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戰黃巾軍
穿越三國:呂布成為我嶽父 作者:城東市的席大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白遂說:“劉備之虛偽,乃古今罕見。”
他說劉備皇室宗親身份,也非常可疑。
以此戰為例,劉備本可誅殺袁紹。
但為私利,劉備竟然放過袁紹。
當然,也有袁紹反戈一擊的拚命精神。
不過,以關羽、張飛之勇,要殺袁紹,仍有可能。
但劉備卻阻止關羽、張飛出擊。
由此,可看出劉備虛偽。
他誌在保齊手下千餘將士。
護將士周全,乃為將者仁心,自當稱讚。
但若為私心,李某就不敢恭維了。
~~
田豫聞言,心頭巨震,怔怔出神地望著李白。
李白又說,當今天下,唯有雒陽的陛下,才是正宗漢室天下。
因為當今陛下,乃是朝臣共推擁立。
若非董賊禍亂,天下太平,並無兵災。
此漢室朝廷目前雖小,但是,有李某鼎力輔佐,有趙雲等名將佑護,有荀彧等賢才力助,當今陛下必定能逐漸恢複漢室雄風。
尤其是趙雲擊退董草之戰,名震天下。
田豫想象趙雲雄風,怦然心動。
~~
李白見狀,又反問一句,君不見李某行屯田製乎?
田豫點了點頭說:“丞相治下,百姓安居樂業,兵勢日盛,小將歎服。但仍不足與各路諸侯相抗,亦可惜子龍將軍忽然撤軍,未對董賊追擊。”
李白解釋說:“子龍將軍如此,乃奉李某之令撤軍。畢竟董賊勢大,子龍孤軍深入關中,後援乏力,難以持久。當然,李某也另有謀劃,將來會讓子龍更有成效。”
田豫也是頗有戰略眼光之人,聞言點了點頭。
~~
李白把握機會,又越來越親切地說:“國讓兄,公孫瓚乃為己而戰,並非為江山社稷著想。公孫瓚這次征伐袁紹,出師借口乃是其弟公孫越被袁結害死。”
【田豫,字:國讓,漁陽雍奴人。】
~~
田豫憤然地說:“伯珪兄此舉,甚不明智,為私心,為私怨,結仇袁本初,後禍無窮。袁本初乃各大士族崇服之人,其四世三公身份,非一般人可撼動。即便董賊,也得對袁本初禮讓三分。眼下,以各地實力,誰伐袁紹,均不討好。”
他很聰明,說到此,怕得罪李白。
於是,他又補充一句:“除非丞相伐袁,方可成功。”
李白並不怪異。
現在,是他蓄勢之時,最重要是要收攬名將為其所用。
~~
李白見田豫已經動心,便繼續把握機會。
他接口說:“但請國讓兄細想,公孫瓚師出有名乎?豈不是為一己私利而戰乎?
從大而論,當初董卓禍亂京都,公孫瓚何不勤王?何不請君側?
他征伐袁紹,勇氣可嘉,卻實乃為己爭地盤也!
但兵禍所致,百姓流離失所,荒野千裏。
國讓兄,吾等打天下,治天下,為甚?
為百姓安居樂業,為永固漢室江山!
國讓兄,何不隨李某南下,迴歸漢室。
雒陽那邊,畢竟是朝廷。
公孫瓚這邊則是其私人小地盤,他私任州牧郡守縣令,並不合法。
即便其往後攜汝任職,汝亦不過是其看門狗而已。
若汝能隨吾在朝廷任職,則汝未來定會成為非常耀眼之將星。”
田豫徹底被李白說服,遂拜於地說:“丞相英明,小將佩服,願意來投。不過,大丈夫光明磊落,須向玄德言明。”
李白點了點頭說:“若國讓兄隨李某迴洛陽,當授以國讓兄兵權,以子龍將軍領騎兵,以國讓兄領步兵。不過,我等先去打黃巾,擒些俘虜迴去,壯大人口。人口為本,民心似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且看李某如何劃舟,順水而為,順勢而為,匡扶漢室,中興大漢。”
此言真讓田豫欽佩之至,五體投服。
他趴地說:“丞相英明,天下雄才!雒陽朝廷,有丞相輔佐,定複偉業。末將亦定當誓死相隨,匡扶漢家天下。”
李白這才扶起田豫,低聲說:“快去找玄德那個虛偽小人,言明清楚,本相在南麵三十裏許等汝。”
田豫點了點頭,遂提刀而去。
他找到劉備,以母年邁為由,請求迴鄉。
劉備遂出拿手好戲,涕泣而言:“隻恨不能與君一起建大業。”
田豫很討厭劉備之虛偽,動不動就假哭,就佯哭,真讓田豫感到惡心。
他無多話,朝劉備欠欠身,飛身上馬,掉轉馬頭南去。
~~
李白會合田豫,任其為相國府軍謀掾,騎兵都尉,授其領騎兵一千,領步兵三千。
他又讓張泰率騎兵兩千、步兵五千,攜足錢糧,隨後跟進接應。
他讓田豫率部繞過幽州,突襲北麵烏桓,搶取戰馬,再護送南下兗州附近。
李白還稱屆時自會有人接應。
~~
田豫驚叫說:“丞相,末將剛剛來投,丞相便予重用,不怕末將變節?”
李白含笑說:“國讓兄乃經世奇才,自當明大節。本相也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田豫又有些猶豫地說:“但我部兵寡,如何能勝匈奴?”
~~~
李白豪邁而吟:“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匈奴終不還。”
“好詩!”
“佳作!”
“丞相豪邁,雄視古今!”
頓時,眾將士紛紛翹指稱讚李白,士氣大振。
田豫頓時信心大增。
~~
李白又說:“國讓兄此去,必定能勝。此時,匈奴看公孫瓚正與袁紹伐戰而無暇北顧,便借此機會,常來擄掠,邊境百姓苦不堪言。國讓兄此去,乃是突襲匈奴,殺匈奴士氣,提振邊民信心,也讓邊民歸心於我雒陽朝廷。孫子兵法·計篇說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田豫激動下拜說:“丞相英明!末將歎服之至。”
李白俯身扶起田豫,點了點頭。
田豫隨即率部而去。
張泰也點齊兵馬錢糧,隨後跟進。
~~
烏桓亦稱烏丸。
原為東胡部落聯盟中的分支。
公元49年,烏桓又從五郡塞外南遷至塞內的遼東、漁陽及朔方邊緣十郡。
但若幹部落,各自為政。
~~
李白又領著程昱去拜會鮑信。
他主動去見鮑信,主動聯絡鮑信,主動爭取鮑信。
這次,李白仍然要搶在曹操之前,收攬黃巾軍百萬人口。
他把縱橫捭闔之術,發揮的淋漓盡致。
~~
恰好,曹操也來拜見鮑信,爭取鮑信支持。
但他擁兵自傲,也不拜李白。
李白也不怪之,並主動任曹操為兗州牧。
他讓曹操從東郡出兵到東平國壽張縣,攻擊黃巾軍。
此時,前州牧劉岱已被黃巾軍所困,麵臨死局。
~~
李白也稱會自率部接應。
曹操大喜。
他這個州牧,可是真正的正宗州牧。
是李白代表劉辯和何太後給曹操封的。
曹操這才拜於李白跟前,表達感激之恩。
~~
李白扶起曹操說:“孟德兄得到想要之位,就須承擔相應責任。要坐穩州牧之位,須先行解決在東平國境內的百萬青州黃巾問題。太後和陛下,在京都看著孟德兄呐。”
曹操盡管因為蔡琰嫁李白之事而憤,但是,明麵上,他也得尊重李白。
因為李白已經任他為兗州牧。
曹操自此也有法定的後方和根據地。
他隨即說:“丞相重用在下,在下定當努力,誓死為朝廷效命,永忠於丞相,永忠於太後,永忠於陛下。”
李白分開曹操,隨即落座,又指指旁側之位,讓曹操落座。
鮑信也提出堅壁之策,並表態自願率部固守各縣城池,以便曹操攻擊各黃巾軍。
他說黃巾軍沒有輜重糧草,靠分散在東平國廣袤鄉村覓食,孟德賢弟可以趁黃巾恃勝而驕之時,設奇兵挑擊之於壽張。
~~
曹操遂拜別李白,辭別鮑信,率部而去。
他進入壽張城後,認為黃巾軍在任城國、東平國連勝必驕,又呈離散之勢,便以鮑信之策據其要害,分割消滅黃巾軍的時機已經成熟,決定乘其驕出奇製勝。
於是,曹操先帶了步騎千多人,出城往東,尋找敵軍要害之處。
鮑信不放心,遂率部跟來。
兩人並馬齊驅,出行戰地,忽然叛軍至,並包抄而來。
鮑信和曹操大軍來不及集結。
鮑信率部死戰黃巾叛軍,以救曹操。
此戰,鮑信慘死,時年四十一
不過,這場遭遇戰規模不大,隻損失了鮑信和幾百人。
~~
曹操卻因此次偵敵,招引來黃巾軍大舉攻擊壽張城。
很快,附近的青州黃巾軍也向壽張城集結逼近。
這些青州黃巾軍作戰經驗豐富,士氣正盛,個個山東大漢,人高馬大,戰鬥力很強悍。
曹操則是舊兵少,新兵不習練,舉軍皆懼。
為此,曹操整天甲胄不離身,親身撫慰將士,加重賞罰激勵。
他又總言太白丞相率部已經來援,且在路上。
如此,總算恢複了士氣。
~~
不過,曹操內心亦想:太白小子,會否騙吾?如騙文姬一般?
唉,吾貪州牧之位,差點慘死。
太白小子,騙吾為之作戰,可惡!可恨!可恥!
~~
匆匆數月,曹操被困壽張,眼看糧絕,士氣又低迷。
這日,城外黃巾軍忽然大亂。
曹操接報,急臨城頭觀望。
~~
李白親率騎兵,衝殺黃巾叛軍。
他左盾右刀,策馬當先,盾砸刀劈,擋者立死。
其身後左側,乃田豫及其所部騎兵,均乘汗血寶馬,刀削馬踢,叛軍隨遇隨折。
他說劉備皇室宗親身份,也非常可疑。
以此戰為例,劉備本可誅殺袁紹。
但為私利,劉備竟然放過袁紹。
當然,也有袁紹反戈一擊的拚命精神。
不過,以關羽、張飛之勇,要殺袁紹,仍有可能。
但劉備卻阻止關羽、張飛出擊。
由此,可看出劉備虛偽。
他誌在保齊手下千餘將士。
護將士周全,乃為將者仁心,自當稱讚。
但若為私心,李某就不敢恭維了。
~~
田豫聞言,心頭巨震,怔怔出神地望著李白。
李白又說,當今天下,唯有雒陽的陛下,才是正宗漢室天下。
因為當今陛下,乃是朝臣共推擁立。
若非董賊禍亂,天下太平,並無兵災。
此漢室朝廷目前雖小,但是,有李某鼎力輔佐,有趙雲等名將佑護,有荀彧等賢才力助,當今陛下必定能逐漸恢複漢室雄風。
尤其是趙雲擊退董草之戰,名震天下。
田豫想象趙雲雄風,怦然心動。
~~
李白見狀,又反問一句,君不見李某行屯田製乎?
田豫點了點頭說:“丞相治下,百姓安居樂業,兵勢日盛,小將歎服。但仍不足與各路諸侯相抗,亦可惜子龍將軍忽然撤軍,未對董賊追擊。”
李白解釋說:“子龍將軍如此,乃奉李某之令撤軍。畢竟董賊勢大,子龍孤軍深入關中,後援乏力,難以持久。當然,李某也另有謀劃,將來會讓子龍更有成效。”
田豫也是頗有戰略眼光之人,聞言點了點頭。
~~
李白把握機會,又越來越親切地說:“國讓兄,公孫瓚乃為己而戰,並非為江山社稷著想。公孫瓚這次征伐袁紹,出師借口乃是其弟公孫越被袁結害死。”
【田豫,字:國讓,漁陽雍奴人。】
~~
田豫憤然地說:“伯珪兄此舉,甚不明智,為私心,為私怨,結仇袁本初,後禍無窮。袁本初乃各大士族崇服之人,其四世三公身份,非一般人可撼動。即便董賊,也得對袁本初禮讓三分。眼下,以各地實力,誰伐袁紹,均不討好。”
他很聰明,說到此,怕得罪李白。
於是,他又補充一句:“除非丞相伐袁,方可成功。”
李白並不怪異。
現在,是他蓄勢之時,最重要是要收攬名將為其所用。
~~
李白見田豫已經動心,便繼續把握機會。
他接口說:“但請國讓兄細想,公孫瓚師出有名乎?豈不是為一己私利而戰乎?
從大而論,當初董卓禍亂京都,公孫瓚何不勤王?何不請君側?
他征伐袁紹,勇氣可嘉,卻實乃為己爭地盤也!
但兵禍所致,百姓流離失所,荒野千裏。
國讓兄,吾等打天下,治天下,為甚?
為百姓安居樂業,為永固漢室江山!
國讓兄,何不隨李某南下,迴歸漢室。
雒陽那邊,畢竟是朝廷。
公孫瓚這邊則是其私人小地盤,他私任州牧郡守縣令,並不合法。
即便其往後攜汝任職,汝亦不過是其看門狗而已。
若汝能隨吾在朝廷任職,則汝未來定會成為非常耀眼之將星。”
田豫徹底被李白說服,遂拜於地說:“丞相英明,小將佩服,願意來投。不過,大丈夫光明磊落,須向玄德言明。”
李白點了點頭說:“若國讓兄隨李某迴洛陽,當授以國讓兄兵權,以子龍將軍領騎兵,以國讓兄領步兵。不過,我等先去打黃巾,擒些俘虜迴去,壯大人口。人口為本,民心似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且看李某如何劃舟,順水而為,順勢而為,匡扶漢室,中興大漢。”
此言真讓田豫欽佩之至,五體投服。
他趴地說:“丞相英明,天下雄才!雒陽朝廷,有丞相輔佐,定複偉業。末將亦定當誓死相隨,匡扶漢家天下。”
李白這才扶起田豫,低聲說:“快去找玄德那個虛偽小人,言明清楚,本相在南麵三十裏許等汝。”
田豫點了點頭,遂提刀而去。
他找到劉備,以母年邁為由,請求迴鄉。
劉備遂出拿手好戲,涕泣而言:“隻恨不能與君一起建大業。”
田豫很討厭劉備之虛偽,動不動就假哭,就佯哭,真讓田豫感到惡心。
他無多話,朝劉備欠欠身,飛身上馬,掉轉馬頭南去。
~~
李白會合田豫,任其為相國府軍謀掾,騎兵都尉,授其領騎兵一千,領步兵三千。
他又讓張泰率騎兵兩千、步兵五千,攜足錢糧,隨後跟進接應。
他讓田豫率部繞過幽州,突襲北麵烏桓,搶取戰馬,再護送南下兗州附近。
李白還稱屆時自會有人接應。
~~
田豫驚叫說:“丞相,末將剛剛來投,丞相便予重用,不怕末將變節?”
李白含笑說:“國讓兄乃經世奇才,自當明大節。本相也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田豫又有些猶豫地說:“但我部兵寡,如何能勝匈奴?”
~~~
李白豪邁而吟:“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匈奴終不還。”
“好詩!”
“佳作!”
“丞相豪邁,雄視古今!”
頓時,眾將士紛紛翹指稱讚李白,士氣大振。
田豫頓時信心大增。
~~
李白又說:“國讓兄此去,必定能勝。此時,匈奴看公孫瓚正與袁紹伐戰而無暇北顧,便借此機會,常來擄掠,邊境百姓苦不堪言。國讓兄此去,乃是突襲匈奴,殺匈奴士氣,提振邊民信心,也讓邊民歸心於我雒陽朝廷。孫子兵法·計篇說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田豫激動下拜說:“丞相英明!末將歎服之至。”
李白俯身扶起田豫,點了點頭。
田豫隨即率部而去。
張泰也點齊兵馬錢糧,隨後跟進。
~~
烏桓亦稱烏丸。
原為東胡部落聯盟中的分支。
公元49年,烏桓又從五郡塞外南遷至塞內的遼東、漁陽及朔方邊緣十郡。
但若幹部落,各自為政。
~~
李白又領著程昱去拜會鮑信。
他主動去見鮑信,主動聯絡鮑信,主動爭取鮑信。
這次,李白仍然要搶在曹操之前,收攬黃巾軍百萬人口。
他把縱橫捭闔之術,發揮的淋漓盡致。
~~
恰好,曹操也來拜見鮑信,爭取鮑信支持。
但他擁兵自傲,也不拜李白。
李白也不怪之,並主動任曹操為兗州牧。
他讓曹操從東郡出兵到東平國壽張縣,攻擊黃巾軍。
此時,前州牧劉岱已被黃巾軍所困,麵臨死局。
~~
李白也稱會自率部接應。
曹操大喜。
他這個州牧,可是真正的正宗州牧。
是李白代表劉辯和何太後給曹操封的。
曹操這才拜於李白跟前,表達感激之恩。
~~
李白扶起曹操說:“孟德兄得到想要之位,就須承擔相應責任。要坐穩州牧之位,須先行解決在東平國境內的百萬青州黃巾問題。太後和陛下,在京都看著孟德兄呐。”
曹操盡管因為蔡琰嫁李白之事而憤,但是,明麵上,他也得尊重李白。
因為李白已經任他為兗州牧。
曹操自此也有法定的後方和根據地。
他隨即說:“丞相重用在下,在下定當努力,誓死為朝廷效命,永忠於丞相,永忠於太後,永忠於陛下。”
李白分開曹操,隨即落座,又指指旁側之位,讓曹操落座。
鮑信也提出堅壁之策,並表態自願率部固守各縣城池,以便曹操攻擊各黃巾軍。
他說黃巾軍沒有輜重糧草,靠分散在東平國廣袤鄉村覓食,孟德賢弟可以趁黃巾恃勝而驕之時,設奇兵挑擊之於壽張。
~~
曹操遂拜別李白,辭別鮑信,率部而去。
他進入壽張城後,認為黃巾軍在任城國、東平國連勝必驕,又呈離散之勢,便以鮑信之策據其要害,分割消滅黃巾軍的時機已經成熟,決定乘其驕出奇製勝。
於是,曹操先帶了步騎千多人,出城往東,尋找敵軍要害之處。
鮑信不放心,遂率部跟來。
兩人並馬齊驅,出行戰地,忽然叛軍至,並包抄而來。
鮑信和曹操大軍來不及集結。
鮑信率部死戰黃巾叛軍,以救曹操。
此戰,鮑信慘死,時年四十一
不過,這場遭遇戰規模不大,隻損失了鮑信和幾百人。
~~
曹操卻因此次偵敵,招引來黃巾軍大舉攻擊壽張城。
很快,附近的青州黃巾軍也向壽張城集結逼近。
這些青州黃巾軍作戰經驗豐富,士氣正盛,個個山東大漢,人高馬大,戰鬥力很強悍。
曹操則是舊兵少,新兵不習練,舉軍皆懼。
為此,曹操整天甲胄不離身,親身撫慰將士,加重賞罰激勵。
他又總言太白丞相率部已經來援,且在路上。
如此,總算恢複了士氣。
~~
不過,曹操內心亦想:太白小子,會否騙吾?如騙文姬一般?
唉,吾貪州牧之位,差點慘死。
太白小子,騙吾為之作戰,可惡!可恨!可恥!
~~
匆匆數月,曹操被困壽張,眼看糧絕,士氣又低迷。
這日,城外黃巾軍忽然大亂。
曹操接報,急臨城頭觀望。
~~
李白親率騎兵,衝殺黃巾叛軍。
他左盾右刀,策馬當先,盾砸刀劈,擋者立死。
其身後左側,乃田豫及其所部騎兵,均乘汗血寶馬,刀削馬踢,叛軍隨遇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