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書會
重生三國,我搶了劉備的皇叔 作者:夢隨本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對於徐庶這樣的君子,劉隅選擇欺之以方。
徐庶身上有一種氣質,一種獨屬於這個時代的氣質。
這種氣質起源於春秋之時,經過無數年的沉寂之後,終於在此時重新發芽。
“士”代表了一個階層,一種氣質,更是代表著一種精神。
他們有著遠大的理想,有著極高的道德底線。
士為知己者死, 在這個時代絕不是一句空話。
徐庶就是這個時代的“士”。
曹操仰慕徐庶的才華,對他不可謂不禮遇,可是徐庶到最後,依舊記得當年劉備的知遇之恩, 進入曹營後,一言不發,終其一生,都沒有給曹操獻上一計。
過了片刻,徐庶才平複了情緒,他知道劉隅對自己的愛惜之意。不再多說什麽,鄭重行了一禮後,轉身離去。
陳到緊跟其後。
徐庶和陳到都是第一次出現在長安城,知道他們的人並不多, 他們趁著鹽鋪人聲鼎沸的時候,混在人群,悄悄離開了鹽鋪。
等兩人走遠後,劉隅伸了伸懶腰。他準備躺下休息。
接下來一段時間,他一定要養足精神,等到計劃開始的那一天,自己才能有力氣逃跑。
他舒服斜躺在軟榻上,像極了後世在公園曬太陽的老大爺,悠閑自得,懶散得意。
“王師,你當真有把握從萬軍叢中逃得性命?”
劉隅雖然不相信,但心中還是有些好奇。
王越喝了一口酒,臉上有幾分傲然。
眼神斜四十五度望著門外,閉目沉思,一副高人風範。
劉隅看王越故作神秘,翻了一個白眼,繼續問道:“我家鄉有句老話特別適合此時的王師。”
王越臉帶微笑。聽劉隅這句話的意思,想必又是高人果然不凡之類的誇讚語。
誰知道劉隅接下來的一句話,讓他臉上的笑意,瞬間凝固。
“裝逼遭雷劈。”
王越雖然不知道裝逼這個古怪的詞語是何意,可遭雷劈這三個字,他聽字麵意思還是知道的,都被雷劈了,這肯定不是什麽好話啊。
見劉隅對自己的實力有懷疑,王越臉上有些微紅。
被輕視了,王越有些尷尬。
“想當年……”
正當王越準備憶往昔崢嶸歲月時,劉隅開口,打斷了他吹牛。
“等等,王師,俗話說的好,好漢不提當年勇。之前的事就被說,我目前最關心,就是你現在的實力,畢竟我可不想被李儒直接殺死。”
好漢不提當年勇,這句話通俗易懂,王越雖然沒有聽過,仔細一品,也就知道了他意思。既然他稱自己為好漢,自己也給他透個底,要不然可能會對接下來的行動有影響。
“老了,體力大不如前了,萬軍叢中不好說,可皇叔別忘了,這次李儒追殺咱兩個,會派出萬千兵馬嗎?”
聽了王越的話,劉隅覺得有些道理。
不過他還是有些擔心,萬一……,唉,這世上的事就怕萬一。
“萬一李儒真派出這麽多人,王師覺得該怎麽辦?”
“怎麽辦,還能怎麽辦?跑唄,你真準備讓老夫留下來跟他們拚命啊?”
劉隅顯然沒有想到王越說的如此坦然,他總覺得,像王越這樣的高人,必然不會恥於逃命。即便是死,也會像當年的楚霸王一樣,霸氣十足,英武不凡,手持長劍,坦然赴死。
“王師,直接逃跑會不會覺得……”
“不會。”王越說的很肯定, “有時候活下去才是最重要,如果能重來,春獵時,老夫必然不會帶著他們前去刺殺董卓,要不然他們也不會……,唉,如今天人永隔,即便是相見麵,喝點酒,這麽簡單的願望,都要等到下輩子嘍。”
王越說完,一聲長談,這段時間,他每每迴憶起當年那些時光,就會覺得有些後悔,若不是自己帶著他們前去,他們也不會死在那片林中,他們有人正在享受天倫之樂,有人放聲大笑。即便是有人在痛苦哀嚎。王越都會覺得很美好,平淡而真切的美好。
可惜,如今這些簡單的美好, 都如風一般,離自己遠去,再也迴不來了。
無數平淡的事情,存在時,並沒有感覺到它的美好,可當隨風而逝時,才會明白這些事情的可貴。
王越說不出這樣的道理,可他心中遺憾從那日之後,就一直沒有離開過他。
他一直跟隨著劉隅,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夠殺死董卓,如今這個機會就在眼前。
如果計劃順利,董卓會死無葬身之地。
自己這段時間的苦心孤詣,也就會有了結果。
王越想起了先帝,想起了誅殺董卓死去的兄弟,王越眼中漸漸有了一些水汽。
……
……
王允府上的書會如期舉行,王允作為主家,先進行了一陣發言。
言語中滿是天下太平,天下賢明,相國忠心,大臣盡職這些陳腔濫調。
王允說起這些話時,中氣十足,絲毫沒有瞪眼說瞎話的羞愧感,展現了一個優秀政治家的良好擔當。
王允話獲得大家的一致反應,眾人紛紛對王允說瞎話的功夫,表達的敬佩,本以為自己平時都已經掌握了說話的精髓,今日見到王允後,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論臉皮之厚,言語之無恥,遠遠超過自己。
薑還是老的辣,就自己那些道行,在王允麵前根本不夠看。
王允說完後,就開始了眾人的書寫環節。
眾人在一陣謙虛中,公推蔡邕這位書法大家,開始寫作。
蔡邕見推辭不過,拿起筆開始書寫。
一會功夫,一行行俊逸的字跡在書帛之上顯現。
筆勢雄奇,姿態橫生。
不由得齊聲讚歎。
不愧是蔡伯喈,光憑這手好字,就遠超眾人。
此起彼伏的讚譽聲,在蔡邕的耳邊響起,他臉上並沒有多少喜色,眉宇間甚至還帶著一絲淡淡的愁容。
他腦海中閃過一個身影,此人年紀輕輕,就風采斐然,見識也不在自己之下。
蔡邕見到過他的字,知道如果此人若來參加書會,必然能傳出一陣佳話。
可惜此人得罪的相國, 於相國勢成水火,他斷然不會在此時來到長安城。
對於徐庶這樣的君子,劉隅選擇欺之以方。
徐庶身上有一種氣質,一種獨屬於這個時代的氣質。
這種氣質起源於春秋之時,經過無數年的沉寂之後,終於在此時重新發芽。
“士”代表了一個階層,一種氣質,更是代表著一種精神。
他們有著遠大的理想,有著極高的道德底線。
士為知己者死, 在這個時代絕不是一句空話。
徐庶就是這個時代的“士”。
曹操仰慕徐庶的才華,對他不可謂不禮遇,可是徐庶到最後,依舊記得當年劉備的知遇之恩, 進入曹營後,一言不發,終其一生,都沒有給曹操獻上一計。
過了片刻,徐庶才平複了情緒,他知道劉隅對自己的愛惜之意。不再多說什麽,鄭重行了一禮後,轉身離去。
陳到緊跟其後。
徐庶和陳到都是第一次出現在長安城,知道他們的人並不多, 他們趁著鹽鋪人聲鼎沸的時候,混在人群,悄悄離開了鹽鋪。
等兩人走遠後,劉隅伸了伸懶腰。他準備躺下休息。
接下來一段時間,他一定要養足精神,等到計劃開始的那一天,自己才能有力氣逃跑。
他舒服斜躺在軟榻上,像極了後世在公園曬太陽的老大爺,悠閑自得,懶散得意。
“王師,你當真有把握從萬軍叢中逃得性命?”
劉隅雖然不相信,但心中還是有些好奇。
王越喝了一口酒,臉上有幾分傲然。
眼神斜四十五度望著門外,閉目沉思,一副高人風範。
劉隅看王越故作神秘,翻了一個白眼,繼續問道:“我家鄉有句老話特別適合此時的王師。”
王越臉帶微笑。聽劉隅這句話的意思,想必又是高人果然不凡之類的誇讚語。
誰知道劉隅接下來的一句話,讓他臉上的笑意,瞬間凝固。
“裝逼遭雷劈。”
王越雖然不知道裝逼這個古怪的詞語是何意,可遭雷劈這三個字,他聽字麵意思還是知道的,都被雷劈了,這肯定不是什麽好話啊。
見劉隅對自己的實力有懷疑,王越臉上有些微紅。
被輕視了,王越有些尷尬。
“想當年……”
正當王越準備憶往昔崢嶸歲月時,劉隅開口,打斷了他吹牛。
“等等,王師,俗話說的好,好漢不提當年勇。之前的事就被說,我目前最關心,就是你現在的實力,畢竟我可不想被李儒直接殺死。”
好漢不提當年勇,這句話通俗易懂,王越雖然沒有聽過,仔細一品,也就知道了他意思。既然他稱自己為好漢,自己也給他透個底,要不然可能會對接下來的行動有影響。
“老了,體力大不如前了,萬軍叢中不好說,可皇叔別忘了,這次李儒追殺咱兩個,會派出萬千兵馬嗎?”
聽了王越的話,劉隅覺得有些道理。
不過他還是有些擔心,萬一……,唉,這世上的事就怕萬一。
“萬一李儒真派出這麽多人,王師覺得該怎麽辦?”
“怎麽辦,還能怎麽辦?跑唄,你真準備讓老夫留下來跟他們拚命啊?”
劉隅顯然沒有想到王越說的如此坦然,他總覺得,像王越這樣的高人,必然不會恥於逃命。即便是死,也會像當年的楚霸王一樣,霸氣十足,英武不凡,手持長劍,坦然赴死。
“王師,直接逃跑會不會覺得……”
“不會。”王越說的很肯定, “有時候活下去才是最重要,如果能重來,春獵時,老夫必然不會帶著他們前去刺殺董卓,要不然他們也不會……,唉,如今天人永隔,即便是相見麵,喝點酒,這麽簡單的願望,都要等到下輩子嘍。”
王越說完,一聲長談,這段時間,他每每迴憶起當年那些時光,就會覺得有些後悔,若不是自己帶著他們前去,他們也不會死在那片林中,他們有人正在享受天倫之樂,有人放聲大笑。即便是有人在痛苦哀嚎。王越都會覺得很美好,平淡而真切的美好。
可惜,如今這些簡單的美好, 都如風一般,離自己遠去,再也迴不來了。
無數平淡的事情,存在時,並沒有感覺到它的美好,可當隨風而逝時,才會明白這些事情的可貴。
王越說不出這樣的道理,可他心中遺憾從那日之後,就一直沒有離開過他。
他一直跟隨著劉隅,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夠殺死董卓,如今這個機會就在眼前。
如果計劃順利,董卓會死無葬身之地。
自己這段時間的苦心孤詣,也就會有了結果。
王越想起了先帝,想起了誅殺董卓死去的兄弟,王越眼中漸漸有了一些水汽。
……
……
王允府上的書會如期舉行,王允作為主家,先進行了一陣發言。
言語中滿是天下太平,天下賢明,相國忠心,大臣盡職這些陳腔濫調。
王允說起這些話時,中氣十足,絲毫沒有瞪眼說瞎話的羞愧感,展現了一個優秀政治家的良好擔當。
王允話獲得大家的一致反應,眾人紛紛對王允說瞎話的功夫,表達的敬佩,本以為自己平時都已經掌握了說話的精髓,今日見到王允後,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論臉皮之厚,言語之無恥,遠遠超過自己。
薑還是老的辣,就自己那些道行,在王允麵前根本不夠看。
王允說完後,就開始了眾人的書寫環節。
眾人在一陣謙虛中,公推蔡邕這位書法大家,開始寫作。
蔡邕見推辭不過,拿起筆開始書寫。
一會功夫,一行行俊逸的字跡在書帛之上顯現。
筆勢雄奇,姿態橫生。
不由得齊聲讚歎。
不愧是蔡伯喈,光憑這手好字,就遠超眾人。
此起彼伏的讚譽聲,在蔡邕的耳邊響起,他臉上並沒有多少喜色,眉宇間甚至還帶著一絲淡淡的愁容。
他腦海中閃過一個身影,此人年紀輕輕,就風采斐然,見識也不在自己之下。
蔡邕見到過他的字,知道如果此人若來參加書會,必然能傳出一陣佳話。
可惜此人得罪的相國, 於相國勢成水火,他斷然不會在此時來到長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