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莫名其妙出現的天子詔書
重生三國,我搶了劉備的皇叔 作者:夢隨本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隅迴到府上,看見陳到後,那顆懸著的心,就像一塊石頭落了地,慢慢放鬆下來。
陳到見劉隅麵上神色有些不對,有些不理解,主公不是去接受天子封賞了嗎?。
“主公,天子封賞,主公為何不喜?”
劉隅心道,如果你被人逼著飲血吃肉,恐怕也會如此。
他把從皇宮出來的事和陳到說了一遍。
陳到滿臉憤慨。
“董卓侮辱主公,到將來逼手刃此賊,為主公複仇。”
劉隅微微一笑,難得他有此心。他拍拍陳到肩膀以示鼓勵。
現在說報仇的話,還為時尚早,如今在這雒陽城之中,是他為刀俎,我為魚肉。
當務之急是能夠保住性命,才能再說其他。
“交待你的事情,進展的怎麽樣了?”
劉隅前兩日已經迴到雒陽,天子有了風寒,他在皇宮之中,直到深夜才迴,迴到家覺得骨頭就像散架了一般,直接睡去。還沒來得及細細詢問春獵出發前,讓陳到做的事情。
“按照主公的吩咐,已經招了百人。都是年輕力壯,會些功夫的。還有三十人是從過軍的,弓馬騎射都精通,隻不過咱們現在沒有馬。”
百人,這麽多,劉隅本想讓陳到招五十名,沒想到短短幾天就到了百人。
“人多了,會不會引起他人的懷疑?”
陳到說道:“主公放心,到已經打聽清楚了,官宦之家都有護院,家丁,數量不等,隻要有錢糧,人數上千都很平常,並且護甲馬匹,弓箭刀槍,樣樣齊備。沒有人會在意的。”
“既然這樣,你也去取些錢,買些戰馬迴來。”
陳到欲言又止。
劉隅看他神色,已經明白他的意思。
一定是他找黃三取過錢了,估計黃三心疼錢,沒有給他。
“等我見到黃三,會告知他。”
陳到大喜,急忙行禮。
“多謝主公。”
劉隅擺擺手。
“這些人練的怎麽樣了?”
“這些日子的已經初見成效,若是真遇到賊人,以一當百不敢說,以一當十還是沒有問題的。”
劉隅點了點頭,這些人雖然少,可是畢竟都是戰力,若真是訓練得當,也能在關鍵時候發揮作用。
陳到帶著劉隅來到訓練場,隻見百名大漢,一個鬥誌昂揚,正是緊張操練,關鍵還隊伍整齊,似乎不亂。
別看陳到年紀不大,練兵還是有一套的。
隻見陳到,令旗一揮,眾人一起向劉隅行禮道:“主公。”
劉隅揮手,示意繼續。
接下來的十幾天,劉隅天天待在府中,沒有踏出府門一步。每天早上起來打拳,中午看看陳到操練,日子倒也愜意。
直到有一天,王允突然來到府上,他才知道這些天雒陽發生了這件大事。
原來董卓那日宴飲完之後,董卓就以陛下身體有恙,拒絕任何人前來覲見。
王允心念陛下,進入宮中三次,也沒有見到陛下,在第三次出來的時候,天子貼身宦官暗中給了王允一份詔書,王允迴去一看,頓時大吃一驚。
天子詔書上寫著他被董卓軟禁,危在旦夕。要王允拿著這份詔書,號召天下英雄起兵勤王。
王允拿著詔書,思慮再三,在他認識的人當中,唯有劉隅能擔當此任。
起兵勤王。
劉隅瞬間有些懵。
王允把詔書放在劉隅手中,語重心長說道:“雲起,天子安危就全係於你一人了。”
劉隅拿著詔書,沉甸甸的,有些茫然。
在他的記憶中,是袁紹聯絡十八路諸侯,出兵討伐董卓。這其中自始至終隻出現了一份曹操偽造的詔書。這莫名其妙出現天子詔書,到底是怎麽迴事?
從這一段和劉協的相處中, 劉隅已經清楚的知道了劉協的想法,董卓將他扶上帝位。 雖然跋扈,可對劉協也算禮遇。
至於權力在誰的手中,對於九歲的天子而言,其中並不比今天玩了什麽,吃了什麽重要。
再說平時天子就身居宮中,從來不會外出,軟禁天子,實在沒什麽必要。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二人目前階段,還是利益的共同體。
董卓需要天子來維持他的大漢地位,劉協需要董卓維持他的天子之位。
如果曆史按照這個階段平穩無波的發展下去,他們出現矛盾的節點,應該是劉協成年,明白權力的滋味之後。
劉隅沉思半天,說道:“世伯,隅覺得此事有些不對,天子年幼,怎麽想到發出勤王詔書?”
王允唯一沉吟。
“想來是近些日子,董卓逼迫日緊,天子無奈,才有此詔。”
劉協喝了一杯茶,慢慢說道:“世伯,董卓為何要逼迫陛下?”
王允一時語塞,過了片刻。才說道:“董卓此人連少帝和太後都敢殺,還有什麽不敢做的。”
王允的這句話,當然對,當利益出現衝突時,以董卓的性格,會毫不猶豫的舉起屠刀,可是此時,完全不是那個時候,天子年幼,正好控製。
除非他想當皇帝,劉隅心中念頭一閃,又覺得不對。
如今漢室雖然衰微,可依舊有著強大的影響力。董卓雖然勢大,可占據的地盤終究有限。
後來曹操可是統一的整個北方,勢力比如今的董卓還大,到最後還是沒敢稱帝。
董卓雖然不是當世第一流明主,可他並不糊塗,再加上他身邊還有李儒、賈詡這樣的頂尖謀士。
劉隅想了半天,還是覺得有些不對。
王允有些著急。
“賢侄,乃是漢室宗親,豈能忍心看著陛下受困而不救助?”
劉隅安慰道:“世伯莫慌,茲事體大,需要從長計議。”
王允聽劉隅這般說, 也不好再催促,端起茶杯飲了一口茶。
劉隅問道:“世伯,宮中那位宦官是何身份?可值得信任?”
王允想了一會道:“此人名叫畢華,乃是當年畢嵐之弟,張讓、畢嵐等投河自盡時,僅留下數名小宦官侍奉少帝和陛下,其中一人就有畢華。”
“他大兄被董卓逼死,他和董卓有如此大仇,斷然不會投靠董卓。”
陳到見劉隅麵上神色有些不對,有些不理解,主公不是去接受天子封賞了嗎?。
“主公,天子封賞,主公為何不喜?”
劉隅心道,如果你被人逼著飲血吃肉,恐怕也會如此。
他把從皇宮出來的事和陳到說了一遍。
陳到滿臉憤慨。
“董卓侮辱主公,到將來逼手刃此賊,為主公複仇。”
劉隅微微一笑,難得他有此心。他拍拍陳到肩膀以示鼓勵。
現在說報仇的話,還為時尚早,如今在這雒陽城之中,是他為刀俎,我為魚肉。
當務之急是能夠保住性命,才能再說其他。
“交待你的事情,進展的怎麽樣了?”
劉隅前兩日已經迴到雒陽,天子有了風寒,他在皇宮之中,直到深夜才迴,迴到家覺得骨頭就像散架了一般,直接睡去。還沒來得及細細詢問春獵出發前,讓陳到做的事情。
“按照主公的吩咐,已經招了百人。都是年輕力壯,會些功夫的。還有三十人是從過軍的,弓馬騎射都精通,隻不過咱們現在沒有馬。”
百人,這麽多,劉隅本想讓陳到招五十名,沒想到短短幾天就到了百人。
“人多了,會不會引起他人的懷疑?”
陳到說道:“主公放心,到已經打聽清楚了,官宦之家都有護院,家丁,數量不等,隻要有錢糧,人數上千都很平常,並且護甲馬匹,弓箭刀槍,樣樣齊備。沒有人會在意的。”
“既然這樣,你也去取些錢,買些戰馬迴來。”
陳到欲言又止。
劉隅看他神色,已經明白他的意思。
一定是他找黃三取過錢了,估計黃三心疼錢,沒有給他。
“等我見到黃三,會告知他。”
陳到大喜,急忙行禮。
“多謝主公。”
劉隅擺擺手。
“這些人練的怎麽樣了?”
“這些日子的已經初見成效,若是真遇到賊人,以一當百不敢說,以一當十還是沒有問題的。”
劉隅點了點頭,這些人雖然少,可是畢竟都是戰力,若真是訓練得當,也能在關鍵時候發揮作用。
陳到帶著劉隅來到訓練場,隻見百名大漢,一個鬥誌昂揚,正是緊張操練,關鍵還隊伍整齊,似乎不亂。
別看陳到年紀不大,練兵還是有一套的。
隻見陳到,令旗一揮,眾人一起向劉隅行禮道:“主公。”
劉隅揮手,示意繼續。
接下來的十幾天,劉隅天天待在府中,沒有踏出府門一步。每天早上起來打拳,中午看看陳到操練,日子倒也愜意。
直到有一天,王允突然來到府上,他才知道這些天雒陽發生了這件大事。
原來董卓那日宴飲完之後,董卓就以陛下身體有恙,拒絕任何人前來覲見。
王允心念陛下,進入宮中三次,也沒有見到陛下,在第三次出來的時候,天子貼身宦官暗中給了王允一份詔書,王允迴去一看,頓時大吃一驚。
天子詔書上寫著他被董卓軟禁,危在旦夕。要王允拿著這份詔書,號召天下英雄起兵勤王。
王允拿著詔書,思慮再三,在他認識的人當中,唯有劉隅能擔當此任。
起兵勤王。
劉隅瞬間有些懵。
王允把詔書放在劉隅手中,語重心長說道:“雲起,天子安危就全係於你一人了。”
劉隅拿著詔書,沉甸甸的,有些茫然。
在他的記憶中,是袁紹聯絡十八路諸侯,出兵討伐董卓。這其中自始至終隻出現了一份曹操偽造的詔書。這莫名其妙出現天子詔書,到底是怎麽迴事?
從這一段和劉協的相處中, 劉隅已經清楚的知道了劉協的想法,董卓將他扶上帝位。 雖然跋扈,可對劉協也算禮遇。
至於權力在誰的手中,對於九歲的天子而言,其中並不比今天玩了什麽,吃了什麽重要。
再說平時天子就身居宮中,從來不會外出,軟禁天子,實在沒什麽必要。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二人目前階段,還是利益的共同體。
董卓需要天子來維持他的大漢地位,劉協需要董卓維持他的天子之位。
如果曆史按照這個階段平穩無波的發展下去,他們出現矛盾的節點,應該是劉協成年,明白權力的滋味之後。
劉隅沉思半天,說道:“世伯,隅覺得此事有些不對,天子年幼,怎麽想到發出勤王詔書?”
王允唯一沉吟。
“想來是近些日子,董卓逼迫日緊,天子無奈,才有此詔。”
劉協喝了一杯茶,慢慢說道:“世伯,董卓為何要逼迫陛下?”
王允一時語塞,過了片刻。才說道:“董卓此人連少帝和太後都敢殺,還有什麽不敢做的。”
王允的這句話,當然對,當利益出現衝突時,以董卓的性格,會毫不猶豫的舉起屠刀,可是此時,完全不是那個時候,天子年幼,正好控製。
除非他想當皇帝,劉隅心中念頭一閃,又覺得不對。
如今漢室雖然衰微,可依舊有著強大的影響力。董卓雖然勢大,可占據的地盤終究有限。
後來曹操可是統一的整個北方,勢力比如今的董卓還大,到最後還是沒敢稱帝。
董卓雖然不是當世第一流明主,可他並不糊塗,再加上他身邊還有李儒、賈詡這樣的頂尖謀士。
劉隅想了半天,還是覺得有些不對。
王允有些著急。
“賢侄,乃是漢室宗親,豈能忍心看著陛下受困而不救助?”
劉隅安慰道:“世伯莫慌,茲事體大,需要從長計議。”
王允聽劉隅這般說, 也不好再催促,端起茶杯飲了一口茶。
劉隅問道:“世伯,宮中那位宦官是何身份?可值得信任?”
王允想了一會道:“此人名叫畢華,乃是當年畢嵐之弟,張讓、畢嵐等投河自盡時,僅留下數名小宦官侍奉少帝和陛下,其中一人就有畢華。”
“他大兄被董卓逼死,他和董卓有如此大仇,斷然不會投靠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