“夠了!都給朕閉嘴!朕還沒說話,你們倒吵得不可開交。一個個都隻想著自己的那點心思,有誰真正是為了朝廷的利益著想?”
葉高連忙跪下:“陛下息怒,臣等也是心急如焚,一心為了朝廷。隻是觀點不同,才會爭論不休。”
馬東真也跟著跪下:“陛下恕罪,臣等失了分寸。但臣確實是為了朝廷的穩定和威嚴著想。”
賈瑀和張申書以及王天培也紛紛跪下請罪。
皇帝深吸一口氣:“都起來吧,朕知道你們各有各的想法,但如此爭吵,能解決問題嗎?朕需要的是切實可行的建議,而不是無休止的爭吵。”
永正皇帝終究還是心疼自己的孩子。盡管朝堂之上對於楚王在兵敗一事中的責任爭論不休,但皇帝最終還是不忍心過重懲處。
皇帝坐在龍椅上,目光深沉,心中暗自思忖著:“楚王畢竟是朕的兒子,若嚴懲,恐傷了父子情分。再者,此事或許真有諸多複雜因素。”想到此處,皇帝開口說道:“朕念及楚王往日功績,此次兵敗,罰俸以示懲戒,望其日後能吸取教訓,戴罪立功。”
而鍾成,由於已經身亡,且其身為主帥,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此次戰敗責任的承擔者。皇帝此舉,一方麵是為了給群臣一個交代,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平息此次戰敗所帶來的風波。
朝堂之下,眾人神色各異。葉高和馬東真對視一眼,眼中滿是不甘。王天培則微微皺眉,似乎在思考著什麽。賈瑀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張申書則依舊麵無表情。
此事過後,朝廷中的派係之爭並未停歇,反而因楚王的被罰俸而愈發暗流湧動。齊王一派見楚王受挫,愈發囂張。而趙王一派則趁機拉攏各方勢力,試圖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賈瑀深知局勢的複雜,在這風雲變幻的朝堂中,他小心翼翼地周旋著,努力為朝廷的穩定和公正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