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現在是如此算計:若自己能娶蔡琰,既可避免蔡琰當亡妻,也可避免蔡琰往後為匈奴所擄。


    自己若能勝算,便是行善積德。


    嗯,一定要娶蔡文姬!


    不然,枉自己來三國一趟。


    沒有什麽別的目的,就是為了救她。


    另外她是大美女,是大才女,和她結合,然後,會傳承優秀基因。


    ~~~


    【蔡琰,字:文姬。陳留郡圉縣人,文學家蔡邕之女,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


    ~~~


    何皇後也常舒服後迷迷糊糊反問:“汝之言,到底是真是假?既然呂布悍勇無敵,何不直接攬其為將。”李白往往於此時,又攬她於懷而言:“呂布雖勇,但反複無常,先殺其義父丁原,後殺其義父董卓,不可用之。”


    經不起李白常吹枕邊風。


    這日,何皇後終於同意李白離宮出京。


    她按李白提議,費盡心思數月,終於矯數詔予李白:


    封李白為羽林軍中郎將。


    封趙雲、典韋、許禇為羽林軍別部司馬都尉。


    又通過張讓,任命張泰為羽林軍部曲督。


    ~~~


    她欲久占李白,自然不肯一下子就封李白高位。


    也不肯一下子就封趙雲、典韋、許禇等人高位。


    不然,李白遠走高飛了,她怎辦?


    她往後餘生,又寂寞難耐,徹夜難眠?


    魚餌得慢慢撒。


    不過,無論如何,李白也算得償所願,可以離京去找蔡琰了,亦可去尋趙雲、典韋、許禇,加上張泰,再來一個桃園五結義。嘿嘿!


    何皇後又親自出麵斡旋,讓部曲督張泰跟著李白,作為護送李白迴家省親。


    臨行前,何皇後關起門來,又問李白:“若吾有難,如何尋汝來援?”


    女人就這樣,問這樣的問題,問千百遍也不厭。


    李白下跪,趴地說:“殿下稍後命人持那首詩帛書到穎川召小人,小人定當率部而來護衛,確保殿下與陛下安全。”何皇後點了點頭。


    她又近前,攬李白起身,香他一口,又笑問:“真否?”


    李白從寬大衣袖取短刃。


    何皇後嚇一跳,急急鬆開李白。


    李白卻瞬間執刃劃破左手中指,滴血言誓:“如違殿下旨,天誅地滅。”


    何皇後嗬嗬而笑,嫵媚若花,又香李白一口,然後轉身,來到鳳榻前。


    她拿起枕,掀開席,從原枕席下取出一刀,遞與李白。


    李白急急下跪說:“微臣劍術好,但不擅使刀。”


    何皇後卻忽然嚴肅地說:“起來,接刀!此刀乃鴻鳴寶刀。劍為君,刀為膽。如不接刀,汝為君子,定無殺氣。”李白急急起身,躬身接刀,又拔拔刀而出。


    寒光閃閃,令人瞬間氣血不暢。


    李白急又收刀入鞘,單手扶住差點因寒而跪倒在地上的何皇後。


    他將刀放於鳳榻,又摟何皇後入懷,如此暖其身。


    稍後,何皇後身子溫暖。


    她迴過神來說:“此刀為武帝生前佩刀,武帝擊敗匈奴,開拓西域,功績卓著,後民間有人采集首山之銅獻於武帝。因此武帝命人將銅與鐵合煉出這把削鐵如泥的寶刀。傳說武帝臨終前將此刀交於名臣東方朔保管。不知為何,又傳於當今陛下,陛下見吾兇悍,又賜此刀於吾,今吾贈此刀與汝,換汝之帛書,是為盟誓。”


    李白托刀,再次跪地謝恩,並囑咐何皇後,一定要保護好傳國玉璽,保護好皇帝璽印。


    他說必要時,殿下可再矯詔,先蓋上玉璽,先不填寫日期,弄多一些封李白為中郎將、虎威將軍、征東將軍、安北將軍、鎮南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前將軍、後將軍、車騎將軍、驃騎將軍、大將軍、相國之類的詔書。


    這些詔書,總會有用,可先備著。


    何皇後沒想到李白懂這麽多,想的這麽長遠。


    她當真是哭笑不得,但也點了點頭。


    誰讓她喜歡上李白呢?


    誰讓李白還會吟詩作詩呢?


    她不僅喜歡他的人,也喜歡他的才情。


    而且,她要矯詔,甚是容易。


    因為劉宏體弱多病,整天暈暈沉沉的,拿她也沒辦法。


    掌璽小黃門也懼她。


    她又風情萬種,偶爾讓心腹小宦官弄某些不是東西的文人入宮,她稍側身倚靠一下,那些文人便一陣骨酥,乖乖從命,替她擬詔,然後讓心腹羽林衛殺之。


    她都成皇後了,總會有些心腹死士的。


    而且,她也將成為太後,明眼人也能看得出來。


    更何況,李白又為她收攬了一些心腹死士。


    如今,她更是愛李白入骨。


    ~~~


    何皇後遂又賜李白千顆小金子。


    李白再拜謝一番,遂握金提刀而去。


    此刀太重,不宜係於腰間。


    他握皇帝詔書,帶上張泰,攜足錢糧,離宮出京,請匠鑄盾。


    他左盾右刀,和張泰一起,伏擊黃巾叛軍小股。


    他收降敗卒十餘人,訓練一番,又嚴明軍紀。


    而後,他和張泰率降卒十餘,又伏擊些黃巾叛軍敗卒百餘。


    接著,他們一路走,一路收降些黃巾叛軍敗卒千餘。


    後漸聚眾萬餘。


    他再收降兵為民,令之屯田,並賜每人鐵錢一百,又購耕牛贈送,以此屯田屯兵。


    此時,他已有士族身份。


    何皇後已為他矯詔,封他為羽林軍中郎將。


    他又編先祖與李斯同族,並且同朝為官,但不與李斯為伍。


    後人也於高祖立漢時入朝為官,世代為官,但官職有大有小。


    這年代,哪能輕易找到族譜?


    劉備還到處招搖說他是中山靖王之後,誰又能輕易拿到劉備族譜查證此事?


    但凡劉備一說,世人皆信。


    所以,李白也有樣學樣。


    他所到之處,便以此身份,令當地士族、豪強或財主牽些耕牛出來。


    然後,他集中耕牛,分給麾下屯田民。


    他又令一些士族取些豬羊出來,宰殺食用。


    很多黃巾軍士卒,原本就是握著鋤頭、扁擔、菜刀、叉棍而來的,就是因為沒飯吃,沒錢治病,沒書念。現因戰亂,人煙稀小,荒地頗多。


    李白張開詔書,隨便胡捏幾句,便可揮軍圈地,占領諸多山林,再賞與降兵,又拿金子賞賜降將。如此,誰還不安心?


    等他集聚兵力三萬之時,已經是人見人怕,鬼見鬼愁。


    此時,皇帝劉宏已經病重,無力朝政。


    中原諸侯,紛紛擁兵自重。


    而後,李白令張泰屯兵整編集訓。


    他自率輕騎百餘及馬車數輛,奔往吳會,拜會文學家蔡邕,並掏詔書而出,蔡邕嚇得急率家人而拜。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後被征辟為司徒掾屬等職,後又因罪被流放朔方,幾經周折,避難江南十二年,在吳會困苦潦倒生活,往來依靠泰山羊氏。


    李白此舉乃是為其女蔡琰而來的。


    他很清高,綜合後世經曆,感覺蔡琰才配其為妻。


    他要趕在蔡琰嫁與於衛仲道之前,俘虜蔡琰芳心,並征服蔡邕。


    他先以詔書征服蔡邕,又征蔡邕為其軍中主薄。


    然後,他收起詔書,卷好放入懷中,再扶起蔡邕,又朗聲吟誦:“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靜,待入洛陽到日邊。”


    “好詩!好詩!”


    芳齡美少女蔡琰果然拍手叫好。


    她此時年方十五,恰恰成年,美貌如畫。


    李白又掏鐵錢千貫和金子三顆,贈予窮困潦倒的蔡邕。


    蔡邕當真是熱淚盈眶,遂令其女拿錢去買些鹽米及肉食。


    李白表態,此時兵荒馬亂,李某願護文姬小妹去辦此事。


    蔡邕同意,心裏思忖:莫非此子喜歡姬兒?也罷,此子今奉詔而來募兵,當有出息,老夫無子,就將姬兒許配之,以攬婿為子,往後有人祭墳。


    路上,李白陪蔡琰去購鹽米及肉食,又吟詩:“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


    【後世天寶三年春日,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宮中的沉香亭觀賞牡丹花時,召李白入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入宮,即在金花箋上作此詩以讚楊貴妃。此詩想象巧妙,信手拈來。詩中語語濃豔,字字流葩,讀這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麵迷離,無須刻畫。】


    ~~~


    此時,李白借此詩來比喻蔡琰麗如牡丹,美人玉色。


    蔡琰聞詩,心如鹿撞,俏臉飛霞,果然欽佩李白起來。


    兩個有趣的靈魂因此交匯。


    他們一路來迴,暢談人生抱負。


    李白也間或談些愛情,並向蔡琰表達仰慕之情。


    蔡琰既羞又喜,俏臉始終豔紅。


    她不曾想自己於貧困之中,卻忽然天降才子相伴。


    當蔡琰和李白購買酒肉及鹽米迴來。


    思慮良久的蔡邕,也即言明將蔡琰許配與李白為妻。


    因為李白有詔書,有士族身份,又秩比二千石。


    蔡邕將愛女許配與李白,也讓愛女終身有托,此生富貴。


    李白當即下跪謝恩,又掏金子十顆,作為聘禮,並表明成親後,將接蔡氏至軍中安居。


    蔡邕大喜,說擇日不如撞日,就讓姬兒與太白成親矣。


    當晚,在李白隨從協助下,蔡邕邀請些附近的文人墨客參加婚宴。


    李白與蔡姬低調成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三國:呂布成為我嶽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城東市的席大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城東市的席大師並收藏穿越三國:呂布成為我嶽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