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獻計
重生饑荒年代:我重生有掛我怕啥 作者:南丐四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君文麵露難色,微微皺眉說道:“有福,這燒紅磚得用煤,可咱們上河村哪能買到這麽多煤呢?”
李有福頓了頓,接著說:“二伯,您不妨去跟趙建國書記講講,就說咱們沿河大隊有能力解決那兩千多災民的問題,也算是為國家分擔些憂愁。不過,前提是政府得幫咱們解決煤炭采購的問題。”
“您想,如今四九城正為這些災民頭疼不已,相較而言,解決咱們村的用煤問題比解決兩千多災民的處置問題是不是更簡單些?”
“我敢打包票,隻要趙書記向上頭反映,上頭肯定會立馬批準的。”
“可是,有福啊,”二伯李君文微微搖頭,臉上滿是疑慮,“眼下大家連肚子都填不飽,誰會有閑錢來買紅磚蓋房子呢?”
“二伯,這您就不用擔心了。”有福胸有成竹地拍了拍胸脯,“咱們可以先從自己村裏入手嘛。”
“您看啊,上河村、下河村還有秦家村,都可以由村裏統一安排,給村民們修建新磚房。”
“陳家村和沿河村要是辦起了砂廠,有了收益,肯定也有能力修建新房。”
“您想想,這五個生產隊,要是家家戶戶都建新房子,再加上那兩千多災民,也需要給他們修建房子,那得是多大的工程啊!”
“咱們把房子修得寬敞些、漂亮些,一步到位,連家具都配備齊全。到時候,咱們沿河大隊在這十裏八村可就成了香餑餑,村裏的小夥子們找媳婦還不容易?”
李君文環顧了一圈王海遠、李君義、蘇學文和陳雙福,目光中帶著詢問:“你們幾個怎麽看?”
“我同意,就按有福說的辦!”王海遠率先表態,聲音洪亮而堅定。
“我也同意!”李君義緊接著附和道,眼神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我也覺得行!”蘇學文和陳雙福也紛紛點頭,七嘴八舌地表示讚同李有福的提議。
“那好,既然大家都沒意見,那咱們就放手幹一場試試!”李君文猛地站起身來,眼中滿是決心,“我這就去長河公社,找趙書記說說。”
說罷,李君文大步流星地走出屋子,騎上他那輛半舊的自行車,風馳電掣般地朝著長河公社趕去。
不多時,便來到了公社門外。他迅速停好車,鎖上鏈條,然後邁著急切的步伐,向著趙建國書記的辦公室走去。
來到辦公室門外,李君文抬手,用指關節重重地敲了敲門,發出“咚咚咚”的響聲,那聲音仿佛在訴說著他內心的焦急與期待。
“請進。”辦公室裏,傳來趙建國書記沉穩而有力的聲音。
李君文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略顯緊張的心情,推開門走了進去。
“趙書記,您好!”李君文微微欠身,臉上堆滿了恭敬的笑容,聲音裏帶著一絲討好。
趙建國從堆積如山的文件中抬起頭,看到是李君文,臉上立刻浮現出親切的微笑:“君文啊,快坐,今天來找我有什麽事嗎?”
李君文小心翼翼地坐下後,便將李有福的提議一五一十、詳詳細細地說了一遍,著重強調了這既能解決難民的安置難題,又能為上河村帶來發展機遇的雙贏局麵,末了,還特意提到了目前麵臨的煤炭采購問題,言辭懇切,眼神中滿是期盼。
趙建國書記靜靜地聽著,臉上的表情時而凝重,時而舒展。
待李君文說完,他沉思了片刻,微微皺起眉頭說道:“君文,你這個想法確實不錯,既能解決難民的安置問題,又能帶動村裏的發展,是個一舉兩得的好法子。”
“不過,開辦這些工廠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人員管理、技術支持、資金籌備等方麵都需要全麵、細致地考慮清楚。”
李君文連忙點頭,像小雞啄米一般,嘴裏不停地說著:“趙書記,這些我們都有初步的打算。人員方麵,那些難民裏有不少身強體壯的勞力,隻要經過簡單培訓,肯定能很快上手幹活;技術上,我們村裏有幾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可以請他們來指導,同時也會安排人出去學習先進技術;資金的話,我們幾個村可以先湊一部分,當然,也希望公社能給我們一些支持。”
趙建國微微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神色:“嗯,你們能考慮到這些,已經很不錯了。這樣吧,你先迴去擬一份詳細的計劃書給我,內容要包括工廠的規模、人員安排、預算等等,越詳細越好。我會盡快向上級匯報,爭取早日解決煤炭的問題,讓這些項目能夠順利落地實施。”
李君文激動地從椅子上站起來,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聲音因興奮而微微顫抖:“好的,趙書記,太感謝您了!我們一定盡快把計劃書交到您手上。”
從公社出來後,李君文滿心歡喜地騎車趕迴村裏,迫不及待地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大家。
李有福聽聞後,心中也充滿了期待。他深知,隻要這個計劃能夠順利實施,不僅能幫助那些難民重新過上安穩的生活,還能讓幾個村子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開啟一段嶄新的篇章。
接下來的日子裏,整個村子都忙碌了起來。一方麵,大家齊心協力,積極籌備計劃書,每個人都出謀劃策,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麵,村民們自發地組織起來,開始清理場地,為工廠的建設做前期準備工作。
而那些難民們,也在翹首以盼著生活的新轉機。
消息不脛而走,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聽說了可能會有工作的機會,原本黯淡無光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之火,那火焰熾熱而明亮,仿佛在訴說著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
日子一天天過去,如同潺潺流淌的溪水,平靜而又充實。
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計劃書終於完成了。這份計劃書承載著全村人的希望與夢想,就像一艘即將揚帆起航的巨輪,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君文小心翼翼地將它捧在手中,再次踏上了前往長河公社的道路。
趙書記仔細地審閱著計劃書,時而點頭,時而在紙上記錄著什麽。
審閱完畢後,他抬起頭,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對他們的規劃和籌備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認可,並帶來了一個令人振奮不已的消息:上級已經批準了煤炭的采購申請,同時還會派遣一批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來協助工廠的建設和運營,並且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作為啟動資金,這無疑是一場及時雨,為項目的順利開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與此同時,政府還考慮到村民和難民們的實際生活困難,決定提供一定的糧食補助,以解燃眉之急。
而在暗地裏,李有福也在默默地為幾個村子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他憑借著自己獨特的能力,分別向幾個村子出售了大量的糧食,有紅薯、南瓜、玉米、小麥、土豆、大米等等。
為了避免被別人認出這些紅薯是他催生的,這次他特意讓紅薯長得小巧玲瓏,與普通紅薯無異。
李有福頓了頓,接著說:“二伯,您不妨去跟趙建國書記講講,就說咱們沿河大隊有能力解決那兩千多災民的問題,也算是為國家分擔些憂愁。不過,前提是政府得幫咱們解決煤炭采購的問題。”
“您想,如今四九城正為這些災民頭疼不已,相較而言,解決咱們村的用煤問題比解決兩千多災民的處置問題是不是更簡單些?”
“我敢打包票,隻要趙書記向上頭反映,上頭肯定會立馬批準的。”
“可是,有福啊,”二伯李君文微微搖頭,臉上滿是疑慮,“眼下大家連肚子都填不飽,誰會有閑錢來買紅磚蓋房子呢?”
“二伯,這您就不用擔心了。”有福胸有成竹地拍了拍胸脯,“咱們可以先從自己村裏入手嘛。”
“您看啊,上河村、下河村還有秦家村,都可以由村裏統一安排,給村民們修建新磚房。”
“陳家村和沿河村要是辦起了砂廠,有了收益,肯定也有能力修建新房。”
“您想想,這五個生產隊,要是家家戶戶都建新房子,再加上那兩千多災民,也需要給他們修建房子,那得是多大的工程啊!”
“咱們把房子修得寬敞些、漂亮些,一步到位,連家具都配備齊全。到時候,咱們沿河大隊在這十裏八村可就成了香餑餑,村裏的小夥子們找媳婦還不容易?”
李君文環顧了一圈王海遠、李君義、蘇學文和陳雙福,目光中帶著詢問:“你們幾個怎麽看?”
“我同意,就按有福說的辦!”王海遠率先表態,聲音洪亮而堅定。
“我也同意!”李君義緊接著附和道,眼神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我也覺得行!”蘇學文和陳雙福也紛紛點頭,七嘴八舌地表示讚同李有福的提議。
“那好,既然大家都沒意見,那咱們就放手幹一場試試!”李君文猛地站起身來,眼中滿是決心,“我這就去長河公社,找趙書記說說。”
說罷,李君文大步流星地走出屋子,騎上他那輛半舊的自行車,風馳電掣般地朝著長河公社趕去。
不多時,便來到了公社門外。他迅速停好車,鎖上鏈條,然後邁著急切的步伐,向著趙建國書記的辦公室走去。
來到辦公室門外,李君文抬手,用指關節重重地敲了敲門,發出“咚咚咚”的響聲,那聲音仿佛在訴說著他內心的焦急與期待。
“請進。”辦公室裏,傳來趙建國書記沉穩而有力的聲音。
李君文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略顯緊張的心情,推開門走了進去。
“趙書記,您好!”李君文微微欠身,臉上堆滿了恭敬的笑容,聲音裏帶著一絲討好。
趙建國從堆積如山的文件中抬起頭,看到是李君文,臉上立刻浮現出親切的微笑:“君文啊,快坐,今天來找我有什麽事嗎?”
李君文小心翼翼地坐下後,便將李有福的提議一五一十、詳詳細細地說了一遍,著重強調了這既能解決難民的安置難題,又能為上河村帶來發展機遇的雙贏局麵,末了,還特意提到了目前麵臨的煤炭采購問題,言辭懇切,眼神中滿是期盼。
趙建國書記靜靜地聽著,臉上的表情時而凝重,時而舒展。
待李君文說完,他沉思了片刻,微微皺起眉頭說道:“君文,你這個想法確實不錯,既能解決難民的安置問題,又能帶動村裏的發展,是個一舉兩得的好法子。”
“不過,開辦這些工廠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人員管理、技術支持、資金籌備等方麵都需要全麵、細致地考慮清楚。”
李君文連忙點頭,像小雞啄米一般,嘴裏不停地說著:“趙書記,這些我們都有初步的打算。人員方麵,那些難民裏有不少身強體壯的勞力,隻要經過簡單培訓,肯定能很快上手幹活;技術上,我們村裏有幾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可以請他們來指導,同時也會安排人出去學習先進技術;資金的話,我們幾個村可以先湊一部分,當然,也希望公社能給我們一些支持。”
趙建國微微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神色:“嗯,你們能考慮到這些,已經很不錯了。這樣吧,你先迴去擬一份詳細的計劃書給我,內容要包括工廠的規模、人員安排、預算等等,越詳細越好。我會盡快向上級匯報,爭取早日解決煤炭的問題,讓這些項目能夠順利落地實施。”
李君文激動地從椅子上站起來,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聲音因興奮而微微顫抖:“好的,趙書記,太感謝您了!我們一定盡快把計劃書交到您手上。”
從公社出來後,李君文滿心歡喜地騎車趕迴村裏,迫不及待地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大家。
李有福聽聞後,心中也充滿了期待。他深知,隻要這個計劃能夠順利實施,不僅能幫助那些難民重新過上安穩的生活,還能讓幾個村子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開啟一段嶄新的篇章。
接下來的日子裏,整個村子都忙碌了起來。一方麵,大家齊心協力,積極籌備計劃書,每個人都出謀劃策,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麵,村民們自發地組織起來,開始清理場地,為工廠的建設做前期準備工作。
而那些難民們,也在翹首以盼著生活的新轉機。
消息不脛而走,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聽說了可能會有工作的機會,原本黯淡無光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之火,那火焰熾熱而明亮,仿佛在訴說著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
日子一天天過去,如同潺潺流淌的溪水,平靜而又充實。
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計劃書終於完成了。這份計劃書承載著全村人的希望與夢想,就像一艘即將揚帆起航的巨輪,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君文小心翼翼地將它捧在手中,再次踏上了前往長河公社的道路。
趙書記仔細地審閱著計劃書,時而點頭,時而在紙上記錄著什麽。
審閱完畢後,他抬起頭,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對他們的規劃和籌備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認可,並帶來了一個令人振奮不已的消息:上級已經批準了煤炭的采購申請,同時還會派遣一批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來協助工廠的建設和運營,並且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作為啟動資金,這無疑是一場及時雨,為項目的順利開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與此同時,政府還考慮到村民和難民們的實際生活困難,決定提供一定的糧食補助,以解燃眉之急。
而在暗地裏,李有福也在默默地為幾個村子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他憑借著自己獨特的能力,分別向幾個村子出售了大量的糧食,有紅薯、南瓜、玉米、小麥、土豆、大米等等。
為了避免被別人認出這些紅薯是他催生的,這次他特意讓紅薯長得小巧玲瓏,與普通紅薯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