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推波助瀾
重生三國,我搶了劉備的皇叔 作者:夢隨本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紹對於劉隅的做法嗤之以鼻,如今天下未定,劉皇叔卻要在長安城內搞法製那一套,實在太過可笑。
這樣看來,劉皇叔還是年輕啊,或者他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事情的複雜性。
且不說律令崩壞,已有數年,就算律令完備之時,何曾有人如此橫行無忌?
刑不上大夫,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當年商君何等嚴苛,在太子獲罪時,還不是把罪責轉移到他師傅身上。
商君尚且如此,更別說其他人了。
所謂法不阿貴,不過是上位者愚弄百姓的手段罷了。
可偏偏有一些黔首,分不清真假,把夢想都當做現實,實在是可笑。
“如今天下未定,劉皇叔竟然敢讓滿寵橫行無忌,真不怕世家大族,功勳舊臣,聯合起來反對他?”
這個問題,沮授早有深思,當袁紹問起他時,他顯得胸有成竹。
“劉皇叔把律令在長安推行,顯然是一種試探,一種對於世家大族,權貴功勳的試探,如果他們反應的力度,在劉皇叔預估之內,他一定會不遺餘力的推行。
或者更準確的說,如果這種試探能夠行得通,劉皇叔的規劃很可能會在整個大漢天下推行。”
袁紹有些不屑,諷刺說道:“剛占據了三州之地,就想著整個天下的律令,我應該稱讚他豪氣幹雲,還是說他無知者無畏?”
“劉皇叔一向以善於謀局著稱,他有這樣的想法不足為奇。”
沮授對於劉隅的做法並不意外,他緩緩解釋道,“可是他還是低估了主公的雄心和實力,隻要主公攻破雒陽,擒住劉皇叔,他所有的設想,都將成為一種笑柄。”
袁紹點頭,對於沮授的說辭,非常受用,他把話題重新傳迴到長安城之上。
“聽公閭這麽一說,別說曹操,就算是我,也對長安城多了幾分興趣。”
“主公如果對長安有想法,可以令淳將軍正麵對抗關羽,再令一人繞過關羽,直取長安。”
袁紹連連點頭,覺得此計甚妙。
“一旦我取下長安城後,就算曹操再有想法,也沒了用武之地。”
“曹操素有大誌,主公不可不防啊。”
“公閭之意,他竟然敢在我手下奪取長安?”
“一切皆有可能。”
袁紹沉默了,他開始認真琢磨曹操的問題,過了半晌,他才緩緩說道:
“曹操前來投奔,身份比較敏感,圖謀長安,畢竟隻是猜想,若是防備過甚?恐怕會適得其反。”
沮授說道:“主公英明,主公要防備曹操,卻不需要做任何動作,隻需要把他留在主公身邊,讓他共同對付劉皇叔,就可以讓他無暇西顧。”
袁紹想了一會,覺得沮授說的有些道理。
曹操來投奔自己,若是對他實行監視,一旦被曹操發現,就有可能把曹操推向劉皇叔,這種情況是袁紹不願意看到的。
“就依公閭之言。”
……
……
曹操迴到住處,有些煩悶。
本來自己幾乎已經了說服了袁紹,可沮授的反應讓袁紹瞬間變了主意。
戲誌才跟上來,行禮說道:“主公,沮授之所以不讓主公去並州,很有可能已經看破了我們的謀劃。”
曹操心中一驚,慢慢問道:“沮授此人在袁紹軍中位高權重,僅次於袁紹,被他看穿我們的計謀,恐怕會對我們的謀劃不利。”
他苦心孤詣謀劃了這麽久,自然不是真心要投靠袁紹,他自小和袁紹相識,對於袁紹有非常清醒的認知。
在曹操眼中,袁紹能有如今的權勢,不過是借了袁家的底蘊罷了。
這麽多年來,曹操在自己發展的同時,一直在默默關注著袁紹的情況。
對於袁紹,曹操有著自己的評價。
誌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劃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
這些弱點,就注定了袁紹走不遠,更別忘了,在袁紹的對麵,還站著一個巨無霸。
一個令曹操都不得不信服的巨無霸,與這樣的人對決,就不能留下任何破綻。
當年的董卓是如此,如今的袁紹也是如此。
曹操不看好袁紹,並不代表他會輕視沮授。
冀州多才俊,這句話絕不是一句虛言。
自己才剛到此處,沮授就已經看穿了自己的目的,這樣的眼光,也不輸天下任何謀士。
“誌才,你足智多謀,這件事應該如何應對?”
戲誌才也感覺事情有些棘手,他沉思片刻,慢慢說道:“主公,如果想讓沮授對我們的影響,做到最低,就要降低他在袁紹心中的地位。”
曹操一聽,覺得有理,假如沮授能遠離袁紹,就算他能看破自己的謀劃,也發揮不了作用。
“誌才,有何妙計,且細細說來。”
戲誌才不緊不慢說道:“主公,這件事想要成功,八成就應在您那位奔走之友身上。”
“誌才說的是許攸,許子遠?”
“正是此人,袁紹麾下派係林立,互相看不順眼,沮授長期占據高位,早已經被潁川一派所不容,前些時日,田豐下獄,就是潁川一派反擊的結果。
田豐性格剛直,缺點太多明顯,他被潁川一派,最先擊倒,也在情理之中。
沮授此人老辣果敢,見識不凡,想要讓他失勢,顯然比田豐困難無數倍。
不過許攸、郭圖等人既然吹響了進攻的號角,就永遠不會停下腳步,這一點並不會 因為我們的到來而改變。
如今我們要做的,就是暗中推波助瀾,加快他們爭鬥的進程。
有我們加入,就算沮授在厲害,恐怕也會敗下陣來。”
袁紹麾下幾股勢力相爭,幾乎就是公開的秘密。
袁紹似乎非常喜歡這種所謂的平衡之道,他對待這種問題的態度,是縱容。
在袁紹看來,這種平衡之道,是所有君主所必備的技能。隻有讓他們互相爭鬥,自己才能牢牢掌控權柄。
這種平衡之道,就是一把雙刃劍,它是先傷己,再傷人。
謀士相疑,必然會大大削弱凝聚力。
這種凝聚力平時還顯示不出來,如今大戰在即,如果在團隊內部,不能形成合力,很多事情,都會大打折扣。
謀戲誌才把自己的計劃,詳細說給曹操聽,曹操聽到身子前傾,一個勁的點頭。
等戲誌才說完,曹操臉上再也抑製不住,露出燦爛的笑容。
“我有誌才在側,何愁大事不成!”
這樣看來,劉皇叔還是年輕啊,或者他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事情的複雜性。
且不說律令崩壞,已有數年,就算律令完備之時,何曾有人如此橫行無忌?
刑不上大夫,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當年商君何等嚴苛,在太子獲罪時,還不是把罪責轉移到他師傅身上。
商君尚且如此,更別說其他人了。
所謂法不阿貴,不過是上位者愚弄百姓的手段罷了。
可偏偏有一些黔首,分不清真假,把夢想都當做現實,實在是可笑。
“如今天下未定,劉皇叔竟然敢讓滿寵橫行無忌,真不怕世家大族,功勳舊臣,聯合起來反對他?”
這個問題,沮授早有深思,當袁紹問起他時,他顯得胸有成竹。
“劉皇叔把律令在長安推行,顯然是一種試探,一種對於世家大族,權貴功勳的試探,如果他們反應的力度,在劉皇叔預估之內,他一定會不遺餘力的推行。
或者更準確的說,如果這種試探能夠行得通,劉皇叔的規劃很可能會在整個大漢天下推行。”
袁紹有些不屑,諷刺說道:“剛占據了三州之地,就想著整個天下的律令,我應該稱讚他豪氣幹雲,還是說他無知者無畏?”
“劉皇叔一向以善於謀局著稱,他有這樣的想法不足為奇。”
沮授對於劉隅的做法並不意外,他緩緩解釋道,“可是他還是低估了主公的雄心和實力,隻要主公攻破雒陽,擒住劉皇叔,他所有的設想,都將成為一種笑柄。”
袁紹點頭,對於沮授的說辭,非常受用,他把話題重新傳迴到長安城之上。
“聽公閭這麽一說,別說曹操,就算是我,也對長安城多了幾分興趣。”
“主公如果對長安有想法,可以令淳將軍正麵對抗關羽,再令一人繞過關羽,直取長安。”
袁紹連連點頭,覺得此計甚妙。
“一旦我取下長安城後,就算曹操再有想法,也沒了用武之地。”
“曹操素有大誌,主公不可不防啊。”
“公閭之意,他竟然敢在我手下奪取長安?”
“一切皆有可能。”
袁紹沉默了,他開始認真琢磨曹操的問題,過了半晌,他才緩緩說道:
“曹操前來投奔,身份比較敏感,圖謀長安,畢竟隻是猜想,若是防備過甚?恐怕會適得其反。”
沮授說道:“主公英明,主公要防備曹操,卻不需要做任何動作,隻需要把他留在主公身邊,讓他共同對付劉皇叔,就可以讓他無暇西顧。”
袁紹想了一會,覺得沮授說的有些道理。
曹操來投奔自己,若是對他實行監視,一旦被曹操發現,就有可能把曹操推向劉皇叔,這種情況是袁紹不願意看到的。
“就依公閭之言。”
……
……
曹操迴到住處,有些煩悶。
本來自己幾乎已經了說服了袁紹,可沮授的反應讓袁紹瞬間變了主意。
戲誌才跟上來,行禮說道:“主公,沮授之所以不讓主公去並州,很有可能已經看破了我們的謀劃。”
曹操心中一驚,慢慢問道:“沮授此人在袁紹軍中位高權重,僅次於袁紹,被他看穿我們的計謀,恐怕會對我們的謀劃不利。”
他苦心孤詣謀劃了這麽久,自然不是真心要投靠袁紹,他自小和袁紹相識,對於袁紹有非常清醒的認知。
在曹操眼中,袁紹能有如今的權勢,不過是借了袁家的底蘊罷了。
這麽多年來,曹操在自己發展的同時,一直在默默關注著袁紹的情況。
對於袁紹,曹操有著自己的評價。
誌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劃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
這些弱點,就注定了袁紹走不遠,更別忘了,在袁紹的對麵,還站著一個巨無霸。
一個令曹操都不得不信服的巨無霸,與這樣的人對決,就不能留下任何破綻。
當年的董卓是如此,如今的袁紹也是如此。
曹操不看好袁紹,並不代表他會輕視沮授。
冀州多才俊,這句話絕不是一句虛言。
自己才剛到此處,沮授就已經看穿了自己的目的,這樣的眼光,也不輸天下任何謀士。
“誌才,你足智多謀,這件事應該如何應對?”
戲誌才也感覺事情有些棘手,他沉思片刻,慢慢說道:“主公,如果想讓沮授對我們的影響,做到最低,就要降低他在袁紹心中的地位。”
曹操一聽,覺得有理,假如沮授能遠離袁紹,就算他能看破自己的謀劃,也發揮不了作用。
“誌才,有何妙計,且細細說來。”
戲誌才不緊不慢說道:“主公,這件事想要成功,八成就應在您那位奔走之友身上。”
“誌才說的是許攸,許子遠?”
“正是此人,袁紹麾下派係林立,互相看不順眼,沮授長期占據高位,早已經被潁川一派所不容,前些時日,田豐下獄,就是潁川一派反擊的結果。
田豐性格剛直,缺點太多明顯,他被潁川一派,最先擊倒,也在情理之中。
沮授此人老辣果敢,見識不凡,想要讓他失勢,顯然比田豐困難無數倍。
不過許攸、郭圖等人既然吹響了進攻的號角,就永遠不會停下腳步,這一點並不會 因為我們的到來而改變。
如今我們要做的,就是暗中推波助瀾,加快他們爭鬥的進程。
有我們加入,就算沮授在厲害,恐怕也會敗下陣來。”
袁紹麾下幾股勢力相爭,幾乎就是公開的秘密。
袁紹似乎非常喜歡這種所謂的平衡之道,他對待這種問題的態度,是縱容。
在袁紹看來,這種平衡之道,是所有君主所必備的技能。隻有讓他們互相爭鬥,自己才能牢牢掌控權柄。
這種平衡之道,就是一把雙刃劍,它是先傷己,再傷人。
謀士相疑,必然會大大削弱凝聚力。
這種凝聚力平時還顯示不出來,如今大戰在即,如果在團隊內部,不能形成合力,很多事情,都會大打折扣。
謀戲誌才把自己的計劃,詳細說給曹操聽,曹操聽到身子前傾,一個勁的點頭。
等戲誌才說完,曹操臉上再也抑製不住,露出燦爛的笑容。
“我有誌才在側,何愁大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