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天,廣東巡撫金門伊,以廣東百姓請願為由,向朝廷遞交了申請在廣州設立市舶司,以方便與海外進行貿易的奏折。
這份奏折在朝會上公布之後,趙王和江南一係的官員們立刻大肆阻攔。
趙王蕭繼率先站出,拱手說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廣州地處偏遠,若貿然設立市舶司,管理難度極大,且容易滋生諸多弊端。
首先,此地交通不便,信息傳遞遲緩,一旦出現問題,難以迅速處理。再者,江南已有成熟的市舶司,若再於廣州開設,難免會造成資源分散,影響江南貿易的穩定。況且,廣州周邊匪患未除,治安不佳,如何保障市舶司的正常運轉?陛下,臣以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切不可操之過急啊。”
次輔王天培接著說道:“陛下,廣州民風未化,若開設市舶司,難以保證秩序井然,恐引發諸多混亂。且當地官員經驗不足,難以勝任如此重要的職責。他們缺乏應對複雜貿易事務的能力和經驗,貿然行事,隻怕會弄巧成拙。還望陛下三思而後行。”
戶部尚書馬東真也附和道:“是啊,陛下。廣州貿易之事向來複雜,若開設市舶司,恐打亂現有秩序,影響江南貿易。此外,新司初設,所需投入巨大,若短期內無法盈利,朝廷財政恐不堪重負。我們需謹慎考慮,不可輕易冒險。臣鬥膽懇請陛下,莫要被一時之利所迷惑。”
而齊王以及首輔葉高等人自然是支持的。
齊王蕭緯上前一步,施禮道:“父皇,兒臣認為設立市舶司乃是順應時勢之舉。如今海外貿易繁榮,廣州地理位置優越,正適合開設市舶司。廣州雖地處偏遠,但正因其未充分開發,才有更大的潛力和機遇。它位於沿海地區,擁有天然的港口優勢,便於與海外各國進行貿易往來。
況且,百姓既有此請願,說明需求迫切,此舉定能促進貿易,增加朝廷稅收,造福百姓。兒臣懇請父皇恩準,莫要錯失這大好良機。”
首輔葉高也出列說道:“陛下,齊王殿下所言極是。開設市舶司有助於拓展貿易渠道,提升國家經濟實力,實乃利國利民之策。江南市舶司雖成熟,但廣州開設可形成互補,而非競爭。我們可派經驗豐富的官員前往廣州,指導當地官員,逐步提升管理能力。隻要規劃合理,定能取得良好成效。還望陛下能明察秋毫,支持這一良策。”
這時,戶部侍郎溫庭凱說道:“陛下,廣州若開設市舶司,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於國於民皆有益處。而且,通過市舶司的設立,可加強對海外的交流與了解,提升國家影響力。這對於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臣堅信,此舉必將為我朝帶來繁榮昌盛。”
這是王子騰立刻反駁:“哼,說得輕巧。新開設市舶司,所需人力物力巨大,若經營不善,將是勞民傷財。且海外勢力複雜,若處理不當,易引發外交糾紛。我們不能隻看到好處,而忽視了潛在的風險。陛下,此事萬萬不可輕率決定啊。”
溫庭凱迴應道:“隻要規劃得當,管理嚴格,何愁經營不善?我們可以借鑒江南市舶司的成功經驗,結合廣州的實際情況,製定合理的政策。至於外交方麵,隻要我們秉持公正、平等的原則,定能妥善處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錯失發展的良機。還請陛下深思熟慮,莫要被不實之詞所左右。”
一個禦史說道:“廣州開設市舶司,還能促進文化交流,豐富我朝的文化內涵。”
禮部侍郎歐陽洵迴擊:“文化交流?莫要因外來文化衝擊,擾亂我朝綱常。我們必須堅守本國文化的根本,不可盲目引入外來文化。陛下,文化傳承乃是國之根本,切不可因小失大。”
就在雙方爭論不休時,賈瑀站了出來,不緊不慢地說道:“陛下,依臣之見,此事利弊皆存。廣州開設市舶司,若規劃得宜,管理有道,或能如齊王殿下所言,帶來諸多益處。但趙王殿下所憂也不無道理,新司初設,諸多難題亟待解決。就說這治安匪患,若不先平定,市舶司如何能安穩運營?再者,當地官員之能力提升,亦非朝夕之功。臣以為,此事還需細細斟酌,權衡利弊,方能做出明智決策。”
賈瑀頓了頓,接著說道:“然而,若因困難而卻步,亦非明智之舉。若能在籌備之時,充分考慮各方因素,製定詳盡之方案,或可一試。但究竟是否可行,還需陛下聖裁。”
賈瑀這番話看似客觀公允,實則進一步刺激了雙方的情緒。
趙王蕭繼怒聲道:“賈大人,你這話說了等於沒說!如此重大之事,怎能這般模棱兩可?你究竟是何居心?”
齊王蕭緯也說道:“賈瑀,你到底是何立場?莫非是想兩邊討好?你莫要在此和稀泥!”
賈瑀不慌不忙地迴道:“齊王殿下、趙王殿下息怒,臣隻是就事論事,一切皆為朝廷著想。不過,齊王殿下隻看到市舶司的好處,卻對可能麵臨的困難估計不足。比如資金的籌備,您可有詳細的計劃?而趙王殿下一味強調困難,卻忽視了發展的機遇。難道我們要因懼怕困難而停滯不前嗎?”
齊王蕭緯怒目而視:“賈瑀,你這是在指責本王考慮不周?本王為了朝廷殫精竭慮,你卻在此說三道四!”
趙王蕭繼也冷哼道:“賈大人,你如此說,難道本王就是目光短淺?本王也是為了朝廷的安穩著想!”
賈瑀依舊平靜地說道:“二位殿下莫要動怒,臣隻是希望能更全麵地看待此事。畢竟市舶司之事關乎朝廷大計,稍有不慎,後果不堪設想。隻是齊王殿下,您急於推進市舶司的設立,卻未充分考慮到實際操作中的種種難題,比如人員的調配,以及與當地勢力的協調。而趙王殿下,您擔憂的問題固然存在,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廣州開設市舶司可能帶來的巨大利益,比如新的稅收來源、經濟的繁榮以及對周邊地區的帶動作用。”
齊王大聲說道:“三弟,你就是故意阻攔本王為朝廷做一番大事!你莫不是嫉妒本王的功績?”
趙王也不甘示弱:“大哥,你這是盲目衝動,不顧後果!我是為了朝廷的長遠利益著想!”
這時,支持齊王的一位大臣說道:“趙王殿下,您如此阻攔,莫非是怕齊王殿下因此功績超過您?您這心思也太狹隘了吧!”
支持趙王的大臣迴擊道:“休要胡說!齊王殿下此舉分明是好大喜功,不顧朝廷安穩。你們這般激進,才是真正的危險!”
又有大臣說道:“都別吵了,此事應當冷靜商議,莫要傷了和氣。大家都是為了朝廷,何必如此劍拔弩張?”
可眾人哪裏聽得進去,依舊爭吵不休。
皇帝一拍龍椅,大聲喝道:“夠了!朝堂之上,如此喧嘩成何體統!”
眾人這才安靜下來。
齊王蕭緯又道:“父皇,兒臣一心為了朝廷富強,三弟卻百般阻撓,實在讓兒臣心寒。兒臣所做一切,皆是為了我朝的繁榮昌盛啊。”
趙王蕭繼緊接著說:“父皇明鑒,兒臣絕無半點私心,隻是此事風險太大,不得不謹慎。兒臣也是為了父皇的江山社稷著想。”
支持齊王的大臣說:“陛下,市舶司若能開設,對齊國的發展至關重要,不能因趙王的顧慮而錯過良機。還望陛下能果斷決策。”
支持趙王的大臣立刻反駁:“陛下,貿然行事,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還請陛下三思。切不可被齊王殿下的一時衝動所左右。”
賈瑀這時說道:“陛下,臣以為雙方所言皆有道理,關鍵在於如何權衡利弊,找到最佳方案。我們應當綜合考慮各種因素,製定出最為穩妥的策略。”
齊王瞪著賈瑀說:“你這滑頭,到現在還在和稀泥!本王看你就是不想讓此事成功!”
趙王也道:“賈瑀,你這般態度,如何能為陛下分憂?你這是在敷衍了事!”
最後,永正皇帝眉頭緊鎖,沉思片刻後說道:“此事暫且擱置,容朕再做思量。”皇帝暫時把這個事情壓下,眾人這才停止爭論。
永正皇帝留下三個皇子,齊王蕭緯、楚王蕭綱、趙王蕭繼,麵色凝重地說道:“你們可知今日這市舶司之爭,朕為何要暫且擱置?”
三位皇子皆垂首不語。
永正皇帝緩緩說道:“為帝之道,重在平衡各方勢力。齊王,你一心推動市舶司設立,雖有進取之心,但卻未充分考慮反對之聲。趙王,你一味阻攔,雖謹慎卻也少了幾分開拓之勇。
朝廷之中,各方勢力錯綜複雜,若不能平衡好,使其相互製衡,朝綱必將大亂。為君者尤其不能受臣下的影響,要有自己的判斷。”皇帝目光深邃,看向三個兒子。
齊王蕭緯拱手說道:“父皇,兒臣知錯了。兒臣今後定會更加謹慎,考慮周全。”
趙王蕭繼也說道:“父皇,兒臣也明白了,今後會更具魄力,不再過於保守。”
永正皇帝微微點頭,接著又道:“朕準備去永壽山巡視,楚王、趙王陪侍左右。”說罷,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長子齊王。
齊王心中一凜,說道:“父皇,兒臣也願陪侍左右,為父皇分憂。”
永正皇帝說道:“不必了,你留在京城,好好反思今日之事。”
楚王和趙王則趕忙應道:“兒臣定當悉心陪侍父皇。”
永正皇帝揮了揮手,讓他們退下。
三位皇子離開後,齊王蕭緯滿心憂慮,自言自語道:“父皇此舉究竟是何意?難道是對我不滿?”
而楚王和趙王在準備陪侍出行之時,心中也各有盤算。
楚王說道:“此次陪父皇巡視,定要好好表現,說不定能得到父皇的賞識。”
趙王說道:“哼,大哥此次怕是失寵了,我們可得抓住機會。”
永壽山之行,注定不會平靜……
這份奏折在朝會上公布之後,趙王和江南一係的官員們立刻大肆阻攔。
趙王蕭繼率先站出,拱手說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廣州地處偏遠,若貿然設立市舶司,管理難度極大,且容易滋生諸多弊端。
首先,此地交通不便,信息傳遞遲緩,一旦出現問題,難以迅速處理。再者,江南已有成熟的市舶司,若再於廣州開設,難免會造成資源分散,影響江南貿易的穩定。況且,廣州周邊匪患未除,治安不佳,如何保障市舶司的正常運轉?陛下,臣以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切不可操之過急啊。”
次輔王天培接著說道:“陛下,廣州民風未化,若開設市舶司,難以保證秩序井然,恐引發諸多混亂。且當地官員經驗不足,難以勝任如此重要的職責。他們缺乏應對複雜貿易事務的能力和經驗,貿然行事,隻怕會弄巧成拙。還望陛下三思而後行。”
戶部尚書馬東真也附和道:“是啊,陛下。廣州貿易之事向來複雜,若開設市舶司,恐打亂現有秩序,影響江南貿易。此外,新司初設,所需投入巨大,若短期內無法盈利,朝廷財政恐不堪重負。我們需謹慎考慮,不可輕易冒險。臣鬥膽懇請陛下,莫要被一時之利所迷惑。”
而齊王以及首輔葉高等人自然是支持的。
齊王蕭緯上前一步,施禮道:“父皇,兒臣認為設立市舶司乃是順應時勢之舉。如今海外貿易繁榮,廣州地理位置優越,正適合開設市舶司。廣州雖地處偏遠,但正因其未充分開發,才有更大的潛力和機遇。它位於沿海地區,擁有天然的港口優勢,便於與海外各國進行貿易往來。
況且,百姓既有此請願,說明需求迫切,此舉定能促進貿易,增加朝廷稅收,造福百姓。兒臣懇請父皇恩準,莫要錯失這大好良機。”
首輔葉高也出列說道:“陛下,齊王殿下所言極是。開設市舶司有助於拓展貿易渠道,提升國家經濟實力,實乃利國利民之策。江南市舶司雖成熟,但廣州開設可形成互補,而非競爭。我們可派經驗豐富的官員前往廣州,指導當地官員,逐步提升管理能力。隻要規劃合理,定能取得良好成效。還望陛下能明察秋毫,支持這一良策。”
這時,戶部侍郎溫庭凱說道:“陛下,廣州若開設市舶司,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於國於民皆有益處。而且,通過市舶司的設立,可加強對海外的交流與了解,提升國家影響力。這對於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臣堅信,此舉必將為我朝帶來繁榮昌盛。”
這是王子騰立刻反駁:“哼,說得輕巧。新開設市舶司,所需人力物力巨大,若經營不善,將是勞民傷財。且海外勢力複雜,若處理不當,易引發外交糾紛。我們不能隻看到好處,而忽視了潛在的風險。陛下,此事萬萬不可輕率決定啊。”
溫庭凱迴應道:“隻要規劃得當,管理嚴格,何愁經營不善?我們可以借鑒江南市舶司的成功經驗,結合廣州的實際情況,製定合理的政策。至於外交方麵,隻要我們秉持公正、平等的原則,定能妥善處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錯失發展的良機。還請陛下深思熟慮,莫要被不實之詞所左右。”
一個禦史說道:“廣州開設市舶司,還能促進文化交流,豐富我朝的文化內涵。”
禮部侍郎歐陽洵迴擊:“文化交流?莫要因外來文化衝擊,擾亂我朝綱常。我們必須堅守本國文化的根本,不可盲目引入外來文化。陛下,文化傳承乃是國之根本,切不可因小失大。”
就在雙方爭論不休時,賈瑀站了出來,不緊不慢地說道:“陛下,依臣之見,此事利弊皆存。廣州開設市舶司,若規劃得宜,管理有道,或能如齊王殿下所言,帶來諸多益處。但趙王殿下所憂也不無道理,新司初設,諸多難題亟待解決。就說這治安匪患,若不先平定,市舶司如何能安穩運營?再者,當地官員之能力提升,亦非朝夕之功。臣以為,此事還需細細斟酌,權衡利弊,方能做出明智決策。”
賈瑀頓了頓,接著說道:“然而,若因困難而卻步,亦非明智之舉。若能在籌備之時,充分考慮各方因素,製定詳盡之方案,或可一試。但究竟是否可行,還需陛下聖裁。”
賈瑀這番話看似客觀公允,實則進一步刺激了雙方的情緒。
趙王蕭繼怒聲道:“賈大人,你這話說了等於沒說!如此重大之事,怎能這般模棱兩可?你究竟是何居心?”
齊王蕭緯也說道:“賈瑀,你到底是何立場?莫非是想兩邊討好?你莫要在此和稀泥!”
賈瑀不慌不忙地迴道:“齊王殿下、趙王殿下息怒,臣隻是就事論事,一切皆為朝廷著想。不過,齊王殿下隻看到市舶司的好處,卻對可能麵臨的困難估計不足。比如資金的籌備,您可有詳細的計劃?而趙王殿下一味強調困難,卻忽視了發展的機遇。難道我們要因懼怕困難而停滯不前嗎?”
齊王蕭緯怒目而視:“賈瑀,你這是在指責本王考慮不周?本王為了朝廷殫精竭慮,你卻在此說三道四!”
趙王蕭繼也冷哼道:“賈大人,你如此說,難道本王就是目光短淺?本王也是為了朝廷的安穩著想!”
賈瑀依舊平靜地說道:“二位殿下莫要動怒,臣隻是希望能更全麵地看待此事。畢竟市舶司之事關乎朝廷大計,稍有不慎,後果不堪設想。隻是齊王殿下,您急於推進市舶司的設立,卻未充分考慮到實際操作中的種種難題,比如人員的調配,以及與當地勢力的協調。而趙王殿下,您擔憂的問題固然存在,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廣州開設市舶司可能帶來的巨大利益,比如新的稅收來源、經濟的繁榮以及對周邊地區的帶動作用。”
齊王大聲說道:“三弟,你就是故意阻攔本王為朝廷做一番大事!你莫不是嫉妒本王的功績?”
趙王也不甘示弱:“大哥,你這是盲目衝動,不顧後果!我是為了朝廷的長遠利益著想!”
這時,支持齊王的一位大臣說道:“趙王殿下,您如此阻攔,莫非是怕齊王殿下因此功績超過您?您這心思也太狹隘了吧!”
支持趙王的大臣迴擊道:“休要胡說!齊王殿下此舉分明是好大喜功,不顧朝廷安穩。你們這般激進,才是真正的危險!”
又有大臣說道:“都別吵了,此事應當冷靜商議,莫要傷了和氣。大家都是為了朝廷,何必如此劍拔弩張?”
可眾人哪裏聽得進去,依舊爭吵不休。
皇帝一拍龍椅,大聲喝道:“夠了!朝堂之上,如此喧嘩成何體統!”
眾人這才安靜下來。
齊王蕭緯又道:“父皇,兒臣一心為了朝廷富強,三弟卻百般阻撓,實在讓兒臣心寒。兒臣所做一切,皆是為了我朝的繁榮昌盛啊。”
趙王蕭繼緊接著說:“父皇明鑒,兒臣絕無半點私心,隻是此事風險太大,不得不謹慎。兒臣也是為了父皇的江山社稷著想。”
支持齊王的大臣說:“陛下,市舶司若能開設,對齊國的發展至關重要,不能因趙王的顧慮而錯過良機。還望陛下能果斷決策。”
支持趙王的大臣立刻反駁:“陛下,貿然行事,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還請陛下三思。切不可被齊王殿下的一時衝動所左右。”
賈瑀這時說道:“陛下,臣以為雙方所言皆有道理,關鍵在於如何權衡利弊,找到最佳方案。我們應當綜合考慮各種因素,製定出最為穩妥的策略。”
齊王瞪著賈瑀說:“你這滑頭,到現在還在和稀泥!本王看你就是不想讓此事成功!”
趙王也道:“賈瑀,你這般態度,如何能為陛下分憂?你這是在敷衍了事!”
最後,永正皇帝眉頭緊鎖,沉思片刻後說道:“此事暫且擱置,容朕再做思量。”皇帝暫時把這個事情壓下,眾人這才停止爭論。
永正皇帝留下三個皇子,齊王蕭緯、楚王蕭綱、趙王蕭繼,麵色凝重地說道:“你們可知今日這市舶司之爭,朕為何要暫且擱置?”
三位皇子皆垂首不語。
永正皇帝緩緩說道:“為帝之道,重在平衡各方勢力。齊王,你一心推動市舶司設立,雖有進取之心,但卻未充分考慮反對之聲。趙王,你一味阻攔,雖謹慎卻也少了幾分開拓之勇。
朝廷之中,各方勢力錯綜複雜,若不能平衡好,使其相互製衡,朝綱必將大亂。為君者尤其不能受臣下的影響,要有自己的判斷。”皇帝目光深邃,看向三個兒子。
齊王蕭緯拱手說道:“父皇,兒臣知錯了。兒臣今後定會更加謹慎,考慮周全。”
趙王蕭繼也說道:“父皇,兒臣也明白了,今後會更具魄力,不再過於保守。”
永正皇帝微微點頭,接著又道:“朕準備去永壽山巡視,楚王、趙王陪侍左右。”說罷,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長子齊王。
齊王心中一凜,說道:“父皇,兒臣也願陪侍左右,為父皇分憂。”
永正皇帝說道:“不必了,你留在京城,好好反思今日之事。”
楚王和趙王則趕忙應道:“兒臣定當悉心陪侍父皇。”
永正皇帝揮了揮手,讓他們退下。
三位皇子離開後,齊王蕭緯滿心憂慮,自言自語道:“父皇此舉究竟是何意?難道是對我不滿?”
而楚王和趙王在準備陪侍出行之時,心中也各有盤算。
楚王說道:“此次陪父皇巡視,定要好好表現,說不定能得到父皇的賞識。”
趙王說道:“哼,大哥此次怕是失寵了,我們可得抓住機會。”
永壽山之行,注定不會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