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董卓緊揪住我不放
重生三國,我搶了劉備的皇叔 作者:夢隨本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董卓自幼喜武,讀書不多,隻能算勉強認識幾個字。
真讓他出題了,他反而有些拿不定主意。
他自持身份,不願意在兩人麵前露怯,隻能在堂內來迴踱步,裝著正在思索的模樣。
可之乎者也一途,實在不是自己所長。沉思片刻,依舊是毫無頭緒。
正在他一籌莫展時,門外走來一人。麵色消瘦,兩眼冷冽,正是他手下第一謀士李儒。
董卓一看,心中已有了計較。
“文優,你來的正好,咱家正準備出題試試這兩人的才學,你正好做個見證。”
李儒和董卓見禮後,又和蔡邕見禮,簡單詢問下,才知道麵前小郎君就是被人稱作才高八鬥的劉隅。
他跟著董卓日久,自然知道文學並非董卓所長。當下微微一笑道:“稟相國,剛才儒過來時,看院中一處景致頗為雅致,不如以此為題,讓兩人分別作詩,相國居中評判,不知可否?”
董卓假裝沉吟片刻後道:“就依文優之言。”
劉隅見李儒來到之後,三言兩語,就解決了董卓囧境,不禁在心中是暗暗稱讚。
他粗知三國,自然知道李儒的厲害。
他是董卓麾下第一智囊,可以說是算無遺策。就算是算盡人心的賈文和也遜他半籌。
廢立漢帝,遷都長安,鳩殺少帝,收服呂布。這樁樁件件都是他的謀劃。
曹操刺殺未成,改為獻刀,董卓還在猶疑間,李儒三言兩語就指出了問題關鍵。
“操無妻小在京,隻獨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無疑而便來,則是獻刀;如推脫不來,則必是行刺,便可擒而問也。”
事情也果如李儒所料,曹操出了相府之後,就一溜煙逃命去了。
後來遷居長安時,為了應付關東軍襲擾,李儒在滎陽設下埋伏。後來曹操果然孤軍深入,被埋伏的徐榮殺的大敗,曹操本人差點身死,讓其他諸侯不敢再來追趕。
就算後麵王允使用美人計時,也被他識破,他勸董卓將貂蟬送於呂布,以安其心,可惜董卓不聽,這才有了後麵呂布和王允聯合殺董卓。
可以說如果董卓事事都聽李儒,勝負之數還未可知。
要知道,當時董卓身居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錢糧充足,有函穀要塞,還有呂布這樣的勇將領兵。可謂實力雄厚。
董卓領著幾人,很快就來到了李儒說的那處景致。
劉隅抬眼望去,隻見遠處假山怪石,近處小橋流水,綠樹紅花,花鳥蟲魚,無一不有。水中魚兒徜徉,鴛鴦戲水,好一幅春日鴛鴦戲水圖。
董卓看到此景,也是十分滿意,他笑著看向兩人道:“此處景致最好,兩人就依此處賦詩一首,讓咱家看看誰高誰低。”
劉隅那敢多言,隻能眼巴巴的看向蔡邕。見蔡邕微微一笑,知道他對此處景致也十分滿意。
劉隅微微一笑道:“蔡侍中請。”
蔡邕也不推辭,看著隻翠鳥沉思片刻,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他微微一笑。口中念道:
“庭陬有若榴,綠葉含丹榮。
翠鳥時來集,振翼修容形。
迴顧生碧色,動搖揚縹青。
幸脫虞人機,得親君子庭。
馴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齡。”
念完,目視劉隅,單手撫須。淡然而笑。
好一副文人風範,說不盡的風流寫意。
劉隅暗自琢磨其中的含義。
景色中的石榴樹,翠鳥,綠樹紅花,都寫了出來,然後還能借翠鳥喻人,升華整個主題,把身處亂離之世,希望平和安逸的想法也融合的此詩之中。
好詩,果然是好詩!
蔡邕剛一念完,董卓就問道:“文優覺得此詩如何?”
李儒微一沉吟道:“蔡侍中此詩,以鳥喻人,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董卓哈哈一笑道:
“伯喈的才學,咱家是知道的。既然是佳作,必然會傳之後世。”
蔡邕謙虛道:“相國過譽了。”
董卓擺手道:“咱家可不是過譽,是確實這樣想的,伯喈,不要太謙遜,好,就是好。”
說完看向劉隅道:“你也來說說,伯喈這首詩怎麽樣?”
劉隅行禮後,微微一笑道:“蔡侍中這首詩,文字優美,立意深遠,果然是好詩,正如相國所言。單憑此詩,蔡公就能明喻千古。”
你們讀書人誇人是真有一套,這小嘴就像摸了蜜。
聽他言語,也不是不學無術之人,可是你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自詡才高八鬥。
李儒冷冷打量著麵前的年輕人。眼神裏滿是戲謔之意。
蔡邕這首翠鳥詩,立意之高,絕不是普通詩文能企及的。
這麽短的時間內,少年就要出一篇詩作,還要超過蔡邕,李儒無論如何也不相信。
果然不出李儒所料,相國還沒讓他作詩,就見劉隅直接服了軟。
“稟相國,隅對蔡公佩服不已。”
“這場比試就算了吧。”
“算了。”董卓還沉浸在眾人對蔡邕的讚美中,這時聽劉隅這麽說,瞬間醒悟,“你還沒作詩,豈能就這樣算了。豎子太過奸滑,差點沒把咱家繞進去,你們讀書人啊,就是心眼多。”
劉隅想著命題詩就有些頭疼,別人穿越都是隨便背幾首詩,就卡卡亂殺了,怎麽輪到自己,除了命題詩還是命題詩。
唉,命苦啊!
越是著急腦海中越是空空如也,沒辦法,隻能繼續討饒。
“隅甘願認輸,蔡侍中才是才高八鬥。”
董卓冷笑道:“事到如今,想要認輸了,那可不行。”
“咱家還告訴你,你今天若做不出,咱家非要治你一個妄言之罪。”
妄言之罪,這萬萬使不得啊!
蔡邕看出劉隅的推脫之意,他心知寫詩須字斟句酌,倒也不是每次都能出口成章。
他素來喜愛青年才俊,每次見到有才學的年輕人就會與之交往,助其揚名。上一個讓他在心中如此喜愛的人,名叫曹操。
他看過那首將近酒,對劉隅的才學十分讚賞,自然也不願意為難他。
“相國,吟詩作賦本就是小道,算不得真的。”
“再說,雲起年幼,才高八鬥之說也並不是出自他之口。”
“邕看此事,就這樣算了吧。”
“不行,不行,絕對不行。”董卓在堂外拖著肥胖的身體來迴踱步,“正因為不是出自他之口,這樣事才不能這般草草了事。”
“伯喈,你看不出來嗎?分明是有人借這個年輕人故意打壓你的名聲。”
劉隅心中暗暗叫苦,說了半天。在董卓心中。自己是被人利用一杆槍,怪不得他緊揪住自己不放。
真讓他出題了,他反而有些拿不定主意。
他自持身份,不願意在兩人麵前露怯,隻能在堂內來迴踱步,裝著正在思索的模樣。
可之乎者也一途,實在不是自己所長。沉思片刻,依舊是毫無頭緒。
正在他一籌莫展時,門外走來一人。麵色消瘦,兩眼冷冽,正是他手下第一謀士李儒。
董卓一看,心中已有了計較。
“文優,你來的正好,咱家正準備出題試試這兩人的才學,你正好做個見證。”
李儒和董卓見禮後,又和蔡邕見禮,簡單詢問下,才知道麵前小郎君就是被人稱作才高八鬥的劉隅。
他跟著董卓日久,自然知道文學並非董卓所長。當下微微一笑道:“稟相國,剛才儒過來時,看院中一處景致頗為雅致,不如以此為題,讓兩人分別作詩,相國居中評判,不知可否?”
董卓假裝沉吟片刻後道:“就依文優之言。”
劉隅見李儒來到之後,三言兩語,就解決了董卓囧境,不禁在心中是暗暗稱讚。
他粗知三國,自然知道李儒的厲害。
他是董卓麾下第一智囊,可以說是算無遺策。就算是算盡人心的賈文和也遜他半籌。
廢立漢帝,遷都長安,鳩殺少帝,收服呂布。這樁樁件件都是他的謀劃。
曹操刺殺未成,改為獻刀,董卓還在猶疑間,李儒三言兩語就指出了問題關鍵。
“操無妻小在京,隻獨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無疑而便來,則是獻刀;如推脫不來,則必是行刺,便可擒而問也。”
事情也果如李儒所料,曹操出了相府之後,就一溜煙逃命去了。
後來遷居長安時,為了應付關東軍襲擾,李儒在滎陽設下埋伏。後來曹操果然孤軍深入,被埋伏的徐榮殺的大敗,曹操本人差點身死,讓其他諸侯不敢再來追趕。
就算後麵王允使用美人計時,也被他識破,他勸董卓將貂蟬送於呂布,以安其心,可惜董卓不聽,這才有了後麵呂布和王允聯合殺董卓。
可以說如果董卓事事都聽李儒,勝負之數還未可知。
要知道,當時董卓身居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錢糧充足,有函穀要塞,還有呂布這樣的勇將領兵。可謂實力雄厚。
董卓領著幾人,很快就來到了李儒說的那處景致。
劉隅抬眼望去,隻見遠處假山怪石,近處小橋流水,綠樹紅花,花鳥蟲魚,無一不有。水中魚兒徜徉,鴛鴦戲水,好一幅春日鴛鴦戲水圖。
董卓看到此景,也是十分滿意,他笑著看向兩人道:“此處景致最好,兩人就依此處賦詩一首,讓咱家看看誰高誰低。”
劉隅那敢多言,隻能眼巴巴的看向蔡邕。見蔡邕微微一笑,知道他對此處景致也十分滿意。
劉隅微微一笑道:“蔡侍中請。”
蔡邕也不推辭,看著隻翠鳥沉思片刻,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他微微一笑。口中念道:
“庭陬有若榴,綠葉含丹榮。
翠鳥時來集,振翼修容形。
迴顧生碧色,動搖揚縹青。
幸脫虞人機,得親君子庭。
馴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齡。”
念完,目視劉隅,單手撫須。淡然而笑。
好一副文人風範,說不盡的風流寫意。
劉隅暗自琢磨其中的含義。
景色中的石榴樹,翠鳥,綠樹紅花,都寫了出來,然後還能借翠鳥喻人,升華整個主題,把身處亂離之世,希望平和安逸的想法也融合的此詩之中。
好詩,果然是好詩!
蔡邕剛一念完,董卓就問道:“文優覺得此詩如何?”
李儒微一沉吟道:“蔡侍中此詩,以鳥喻人,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董卓哈哈一笑道:
“伯喈的才學,咱家是知道的。既然是佳作,必然會傳之後世。”
蔡邕謙虛道:“相國過譽了。”
董卓擺手道:“咱家可不是過譽,是確實這樣想的,伯喈,不要太謙遜,好,就是好。”
說完看向劉隅道:“你也來說說,伯喈這首詩怎麽樣?”
劉隅行禮後,微微一笑道:“蔡侍中這首詩,文字優美,立意深遠,果然是好詩,正如相國所言。單憑此詩,蔡公就能明喻千古。”
你們讀書人誇人是真有一套,這小嘴就像摸了蜜。
聽他言語,也不是不學無術之人,可是你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自詡才高八鬥。
李儒冷冷打量著麵前的年輕人。眼神裏滿是戲謔之意。
蔡邕這首翠鳥詩,立意之高,絕不是普通詩文能企及的。
這麽短的時間內,少年就要出一篇詩作,還要超過蔡邕,李儒無論如何也不相信。
果然不出李儒所料,相國還沒讓他作詩,就見劉隅直接服了軟。
“稟相國,隅對蔡公佩服不已。”
“這場比試就算了吧。”
“算了。”董卓還沉浸在眾人對蔡邕的讚美中,這時聽劉隅這麽說,瞬間醒悟,“你還沒作詩,豈能就這樣算了。豎子太過奸滑,差點沒把咱家繞進去,你們讀書人啊,就是心眼多。”
劉隅想著命題詩就有些頭疼,別人穿越都是隨便背幾首詩,就卡卡亂殺了,怎麽輪到自己,除了命題詩還是命題詩。
唉,命苦啊!
越是著急腦海中越是空空如也,沒辦法,隻能繼續討饒。
“隅甘願認輸,蔡侍中才是才高八鬥。”
董卓冷笑道:“事到如今,想要認輸了,那可不行。”
“咱家還告訴你,你今天若做不出,咱家非要治你一個妄言之罪。”
妄言之罪,這萬萬使不得啊!
蔡邕看出劉隅的推脫之意,他心知寫詩須字斟句酌,倒也不是每次都能出口成章。
他素來喜愛青年才俊,每次見到有才學的年輕人就會與之交往,助其揚名。上一個讓他在心中如此喜愛的人,名叫曹操。
他看過那首將近酒,對劉隅的才學十分讚賞,自然也不願意為難他。
“相國,吟詩作賦本就是小道,算不得真的。”
“再說,雲起年幼,才高八鬥之說也並不是出自他之口。”
“邕看此事,就這樣算了吧。”
“不行,不行,絕對不行。”董卓在堂外拖著肥胖的身體來迴踱步,“正因為不是出自他之口,這樣事才不能這般草草了事。”
“伯喈,你看不出來嗎?分明是有人借這個年輕人故意打壓你的名聲。”
劉隅心中暗暗叫苦,說了半天。在董卓心中。自己是被人利用一杆槍,怪不得他緊揪住自己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