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亂世用重典
重生三國,我搶了劉備的皇叔 作者:夢隨本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著滿寵專心研究律令,劉隅有些高興。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不論在哪個時代都是真理。
在很短的時間內,滿寵已經把所有的律令準備完畢,劉隅看著一條條規整好的細節上,不由得由衷讚歎。
“伯寧不愧是大才,在短短的時間內,整理好所有的律令。”
滿寵臉上帶著笑,卻沒有露出任何驕狂之色。
“不敢欺瞞主公,多數都是大漢朝的律令,我隻是在上麵稍微做一些修改。”
漢承秦製,承接的不僅僅是政治製度,同樣也包括律令,秦的律令詳細且規範,事無巨細,都規定的操作辦法、懲治製度,盡量減少執法官的主觀能動性,以減少執法中出現的偏差和舞弊。
秦朝的製度,雖然先進,但同時也以嚴格著稱。
秦律中有很多小事,都有著明確的規定。
當有賊人殺人或者是傷人,不論被傷者是男是女,百步之內的人如果袖手旁觀,不願出手相助,當罰兩套盔甲。
這讓見義勇為成為了一種義務,同時秦朝針對訛詐誣陷他人的情況規定:故意捏造事實與罪名誣告他人,即構成誣告罪。
誣告者實行反坐原則,即以被誣告人所受的處罰,反過來製裁誣告者。可見見死不救將受到懲罰,而訛詐誣陷將受到重罰。
想到這個規定,劉隅不自覺想到後世被屢屢詬病的老人摔倒,無人扶助一事。
如果秦朝的法令能夠延續到現代,斷然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秦朝能從六國中脫穎而出,是他們經過商鞅的改造後, 已經走在時代的最前沿。
當時的秦國就是一個戰爭機器,當機器啟動後,所有擋在他身前的敵人,全部都被絞成碎片。
可當沒有戰爭後,這樣的製度,就慢慢成了人民身上的枷鎖。
當年漢高祖劉邦起兵時,在人們心中流傳最多的一句話,天下苦秦久矣!
沒有這個前提,不論項羽還是劉邦,都根本推翻不了秦朝這個強大的機器。
經過四百年的發展,漢室衰微,天下分崩離析,劉隅想在這個時代,肩負漢室複興的旗幟,同樣需要製度保證,隻有這樣的,他才有可能凝聚起更多、更強大的力量。才能有機會擊敗天下的英雄,再續漢室。
在滿寵的詳細講解下,劉隅明白了律令的含義,總體上和自己的想法沒有太大的偏差。
亂世當用重典,這個道理劉隅懂,至於所謂的人權,此時談論還為時尚早。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滿寵,滿寵沉思片刻, 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因時而變,因勢而變,正是法家治國的精髓。主公之言,讓我醍醐灌頂,我這就去修改。”
徐庶看著一臉心悅誠服的滿寵,心中滿是敬仰。他雖然不懂法令,可他懂謀略啊。
謀略的講究,最主要的也是一個字變。
因時而變,因勢而變,變化之妙,存乎一心,隻有能做到這一切,才是一個真正的謀略大家。
本來需要修改的地方都不多, 滿寵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修改完畢。
劉隅接過法令,看了一遍,很是滿意。
既然律令已經製定完畢, 接下來就是發行。
用完印綬後,這片法令很快就被人送到了大漢各郡。
劉隅知道,以如今漢朝的威信,能真正執行的並不多。
當然劉隅也沒有想要他們真正執行法令,他所有的做到,就是先在長安和雒陽推行起來。
執行法令的任務,自然也落在滿寵身上。
看著滿寵一臉嚴肅的模樣, 劉隅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長安城的違法者,就會聞名喪膽。畢竟違法成本,實在太高的話,誰都會掂量掂量。
……
……
張濟還在猶豫,猶豫的理由很簡單,如今西涼參與作亂的將領,全部都死在戰亂中,沒有一個人活下來,很難讓他相信這些操作不是劉隅刻意為之。
他害怕一旦自己歸順了劉隅,也會落下身死的下場。
就算劉皇叔為了仁義的名聲,不殺死自己,他把自己調離如今的位置,像一個金絲雀一樣,囚禁在某處。
對於一個常年與軍隊打交道的將領來說,同樣是生不如死。
畢竟他們沒有人見識過劉隅,所有關於劉隅的消息,都來自傳聞。
張繡看出了張濟的猶豫。
“叔父,不如這樣,由我跟著賈文和迴去,向劉皇叔請降,去看看他的為人,若是他虛有其變,包藏禍心,我會派人告知叔父,到時候, 叔父隻管按照計劃行事。”
張濟還在猶豫,他明白如今這是個不錯的辦法。
“侄兒,此去長安城危險異常,你可要多加小心。”
“叔父放心,就算長安城是處處殺機, 我又有何懼,不是侄兒誇口,就算長安城是龍潭虎穴,想要留下我,恐怕也沒有這麽容易。”
年輕的張繡很自信,他手中那杆長槍,出神入化,自他出道以來,還沒有遇到對手,這些都是他自信的基礎。
張濟思索再三,決定就按照這個計策行事。
兩人見到賈詡後, 張濟直接開口說道:“文和,我思慮再三,決定歸降劉皇叔, 我本應該親自隨文和,去長安向皇叔負荊請罪,無奈軍中事務繁雜,實在走不開,這樣吧,先讓張繡跟文和,去長安向皇叔歸降,我整頓好軍務之後,馬上就去。”
賈詡是何等聰明的人物,張濟這番話一出口,他已經明白了張濟的意思。
說一千,道一萬,沒有見到劉皇叔,心裏沒底唄。
賈詡聞言,也不點破,既然你不相信,那就帶張繡迴去看看吧。
自家的主公,虛懷若穀,才華橫溢,是這座天下少有的人傑,難道還能怕你看不成。
一路上,賈詡坐在馬車上,顯得很閑適。和張繡有一搭無一搭的閑聊。
從張繡的談吐中,賈詡還明確感受到,張繡比張濟高出一個層次。
是個少年英雄,若是能跟著劉皇叔,征戰四方,將來封侯拜將必然不在話下。
最近一段時間和劉隅接觸後,賈詡越來越相信,李儒臨死前的判斷。
能複興漢室者,必是皇叔也!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不論在哪個時代都是真理。
在很短的時間內,滿寵已經把所有的律令準備完畢,劉隅看著一條條規整好的細節上,不由得由衷讚歎。
“伯寧不愧是大才,在短短的時間內,整理好所有的律令。”
滿寵臉上帶著笑,卻沒有露出任何驕狂之色。
“不敢欺瞞主公,多數都是大漢朝的律令,我隻是在上麵稍微做一些修改。”
漢承秦製,承接的不僅僅是政治製度,同樣也包括律令,秦的律令詳細且規範,事無巨細,都規定的操作辦法、懲治製度,盡量減少執法官的主觀能動性,以減少執法中出現的偏差和舞弊。
秦朝的製度,雖然先進,但同時也以嚴格著稱。
秦律中有很多小事,都有著明確的規定。
當有賊人殺人或者是傷人,不論被傷者是男是女,百步之內的人如果袖手旁觀,不願出手相助,當罰兩套盔甲。
這讓見義勇為成為了一種義務,同時秦朝針對訛詐誣陷他人的情況規定:故意捏造事實與罪名誣告他人,即構成誣告罪。
誣告者實行反坐原則,即以被誣告人所受的處罰,反過來製裁誣告者。可見見死不救將受到懲罰,而訛詐誣陷將受到重罰。
想到這個規定,劉隅不自覺想到後世被屢屢詬病的老人摔倒,無人扶助一事。
如果秦朝的法令能夠延續到現代,斷然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秦朝能從六國中脫穎而出,是他們經過商鞅的改造後, 已經走在時代的最前沿。
當時的秦國就是一個戰爭機器,當機器啟動後,所有擋在他身前的敵人,全部都被絞成碎片。
可當沒有戰爭後,這樣的製度,就慢慢成了人民身上的枷鎖。
當年漢高祖劉邦起兵時,在人們心中流傳最多的一句話,天下苦秦久矣!
沒有這個前提,不論項羽還是劉邦,都根本推翻不了秦朝這個強大的機器。
經過四百年的發展,漢室衰微,天下分崩離析,劉隅想在這個時代,肩負漢室複興的旗幟,同樣需要製度保證,隻有這樣的,他才有可能凝聚起更多、更強大的力量。才能有機會擊敗天下的英雄,再續漢室。
在滿寵的詳細講解下,劉隅明白了律令的含義,總體上和自己的想法沒有太大的偏差。
亂世當用重典,這個道理劉隅懂,至於所謂的人權,此時談論還為時尚早。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滿寵,滿寵沉思片刻, 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因時而變,因勢而變,正是法家治國的精髓。主公之言,讓我醍醐灌頂,我這就去修改。”
徐庶看著一臉心悅誠服的滿寵,心中滿是敬仰。他雖然不懂法令,可他懂謀略啊。
謀略的講究,最主要的也是一個字變。
因時而變,因勢而變,變化之妙,存乎一心,隻有能做到這一切,才是一個真正的謀略大家。
本來需要修改的地方都不多, 滿寵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修改完畢。
劉隅接過法令,看了一遍,很是滿意。
既然律令已經製定完畢, 接下來就是發行。
用完印綬後,這片法令很快就被人送到了大漢各郡。
劉隅知道,以如今漢朝的威信,能真正執行的並不多。
當然劉隅也沒有想要他們真正執行法令,他所有的做到,就是先在長安和雒陽推行起來。
執行法令的任務,自然也落在滿寵身上。
看著滿寵一臉嚴肅的模樣, 劉隅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長安城的違法者,就會聞名喪膽。畢竟違法成本,實在太高的話,誰都會掂量掂量。
……
……
張濟還在猶豫,猶豫的理由很簡單,如今西涼參與作亂的將領,全部都死在戰亂中,沒有一個人活下來,很難讓他相信這些操作不是劉隅刻意為之。
他害怕一旦自己歸順了劉隅,也會落下身死的下場。
就算劉皇叔為了仁義的名聲,不殺死自己,他把自己調離如今的位置,像一個金絲雀一樣,囚禁在某處。
對於一個常年與軍隊打交道的將領來說,同樣是生不如死。
畢竟他們沒有人見識過劉隅,所有關於劉隅的消息,都來自傳聞。
張繡看出了張濟的猶豫。
“叔父,不如這樣,由我跟著賈文和迴去,向劉皇叔請降,去看看他的為人,若是他虛有其變,包藏禍心,我會派人告知叔父,到時候, 叔父隻管按照計劃行事。”
張濟還在猶豫,他明白如今這是個不錯的辦法。
“侄兒,此去長安城危險異常,你可要多加小心。”
“叔父放心,就算長安城是處處殺機, 我又有何懼,不是侄兒誇口,就算長安城是龍潭虎穴,想要留下我,恐怕也沒有這麽容易。”
年輕的張繡很自信,他手中那杆長槍,出神入化,自他出道以來,還沒有遇到對手,這些都是他自信的基礎。
張濟思索再三,決定就按照這個計策行事。
兩人見到賈詡後, 張濟直接開口說道:“文和,我思慮再三,決定歸降劉皇叔, 我本應該親自隨文和,去長安向皇叔負荊請罪,無奈軍中事務繁雜,實在走不開,這樣吧,先讓張繡跟文和,去長安向皇叔歸降,我整頓好軍務之後,馬上就去。”
賈詡是何等聰明的人物,張濟這番話一出口,他已經明白了張濟的意思。
說一千,道一萬,沒有見到劉皇叔,心裏沒底唄。
賈詡聞言,也不點破,既然你不相信,那就帶張繡迴去看看吧。
自家的主公,虛懷若穀,才華橫溢,是這座天下少有的人傑,難道還能怕你看不成。
一路上,賈詡坐在馬車上,顯得很閑適。和張繡有一搭無一搭的閑聊。
從張繡的談吐中,賈詡還明確感受到,張繡比張濟高出一個層次。
是個少年英雄,若是能跟著劉皇叔,征戰四方,將來封侯拜將必然不在話下。
最近一段時間和劉隅接觸後,賈詡越來越相信,李儒臨死前的判斷。
能複興漢室者,必是皇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