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讓徐州,謹慎的劉隅
重生三國,我搶了劉備的皇叔 作者:夢隨本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陶謙一直在講述,劉隅並沒有接話,劉隅知道,此時陶謙想要的不是迴應,而是傾聽。
這種情景和後世的差不多,人一旦進入老年時代,就會不厭其煩迴憶起年輕人的點點滴滴。
往事一幕幕浮現在陶謙的腦海中。就像一部無聲的電影。
大約過了一盞茶的時間,陶謙的講述也接近了尾聲。
“我本以為徐州能在我的治理下,會繁榮富庶,誰知道我竟然貪心不足,竟然想結識曹操,從而闖下如此禍事。無數徐州百姓因此慘死,我與徐州而言,並無寸功,卻有大過啊。”
說完,掩麵而泣,哭聲十分悲切。
“主公,劉皇叔千裏迢迢來到徐州,是為了徐州的大事,主公不必為往事糾結,還是徐州的正事要緊。”
陳登見陶謙說了半天,還沒有說徐州的正事,心中不禁有些著急。
此時的陶謙早已經油盡燈枯,生死可能隻在喘息之間,如果不能把徐州大事交代清楚,按照劉皇叔潔身自好的性格,讓他接下徐州,恐怕還有變故。
陳登自然不希望這樣的變數出現,當今之時,能夠抵擋住曹軍進攻的人,不會超過一手之數。
他太強大,也太可怕了。
陳登思來想去,所有的人選中,除了劉皇叔,其餘人根本不是明主。
陶謙迴過神來,看著劉隅,淡淡一笑道:“劉皇叔乃是當世豪傑,我死之後,徐州拜托皇叔了。”
陶謙吃力了把印綬放到劉隅手中,滿懷期待的眼神,看著劉隅有些發怵。
“恭祖,此事不要著急,我們從長計議。你膝下有兩子,必能找出一人能繼承徐州。”
劉隅假裝推辭,就是為了試探下陶謙的反應,雖然陳登說的很肯定,但劉隅知道,別看此時的陶謙已經上氣不接下氣,隻要他不死,在徐州,他就是最有權勢的那個人。
如果陶謙改變主意,想要傳位給自己的兒子,一定會在這座宅院之內,布置無數的刀斧手,如果真是那樣,自己必然會麵臨一場兇狠的廝殺。
雖然許褚神勇,但架不住對方人多,如果真有大規模士卒湧出來,許褚很難保證自己的安全。
事關生死,由不得劉隅不謹慎。
劉隅態度真誠,言辭懇切,讓飽經人事的陶謙,都十分感動。
世人都說劉皇叔仁義無雙,果然如此,自己已經連續多次相讓徐州,他還想著自己的兒子。
他何嚐不想把徐州的基業傳給自己兒子,若是徐州一片平靜還有幾分可能,可如今徐州的局麵,絕對不是自己兒子,能夠擺平的。
“犬子魯鈍,能在這個時代活命已屬僥幸,萬萬擔不起徐州的大任。
徐州之事,非皇叔不能擔當,請皇叔為了徐州百姓,再勿推脫,否則我就算魂歸黃泉,也難以心安。”
劉隅並沒有馬上答應,而是在暗自觀察著陶謙的微表情。
陶謙見劉隅沒有答應,心中著急,在他心中還有一件大事,想讓劉隅答應。
可後麵那件事能開口的前提,就是劉隅先答應接過徐州印綬。
他把印綬遞給劉隅,聲音嘶啞道:“皇叔仁心無雙,心懷天下,難道真的忍心看著徐州百姓慘遭屠戮?”
此時的劉隅已經確定,陶謙讓徐州,的確是真心實意,他接過印綬緩緩說道:“陶恭祖放心,隻要有我在此,必然不會任由曹操殺戮徐州百姓。”
“我代徐州百姓,多謝皇叔了。”
陶謙氣息紊亂,顯然剛才一番話,耗費了很大的氣力。
陶謙眼神忽明忽暗,嘴巴微張,卻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劉隅看出他眼神中的懇求之意,自然也明白他想要表達的意思。
“元龍,取來紙筆,代我寫一封奏章。”
陳登吩咐下人取來紙筆,說道:“皇叔請講。”
“陶恭祖在徐州退黃巾,安黎民,政績卓然,可為百官表率,特請封其子陶商為曲阿亭侯,陶應為當陽亭侯。請陛下批準!
大致的意思就是這樣,至於如何措辭,想必元龍不會陌生吧,你寫好之後,蓋上的我的印綬,快馬加鞭,讓人送往雒陽。”
陳登聞言,不再多言,很快就按照劉隅的意思寫成了一封奏書。
劉隅拿過來看了一遍,確認無誤,就讓人蓋上大印,送往雒陽。
陶謙此時說話有些吃力,但腦袋十分清醒,劉隅的話一字一句清晰無誤傳到他的耳朵之中。
兩個兒子沒有多少才能,如今在彌留之際,他心心念念其實就是兩個兒子的歸屬,聽到他們都要被封為侯爵,心中十分喜悅。
天子年幼,劉皇叔掌握著大漢的權柄,所謂的奏請天子,不過隻是一個形式。
看著陶謙滿懷感激的目光,劉隅說道:“恭祖你安心養病,等過些日子我再來看你。”
陶謙很艱難點了點頭,他並沒有等來劉隅的再次看望。
當天夜裏,陶謙就病死在床榻之上。
這個消息所有人都並不意外,陶謙撐著一口氣,就是為了把徐州交到劉隅的手中。
坦率的講,雖然陶謙在後期有許多昏聵的操作,但依然無法遮擋陶謙前期的風采。
在陶謙的葬禮之上,劉隅寫了一篇祭文,言辭悲切,感情真摯,讓人聞之落淚。
處理完陶謙的事情後,劉隅開始正式接手徐州。
徐州千瘡百孔,想要恢複,不會是一朝一夕之功。
如今最要緊的就是收攏人才,為自己所用。
劉隅讓陳登把徐州的才俊,都列出來,供自己選擇。
陳登很快就把名單送了過來。
劉隅把名單看的很仔細,唯恐漏掉一個人。
當他看到一個名字時,劉隅瞬間就愣住了。
孫乾,孫公佑。
我怎麽把這個人給忘了。
劉隅把目光,投向陳登。
“元龍,公佑這個人,你可認識?”
“稟皇叔,此人我倒是有所耳聞。”
“孫公佑其人如何?你且說說看。”
“他學識不凡,氣度恢宏,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如果皇叔想讓他徐州任職,我立馬派人把他請過來。”
劉隅點頭。
“這件事就交給你了。”
“皇叔放心,我必然不辱使命。”
這種情景和後世的差不多,人一旦進入老年時代,就會不厭其煩迴憶起年輕人的點點滴滴。
往事一幕幕浮現在陶謙的腦海中。就像一部無聲的電影。
大約過了一盞茶的時間,陶謙的講述也接近了尾聲。
“我本以為徐州能在我的治理下,會繁榮富庶,誰知道我竟然貪心不足,竟然想結識曹操,從而闖下如此禍事。無數徐州百姓因此慘死,我與徐州而言,並無寸功,卻有大過啊。”
說完,掩麵而泣,哭聲十分悲切。
“主公,劉皇叔千裏迢迢來到徐州,是為了徐州的大事,主公不必為往事糾結,還是徐州的正事要緊。”
陳登見陶謙說了半天,還沒有說徐州的正事,心中不禁有些著急。
此時的陶謙早已經油盡燈枯,生死可能隻在喘息之間,如果不能把徐州大事交代清楚,按照劉皇叔潔身自好的性格,讓他接下徐州,恐怕還有變故。
陳登自然不希望這樣的變數出現,當今之時,能夠抵擋住曹軍進攻的人,不會超過一手之數。
他太強大,也太可怕了。
陳登思來想去,所有的人選中,除了劉皇叔,其餘人根本不是明主。
陶謙迴過神來,看著劉隅,淡淡一笑道:“劉皇叔乃是當世豪傑,我死之後,徐州拜托皇叔了。”
陶謙吃力了把印綬放到劉隅手中,滿懷期待的眼神,看著劉隅有些發怵。
“恭祖,此事不要著急,我們從長計議。你膝下有兩子,必能找出一人能繼承徐州。”
劉隅假裝推辭,就是為了試探下陶謙的反應,雖然陳登說的很肯定,但劉隅知道,別看此時的陶謙已經上氣不接下氣,隻要他不死,在徐州,他就是最有權勢的那個人。
如果陶謙改變主意,想要傳位給自己的兒子,一定會在這座宅院之內,布置無數的刀斧手,如果真是那樣,自己必然會麵臨一場兇狠的廝殺。
雖然許褚神勇,但架不住對方人多,如果真有大規模士卒湧出來,許褚很難保證自己的安全。
事關生死,由不得劉隅不謹慎。
劉隅態度真誠,言辭懇切,讓飽經人事的陶謙,都十分感動。
世人都說劉皇叔仁義無雙,果然如此,自己已經連續多次相讓徐州,他還想著自己的兒子。
他何嚐不想把徐州的基業傳給自己兒子,若是徐州一片平靜還有幾分可能,可如今徐州的局麵,絕對不是自己兒子,能夠擺平的。
“犬子魯鈍,能在這個時代活命已屬僥幸,萬萬擔不起徐州的大任。
徐州之事,非皇叔不能擔當,請皇叔為了徐州百姓,再勿推脫,否則我就算魂歸黃泉,也難以心安。”
劉隅並沒有馬上答應,而是在暗自觀察著陶謙的微表情。
陶謙見劉隅沒有答應,心中著急,在他心中還有一件大事,想讓劉隅答應。
可後麵那件事能開口的前提,就是劉隅先答應接過徐州印綬。
他把印綬遞給劉隅,聲音嘶啞道:“皇叔仁心無雙,心懷天下,難道真的忍心看著徐州百姓慘遭屠戮?”
此時的劉隅已經確定,陶謙讓徐州,的確是真心實意,他接過印綬緩緩說道:“陶恭祖放心,隻要有我在此,必然不會任由曹操殺戮徐州百姓。”
“我代徐州百姓,多謝皇叔了。”
陶謙氣息紊亂,顯然剛才一番話,耗費了很大的氣力。
陶謙眼神忽明忽暗,嘴巴微張,卻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劉隅看出他眼神中的懇求之意,自然也明白他想要表達的意思。
“元龍,取來紙筆,代我寫一封奏章。”
陳登吩咐下人取來紙筆,說道:“皇叔請講。”
“陶恭祖在徐州退黃巾,安黎民,政績卓然,可為百官表率,特請封其子陶商為曲阿亭侯,陶應為當陽亭侯。請陛下批準!
大致的意思就是這樣,至於如何措辭,想必元龍不會陌生吧,你寫好之後,蓋上的我的印綬,快馬加鞭,讓人送往雒陽。”
陳登聞言,不再多言,很快就按照劉隅的意思寫成了一封奏書。
劉隅拿過來看了一遍,確認無誤,就讓人蓋上大印,送往雒陽。
陶謙此時說話有些吃力,但腦袋十分清醒,劉隅的話一字一句清晰無誤傳到他的耳朵之中。
兩個兒子沒有多少才能,如今在彌留之際,他心心念念其實就是兩個兒子的歸屬,聽到他們都要被封為侯爵,心中十分喜悅。
天子年幼,劉皇叔掌握著大漢的權柄,所謂的奏請天子,不過隻是一個形式。
看著陶謙滿懷感激的目光,劉隅說道:“恭祖你安心養病,等過些日子我再來看你。”
陶謙很艱難點了點頭,他並沒有等來劉隅的再次看望。
當天夜裏,陶謙就病死在床榻之上。
這個消息所有人都並不意外,陶謙撐著一口氣,就是為了把徐州交到劉隅的手中。
坦率的講,雖然陶謙在後期有許多昏聵的操作,但依然無法遮擋陶謙前期的風采。
在陶謙的葬禮之上,劉隅寫了一篇祭文,言辭悲切,感情真摯,讓人聞之落淚。
處理完陶謙的事情後,劉隅開始正式接手徐州。
徐州千瘡百孔,想要恢複,不會是一朝一夕之功。
如今最要緊的就是收攏人才,為自己所用。
劉隅讓陳登把徐州的才俊,都列出來,供自己選擇。
陳登很快就把名單送了過來。
劉隅把名單看的很仔細,唯恐漏掉一個人。
當他看到一個名字時,劉隅瞬間就愣住了。
孫乾,孫公佑。
我怎麽把這個人給忘了。
劉隅把目光,投向陳登。
“元龍,公佑這個人,你可認識?”
“稟皇叔,此人我倒是有所耳聞。”
“孫公佑其人如何?你且說說看。”
“他學識不凡,氣度恢宏,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如果皇叔想讓他徐州任職,我立馬派人把他請過來。”
劉隅點頭。
“這件事就交給你了。”
“皇叔放心,我必然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