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腹黑的劉備
穿越三國:呂布成為我嶽父 作者:城東市的席大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情如千絲網,中有千千結。
情之一事,容易令人頭暈。
曹操亦是。
他每每想著李白擁睡蔡琰,心裏便不是滋味。
而且,他又漸漸集攏兵馬,感覺有實力對付李白。
他對眾將士說袁術連袁紹都瞧不起,更瞧不起李白。
他想率部入京向李白問罪。
~~
但其謀士相勸,京都有何太後及陛下。
若向李白問罪,等同於向何太後及陛下問罪。
此舉乃冒天下之諱。
其他各路諸侯見袁氏兄弟沒率部去京都,也不便去京都去向李白問罪。
如此,曹操便不敢率部入京都向李白問罪了。
~~
劉備想去京都,投奔李白。
他試探地對關羽和張飛說:“雖然太白丞相,年僅十八,但畢竟是正宗漢室皇帝任命。不似董賊,迫使長安那個陛下封其為相國。太白丞相年少有為,護太後和陛下去許縣避難半年,便奪迴京都雒陽,膽識非凡,謀略高超,實力也非同小可,將來必成大事,必興漢室。”
但張飛粗蠻,而且受各路諸侯影響。
而且,他散盡家財,資助劉備,並非希望劉備僅謀官職,而想陪劉備謀天下。
於是,他怒吼反對:“太白小兒,哪值得兄長去投?他不就一小人?或許正是此小人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等著吾等掉入其所挖巨坑。”
關羽原本是逃犯,幸得張飛收留,才能成長為將,才能在虎牢關前,與劉備和張飛合戰呂布,並因此揚名天下。所以,在他心裏,他更敬重張飛。
於是,關羽隨聲附和張飛。
他也說各路諸侯雖然退兵,但是不久必刀兵相見,並會重新聯盟,誅殺李白,以此清君側。
吾等不妨觀察一陣再說。
劉備見狀,也感覺李白難成大器,便在公孫瓚的勸說下,暫隨公孫瓚迴北平。
~~
雒陽。
趙雲緊急排兵布陣,委任新任校尉,各領兵三千,鎮守拱衛京都城外的八關,嚴控京都十二城門。各地難民紛紛衝著屯田製來投奔李白。
在此亂世,有飯吃就好。
趙雲除收攬頗多士卒,增兵三萬以外,還收留難民十七萬之眾。
荀彧督導蔡邕、棗祗快速安置難民屯田,確保京都及周邊各地不亂。
棗祗頓時壓力山大,但也日夜奮戰。
~~
而後,李白讓荀彧出使曹操軍營,並聯絡孫堅所部。
臨行前,李白叮囑荀彧讓曹操接迴家眷於身邊。
他說將來陶謙必殺其父曹嵩,並說從今日始,天下紛爭再起。
呂布也將殺董卓,但也被李傕、郭汜驅趕。
~~
荀彧雖然不信李白預言,但是,也甘當馬前卒,出使來見曹操,爭取曹操加入李白陣營,合力維護漢室,壯大這邊的漢室力量,再合力鏟除董卓。
曹操見到荀彧,了解何太後、劉辯、李白一些事情。
荀彧如實說來,曹操哈哈大笑,不以為然。
而且,他與其父曹嵩關係不好,不想接曹嵩迴身邊,免得其父囉囉嗦嗦,礙手礙腳。
當曹操聽荀彧說起蔡琰已有身孕,他那張臉即時烏雲密布,眼露殺機。
荀彧感覺不對勁,遂告辭而去。
他隨即又去聯絡孫堅所部。
~~
孫堅無糧,但兵精將悍,心裏也瞧不起李白一介少年出任相國、大將軍之職,率部來到雒陽附近,卻又迴兵。但其實是裝模作樣,心裏想向李白索要官職及錢糧。
此時,荀彧來訪,孫堅無奈接待。
荀彧勸其歸朝廷,並說相國必委以重任。
他說,現今,文武百官皆被董卓劫走,朝廷殘缺不全,連趙雲、許禇、典韋、張泰這些年輕人都被委以重任,並且獨擋一麵,何況將軍威名遠揚。
孫堅仍然佯裝不服,一聲不吭,一言不發。
~~
此時,棗祗率部,運糧而來,並向孫堅呈上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之詔書。
此前,袁術為攬人心,表奏劉辯,策封孫堅。
但劉辯時因恐懼逃往許縣,並因病而傻。
他此前也被董卓嚇傻,現今是傻上加傻,隻剩下僅會吃喝拉撒了。
表奏孫堅晉升此事也因此推後。
~~
現在,李白急需用人。
而呂布雖然兵敗,卻未走遠,尚有可能去而複返。
李白便親自擬詔,任命孫堅為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並詔令孫堅率兵前進,追擊呂布。
反正袁術已做過人情。
現在李白便順水推舟,再做人情,將這個暫時不屬於朝廷的豫州刺史送給孫堅。
此時,孫堅雖不直接隸屬李白,但李白能用之將,也唯有孫堅。
因為趙雲等諸將不能離開京都。
否則,誰來護佑京都?
~~
孫堅得詔命,心頭大喜,激動起來,隨即領兵追擊呂布。
他一路收集散兵,進占太穀。
~~
荀彧見李白收服孫堅為其征戰,而且,自己組織文人墨客擬草之新法出台,令諸將治軍嚴謹,令周邊各縣令嚴抓治安,百姓無憂,京都及周邊安樂詳和,遂舉薦人才來投。
他先向李白引薦程昱。
~~
李白便晉升荀彧為相府長史,任程昱為隨軍司馬,到趙雲帳下聽令,為趙雲出謀劃策。
程昱見李白真是重視人才,便向李白引薦戲誌才。
他躬身對李白說:“文若同鄉戲公,王佐才也,此天下之大賢,當引見於丞相。”荀彧急急躬身說:“不錯!戲公大才,遠勝於吾,幸好仲德兄提醒,吾幾忘之。”
李白含笑說:“戲公莫非戲誌才乎?吾當親往見之。”
其實,他心知肚明。
而且,他就是要搶在曹操之前,搶到這些人才!
~~
於是,李白在荀彧和程昱、張泰及眾羽林衛陪同下,帶上蔡琰和貂蟬一起,造訪戲誌才。
戲誌才本不想見李白,但聽說蔡琰腆著大肚子而來,那有閉月之美的貂蟬也來了,急急正衣冠而拜迎,並隨同李白啟程迴京都,甘在趙雲帳下聽令。
李白也尊其為上客,任他為京師都護,既為趙雲出謀劃策,也監督趙雲行使軍中職權。
~~
迴到京都,李白召趙雲、蔡邕等文武作陪,宴請荀彧、程昱、戲誌才,蔡琰自覺撫琴,貂蟬也自覺起舞。
二美如此助興,令諸文武甚是歡悅。
戲誌才遂提議,董賊雖強,但也攻之,以表明吾朝乃正宗漢室,但僅為佯攻,或見機行事而實攻。借此機會,借此掩護,派勇將打黃巾,收攬降兵降將降民,為丞相所用。
李白點頭同意,遂令荀彧負責朝中事務,命戲誌才隨趙雲、典韋率部佯撲長安,自率張泰、程昱尋找黃巾決戰。
令荀彧、許禇留守京都。
~~
董卓聽說孫堅進占太穀一帶,即派胡軫為大都護、呂布為騎督,華雄為先鋒,帶五千人馬,前往迎擊孫堅。
胡軫素與呂布不和,又性急。
他出兵時揚言:“此去要當斬一青綬,以正軍紀。”
諸將聞言,皆是心中不快。
~~
呂布知他要斬之人,是指自己。
他甚是憤怒,更是暗中掏亂,散布謠言。
他稱孫堅將會率部乘夜來襲。
胡軫所部於黑夜之中,不明真假,擾亂奔逃,棄盔甲,失鞍馬,十分狼狽。
孫堅乘勢追擊,再戰華雄,戰三十餘迴合,斬華雄於馬下。
~~
呂布坐山觀虎鬥。
胡軫所部潰敗。
孫堅名聲再起,威望更著。
有人妒忌孫堅,趁機挑撥袁術。
有人向袁術獻讒言,稱孫堅原為公部屬,現投雒陽,今勢眾,公難以製約。
有人向袁術進諫,稱若任孫堅發展,豈不是除卻一狼,又增一虎?
聽了挑撥之言,袁術隨即怒派使者,前往孫堅軍中,並告知孫堅,若再為李白賣命,此後袁孫義絕。
~~
袁氏乃為頂級豪族。
孫堅需要袁術支持,也感恩袁術此前資助及提攜。
他此時甚是無奈,也隻好率部離開南下。
~~
為防各路諸侯窺視此微弱漢室,李白密召張泰來見。
他分析各種可能將會發生的情況,又授計予張泰,低聲說:“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此計乃是三十六計中的無中有生。”
他令張泰放風出去,稱孫堅率部,率部蒙麵,夜突京都,打傷何太後,搶走傳國玉璽。
此招雖毒,卻是無奈之舉。
既然各路諸侯,擁兵自重。
那麽,李白也隻好靠自己了。
~~
傳國玉璽代表皇權,誰拿到傳國玉璽,便意味著此人往後為帝。
當皇帝,誰不想?
各路諸侯又豈會讓別的諸侯去當皇帝,而自己來當臣子?
果然,袁紹、袁術等各路諸侯均派人質問孫堅,讓孫堅交出傳國玉璽。
否則,刀兵相見。
孫堅心頭氣苦,知有人搗亂,但又一時不能明查,無法證明自己清白。
他唯有多派使者,往各路諸侯解釋。
但是,傳國玉璽代表皇權,各路諸侯都心係玉璽,都紛紛遣責孫堅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
劉備此時仍然在幽州境內,在公孫瓚麾下任職,討碗飯吃。
他明麵上是老實人,經常在別人麵前失態而哭,裝可憐。
但實際上,此人抱負遠大,心機頗多,甚為腹黑。
孫堅如此悍勇,令他心驚膽顫。
~~
畢竟,劉備也想得天下,而且正在蓄勢,正在等待機會。
若能借此機會致死孫堅,自己將來就少一個對手。
他此時也想到了三十六計中的“無中生有”。
於是,他背著關羽和張飛,喬裝打扮,佯裝在幾個市集購物,散布謠言。
他更狠更毒,更腹黑。
他宣稱孫堅後腦有反骨,打著匡扶漢室旗號,其實早就暗投董賊。
情之一事,容易令人頭暈。
曹操亦是。
他每每想著李白擁睡蔡琰,心裏便不是滋味。
而且,他又漸漸集攏兵馬,感覺有實力對付李白。
他對眾將士說袁術連袁紹都瞧不起,更瞧不起李白。
他想率部入京向李白問罪。
~~
但其謀士相勸,京都有何太後及陛下。
若向李白問罪,等同於向何太後及陛下問罪。
此舉乃冒天下之諱。
其他各路諸侯見袁氏兄弟沒率部去京都,也不便去京都去向李白問罪。
如此,曹操便不敢率部入京都向李白問罪了。
~~
劉備想去京都,投奔李白。
他試探地對關羽和張飛說:“雖然太白丞相,年僅十八,但畢竟是正宗漢室皇帝任命。不似董賊,迫使長安那個陛下封其為相國。太白丞相年少有為,護太後和陛下去許縣避難半年,便奪迴京都雒陽,膽識非凡,謀略高超,實力也非同小可,將來必成大事,必興漢室。”
但張飛粗蠻,而且受各路諸侯影響。
而且,他散盡家財,資助劉備,並非希望劉備僅謀官職,而想陪劉備謀天下。
於是,他怒吼反對:“太白小兒,哪值得兄長去投?他不就一小人?或許正是此小人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等著吾等掉入其所挖巨坑。”
關羽原本是逃犯,幸得張飛收留,才能成長為將,才能在虎牢關前,與劉備和張飛合戰呂布,並因此揚名天下。所以,在他心裏,他更敬重張飛。
於是,關羽隨聲附和張飛。
他也說各路諸侯雖然退兵,但是不久必刀兵相見,並會重新聯盟,誅殺李白,以此清君側。
吾等不妨觀察一陣再說。
劉備見狀,也感覺李白難成大器,便在公孫瓚的勸說下,暫隨公孫瓚迴北平。
~~
雒陽。
趙雲緊急排兵布陣,委任新任校尉,各領兵三千,鎮守拱衛京都城外的八關,嚴控京都十二城門。各地難民紛紛衝著屯田製來投奔李白。
在此亂世,有飯吃就好。
趙雲除收攬頗多士卒,增兵三萬以外,還收留難民十七萬之眾。
荀彧督導蔡邕、棗祗快速安置難民屯田,確保京都及周邊各地不亂。
棗祗頓時壓力山大,但也日夜奮戰。
~~
而後,李白讓荀彧出使曹操軍營,並聯絡孫堅所部。
臨行前,李白叮囑荀彧讓曹操接迴家眷於身邊。
他說將來陶謙必殺其父曹嵩,並說從今日始,天下紛爭再起。
呂布也將殺董卓,但也被李傕、郭汜驅趕。
~~
荀彧雖然不信李白預言,但是,也甘當馬前卒,出使來見曹操,爭取曹操加入李白陣營,合力維護漢室,壯大這邊的漢室力量,再合力鏟除董卓。
曹操見到荀彧,了解何太後、劉辯、李白一些事情。
荀彧如實說來,曹操哈哈大笑,不以為然。
而且,他與其父曹嵩關係不好,不想接曹嵩迴身邊,免得其父囉囉嗦嗦,礙手礙腳。
當曹操聽荀彧說起蔡琰已有身孕,他那張臉即時烏雲密布,眼露殺機。
荀彧感覺不對勁,遂告辭而去。
他隨即又去聯絡孫堅所部。
~~
孫堅無糧,但兵精將悍,心裏也瞧不起李白一介少年出任相國、大將軍之職,率部來到雒陽附近,卻又迴兵。但其實是裝模作樣,心裏想向李白索要官職及錢糧。
此時,荀彧來訪,孫堅無奈接待。
荀彧勸其歸朝廷,並說相國必委以重任。
他說,現今,文武百官皆被董卓劫走,朝廷殘缺不全,連趙雲、許禇、典韋、張泰這些年輕人都被委以重任,並且獨擋一麵,何況將軍威名遠揚。
孫堅仍然佯裝不服,一聲不吭,一言不發。
~~
此時,棗祗率部,運糧而來,並向孫堅呈上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之詔書。
此前,袁術為攬人心,表奏劉辯,策封孫堅。
但劉辯時因恐懼逃往許縣,並因病而傻。
他此前也被董卓嚇傻,現今是傻上加傻,隻剩下僅會吃喝拉撒了。
表奏孫堅晉升此事也因此推後。
~~
現在,李白急需用人。
而呂布雖然兵敗,卻未走遠,尚有可能去而複返。
李白便親自擬詔,任命孫堅為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並詔令孫堅率兵前進,追擊呂布。
反正袁術已做過人情。
現在李白便順水推舟,再做人情,將這個暫時不屬於朝廷的豫州刺史送給孫堅。
此時,孫堅雖不直接隸屬李白,但李白能用之將,也唯有孫堅。
因為趙雲等諸將不能離開京都。
否則,誰來護佑京都?
~~
孫堅得詔命,心頭大喜,激動起來,隨即領兵追擊呂布。
他一路收集散兵,進占太穀。
~~
荀彧見李白收服孫堅為其征戰,而且,自己組織文人墨客擬草之新法出台,令諸將治軍嚴謹,令周邊各縣令嚴抓治安,百姓無憂,京都及周邊安樂詳和,遂舉薦人才來投。
他先向李白引薦程昱。
~~
李白便晉升荀彧為相府長史,任程昱為隨軍司馬,到趙雲帳下聽令,為趙雲出謀劃策。
程昱見李白真是重視人才,便向李白引薦戲誌才。
他躬身對李白說:“文若同鄉戲公,王佐才也,此天下之大賢,當引見於丞相。”荀彧急急躬身說:“不錯!戲公大才,遠勝於吾,幸好仲德兄提醒,吾幾忘之。”
李白含笑說:“戲公莫非戲誌才乎?吾當親往見之。”
其實,他心知肚明。
而且,他就是要搶在曹操之前,搶到這些人才!
~~
於是,李白在荀彧和程昱、張泰及眾羽林衛陪同下,帶上蔡琰和貂蟬一起,造訪戲誌才。
戲誌才本不想見李白,但聽說蔡琰腆著大肚子而來,那有閉月之美的貂蟬也來了,急急正衣冠而拜迎,並隨同李白啟程迴京都,甘在趙雲帳下聽令。
李白也尊其為上客,任他為京師都護,既為趙雲出謀劃策,也監督趙雲行使軍中職權。
~~
迴到京都,李白召趙雲、蔡邕等文武作陪,宴請荀彧、程昱、戲誌才,蔡琰自覺撫琴,貂蟬也自覺起舞。
二美如此助興,令諸文武甚是歡悅。
戲誌才遂提議,董賊雖強,但也攻之,以表明吾朝乃正宗漢室,但僅為佯攻,或見機行事而實攻。借此機會,借此掩護,派勇將打黃巾,收攬降兵降將降民,為丞相所用。
李白點頭同意,遂令荀彧負責朝中事務,命戲誌才隨趙雲、典韋率部佯撲長安,自率張泰、程昱尋找黃巾決戰。
令荀彧、許禇留守京都。
~~
董卓聽說孫堅進占太穀一帶,即派胡軫為大都護、呂布為騎督,華雄為先鋒,帶五千人馬,前往迎擊孫堅。
胡軫素與呂布不和,又性急。
他出兵時揚言:“此去要當斬一青綬,以正軍紀。”
諸將聞言,皆是心中不快。
~~
呂布知他要斬之人,是指自己。
他甚是憤怒,更是暗中掏亂,散布謠言。
他稱孫堅將會率部乘夜來襲。
胡軫所部於黑夜之中,不明真假,擾亂奔逃,棄盔甲,失鞍馬,十分狼狽。
孫堅乘勢追擊,再戰華雄,戰三十餘迴合,斬華雄於馬下。
~~
呂布坐山觀虎鬥。
胡軫所部潰敗。
孫堅名聲再起,威望更著。
有人妒忌孫堅,趁機挑撥袁術。
有人向袁術獻讒言,稱孫堅原為公部屬,現投雒陽,今勢眾,公難以製約。
有人向袁術進諫,稱若任孫堅發展,豈不是除卻一狼,又增一虎?
聽了挑撥之言,袁術隨即怒派使者,前往孫堅軍中,並告知孫堅,若再為李白賣命,此後袁孫義絕。
~~
袁氏乃為頂級豪族。
孫堅需要袁術支持,也感恩袁術此前資助及提攜。
他此時甚是無奈,也隻好率部離開南下。
~~
為防各路諸侯窺視此微弱漢室,李白密召張泰來見。
他分析各種可能將會發生的情況,又授計予張泰,低聲說:“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此計乃是三十六計中的無中有生。”
他令張泰放風出去,稱孫堅率部,率部蒙麵,夜突京都,打傷何太後,搶走傳國玉璽。
此招雖毒,卻是無奈之舉。
既然各路諸侯,擁兵自重。
那麽,李白也隻好靠自己了。
~~
傳國玉璽代表皇權,誰拿到傳國玉璽,便意味著此人往後為帝。
當皇帝,誰不想?
各路諸侯又豈會讓別的諸侯去當皇帝,而自己來當臣子?
果然,袁紹、袁術等各路諸侯均派人質問孫堅,讓孫堅交出傳國玉璽。
否則,刀兵相見。
孫堅心頭氣苦,知有人搗亂,但又一時不能明查,無法證明自己清白。
他唯有多派使者,往各路諸侯解釋。
但是,傳國玉璽代表皇權,各路諸侯都心係玉璽,都紛紛遣責孫堅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
劉備此時仍然在幽州境內,在公孫瓚麾下任職,討碗飯吃。
他明麵上是老實人,經常在別人麵前失態而哭,裝可憐。
但實際上,此人抱負遠大,心機頗多,甚為腹黑。
孫堅如此悍勇,令他心驚膽顫。
~~
畢竟,劉備也想得天下,而且正在蓄勢,正在等待機會。
若能借此機會致死孫堅,自己將來就少一個對手。
他此時也想到了三十六計中的“無中生有”。
於是,他背著關羽和張飛,喬裝打扮,佯裝在幾個市集購物,散布謠言。
他更狠更毒,更腹黑。
他宣稱孫堅後腦有反骨,打著匡扶漢室旗號,其實早就暗投董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