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那兩個搶走他足球的街頭混混走遠了,躲在附近的小男孩和小女孩這才走了出來。胡春對他們說;“我自己可以當守門員,這樣防守的問題就解決了。
可是我需要一、兩個射手來組織進攻,要不然就得和我的世界杯足球說再見了,額,對了,大羅、小羅兄弟倆他們配合進攻很厲害,我可以去找他們。”
說完,胡春也走了,小男孩對小女孩說:“你聽見了嗎?胡春決定去找大羅、小羅兄弟倆來當他的幫手了。”小女孩對小男孩說:“這誰輸誰贏還不知道,也許他有了大羅、小羅兄弟倆的幫助,就可以贏迴他的足球了。”
南京市一中的大門口。
南京市一中的大門又打開了“大羅、小羅兄弟倆怎麽還在這裏?”南京市一中的守門員走到了還在苦苦等待的大羅、小羅兄弟倆的麵前,說:“大羅、小羅兄弟倆,現在已經是六點二十了,看起來你們的父母親已經不會前來接你們迴家了。你們還是住學校吧。”
大羅、小羅兄弟倆:“好的。”說完就跟著南京市一中的守門員迴到了南京市一中裏麵。
這時候,張俊和李世民正在南京市一中的操場裏麵踢足球,看見大羅、小羅兄弟倆又返迴了學校,李世民對張俊說:“看,大羅、小羅兄弟倆又返迴了學校,走,我們去看看。”
張俊說:“好的。”於是張俊和李世民走上前,張俊對大羅、小羅兄弟倆說:“大羅、小羅兄弟倆,我們以為你們已經被父母接迴家了,但是你們卻為什麽又迴來了。”
李世民對大羅、小羅兄弟倆說:“我看是不是你們的父母不要你們了?”大羅、小羅兄弟倆都低下了頭:“我們想他們可能是忘記接我們了。”
李世民轉身對張俊說:“果然被我猜到了,喔,太棒了,奧,不,我是說你們的家長忘記接你們了,我很難過,這是真的。”張俊對大羅、小羅兄弟倆說:“你們還想跟我們一起玩足球嗎?”大羅、小羅兄弟倆迴答說:“好的。”和於是大羅、小羅兄弟倆和張俊、李世民四個人一起在學校的操場上麵提起了足球。
胡春到了公用電話亭往大羅、小羅兄弟倆的家打起了電話:“啊,真的嗎,大羅、小羅兄弟倆沒有被你們接迴家?啊,沒有關係,抱歉,失禮了。”說完,胡春就掛上了電話:“大羅、小羅兄弟倆他們可以住在學校裏麵,而我卻不行。”說完,胡春就走了。
到了晚上,大羅、小羅兄弟倆和張俊、李世民四個人甚至利用晚餐的時間在南京市一中的食堂裏麵玩起了足球,還差點兒打碎了餐具。南京市一中的守門員在外麵看見了:“這些孩子們真是熱愛足球啊,但是也不能任由他們在南京市一中的食堂裏麵胡來。”
於是南京市一中的守門員就推開南京市一中的食堂的門走了進來,對大羅、小羅兄弟倆和張俊、李世民四個人說:“你們吃完了晚餐了嗎?把桌子都收拾幹淨了嗎?”
大羅、小羅兄弟倆和張俊、李世民四個人對南京市一中的守門員說:“是的。”南京市一中的守門員對大羅、小羅兄弟倆和張俊、李世民四個人說:“那你們還不離開這裏,這裏可不是你們踢足球的地方。”大羅、小羅兄弟倆和張俊、李世民四個人就離開了南京市一中的食堂。
晚上,在南京市一中的學生宿舍。胡春悄悄地翻牆進入了學校,然後從南京市一中的學生宿舍牆上的窗戶進入了學生宿舍。在大羅、小羅兄弟倆和張俊、李世民四個人的寢室裏麵,小羅說:“剛才張俊接盤子的動作真是妙極了,明天我們接著玩。”
張俊對大羅、小羅兄弟倆說:“大羅、小羅兄弟,你們明天應該不在這裏了,我想你們的家長應該迴來接你們的。”大羅說:“應該?你想和我們打賭嗎?我們會在這裏度過完整的周末的。”張俊開始不迴答大羅、小羅兄弟倆的話了,開始自顧自地玩起了足球。
南京市一中的校長已經開始在宿舍裏麵查房了,李世民對大羅、小羅兄弟倆說:“我的家在朝鮮,我父親不在這座城市,他們都離這裏很遠。”
張俊說:“話雖然如此,但是你已經來到中國好幾年了,而且你也主動起了中國的名字,在這裏,我們都是好朋友,你不會感到孤獨的。”這時候,寢室的門把手開始轉動起來了。
張俊連忙對大家說:“大家快迴去睡覺,校長開始查房了。”於是,大家立刻就鑽進了各自的被窩。寢室的門被打開了,胡春走了進來,說:“嗨,我是胡春,你們都睡了嗎?”胡春被張俊的手電筒給照到了,張俊對胡春說:“原來是胡春啊,你半夜三更的來這裏幹什麽?”
李世民對胡春說:“你瘋了嗎?我們還以為是校長來查房了呢。”胡春對大家說:“我是來找你們幫忙的,情況比校長來查房還要糟糕。”大羅、小羅兄弟倆說:“還有比校長來查房還要糟糕的事情啊?”張俊對胡春說:“你倒是說說看,這是怎麽迴事?”
胡春於是把在家門口踢足球,又被兩個混混給足球搶走了的事情給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大羅、小羅兄弟倆、張俊、李世民等四個人。
張俊思考了一會兒對胡春說:“目前也隻能請大羅、小羅兄弟倆幫忙了,大羅、小羅兄弟倆是我們這裏最佳的射手,因此請大羅、小羅兄弟倆你們明天下午兩點務必趕到碼頭。”大羅、小羅兄弟倆聽完張俊的話都點了點頭。
這時候傳來了南京市一中校長的腳步聲,大羅、小羅兄弟倆連忙對大家說:“快躺下,胡春你快躲起來。”南京市一中校長進入了他們的寢室,用手電筒照了照,看見平安無事就走了。
張俊第一個起床:“好了,警報解除了。”胡春從他的床底下爬了出來:“現在我要迴家了,我們明天兩點碼頭不見不散。但是我怎樣才能夠在不被校長發現的情況下迴家呢?”
..........
公元前145年到公元450年,羅馬人占領奧薩城達600年之久;從公元450年起,汪達爾人侵占達80餘年;公元533年到645年,又被拜占庭統治了100餘年。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占領這座城市,以此作為定居點,將此地仍然稱為的黎波裏,並在這裏傳播***教,使***文化在此地生根,進而在北非地區迅速發展。
1510年西班牙人征服這座城市,1551被奧斯曼帝國占領。萊普蒂斯馬格納是由塞普蒂斯烏斯塞韋羅擴建並設計裝飾的。他出生在那裏並成為那裏的國王。萊普蒂斯馬格納以其壯麗的公共紀念碑、人工港、市場、倉庫、商店、居住區成為羅馬帝國最美麗的城市之一。
萊普帝斯馬格納遺址位於的黎波裏城以東120公裏處,它方圓約2。5平方公裏,是地中海地區麵積最大的考古場所之一。腓尼基港口城市萊普帝斯始建於公元前一世紀,它是當時與加達梅斯城之間進行貿易的主要橋梁。和其他的港口城市(如塞布拉塔)一樣,它的命運也同樣掌握在當時的統治者手中。
公元二世紀塞佛留當上了羅馬帝國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萊普帝斯變成了羅馬最漂亮的城市。修建這座城市的建築師有自大狂的嫌疑,到過該城市以後,在到其他地方似乎再也沒有比這兒更大、更美、更豪華的建築了。他們用大理石代替灰泥,用花崗岩代替砂石,用斑岩代替玄武岩;他們用堡壘來連接圍牆;他們把街道擴地象廣場一樣寬。
公元前146年,在強大的羅馬帝國的壓迫下,迦太基王國漸漸衰退了。到了公元一世紀,萊普帝斯被並入羅馬帝國領土,並逐漸成為當時的穀物貿易中心。
公元193年,在一係列政治和軍事活動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塞佛留登基稱帝。然而,萊普帝斯馬格納到了最強盛的時候,由於公元429年汪達爾人的入侵,羅馬帝國逐漸衰敗了。也就在這個時期,沙漠淹沒了整座城市。
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意大利政府派了一批有500人的探險隊來發掘這座地下古城,至此,萊普帝斯馬格納遺址終於重見天日了。
萊普帝斯馬格納遺址被覆於其上的沙子完好的保存下來。二戰後,法國和英國的考古學家配合意大利人繼續發掘工作。但直到1982年萊普帝斯馬格納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以後,大規模的發掘活動才被展開。
至今為止,已有300多處古跡已被發掘出來,其中包括公共浴池、占地一公頃的學術論壇、港口、神廟、集市以及大劇場等。這些古跡大都得到了很好的修複,其中能容納人的圓形大劇場的修複工作已基本完成,成千上百的雕件和鑲嵌圖案被轉移到的黎波裏的博物館裏保存起來。遺憾的是,當時古羅馬人修建的大型防洪工程遭到嚴重破壞,已無法修複。
的黎波裏港是奧斯曼同盟港口,我們在白天不能入港,就趁著夜色潛入港口。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過晚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的黎波裏港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
商品交易所出售魚肉、鹽、羊毛和麻布。
我們又趁著夜色離開了的黎波裏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12月2日22點,離開的黎波裏港。”。
繼續往東方航行,三天後我們發現北非的亞曆山大港,我用經緯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31度,東經30度。在它附件發現了村落,冒險家名聲上升了50。
通過在村落的探索我們發現了發現一塊非同尋常的黑色玄武石碑-羅塞塔石,碑體為磨光玄武岩,上麵刻著三段文字,分別由古埃及象形文字、阿拉伯草書、希臘文組成。學者們大膽假設:這是同一篇文獻的三種文字版本。
而其中希臘文為所人們認識,在正確地譯出那段希臘文以後,再設法找到希臘文字和那些象形文字之間的關係,由此,揭開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謎便拉開了它的序目。象形文字是一種非常複雜的、變化無窮的文字體係。
商博經過十年艱苦卓絕的努力,最後從國王的名字入手(也就是古埃及象形文字中著名的國王圈),首先譯出埃及文“克婁巴特拉”,這個詞所代表的意思,你一定不會陌生,即征服凱撒大帝的埃及豔後。任何偉大的發現事後看來都似乎是簡單的,但在當時,這方麵的研究工作困難重重。
這是因為3000年來象形文字出現了許多變體,現代的人們已經十分了解這些變體,懂得“古體”埃及文有別於“新體”,而“新體”又不同於“現代體”,但在商博良之前誰也不知道這些變化,而這位偉大的語言及考古學家用超人的智慧為人類找到了破譯象形文字的鑰匙,而這也是打開埃及古文化的一切門鎖的鑰匙。在黑色玄武岩上刻著3種文字。
接著我們停泊亞曆山大港。
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12月5日17點,到達北非的埃及亞曆山大港。”。
埃及亞曆山大港是奧斯曼同盟港口,我們在白天不能入港,就趁著夜色潛入港口。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過晚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亞曆山大港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
商品交易所出售穀類、鹽、羊毛、麻布和木材。埃及亞曆山大港,亞曆山大港是埃及在地中海岸的一個港口,也是埃及最重要的海港,埃及的第二大城市和亞曆山大港省的省會。
其地理位置是北緯31°12'',東經29°15'',距離開羅西北208千米。尼羅河多支的、現已幹枯的入海口位於亞曆山大港東19千米處,古城卡諾珀斯的遺跡就在那裏。其港口性質為灣頸河口、設有自由工業區。其港口性質為灣頸河口。曆史上曾被馬可波羅稱為與中國泉州刺桐港齊名的世界第一大港。
亞曆山大港始建於公元前332年,是按其奠基人亞曆山大大帝命名的,作為當時馬其頓帝國埃及行省的總督所在地。亞曆山大大帝死後,埃及總督托勒密在這裏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加冕為托勒密一世(救星)。亞曆山大成為埃及王國的首都,並很快就成為古希臘文化中最大的城市。
在西方古代史中其規模和財富僅次於羅馬。但埃及的***教統治者在奠定了開羅為埃及的新首都後亞曆山大港的地位不斷下降。在奧斯曼帝國末期它幾乎已淪為一個小漁村。亞曆山大著名的文化遺跡有亞曆山大—法羅島燈塔和亞曆山大圖書館等。前者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但毀於地震。
後者是托勒密王室的王家圖書館,克裏奧帕特拉七世時期曾毀於大火,羅馬王朝時期重建。公元391年,羅馬帝國駐埃及的阿非羅主教下令燒毀亞曆山大圖書館的藏書。這標誌著埃及的古典文化時期結束,也是歐洲中世紀文化時期開始的標誌。
亞曆山大港是亞曆山大大帝約於前334年建立的,具體時間有爭議。其主建築師是狄諾克萊特斯。古代有許多不同的關於城市奠基的紀錄流傳下來,這些記錄往往受後來發展的影響而不客觀。最可靠的曆史學家之一是阿利安,他說亞曆山大大帝在想要畫下城市的規劃時手頭正好沒有粉筆,因此他借助穀粒來規劃城市的大局。
亞曆山大的占星術士將這當作為這座城市將會象穀物一樣繁華的預兆。其它作者則稱後來有一群鳥飛來將這些穀粒吃掉了,並將這個故事看作是後來亞曆山大港成為出口埃及的糧食、成為古希臘和古羅馬最重要的糧食供給地的征兆。亞曆山大燈塔遺址,後來在其它亞曆山大傳說中還有許多更奇怪的故事流傳下來。
阿拉伯曆史學家在中世紀接受了這些傳說,比如14世紀伊本·赫勒敦記載說海中的怪物阻撓亞曆山大在此建城,因此亞曆山大座一座玻璃鍾下到海底擊敗怪物。後來他又在海邊立金屬像來嚇怪物。
亞曆山大在此建城的目的是在瑙克拉提斯邊在埃及建立一個希臘人的中心作為希臘與富饒的尼羅河穀之間的聯係。當時在埃及隻有一個地方提供建立這樣一座城市的條件:亞曆山大港位於法老島的後麵,又不受尼羅河口淤泥的阻礙。當時當地已有一個埃及的小城,這座小城主要是漁人和海盜的居地。據曆史學家記載此後還有五個分散的小村。
亞曆山大走後他的總督克裏奧米尼繼續城市的建造,但今天的考古似乎證明城市主要是托勒密完成的。亞曆山大港取代被摧毀的泰爾成為歐洲與阿拉伯和印度之間貿易的中心。一個世紀後它的規模就已經超過了迦太基,在此後的數世紀中它僅小於羅馬市。在羅馬時代亞曆山大港名義上是一個自由的希臘城市,它擁有自己的元老院。奧古斯都廢除了這個元老院的司法權,但謝普提米烏斯·謝維路斯後來又恢複了其司法權。
亞曆山大港不僅是一個古希臘文化的中心,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猶太人城市。七十士譯本就是在那裏完成的。開始的托勒密統治者維護城市的發展,並使得其大學成為希臘最好的大學。同時這些統治者將其居民分為希臘人、猶太人和埃及人。亞曆山大港早期的居民之一是數學家歐幾裏德。從托勒密四世開始城市內各個民族之間的矛盾開始加劇。
古代亞曆山大港著名的還有亞曆山大燈塔(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和亞曆山大圖書館。1994年開始在亞曆山大港的港口進行的海下考古漸漸地使人們重新認識到托勒密時期亞曆山大港的細節。
前80年亞曆山大港按托勒密十世的意願正式受羅馬管理。但此前一百多年中它已經受羅馬影響了。前47年愷撒與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在亞曆山大港相會。後來馬克·安東尼也在此與克利奧帕特拉相會。屋大維則在亞曆山大設立了一個皇家總督。
此時亞曆山大又重複了其過去的繁茂,它控製著羅馬帝國最重要的糧倉之一。這也是屋大維將它列入皇帝直接管理的城市的原因。215年羅馬皇帝卡拉卡拉訪問亞曆山大港。由於市民的一些諷刺激怒了皇帝,卡拉卡拉下令處死所有能夠佩戴武器的少年。他的命令造成了一場全麵的大屠殺。
亞曆山大港劇場遺址,亞曆山大港也是新生的基督教的一個神學理論和管理中心。阿裏烏教派是在亞曆山大港出現的,亞他那修在這裏設立了亞曆山大宗主教,在此後兩個世紀中這個宗主教成為基督教最有影響的人物。
當當地人在尼羅河穀的影響越來越強時,亞曆山大港越來越脫離了它與埃及本土的關係。3世紀帝國內部的和平開始破裂時亞曆山大港的人口和繁華劇降。
4世紀晚期基督徒迫害其它教的信仰者達到定點,在羅馬帝國境內許多廟宇和神像被毀,異教儀式被禁,從事異教儀式甚至被處死刑。圖書館被關閉。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下令摧毀所有神廟。亞曆山大港圖書館可能就是這個時候被毀的。另外據史料記載,亞曆山大在該世紀裏還遭受過一次海嘯災難。365年7月21日,由地中海沿岸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了這個港口數千人的死亡。
5世紀中猶太人區和許多中心大建築物被毀。
616年波斯國王科斯洛埃斯二世占領亞曆山大港。雖然數年後拜占庭皇帝赫拉克留重新占領亞曆山大港,但640年阿拉伯將軍阿姆魯·伊本·阿斯(amribnal-as)在圍困亞曆山大港十四個月後占領亞曆山大港,在這十四個月中亞曆山大港沒有獲得任何來自君士坦丁堡的援助。
赫拉克留剛死,而新繼任的君士坦丁三世才12歲。阿姆寫給他的主子哈裏發奧馬爾·伊本·哈塔卜說他占領了一個“擁有4000宮殿、4000浴池、油商、花匠、納貢的猶太人和400劇院或其它娛樂場所。”
此後不久希臘人趁阿姆魯率他的大多數軍隊外出再次占領亞曆山大港。阿姆魯聞訊後立刻返迴恢複了對亞曆山大港的統治。646年阿姆魯被新的哈裏發奧斯曼·伊本·阿凡(uthmanibnaffan)撤職。阿姆魯在埃及非常受歡迎,因此他的撤職在埃及導致了一場大暴動。拜占庭皇帝立刻利用這個機會再占領亞曆山大港。
哈裏發發現他犯了一個大錯後立即恢複了阿姆魯的職務。阿姆魯迴到埃及後再次圍攻亞曆山大港。他費了很大的勁才攻克亞曆山大港。這使他非常生氣,因此他下令拆毀亞曆山大港的城牆,但他似乎盡了所有的力量來保存市內的居民的生命。亞曆山大港燈塔,亞曆山大港的地位大降。969年開羅建城。1498年好望角航道的發現幾乎完全打垮了它的經濟。向它提供尼羅河水的運河被封。
雖然它依然是埃及的一個重要港口。古城保留到今天的遺跡很少。由於地震造成的地麵降低,王宮和居民區的大部分地區下沉到今天的港口內,其它遺跡被今天的建築覆蓋。“龐貝柱”是今天遺留下來的最著名的遺跡。它本來立在亞曆山大的祭祀廟中,今天這是一座阿拉伯墓地附近的小丘。
它有30米高,柱子由磨光的紅花崗岩組成,基部直徑約3米,頂部約2.5米。不過它與龐貝毫無關係,而是於293年由戴克裏先樹立的。祭祀廟下是阿匹斯神廟的遺跡,其雕刻的牆內的小空間可能被古代的圖書館用作貯藏室。
龐貝柱,亞曆山大港的地下墓室在龐貝柱西南不遠,是一座多層的迷宮,進口是一個巨大的旋轉樓梯。其中有十多個墓室,其中有雕刻的柱子、雕像和其它羅馬-埃及混合的宗教符號、墓空和棺材。還有一個大的用來供親屬進行紀念宴會的羅馬式的宴會廳。
目前亞曆山大港最大的發掘區是古城保存良好的劇院和羅馬時代的浴池的遺跡。最初亞曆山大港僅由法洛斯島組成。它與大陸通過一條被稱為heptastadion的約一英裏長的大堤相連。今天這個過去的大堤的陸地一端位於大廣場(grandsquare),過去這裏是“月門”。
所有從這一點到今天的raset-tin廣場之間的地方都是建造在漸漸堆積起來的。raset-tin廣場是法洛斯島的唯一遺留物。過去燈塔的地方已經被海洋侵蝕了。大堤的東部本來是亞曆山大港的港口,今天是一個開闊的海灣。西邊是另一個港口,今天被擴大為現代的海港。
斯屈波時(前1世紀下半頁)以下建築是市內的主要建築。號碼按人們從海上進入大港口時看到的建築物的順序排列:王宮位於城市的西北角,今天已經全部被海洋覆滅。大劇院,愷撒在亞曆山大港被市民圍攻時曾使用它作為堡壘。
波塞冬神廟,近大劇院。馬克·安東尼造的學院(timonium)。市場(emporium)。倉庫(apostases)。碼頭(navalia),位於學院以西,沿大堤麵向大海。市場後是龐大的愷撒神廟,兩座後來被稱為克利奧帕特拉之針的方尖塔豎立在那裏。今天其中一座位於紐約,另一座在倫敦。這座廟後來成為宗主教的大教堂,一些遺跡被發現,其它部分假如沒有被海水腐蝕的話應該埋在今天濱海房屋的下麵。
運動場和摔跤場位於內陸靠近今天的羅賽塔大街,城市的東部,它們的確切位置今天不知。薩敦神廟,位置不明。
亞曆山大和托勒密王朝的墓,位於兩條大街交叉處附近。大學(musaeum)及其著名的圖書館和劇院位於同一地區,但地址不明。阿匹斯神廟是亞曆山大港最著名的神廟。斯屈波稱它位於城市西部。
此外還有一些其它公共建築的名稱流傳下來了,但我們今天不知道它們的具體位置。
亞曆山大港燈塔位於法洛斯島的東端,它據報道有122米高。托勒密一世開始建造,二世完成,建築時間共12年。它是世界上所有燈塔的原型。燈塔的光由頂端的一個火爐產生,建築材料是石灰岩塊。燈塔毀於地震。
屋大維時亞曆山大港估計有30萬自由民,加上許多奴隸。城市的總人口數估計在50萬到100萬之間。
我們又趁著夜色離開了埃及亞曆山大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12月5日22點,離開埃及亞曆山大港。”。
我們進入埃及亞曆山大港的尼羅河道探索,發現了尼羅河鱷魚,全長6米,性情兇暴,巨大嘴巴,抓它時死了3人。尼羅鱷(學名crocodylusniloticus,crocodylus來源於希臘語krokodeilos;niloticus意思是“尼羅河的”)是非洲最大的鱷魚,僅次於最大的灣鱷,為全數23種鱷魚當中被人類研究最多的一種。
尼羅鱷出現在非洲以及馬達加斯加島,主要棲身於河流及湖泊之中。夜間會在水內,日出時則會上岸日光浴。它們會捕食羚羊、斑馬、水牛等,甚至可以獵殺河馬、獅子,有時會襲擊人類。尼羅鱷壽命為70-100歲。尼羅鱷全長2.4-5米;重量225-900公斤。雄性較大。尼羅河鱷是非洲最大的鱷,有證據的最大個體記錄來自坦桑尼亞,全長6.47米,重約1090公斤。生活在馬裏的尼羅鱷要小得多全長隻有2-3米。
體色背麵為暗橄欖褐色,腹麵淡黃色,幼體顏色較淡,有黑色的斑點及網狀花紋。其下顎第四齒由上顎的v字形凹陷中向外麵突出。尼羅鱷非常強壯,尾巴強而有力,有助於遊泳。吻闊略呈長三角形,上頜每側有牙齒16-19枚,下頜每側14-15枚;軀幹背麵有堅固的厚鱗甲6-8縱列;四肢的外側有鋸齒緣,趾間有蹼。
肉食性,它們會捕食羚羊、斑馬、水牛等,甚至可以獵殺河馬、獅子以及人類。據稱,尼羅鱷會偶爾攻擊人類,每年大約有數百至數千人被尼羅鱷咬死。
成年鱷尼羅鱷會吞下石塊以作壓艙物之用,有助於水底保持平衡。在毛裏塔尼亞旱季期間,尼羅鱷會躲藏於地底之下,直到下一個雨季來臨為止。
尼羅鱷擁有豐富的音域,以及良好的聽力。他們的皮膚有感知能力,可以對水壓變化作出反應。
通常情況下,尼羅鱷會獵殺任何體形相近或者體形較小的獵物,它們經常群體攻擊獵物,在團體協同下甚至能獵殺河馬或者犀牛。
穴居河岸的地下,性情兇暴,常襲擊往來水邊的獸類。成鱷的吼鳴聲可傳很遠。
尼羅鱷分布在非洲的索馬裏、埃塞俄比亞、烏幹達、肯尼亞、埃及、坦桑尼亞、布隆迪、讚比亞、津巴布韋、加蓬、南非、馬拉維、蘇丹、博茨瓦納、喀麥隆、馬達加斯加、塞內加爾、馬裏、乍得。
野外棲息參考數據反映出它們在湖泊、河流、淡水沼澤、鹽水區域都有分布。當它們達到大約1.2米成為亞成體後離開繁殖地分散到不同的棲息地。通常通過吻部和腳挖地穴從而修改氣息習慣來躲避不利的生存環境。另外,尼羅鱷在馬達加斯加島也有分布,有些種群生活於海灣環境中,在不同地區生活著不同的亞種,這些亞種彼此之間略有區別。
尼羅鱷為全數23種鱷魚當中被人類研究最多的一種。自公元9世紀開始,它們已經成為人類的獵殺對象,因為它們的皮於當時非常名貴。
古埃及人對尼羅鱷十分畏懼,並將它們與神秘宗教活動聯係在一起。現今這種體形龐大的鱷魚時常遭到人類捕殺,將它們的表皮製作皮革,近期在動物保護者努力下尼羅鱷數量維持在25萬-50萬條。
並且我們發現了埃及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基底一邊長10米,頂部銳角。大的金字塔,又稱吉薩大金字塔,位於埃及吉薩,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的金字塔,主要作為其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埃及式金字塔。約建於前2580年,完工於前2560年。
位於吉薩金字塔群的中央一座,也是最為高大的,被喻為“世界古代八大奇跡”之一。在埃及境內已發現的110座金字塔中,吉薩高地的祖孫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是最古老的金字塔。金字塔,形狀像“金”字,它是一種方底尖頂的石砌建築物,是古代埃及埋葬國王、王後或王室其他成員的陵墓。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們通常所見的寶塔形。是由於它規模宏大,從四麵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漢語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翻譯為“金字塔”。
埃及迄今發現的金字塔共約八十座,其中最大的是以高聳巍峨而居古代世界八大奇觀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在公元519年(北魏熙平元年)永寧寺佛塔(塔高147米)建成之前,胡夫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
據一位名叫彼得的英國考古學者估計,胡夫大金字塔大約,由230萬塊石塊砌成,外層石塊約塊,平均每塊重2.5噸,像一輛小汽車那樣大,而大的甚至超過15噸。假如把這些石塊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塊,把它們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長度相當於赤道周長的三分之二。
據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的估算,修建胡夫金字塔一共用了20年時間,每年用工10萬人.金字塔一方麵體現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另一方麵也成為法老專製統治的見證。
這是一座用水灑出來的金字塔。而且每個金字塔,都是用如此的方法建造的。金字塔不是由外星人建造的,而是由具有外星人智慧的人類所建造的。在四千多年前生產工具很落後的中古時代,埃及人采集、搬運數量如此之多,每塊又如此之重的巨石壘成如此宏偉的大金字塔,是耗費了極大的人力物力的。
埃及人用星象觀測每一件事物,製作曆法,計算尼羅河泛濫周期。每件事,都從變動的夜星中得知。除了其中一顆不變的恆星。在夜空中,有兩顆特別明亮的星星根據一個固定的圓周旋轉,當一顆星星在另一顆的正上方時,他的垂直線正好落在現在胡夫金字塔所在的位置,這三顆星星,就是獵戶座三顆腰星。
觀測測定任務由古埃及星相學家完成。在胡夫法老的宮殿裏麵,法老的設計師們完成了金字塔的設計。在公元1889年埃菲爾鐵塔完成以前,這座由法老的設計師精心設計的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人造建築。設計師們設計在水平麵基地之上,先由超過200層的石灰石塊,向上堆疊,每上一層的石塊,都比下層的略小一點。
然後再在這個200層的基層上建造金字塔。籌建計劃在胡夫法老即位的第一年就開始了。法老派人在選定的台地進行丈量及清掃,再交由石匠們雕琢出完美的石灰石塊,來建造金字塔基地。當造好基地廣場之後,部分石匠將石階梯切割出來,金字塔的核心逐漸成型。所有工程最龐大的部分才隨之展開。這個時候就需要很多的人手了。
埃及的官員們會在每年夏天到各個村落裏麵,以法老的名義挑選一些壯漢,分配到尼羅河流域各個地方,來服侍國王,其中就用一些人被選去建造金字塔。這些壯漢,沒有一個是奴隸,而是自由的農民。這些自由的農民的父輩或者祖父輩,有很多年輕的時候也被征召去建造過金字塔。他們一些人死在了施工現場,但是更多的人,最終是可以迴到家中的。
尼羅河成就了古埃及相對發達的農業。尼羅河每年的泛濫,造就了大量的淤泥,使得尼羅河流域的農田特別肥沃,使古埃及是曆史上第一個農民不用整天工作,就可以有足夠糧食的國家之一。因此他們可以提供其他的勞役,像是建造金字塔。甚至有一些學者說,埃及根本不需要奴隸。
每個金字塔都有特定的采石場,胡夫金字塔也不例外,建造胡夫大金字塔需要500萬噸的石塊,采石場是在胡夫金字塔以南約半英裏。采石場極其巨大,而且紀律嚴格,這裏布滿了估計有1500名從全國各地以國王的名義征召來的農民。他們在工作中熟悉工作程序,成為陵墓建造的熟練石匠。
而整個工程則由大約兩萬五千名工人來完成。每個工人的分工都很明確:征召者、采石匠、運石匠跟工匠。采石場的每位石匠都使用一把銅鏟工作。在采石場,除了石匠,還有一組負責標記的工匠,在每一個石塊,標注上不同的符號,確保他們被運到金字塔之後,都被放到正確的位置上。
平均每塊石頭重大約兩噸半,關於搬運石頭的問題,是困擾考古學家很久的問題,甚至關於外星人建造金字塔的說法,也是由於不相信古人類可以做到搬運如此巨大石頭而引發的猜想。但是搬運石頭的原理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了。考古學家後來發現,水是關鍵!水是運石的潤滑劑。
埃及有一種特有的紅土叫塔浮拉(音譯),隻要它變濕之後,任何東西都可以滑動。在現場有專門運送石頭的運石匠,他們配備有負責拿著罐子不斷灑水的工人,當運石匠把采下的石頭耗費巨大人力一點一點翹上一種類似雪橇的鐵底座上,然後灑水的工人開始工作,他們在雪橇樣鐵底座前灑水,運石匠則負責專心拉底座。幾
十個運石匠步步艱難的在灑水工人播撒下的濕滑的地麵上盡他們最大的努力拉著沉重的石頭,一步步走向建造工地。工人們據推測是每工作九天可以休息一天。
由於嚴格的劃分,在采石場的工作的人不能踏進金字塔一步。進入金字塔工地,隻有兩條巨大的斜坡,一條是從采石場到金字塔,另一條則是從金字塔到尼羅河。這兩條斜坡在金字塔西南角落交匯。沒有起重機跟杠杆,建造金字塔的唯一方法就是利用砂石跟石膏混合以後堆砌形成高大的斜坡。
斜坡表麵是塔浮拉層麵,然後再將石塊一一的搬運上去。對金字塔所有的測量工作,都是由王室官養工匠完成。他們采用最原始的工具來檢查石塊放置的角度是否正確。簡單的鉛垂線跟木質的尺規用來檢視每個石塊,是否確實放平。一旦達到他們滿意的程度,就有專人,把他們嵌入金字塔的外牆上。
每個金字塔,都從這個程序開始,由外向內建造。要用手工完成超過兩百萬個石塊,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在建造了16年以後,已經有多達一千噸的石塊,被采集雕琢,然後被搬運堆積到這個巨大建築身上,但是這遠遠還沒有完成。在這個時候,他們開始建造一個巨大的墓室。經過16年的建造,正在建造的金字塔頂端平台大概有十座足球場加起來那麽大,在平台的正中央,則是墓室的位置。
這個墓室,則是最終安放法老遺體的地方。墓室的頂部則是由離胡胡夫金字塔金字塔五百英裏以外的阿斯彎(音譯)采石場運來花崗石。總共有九塊。每一塊重大約50噸,並且需要200個人,才能移動它。每塊石頭的正中央有由紅澤土(音譯)標示的記號,這樣來確保每塊石頭的正中央能對齊,這麽重的石塊,需要被完美的放置。整個金字塔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墓室。
建造到最後,金字塔不再使用主斜坡道,而是以爬金字塔的階梯,來替代迴旋的主斜坡道。金字塔頂端最後一塊立體四方三角石塊的正下方,有一個插榫凹槽,用來校對和使石塊完美放置。在最後一塊石頭被放好後,主斜坡被拆除,石塊上的階梯也被削平,讓主體形成一個完美的角度,每一個石塊,都被精致的磨平,結果呈現四周閃閃發亮的三角錐體。
隨著時間的久遠而光澤退去,所以現在看到的金字塔與剛建成時有很大的出入。大約公元前2463年,胡夫法老參觀了這座完工的金字塔。
公元前2457年春天的清晨,胡夫法老死去,並最終安放在這座金字塔裏麵。棺木是罕見的香羅做成,但是內部沒有陪葬的金銀財寶。棺木就像是放置整個金字塔的最後一個石塊,也是最重要的石塊。他的石棺是由大理石做成的,當石棺蓋落下,大金字塔,完成了它被建造的目的。
胡夫金字塔位於埃及首都開羅西南約100公裏的吉薩高地,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現存規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為“世界古代
七大奇跡”之一。在埃及境內已發現的96座金字塔中,吉薩高地的祖孫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是最古老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建於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統治時期(約公元前2670年),被認為是胡夫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古埃及,每位法老從登基之日起,即著手為自己修築陵墓,以求死後超度為神。胡夫大金字塔的4個斜麵正對東、南、西、北四方,誤差不超過圓弧的3分,底邊原長230米,由於塔外層石灰石脫落,現在底邊減短為227米,傾角為51度52分。
塔原高146.59米,因頂端剝落,現高136.5米,相當於一座40層摩天大樓,塔底麵呈正方形。整個金字塔建築在一塊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約平方米,體積約260萬立方米。它的四邊正對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據估算,建造金字塔的石頭每塊重約2.5噸,總共需要230萬塊這樣的巨石。如果用火車來裝,這些石頭能裝60多萬個車皮。那時尼羅河每年泛濫,淹沒田野達3—4個月。農民和勞工們無法種地,於是他們找到了建造陵墓的工作。建成一座金字塔的工程可能要花費30年時間。
由於埃及人的生死觀及信奉太陽神的影響,認為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就像每天於東方出生及西方死亡,故金字塔都建於尼羅河西邊。金字塔的建造反映著純農耕時代人們從季節的循環和作物的生死循環中獲得的意識,古埃及人迷信人死之後,靈魂不滅,隻要保護住屍體,300年後就會在極樂世界裏複活永生,因此他們特別重視建造陵墓。
公元前2613年,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即位。他希望自己死後居住在一座大陵墓裏,於是決定建造一座最大的金字塔。這也就是胡夫金字塔。七大奇觀中隻有為首的金字塔經受住了歲月千年的考驗留存下來。難怪埃及有句諺語說:“人類懼怕時間,而時間懼怕金字塔。”
13天後我們離開了尼羅河道,繼續往東航行。一天後我們到達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港,我用經緯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31度,東經35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12月19日17點,到達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港。”。
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港也是奧斯曼同盟港口,我們在白天不能入港,就趁著夜色潛入港口。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過晚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港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
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由jeru(城市)和salem(和平)兩個詞根組成,意思是“和平之城”。耶路撒冷是世界聞名的古城,人口80.1萬(2011),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相傳公元前十世紀,以色列的大衛王曾在此築城建都。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耶路撒冷(英語:jerusalem、拉丁語:yerushyim或yerushim)是位於近東黎凡特地區的一座曆史悠久的城市。
在地理上位於猶大山地,介於地中海與死海之間,被譽為三大宗教的聖城(猶太教、基督教和***教)[2]為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位於猶地亞山區頂部,海拔790米。是古代宗教活動中心之一。
猶太教、基督教和***教,分別根據自己的宗教傳說,都奉該城為聖地。城圈麵積約1平方公裏,劃為4個區。東部為***區,包括著名的神廟區,神廟區的聖地有摩哩山的岩頂(***教)及岩頂上的聖殿(***教)、阿克薩清真寺、哭牆(猶太教)。西北部為基督教區,有基督教的聖墓教堂。
西南部為亞美尼亞區。南部為猶太教區。城西南麵的錫安山為猶太教又一重要聖地。城東的橄欖山有基督教與猶太教聖地。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或稱“三大天啟宗教”)的聖地。
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聖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跡西牆,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也相當重視耶路撒冷,因為根據《聖經》記載,這裏是耶穌受難、埋葬、複活、升天的地點。
***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均位於沙特阿拉伯境內)之後的第三聖地,以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並在聖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來紀念這一聖事。
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一個對比強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社會不同階層,同處一城;城市的東西兩部分更是截然不同,發展水平懸殊。老城雅法門以西的西耶路撒冷是現代以色列的核心地帶(如果再繼續向西數十千米,就是以特拉維夫為中心的“但”沿海大都市區),而老城及其東、北、南三麵的東耶路撒冷則以巴勒斯坦人為主。
耶路撒冷老城最特別的地方是麵積隻有1平方千米,被一圈城牆所圍繞的耶路撒冷老城,它於1981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老城分為4個區:
基督區(christianquarter):麵積最大的一個區,位於老城西北部。著名的耶穌殉難教堂就位於這個區。
猶太區(jewishquarter):位於老城南部,著名的哭牆就位於這個區,是猶太教最神聖的地方。
***區(muslimquarter):位於老城東部,包含著名的圓石清真寺(相傳說穆罕默德夜行登霄之處)。圓石清真寺與哭牆相鄰,建在猶太教聖殿的遺址上,因此成為猶太人與***宗教衝突最為激烈的地區。
亞美尼亞區(armenianquarter):位於老城西南角,是最小的一個區。
耶路撒冷最重要的也是引起重大爭議的宗教聖地均位於此處:包括猶太教的西牆和聖殿山,***的圓頂清真寺(domeofthelock)和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聖墓教堂和苦路。耶路撒冷名稱的準確來源尚無法確定。在希伯來語中,yelushim這個名字可以理解為yelusha(遺產)和shalom(和平)的合成詞。
另一個比較普遍的解釋是它將《聖經》裏兩個城市的名字結合在一起:耶布斯(jebus)和撒冷(salem,意“和平”)。撒冷這個地名出現在《創世紀》14章,是大祭司麥基洗德的住處,他為來到這裏的亞伯拉罕祝福。耶路的意思是“基石”或者“城市”,撒冷為和平,因而耶路撒冷有“和平之城”之稱。
在阿拉伯語中,耶路撒冷的名稱意思是聖地,在詞前加冠詞成為,特指聖城耶路撒冷。同樣的,意為房屋、住宅,意為神聖的(人)、聖潔的(人),兩詞合起來組成則特指聖城耶路撒冷,字麵意思也是聖人之家即聖地。
耶路撒冷在希伯萊文中意為“和平之城”,阿拉伯語叫“古茨”意為“聖城”。其最著名的是1公裏見方的老城,其城牆高12米,有8座城門,分為基督、阿拉伯、猶太、亞美尼亞4個區,老城東南0.14平方公裏的聖殿山,是聖城中的聖城。考古發現顯示,今天的耶路撒冷的開發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關於該市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前19世紀的埃及詛咒禱文和前14世紀的亞馬拿泥版。根據《聖
阿拉伯人大學:耶路撒冷大學法學院圖書館》記載,在以色列人入住耶路撒冷之前,曾有許多民族-包括亞摩利人和赫人-在這裏混居。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的時候,一支迦南部落——耶布斯人住在今天耶路撒冷附近(稱為耶布斯)。以色列人的猶大支派征服了耶路撒冷城,而由便雅憫支派占領該城,與住在城內的耶布斯人和平共存。
大約在前1000年,大衛王率領以色列人征服了該城,向南擴建了城市,並定都於此,並更改成今天的名稱yelushyim(耶路撒冷)。他把約櫃遷到耶路撒冷,並為約櫃建立會幕,他還想進一步建造聖殿,卻被耶和華的先知拿單所阻止。
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
公元前13世紀菲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國家。
公元前13世紀末希伯來人各部落遷入定居。
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建立希伯來王國,後亞述、巴比倫、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領巴勒斯坦。
公元前1世紀羅馬共和國侵入,絕大部分猶太人流亡世界各地。
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大衛的統治結束於前970年,他的兒子所羅門繼承了王位。在《聖經·列王紀上》第五章至第六章記載,所羅門在即位後第四年開始,花費七年時間在城內建造了第一座聖殿。所羅門聖殿所在的地方是最後確知的約櫃所在的地方,後來在猶太人曆史中一直具有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對基督教也很重要),也是猶太人崇拜的焦點。
這座聖殿采用來自推羅(tyle)的岩石及香柏建造,成為當地最重要的禮拜地,並取代了其他地方的祭壇。到“第一聖殿期”末,這座聖殿成為全國唯一的宗教場所和朝聖的中心。
此後的400年(直到前586年所羅門聖殿被毀),後來稱為第一聖殿時期。這一時期開始於所羅門去世(前930年),北方10個支派分裂出去,成立了以色列王國(首都位於撒馬利亞)。在大衛和所羅門後裔的統治下,而耶路撒冷仍然是南方猶大王國的京城,長達300多年。前722年,亞述征服了北方的以色列王國。
前597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破耶路撒冷,年輕的國王約雅斤和大多數貴族均被擄到巴比倫囚禁。在西底家的領導下,耶路撒冷反抗巴比倫的占領,前586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占領並摧毀這座城市,城牆被毀,聖殿被焚,聖殿中大批的金銀器皿則被帶到巴比倫。
前538年,巴比倫之囚50年後,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滅亡巴比倫,允許猶太人迴到猶太地重建耶路撒冷聖殿,聖殿重建工程在前516年(大流士一世在位第六年),也就是第一聖殿被毀70年後完成。
接著,尼希米又重新修建耶路撒冷城牆,使城市又恢複了繁榮。此後600年間,猶太地先後是波斯、希臘和羅馬的一個省份,耶路撒冷則是猶太省的首府。在羅馬統治的前期,曾委任代理王大希律王進行統治。大希律王在位時擴建了聖殿。。公元6年,猶太地直接歸屬羅馬統治。
公元70年,一次反抗羅馬的起義失敗後,羅馬軍隊拆毀了聖殿(隻剩下部分牆基,即西牆)。猶太人再次起義,最後在135年,羅馬皇帝哈德良派兵包圍並奪取了該市;作為懲罰措施,下令在希伯來曆埃波月九日,即耶路撒冷遭巴比倫和羅馬軍兵兩次攻陷的周年記念日(恰巧是同一日),將耶路撒冷徹底鏟平,在原址新建羅馬城市愛利亞加比多連(aeliakapitolina),聖殿山上另建羅馬神廟。
同時將所有猶太人趕出巴勒斯坦,禁止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居住。此後的5個世紀中,該市一直在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之下。4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控製該市期間,耶路撒冷變成了一個基督教中心,建造了聖墓教堂。當時,雖然仍然禁止猶太人居住耶路撒冷,但他們已經開始在每年的埃波月九日來到西牆前哭泣。
在羅馬帝國分裂後的拜占庭帝國統治下,這座城市在基督教勢力中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當時在宗教方麵相對寬容,從5世紀開始,猶太人重新被允許住在耶路撒冷。
638年,阿拉伯帝國的第一個征服目標就是耶路撒冷。雖然《古蘭經》中從未提到過耶路撒冷,但***傳統認為,先知穆罕默德是在耶路撒冷升天接受《古蘭經》的。於是,在691年,阿拉伯哈裏發阿布杜勒·馬裏克在登霄石,即聖殿山聖殿的原址上建造了圓頂清真寺(薩赫拉清真寺)。
傳說在這個地方亞伯拉罕準備以他的兒子作奉獻祭,猶太人認為他奉獻的是小兒子以撒(isaak,又譯易司哈格),***認為他奉獻的是大兒子伊希梅爾(isimael,又譯以實瑪利或依市瑪耳)。三個世紀後他們又在這裏建造了阿克薩清真寺。在***統治初期,在宗教上比較寬容,住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和猶太人在繳納人頭稅後,可以獲得自治權。但11世紀初,埃及的哈裏發下令摧毀耶路撒冷所有的基督教堂和猶太會堂。
1099年,第一次十字軍包圍了耶路撒冷,一個多月後的7月15日,耶路撒冷被十字軍攻占。十字軍進城後,屠殺了城內大多數***和猶太人。
此後到1291年,十字軍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不準入城。1173年,一個來到耶路撒冷的人寫說,耶路撒冷是一座小城市,充滿了東正教教徒、亞美尼亞人、希臘人和格魯吉亞人,隻有200名猶太人住在城市的一角。1187年,埃及***君主薩拉丁又重新占領了耶路撒冷。
1219年,大馬士革的蘇丹下令將城牆銷毀,1228年-1229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組織了第六次十字軍東征,通過與埃及簽定條約,得到耶路撒冷。1239年,他開始重建城牆,但不久它們又被拆毀。
1243年,基督徒再次占領耶路撒冷,又重建城牆。1244年,被蒙古亡國的花剌子模在逃亡途中占領耶路撒冷,教皇英諾森四世發動第七次十字軍,但無法奪迴耶路撒冷。
1247年,花剌子模被埃及人驅逐,1260年,埃及奴隸騎兵馬木魯克奪取該城,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不得不逃到周圍的村莊避難。1482年,一個來此訪問的多明我會教士說耶路撒冷是一個“幾個不同的民族生活在此的城市,它是所有罪惡的集合”。作為罪惡他列舉了撒拉遜人、希臘人、敘利亞人、東正教徒、景教徒、亞美尼亞人、格魯吉亞人、瑪洛尼教徒、貝督因人、刺客、迴教徒和“最可憎的”猶太人。隻有羅馬天主教徒“在他們心中盼望基督王子的到來,來將所有的國家納入羅馬教會的統治下。”
1517年,奧斯曼帝國占領耶路撒冷,他們控製該市,直到20世紀。這時,耶路撒冷重新開始繁榮,城牆和老城也被重建,城內任何宗教都可以存在,但奧斯曼帝國後來的無能統治機構使耶路撒冷的經濟陷入了緩慢的衰退。自從前10世紀,所羅門聖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
耶路撒冷對於猶太教的象征價值始終未變。被毀前的耶路撒冷聖殿內的至聖所藏有約櫃,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隻有大祭司一人才有資格一年一次進入至聖所。而以色列全體男丁必須一年三次來到耶路撒冷,過宗教節日。今天,全世界的猶太會堂祈禱時仍要麵朝耶路撒冷,建築如果可能也設計成朝向耶路撒冷,朝向至聖所所在的地方。今天,西牆,作為第二聖殿的殘跡,是猶太教除聖殿山以外最神聖的地點。
基督教尊敬耶路撒冷,不僅是因為它在舊約中扮演的角色,也是因為它在耶穌一生中的意義。根據聖經記載,耶穌在出生後不久就被帶到耶路撒冷,後來他又潔淨第二聖殿。耶穌最後晚餐的地址位於錫安山,緊靠大衛墓。耶路撒冷另一個重要的基督教遺跡是各各他,就是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
約翰福音隻是說這地方位於耶路撒冷城外,但最近的考古證據顯示各各他位於距離耶路撒冷舊城城牆不遠處,就在今天城市範圍之內。該地被聖墓教堂占用,過去2000年間,各各他一直是基督教的一個首選的朝聖地點,老城街頭也常有朝聖者重走耶穌上十字架前所走的“苦路”(14站)。
耶路撒冷通常也被認為是***教的第三聖地。在麥加之前,耶路撒冷就是***禱告的方向。在620年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相信穆罕默德在一個夜裏奇跡般的從麥加來到耶路撒冷聖殿山,升到天堂,會見早先的先知們)之後,耶路撒冷長期被***控製。《古蘭經》17章1節記載穆罕默德夜行前往耶路撒冷的事跡今日耶路撒冷聖殿山上2座清真寺都為紀念這一事件——在古蘭經中提到的是阿克薩清真寺,而***相信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登霄石就在圓頂清真寺。
耶路撒冷城位於巴基斯坦中部的猶地亞山,東近死海,西臨地中海沿岸平原,麵積109平方公裏(1967年),海拔720-790米,人口56.71萬(1993年底)。耶城由舊城和新城兩部分組成。1860年前,舊城由呈等邊四邊形城牆圍繞,城內分猶太人、***、亞美尼亞人和基督教徒四個居民區。
公元前1028年,掃羅王及其繼承人大衛王將各部族聯合成一個民族。公元前1004年大衛王將首都建在這裏,並把約櫃移置至此,從此確立了耶城在曆史上的特殊地位。大衛王之子所羅門王在這裏建了猶太人的第一聖殿。
這之後近3000年的漫長歲月之中,在外國占領和統治下,耶城曆盡磨難和滄桑,幾經興衰。有些統治者在此大興土木,有些統治者進行掠奪和破壞。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十字軍、馬穆魯克軍、土耳其人、英國人等均作為征服者在此行使過統治者的權力,少則幾十年,多則幾百年。
他們積極確立本民族的勢力範圍,努力傳播自己的文化和宗教影響。但前進的曆史車輪輾碎了侵略者的美夢,耶城在劫難中逐漸成長、壯大,成為舉世矚目的曆史名城。
耶路撒冷是猶太教的發祥地和教徒們心目中最聖潔的地方,是該民族曆史的見證和民族複興的象征。
舊城內錫安山上的西牆是公元70年遭羅馬帝國摧毀的第二聖殿殘留的遺跡,原第二聖殿庭院西側的圍牆,是猶太教徒的朝聖地。
相傳羅馬人占領此城時,猶太人每逢安息日常來西牆下哭泣哀悼,以寄托對故國的哀思。此後,各地猶太人亦常來此嚎哭,故又稱“哭牆”。該牆已成為阿克薩清真寺西院牆的一部分。此外,還有著名的大衛塔、聖安妮教堂、聖雅各教堂等具有濃鬱東方色彩的建築和眾多的古猶太會堂等。
耶路撒冷又是是基督教的聖地據傳,基督教創始人耶穌被其12門徒之一的猶大出賣後,被猶太祭祀長和守殿官並長老拿住,羅馬帝國猶太省執政官彼拉多判無該死的罪後,迫於猶太民眾和宗教人物的壓力將耶穌釘死在耶城外的十字架上。《聖經》稱,耶穌去耶路撒冷僅僅是遵照上帝的旨意,為救贖世人之罪而死。但他死後複活,40天後升入天堂,重又迴到了上帝的身旁。耶路撒冷是耶穌一生中在最關鍵的時刻度過的地方。
對基督教來說,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上帝賜予人類的救世主。耶穌被釘死的受難地,最後一次晚餐餐室、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之母海倫娜太後於公元335年巡遊耶城時在耶穌墓地上建造的聖墓教堂等等,均是世界基督教徒心目中的聖地。耶路撒冷自7世紀後又成為僅次於麥加、麥地那的***教第三聖地。
相傳***教創始人穆罕默德52歲時,在一個夜晚被天使從夢中喚醒,騎上一匹銀灰色人頭牝馬,追隨天使從麥加來到耶路撒冷,腳登一塊岩石,升上“七重天”。在接受“天啟”後,於黎明返迴麥加。用這塊聖石薩赫萊(阿拉伯語意為岩石)命名的清真寺坐落在舊城東部錫安山台地上的26萬平方米的聖殿區裏。
該寺建於公元668-691年,結構嚴緊,色彩絢麗,造型美觀。聖地南端有座建於公元709年的宏偉的阿克薩清真寺。“阿克薩”阿拉伯語為“極遠的”意思,來源於傳說中的先知穆罕默德的那次神遊。該寺的建築風格比較獨特,沒有一般清真寺中所必備的宣禮塔。在***教寺院中,該寺僅次於麥加聖寺和麥地那先知寺,堪稱第三大聖寺。
“耶路撒冷”在希伯萊語中意為“和平之城”。它是巴勒斯坦地區的第一大都市,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多種文化與民族的聚集地。這裏的建築物集東西方建築藝術之精華,具有跨越幾個曆史時代的建築風格。眾多的曆史文物、宗教遺址和各種古跡,經曆代文人墨客的渲染,給耶城披上了濃厚神奇的宗教色彩,似乎這裏的一石一磚一牆一柱都在向過往的遊人訴說著已逝去的久遠年代的故事。
如今的耶路撒冷城有發達的工業、先進的醫療與科研機構。全國最大的高等學府、藏書最多的圖書館,和新建的博物館也在耶城。除此之外,該城還有很多珍禽異獸的動物園、自然保持區和麵積達800公頃的林區等。與莊嚴肅穆的聖地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繁華的商業區,琳琅滿目的商品陳列於街道兩旁的商店櫥窗內,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觀光客。
這座古老而又現代的城市,是一座東西方文明交融的城市,是充滿神秘、令人屢發幽思的城市,但願它隨著中東和平進程的步伐,克服爭執,成為名副其實的和平之城。
商品交易所出售穀類。
我們又趁著夜色離開了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12月19日22點,離開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港。”。
進入上方附近的港口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我用經緯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33度,東經35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12月20日20點,到達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
貝魯特港也是奧斯曼同盟港口,我們在白天不能入港,就趁著夜色潛入港口。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過晚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貝魯特港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
貝魯特,黎巴嫩首都。位於地中海邊狹長的平原上,背依連綿起伏的黎巴嫩山,既是地中海東岸最大的優良海港,又是黎巴嫩共和國的重要門戶和貨物集散地;既是中近東商業、交通、金融和文化中心,又是東西方的連結點和出入中東的大門。貝魯特以它那精美的建築藝術,絢麗的自然風光和聞名的曆史古跡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遊者。
貝魯特(beirut)最初的名稱叫阿什特裏特,其意為愛和美的女神,後來改稱為貝魯特。“貝魯特”在古敘利亞語、腓尼基語和希伯萊語中,是“多井之城”的意思,這是因為該城是古代居民在一片不毛之地、水源缺乏的地方建城的。
當時為了解決飲用和灌溉農田用水問題,人們在沿城牆邊緣地帶挖掘了許多水井,久而久之,人們便習慣稱這個地方為“貝魯特”,最後終於取代了“阿什特裏特”這個名字。在貝魯特市內仍可以看見一些古井的遺跡。
可是我需要一、兩個射手來組織進攻,要不然就得和我的世界杯足球說再見了,額,對了,大羅、小羅兄弟倆他們配合進攻很厲害,我可以去找他們。”
說完,胡春也走了,小男孩對小女孩說:“你聽見了嗎?胡春決定去找大羅、小羅兄弟倆來當他的幫手了。”小女孩對小男孩說:“這誰輸誰贏還不知道,也許他有了大羅、小羅兄弟倆的幫助,就可以贏迴他的足球了。”
南京市一中的大門口。
南京市一中的大門又打開了“大羅、小羅兄弟倆怎麽還在這裏?”南京市一中的守門員走到了還在苦苦等待的大羅、小羅兄弟倆的麵前,說:“大羅、小羅兄弟倆,現在已經是六點二十了,看起來你們的父母親已經不會前來接你們迴家了。你們還是住學校吧。”
大羅、小羅兄弟倆:“好的。”說完就跟著南京市一中的守門員迴到了南京市一中裏麵。
這時候,張俊和李世民正在南京市一中的操場裏麵踢足球,看見大羅、小羅兄弟倆又返迴了學校,李世民對張俊說:“看,大羅、小羅兄弟倆又返迴了學校,走,我們去看看。”
張俊說:“好的。”於是張俊和李世民走上前,張俊對大羅、小羅兄弟倆說:“大羅、小羅兄弟倆,我們以為你們已經被父母接迴家了,但是你們卻為什麽又迴來了。”
李世民對大羅、小羅兄弟倆說:“我看是不是你們的父母不要你們了?”大羅、小羅兄弟倆都低下了頭:“我們想他們可能是忘記接我們了。”
李世民轉身對張俊說:“果然被我猜到了,喔,太棒了,奧,不,我是說你們的家長忘記接你們了,我很難過,這是真的。”張俊對大羅、小羅兄弟倆說:“你們還想跟我們一起玩足球嗎?”大羅、小羅兄弟倆迴答說:“好的。”和於是大羅、小羅兄弟倆和張俊、李世民四個人一起在學校的操場上麵提起了足球。
胡春到了公用電話亭往大羅、小羅兄弟倆的家打起了電話:“啊,真的嗎,大羅、小羅兄弟倆沒有被你們接迴家?啊,沒有關係,抱歉,失禮了。”說完,胡春就掛上了電話:“大羅、小羅兄弟倆他們可以住在學校裏麵,而我卻不行。”說完,胡春就走了。
到了晚上,大羅、小羅兄弟倆和張俊、李世民四個人甚至利用晚餐的時間在南京市一中的食堂裏麵玩起了足球,還差點兒打碎了餐具。南京市一中的守門員在外麵看見了:“這些孩子們真是熱愛足球啊,但是也不能任由他們在南京市一中的食堂裏麵胡來。”
於是南京市一中的守門員就推開南京市一中的食堂的門走了進來,對大羅、小羅兄弟倆和張俊、李世民四個人說:“你們吃完了晚餐了嗎?把桌子都收拾幹淨了嗎?”
大羅、小羅兄弟倆和張俊、李世民四個人對南京市一中的守門員說:“是的。”南京市一中的守門員對大羅、小羅兄弟倆和張俊、李世民四個人說:“那你們還不離開這裏,這裏可不是你們踢足球的地方。”大羅、小羅兄弟倆和張俊、李世民四個人就離開了南京市一中的食堂。
晚上,在南京市一中的學生宿舍。胡春悄悄地翻牆進入了學校,然後從南京市一中的學生宿舍牆上的窗戶進入了學生宿舍。在大羅、小羅兄弟倆和張俊、李世民四個人的寢室裏麵,小羅說:“剛才張俊接盤子的動作真是妙極了,明天我們接著玩。”
張俊對大羅、小羅兄弟倆說:“大羅、小羅兄弟,你們明天應該不在這裏了,我想你們的家長應該迴來接你們的。”大羅說:“應該?你想和我們打賭嗎?我們會在這裏度過完整的周末的。”張俊開始不迴答大羅、小羅兄弟倆的話了,開始自顧自地玩起了足球。
南京市一中的校長已經開始在宿舍裏麵查房了,李世民對大羅、小羅兄弟倆說:“我的家在朝鮮,我父親不在這座城市,他們都離這裏很遠。”
張俊說:“話雖然如此,但是你已經來到中國好幾年了,而且你也主動起了中國的名字,在這裏,我們都是好朋友,你不會感到孤獨的。”這時候,寢室的門把手開始轉動起來了。
張俊連忙對大家說:“大家快迴去睡覺,校長開始查房了。”於是,大家立刻就鑽進了各自的被窩。寢室的門被打開了,胡春走了進來,說:“嗨,我是胡春,你們都睡了嗎?”胡春被張俊的手電筒給照到了,張俊對胡春說:“原來是胡春啊,你半夜三更的來這裏幹什麽?”
李世民對胡春說:“你瘋了嗎?我們還以為是校長來查房了呢。”胡春對大家說:“我是來找你們幫忙的,情況比校長來查房還要糟糕。”大羅、小羅兄弟倆說:“還有比校長來查房還要糟糕的事情啊?”張俊對胡春說:“你倒是說說看,這是怎麽迴事?”
胡春於是把在家門口踢足球,又被兩個混混給足球搶走了的事情給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大羅、小羅兄弟倆、張俊、李世民等四個人。
張俊思考了一會兒對胡春說:“目前也隻能請大羅、小羅兄弟倆幫忙了,大羅、小羅兄弟倆是我們這裏最佳的射手,因此請大羅、小羅兄弟倆你們明天下午兩點務必趕到碼頭。”大羅、小羅兄弟倆聽完張俊的話都點了點頭。
這時候傳來了南京市一中校長的腳步聲,大羅、小羅兄弟倆連忙對大家說:“快躺下,胡春你快躲起來。”南京市一中校長進入了他們的寢室,用手電筒照了照,看見平安無事就走了。
張俊第一個起床:“好了,警報解除了。”胡春從他的床底下爬了出來:“現在我要迴家了,我們明天兩點碼頭不見不散。但是我怎樣才能夠在不被校長發現的情況下迴家呢?”
..........
公元前145年到公元450年,羅馬人占領奧薩城達600年之久;從公元450年起,汪達爾人侵占達80餘年;公元533年到645年,又被拜占庭統治了100餘年。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占領這座城市,以此作為定居點,將此地仍然稱為的黎波裏,並在這裏傳播***教,使***文化在此地生根,進而在北非地區迅速發展。
1510年西班牙人征服這座城市,1551被奧斯曼帝國占領。萊普蒂斯馬格納是由塞普蒂斯烏斯塞韋羅擴建並設計裝飾的。他出生在那裏並成為那裏的國王。萊普蒂斯馬格納以其壯麗的公共紀念碑、人工港、市場、倉庫、商店、居住區成為羅馬帝國最美麗的城市之一。
萊普帝斯馬格納遺址位於的黎波裏城以東120公裏處,它方圓約2。5平方公裏,是地中海地區麵積最大的考古場所之一。腓尼基港口城市萊普帝斯始建於公元前一世紀,它是當時與加達梅斯城之間進行貿易的主要橋梁。和其他的港口城市(如塞布拉塔)一樣,它的命運也同樣掌握在當時的統治者手中。
公元二世紀塞佛留當上了羅馬帝國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萊普帝斯變成了羅馬最漂亮的城市。修建這座城市的建築師有自大狂的嫌疑,到過該城市以後,在到其他地方似乎再也沒有比這兒更大、更美、更豪華的建築了。他們用大理石代替灰泥,用花崗岩代替砂石,用斑岩代替玄武岩;他們用堡壘來連接圍牆;他們把街道擴地象廣場一樣寬。
公元前146年,在強大的羅馬帝國的壓迫下,迦太基王國漸漸衰退了。到了公元一世紀,萊普帝斯被並入羅馬帝國領土,並逐漸成為當時的穀物貿易中心。
公元193年,在一係列政治和軍事活動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塞佛留登基稱帝。然而,萊普帝斯馬格納到了最強盛的時候,由於公元429年汪達爾人的入侵,羅馬帝國逐漸衰敗了。也就在這個時期,沙漠淹沒了整座城市。
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意大利政府派了一批有500人的探險隊來發掘這座地下古城,至此,萊普帝斯馬格納遺址終於重見天日了。
萊普帝斯馬格納遺址被覆於其上的沙子完好的保存下來。二戰後,法國和英國的考古學家配合意大利人繼續發掘工作。但直到1982年萊普帝斯馬格納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以後,大規模的發掘活動才被展開。
至今為止,已有300多處古跡已被發掘出來,其中包括公共浴池、占地一公頃的學術論壇、港口、神廟、集市以及大劇場等。這些古跡大都得到了很好的修複,其中能容納人的圓形大劇場的修複工作已基本完成,成千上百的雕件和鑲嵌圖案被轉移到的黎波裏的博物館裏保存起來。遺憾的是,當時古羅馬人修建的大型防洪工程遭到嚴重破壞,已無法修複。
的黎波裏港是奧斯曼同盟港口,我們在白天不能入港,就趁著夜色潛入港口。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過晚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的黎波裏港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
商品交易所出售魚肉、鹽、羊毛和麻布。
我們又趁著夜色離開了的黎波裏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12月2日22點,離開的黎波裏港。”。
繼續往東方航行,三天後我們發現北非的亞曆山大港,我用經緯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31度,東經30度。在它附件發現了村落,冒險家名聲上升了50。
通過在村落的探索我們發現了發現一塊非同尋常的黑色玄武石碑-羅塞塔石,碑體為磨光玄武岩,上麵刻著三段文字,分別由古埃及象形文字、阿拉伯草書、希臘文組成。學者們大膽假設:這是同一篇文獻的三種文字版本。
而其中希臘文為所人們認識,在正確地譯出那段希臘文以後,再設法找到希臘文字和那些象形文字之間的關係,由此,揭開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謎便拉開了它的序目。象形文字是一種非常複雜的、變化無窮的文字體係。
商博經過十年艱苦卓絕的努力,最後從國王的名字入手(也就是古埃及象形文字中著名的國王圈),首先譯出埃及文“克婁巴特拉”,這個詞所代表的意思,你一定不會陌生,即征服凱撒大帝的埃及豔後。任何偉大的發現事後看來都似乎是簡單的,但在當時,這方麵的研究工作困難重重。
這是因為3000年來象形文字出現了許多變體,現代的人們已經十分了解這些變體,懂得“古體”埃及文有別於“新體”,而“新體”又不同於“現代體”,但在商博良之前誰也不知道這些變化,而這位偉大的語言及考古學家用超人的智慧為人類找到了破譯象形文字的鑰匙,而這也是打開埃及古文化的一切門鎖的鑰匙。在黑色玄武岩上刻著3種文字。
接著我們停泊亞曆山大港。
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12月5日17點,到達北非的埃及亞曆山大港。”。
埃及亞曆山大港是奧斯曼同盟港口,我們在白天不能入港,就趁著夜色潛入港口。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過晚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亞曆山大港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
商品交易所出售穀類、鹽、羊毛、麻布和木材。埃及亞曆山大港,亞曆山大港是埃及在地中海岸的一個港口,也是埃及最重要的海港,埃及的第二大城市和亞曆山大港省的省會。
其地理位置是北緯31°12'',東經29°15'',距離開羅西北208千米。尼羅河多支的、現已幹枯的入海口位於亞曆山大港東19千米處,古城卡諾珀斯的遺跡就在那裏。其港口性質為灣頸河口、設有自由工業區。其港口性質為灣頸河口。曆史上曾被馬可波羅稱為與中國泉州刺桐港齊名的世界第一大港。
亞曆山大港始建於公元前332年,是按其奠基人亞曆山大大帝命名的,作為當時馬其頓帝國埃及行省的總督所在地。亞曆山大大帝死後,埃及總督托勒密在這裏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加冕為托勒密一世(救星)。亞曆山大成為埃及王國的首都,並很快就成為古希臘文化中最大的城市。
在西方古代史中其規模和財富僅次於羅馬。但埃及的***教統治者在奠定了開羅為埃及的新首都後亞曆山大港的地位不斷下降。在奧斯曼帝國末期它幾乎已淪為一個小漁村。亞曆山大著名的文化遺跡有亞曆山大—法羅島燈塔和亞曆山大圖書館等。前者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但毀於地震。
後者是托勒密王室的王家圖書館,克裏奧帕特拉七世時期曾毀於大火,羅馬王朝時期重建。公元391年,羅馬帝國駐埃及的阿非羅主教下令燒毀亞曆山大圖書館的藏書。這標誌著埃及的古典文化時期結束,也是歐洲中世紀文化時期開始的標誌。
亞曆山大港是亞曆山大大帝約於前334年建立的,具體時間有爭議。其主建築師是狄諾克萊特斯。古代有許多不同的關於城市奠基的紀錄流傳下來,這些記錄往往受後來發展的影響而不客觀。最可靠的曆史學家之一是阿利安,他說亞曆山大大帝在想要畫下城市的規劃時手頭正好沒有粉筆,因此他借助穀粒來規劃城市的大局。
亞曆山大的占星術士將這當作為這座城市將會象穀物一樣繁華的預兆。其它作者則稱後來有一群鳥飛來將這些穀粒吃掉了,並將這個故事看作是後來亞曆山大港成為出口埃及的糧食、成為古希臘和古羅馬最重要的糧食供給地的征兆。亞曆山大燈塔遺址,後來在其它亞曆山大傳說中還有許多更奇怪的故事流傳下來。
阿拉伯曆史學家在中世紀接受了這些傳說,比如14世紀伊本·赫勒敦記載說海中的怪物阻撓亞曆山大在此建城,因此亞曆山大座一座玻璃鍾下到海底擊敗怪物。後來他又在海邊立金屬像來嚇怪物。
亞曆山大在此建城的目的是在瑙克拉提斯邊在埃及建立一個希臘人的中心作為希臘與富饒的尼羅河穀之間的聯係。當時在埃及隻有一個地方提供建立這樣一座城市的條件:亞曆山大港位於法老島的後麵,又不受尼羅河口淤泥的阻礙。當時當地已有一個埃及的小城,這座小城主要是漁人和海盜的居地。據曆史學家記載此後還有五個分散的小村。
亞曆山大走後他的總督克裏奧米尼繼續城市的建造,但今天的考古似乎證明城市主要是托勒密完成的。亞曆山大港取代被摧毀的泰爾成為歐洲與阿拉伯和印度之間貿易的中心。一個世紀後它的規模就已經超過了迦太基,在此後的數世紀中它僅小於羅馬市。在羅馬時代亞曆山大港名義上是一個自由的希臘城市,它擁有自己的元老院。奧古斯都廢除了這個元老院的司法權,但謝普提米烏斯·謝維路斯後來又恢複了其司法權。
亞曆山大港不僅是一個古希臘文化的中心,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猶太人城市。七十士譯本就是在那裏完成的。開始的托勒密統治者維護城市的發展,並使得其大學成為希臘最好的大學。同時這些統治者將其居民分為希臘人、猶太人和埃及人。亞曆山大港早期的居民之一是數學家歐幾裏德。從托勒密四世開始城市內各個民族之間的矛盾開始加劇。
古代亞曆山大港著名的還有亞曆山大燈塔(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和亞曆山大圖書館。1994年開始在亞曆山大港的港口進行的海下考古漸漸地使人們重新認識到托勒密時期亞曆山大港的細節。
前80年亞曆山大港按托勒密十世的意願正式受羅馬管理。但此前一百多年中它已經受羅馬影響了。前47年愷撒與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在亞曆山大港相會。後來馬克·安東尼也在此與克利奧帕特拉相會。屋大維則在亞曆山大設立了一個皇家總督。
此時亞曆山大又重複了其過去的繁茂,它控製著羅馬帝國最重要的糧倉之一。這也是屋大維將它列入皇帝直接管理的城市的原因。215年羅馬皇帝卡拉卡拉訪問亞曆山大港。由於市民的一些諷刺激怒了皇帝,卡拉卡拉下令處死所有能夠佩戴武器的少年。他的命令造成了一場全麵的大屠殺。
亞曆山大港劇場遺址,亞曆山大港也是新生的基督教的一個神學理論和管理中心。阿裏烏教派是在亞曆山大港出現的,亞他那修在這裏設立了亞曆山大宗主教,在此後兩個世紀中這個宗主教成為基督教最有影響的人物。
當當地人在尼羅河穀的影響越來越強時,亞曆山大港越來越脫離了它與埃及本土的關係。3世紀帝國內部的和平開始破裂時亞曆山大港的人口和繁華劇降。
4世紀晚期基督徒迫害其它教的信仰者達到定點,在羅馬帝國境內許多廟宇和神像被毀,異教儀式被禁,從事異教儀式甚至被處死刑。圖書館被關閉。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下令摧毀所有神廟。亞曆山大港圖書館可能就是這個時候被毀的。另外據史料記載,亞曆山大在該世紀裏還遭受過一次海嘯災難。365年7月21日,由地中海沿岸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了這個港口數千人的死亡。
5世紀中猶太人區和許多中心大建築物被毀。
616年波斯國王科斯洛埃斯二世占領亞曆山大港。雖然數年後拜占庭皇帝赫拉克留重新占領亞曆山大港,但640年阿拉伯將軍阿姆魯·伊本·阿斯(amribnal-as)在圍困亞曆山大港十四個月後占領亞曆山大港,在這十四個月中亞曆山大港沒有獲得任何來自君士坦丁堡的援助。
赫拉克留剛死,而新繼任的君士坦丁三世才12歲。阿姆寫給他的主子哈裏發奧馬爾·伊本·哈塔卜說他占領了一個“擁有4000宮殿、4000浴池、油商、花匠、納貢的猶太人和400劇院或其它娛樂場所。”
此後不久希臘人趁阿姆魯率他的大多數軍隊外出再次占領亞曆山大港。阿姆魯聞訊後立刻返迴恢複了對亞曆山大港的統治。646年阿姆魯被新的哈裏發奧斯曼·伊本·阿凡(uthmanibnaffan)撤職。阿姆魯在埃及非常受歡迎,因此他的撤職在埃及導致了一場大暴動。拜占庭皇帝立刻利用這個機會再占領亞曆山大港。
哈裏發發現他犯了一個大錯後立即恢複了阿姆魯的職務。阿姆魯迴到埃及後再次圍攻亞曆山大港。他費了很大的勁才攻克亞曆山大港。這使他非常生氣,因此他下令拆毀亞曆山大港的城牆,但他似乎盡了所有的力量來保存市內的居民的生命。亞曆山大港燈塔,亞曆山大港的地位大降。969年開羅建城。1498年好望角航道的發現幾乎完全打垮了它的經濟。向它提供尼羅河水的運河被封。
雖然它依然是埃及的一個重要港口。古城保留到今天的遺跡很少。由於地震造成的地麵降低,王宮和居民區的大部分地區下沉到今天的港口內,其它遺跡被今天的建築覆蓋。“龐貝柱”是今天遺留下來的最著名的遺跡。它本來立在亞曆山大的祭祀廟中,今天這是一座阿拉伯墓地附近的小丘。
它有30米高,柱子由磨光的紅花崗岩組成,基部直徑約3米,頂部約2.5米。不過它與龐貝毫無關係,而是於293年由戴克裏先樹立的。祭祀廟下是阿匹斯神廟的遺跡,其雕刻的牆內的小空間可能被古代的圖書館用作貯藏室。
龐貝柱,亞曆山大港的地下墓室在龐貝柱西南不遠,是一座多層的迷宮,進口是一個巨大的旋轉樓梯。其中有十多個墓室,其中有雕刻的柱子、雕像和其它羅馬-埃及混合的宗教符號、墓空和棺材。還有一個大的用來供親屬進行紀念宴會的羅馬式的宴會廳。
目前亞曆山大港最大的發掘區是古城保存良好的劇院和羅馬時代的浴池的遺跡。最初亞曆山大港僅由法洛斯島組成。它與大陸通過一條被稱為heptastadion的約一英裏長的大堤相連。今天這個過去的大堤的陸地一端位於大廣場(grandsquare),過去這裏是“月門”。
所有從這一點到今天的raset-tin廣場之間的地方都是建造在漸漸堆積起來的。raset-tin廣場是法洛斯島的唯一遺留物。過去燈塔的地方已經被海洋侵蝕了。大堤的東部本來是亞曆山大港的港口,今天是一個開闊的海灣。西邊是另一個港口,今天被擴大為現代的海港。
斯屈波時(前1世紀下半頁)以下建築是市內的主要建築。號碼按人們從海上進入大港口時看到的建築物的順序排列:王宮位於城市的西北角,今天已經全部被海洋覆滅。大劇院,愷撒在亞曆山大港被市民圍攻時曾使用它作為堡壘。
波塞冬神廟,近大劇院。馬克·安東尼造的學院(timonium)。市場(emporium)。倉庫(apostases)。碼頭(navalia),位於學院以西,沿大堤麵向大海。市場後是龐大的愷撒神廟,兩座後來被稱為克利奧帕特拉之針的方尖塔豎立在那裏。今天其中一座位於紐約,另一座在倫敦。這座廟後來成為宗主教的大教堂,一些遺跡被發現,其它部分假如沒有被海水腐蝕的話應該埋在今天濱海房屋的下麵。
運動場和摔跤場位於內陸靠近今天的羅賽塔大街,城市的東部,它們的確切位置今天不知。薩敦神廟,位置不明。
亞曆山大和托勒密王朝的墓,位於兩條大街交叉處附近。大學(musaeum)及其著名的圖書館和劇院位於同一地區,但地址不明。阿匹斯神廟是亞曆山大港最著名的神廟。斯屈波稱它位於城市西部。
此外還有一些其它公共建築的名稱流傳下來了,但我們今天不知道它們的具體位置。
亞曆山大港燈塔位於法洛斯島的東端,它據報道有122米高。托勒密一世開始建造,二世完成,建築時間共12年。它是世界上所有燈塔的原型。燈塔的光由頂端的一個火爐產生,建築材料是石灰岩塊。燈塔毀於地震。
屋大維時亞曆山大港估計有30萬自由民,加上許多奴隸。城市的總人口數估計在50萬到100萬之間。
我們又趁著夜色離開了埃及亞曆山大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12月5日22點,離開埃及亞曆山大港。”。
我們進入埃及亞曆山大港的尼羅河道探索,發現了尼羅河鱷魚,全長6米,性情兇暴,巨大嘴巴,抓它時死了3人。尼羅鱷(學名crocodylusniloticus,crocodylus來源於希臘語krokodeilos;niloticus意思是“尼羅河的”)是非洲最大的鱷魚,僅次於最大的灣鱷,為全數23種鱷魚當中被人類研究最多的一種。
尼羅鱷出現在非洲以及馬達加斯加島,主要棲身於河流及湖泊之中。夜間會在水內,日出時則會上岸日光浴。它們會捕食羚羊、斑馬、水牛等,甚至可以獵殺河馬、獅子,有時會襲擊人類。尼羅鱷壽命為70-100歲。尼羅鱷全長2.4-5米;重量225-900公斤。雄性較大。尼羅河鱷是非洲最大的鱷,有證據的最大個體記錄來自坦桑尼亞,全長6.47米,重約1090公斤。生活在馬裏的尼羅鱷要小得多全長隻有2-3米。
體色背麵為暗橄欖褐色,腹麵淡黃色,幼體顏色較淡,有黑色的斑點及網狀花紋。其下顎第四齒由上顎的v字形凹陷中向外麵突出。尼羅鱷非常強壯,尾巴強而有力,有助於遊泳。吻闊略呈長三角形,上頜每側有牙齒16-19枚,下頜每側14-15枚;軀幹背麵有堅固的厚鱗甲6-8縱列;四肢的外側有鋸齒緣,趾間有蹼。
肉食性,它們會捕食羚羊、斑馬、水牛等,甚至可以獵殺河馬、獅子以及人類。據稱,尼羅鱷會偶爾攻擊人類,每年大約有數百至數千人被尼羅鱷咬死。
成年鱷尼羅鱷會吞下石塊以作壓艙物之用,有助於水底保持平衡。在毛裏塔尼亞旱季期間,尼羅鱷會躲藏於地底之下,直到下一個雨季來臨為止。
尼羅鱷擁有豐富的音域,以及良好的聽力。他們的皮膚有感知能力,可以對水壓變化作出反應。
通常情況下,尼羅鱷會獵殺任何體形相近或者體形較小的獵物,它們經常群體攻擊獵物,在團體協同下甚至能獵殺河馬或者犀牛。
穴居河岸的地下,性情兇暴,常襲擊往來水邊的獸類。成鱷的吼鳴聲可傳很遠。
尼羅鱷分布在非洲的索馬裏、埃塞俄比亞、烏幹達、肯尼亞、埃及、坦桑尼亞、布隆迪、讚比亞、津巴布韋、加蓬、南非、馬拉維、蘇丹、博茨瓦納、喀麥隆、馬達加斯加、塞內加爾、馬裏、乍得。
野外棲息參考數據反映出它們在湖泊、河流、淡水沼澤、鹽水區域都有分布。當它們達到大約1.2米成為亞成體後離開繁殖地分散到不同的棲息地。通常通過吻部和腳挖地穴從而修改氣息習慣來躲避不利的生存環境。另外,尼羅鱷在馬達加斯加島也有分布,有些種群生活於海灣環境中,在不同地區生活著不同的亞種,這些亞種彼此之間略有區別。
尼羅鱷為全數23種鱷魚當中被人類研究最多的一種。自公元9世紀開始,它們已經成為人類的獵殺對象,因為它們的皮於當時非常名貴。
古埃及人對尼羅鱷十分畏懼,並將它們與神秘宗教活動聯係在一起。現今這種體形龐大的鱷魚時常遭到人類捕殺,將它們的表皮製作皮革,近期在動物保護者努力下尼羅鱷數量維持在25萬-50萬條。
並且我們發現了埃及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基底一邊長10米,頂部銳角。大的金字塔,又稱吉薩大金字塔,位於埃及吉薩,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的金字塔,主要作為其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埃及式金字塔。約建於前2580年,完工於前2560年。
位於吉薩金字塔群的中央一座,也是最為高大的,被喻為“世界古代八大奇跡”之一。在埃及境內已發現的110座金字塔中,吉薩高地的祖孫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是最古老的金字塔。金字塔,形狀像“金”字,它是一種方底尖頂的石砌建築物,是古代埃及埋葬國王、王後或王室其他成員的陵墓。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們通常所見的寶塔形。是由於它規模宏大,從四麵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漢語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翻譯為“金字塔”。
埃及迄今發現的金字塔共約八十座,其中最大的是以高聳巍峨而居古代世界八大奇觀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在公元519年(北魏熙平元年)永寧寺佛塔(塔高147米)建成之前,胡夫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
據一位名叫彼得的英國考古學者估計,胡夫大金字塔大約,由230萬塊石塊砌成,外層石塊約塊,平均每塊重2.5噸,像一輛小汽車那樣大,而大的甚至超過15噸。假如把這些石塊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塊,把它們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長度相當於赤道周長的三分之二。
據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的估算,修建胡夫金字塔一共用了20年時間,每年用工10萬人.金字塔一方麵體現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另一方麵也成為法老專製統治的見證。
這是一座用水灑出來的金字塔。而且每個金字塔,都是用如此的方法建造的。金字塔不是由外星人建造的,而是由具有外星人智慧的人類所建造的。在四千多年前生產工具很落後的中古時代,埃及人采集、搬運數量如此之多,每塊又如此之重的巨石壘成如此宏偉的大金字塔,是耗費了極大的人力物力的。
埃及人用星象觀測每一件事物,製作曆法,計算尼羅河泛濫周期。每件事,都從變動的夜星中得知。除了其中一顆不變的恆星。在夜空中,有兩顆特別明亮的星星根據一個固定的圓周旋轉,當一顆星星在另一顆的正上方時,他的垂直線正好落在現在胡夫金字塔所在的位置,這三顆星星,就是獵戶座三顆腰星。
觀測測定任務由古埃及星相學家完成。在胡夫法老的宮殿裏麵,法老的設計師們完成了金字塔的設計。在公元1889年埃菲爾鐵塔完成以前,這座由法老的設計師精心設計的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人造建築。設計師們設計在水平麵基地之上,先由超過200層的石灰石塊,向上堆疊,每上一層的石塊,都比下層的略小一點。
然後再在這個200層的基層上建造金字塔。籌建計劃在胡夫法老即位的第一年就開始了。法老派人在選定的台地進行丈量及清掃,再交由石匠們雕琢出完美的石灰石塊,來建造金字塔基地。當造好基地廣場之後,部分石匠將石階梯切割出來,金字塔的核心逐漸成型。所有工程最龐大的部分才隨之展開。這個時候就需要很多的人手了。
埃及的官員們會在每年夏天到各個村落裏麵,以法老的名義挑選一些壯漢,分配到尼羅河流域各個地方,來服侍國王,其中就用一些人被選去建造金字塔。這些壯漢,沒有一個是奴隸,而是自由的農民。這些自由的農民的父輩或者祖父輩,有很多年輕的時候也被征召去建造過金字塔。他們一些人死在了施工現場,但是更多的人,最終是可以迴到家中的。
尼羅河成就了古埃及相對發達的農業。尼羅河每年的泛濫,造就了大量的淤泥,使得尼羅河流域的農田特別肥沃,使古埃及是曆史上第一個農民不用整天工作,就可以有足夠糧食的國家之一。因此他們可以提供其他的勞役,像是建造金字塔。甚至有一些學者說,埃及根本不需要奴隸。
每個金字塔都有特定的采石場,胡夫金字塔也不例外,建造胡夫大金字塔需要500萬噸的石塊,采石場是在胡夫金字塔以南約半英裏。采石場極其巨大,而且紀律嚴格,這裏布滿了估計有1500名從全國各地以國王的名義征召來的農民。他們在工作中熟悉工作程序,成為陵墓建造的熟練石匠。
而整個工程則由大約兩萬五千名工人來完成。每個工人的分工都很明確:征召者、采石匠、運石匠跟工匠。采石場的每位石匠都使用一把銅鏟工作。在采石場,除了石匠,還有一組負責標記的工匠,在每一個石塊,標注上不同的符號,確保他們被運到金字塔之後,都被放到正確的位置上。
平均每塊石頭重大約兩噸半,關於搬運石頭的問題,是困擾考古學家很久的問題,甚至關於外星人建造金字塔的說法,也是由於不相信古人類可以做到搬運如此巨大石頭而引發的猜想。但是搬運石頭的原理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了。考古學家後來發現,水是關鍵!水是運石的潤滑劑。
埃及有一種特有的紅土叫塔浮拉(音譯),隻要它變濕之後,任何東西都可以滑動。在現場有專門運送石頭的運石匠,他們配備有負責拿著罐子不斷灑水的工人,當運石匠把采下的石頭耗費巨大人力一點一點翹上一種類似雪橇的鐵底座上,然後灑水的工人開始工作,他們在雪橇樣鐵底座前灑水,運石匠則負責專心拉底座。幾
十個運石匠步步艱難的在灑水工人播撒下的濕滑的地麵上盡他們最大的努力拉著沉重的石頭,一步步走向建造工地。工人們據推測是每工作九天可以休息一天。
由於嚴格的劃分,在采石場的工作的人不能踏進金字塔一步。進入金字塔工地,隻有兩條巨大的斜坡,一條是從采石場到金字塔,另一條則是從金字塔到尼羅河。這兩條斜坡在金字塔西南角落交匯。沒有起重機跟杠杆,建造金字塔的唯一方法就是利用砂石跟石膏混合以後堆砌形成高大的斜坡。
斜坡表麵是塔浮拉層麵,然後再將石塊一一的搬運上去。對金字塔所有的測量工作,都是由王室官養工匠完成。他們采用最原始的工具來檢查石塊放置的角度是否正確。簡單的鉛垂線跟木質的尺規用來檢視每個石塊,是否確實放平。一旦達到他們滿意的程度,就有專人,把他們嵌入金字塔的外牆上。
每個金字塔,都從這個程序開始,由外向內建造。要用手工完成超過兩百萬個石塊,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在建造了16年以後,已經有多達一千噸的石塊,被采集雕琢,然後被搬運堆積到這個巨大建築身上,但是這遠遠還沒有完成。在這個時候,他們開始建造一個巨大的墓室。經過16年的建造,正在建造的金字塔頂端平台大概有十座足球場加起來那麽大,在平台的正中央,則是墓室的位置。
這個墓室,則是最終安放法老遺體的地方。墓室的頂部則是由離胡胡夫金字塔金字塔五百英裏以外的阿斯彎(音譯)采石場運來花崗石。總共有九塊。每一塊重大約50噸,並且需要200個人,才能移動它。每塊石頭的正中央有由紅澤土(音譯)標示的記號,這樣來確保每塊石頭的正中央能對齊,這麽重的石塊,需要被完美的放置。整個金字塔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墓室。
建造到最後,金字塔不再使用主斜坡道,而是以爬金字塔的階梯,來替代迴旋的主斜坡道。金字塔頂端最後一塊立體四方三角石塊的正下方,有一個插榫凹槽,用來校對和使石塊完美放置。在最後一塊石頭被放好後,主斜坡被拆除,石塊上的階梯也被削平,讓主體形成一個完美的角度,每一個石塊,都被精致的磨平,結果呈現四周閃閃發亮的三角錐體。
隨著時間的久遠而光澤退去,所以現在看到的金字塔與剛建成時有很大的出入。大約公元前2463年,胡夫法老參觀了這座完工的金字塔。
公元前2457年春天的清晨,胡夫法老死去,並最終安放在這座金字塔裏麵。棺木是罕見的香羅做成,但是內部沒有陪葬的金銀財寶。棺木就像是放置整個金字塔的最後一個石塊,也是最重要的石塊。他的石棺是由大理石做成的,當石棺蓋落下,大金字塔,完成了它被建造的目的。
胡夫金字塔位於埃及首都開羅西南約100公裏的吉薩高地,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現存規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為“世界古代
七大奇跡”之一。在埃及境內已發現的96座金字塔中,吉薩高地的祖孫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是最古老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建於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統治時期(約公元前2670年),被認為是胡夫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古埃及,每位法老從登基之日起,即著手為自己修築陵墓,以求死後超度為神。胡夫大金字塔的4個斜麵正對東、南、西、北四方,誤差不超過圓弧的3分,底邊原長230米,由於塔外層石灰石脫落,現在底邊減短為227米,傾角為51度52分。
塔原高146.59米,因頂端剝落,現高136.5米,相當於一座40層摩天大樓,塔底麵呈正方形。整個金字塔建築在一塊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約平方米,體積約260萬立方米。它的四邊正對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據估算,建造金字塔的石頭每塊重約2.5噸,總共需要230萬塊這樣的巨石。如果用火車來裝,這些石頭能裝60多萬個車皮。那時尼羅河每年泛濫,淹沒田野達3—4個月。農民和勞工們無法種地,於是他們找到了建造陵墓的工作。建成一座金字塔的工程可能要花費30年時間。
由於埃及人的生死觀及信奉太陽神的影響,認為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就像每天於東方出生及西方死亡,故金字塔都建於尼羅河西邊。金字塔的建造反映著純農耕時代人們從季節的循環和作物的生死循環中獲得的意識,古埃及人迷信人死之後,靈魂不滅,隻要保護住屍體,300年後就會在極樂世界裏複活永生,因此他們特別重視建造陵墓。
公元前2613年,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即位。他希望自己死後居住在一座大陵墓裏,於是決定建造一座最大的金字塔。這也就是胡夫金字塔。七大奇觀中隻有為首的金字塔經受住了歲月千年的考驗留存下來。難怪埃及有句諺語說:“人類懼怕時間,而時間懼怕金字塔。”
13天後我們離開了尼羅河道,繼續往東航行。一天後我們到達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港,我用經緯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31度,東經35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12月19日17點,到達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港。”。
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港也是奧斯曼同盟港口,我們在白天不能入港,就趁著夜色潛入港口。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過晚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港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
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由jeru(城市)和salem(和平)兩個詞根組成,意思是“和平之城”。耶路撒冷是世界聞名的古城,人口80.1萬(2011),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相傳公元前十世紀,以色列的大衛王曾在此築城建都。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耶路撒冷(英語:jerusalem、拉丁語:yerushyim或yerushim)是位於近東黎凡特地區的一座曆史悠久的城市。
在地理上位於猶大山地,介於地中海與死海之間,被譽為三大宗教的聖城(猶太教、基督教和***教)[2]為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位於猶地亞山區頂部,海拔790米。是古代宗教活動中心之一。
猶太教、基督教和***教,分別根據自己的宗教傳說,都奉該城為聖地。城圈麵積約1平方公裏,劃為4個區。東部為***區,包括著名的神廟區,神廟區的聖地有摩哩山的岩頂(***教)及岩頂上的聖殿(***教)、阿克薩清真寺、哭牆(猶太教)。西北部為基督教區,有基督教的聖墓教堂。
西南部為亞美尼亞區。南部為猶太教區。城西南麵的錫安山為猶太教又一重要聖地。城東的橄欖山有基督教與猶太教聖地。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或稱“三大天啟宗教”)的聖地。
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聖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跡西牆,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也相當重視耶路撒冷,因為根據《聖經》記載,這裏是耶穌受難、埋葬、複活、升天的地點。
***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均位於沙特阿拉伯境內)之後的第三聖地,以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並在聖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來紀念這一聖事。
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一個對比強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社會不同階層,同處一城;城市的東西兩部分更是截然不同,發展水平懸殊。老城雅法門以西的西耶路撒冷是現代以色列的核心地帶(如果再繼續向西數十千米,就是以特拉維夫為中心的“但”沿海大都市區),而老城及其東、北、南三麵的東耶路撒冷則以巴勒斯坦人為主。
耶路撒冷老城最特別的地方是麵積隻有1平方千米,被一圈城牆所圍繞的耶路撒冷老城,它於1981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老城分為4個區:
基督區(christianquarter):麵積最大的一個區,位於老城西北部。著名的耶穌殉難教堂就位於這個區。
猶太區(jewishquarter):位於老城南部,著名的哭牆就位於這個區,是猶太教最神聖的地方。
***區(muslimquarter):位於老城東部,包含著名的圓石清真寺(相傳說穆罕默德夜行登霄之處)。圓石清真寺與哭牆相鄰,建在猶太教聖殿的遺址上,因此成為猶太人與***宗教衝突最為激烈的地區。
亞美尼亞區(armenianquarter):位於老城西南角,是最小的一個區。
耶路撒冷最重要的也是引起重大爭議的宗教聖地均位於此處:包括猶太教的西牆和聖殿山,***的圓頂清真寺(domeofthelock)和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聖墓教堂和苦路。耶路撒冷名稱的準確來源尚無法確定。在希伯來語中,yelushim這個名字可以理解為yelusha(遺產)和shalom(和平)的合成詞。
另一個比較普遍的解釋是它將《聖經》裏兩個城市的名字結合在一起:耶布斯(jebus)和撒冷(salem,意“和平”)。撒冷這個地名出現在《創世紀》14章,是大祭司麥基洗德的住處,他為來到這裏的亞伯拉罕祝福。耶路的意思是“基石”或者“城市”,撒冷為和平,因而耶路撒冷有“和平之城”之稱。
在阿拉伯語中,耶路撒冷的名稱意思是聖地,在詞前加冠詞成為,特指聖城耶路撒冷。同樣的,意為房屋、住宅,意為神聖的(人)、聖潔的(人),兩詞合起來組成則特指聖城耶路撒冷,字麵意思也是聖人之家即聖地。
耶路撒冷在希伯萊文中意為“和平之城”,阿拉伯語叫“古茨”意為“聖城”。其最著名的是1公裏見方的老城,其城牆高12米,有8座城門,分為基督、阿拉伯、猶太、亞美尼亞4個區,老城東南0.14平方公裏的聖殿山,是聖城中的聖城。考古發現顯示,今天的耶路撒冷的開發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關於該市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前19世紀的埃及詛咒禱文和前14世紀的亞馬拿泥版。根據《聖
阿拉伯人大學:耶路撒冷大學法學院圖書館》記載,在以色列人入住耶路撒冷之前,曾有許多民族-包括亞摩利人和赫人-在這裏混居。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的時候,一支迦南部落——耶布斯人住在今天耶路撒冷附近(稱為耶布斯)。以色列人的猶大支派征服了耶路撒冷城,而由便雅憫支派占領該城,與住在城內的耶布斯人和平共存。
大約在前1000年,大衛王率領以色列人征服了該城,向南擴建了城市,並定都於此,並更改成今天的名稱yelushyim(耶路撒冷)。他把約櫃遷到耶路撒冷,並為約櫃建立會幕,他還想進一步建造聖殿,卻被耶和華的先知拿單所阻止。
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
公元前13世紀菲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國家。
公元前13世紀末希伯來人各部落遷入定居。
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建立希伯來王國,後亞述、巴比倫、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領巴勒斯坦。
公元前1世紀羅馬共和國侵入,絕大部分猶太人流亡世界各地。
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大衛的統治結束於前970年,他的兒子所羅門繼承了王位。在《聖經·列王紀上》第五章至第六章記載,所羅門在即位後第四年開始,花費七年時間在城內建造了第一座聖殿。所羅門聖殿所在的地方是最後確知的約櫃所在的地方,後來在猶太人曆史中一直具有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對基督教也很重要),也是猶太人崇拜的焦點。
這座聖殿采用來自推羅(tyle)的岩石及香柏建造,成為當地最重要的禮拜地,並取代了其他地方的祭壇。到“第一聖殿期”末,這座聖殿成為全國唯一的宗教場所和朝聖的中心。
此後的400年(直到前586年所羅門聖殿被毀),後來稱為第一聖殿時期。這一時期開始於所羅門去世(前930年),北方10個支派分裂出去,成立了以色列王國(首都位於撒馬利亞)。在大衛和所羅門後裔的統治下,而耶路撒冷仍然是南方猶大王國的京城,長達300多年。前722年,亞述征服了北方的以色列王國。
前597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破耶路撒冷,年輕的國王約雅斤和大多數貴族均被擄到巴比倫囚禁。在西底家的領導下,耶路撒冷反抗巴比倫的占領,前586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占領並摧毀這座城市,城牆被毀,聖殿被焚,聖殿中大批的金銀器皿則被帶到巴比倫。
前538年,巴比倫之囚50年後,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滅亡巴比倫,允許猶太人迴到猶太地重建耶路撒冷聖殿,聖殿重建工程在前516年(大流士一世在位第六年),也就是第一聖殿被毀70年後完成。
接著,尼希米又重新修建耶路撒冷城牆,使城市又恢複了繁榮。此後600年間,猶太地先後是波斯、希臘和羅馬的一個省份,耶路撒冷則是猶太省的首府。在羅馬統治的前期,曾委任代理王大希律王進行統治。大希律王在位時擴建了聖殿。。公元6年,猶太地直接歸屬羅馬統治。
公元70年,一次反抗羅馬的起義失敗後,羅馬軍隊拆毀了聖殿(隻剩下部分牆基,即西牆)。猶太人再次起義,最後在135年,羅馬皇帝哈德良派兵包圍並奪取了該市;作為懲罰措施,下令在希伯來曆埃波月九日,即耶路撒冷遭巴比倫和羅馬軍兵兩次攻陷的周年記念日(恰巧是同一日),將耶路撒冷徹底鏟平,在原址新建羅馬城市愛利亞加比多連(aeliakapitolina),聖殿山上另建羅馬神廟。
同時將所有猶太人趕出巴勒斯坦,禁止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居住。此後的5個世紀中,該市一直在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之下。4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控製該市期間,耶路撒冷變成了一個基督教中心,建造了聖墓教堂。當時,雖然仍然禁止猶太人居住耶路撒冷,但他們已經開始在每年的埃波月九日來到西牆前哭泣。
在羅馬帝國分裂後的拜占庭帝國統治下,這座城市在基督教勢力中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當時在宗教方麵相對寬容,從5世紀開始,猶太人重新被允許住在耶路撒冷。
638年,阿拉伯帝國的第一個征服目標就是耶路撒冷。雖然《古蘭經》中從未提到過耶路撒冷,但***傳統認為,先知穆罕默德是在耶路撒冷升天接受《古蘭經》的。於是,在691年,阿拉伯哈裏發阿布杜勒·馬裏克在登霄石,即聖殿山聖殿的原址上建造了圓頂清真寺(薩赫拉清真寺)。
傳說在這個地方亞伯拉罕準備以他的兒子作奉獻祭,猶太人認為他奉獻的是小兒子以撒(isaak,又譯易司哈格),***認為他奉獻的是大兒子伊希梅爾(isimael,又譯以實瑪利或依市瑪耳)。三個世紀後他們又在這裏建造了阿克薩清真寺。在***統治初期,在宗教上比較寬容,住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和猶太人在繳納人頭稅後,可以獲得自治權。但11世紀初,埃及的哈裏發下令摧毀耶路撒冷所有的基督教堂和猶太會堂。
1099年,第一次十字軍包圍了耶路撒冷,一個多月後的7月15日,耶路撒冷被十字軍攻占。十字軍進城後,屠殺了城內大多數***和猶太人。
此後到1291年,十字軍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不準入城。1173年,一個來到耶路撒冷的人寫說,耶路撒冷是一座小城市,充滿了東正教教徒、亞美尼亞人、希臘人和格魯吉亞人,隻有200名猶太人住在城市的一角。1187年,埃及***君主薩拉丁又重新占領了耶路撒冷。
1219年,大馬士革的蘇丹下令將城牆銷毀,1228年-1229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組織了第六次十字軍東征,通過與埃及簽定條約,得到耶路撒冷。1239年,他開始重建城牆,但不久它們又被拆毀。
1243年,基督徒再次占領耶路撒冷,又重建城牆。1244年,被蒙古亡國的花剌子模在逃亡途中占領耶路撒冷,教皇英諾森四世發動第七次十字軍,但無法奪迴耶路撒冷。
1247年,花剌子模被埃及人驅逐,1260年,埃及奴隸騎兵馬木魯克奪取該城,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不得不逃到周圍的村莊避難。1482年,一個來此訪問的多明我會教士說耶路撒冷是一個“幾個不同的民族生活在此的城市,它是所有罪惡的集合”。作為罪惡他列舉了撒拉遜人、希臘人、敘利亞人、東正教徒、景教徒、亞美尼亞人、格魯吉亞人、瑪洛尼教徒、貝督因人、刺客、迴教徒和“最可憎的”猶太人。隻有羅馬天主教徒“在他們心中盼望基督王子的到來,來將所有的國家納入羅馬教會的統治下。”
1517年,奧斯曼帝國占領耶路撒冷,他們控製該市,直到20世紀。這時,耶路撒冷重新開始繁榮,城牆和老城也被重建,城內任何宗教都可以存在,但奧斯曼帝國後來的無能統治機構使耶路撒冷的經濟陷入了緩慢的衰退。自從前10世紀,所羅門聖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
耶路撒冷對於猶太教的象征價值始終未變。被毀前的耶路撒冷聖殿內的至聖所藏有約櫃,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隻有大祭司一人才有資格一年一次進入至聖所。而以色列全體男丁必須一年三次來到耶路撒冷,過宗教節日。今天,全世界的猶太會堂祈禱時仍要麵朝耶路撒冷,建築如果可能也設計成朝向耶路撒冷,朝向至聖所所在的地方。今天,西牆,作為第二聖殿的殘跡,是猶太教除聖殿山以外最神聖的地點。
基督教尊敬耶路撒冷,不僅是因為它在舊約中扮演的角色,也是因為它在耶穌一生中的意義。根據聖經記載,耶穌在出生後不久就被帶到耶路撒冷,後來他又潔淨第二聖殿。耶穌最後晚餐的地址位於錫安山,緊靠大衛墓。耶路撒冷另一個重要的基督教遺跡是各各他,就是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
約翰福音隻是說這地方位於耶路撒冷城外,但最近的考古證據顯示各各他位於距離耶路撒冷舊城城牆不遠處,就在今天城市範圍之內。該地被聖墓教堂占用,過去2000年間,各各他一直是基督教的一個首選的朝聖地點,老城街頭也常有朝聖者重走耶穌上十字架前所走的“苦路”(14站)。
耶路撒冷通常也被認為是***教的第三聖地。在麥加之前,耶路撒冷就是***禱告的方向。在620年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相信穆罕默德在一個夜裏奇跡般的從麥加來到耶路撒冷聖殿山,升到天堂,會見早先的先知們)之後,耶路撒冷長期被***控製。《古蘭經》17章1節記載穆罕默德夜行前往耶路撒冷的事跡今日耶路撒冷聖殿山上2座清真寺都為紀念這一事件——在古蘭經中提到的是阿克薩清真寺,而***相信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登霄石就在圓頂清真寺。
耶路撒冷城位於巴基斯坦中部的猶地亞山,東近死海,西臨地中海沿岸平原,麵積109平方公裏(1967年),海拔720-790米,人口56.71萬(1993年底)。耶城由舊城和新城兩部分組成。1860年前,舊城由呈等邊四邊形城牆圍繞,城內分猶太人、***、亞美尼亞人和基督教徒四個居民區。
公元前1028年,掃羅王及其繼承人大衛王將各部族聯合成一個民族。公元前1004年大衛王將首都建在這裏,並把約櫃移置至此,從此確立了耶城在曆史上的特殊地位。大衛王之子所羅門王在這裏建了猶太人的第一聖殿。
這之後近3000年的漫長歲月之中,在外國占領和統治下,耶城曆盡磨難和滄桑,幾經興衰。有些統治者在此大興土木,有些統治者進行掠奪和破壞。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十字軍、馬穆魯克軍、土耳其人、英國人等均作為征服者在此行使過統治者的權力,少則幾十年,多則幾百年。
他們積極確立本民族的勢力範圍,努力傳播自己的文化和宗教影響。但前進的曆史車輪輾碎了侵略者的美夢,耶城在劫難中逐漸成長、壯大,成為舉世矚目的曆史名城。
耶路撒冷是猶太教的發祥地和教徒們心目中最聖潔的地方,是該民族曆史的見證和民族複興的象征。
舊城內錫安山上的西牆是公元70年遭羅馬帝國摧毀的第二聖殿殘留的遺跡,原第二聖殿庭院西側的圍牆,是猶太教徒的朝聖地。
相傳羅馬人占領此城時,猶太人每逢安息日常來西牆下哭泣哀悼,以寄托對故國的哀思。此後,各地猶太人亦常來此嚎哭,故又稱“哭牆”。該牆已成為阿克薩清真寺西院牆的一部分。此外,還有著名的大衛塔、聖安妮教堂、聖雅各教堂等具有濃鬱東方色彩的建築和眾多的古猶太會堂等。
耶路撒冷又是是基督教的聖地據傳,基督教創始人耶穌被其12門徒之一的猶大出賣後,被猶太祭祀長和守殿官並長老拿住,羅馬帝國猶太省執政官彼拉多判無該死的罪後,迫於猶太民眾和宗教人物的壓力將耶穌釘死在耶城外的十字架上。《聖經》稱,耶穌去耶路撒冷僅僅是遵照上帝的旨意,為救贖世人之罪而死。但他死後複活,40天後升入天堂,重又迴到了上帝的身旁。耶路撒冷是耶穌一生中在最關鍵的時刻度過的地方。
對基督教來說,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上帝賜予人類的救世主。耶穌被釘死的受難地,最後一次晚餐餐室、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之母海倫娜太後於公元335年巡遊耶城時在耶穌墓地上建造的聖墓教堂等等,均是世界基督教徒心目中的聖地。耶路撒冷自7世紀後又成為僅次於麥加、麥地那的***教第三聖地。
相傳***教創始人穆罕默德52歲時,在一個夜晚被天使從夢中喚醒,騎上一匹銀灰色人頭牝馬,追隨天使從麥加來到耶路撒冷,腳登一塊岩石,升上“七重天”。在接受“天啟”後,於黎明返迴麥加。用這塊聖石薩赫萊(阿拉伯語意為岩石)命名的清真寺坐落在舊城東部錫安山台地上的26萬平方米的聖殿區裏。
該寺建於公元668-691年,結構嚴緊,色彩絢麗,造型美觀。聖地南端有座建於公元709年的宏偉的阿克薩清真寺。“阿克薩”阿拉伯語為“極遠的”意思,來源於傳說中的先知穆罕默德的那次神遊。該寺的建築風格比較獨特,沒有一般清真寺中所必備的宣禮塔。在***教寺院中,該寺僅次於麥加聖寺和麥地那先知寺,堪稱第三大聖寺。
“耶路撒冷”在希伯萊語中意為“和平之城”。它是巴勒斯坦地區的第一大都市,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多種文化與民族的聚集地。這裏的建築物集東西方建築藝術之精華,具有跨越幾個曆史時代的建築風格。眾多的曆史文物、宗教遺址和各種古跡,經曆代文人墨客的渲染,給耶城披上了濃厚神奇的宗教色彩,似乎這裏的一石一磚一牆一柱都在向過往的遊人訴說著已逝去的久遠年代的故事。
如今的耶路撒冷城有發達的工業、先進的醫療與科研機構。全國最大的高等學府、藏書最多的圖書館,和新建的博物館也在耶城。除此之外,該城還有很多珍禽異獸的動物園、自然保持區和麵積達800公頃的林區等。與莊嚴肅穆的聖地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繁華的商業區,琳琅滿目的商品陳列於街道兩旁的商店櫥窗內,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觀光客。
這座古老而又現代的城市,是一座東西方文明交融的城市,是充滿神秘、令人屢發幽思的城市,但願它隨著中東和平進程的步伐,克服爭執,成為名副其實的和平之城。
商品交易所出售穀類。
我們又趁著夜色離開了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12月19日22點,離開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港。”。
進入上方附近的港口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我用經緯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33度,東經35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12月20日20點,到達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
貝魯特港也是奧斯曼同盟港口,我們在白天不能入港,就趁著夜色潛入港口。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過晚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貝魯特港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
貝魯特,黎巴嫩首都。位於地中海邊狹長的平原上,背依連綿起伏的黎巴嫩山,既是地中海東岸最大的優良海港,又是黎巴嫩共和國的重要門戶和貨物集散地;既是中近東商業、交通、金融和文化中心,又是東西方的連結點和出入中東的大門。貝魯特以它那精美的建築藝術,絢麗的自然風光和聞名的曆史古跡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遊者。
貝魯特(beirut)最初的名稱叫阿什特裏特,其意為愛和美的女神,後來改稱為貝魯特。“貝魯特”在古敘利亞語、腓尼基語和希伯萊語中,是“多井之城”的意思,這是因為該城是古代居民在一片不毛之地、水源缺乏的地方建城的。
當時為了解決飲用和灌溉農田用水問題,人們在沿城牆邊緣地帶挖掘了許多水井,久而久之,人們便習慣稱這個地方為“貝魯特”,最後終於取代了“阿什特裏特”這個名字。在貝魯特市內仍可以看見一些古井的遺跡。