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漂櫓。本站新域名可樂小說網的首字母,最大的免費言情中文網站,趕緊來吧。
天下人不知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使得離王忽然決定延遲“晉國大典”,盡起大軍圍攻大隋帝國。
不過,離王有令,如今糧荒已過,局勢穩定,正是離國武將軍卒等大撈功勳的最佳機會,自然是將卒用命,爭先奮勇。
原本四方離軍就枕兵大隋邊境,靜待“晉國大典”後,討伐大隋。離王聖旨一到,四方離軍無需多加整訓,很快便群起而攻。
論數量,論質量,論威勢等,已被離國團團圍住,宛若國中之國的大隋帝國,明顯都不如離軍,四方離軍圍攻之下,更是節節敗退,不少守城隋軍和當地勢力,更是紛紛投降。
一月未到,離王武信親率的禁軍和禦軍,尚未抵達大隋疆域,大隋帝國已失十餘郡、數百座城池,頗有一潰千裏之勢。
四方離軍氣勢如虹,勢如破竹,很快就殺到了關中區域,隨後便被關中四關攔住去路,即便是不惜代價地日夜攻打,也難建其功。
關中地區,指的是名震古今的四關範圍內的區域。南倚秦嶺山脈,渭河從中穿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四麵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自古便有“四塞之國”的說法,是物產豐富、帝王建都的風水寶地,也是大隋帝國堅持不降,靜待東山再起的最主要原因。
關中四關,便是東潼關、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是古今著名的重要關塞,見證了無數血雨腥風、金戈鐵馬的歲月。
這是離國統一天下的最後一戰,更是大隋帝國生死存亡的最後一戰。
獨孤太後和靠山王楊林,坐鎮中樞……西都,令禦天王魚俱羅,鎮守東關潼關;雙槍王定彥平鎮守南關武關;名將屈突通,鎮守西關散關;鎮武王賀若弼鎮守北關蕭關。
傳言中,關中是人族中興之地,關中子民本就較為彪悍驍勇。
天下大亂以來,關中區域又是唯一的“世外桃源”,衣食無憂,再加上大隋帝國的底蘊,可謂兵多將廣,馬豐甲足。
在身經百戰的三王一將的鎮守下,再加上四關天險,硬是把關中四關,守得固若金湯,使得勢如破竹的離軍,折戟關前。
這一日,離王武信率著信武衛、風雲衛,抵達函穀關,距離潼關隻剩數千裏之遙,兩關之間隔著弘農郡東西對立,距離已經極短。
“報……”
“啟稟吾王,魏國公久戰失利,日前血戰三天三夜,損軍五十餘萬,依舊未能功成……”
武信剛抵達函穀關,就接到潼關戰報,不由濃眉大皺。
根據軍令,魏國公李密負責主攻大隋東側,是離軍東路大軍主帥……最高統帥。
如今淮國公杜伏威和燕國公羅藝,甚至是各大禦軍,功勳赫赫,連戰連捷,共收十餘郡、數百城。
一個月來,魏國公李密卻隻是從函穀關打到潼關,擴地千裏,奪城數十。
魏國公本部更是隻從函穀關直線到潼關,耗時僅僅五天,直到現在,足足被卡了一個月,說是寸功未立,也不為過。
當然,自從函穀關落入離國之手,大隋帝國就日夜難安,重兵戒備,再加上潼關威名,武信完全可以理解李密的難處,隻是依舊頗為不滿,有損離軍威名啊!
“哎……魏國公,終究是個文修,適合當文臣啊!”
聞人仲歎息了聲,有意無意地嘀咕道,使得在場小半人臉色一變,特別是李密舊部李文相、郝孝德、房彥藻等人。
聞人仲是誰?
公認的無才、無德、無能,但是,卻是離國最早的侯爵之一……聞香侯,因為他是離王親信心腹,從小一起長大,身份特殊。
當然,聞人仲隻是嘴賤了些,經常做些糊塗事,讓人看著不爽,並非傳言中那般不堪,也是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聞人仲所說,是不是就代表著離王的意思?
不少人心中不得不這麽想。
“胡說!”
武信皺眉瞪了眼聞人仲叱道,頓了下,沉吟接道:
“傳孤敕令,由鎮遠侯李孝恭,暫代東路主帥之職,魏國公輔佐!”
“是!”花公公麵無表情應了聲,很快就吩咐下去,層層轉達。
眾人皆知,臨陣換帥乃兵家大忌。
如今是關係到東路主帥的大事,事關重大,更關乎數百萬大軍,自然不能隻是離王口諭,還要有聖旨才行。
“吾王明鑒,魏國公……”
李文相咬了咬牙,硬著頭皮躬身說道。
話未說完,卻被武信右手虛按攔住,又聽武信說道:
“眾卿放心,孤並非責怪魏國公,潼關乃千古雄關。魏國公麵對的又是大隋帝國,乃至天下最強大、最神秘的隋王魚俱羅,暫未攻成,也是情有可原。但是,敗了就是敗了,理由並不重要。如今潼關未克,已經折損百餘萬大軍,不處置難以服眾!”
“是!吾王聖明!”
房彥藻心中咯噔一聲,嘴巴張了張,最終暗歎應道。
離王此話,和聞香侯所說,又有什麽區別呢?
值此離國最關鍵的時期,魏國公無功反過。如今看來,魏國公的前途,堪憂啊!
此次隋軍而來的元老閣帝莫神祭司(第一代三公之禦史大夫),喜色一掠而過,朝明心公帝明蝶使了個眼色。
在離王麵前,還有花公公、弘伯等仙境人物,強如帝莫神祭司,也不敢妄自傳音,免得讓人誤會。
但是,此次西伐,離王武信一路前來,卻是直抵函穀關,並未前往東都,這讓蠻族上下,有些心慌忐忑。
一直以來,有不少文臣武將,不停上奏,讓離王武信收迴東都,這不是什麽秘密。
隻是離王是天國之主,言出必行,所以一直壓著而已。
此外,如今蠻族隻是暫居東都,不但東都內蠻族人口和居住範圍,被離王嚴格限製,族地還是在東都東側的偃師。
蠻族也想再立奇功,彌補東都大戰時的失利,看看能否讓離王真的把東都賜給蠻族。
就算不行,好歹也能堵堵天下之口,證明蠻族重返東都,是功績彪炳,是真刀真槍得到的封賞。
“吾王,如今東都已定,微臣與臥龍軍已無要事,微臣請戰!”
帝明蝶遲疑了下,硬著頭皮上前半步,有些幹巴巴地請戰道。
帝明蝶本是坐鎮東都,隻是離王禦駕過東都而不入,那她隻能率眾趕來迎駕。
此次離軍西伐,也是離國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爭,卻沒蠻族的份,帝明蝶的耳朵,已經被族人說出繭來了。
擔憂、忐忑、期待、急迫等等,什麽事都有,反正都是讓帝明蝶請戰,再立奇功。
當然,目前為止,倒是沒蠻族有反叛之心,沒人奉勸帝明蝶自立。
“是啊!吾王,關中子民本就以驍勇善戰聞名,但是,卻也不如……不如蠻族,此乃先天所限。臥龍軍又是蠻族精銳,更是曾經的三寶大軍之一。如今舉國西伐,卻漏掉臥龍軍,未免……未免有些浪費了!”
武信剛看向帝明蝶,帝莫神祭司緊隨著遲疑說道,似乎隻是公正勸諫。
頓了下,帝莫又迅速接道:“更重要的一點,論起攻堅,更是臥龍軍的長處。潼關易守難攻,相對各軍來說,臥龍軍更為適合!”
“嗬嗬……”
武信輕笑數聲,讓帝明蝶和帝莫有些忐忑,才聽武信緩緩接道:
“以後別再說什麽人族、蠻族了,都是一家人,分得太清楚,容易起矛盾,徒生枝節。人蠻兩族發展至今,血脈已經頗為混雜,難有純脈存在!或許,用部落或氏族來稱唿,會好些?”
“是!吾王聖明!”
在場大半人一怔,帝莫老臉發白,硬著頭皮應道。
武信所說也是事實,無數年來,人蠻血脈早就交叉嚴重。不管是人族還是蠻族,上溯百代,總有嫡親是人族或蠻族,更別說人族興起之初了。
但是,人蠻之別,依舊很明顯,基本上隻從外表就能清晰分辨了。特別是蠻族八部,更注重血脈的純粹,以保留其獨特傳承。
當然,武信所說,眾人也明白。
若說異族,實在太多了,獨孤氏、長孫氏、賀蘭氏等離國大族,甚至是武氏、李氏等古族名門,都有異族淵源,傳說有異族血統,如今也是被人族同化了,血脈歧視相應也就少了。
或許,離王讓蠻族搬遷到中原腹部,也有同化的意思。
人族也就罷了,如果蠻族自己也總是把自己視為異族,那也怪不得人族文武百官,總是鍥而不舍地彈劾他們了!
“眾人皆知,隻要是離國子民,孤向來一視同仁,沒什麽血脈族群等差異性意見……”
看眾人反應,武信自然清楚他們想什麽,不由微笑說道。想了想,又解釋道:
“舊蠻各部本就人口不多,臥龍軍追隨孤南征北戰多年,傷亡不少。此次西伐,並非想象中容易,孤才顧念此點,既然明心公有意,那就率軍參與吧!”
“吾王聖明,臣等馬上整軍備戰,迅速跟上!”
不待帝明蝶迴應,蠻族各位首領,已經迫不及待連聲應道。
離王所說是事實,也很有道理,蠻族確實人口不多了,生育速度也遠遜人族。但是,怕死他們就不出山了,不拚命,他們怎麽崛起?!
靠人多嗎?
再多能比人族多?
隨著時間流逝,除非再來個大亂世,人族大內鬥,否則人蠻兩族的人口差距,隻會越來越大。
“去吧!”
武信微微搖了搖頭,應道。
千古以來,滅蠻朝代無數。蠻族能生存至今,自有其獨到之處,再加上蠻族對離國的發展,功勞極大,武信也不想再來個滅蠻令。
最好的結果,就是同化蠻族,使之徹底融入人族,也就皆大歡喜了,還能解決無數矛盾!
……
潼關,曆史悠久,聞名遐邇。
天下十大名關中,潼關位居第二,位居晉、陝、豫三地要衝,扼守東西二都的要衝,是進出關中的鎖鑰,是東入中原,西出關中、西北等的必經之地和官方隘。地處關中東部,位於潼關縣境內,南障秦嶺,北阻黃河,東連函穀,西拱華山,形勢險要,為西都大興的東大門。最初以母親河由北向南衝擊關山而取名“衝關”,後因關西有潼水,更名為“潼關”。
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
古稱桃林塞,更是人族中興之初所建,再人族逆襲蠻族時,功勞極大,更是人族抵擋蠻族反撲的最重要據點。
傳言中,蠻族大勢敗亡的起因,就是在潼關關前。當年,古蠻本部盡起精銳,攻打人族本部,卻在潼關之前,沉沙折戟,就此徹底失去鎮壓人族之力。
此時的潼關,高達百丈,厚如山丘,完全由堅硬如鐵的黑耀岩堆砌而成,關隘當險而立,山峰夾道,遠遠望去,視力所及,一線青天。
經曆過無數血雨腥風和金戈鐵馬的歲月,潼關就像是堅強屹立的老人,渾身布滿了無數傷痕,牆梯坑坑窪窪,遍布刀槍痕跡,更是色澤怪異,那是浸染了無數鮮血而成。
離國西伐聖諭傳達後,魏國公李密,氣勢如虹,率領數百萬大軍,火速直撲潼關,妄想著一戰功成,以功封王。
誰知道,魏國公李密率軍抵達潼關關下,卻遭到隋軍當頭棒擊。
一個月來,魏國公李密強攻數十次,大則百萬齊出,小則數千偷襲,更有大修士空襲,甚至有火燒水淹,燃火煙熏等等,幾乎是手段盡出了,可就是拿通關沒辦法,還折損了百餘萬大軍,愁得頭發都白了。
隨著離王武信禦駕,越來越近,李密更為著急。
前日,李密親率蒲山公營,親自上陣,不惜代價地瘋狂攻打三天三夜,最後依舊無奈敗退,還拋下了五十餘萬離軍屍骸,更是讓李密又驚又怒又怕。
無法攻克也就算了,竟然還折損那麽多軍隊,這怎麽也說不過去吧?!
離王會怎麽看?將卒會怎麽看?天下人會怎麽看?!
這一日,正當李密唉聲歎氣飲酒麻醉時,離王聖諭到了……
二合一超級大章,就不分拆了,求雙倍月票!推薦票!訂閱!!!拜謝!!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漂櫓。本站新域名可樂小說網的首字母,最大的免費言情中文網站,趕緊來吧。
天下人不知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使得離王忽然決定延遲“晉國大典”,盡起大軍圍攻大隋帝國。
不過,離王有令,如今糧荒已過,局勢穩定,正是離國武將軍卒等大撈功勳的最佳機會,自然是將卒用命,爭先奮勇。
原本四方離軍就枕兵大隋邊境,靜待“晉國大典”後,討伐大隋。離王聖旨一到,四方離軍無需多加整訓,很快便群起而攻。
論數量,論質量,論威勢等,已被離國團團圍住,宛若國中之國的大隋帝國,明顯都不如離軍,四方離軍圍攻之下,更是節節敗退,不少守城隋軍和當地勢力,更是紛紛投降。
一月未到,離王武信親率的禁軍和禦軍,尚未抵達大隋疆域,大隋帝國已失十餘郡、數百座城池,頗有一潰千裏之勢。
四方離軍氣勢如虹,勢如破竹,很快就殺到了關中區域,隨後便被關中四關攔住去路,即便是不惜代價地日夜攻打,也難建其功。
關中地區,指的是名震古今的四關範圍內的區域。南倚秦嶺山脈,渭河從中穿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四麵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自古便有“四塞之國”的說法,是物產豐富、帝王建都的風水寶地,也是大隋帝國堅持不降,靜待東山再起的最主要原因。
關中四關,便是東潼關、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是古今著名的重要關塞,見證了無數血雨腥風、金戈鐵馬的歲月。
這是離國統一天下的最後一戰,更是大隋帝國生死存亡的最後一戰。
獨孤太後和靠山王楊林,坐鎮中樞……西都,令禦天王魚俱羅,鎮守東關潼關;雙槍王定彥平鎮守南關武關;名將屈突通,鎮守西關散關;鎮武王賀若弼鎮守北關蕭關。
傳言中,關中是人族中興之地,關中子民本就較為彪悍驍勇。
天下大亂以來,關中區域又是唯一的“世外桃源”,衣食無憂,再加上大隋帝國的底蘊,可謂兵多將廣,馬豐甲足。
在身經百戰的三王一將的鎮守下,再加上四關天險,硬是把關中四關,守得固若金湯,使得勢如破竹的離軍,折戟關前。
這一日,離王武信率著信武衛、風雲衛,抵達函穀關,距離潼關隻剩數千裏之遙,兩關之間隔著弘農郡東西對立,距離已經極短。
“報……”
“啟稟吾王,魏國公久戰失利,日前血戰三天三夜,損軍五十餘萬,依舊未能功成……”
武信剛抵達函穀關,就接到潼關戰報,不由濃眉大皺。
根據軍令,魏國公李密負責主攻大隋東側,是離軍東路大軍主帥……最高統帥。
如今淮國公杜伏威和燕國公羅藝,甚至是各大禦軍,功勳赫赫,連戰連捷,共收十餘郡、數百城。
一個月來,魏國公李密卻隻是從函穀關打到潼關,擴地千裏,奪城數十。
魏國公本部更是隻從函穀關直線到潼關,耗時僅僅五天,直到現在,足足被卡了一個月,說是寸功未立,也不為過。
當然,自從函穀關落入離國之手,大隋帝國就日夜難安,重兵戒備,再加上潼關威名,武信完全可以理解李密的難處,隻是依舊頗為不滿,有損離軍威名啊!
“哎……魏國公,終究是個文修,適合當文臣啊!”
聞人仲歎息了聲,有意無意地嘀咕道,使得在場小半人臉色一變,特別是李密舊部李文相、郝孝德、房彥藻等人。
聞人仲是誰?
公認的無才、無德、無能,但是,卻是離國最早的侯爵之一……聞香侯,因為他是離王親信心腹,從小一起長大,身份特殊。
當然,聞人仲隻是嘴賤了些,經常做些糊塗事,讓人看著不爽,並非傳言中那般不堪,也是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聞人仲所說,是不是就代表著離王的意思?
不少人心中不得不這麽想。
“胡說!”
武信皺眉瞪了眼聞人仲叱道,頓了下,沉吟接道:
“傳孤敕令,由鎮遠侯李孝恭,暫代東路主帥之職,魏國公輔佐!”
“是!”花公公麵無表情應了聲,很快就吩咐下去,層層轉達。
眾人皆知,臨陣換帥乃兵家大忌。
如今是關係到東路主帥的大事,事關重大,更關乎數百萬大軍,自然不能隻是離王口諭,還要有聖旨才行。
“吾王明鑒,魏國公……”
李文相咬了咬牙,硬著頭皮躬身說道。
話未說完,卻被武信右手虛按攔住,又聽武信說道:
“眾卿放心,孤並非責怪魏國公,潼關乃千古雄關。魏國公麵對的又是大隋帝國,乃至天下最強大、最神秘的隋王魚俱羅,暫未攻成,也是情有可原。但是,敗了就是敗了,理由並不重要。如今潼關未克,已經折損百餘萬大軍,不處置難以服眾!”
“是!吾王聖明!”
房彥藻心中咯噔一聲,嘴巴張了張,最終暗歎應道。
離王此話,和聞香侯所說,又有什麽區別呢?
值此離國最關鍵的時期,魏國公無功反過。如今看來,魏國公的前途,堪憂啊!
此次隋軍而來的元老閣帝莫神祭司(第一代三公之禦史大夫),喜色一掠而過,朝明心公帝明蝶使了個眼色。
在離王麵前,還有花公公、弘伯等仙境人物,強如帝莫神祭司,也不敢妄自傳音,免得讓人誤會。
但是,此次西伐,離王武信一路前來,卻是直抵函穀關,並未前往東都,這讓蠻族上下,有些心慌忐忑。
一直以來,有不少文臣武將,不停上奏,讓離王武信收迴東都,這不是什麽秘密。
隻是離王是天國之主,言出必行,所以一直壓著而已。
此外,如今蠻族隻是暫居東都,不但東都內蠻族人口和居住範圍,被離王嚴格限製,族地還是在東都東側的偃師。
蠻族也想再立奇功,彌補東都大戰時的失利,看看能否讓離王真的把東都賜給蠻族。
就算不行,好歹也能堵堵天下之口,證明蠻族重返東都,是功績彪炳,是真刀真槍得到的封賞。
“吾王,如今東都已定,微臣與臥龍軍已無要事,微臣請戰!”
帝明蝶遲疑了下,硬著頭皮上前半步,有些幹巴巴地請戰道。
帝明蝶本是坐鎮東都,隻是離王禦駕過東都而不入,那她隻能率眾趕來迎駕。
此次離軍西伐,也是離國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爭,卻沒蠻族的份,帝明蝶的耳朵,已經被族人說出繭來了。
擔憂、忐忑、期待、急迫等等,什麽事都有,反正都是讓帝明蝶請戰,再立奇功。
當然,目前為止,倒是沒蠻族有反叛之心,沒人奉勸帝明蝶自立。
“是啊!吾王,關中子民本就以驍勇善戰聞名,但是,卻也不如……不如蠻族,此乃先天所限。臥龍軍又是蠻族精銳,更是曾經的三寶大軍之一。如今舉國西伐,卻漏掉臥龍軍,未免……未免有些浪費了!”
武信剛看向帝明蝶,帝莫神祭司緊隨著遲疑說道,似乎隻是公正勸諫。
頓了下,帝莫又迅速接道:“更重要的一點,論起攻堅,更是臥龍軍的長處。潼關易守難攻,相對各軍來說,臥龍軍更為適合!”
“嗬嗬……”
武信輕笑數聲,讓帝明蝶和帝莫有些忐忑,才聽武信緩緩接道:
“以後別再說什麽人族、蠻族了,都是一家人,分得太清楚,容易起矛盾,徒生枝節。人蠻兩族發展至今,血脈已經頗為混雜,難有純脈存在!或許,用部落或氏族來稱唿,會好些?”
“是!吾王聖明!”
在場大半人一怔,帝莫老臉發白,硬著頭皮應道。
武信所說也是事實,無數年來,人蠻血脈早就交叉嚴重。不管是人族還是蠻族,上溯百代,總有嫡親是人族或蠻族,更別說人族興起之初了。
但是,人蠻之別,依舊很明顯,基本上隻從外表就能清晰分辨了。特別是蠻族八部,更注重血脈的純粹,以保留其獨特傳承。
當然,武信所說,眾人也明白。
若說異族,實在太多了,獨孤氏、長孫氏、賀蘭氏等離國大族,甚至是武氏、李氏等古族名門,都有異族淵源,傳說有異族血統,如今也是被人族同化了,血脈歧視相應也就少了。
或許,離王讓蠻族搬遷到中原腹部,也有同化的意思。
人族也就罷了,如果蠻族自己也總是把自己視為異族,那也怪不得人族文武百官,總是鍥而不舍地彈劾他們了!
“眾人皆知,隻要是離國子民,孤向來一視同仁,沒什麽血脈族群等差異性意見……”
看眾人反應,武信自然清楚他們想什麽,不由微笑說道。想了想,又解釋道:
“舊蠻各部本就人口不多,臥龍軍追隨孤南征北戰多年,傷亡不少。此次西伐,並非想象中容易,孤才顧念此點,既然明心公有意,那就率軍參與吧!”
“吾王聖明,臣等馬上整軍備戰,迅速跟上!”
不待帝明蝶迴應,蠻族各位首領,已經迫不及待連聲應道。
離王所說是事實,也很有道理,蠻族確實人口不多了,生育速度也遠遜人族。但是,怕死他們就不出山了,不拚命,他們怎麽崛起?!
靠人多嗎?
再多能比人族多?
隨著時間流逝,除非再來個大亂世,人族大內鬥,否則人蠻兩族的人口差距,隻會越來越大。
“去吧!”
武信微微搖了搖頭,應道。
千古以來,滅蠻朝代無數。蠻族能生存至今,自有其獨到之處,再加上蠻族對離國的發展,功勞極大,武信也不想再來個滅蠻令。
最好的結果,就是同化蠻族,使之徹底融入人族,也就皆大歡喜了,還能解決無數矛盾!
……
潼關,曆史悠久,聞名遐邇。
天下十大名關中,潼關位居第二,位居晉、陝、豫三地要衝,扼守東西二都的要衝,是進出關中的鎖鑰,是東入中原,西出關中、西北等的必經之地和官方隘。地處關中東部,位於潼關縣境內,南障秦嶺,北阻黃河,東連函穀,西拱華山,形勢險要,為西都大興的東大門。最初以母親河由北向南衝擊關山而取名“衝關”,後因關西有潼水,更名為“潼關”。
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
古稱桃林塞,更是人族中興之初所建,再人族逆襲蠻族時,功勞極大,更是人族抵擋蠻族反撲的最重要據點。
傳言中,蠻族大勢敗亡的起因,就是在潼關關前。當年,古蠻本部盡起精銳,攻打人族本部,卻在潼關之前,沉沙折戟,就此徹底失去鎮壓人族之力。
此時的潼關,高達百丈,厚如山丘,完全由堅硬如鐵的黑耀岩堆砌而成,關隘當險而立,山峰夾道,遠遠望去,視力所及,一線青天。
經曆過無數血雨腥風和金戈鐵馬的歲月,潼關就像是堅強屹立的老人,渾身布滿了無數傷痕,牆梯坑坑窪窪,遍布刀槍痕跡,更是色澤怪異,那是浸染了無數鮮血而成。
離國西伐聖諭傳達後,魏國公李密,氣勢如虹,率領數百萬大軍,火速直撲潼關,妄想著一戰功成,以功封王。
誰知道,魏國公李密率軍抵達潼關關下,卻遭到隋軍當頭棒擊。
一個月來,魏國公李密強攻數十次,大則百萬齊出,小則數千偷襲,更有大修士空襲,甚至有火燒水淹,燃火煙熏等等,幾乎是手段盡出了,可就是拿通關沒辦法,還折損了百餘萬大軍,愁得頭發都白了。
隨著離王武信禦駕,越來越近,李密更為著急。
前日,李密親率蒲山公營,親自上陣,不惜代價地瘋狂攻打三天三夜,最後依舊無奈敗退,還拋下了五十餘萬離軍屍骸,更是讓李密又驚又怒又怕。
無法攻克也就算了,竟然還折損那麽多軍隊,這怎麽也說不過去吧?!
離王會怎麽看?將卒會怎麽看?天下人會怎麽看?!
這一日,正當李密唉聲歎氣飲酒麻醉時,離王聖諭到了……
二合一超級大章,就不分拆了,求雙倍月票!推薦票!訂閱!!!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