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虛有其表的經學大會
重生三國,我搶了劉備的皇叔 作者:夢隨本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隅絞盡腦汁想也沒有想明白,華佗善於經學。
他發明的麻沸散,讓開膛破肚,刮骨療毒成為了現實。
他創造了五禽戲,讓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成了可能。
可這所有的一切,都沒有脫離醫學的範疇。
在劉隅的記憶中,無論前世還是今生,華佗都是醫術的代名詞。
莫非是他的醫術太高,掩蓋了其他才華?
有這個可能性,畢竟能行醫問藥,必然都是懂識文斷字的。
醫書枯燥無味,更甚於文章,若無一些才學,又如何能讀懂那些書籍?
對於劉隅疑問,黃承彥微微一笑說道:“皇叔有所不知,劉景升的經學大會,與別處不同,不光包括經學文章,還包括醫學占卜,兵法陣圖,甚至於農學種植都可以。
總之一句話,隻有你有一技之長,都可以成為劉景升的座上客。”
劉隅這才聽明白,原來劉表的經學大會兼容並蓄,無所不包。
這樣的經學大會,出乎劉隅的意料之外。
劉表莫非是借著這樣的大會,為荊州選舉人才?
一想到此處,劉隅對於他的認知又高了幾分。
他能單騎平荊州,在荊州主政這麽多年,絕非庸才。
如今還能想到舉行經學大會,選拔人才,光憑這一點,他就碾壓了無數諸侯。
看來荊州多才俊,並不是完全是因為此地無戰事,劉表的選拔之策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劉景升真是當世英雄,竟然想到這種辦法為荊州選舉人才,我真是佩服。”
劉隅心悅誠服,語氣無形中多了幾分尊重,他本以為自己一番誇讚,必然會引來一陣附和。
誰知道氣氛不但沒有活躍,反而出現一陣死寂。
劉隅有些驚奇,什麽情況?莫非是自己說錯了?
不應該啊,自己剛才這句話,明明是誇劉表的啊?
崔州平三人都看出劉隅麵上的疑問,他們有些複雜的看了黃承彥一眼,並沒有給劉隅解惑的意思。
短暫停頓後,黃承彥哈哈一笑,這種場麵他遇到的太多了,別人都礙於他與劉表的關係,有些原因不願意說出口。
“老夫雖然與劉景升有些親戚,但劉皇叔乃是當世英雄,也不必對皇叔諱莫如深。
不瞞皇叔,經學大會剛舉行之初,的確是為了荊州選舉人才,不過如今嗎?卻是為了劉景升的虛名。”
這番話一說,劉隅和郭嘉相視一笑,這才是我們認知中的劉表啊。
如果劉表真能用經學大會,來選舉天下的賢才,並讓他們各盡其職。荊州必然比之前興盛百倍,又何必懼怕揚州的孫策。
這個情況,劉隅也非常理解,經曆那麽多年,荊州的世家大族,已經把荊州的各種要職,都控製在自己手中,就算外人再有才能,他們也不會騰出位置。
在曆史上,劉表晚年時,世家大族的力量已經發展不可阻擋的地步。
劉表在立世子上,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公子劉琦年長,與劉表長的很像。
無論是按照立嫡立長的古訓,還是劉表的喜愛,劉琦絕對是第一候選人,這一點劉表想必也非常清楚。
他之所以猶豫不定,就是忌憚蔡家的勢力。
他害怕就算把位置傳給公子劉琦,憑著劉琦微弱的根基,也未必能坐穩荊州。
蔡家就如同一座大山,橫在劉表的麵前,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二兒子劉琮是蔡氏所生,他定然會千方百計阻止劉琦成為荊州之主。
事情正如劉表預料的那樣,在他在世時,劉琦就朝不保夕。
走投無路的劉琦,給諸葛亮來了一個上屋抽梯。諸葛亮迫於無奈,把申生、重耳之事說於劉琦。
劉琦頓時恍然大悟,趁著江夏太守空缺時,去江夏任職才逃脫性命。
如果不是諸葛亮獻上計策,劉琦很可能會莫名死去。
在劉表彌留之際,劉琦從江夏歸來,想要見上劉表一麵,都未能如願。
在劉表死後,蔡氏果然立劉琮為主。
如果說蔡瑁能輔佐劉琮坐穩荊州,成就一番事業,倒也情有可原。
可事實呢,他麵對曹操的招降,沒有多少考慮,蔡瑁就果斷選擇了投降。
在他們心中,荊州落入誰的手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家族的利益不受侵害。
經學大會,如果不能為荊州選才,那就是變成了空談了。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這個道理,劉隅非常清楚。
“幾位都是經學大會的座上客?”
崔州平點頭應道:“多日前,就收到了劉景升的邀請,正準備過幾日去見識一番荊州的賢才。”
劉隅淡淡一笑,說道:“雖說荊州多俊才,以我看啊,其他人的才學,恐怕都在你們之下。”
這句話,劉隅是有感而發,倒不是故意誇讚。
在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荊州人士,除了三人之外,還有馬氏五常,龐統,但他們此時尚且年幼,根本不會有參加經學大學的機會。
“得皇叔一讚,勝逾千金。不知皇叔可有閑暇,若能一同參加,必能讓今年的經學大會,載入青史。”崔州平熱情開始邀請,在他看來,如果能讓劉隅出席,對於自己的名聲必然會有大的提升。
“我此行是為了給奉孝求醫問診的,經學大會我就不參加了。”
劉隅明確表示了拒絕,在他看來,此時的經學大會,與後世專家研討會差不了多少,都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劉隅不用去,就能想象出那日的場景,一群人在府邸口若懸河,誇誇其談一番之後,各迴各家,各找各媽,至於在酒宴之上說的啥,誰會在意?
如果劉隅要參加,不但會無形中助長經學大會的聲勢,還有可能被人追著讓展示才學。
這一點劉隅深惡痛絕,按照他目前的地位和知名度,完全不需要利用詩文來擴大影響力。
即便在背出幾十篇傳世佳作,別人最多的稱讚還是才高八鬥。
可如果文不對題,自己沒有說出正確的答案,質疑的聲音就會如同潮水般湧來。
這個賬,無論怎麽算,劉隅都覺得不劃算。
劉隅明確拒絕,幾人臉上顯露出一絲失落。
他發明的麻沸散,讓開膛破肚,刮骨療毒成為了現實。
他創造了五禽戲,讓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成了可能。
可這所有的一切,都沒有脫離醫學的範疇。
在劉隅的記憶中,無論前世還是今生,華佗都是醫術的代名詞。
莫非是他的醫術太高,掩蓋了其他才華?
有這個可能性,畢竟能行醫問藥,必然都是懂識文斷字的。
醫書枯燥無味,更甚於文章,若無一些才學,又如何能讀懂那些書籍?
對於劉隅疑問,黃承彥微微一笑說道:“皇叔有所不知,劉景升的經學大會,與別處不同,不光包括經學文章,還包括醫學占卜,兵法陣圖,甚至於農學種植都可以。
總之一句話,隻有你有一技之長,都可以成為劉景升的座上客。”
劉隅這才聽明白,原來劉表的經學大會兼容並蓄,無所不包。
這樣的經學大會,出乎劉隅的意料之外。
劉表莫非是借著這樣的大會,為荊州選舉人才?
一想到此處,劉隅對於他的認知又高了幾分。
他能單騎平荊州,在荊州主政這麽多年,絕非庸才。
如今還能想到舉行經學大會,選拔人才,光憑這一點,他就碾壓了無數諸侯。
看來荊州多才俊,並不是完全是因為此地無戰事,劉表的選拔之策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劉景升真是當世英雄,竟然想到這種辦法為荊州選舉人才,我真是佩服。”
劉隅心悅誠服,語氣無形中多了幾分尊重,他本以為自己一番誇讚,必然會引來一陣附和。
誰知道氣氛不但沒有活躍,反而出現一陣死寂。
劉隅有些驚奇,什麽情況?莫非是自己說錯了?
不應該啊,自己剛才這句話,明明是誇劉表的啊?
崔州平三人都看出劉隅麵上的疑問,他們有些複雜的看了黃承彥一眼,並沒有給劉隅解惑的意思。
短暫停頓後,黃承彥哈哈一笑,這種場麵他遇到的太多了,別人都礙於他與劉表的關係,有些原因不願意說出口。
“老夫雖然與劉景升有些親戚,但劉皇叔乃是當世英雄,也不必對皇叔諱莫如深。
不瞞皇叔,經學大會剛舉行之初,的確是為了荊州選舉人才,不過如今嗎?卻是為了劉景升的虛名。”
這番話一說,劉隅和郭嘉相視一笑,這才是我們認知中的劉表啊。
如果劉表真能用經學大會,來選舉天下的賢才,並讓他們各盡其職。荊州必然比之前興盛百倍,又何必懼怕揚州的孫策。
這個情況,劉隅也非常理解,經曆那麽多年,荊州的世家大族,已經把荊州的各種要職,都控製在自己手中,就算外人再有才能,他們也不會騰出位置。
在曆史上,劉表晚年時,世家大族的力量已經發展不可阻擋的地步。
劉表在立世子上,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公子劉琦年長,與劉表長的很像。
無論是按照立嫡立長的古訓,還是劉表的喜愛,劉琦絕對是第一候選人,這一點劉表想必也非常清楚。
他之所以猶豫不定,就是忌憚蔡家的勢力。
他害怕就算把位置傳給公子劉琦,憑著劉琦微弱的根基,也未必能坐穩荊州。
蔡家就如同一座大山,橫在劉表的麵前,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二兒子劉琮是蔡氏所生,他定然會千方百計阻止劉琦成為荊州之主。
事情正如劉表預料的那樣,在他在世時,劉琦就朝不保夕。
走投無路的劉琦,給諸葛亮來了一個上屋抽梯。諸葛亮迫於無奈,把申生、重耳之事說於劉琦。
劉琦頓時恍然大悟,趁著江夏太守空缺時,去江夏任職才逃脫性命。
如果不是諸葛亮獻上計策,劉琦很可能會莫名死去。
在劉表彌留之際,劉琦從江夏歸來,想要見上劉表一麵,都未能如願。
在劉表死後,蔡氏果然立劉琮為主。
如果說蔡瑁能輔佐劉琮坐穩荊州,成就一番事業,倒也情有可原。
可事實呢,他麵對曹操的招降,沒有多少考慮,蔡瑁就果斷選擇了投降。
在他們心中,荊州落入誰的手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家族的利益不受侵害。
經學大會,如果不能為荊州選才,那就是變成了空談了。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這個道理,劉隅非常清楚。
“幾位都是經學大會的座上客?”
崔州平點頭應道:“多日前,就收到了劉景升的邀請,正準備過幾日去見識一番荊州的賢才。”
劉隅淡淡一笑,說道:“雖說荊州多俊才,以我看啊,其他人的才學,恐怕都在你們之下。”
這句話,劉隅是有感而發,倒不是故意誇讚。
在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荊州人士,除了三人之外,還有馬氏五常,龐統,但他們此時尚且年幼,根本不會有參加經學大學的機會。
“得皇叔一讚,勝逾千金。不知皇叔可有閑暇,若能一同參加,必能讓今年的經學大會,載入青史。”崔州平熱情開始邀請,在他看來,如果能讓劉隅出席,對於自己的名聲必然會有大的提升。
“我此行是為了給奉孝求醫問診的,經學大會我就不參加了。”
劉隅明確表示了拒絕,在他看來,此時的經學大會,與後世專家研討會差不了多少,都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劉隅不用去,就能想象出那日的場景,一群人在府邸口若懸河,誇誇其談一番之後,各迴各家,各找各媽,至於在酒宴之上說的啥,誰會在意?
如果劉隅要參加,不但會無形中助長經學大會的聲勢,還有可能被人追著讓展示才學。
這一點劉隅深惡痛絕,按照他目前的地位和知名度,完全不需要利用詩文來擴大影響力。
即便在背出幾十篇傳世佳作,別人最多的稱讚還是才高八鬥。
可如果文不對題,自己沒有說出正確的答案,質疑的聲音就會如同潮水般湧來。
這個賬,無論怎麽算,劉隅都覺得不劃算。
劉隅明確拒絕,幾人臉上顯露出一絲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