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擔任科考主考一職的,乃是文華殿大學士林之煥。林之渙與賈瑀之間的關係,可謂是源遠流長、深厚非常,乃是實打實的舊識。遙想往昔歲月,賈瑀參加科考之際,林之煥恰好便是主考。正因如此,兩人之間結下了一份特殊而又深厚的師生情誼。
後來,賈瑀迎娶了林黛玉。然而,由於林黛玉並無娘家可依傍,賈瑀滿心憐愛,深恐她受到半分委屈。於是,他特意托了禮部侍郎歐陽詢從中說項。緊接著,林黛玉認了林之煥為伯父,兩家人就此成功結成了姻親。又因為林黛玉那溫婉細膩、善解人意的性子,深得林之煥夫人的喜愛。至此,林之煥與賈瑀之間的交情愈發深厚穩固。
也正因他們二人同心同德、緊密合作,此次科考得以有條不紊、順順利利地開展。
再者,此次正科考試乃是在去年的恩科考試之後,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就再度舉行。所以,諸多前期的準備工作無需重新籌備,一切本就安排得妥妥當當、井然有序,故而順其自然便順利完成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由於去年剛剛舉辦過恩科考試,此次參加科考的考生整體質量大幅下滑。不過,秉承永正皇帝的旨意,仍舊錄取了三百多人。
而此次科考出乎意料的狀況,皆發生在考場之外。
隻因如今幾位皇子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已然趨於白熱化的程度。從去年的恩科考試開始,他們便不遺餘力地爭奪士子,尤其是那些榜上有名的士子。
就在此時,一名衙役急匆匆地走進屋內,向賈瑀和林之渙匯報最新的情況。
衙役繪聲繪色地說道:“大人,小的探聽到如今幾位皇子對新科進士的拉攏那叫一個激烈。齊王殿下在府中急得直跳腳,召集謀士們大聲嚷嚷,說這次科考進士必須為他所用,讓手下們趕緊去打聽進士們的背景喜好,還說要不惜一切代價拉攏。不多時就把一位進士請到府上,齊王滿臉堆笑親自斟酒,說什麽‘賢弟才華出眾,將來必成大器。若能為我所用,榮華富貴享之不盡’。那進士心裏直打鼓,不知該如何是好。齊王見他猶豫,就急了眼,語氣強硬地威脅,‘你可要想清楚了,跟了本王,絕不會虧待你,否則,哼!’”
賈瑀聽聞,不由地皺起眉頭,與林之煥對視一眼。
賈瑀說道:“這齊王行事如此蠻橫霸道,實在有失偏頗,毫無王者的風範。”
林之煥輕哼一聲,說道:“這齊王向來飛揚跋扈,肆意妄為,此番更是毫無顧忌,簡直目無王法。”
賈瑀又道:“如此作為,實非君子之道,必然不得人心。”
衙役接著說道:“趙王殿下也沒閑著,派出好多手下在京城的酒樓茶館尋覓進士。找到一位胸懷抱負的進士後,手下先巧言諂媚,說趙王殿下對他的才華欣賞至極,隻要投靠,立馬能在朝中擔任要職。進士正猶豫不決呢,趙王殿下就親自現身,溫和地講‘本王向來愛才惜才,隻要你真心為我效力,本王定當全力支持你的抱負’。”
林之煥輕捋胡須,麵色凝重,說道:“這趙王倒是懂得以情動人,隻可惜手段未必高明,未必能打動真正的賢才。”
賈瑀附和道:“確實,這般拉攏,未必能得真心,或許隻是一時的權宜之計。”
林之煥又道:“可這手段,也未必能夠俘獲人心,真正有氣節的進士怕是不會輕易就範。”
衙役又道:“還有那楚王殿下,雖說人在前線,可他的親信俞俊熙也沒閑著。找到一位出身貧寒的進士,先是噓寒問暖,了解他家的困境,慷慨解囊給了錢財,然後誠懇地說‘楚王殿下心懷天下,若您能助殿下一臂之力,日後定能造福百姓’。”
賈瑀聽聞,憂心忡忡地說道:“如此局麵,實在令人憂心忡忡,不知該如何是好?”
林之煥沉思片刻,說道:“我們需堅守公正,絕不能讓科舉之事淪為皇子們爭鬥的工具。”
賈瑀說道:“但皇子們權勢滔天,我們怕是阻力重重,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林之煥接著感慨道:“這其中的分寸,可要拿捏得恰到好處,稍有不慎,便會惹來禍端。”
將衙役打發走後,賈瑀和林之煥開始議論起此事。
林之煥緩緩述說:“這幾乎快成為大淳朝的風氣了,每一代皇位的繼承,皆是皇子爭鬥,血雨腥風。我在朝堂沉浸了幾十年,知曉諸多隱秘之事。太宗皇帝雖是憑借赫赫功勞奪得太子之位,但後來也有自認為嫡長子一脈的襄陽王之亂。太上皇當年繼位也是在幾個皇子的爭鬥中勝出,今上就更不必說了,你也是身處其中。我朝鼓勵皇子競爭,雖說最終上位者皆是英明神武之主,但這過程……”
賈瑀說道:“伯父,如此爭鬥,實在是勞民傷財,禍及百姓,讓天下不得安寧。”
林之煥長歎一聲:“賢侄呀,這其中的殘酷與無奈,又豈是外人能夠知曉的。每一次皇位的更迭,都伴隨著無數的陰謀算計、權謀爭鬥。那些皇子們為了那至高無上的寶座,不惜兄弟相殘,父子反目。想那前朝大炎朝,一直奉行嫡長子繼承製,雖說避免了皇子間的激烈爭鬥,但也難免出現嫡長子無能,卻依舊能繼承大統的情況,從而導致朝局混亂。咱們大淳朝鼓勵皇子競爭,選出的上位者雖英明神武,可這爭鬥的過程實在慘烈,真可謂是各有利弊啊。”
賈瑀麵色沉重:“伯父,如此爭鬥,受苦的是百姓,擾亂的是朝綱,這可如何是好?”
林之煥微微點頭,說道:“是啊,可這又能怎樣?曆代帝王皆認為皇子競爭能選出最為優秀者繼承大統,卻未曾想這其中的代價何等巨大。”
賈瑀問道:“那我們難道隻能坐視不理,任由局勢這般發展下去嗎?”
林之煥繼續說道:“咱們身為臣子,也隻能竭盡全力維持這局麵的平穩,盡到我們的職責。”
賈瑀皺緊眉頭:“伯父,那此次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些皇子對進士的拉攏?稍有不慎,恐怕會引火燒身。”
林之煥目光堅定:“我們唯有秉持公正之心,絕不能讓科舉成為他們權謀的工具。即便會得罪某些皇子,也在所不惜。”
賈瑀拱手道:“伯父高義,我願追隨伯父,堅守此道,絕不退縮。”
林之煥拍了拍賈瑀的肩膀:“隻是這其中的艱難險阻,恐怕超乎想象。那些皇子們豈會輕易放過我們。”
賈瑀咬牙道:“縱是千難萬險,我也絕不退縮,定與伯父並肩作戰。”
兩人相視一眼,心中都清楚,接下來要走的路必然充滿荊棘。
賈瑀說道:“不管怎樣,隻是希望這些皇子的爭鬥在可控範圍內,不要造成生靈塗炭。”
林之煥歎氣道:“希望如此吧,想必皇上也會控製的。”
“這次楚王去前線,皇上嚴令各部通力合作支持,我看另外兩派都是沒有做出什麽舉動。”林之煥又說道。
賈瑀說:“希望一切都越來越好吧。”
賈瑀和林之煥在結束了關於皇子拉攏進士的相關事宜的議論後,林之煥忽然想起了林黛玉,他的臉上滿是關切,問道:“瑀賢侄,黛玉那孩子近日可好?我那夫人可是時常念叨著她。”
賈瑀的麵上泛起一抹溫和的微笑,他恭恭敬敬地迴答道:“伯父放心,黛玉一切安好。隻是她也常常心懷惦念,牽掛著您和伯母的關懷。”
林之煥捋了捋胡須,微微點頭,說道:“那就好,那孩子心思細膩敏感,為人又溫婉柔順,你可要多多費心照顧著些。”
賈瑀鄭重地應道:“伯父放心,我定然不會讓黛玉受半分委屈,定會護她周全,給她一世安穩。”
林之煥微微頷首,接著語重心長地說道:“這女子在世間生存,本就麵臨諸多艱難不易,你可千萬莫要負了她的一片真心。”
賈瑀連忙說道:“伯父,您放心,我對黛玉的心意猶如磐石,堅定不移,絕不會有半分辜負。”
林之煥稍作停頓,又道:“聽說她現在有了身孕,你可要好好照顧。你伯母和我隻有兩兒子,把黛玉當親生女兒看待。你伯母還說過幾日看看她。”
賈瑀忙迴答:“這幾日家中女眷都是城外莊子了,過幾日迴來了,給伯母捎信去。”
林之煥應道,想了想又說:“賢侄,你還年輕凡事不要著急,把眼光放遠點。尤其是在朝堂的事上,要學會藏拙。還有就是皇子們的事情,不要參與進去。”
賈瑀忙答應道:“謝謝伯父教導。”知道林之煥說的是自己和齊王蕭緯的矛盾,又繼續說道:“上次不知道齊王為何把矛頭對向我。”
林之煥說道:“齊王性狹,氣量小。唉,這幾個皇子……”
後來,賈瑀迎娶了林黛玉。然而,由於林黛玉並無娘家可依傍,賈瑀滿心憐愛,深恐她受到半分委屈。於是,他特意托了禮部侍郎歐陽詢從中說項。緊接著,林黛玉認了林之煥為伯父,兩家人就此成功結成了姻親。又因為林黛玉那溫婉細膩、善解人意的性子,深得林之煥夫人的喜愛。至此,林之煥與賈瑀之間的交情愈發深厚穩固。
也正因他們二人同心同德、緊密合作,此次科考得以有條不紊、順順利利地開展。
再者,此次正科考試乃是在去年的恩科考試之後,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就再度舉行。所以,諸多前期的準備工作無需重新籌備,一切本就安排得妥妥當當、井然有序,故而順其自然便順利完成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由於去年剛剛舉辦過恩科考試,此次參加科考的考生整體質量大幅下滑。不過,秉承永正皇帝的旨意,仍舊錄取了三百多人。
而此次科考出乎意料的狀況,皆發生在考場之外。
隻因如今幾位皇子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已然趨於白熱化的程度。從去年的恩科考試開始,他們便不遺餘力地爭奪士子,尤其是那些榜上有名的士子。
就在此時,一名衙役急匆匆地走進屋內,向賈瑀和林之渙匯報最新的情況。
衙役繪聲繪色地說道:“大人,小的探聽到如今幾位皇子對新科進士的拉攏那叫一個激烈。齊王殿下在府中急得直跳腳,召集謀士們大聲嚷嚷,說這次科考進士必須為他所用,讓手下們趕緊去打聽進士們的背景喜好,還說要不惜一切代價拉攏。不多時就把一位進士請到府上,齊王滿臉堆笑親自斟酒,說什麽‘賢弟才華出眾,將來必成大器。若能為我所用,榮華富貴享之不盡’。那進士心裏直打鼓,不知該如何是好。齊王見他猶豫,就急了眼,語氣強硬地威脅,‘你可要想清楚了,跟了本王,絕不會虧待你,否則,哼!’”
賈瑀聽聞,不由地皺起眉頭,與林之煥對視一眼。
賈瑀說道:“這齊王行事如此蠻橫霸道,實在有失偏頗,毫無王者的風範。”
林之煥輕哼一聲,說道:“這齊王向來飛揚跋扈,肆意妄為,此番更是毫無顧忌,簡直目無王法。”
賈瑀又道:“如此作為,實非君子之道,必然不得人心。”
衙役接著說道:“趙王殿下也沒閑著,派出好多手下在京城的酒樓茶館尋覓進士。找到一位胸懷抱負的進士後,手下先巧言諂媚,說趙王殿下對他的才華欣賞至極,隻要投靠,立馬能在朝中擔任要職。進士正猶豫不決呢,趙王殿下就親自現身,溫和地講‘本王向來愛才惜才,隻要你真心為我效力,本王定當全力支持你的抱負’。”
林之煥輕捋胡須,麵色凝重,說道:“這趙王倒是懂得以情動人,隻可惜手段未必高明,未必能打動真正的賢才。”
賈瑀附和道:“確實,這般拉攏,未必能得真心,或許隻是一時的權宜之計。”
林之煥又道:“可這手段,也未必能夠俘獲人心,真正有氣節的進士怕是不會輕易就範。”
衙役又道:“還有那楚王殿下,雖說人在前線,可他的親信俞俊熙也沒閑著。找到一位出身貧寒的進士,先是噓寒問暖,了解他家的困境,慷慨解囊給了錢財,然後誠懇地說‘楚王殿下心懷天下,若您能助殿下一臂之力,日後定能造福百姓’。”
賈瑀聽聞,憂心忡忡地說道:“如此局麵,實在令人憂心忡忡,不知該如何是好?”
林之煥沉思片刻,說道:“我們需堅守公正,絕不能讓科舉之事淪為皇子們爭鬥的工具。”
賈瑀說道:“但皇子們權勢滔天,我們怕是阻力重重,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林之煥接著感慨道:“這其中的分寸,可要拿捏得恰到好處,稍有不慎,便會惹來禍端。”
將衙役打發走後,賈瑀和林之煥開始議論起此事。
林之煥緩緩述說:“這幾乎快成為大淳朝的風氣了,每一代皇位的繼承,皆是皇子爭鬥,血雨腥風。我在朝堂沉浸了幾十年,知曉諸多隱秘之事。太宗皇帝雖是憑借赫赫功勞奪得太子之位,但後來也有自認為嫡長子一脈的襄陽王之亂。太上皇當年繼位也是在幾個皇子的爭鬥中勝出,今上就更不必說了,你也是身處其中。我朝鼓勵皇子競爭,雖說最終上位者皆是英明神武之主,但這過程……”
賈瑀說道:“伯父,如此爭鬥,實在是勞民傷財,禍及百姓,讓天下不得安寧。”
林之煥長歎一聲:“賢侄呀,這其中的殘酷與無奈,又豈是外人能夠知曉的。每一次皇位的更迭,都伴隨著無數的陰謀算計、權謀爭鬥。那些皇子們為了那至高無上的寶座,不惜兄弟相殘,父子反目。想那前朝大炎朝,一直奉行嫡長子繼承製,雖說避免了皇子間的激烈爭鬥,但也難免出現嫡長子無能,卻依舊能繼承大統的情況,從而導致朝局混亂。咱們大淳朝鼓勵皇子競爭,選出的上位者雖英明神武,可這爭鬥的過程實在慘烈,真可謂是各有利弊啊。”
賈瑀麵色沉重:“伯父,如此爭鬥,受苦的是百姓,擾亂的是朝綱,這可如何是好?”
林之煥微微點頭,說道:“是啊,可這又能怎樣?曆代帝王皆認為皇子競爭能選出最為優秀者繼承大統,卻未曾想這其中的代價何等巨大。”
賈瑀問道:“那我們難道隻能坐視不理,任由局勢這般發展下去嗎?”
林之煥繼續說道:“咱們身為臣子,也隻能竭盡全力維持這局麵的平穩,盡到我們的職責。”
賈瑀皺緊眉頭:“伯父,那此次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些皇子對進士的拉攏?稍有不慎,恐怕會引火燒身。”
林之煥目光堅定:“我們唯有秉持公正之心,絕不能讓科舉成為他們權謀的工具。即便會得罪某些皇子,也在所不惜。”
賈瑀拱手道:“伯父高義,我願追隨伯父,堅守此道,絕不退縮。”
林之煥拍了拍賈瑀的肩膀:“隻是這其中的艱難險阻,恐怕超乎想象。那些皇子們豈會輕易放過我們。”
賈瑀咬牙道:“縱是千難萬險,我也絕不退縮,定與伯父並肩作戰。”
兩人相視一眼,心中都清楚,接下來要走的路必然充滿荊棘。
賈瑀說道:“不管怎樣,隻是希望這些皇子的爭鬥在可控範圍內,不要造成生靈塗炭。”
林之煥歎氣道:“希望如此吧,想必皇上也會控製的。”
“這次楚王去前線,皇上嚴令各部通力合作支持,我看另外兩派都是沒有做出什麽舉動。”林之煥又說道。
賈瑀說:“希望一切都越來越好吧。”
賈瑀和林之煥在結束了關於皇子拉攏進士的相關事宜的議論後,林之煥忽然想起了林黛玉,他的臉上滿是關切,問道:“瑀賢侄,黛玉那孩子近日可好?我那夫人可是時常念叨著她。”
賈瑀的麵上泛起一抹溫和的微笑,他恭恭敬敬地迴答道:“伯父放心,黛玉一切安好。隻是她也常常心懷惦念,牽掛著您和伯母的關懷。”
林之煥捋了捋胡須,微微點頭,說道:“那就好,那孩子心思細膩敏感,為人又溫婉柔順,你可要多多費心照顧著些。”
賈瑀鄭重地應道:“伯父放心,我定然不會讓黛玉受半分委屈,定會護她周全,給她一世安穩。”
林之煥微微頷首,接著語重心長地說道:“這女子在世間生存,本就麵臨諸多艱難不易,你可千萬莫要負了她的一片真心。”
賈瑀連忙說道:“伯父,您放心,我對黛玉的心意猶如磐石,堅定不移,絕不會有半分辜負。”
林之煥稍作停頓,又道:“聽說她現在有了身孕,你可要好好照顧。你伯母和我隻有兩兒子,把黛玉當親生女兒看待。你伯母還說過幾日看看她。”
賈瑀忙迴答:“這幾日家中女眷都是城外莊子了,過幾日迴來了,給伯母捎信去。”
林之煥應道,想了想又說:“賢侄,你還年輕凡事不要著急,把眼光放遠點。尤其是在朝堂的事上,要學會藏拙。還有就是皇子們的事情,不要參與進去。”
賈瑀忙答應道:“謝謝伯父教導。”知道林之煥說的是自己和齊王蕭緯的矛盾,又繼續說道:“上次不知道齊王為何把矛頭對向我。”
林之煥說道:“齊王性狹,氣量小。唉,這幾個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