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和曹操都曾勸何進不要讓外臣入京,說要殺宦官其實很容易,何必鬧這麽大陣勢,先把自己暴露了?


    奈何屠夫之子何進,雖是大將軍,卻偏聽偏信。


    他一意孤行,派人去召董卓率部進京,結果捅了一個大馬蜂窩,惹來大麻煩。


    曹操長歎一聲:“亂天下者,何進也!”


    如此,京都大亂。


    ~~~


    何太後急派人持李白帛書:靜夜思,去找李白下落,召李白進京勤王。


    自李白離京後,何太後一直相思李白,心裏很苦。


    但是,劉宏日益病重,此時護子登基為皇,為何太後主要事務。


    因為劉辯不是太子,朝臣並非一定要立劉辯為帝。


    以前,何太後還是何皇後的時候,以為她得寵,必定是其子登基為帝的。


    豈料,後麵會那麽多麻煩。


    還需要其兄何進帶兵進宮,就在劉宏的靈柩前,拔刀相向,才能讓劉辯登基為帝。


    ~~~


    【劉辯出生於熹平五年,父親是靈帝劉宏,母親是來自南陽郡宛縣的宮女何氏,所以劉辯是庶出。皇子辯出生後,何氏母以子貴,被封為貴人。在劉辯出生前,靈帝的皇子皆已夭折,所以皇子辯出生後沒有養在皇宮中,而放養在道人史子眇的家裏。


    何氏亦想憑借其道術保護皇子辯。


    劉宏不喜劉辯,而喜王美人所生皇子協。


    當群臣奏請劉宏立皇太子時,劉宏認為皇子辯沒有帝王威儀,不適合做皇帝,想立皇子協為太子。但因何氏已由貴人晉升皇後,而何皇後兄長何進也已任大將軍並在朝中位高權重,故立太子之事久拖不決。一直到劉宏駕崩時也沒立太子。】


    ~~~


    相思日苦的何氏當上皇太後,便趕緊讓人擬寫各種詔書,也無須皇帝劉辯和朝臣通過,直接拿印璽繕印。她此時矯詔,可容易多了。


    因為劉辯笨笨的,不懂朝政,何太後又是臨朝稱製。


    故何太後想幹什麽就幹什麽。


    她在矯詔上填好日期,也為提升李白及其諸將地位,以便替他控製京師,詔命李白為偏將軍,趙雲、許禇、典韋、張泰為校尉,速率部入京勤王。


    ~~~


    李白奉詔,緊急集結諸將議事,通報京都情況。


    趙雲伸手搔搔後腦說:“吾等兵微將少,無法力敵,隻可智取,方能保太後和陛下周全也!”


    典韋吼叫起來:“有話快說,有屁快放!知乎者也,煩死人。”


    許禇也低吼一聲:“太白兄弟,快講具體任務,如何作戰,快說呀,急死人了。”


    張泰急伸手拉拉許禇衣袖,提醒他莫胡言亂語。


    李白也自心焦,但是,再急也不能亂。


    他略一思忖,鎮定地說:“趙兄言之有理,當務之急,是保太後和陛下周全。但吾兵寡將微,須借局布勢,力小勢大。鴻漸於陸,其羽可以為儀也。”


    趙雲接口說:“此乃三十六計中之樹上開花。此計甚妙,可行之。”


    李白點了點頭,又豪邁地吟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蔭山。”


    眾將翹指稱讚:“好詩!好詩!”就連典韋,也能聽明白一點,也精神大振。


    李白隨即令麾下張泰率部鎮守陳倉。


    令許禇率步兵跟進。


    令典韋護衛家眷尾隨許禇大軍。


    他自率趙雲及八千騎兵飛馳而去。


    ~~~


    但是,奉命帶兵進京的董卓趁機掌握了朝廷大權。


    而且,他速度極快。


    因為他早有預謀。


    在他接到何進的召喚時,他就有預感。


    他感覺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漢室微弱,因黃巾之亂,很多地方實際上已經出現諸侯。


    實際上已有很多地方大員在擁兵自重。


    現在,既然自己有機會入京都,就得把握好機會。


    光熹元年秋。


    董卓來不及調集大軍,便率三千兵馬先行,並令大軍跟進。


    他又一路宣揚自己率二十萬大軍入京都,如此恐嚇朝中文武大臣。


    他打仗多,閱曆豐富,頗有謀略。


    虛張聲勢,也成習慣。


    兵不厭詐嘛!


    速度!速度!


    何進死了。


    袁紹財大氣粗,表麵雄才偉略,高談闊論,卻無決斷能力。


    朝中其他文武,終日享樂,忽聽董卓帶二十萬大軍入京,都嚇怕了。


    可偏偏皇帝劉辯、陳留王劉協這兩兄弟又遭到張讓的恐嚇和劫持。


    他們在出逃過程中,撞到了董卓手上。


    張讓跳水自盡。


    董卓領著幾千兵馬,護送劉辯、劉協迴京。


    說是護送,其實已經是挾持了。


    何太後聽說董卓率二十萬兵馬入京,也嚇壞了。


    唯一所盼,就是希望她的太白,盡快來救她。


    ~~~


    董卓為人險惡殘暴,又飛揚跋扈。


    他入京之後,便想廢了劉辯,另立陳留王劉協為帝。


    他先是通過虛張聲勢,恐嚇朝臣。


    現在,他的大軍真是陸續來到,並且殺了何進弟弟何苗,吞並了何掌所掌控的兵馬。


    何進是大將軍,何苗是車騎將軍,這兄弟倆都執掌兵權。


    但何太後竟然沒抓住兵權。


    因殺宦官之事,她與何進有爭議,有些矛盾。


    但是,她也沒利用好何苗,沒發揮好何苗及其所部兵馬的作用。


    如此,董卓底氣就更足了。


    他甚至於朝堂上,當著劉辯的麵,也當著何太後的麵,公開肆無忌憚地說:“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廟,不堪為天下君主。為漢江山千秋大計,吾欲效法伊尹、霍光,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天子!”


    劉辯當場嚇尿,差點暈倒。他再笨,也想繼續當皇帝。


    何太後在垂簾之後,也是戰戰兢兢。


    她始終哆嗦不停,冷汗直冒。


    但是,董卓提議之後,反而遭到了袁紹和丁原等人的反對。


    董卓專權,何太後又令其子劉辯改年號,將光熹改為昭寧,取光明、安定之意。


    昭寧元年仲秋。


    董卓又宴請袁紹和丁原等人,希望能和氣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雙方始終談不攏。


    董卓借著酒勁,怒吼袁紹:“豎子,如今天下事,本相說了算,汝別以為本相刀鋒不利!”


    袁紹此時倒也英雄氣慨,竟然當場拔刀而出。


    他冷冷地說:“天下強健之人,也不隻董公一人。”


    他竟然橫刀,揚長而去。


    參加宴席之人,無不瞠目結舌。


    ~~~


    何太後母子皆活於恐懼之中。


    她沒想到李白之前所講,全是對的。


    整個過程,沒有半點走偏。


    劉辯經常遭董卓恐嚇,由笨而傻。


    何太後慨歎自己命苦,自己美若天仙,聰明無比,可怎生子如此之蠢?


    他外公也不蠢啊!還能花錢送女入宮為妃!


    唉!還是召李太白迴京吧,有他在,朕無虞。


    隻要太白迴京,什麽都好說,什麽都好辦。


    ~~~


    此時,聰明的曹操無奈暫時屈從董卓,被董卓任命為城門校尉。


    而袁紹、袁術兄弟卻離開京都。


    但因董卓懾於士族強大,故不僅放袁氏兄弟一馬,還封袁紹為渤海太守。


    ~~~


    原為並州刺史、現武猛都尉的丁原,因劉宏駕崩,而丁原也因受何進之召,燒孟津,火照城中,帶兵到洛陽誅殺宦官,但事情被時為何皇後製止,並轉拜丁原為執金吾。


    何皇後就是如此不懂事,如果此時,她拉攏丁原為自己所用,就有兵馬保護自己了。


    但她隻顧著那些宦官會照顧自己,卻不想人都是為利益而活。


    那些宦官反而把她兄長何進給殺了。


    如此,她真正要靠的大樹倒了。


    她的靠山沒了。


    ~~~


    丁原麾下有悍將呂布,字:奉先!


    呂布為文武雙全之人。


    但世人隻記住他驍勇及性格的反複無常。


    呂布其實是頗有謀略之人。


    他一心崛起,但其出身低微,為士族所不容。


    他性格倔強,總想左衝右突,成就一番霸業,卻也因此造成他性格反複無常。


    其原為丁原麾下主薄。


    作主薄者,定有文才,首先必須能寫,文章要好。


    其次,要口才好,能獻計獻策。


    如此,才能獲主事者認可和喜歡。


    不然,是待不下去的。


    ~~~


    就是因為呂布在軍旅方麵頗有見解,也因此與丁原不合。


    丁原也對呂布頗多壓製。


    但此時應對強敵,呂布仍英勇殺敵。


    因為他在丁原麾下,必須為丁原而戰。


    董卓與丁原對陣,被呂布殺得大敗。


    於是,董卓派帳下謀士李儒用一匹叫“赤兔馬”的千裏馬和無數黃金珠寶去收買呂布。


    ~~~


    李白收到何太後的密詔,仰天長歎:


    唉!神算不如天算!


    吾千算萬算,算到可在太後身邊勤王,但沒想到皇甫嵩老將軍卻表吾功,讓吾鎮守陳倉。


    唉!


    ~~~


    李白率部奔馳而來,想想已經落後於董卓,即便即刻入京,也隻能與董卓撕殺一場,各自損兵折將而已。


    而且,自己所部兵馬,不及董卓四分之一,毫無勝算。


    所以,他雖率部而來,卻無立刻進京。


    他決定先擺平呂布。


    想收買呂布,但是,李白沒有董卓那麽有錢,肯定收買不了。


    那行,就先擺平呂布的坐騎吧!


    隻要把赤兔馬弄到手,往後再殺呂布就容易了。


    所以,李白帶趙雲及騎兵出擊。


    他們利用夜幕掩護,蒙麵於途中伏擊李儒,奪取金銀珠寶和赤兔馬。


    李儒率殘部幾人而迴。


    當他迴到董卓軍帳裏,被董卓打了兩記耳光,被打掉了兩顆牙板,被董卓怒罵許久。


    但是,李儒舉起衣袖,抹拭嘴邊之血,仍然躬身獻計:“公雖失赤兔馬,卻仍有寶駒赤驥,也是日行千裏,夜行八百之寶馬,可贈予呂布。公得呂布,可得天下。此前,小人雖失赤兔寶馬,也失金銀珠寶,但是,公不缺錢財,隻缺勇將。小人再去找呂布一趟,之前伏擊那賊廝必料不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三國:呂布成為我嶽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城東市的席大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城東市的席大師並收藏穿越三國:呂布成為我嶽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